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

理论力学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

作者:朱桥周利斌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第18期

朱桥周利斌

(陕西科技大学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21)

摘要:针对应用物理学专业理论力学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开展,从教材改革、考核方式多元化和课堂教学方式多元化三个方面介绍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理论力学课程建设物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c)-0157-01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作为“质量工程”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和完善课程体系,提高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它促使教师和学校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编写、课件设计、理论和实验教学以及实验室建设等方面不断研究、探索,积极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要求[1]。

应用物理专业的理论力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理论力学顾名思义,讲的是力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牛顿力学、拉格朗日方程和哈密顿力学[2]。后两部分统称为分析力学,也是物理系学生理论力学课的主要内容。目前我校理论力学教学的现状是课时较少,但我们又希望保证教学质量。因此,从笔者接手这门课程开始就不断探索适合本专业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做了不少改进,这在文献[3,4]中已有部分体现。同时,我们也结合精品课程建设对理论力学课程建设模式进行了进一步有益地探索。

1 教材改革

在作者接手应用物理专业理论力学课程之初,从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的角度出发,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周乐柱主编的《理论力学简明教程》作为教材,该教材的特点是言简意赅,浅显易懂,而且内容全面。但随着这几年就业压力大和学生对自己人生规划的更加明确,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考研,因此该教材在使用了三届之后,考虑到有部分学生反映它不适合考研之用,我们将教材变更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金尚年和马永利主编的《理论力学》,该教材的适用对象是物理类专业的学生,既可以作为教材,又可以作为考研参考书。

除了在选用教材上慎重考虑之外,我们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陆续向学生推荐一些其他的教材和参考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目的和要求,这些书大家在图书馆基本上可以找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性地去看其中一部分,有些学生也会和教师交流他看过某一本书的心得体会和意见,这是一个很好的师生互动过程。

2 考核方式多元化

大学教育中的课程考核方式一般分为考查课和考试课,理论力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当然属于考试课的行列,即期末要进行闭卷考试。虽然我们在总评成绩中有20%的平时成绩,但这一部分主要是由平时的考勤和作业情况来打分的,对大部分学生而言,不会有太大差别,属于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那种情况,拉不开档次。真正体现差别,并由此可能牵扯到奖学金评定等问题的因素还是期末考试成绩。而这种考核方式也是让大部分学生感到厌恶的事情,另外,以闭卷考试的方式给出该门课程的最终成绩,也是不够客观的。学生学了一学期,就要由最后的两个小时来衡量他们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有些学生可能平时并没有下多大功夫,但是考试前借来其他同学的笔记和

作业突击复习,其考试的效果也许比那些平时认认真真,勤于思考,但考试前仍不紧不慢的学生考得好,我们承认前者脑瓜好使的同时,也感到对后者不大公平,这样的现象也会误导学生为考试而考试,而并不在乎从该课程中学到了什么。

因此,作者在征得教研室同意之后,在代课教师的能力范围之内,对考核方式也做了改进。将平时成绩调整为30%,除了包含考勤和作业之外,将平时成绩的一半用于课程论文,要求学生在期末考试之前完成一篇不少于两千字的课程论文。内容可以是平时学习过程中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以及与老师或同学讨论过程的整理,也可以是对与该课程相关的某一问题的阐述与理解情况的总结报告。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那些平时勤于思考的学生而言,这并不是什么难事;而学习上较为懒惰的学生,要么写不出好的东西,要么东抄西抄,毕竟他们才上大学第三学期,抄的东西很容易会被老师识破,自然在这一环节会拉开一定的差距。

这样做的同时,也让代课教师对学生多了一份了解,从中发现了一些确实很有想法的学生。比如有一个学生提交的课程论文题目是“天体运行与椭圆曲线半径”,文章最后指出他由分析力学公式计算的椭圆曲率半径和用数学教材上的曲率半径公式算的结果不一样,希望老师能够帮他找找原因。我没有直接告诉他问题出在哪里,而是提示他思考一下椭圆曲线的特点。该学生经过反复思考,虽然最后发现这是由一个小小的疏忽造成的,但仍感到受益匪浅,并从中开始思考新的问题。从作者本人的角度来看,也觉得增加课程论文的环节是大有好处的,它有助于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初步锻炼了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所以我决定将这一做法坚持下去。

