关于信息的定义

关于信息的定义
关于信息的定义

关于信息的定义

关于信息定义的讨论,钟义信在《信息科学原理》一书中对各种观点进行了归纳分析。到目前为止,围绕信息定义所出现的流行说法已不下百种。以下是一些比较典型、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

(1)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Wiener,1948)。

(2)信息是事物之间的差异(Longo,1975)。

(3)信息是集合的变异度(Ashby,1956)。

(4)信息是一种场(Eepr,1971)。

(5)信息是系统的复杂性(张学文等)。

(6)信息不是物质,它是物质状态的映射(张学文等)。

(7)信息是事物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

(8)信息是事物联系的普遍形式。

(9)信息是物质和能量在时间和空间中分布的不均匀性(Eepr,1971)。

(10)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

(11)信息是收信者事先所不知道的报导。

(12)信息是用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Shannon,1948)。

(13)信息是使概率分布发生变动的东西(Tribes etal, 1971)。

(14)信息是负熵(Brillouin,1956)。

(15)信息是有序性的度量(Wiener,1948)。

(16)信息是系统组织程度的度量(Wiener,1948)。

(17)信息是被反映的差异( УΛ cy Λ,1968)。

(18)信息是被反映的变异度(УΛ cy Λ,1968)。

(19)信息是被反映的物质的属性(刘长林,1985)。

(20)信息是被反映的特殊性(鲁晨光)

(21)信息是与控制论系统相联系的一种功能现象(Укра u нчев ,1963)。

(22)信息是作用于人类感觉器官的东西。

(23)信息是选择的自由度(Hartley,1928)。

(24)信息是通信传输的内容(Wiener,1950)。

(25)信息是加工知识的原材料(Brillouin,1956)。

(26)信息是控制的指令(Wiener,1950)。

(27)信息就是消息。

(28)信息就是信号。

(29)信息就是数据。

(30)信息就是情报。

(31)信息就是知识。

(32)信息是人与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交换的内容的名称(Wiener,1948)。

(33)信息是一种关系(Longo,1975)。

……

在对各种说法进行分析之后,钟义信提出了自己的信息定义体系:

在深入研究之后,我们发现,由于信息概念的复杂性,在定义信息的时候必须十分注意定义的条件。为了得到清晰的认识,我们应当根据不同的条件区分不同的层次来给出信息的定义。最高的层次是普遍的层次,也是无条件约束的层次,我们把它叫做“本体论层次”。在这个层次上定义的信息是最广义的信息,它的适用最广。然后,如果引入一个条件来约束一下,则最高层次的定义就变为次高层次的定义,而次高层次的信息定义的适用范围就比最高层次定义的范围要窄;所引入的约束条件越多,定义的层次就越低,它所定义的信息的适用范围就越窄。这样,根据引入的条件的不同,就可以给出不同层次和不同适用范围的信息定义;这些不同的信息定义的系列,就构成了信息定义的体系。

由此,钟义信提出了自己的信息定义体系:

本体论层次的信息,就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改变的)方式。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就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语法信息,就是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形式化关系。

语义信息,就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逻辑含义。

语用信息,就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相对于某种目的的效用。

先验信息:观察者关于某事物的先验信息是指他在观察之前通过某种途径所感知的该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实得信息: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关于某事物的实得信息,是指他通过观察所新感知到的该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实在信息,是指该事物实际的运动状态和方式,这也是在理想观察条件下观察者所获得的关于该事物的全部信息。

上述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先验信息、实得信息和实在信息都是认识论层次上的各种信息概念。

进一步,如果我们不仅对观察者施加各种限制条件,而且对所观察的事物也规定一些限制性约束,那么,就会得到层次更低、适用范围更小的信息定义。例如,如果限定所观察的事物的运动方式是随机型的,就会分别得出概率性的实在语法信息、概率性的先验语法信息、概率性的实得语法信息等等;如果限定所观察的事物运动方式是半随机型的,就会分别得到偶发性的实在语法信息、偶发性的先验语法信息、偶发性的实得语法信息等等;如果限定所观察的事物的运动方式是确定型的而运动状态是模糊的,则可以分别得到模糊实在的语法信息、模糊先验语法信息、模糊实得语法信息等等。类似的情形也适用于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总之,对观察者、观察对象(即“事物”)以及观察过程的性质等等都可以规定各种不同的条件,于是就可以得到层次高低不同、适用范围大小不同的各种信息定义或概念。

信息与信息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信息与信息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所讲内容为广东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本节课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开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课程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明确信息的多样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引导学生在讨论信息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应用的价值,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地位十分重要。 二、教学对象分析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对信息这一概念已具有初步的认识,但对信息的基本特征还未能很好的理解,本课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小组讨论活动等形式来理解以及掌握本节课的内容,避免纯理论的讲述,把信息这个概念与其特征尽量由浅入深讲授,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中理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包括普遍性、载体依附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可伪性,并能举例说明;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