3 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

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许多课程已开始尝试并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多媒体课件(PPT)被戏称为“骗骗他”,但作者认为只要教师能够正确使用多媒体课件,将板书教学与课件合理结合起来,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是大有好处的。

板书教学往往会受到光线、书写效果和座位位置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接受到教师所要传达的信息;而且,教师在书写过程中也会影响语言的充分发挥。这时,多媒体就是对这种局限性的一个很好的弥补。它既可以保证每个同学都看得清楚,又可以让教师通过语言和眼神与学生充分交流。

因此,在经过了三年的板书教学之后,作者也开始尝试在教学中加入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为了不让学生感觉到像放电影一样看过便没有印象,我们在课件中加入了大量的动画设置,让每一个动画的出现都只是一个最小的思维单元,公式的推导都是一步一步地放映,而不是鼠标一点就过去一页,这样,教师会有更多的精力去讲解每一个动画的内容,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去做笔记,几乎没有学生因为来不及记笔记而要求拷贝课件。

课程建设应是一件长期坚持的工作,我们会坚持不懈地努力,将物理专业的理论力学精品课程建设继续下去。

参考文献

[1]高普云.对理论力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3):64~65.

[2]金尚年,马永利.理论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朱桥.从理论力学中的“一题多解”谈创新.新西部,2010,(2):205.

[4]朱桥.在教学课时少的情况下怎样上好理论力学课.内江科技,2010,(9):53,99.

理论力学教学总结8篇

理论力学教学总结8篇 第1篇示例: 理论力学作为物理学的基础学科,是大学物理必修课程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主要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包括质点运动、 刚体运动以及连续介质的力学性质等内容。通过学习理论力学,可以 更好地理解物理世界的运动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质点运动 在学习理论力学中,首先要了解的是质点运动。质点是一个几何点,没有大小和形状,只有质量。质点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 运动两种情况。在直线运动中,质点在一条直线上做匀速或变速运动;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空间中做曲线轨迹的运动。 为了描述质点的运动状态,我们需要引入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如 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位置矢量用来描述质点在空间中的位置;速度 矢量用来描述质点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位置;加速度矢量用来描述 质点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通过这些物理量的关系,可以得到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二、刚体运动

刚体是一个在空间中保持形状不变的物体,其运动可以分为平动 和转动两种情况。平动是刚体上的所有点都沿着相同的直线运动;转 动是刚体绕着固定轴心做圆周运动。 在刚体运动中,我们需要引入角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物理量 来描述刚体的运动状态。刚体运动的规律可以通过动力学方程和动力 学定理来描述,其中角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是刚体运动最基本的 两个定理。 三、连续介质的力学性质 连续介质是由大量微小粒子组成的系统,它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连续介质的力学性质包括线性弹性、流体力学、热力学等内容。 在学习连续介质的力学性质时,我们需要了解弹性体的应力应变关系、流体的流动规律以及气体的状态方程等内容。 第2篇示例: 理论力学是大学物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物体在受 到力的作用下产生的运动规律。在教学中,理论力学旨在培养学生独 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并能够应用 到实际情况中。通过学习理论力学,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 以及问题分析和解决的方法,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理论力学的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物理概念,如质点、力、力矩等,建立起对物理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要引导学生学习 如何运用牛顿力学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牛顿三大定律是理论力学的基

研究性课程教学:理论力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性课程教学:理论力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对研究性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指出如何在课程教学层面开展研究性教学是一个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以湖南大学理论力学精品课程建设为例,介绍了研究性教学在一门具体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模式;理论力学;探索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湖南大学理论力学课程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近年来,基于研究性教学的理念,我们又进行了系列探索与改革,编著了“十一五”国家级规划系列教材,该课程于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笔者对该课程建设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以期能抛砖引玉,与各位同行商榷。 一、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讨 研究性教学的理念由美国提出,其宗旨是实现教学与研究的有机结合,培养创新性人才。美国高校对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主要有开设新生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鼓励本科生参与研究与创新活动(SRT)和组织探究式学习。目前国内少数重点大学也相继开展了研究性教学的探索,如清华大学等开设了新生研讨课,湖南大学等推行了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教育部于2007年在全国50所高校首次推行了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等,研究性教学在国内高校已逐步开展。 我们认为,推进研究性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的理念,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树立“知识参与者”知识观,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大学教育中人才培养的狭窄化、技术化倾向。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敢于质疑、善于钻研、勤于思考、兴趣广泛,有社会责任感,并具备初步研究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创新人才。综观相关研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笔者认为高校研究性教学可按以下模式开展。 1.研究性“大教学” 研究性教学要求大学本科教育树立“大教育”的观念,从宏观、理念层面确立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有机地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处理好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关系。用研究性教学的思想指导大学本科教育的“顶层设计”,如人才培

理论力学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

理论力学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介绍1996年以来清华大学的理论力学课程体系改革情况。通过分析理论力学课程在工科大学生培养中的定位和任务,明确与中学物理、大学普通物理的不同分工,确定理论力学的核心内容。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新的理论力学体系,用64学时完成理论力学的核心内容,并保持了系统性和逻辑性。 关键词:理论力学:教学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理论力学是清华大学的重要基础课之一,目前由航空航天学院的理论力学课程组面向机械学院、土木水利学院、航空航天学院开设。自1987年以来,理论力学一直是校级一类课程,2002年入选学校首批“百门精品课”建设项目,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2004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 1996年正逢四年一届的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我在8月初突然接到任务:9月上旬用16个学时为参加竞赛的学生串讲理论力学。由于没有系统讲授过理论力学课程的经验,这是极大的挑战,也迫使我另辟蹊径,初步形成了现在的课程体系雏形。这次竞赛中,清华大学参赛学生获得了理论力学成绩第2名到第7名。 而后,我们在工程力学系95级、96级、98级连续进行课程体系改革试点。当时理论力学的课内学时为112,秋季学期48学时,讲静力学和运动学内容,春季学期64学时,讲动力学内容。使用的教材是清华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罗远祥等编写的《理论力学》。 促成新体系在全校推广的机遇是清华大学的学制由5年改为4年而大幅度压缩学时。用64学时讲完原有的教学内容,采用新体系是惟一出路。2000年,理论力学教学组的4位青年教师编写了讲义,在全校试用。2001年正式出版了新体系教材,并在后续几年内完成了教材的“立体化”。 二、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 在大幅度压缩学时之前,清华大学(以土木系为例)理论力学的学时

天津理工大学精品课程申报材料

天津理工大学精品课程申报材料理论力学课程建设 自评报告 天津理工大学 二007年十一月十八日

理论力学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申报天津理工大学精品课程 理论力学课程是工科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技术基础课。它是以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大学物理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专业课程、材料力学,有限元课程和毕业设计提供必需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培养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本课程为学生今后从事机械设计、研究和保证结构设计满足安全和经济性的原则,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近几年,结合教育部的培养方案调整要求,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经过教学改革,逐步压缩了学时, 1980年教学学时为130 学时,目前为64学时。课程组对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初步建立起了新的教学体系及理论力学教学资源。 根据人才培养要求,自1998年课程组对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研究与实践,选用了国内公认的哈工大教材,在教学中采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提出了平面桁架和平面物系的统一计算方法,开发了平面桁架和平面物系的计算机程序,及时将教学研究成果用于教学实践,研究了客观评价教学过程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课程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在理论力学课程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内容的改革 课程组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在静力学中提出了物系,点系和混合系统的概念,进尔提出了平面物系的求解方案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统一了平面桁架和平面物系的计算方法。通过求解方案的分析,帮助学生在多方案比较中选择较好的求解方案。这种带有研究性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将理论力学解题过程计算机化