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 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的含义。 2.信息的基本特征。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2.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六、板书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客观世界中大量地存在、产生和传递着以这些方式表示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也可以理解为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二、信息的特征 (1)载体依附性 (2)价值性 (3)时效性 (4)共享性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一讲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信息二、系统三、信息系统四、管理信息系统 一、信息(Information) 1.数据是用人们可以识别的符号记录下来的客观实体属性的值。 数据记录需要载体。载体不同,记录数据的形式也可能不同。 2. 信息:信息是经过加工对某个目的有用的数据。 3.信息的性质: 1)事实性(真伪性):符合事实的信息为“真信息”,不符合事实的信息为“伪信息”。 2)实效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的效用逐渐减小,直至全部消失。 3)不完全性:由于人的能力所限,人们不可能得到关于客观事实的全部信息。再说,人们也不必要去了解关于客观事实的全部信息。 4)等级性:对应不同的管理层次,管理信息分为:作业级、战术级和战略级三个等级。 5)变换性:根据不同的载体可以将信息变换成不同的形式。 6)价值性:信息是经过加工得到的,是劳动创造的,是一种资源,因而是有价值的。 7)共享性:信息可被多人共同拥有和使用。 8)异步性:①滞后性:加工信息需要一定的时间; ②超前性:可根据历史数据预测未来。 9)再加工性:经过加工得到的信息可以被再次加工产生满足更高层次需要的新信息。4.信息的度量:信息量——消除人们对某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的多少。 1)一个事件发生一次所产生的信息量 注:若以e为底,单位为nat ;若以10为底,单位为hart 。 2)某一时期,多个事件发生多次所产生的平均信息量(信息熵) 二、系统 1.系统的定义:系统是由若干个(至少2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元素)为完成某个(些)共同的目的而结合在一起的有机的整体。 2.系统的特征 1)整体性2)相关性3)目的性4)环境适应性 3.系统的生命期 三、信息系统 1.为什么要建立信息系统 企业的“四流” 2.什么是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以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为目的的人造系统。 3.信息系统的发展 1)电子数据处理(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EDP)阶段 ①单项数据处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 特征:用计算机简单代替手工劳动。 ②综合数据处理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期)

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何为数据?何为信息?信息和数据有何区别? 所谓数据是由原始事实组成的。要表示数据通常有三个方面事情要做:数据名称、数据类型、数据长度。 当原始事实按照具有一定意义的方式组织和安排在一起时,它就成了信息。 信息是按一定的规则组织在一起的数据集合,是对数据进行处理而产生的。这种组织规则和方式具有超出数据本身以外的额外价值。 2、什么叫系统?五个基本要素?特性?有哪几类系统?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多个元素(部件)有机集合而成的,能够执行特定功能的综合体。 五个基本要素:输入,处理,输出,反馈,控制。 特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开放性,稳定性,相似性。 按抽象程度分类:概念系统,逻辑系统,实在系统 按系统功能分类:社会,经济,军事,企业管理 按与外界关系分类:封闭式与开放式 按系统内部结构分类: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 3、什么是系统方法?什么是系统观点?说出系统方法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 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一种立足整体、统筹兼顾、使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起来的科学方法。 所谓系统观点,就是不着眼于个别要素的优良与否,而是把一个系统内部的各个环节、各个部分,把一个系统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看成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着的综合体,从整体上追求系统的功能最优。 系统方法解决问题的主演步骤: ①定义问题:列出一个或一组希望达到的目标 ②列出资源和约束:供选择的技术或手段以及每个系统所需的“成本”或资源 ③给出方案:一个或一组数学模型 ④评估被选方案 ⑤选择最佳方案并实施 ⑥总结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4、什么是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可以输入、处理、输出数据和信息,并提供反馈、控制机制以实现某个目标的元素或组成部分的集合。 5、什么叫管理?如何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管理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是管理者在一定的条件下,为了实现预定目标,对各种资源和实践环节进行规划安排、优化控制的总称。 管理信息系统是运用系统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为工具和手段,具有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存储和传递等功能,同时具有预测、控制、组织和决策等功能的人——机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征: ①它是一个人——机系统,在管理信息系统中,需要充分发挥人和计算机系统的长处,一些工作由计算机系统处理,一些工作要由人进行处理,使人和计算机系统和谐工作。