新工科背景下提高《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新工科背景下提高《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随着新工科理念的不断深入,高校教育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积极倡导跨学科融合、 实践教学等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提高《理 论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本文将围绕新工科背景下提高《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质量展开几点思考。 一、强化实践教学 传统的《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多局限于理论体系的讲解和习题的讲解,学生对于理 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相对薄弱。在新工科背景下,应该积极推动实践教学,注重培养 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通过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建模型、进行运动学分析、 测量力学参数等,从而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增强知识应用能力。引入项目式教学,让学生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理论力学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跨学科融合 在新工科背景下,《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应该融入更多的跨学科知识,拓宽学生的 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引入工程力学、现代控制理论等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 理论力学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增加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实用性。还可以与其他学科开展 合作教学,通过与工程实践、材料学、力学等学科的协同,促进学科间的交叉学习和交流,激发学生对于综合学科的探索和兴趣。 三、引入前沿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理论力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在《理论力学》课程的 教学中,可以适度引入一些前沿研究内容,让学生了解当前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培养学 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讲解一些经典的理论力学问题和难题,引导学生展开 深入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和求知欲。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进行 小型科研项目设计和实施,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引导自主学习 在新工科背景下,《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 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文献查阅、学术讨论、独立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通过提 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建立有效评价体系 在新工科背景下,《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还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通 过科学的评价方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可以引入开放性问题、综合性设计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理论力学课程是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一门具有较强理论分析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石油工程、土木工程、建筑专业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通过研究以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为主要内容。本课程内容多且集中,知识密集且复杂,理论分析较强导致学生结合实践分析能力较弱。由此,对其进行了一些探讨,并基于独立学院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要求,以及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会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内容 独立学院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主动性不高、自信心不足,对理论知识不屑一顾,另外理论力学只研究刚体,不考虑材料变形,理论性很强,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对于机械专业来说,应多加强实例分析,导致学习枯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有些教材编排章节,内容不够精炼,并且大多数教材内容中实例过少,不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对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出入。因此,为了能够反映学校培养人才的眼球,适应社会的发展,应该对该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本课程教学内容可为3个部分: 1.静力学部分 包括静力学的公理、物体受力分析、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的 1/ 5

受力分析以及在非光滑表面接触时的受力分析应用举例。这部分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以掌握理论、应用为重点,对平衡物体的力学分析,重点讲述其受力后的平衡,而后展开学习和课堂讨论实例,这样可以达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目的。同时增加一些抽象实例的题型,让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和学习对物体平衡的分析,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思路比较清晰,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知识。 2.运动学部分 包括点的描述、点的合成、刚体的运动等等。在教学期间,要达到培养学生对实际工程的设计及创新能力,可以实际抽象的实例进行模拟化然后进行运动分析,让学生明白,任何运动都可以简化看成点或者刚体的运动形式,因此,其主要内容集中在学生要掌握运动学中点的运动和刚体的运动,从而为后面动力学打好基础。 3.动力学部分 包括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和动能定理三部分内容。该部分主要是静力学和运动学的结合,是运动体,即就是分析运动物体的力学性能,以及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如何才能平稳,达到能量充分的利用。 二、教学研究方法 理论力学的研究途径可分为建立理论体系和理论的工程应 2/ 5

理论力学的课程研究报告

理论力学的课程研究报告 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基础课程,在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篇报告将对理论力学课程进行研究和总结。 理论力学课程主要涵盖牛顿力学、拉格朗日力学和哈密顿力学三个部分,主要学习物体受力学的基本规律以及运动的规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运动物体的力学特性,从而对各种物理现象和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首先,牛顿力学是理论力学的基础,它通过牛顿三定律描述物体受力和运动的规律。学习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了解到质点和刚体的运动特性以及力的作用方式。熟练掌握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可以准确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轨迹,并解决与运动相关的问题。 其次,拉格朗日力学是对牛顿力学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它以一种更抽象的方式描述物体的运动,引入广义坐标和广义力。拉格朗日力学通过建立拉格朗日方程,可以用更简洁的数学形式描述系统的运动,对于复杂系统的分析尤为有用。掌握了拉格朗日力学,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并应用于各种物理问题的研究。 最后,哈密顿力学是对拉格朗日力学的又一种表述方式。哈密顿力学引入了广义动量和哈密顿函数,通过哈密顿方程描述系统的演化。相较于拉格朗日力学,哈密顿力学更适用于能量守恒和瞬时性质的研究,能够提供更多问题的解析解。哈密顿力学在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中有广泛的应用,掌握了哈密顿力学,

可以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理论物理知识。 除了牛顿力学、拉格朗日力学和哈密顿力学的基本理论,理论力学课程还包括刚体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孤立性和守恒性、稳定性和非线性振动等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全面了解物体力学特性的各个方面,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理论力学是物理学和工程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深入了解物体受力和运动的规律,掌握牛顿力学、拉格朗日力学和哈密顿力学的基本理论,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希望通过本篇报告的研究和总结,能够对理论力学课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理论力学课程案例式教学改革探索

理论力学课程案例式教学改革探索 理论力学课程是大学物理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学生建立物理学基础知识体系的关键课程之一。传统的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理论概念的抽象性较强、数学推导的繁琐性以及学生对物理理论的应用理解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需要对理论力学课程进行案例式教学改革探索,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一、案例式教学的基本理念 案例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参与、积极思考和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案例式教学通过真实的案例引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式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二、理论力学课程案例式教学的实施方案 1. 选择生活中的实际案例 在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案例,如摆锤的摆动、弹簧振子的振动、天体运动的轨迹等。这些案例能够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并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对理论力学的应用理解。 2. 强调问题导向 在案例式教学中,教师应该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案例出发,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如为什么钟摆的周期与摆长有关?为什么地球上的物体都向下落?等等。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理论概念,还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3. 注重实验设计 在案例式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实验设计,学生能够亲身感受物理现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观察现象,分析数据,从而理解理论力学中的基本原理和法则。 4. 鼓励学生讨论和分享 在案例式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学生可以就案例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见解,促进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精品文档理论力学课程建设简介

河海大学理论力学课程建设简介 一、基本情况 理论力学是工科院校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也是第一门力学课,它理论性较强,是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河海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是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江苏省优秀课程群(理论力学是工程力学课程群中重要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的建设,在已故力学教育家徐芝伦院士等几代人的努力下,已形成了良好的教学风气,教师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注重教学研究,重视教学改革。 1.教材建设 先后编写、出版了14套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理论力学》(上、下册)曾在全国工科院校中被普遍选用作教材;投影教具的研制及生产,对当时(80年代初)的理论力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改进,将学生难于理解的问题用投影教具表现出来,加深了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电视教材的研制及出版,对当时(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理论力学课堂教学起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大量与力学有关的工程实例,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的研制及出版(90年代末、21世纪初),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大的变革,在多媒体课件研制中,我们十分重视使研制出的课件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教师的讲课习惯,同时,我们还十分重视教师个性化地备课,在课堂教学系统中,首先设置了“备课系统”和“我的教案”两个模块,方便教师使用。 2.教学创新 在教学中提倡两个创新,一是提倡教师创新,鼓励教师在如何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思维、如何上好课、如何应用好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下功夫,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探索新路子;二是提倡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力学问题,鼓励学生写课程小论文,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试验,搞小发明、小创造。通过开展创新教育、举办创新思维大奖赛、开放力学创新思维试验室等,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3.任重道远