第一章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对信息的概念有基本的认识,明确信息的一般性特征; 2.情感目标:通过对信息特征的认识,知道信息交换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元素;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什么是信息 2、掌握什么是信息的特征 教学难点: 1、信息概念的理解 2、正确分析信息的特征 教学方法:课堂演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信息 1、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 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学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学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学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学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教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总结: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更确切一点,信息是事物表现的一种普遍形式,人们通过信息来认识事物和周围的世界。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基本需求。 2、在做了上述讨论后,再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信息?回到信息的定义上,并说明信息定义的多样性,明确信息与物质、能量是构成世界的三个要素。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提出问题:古代人们点燃的烽火是信息吗?(学生回答) 在古代,烽火的含义是为了报警有外敌入侵。但是点燃的烽火本身只是信息的载体,它里面包含的意义即有外敌入侵,这才是信息。 这说明了信息具有载体依附的特性。同时大家要特别注意信息与信息的载体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但信息和信息的载体不是同一个概念。 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发现这样的经验。同样一则新闻我们在广播上听到了,在报纸上也看到了。因此对于同样的信息,可以加载于多种不同的载体之上。 2、用投影显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学生回答)给出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由此故事引出信息的价值性。 3、显示案例,如?根据书面通知去参加一个活动,结果空等一小时,因为活动临时变更地点,而最新的电话通知因没带手机而没有接到?、?父亲去某城市开车迷路,因为使用了旧地图等等。(信息的时效性) 4、一个面包分给大家吃,分的人越多,每人吃的越少:而一句赞美的话说给大家听,听的人越多,快乐的人也越多。以此来讲信息是可以共享的,是可以无限复制的,鼓励大家不要吝啬自己赞美的话。(信息的共享性) 5、诸葛亮的空城计。(图片)要求学生简单讲述。(信息的真伪性) 6、提出问题:信息还具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信息的传递性等等) 7、课堂练习:请用连线把下面关于信息特征的资料正确连接。 A 信息时效性 E 中国田径110M 栏刘翔取得奥运冠军的消息已广为人知 B 信息价值性 F 孙膑?减灶退敌?、诸葛亮?空城计?吓退司马懿 C 信息真伪性H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D 信息传递性G 找路时,使用旧的交通地图往往会误事 三、总结: 1、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信息是我们生存的基础,也是我们行动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信息系统的概念

1.2.1信息系统的概念 信息系统是与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以及信息利用等有关的系统。任何 一类信息系统都是由信源、信道和信宿(通信终端)三者构成。先前的信息系统 并不涉及计算机等现代技术,但是,现代通信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系统 的处理能力得到很多的提高。现在各种信息系统中已经离不开现代通信与计算机 技术,我们现在所说的信息系统一般均指人、机共存的系统。信息系统一般包括 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数据处理系统是由设备、方法、过程,以及人所组成并完成特定的数据处理功能的系统。它包括对数据进行收集、存储、传输或变换等过程,如数据的识 别、复制、比较、分类、压缩、变形及计算等。 管理信息系统是收集、存储和分析信息,并向组织中的管理人员提供有用信息的系统。它的特是面向管理工作,提供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按照管理信息 系统所面向的管理组织和存取数据的方式,可以分为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按 其处理作业方式,可以分为批处理和实时处理系统。按其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分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类型。 决策支持系统是把数据处理的功能和各种模型等决策工具结合起来,以帮助决策的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它能够在复杂的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中,给各级 管理人员或决策者提供有关的信息资料,并协助决策者制定和分析决策。决策支 持系统使用的电子计算机技术是数据库、模型库以及可能进行实时处理的计算机 网络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由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通信网络、工作站等设备组成使办公过程实现自动化的系统。办公自动化软件具有办公、信息管理以及决策 支持等功能。通信网络:可以是简单的字符终端或图形终端,也可以是数据、文 字、图像、语音相结合的多功能的工作站:可以是简单的字符终端或图形终端,也可以是数据、文字、图像、语音相结合的工作站,一个比较完整的办公自动化 系统含有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传输、信息保存 4 个基本环节,其核心任 务是向它的各层次的办公人员提供所需的信息,所以该系统综合体现了人、机、信息资源三者之间的关系。 他通过资源管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效率。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管理者,它含有对系统软件、硬件资源实施管理的一组程序。其首要作用就是通过 cpu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增大 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程度,最大限度地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效率,增强计算机系 统处理工作的能力。 改善人机界限面,想用户提供友好的工作环境。操作系统不仅是计算机硬件和各种软件之间的接口,而且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试想如果不安装操作 系统,用户将要面对01代码和以一些难懂的机器指令,通过按钮或开关来操作 计算机,这样既笨拙又费时间。安装操作系统后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 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长成当然也是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苦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荒山茫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 人类意志力的骄傲。长城到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陕西、山 西、内蒙一带,劲历的寒风在水浒传又名、江湖豪客传、是施耐庵根据宋金时期 宋江起义故事改编而成的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这是一部描写农民斗争的伟 大史诗,在中国文学史上首开英雄传奇小说的先河,其思想艺术成就是前所未有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 1.基于管理层次的系统结构 (1).事务数据处理系统 (2).操作控制系统 (3).管理控制系统 (4).战略计划系统 2.基于组织职能的系统结构(横纵) 4.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结构:事务处理部分管理控制部分战略决策部分数据库部分借口部分 5.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决策支持系统 2 电子商务3.电子政务4农业信息化——电子农务5电子法务 6.管理的概念(职能和特征) 特征: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者文化现象,本质上是一个过程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管理的客体是管理对象,即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和管理环境 管理的核心是协调 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7.信息的概念和特征星系是经过采集,记录处理并以可检索的形式储存的数据,这种数据对接收者会产生某种影响 特征:1事实性2可识别性3可处理性4可存储性5可共享性6可传递性 8.数据,信息与知识 数据:数据是计算机处理的基本对象,从管理信息系统的角度来看,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物理符号或者是这些符号的组合。 信息:是数据加工的结果,对接收者产生一定的影响。 只是:是以某种方式把一个或者多个信息关联在一起的信息结构,是客观世界规律性的总结。 8.信息化的主要特征和范围 范围:经济军事社会生活和科技文化5个层次产品企业国名经济产业社会生活信息化 智能化数字化一体化人性化 9系统的含义和具备条件 含义:系统是一组相互关联作用和配合的部件为完成特定的目标,按一定结构组成的整体条件:1要有2个以上的要素 2要素之间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要素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必须产生整体的功能 10.系统的一般模型一个图输入输出处理环境边界什么的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第一章信息和信息系统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系统 1.信息的重要性 治理工作的成败在于正确的决策。决策的正确程度取决于信息的质量。 当今企业的生存环境是:开放的国际市场和全球经济—---企业要有全球运作的能力和猎取世界经济市场信息的能力;网络经济:网络商店、网上营销、电子商务。Internet 将整个世界互连在一起,Intranet 使企业的各部门能协调运作,提高企业运作的高效率。extranet使企业与其上下游供应链结合起来,使得供应链上有关企业达到合作和共赢的目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世界差不多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转换成知识经济时代;美国知识和信息业的产值占国民总产值的75%,从事知识与信息工作的工作人员占总劳力的70%。信息及信息技术差不多成为企业以及企业治理的关键性、战略性的资源。 信息的及时沟通,使企业的组织结构层次减少,企业有关部门或团队之间的协作更广泛,企业的运转更加灵活。 2.信息与信息系统 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信息是经由对数据的