理论力学课程建设的几点体会

理论力学课程建设的几点体会 一、理论力学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理论力学课程是所有力学课程的基础和核心,是高等院校众多工科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研究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严谨、推理严密而又广泛联系工程实际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现代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传统专业的改造,交叉学科和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又对基础理论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而理论力学兼有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双重性。是现代工程师必备的基础知识。这就对本科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提出更新的要求,因此,注重理论力学课程建设与改革,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水平和工程技术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力学课程建设遇到的一些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深化,不同层次的高校都在谋求自己的办学特色。因此,出现了不同的办学模式,教学大纲与课程学时安排也出现了较大差异。总的趋向是大幅度地缩减了课程教学时数,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这些改革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有的学校对教育部公布的各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时数缩减过多。出现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被动增加了每节课的信息量,被动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师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无法实现,学生没有充分的思考空间,学生对所学知识难以接受和消化,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课程学习质量滑坡现象;有的学校对教育部公布的各专业主干课程的内容删减过多,如将某些专业的理论力学课程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部分删掉,与材料力学合并为工程力学一门课程,使得这些专业的知识链产生断裂,削弱了专业知识基础,使专业的课程模块组合产生了变异,动摇了基础,削弱了后劲,使得“厚基础”、“宽口径”的本科教育在实际中变了形,丢掉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培养规格。 三、理论力学课程建设的几项措施 1.要规范教学过程。课程建设要目标明确,教学要求规范,课程内容统一,教学大纲符合标准化、现代化要求,要满足现代化人才培养要求。要明确课程的任务及其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制定出完整的、规范的教学大纲。理论力学教学大纲的制定,要以教育部基础力学课程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基础,制定出符合本校特色和适应各专业教学目标要求的教学大纲。 近年来,我们总结了多年的改革与实践经验,三次修定和完善了理论力学90学时、80学时、60学时的教学大纲。大纲力求体现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同时又考虑了各专业后续课程的需求,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好地完成它在各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任务。同时,还要保证教材质量,选用国内优秀教材。规范了教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调查分析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调查分析 理论力学课程是一门理论学科,它由概念、原理、计算、练习等内容组成,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近年来,随着理论力学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除了开设理论力学课程,还开始深入研究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和学习,目的是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以某研究院校为背景,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方式,对理论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分析学生和教师学习和教学状况,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关键词:理论力学,教学调查,学习状况,教师教学 1.言 理论力学是一门学科,其本质是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变化的力学原理。学习理论力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知识,更有助于他们全面掌握工程技术知识。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某研究院校在设置理论力学课程时,需要严格贯彻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要求,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理论力学水平。为此,本文结合当地某研究院校的实际情况,从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及学习的角度,对该课程的教学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2.论力学课程教学调查 2.1调查方法 为了更好地掌握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状况,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方式,以调查学生和教师在学习和教学方面的状况。

2.2调查内容 (1)学生的学习状况:本次调查从学生的学习状况出发,调查了学生对理论力学课程的整体掌握情况以及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情况; (2)教师的教学状况:本次调查也着重调查了教师的教学状况,包括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情况。 2.3调查结果 (1)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调查显示,学生对理论力学课程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还是较好的,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掌握的程度有所不同,部分学生的掌握情况不尽如人意。 (2)教师教学质量:调查发现,与学生认可度有关的是,教师教学质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学内容把握不准确、课堂管理不当、教学效果不理想等。 3.论 从本次调查来看,某研究院校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和学习状况还有待改善。学生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升理论力学水平;教师在备课、讲课和评价方面要更加严谨,采取更积极的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4.结 理论力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实际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中的问题。本文针对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状况进行了