处理而得到。数据是记录 下来的能够被鉴不的符号。数据通过处理后形式上仍然是数据。通过解释后成为信息。 信息系统是为在组织中实施操纵和支持决策,将一组用于收集、处理、存储、传播信息的部件组织而成的相关联的整体。信息系统的目标是配合企业的目标,对企业运作中内部或外部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加工,输出组织所需信息。 系统的活动是输入来自企业内部和环境的数据,数据通过科学合理的处理后,输出并传递给需要信息的人;反馈是必须的,输出的信息一旦不符合要求或者偏离预定的标准,将必要的信息传递到输入端,调整系统的输入。 企业的信息系统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的业务、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信息存储和计算机通信技术,企业运作的数据,企业的规章制度,和企业中的各级人员。信息系统应该以人为主。 信息系统应该是组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系统在企业的环境中运行。企业的客户、供应商、政府、股东以及同行竞争者都会对信息系统产生阻碍。 第二节治理信息及其特性 治理信息是反映与操纵治理活动有关的通过加工的数据。在

信息的含义和信息的基本特征

目标 1、记住信息技术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2、信息技术的有关应用 复习: 1、电子计算机的历史按元件不同分为四代,第四代是() A.电子管 B.晶体管 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D.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现代社会中,人们把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 物质、能量、知识 B. 信息、物质、能量 C. 财富、能量、知识 D. 精神、物质、知识 尝试: (1)具有共享性、载体依附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等特征。 A . 信息技术 B. 信息 C. 信息素养 D. 电脑 (2)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媒介物。 (3)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 A. 载体的依附性 B. 时效性 C. 共享性 D. 必要性(4)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A. 收到的手机短信息 B.广播里播放的天气预报 C. 存有照片的数码相机 D.电视里播放的汽车降价消息 (5)信息的概念:用语言、文字、符号、情景、图像、声音等所表示的内容统称为信息。 信息的特征:对载体的依附性、共享性、时效性、价值相对性。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等有关的技术都称为信息技术。 4、信息技术中的核心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 (控制技术)和感测技术(传感技术)。 5、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人类经历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依次为:语言的使用;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应用;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和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其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巩固: (1)现在我们常常听人家说到(或在报纸电视上也看到)IT行业各种各样的消息。那么这里所提到的“IT”指的是()。 A.信息 B.信息技术 C.通信技术 D.感测技术

信息化的特征和定义

1.信息化的特征和定义。 信息化是指以信息、知识为主要资源、以计算机、数学为支撑、以信息处理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过程。 观点一:信息化是一种过程,是指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引起的知识信息的生产率的提高过程,其本质就是知识化。 观点二:信息化就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普遍地采用信息技术。观点三:信息化是指经济发展从以物质和能源为基础向以信息、知识为基础的转变过程。观点四:信息化是指从事信息处理的部门以及各部门的信息活动(包括信息的生产、传输、交换和利用)的作用在国民经济中相对扩大,并最终超过农业、工业、服务业的过程。 观点五:信息化是指信息产业高度发达并且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地位的动态过程,它体现了由物质产品起主导作用向信息产品起主导作用的根本性转变。 观点六: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比较充分的信息资源共享,以解决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信息化的内涵和特征:“四化”“四性” 1.智能化 1.综合性 2.电子化 2.竞争性 3.全球化 3.渗透性 4.非群体化 4.开放性 2.数字鸿沟的概念。“在所有的国家,总有一些人拥有社会提供的最好的信息技术。他们有最强大的计算机、最好的电话服务、最快的网络服务,也受到了这方面的最好的教育。另外有一部分人,他们出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入最新的或最好的计算机、最可靠的电话服务或最快最方便的网络服务。这两部分人之间的差别,就是所谓的‘数字鸿沟’。” 由于信息技术的资源分配不均,以及其所造成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的不平等,导致国与国之间、族群与族群、甚至个人与个人间产生“拥有(Have)”与“未拥有(Have-Not)”信息技术资源的情形逐渐增加。 数字鸿沟是因地理区隔、族群、经济状况、性别,以及技术、知识及能力在使用因特网等信息技术资源应用上差异所造成的差距。

信息的基本特征及信息技术的概念

第2课时信息的基本特征及信息技术的概念、发展教学目标:1、信息的基本特征 2、信息技术的概念 3、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学重点: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学生应当明确信息技术包含的是哪些具体的内容。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地点:多媒体计算机室 教学过程:

克的镭是美国总统将公众捐献给她的,第三克镭是居里夫人想在波兰建立镭研究所,用于治疗癌症的时候,美国公众再次献给她的。这三克镭充分地体现了一位科学家的伟大人格。3、特征三: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依附性:红绿灯、光盘。 话筒内有一堆碳粉,碳粉内埋一导线,碳粉盖一张膜。同样,当你对话筒大喊大叫时,膜对碳粉造成忽紧忽松的压力,碳粉之间时紧时松,引起其电阻的大小变化,最终忽大忽小的电流传到对话的听筒。听筒内有一电磁铁随电脑大小而磁性不同,它对埋有金属丝薄膜时吸时放,薄膜便发岀了你的声音。 你我都已经永远地失去了发明的电唱机或电话的机会了??…伟大的先驱们是那么 的聪明,懂得将一种不便于存储,不便于传播的信号转换为另一种便于存储,便于 传播的信号,从而有了伟大的发明。 电脑(计算机)要管理各种信息,首先它必须能存储,传载这些信息,所以,在这一点上,它的本质和电唱机或电话没有区别,必须实现各种信息以某种方法,转换 为另一种信息。 这就是计算机的第一条本质原理:将各类信息以某种信号进行存储。数字信号与二 进制。 可处理性:拍摄。拍摄岀来的视频要通过后期的编辑才有更好的效果。比如说夜宴”英雄”功夫”等影片。 4、特征四:价值相对性。 信息是否有价值是因人而异的。比如说,老师现在所说的东西,有的人觉得老师说得很好,这说明信息是有价值的。但也有人会觉得我说的东西全都是废话,这说明 我的信息是没有价值的。例如读书以明理”,这是说明信息可以让你有知识,能知道一些道理,所以知识”是有价值的。 在中国古代,对价值相对性利用得最充分、最巧妙的,可能应该首推春秋末期 郑国的邓析了。邓析是名家学派的先驱,善于辩说,是当时著名的讼师。史载他专门教给人怎么打官司,能把是”说成非”也能把非E”说成是”职业类似今天的 收费律师。《吕氏春秋离谓》记有他的一个典型事例:有一年,流经郑国的洧河发大水,有个富翁失足落水淹死了,尸体被一个人发现捞了上来。富翁家里人听到后,提岀花钱赎回尸体。打捞者了解到死者家里很有钱,就把价码要得很高。双方 讨价还价,相持不下。富翁家人便找邓析帮助出主意。邓析说:你不要着急,也 不要给他那么多钱。因为他捞上来的是一具尸体,除了你们家,谁也不会花钱去买尸体。尸体又不能长期存放,他没办法了就不能不把价码降低。”那位打捞者听到 这个信儿以后,心里十分着急,也去求邓析帮助。邓析也给他岀主意说:你别着急,安心等着富翁家人来高价买尸体吧。别人虽然不会花钱来买,但是他们家一定 要把尸体买回去,因为死者是他的家长。” 邓析的论说实际上揭示了尸体对不同主体的价值差异。 关于信息相对性的论述,有一篇文章很好,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以下网址去浏览: https://www.360docs.net/doc/8817783119.html,.en/p/2004-09-07/80192.html 5、特征五:时效性。 最简单的例子是:通知。中了南粤风采500万,但超过30天不去领取,500万 就不是你的了。红灯停,绿灯行” 6、特征六:真伪性。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特别在网络上,注意不要轻易相信网恋。