力学课程建设计划实施总结

《力学》课程建设计划实施总结 《力学》课程建设组 《力学》课程是校级精品课,评为精品课以后,继续增强对课程地建设,其实施情形如下: (一)实施情形如 在《力学》课程的建设上,踊跃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地改革,力争使大学生在创新能力、利用运算机进行信息处置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文化素养等方面取得提高。增强利用信息技术手腕,专门是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手腕上取得了显著功效,几年前就已经把课程内容、教案、习题等开发成“CAI课件”,目前又开发成“网络多媒体课件”。 1,《力学》课程建设的目的、目标、计划、采取的要紧方法: 课程建设的目的:课程建设的宗旨是提高课程教学的成效和质量,实现教学培育目标,在教授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把握课程的理论框架和思维方式,成心识地培育和进展学生的制造能力。《力学》课程建设是确保我系提高基础理论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已列入我校优秀课程建设计划中。目标是在2005年前建设成“省级名课”,推动我系课程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初步建成具有网络教学手腕和实施交互式教学特色的课程体系,在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内容体系的前提下,重点增强课程的讲课方式的改良,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认知能力和研究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课程的建设具体目标: ①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能表现学习知识与把握学习知识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示范性课程;②要增强课程建设的教育思想研讨,开展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的深切比较与研究,在明确咱们的优势和差距的基础上,提出课程建设的整体思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使课程定位在省内一流的位置;③依照培育目标的整体框架和课程体系内容的调整更新,落实备课、讲课、辅导、实验、考核和教材等六个课程教学要素,不要求面面俱到,而是结合课程实际在内容和方式上确有特色,实现学习知识与把握学习知识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④有相应的教材、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实验室等先进的教学条件;⑤讲课水平高,教学成效好,学生、同行评估为优等;⑥有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和学术带头人;⑦有完善的、符合本课程教学目标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和教案齐全,踊跃进行其它教学辅助资料的建设,选用适合的教材并指定教学参考书;⑧注重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改革、考试方法、因材施教、素养培育、教书育人等方面有必然方法和功效;⑨在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进程中注重对学生科学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培育,教学成效好;⑩具有良好的实验条件,保证明验质量。 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课程建设计划,不断进行修改完善。 采取的要紧方法和实施情形: ①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经几年的尽力在内容的改革上制定出了新的教学大纲,在教学方式的改革上开发出了CAI教学软件、出版了电子教材、最终开发出了“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曾在省高师物理学会进行交流,取得专家的好评。②题库建设,成立标准化试题库,实现教考分离。③实验室建设,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增加资金投入,仅在《力学》实验室的改造上就投入了30万元,改善实验条件,不仅达到开除率,而且达到了省内一流实验室的水平。④教材建设上,开发研制《力学》课程的电子教材,已经正式出版。⑤课程的主讲教师由教授担任,也是课程组的负责人。⑥《力学》课程教学质

深化理论力学课程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深化理论力学课程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作者:杨亚平,赵伟东,高士武,张添渊,王雪,李秀莲,郭晓菊,万朔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13期 杨亚平,赵伟东,高士武,张添渊,王雪,李秀莲,郭晓菊,万朔 (青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青海西宁810016) 摘要:从青海大学理论力学教学特点出发,结合理论力学课程的再建设,通过教学队伍、 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建设,取得了一些建设成果,该课程建设的成果必将促进我校理 论力学课程建设的不断深入,对提高理论力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理论力学;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056-02 一、引言 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严谨、推理严密而又广泛联系工程实际的一门学科,是研究物体机械 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各力学学科分支的基础[1],是我校工科类各专业的必修课程,每年学习这门课程的本科生约960余人。由于本课程覆盖面广、应用广泛、对于学生的力学素质的培养,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以及对后续课程的学习等均有较大的作用而受到师 生的重视。因此,在2009年12月《理论力学》被我校确定为三类建设课程[1]后,于2013年 12月又确定为我校二类建设课程。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综合性的 整体建设,课程建设的各项内容彼此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只有明确课程建设的目标,深入 理解课程建设的内涵,处理好课程建设各项内容的相互关联,才能使课程建设事半功倍[2]。课程建设不仅仅是学科的建设问题,而是包括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方面的综合建设。 二、加强教学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抓好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必须有一支强的教学队伍做基础支持[3]。要形成以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的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逐渐促使梯队的各种结构科学合理, 提升梯队的教学及科研水平[2]。必须建立一支教学效果好、科研水平高的教学队伍。课程建设关键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注重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提高 影响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是教师。教师的素质、学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教 学质量的优劣。力学课程的教师,要有丰富的力学教学经验和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为此,我 们注重教学队伍建设努力创造条件,使教师结构及整体素质提高。目前,我校理论力学课程组 教学队伍形成了有11人组成的相对稳定、具有良好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有竞争力的团队;是一支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专业素质高、年轻化的力学教学队伍。理 论力学课程组授课教师中45岁以下青年教师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大大提高了课程组教师的学历层次。课程组完成了教师的合理配置,有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年龄结构:45~ 50岁2人,30~45岁5人;其中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77.9%,这一层次结构完全满足教师队 伍梯队建设,有利于传、帮、带,保证了《理论力学》课程的后续教学及可持续发展。他们具 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优良。课程采用主讲教师负责制,负责课程的 整个教学过程。对于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要从事教学研究和示范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