1-1信息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章节练习 1.1信息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一、选择题 1.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是() A.知识、经济、能源 B.信息、能量、物质 C.工业、农业、轻工业 D.物质、材料、通信 2.下列不能称为信息的是() A.报上刊登的广告 B.高一的《信息技术》教科书 C.电视中播放的刘翔打破世界纪录的新闻D.半期考的各科成绩 3.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这是()提出的。 A.香农 B.维纳 C.钟义信 D.比尔?盖茨 4.收听电台广播,其主要的信息载体形式是() A.文字B.视频 C.声音 D.图像 5.交通监控录像的主要信息载体形式是() A.文字 B.声音 C.视频 D.动画 6.下面对信息特征的理解,错误的是()。 A.“增兵减灶”引出信息的真伪性 B.信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信息具有永恒性C.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的时效性 D.“一传十,十传百”引出信息的传递性 7.学校组织同学观看暑期安全宣传视频,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该事例说明信息具有()。 A.共享性、价值性 B.真伪性、价值性 C.时效性、广泛性 D.真伪性、共享性 8.“玉不琢,不成器”这个典故反应了信息的()特征。 A.共享性 B.可处理性 C.真伪性 D.时效性 9.2001年7月13日晚10时,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在莫斯科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这一喜迅立刻通过电视、网络、报纸传到世界各地。以上情况属于信息的()特征。 A.真伪性和传递性 B.传递性和可依附性 C.时效性和价值相对性 D.可处理性和可存储 10.以下有关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信息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资源 B.到20世纪人类才学会存储信息 C.人类发明了电话和电报后才开始传递信息 D.每一种信息的价值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加而消失 11. 才女张爱玲在香港求学期间门门课程都是优秀,是班上最有希望被送去英国深造的学生,但战火烧掉了香港大学全部的文件记录,也因此毁了她的前途。这说明信息具有()。 A 价值性 B 时效性 C 载体依附性 D 共享性 12.通常,人们将信息的接收方称为()。 A 信源 B 信道 C 信宿 D 载体 13. “人适应环境是以信息平衡为前提的,信息不足或信息超载都会导致身体机能的严重障碍”。这一段话说明了信息的()。 第 1 页共3 页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与概念

第1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概念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性质、概念、开发等内容。 [教学重点]: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教学课时]:2课时 1.1 定义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1970 Walter T. Kennevan 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在合适的时间向经理、职员以及外界人员提供过去的、现在的以及预测未来的有关企业内部及其环境的信息, 以帮助他们进行决策。 注意:从应用目的出发 未明确包含人 这里没有任何计算机字眼 1985 Gordon B. Davis 它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用户-机器系统。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 这个定义最大的特点是它指出了计算机的存在。在当时的美国可以说,所有信息系统均有计算机。这也就是说,没有计算机也有信息系统,但只有有了计算机才能算是先进的信息系统。这个定义还指出组成信息系统的各个部件,而且指出了管理信息系统是个用户-机器系统,也就是人-机系统。可是我们日常的理解中最大的错误就是不把人当成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 这个定义还更深入地指出了它能支持企业的三个层次的工作,即基层运行,中层管理,高层决策。 注意:仍有目的 有了计算机及其组成人-机系统 1985 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 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 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

信息及基本特征

信息及基本特征 信息及基本特征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对信息的概念有基本的认识,明确信息的一般性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命题讨论,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征。 2(发现日常生活、学习中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并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信息特征的认识,知道信息交换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元素 行为与创新 加深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理解,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信息的概念;信息的特征。 难点:信息的特征。 三、教学背景分析 “任务驱动”是给学生下达一个具体任务,新知识隐含在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一所学知识的建构[1]。同时,整合多种知识和技能的任务是复杂的、非良构的,单靠学习者个别化学习方式是无法完成任务的,而协作学习方式就可以达到这种学习目标。因为协作学习是一种既适合于教师主导作用的

发挥,又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的教学策略。协作学习被看作是为多个学习者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这种机会将对问题的深化理解、知识的掌握运用和能力的训练提高大有裨益[2]。基于任务驱动的协作学习将知识隐含于任务之中,通过任务的完成来达到学习目标,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运用[3]。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可以说,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和信息打交道,通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定义及特征。 四、教学方法研究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学科,书中的知识点几乎都可以转化为计算机操作,但是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未必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际操作中,所以,采用“任务驱动”法能有效的给学生施加任务的“负担”,让学生能积极的投入,积极的思考和操作,直至完成任务。 五、教学设计说明

对信息系统边界定义的探讨-123

对信息系统边界定义的探讨 摘要:文章通过较全面地阐述信息系统边界的内涵,分析信息系统边界的特殊性,归纳定义了信息系统边界的概念;通过分析目前信息系统的主要表示方法,选择并推荐了一种能较科学地表示信息系统边界而又便于应用的信息系统边界的表示方法。 关键词:信息系统;边界;定义;系统概况图 一、引言 任何一个系统都有一个边界的问题。边界问题就是确定系统和相邻系统交接部分,哪些元素属于本系统,哪些元素属于相邻系统。对一般的物质性系统,其边界通常比较容易通过物理的方法确定,以物理的形式表达。小区边界可以以围墙或街道划分;企业边界可以用围墙,也可以用业务范围划分等等。但对信息系统的边界,学术界一直没有一种权威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其难度主耍在于信息系统是一个融于物质系统的特殊系统,其本身既包含有一定的物质成分,又包含一些非物质成分。同时,所有这些成分几乎都又融于其相邻的系统中, 难以单独分割。 信息系统边界的定义对于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都十分重要。有了明确的边界就知道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范围,可以更好地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流程、信息处理方式、信息组织方式;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确定与设计信息系统与外部信息系统的信息联系。特别是在企业信息系统多个子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过程中,子系统的边界的确定对于整个信息系统的信息流程优化等方而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本文将应用现有的关于信息系统的知识,按照作者对信息系统边界的理解进行归纳定义;同时,在此定义下探讨信息系统边界的表示方法。 二、信息系统边界的定义 在许多关于信息系统的教科书和论文中,都提及信息系统边界的概念,但均未对之有明确的定义。关于边界的概念,应该有这样一些内涵:边界是用于划分系统与其他系统,特别是相邻系统关系的一种方法;边界应该能说明那些元素是属丁?本系统的,那些元素不是本系统的,是属于系统外部环境的;边界的划分除了能界定本系统的元素外,还应能界定与表示本系统对外的输入与输出,即本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为了更科学的定义信息系统的边界,首先来分析信息系统的特殊性。其特殊性包括:信息系统涉及到的两个最基础概念一信息与系统,国内外专家学者仍有不同观点与看法,这就使得我们对它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主观性。目前大家认同的信息系统构成要素中,如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软件、人员、信息流程、信息处理方法等,特别是有形的要素,许多并不仅仅扮演信息系统元素的角色,同时还扮演了其他系统的要素。如信息系统的工作人员,其同时可能又是生产系统的工作人员;信息系统的计算机,可能同时又用于生产控制,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1章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重点知识讲解】 一、信息的定义 (一)信息的定义: 信息既是可以通信的数据和知识,又是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二)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的陈述 运动状态本身(例如观察到的事实、现象)是直接信息或一次信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陈述则是间接信息或二次信息。 (三)信息的特性 1.信息的相对性:一方面,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观察者获得的信息量并不相同;另一方面,不同的用户对象信息的需求也不相同。 2.信息的转移性:信息可以在空间上从一点转移到另一点。在时间上的转移称为存储;在空间上的转移称为通信。 3.信息的变换性:信息是可变换的,它可以由不同的载体和不同的方法来载荷。 4.信息的有序性:信息可以增加系统的有序性,信息本身也可以根据一定的规则编码。 5.信息的动态性: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的改变方式,事物本身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也会不断地随着变化。 7.信息的时效性:信息是有生命的。 8.信息的共享性:信息可以被无限制地进行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的用户,为大家所共享。 9.信息的媒介性:争取及时的信息可以节约物质、能量或时间,信息被人们有效地利用。 四、信息的概念结构: 信源、信宿、信道(名词) 五、系统: 六、系统的特性: 1)目的性:系统的最重要的特性。 2)系统的整体性: 3)层次性: 4)相关性:

5)开放性:(梅特卡夫法则) 6)系统的稳定性: 7)相似性 七、决策支持系统、客户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英文缩写) 八、信息系统(名词解释) 九、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 十、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战略决策、战术管理和业务处理。 十一|、物理: 【往年试题】 2008年10月 一、选择题 1.从总体说,管理信息系统是由4个部分组成的,这四个部分是( ) A.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 B.数据库,信息处理器,信息存储器和信息管理者 C.数据库,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存储器 D.信息源,计算机,数据库和信息管理者 2.MIS从管理层次上进行纵向划分时,可分为高层战略层,中层______和基层执行层。 ( ) A.指挥层 B.战术层 C.计划层 D.操作层 二、填空题 6.信息系统从概念上来看是由信息源、__________、__________和信息管理者四大部分组成。 三、名词解释 1.系统 2009年1月