“理论力学”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理论力学”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中存 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近年来,相继提出多种关于理论力学的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学方法、多元化教法、研究型法等。这些教学改革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本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和丰富了理论力学的教学发展。相比于这些教学方法,项目化教学方法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然而,理论力学项目化教学法也非尽善尽美,不可避免地在教学资源、知识体系、教学效果、教学考核等方面也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一、理论力学项目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理论力学项目化教学法把学生听课从传统枯燥、单一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将力学知识要点的讲解与工程实际问题有机结合,克服了过去理论力学教学讲理论多、讨论的机会少的缺点。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通过自我认识、学生反馈、同事意见,发现理论力学项目化教学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资源不完备。理论力学的知识体系涉及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三大部分,其中静力学与运动学部分相对独立,动力学部分则既有力又有运动。理论力学项目化教学要以解决典型的 1/ 6

工程实践问题为依托,将力学知识要点的讲解与工程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这就使得理论力学项目化教学需要大量的工程实例。虽然在实际的生产实践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理论力学问题,但要把这些问题全部收集起来,并加工成适合于理论力学教学活动的案例,有一定的困难。这些工程实践问题要想在课堂上使用,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再加工。需要重新将理论力学知识与工程实践问题结合,将各个知识点融合到问题当中。因此,完善项目化教学资源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财力,不是一两个通过备课能够轻易完成的。而理论力学项目化教学方面的改革才刚刚起步,这方面的积累还不足。到目前为止,项目化教学资源并不完备。 2.知识体系不系统。项目化教学是将教学内容以科研任务的形式下达给学生,而不像传统教学方法那样根据课本完备的教学体系安排教学工作。解决一个工程实例可能需要同时运用多种力学知识,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好的力学基础,同时掌握多个力学知识点,而不像传统课堂教学那样可以根据课程教学大纲中对力学知识的编排顺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因此,目前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理论力学知识体系不够系统。 3.教学效果不理想。一方面,项目化教学的知识体系不系统会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项目化教学方法在操作过程中是把学生分成小组,把力学知识点融入项目任务中,让学生在 2/ 6

理论力学(金尚年编著)教案设计

理论力学教案 课程名称理论力学 任课教师曾奇军 所在系(院)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任课班级物理学本科

信阳师范学院 《理论力学》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名称:理论力学 (二)学时学分:每周4学时,学分4 (三)予修课程:力学、高等数学 (四)使用教材:金尚年、马永力编著《理论力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五)教学参考书: 1.周衍柏《理论力学教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 2.郭士望《理论力学》上、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 3.梁昆森《力学》上、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六)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 (七)教学手段:传统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八)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占总成绩70%,平时作业成绩占30% (九)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将基本的概念和规律讲清、讲透,而将一些具有推广性的问题留给学生思考,以此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课堂讲授时多联系实际的力学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十)其他要求:每堂课后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并定期批改、检查和给出成绩,这部分成

绩将占期末总成绩的30%。 绪论 一:《理论力学》课程的内容:该课程是以牛顿力学和分析力学为主要内容的力学理论,是理论物理的第一门课程。是从物理学的基本经验规律出发,借助于微积分等数学工具,推导出关于物体机械运动时所满足的整体规律的一门课程。 二:《理论力学》与《力学》的区别和联系 1.内容:《理论力学》包括牛顿力学和分析力学,是《力学》课程的深入和提高;而《力学》课程仅讲授牛顿力学,且研究的深度不及《理论力学》。 2.研究手段:《力学》是从物理现象出发,通过归纳总结出物质运动的规律。 《理论力学》是从经验规律出发,借助于数学工具,推导出物质运动所满足的规律,并通过实践来检验该规律的真伪,着重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