信息及信息的基本特征 - 教案

课题信息及信息的基本特征课型新授课课时 1 备课方式集体()个人(√)备课时间2011.9.2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通过命题讨论,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征。 2、发现日常生活、学习中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并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重点阐述通过对信息特征的认识,知道信息交换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元素。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信息的概念;信息的特征难点:信息的特征 课前准备工具如纸条准备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1、新课引入: 同学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咱们这个新学校。以后我们一起来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相信通过学习,你们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师:在大自然中,清晨的霞光送来了黎明的信息;小草发芽隐含着奏的来临的信息;树叶变黄隐含着秋天来临的信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红绿灯指示着交通的信息;打开电视,看新闻,我们可以了解全球的信息。 师:同学们,除了我刚才讲的例子外,你还能想到哪些属于信息?请试着说一说。 生:网络、报刊、电视、广播、书本上的内容…… 师:由此可见,我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每时每刻都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 师:一个人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外界的信息会怎么样呢?请看材料一。 师:由此可见:信息是人类生存在基本条件和基本需求。 设计意图:通过日常事例,让学生体会我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每时每刻都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二)共同讨论,学习新课 1、命题讨论,理解信息的含义 师:有些同学就问:老师,你今天讲的是第一章第一节,没有电脑操作的内容,为什么不在教室上?怎么还到微机房呢?老师在这里告诉你,通过电脑,我们可以更直接、更方便的获取信息。 师:同学们听说湖北荆州长江大学有三名大学生,为了救两名小学生而献出年轻生命的英雄事迹?你们是怎么知道的?(通过幻灯片展示三个大学生的照片)生:听说过 师:你们是怎么听说的? 生:电视、网络、听朋友、家里人说的等等。 师:请同学看一段文字,打开桌面文件夹——上课内容,打开材料:救落水少年经过

信息概念及基本特征同步练习

1.在我国古代,使用“鸣金收兵”来传递信息,此时信息传递所依附的媒体是( )。 A、声音 B、图象 C、文字 D、空气 2.对于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信息是可以处理的 B、信息是可以传递的 C、信息是可以共享的 D、信息可以不依附于某种载体而存在 3.社会发展至今,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有()。 A、信息、知识、经济 B、物质、能源、信息 C、通讯、材料、信息 D、工业、农业、轻工业 4.“红灯停,绿灯行”反映的是信息的()。 A、传递性 B、时效性 C、真伪性 D、价值相对性5.小王是个应届毕业生,有一天他看到有个招聘信息,于是马上到招聘单位进行应聘,谁知道单位负责人却跟他说招聘日期已过。这里体现了信息具有( )。 A.共享性B、价值性C、时效性D、依附性 6.“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这句话表明了信息具有()的特点? A、多样性 B、普遍性 C、变化性 D、储存性 7.关于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信息要依附于载体而存在。 B、两个人进行交谈或讨论也是在相互传递信息。 C、传递和获得信息的途径可以有很多种。 D、同一条信息对所有人都有价值。 8.下面对信息的特征的理解,错误的() A、“增兵减灶”引出信息有传递性和可伪性特征 B、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有时效性 C、信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D、盲人摸象引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人们难以一次就获得客观事物的全部信息。9.广东气象台2006年5月14日发布台风“珍珠”警报,并要求台山到汕头一带需重点防范,迅速做好防御台风的工作,从而将人员、财物的损失降到了最低。从信息的角度来说,以上消息最能体现出信息的( )。 A、时效性、价值性 B、可存储、可转换 C、独立性、广泛性 D、增值性、共享性 10."两个人交换手中的一个苹果,每个人手中还是有一个苹果;两个人交换所掌握的一份信息,每个人便拥有了两份信息。"这句话体现了信息的()。 A、共享性 B、时效性 C、多样性 D、发散性 11.《三国演义》中有关“蒋干盗书”的故事说:在赤壁之战时,蒋干从周瑜处偷走了人家事前伪造好的蔡瑁、张允的投降书,交给曹操,结果曹操将二人斩首示众,致使曹操失去了仅有的水军将领;最后落得“火烧三军命丧尽”的下场。这说明信息具有()。 A、共享性 B、时效性 C、真伪性 D、价值相对性 12. 在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历史性的以31枚金牌的成绩获得金牌总数第二名的好成绩,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这说明信息具有()。 A、传递性 B、时效性 C、真伪性 D、价值相对性 13、班长和小丁在谈QQ,请问他们所交流信息的传播途径是() A、电话 B、声音 C、面对面对话 D、计算机网络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概念和结构

第一篇概念篇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概念和结构 1.1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在合适的时间向经理、职员以及外界人员提供过去的、现在的、预测未来的有关企业内部及环境的信息,以帮助他们进行决策。 ?它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用户——机器系统。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 ?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一个由人、机械(计算机等)组成的系统,它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它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它实测企业的各种功能情况,它利用信息控制企业行为,以期达到企业的长远目标。 管理信息系统的环境、目标、功能、内涵等均有很大的变化: 环境:世界已变成市场全球化,需求多元化,竞争激烈化,战略短现化。一切事物变化加快,企业不得不更加重视变化管理和战略管理。 目标: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产品或服务要适应市场的需要,其次企业要有效益和效率。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应有利于企业战略竞争优势,有利于企业提高效益和效率,有利于改善交货时间(T)、产品或服务质量(Q)和产品或服务成本(C)。 支持层次:高、中、低 功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 组成:人工手续、计算机硬件、软件、通信网络、其他办公设备(复印、传真、电话等)以及人员。 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 I S(M a n a g e m e n t I n f o r m a t i o n S y s t e m),它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1.2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1.2.1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