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浅析钙离子的生理作用

最新浅析钙离子的生理作用
最新浅析钙离子的生理作用

钙离子在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生物工程123 赵家熙 2012013409

摘要:钙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是机体各项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离子,参与一切生命活动过程。比如从骨骼形成,肌肉收缩,神经及大脑思维活动,甚至人体的生长发育、消除疲劳、健脑益智和延续衰老等都离不开它,维系着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人体“生命元素”的美誉。

关键词:钙离子,血液凝固,肌肉收缩,神经传导

钙广泛的分布于体内各组织器官中。按成人体重70kg计算.所有软组织的钙相当于体重的0.01%。细胞外钙相当于体重的0.0015%,软组织和细胞外液共含钙约8g;牙齿含钙7g;其余约占98.9%的钙分布在骨骼中.而骨路中的钙含量相当于体重的1.86%。钙在体内以两种形式存在:结合状态和离子状态。只有钙离子才具有生理活性。所谓钙离子又分为细胞内钙离子和细胞外钙离子两种。钙离子在体内的贮存方式在体内钙离子主要以游离和结合两种形式存在,两者之间处于动态平衡。在生命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细胞内外游离钙离子浓度。

钙离子对人体有这很多重要的作用,与人类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下面来简述这些作用。

1.钙离子参与参与血液凝固。血小板是凝血过程中的重要血细胞。黏附、聚集的血小板形成血栓有利于止血。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形成。但在必须在一定浓度的Ca2+和纤维原蛋白存在时才能实现。作为凝血因子IV的钙离子,参与了凝血过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实现途径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第二阶段为凝血酶原激活物催化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这是由在血小板凝脂膜上形成的FⅩ-FⅤa-Ca2+凝脂的凝血酶原复合物,进而激活凝血酶原为凝血酶。第三阶段是凝血酶催化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最终形成血凝块。在FⅩⅢa和Ca2+作用下,纤维蛋白单体相互聚合,形成不溶于水的交联纤维蛋白多聚块凝块,从而导致血压凝固。因此,除去血浆中的Ca2+,血液凝固将会延续。Ca2+在一定范围内对动物血凝具有促进作用, 而当其血中浓度超过一定浓度范围时则有抑制或抗凝作用。钙作为重要的凝血因子能促进血凝过程,血钙

不足时,血凝不良,血管通透性增大,畜禽易发生皮肤黏膜等处出血症。人体缺钙时,血凝发生障碍,会出现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点、不规则子宫出血、月经过多、尿血、呕血等症状。

2.2参与肌肉收缩。肌肉的收缩过程中.神经一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实际上是“电—化学一电”的过程。神经末梢电变化引起化学物质释放的关键是钙离子内流。兴奋一收缩耦联过程的过程。有三个主要步骤: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纵管系统对钙离子的贮存、释放和再聚积。其中,钙离子在兴奋一收缩耦联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钙作为神经兴奋和肌肉收缩之间的耦联因子.始终控制着肌肉收缩的起动和舒张的终止。

3. 神经传导。突触是神经元传递信息的结构。Ca2+在化学性突触中期重要作用。在兴奋传导过程中,当神经冲动传至轴突末梢时,可使突触前膜去极化,去极化达一定水平时,引起突触前膜对Ca2+的通透性增大,Ca2+进入突触前膜,一方面降低轴浆的黏度,有利于突触小泡的移动;另一方面是消除突触前膜内侧的负电位,促进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接触、融合和破裂,导致神经递质释放。神经系统急性和慢性退行性疾病都是通过细胞内钙信号的改变来降低神经元的活性和功能。当机体缺钙时,神经递质的释放受到阻隔,人体的兴奋机制和抑制机制遭到破坏。如果是儿童缺钙,会夜啼、夜惊、烦躁失眠,严重的导致大脑发育障碍,出现反应迟钝、多动、学习困难等症,影响大脑成熟和智力。

4.人体衰老与钙离子的关系。根据调查,我国普遍存在缺钙现象,这与低钙饮食有关。骨骼钙减少、血液和细胞内钙增加被一致认为是细胞死亡的主要因素。最新研究认为,细胞内钙增加是导致高血压的有关因素。还据报道,缺钙还会引起神经系统钙含量增加,使脑功能普遍降低,引起老年性痴呆。由此可见,缺钙是引起衰老的重要因素。为了防止早衰,老年人平时要多吃含钙丰富的事物,如牛奶、鸡蛋、虾皮、豆制品、海带、芝麻等。

5疾病与血钙的关系许多病理或疾病现象的发生都伴随着细胞内钙浓度的异常改变,缺血、缺氧、癫痫、糖尿病时,钙离子浓度升高;而慢性低钙血症及维生素 < 缺乏症时,肝细胞钙离子浓度明显低于正常;铜缺乏症时,血小板内钙离子浓度降低等。反之,内环境钙离子浓度的改变也会导致细胞生理功能

的改变,如高钙、低钙时,会导致心肌生理特性改变,出现心肌收缩力过强或过弱,甚至出现停跳或心律失常。

5.其他方面。

Ca2+信号系统普遍存在,参与调节细胞进程的多个环节。从根本上讲,Ca2+信号系统依赖于许多细胞内区室的存在,这些细胞内区室以不同的方式转运Ca2+ ,因此,可在细胞内及细胞内外之间引起Ca2+浓度梯度的急剧升降。Ca2+ 在这些区室之间、在细胞内外之间移动,可在不同的细胞器内和细胞的不同区域产生快速地、非常局限的游离Ca2+的波动。此外,钙离子对细胞的粘着、细胞膜功能的维持有重要作用。细胞膜既是细胞内容物的屏障,更是各种必需营养物质和氧气进入细胞的载体。正常含量的钙离子能保证细胞膜顺利地把营养物质“泵”到细胞内。钙离子对人体内的酶反应有激活作用。大家都知道,酶是人体各种物质代谢过程的催化剂,是人体一种重要的生命物质,钙缺乏即会影响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钙离子对人体内分泌腺激素的分泌有决定性作用,对维持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神经、内分泌、生殖等系统器官的功能至关重要。

总之。钙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它既是身体的构造者。又是身体的调节者,是我们人体的生命之源。

参考文献:

1.韦磊.浅谈钙离子的生理作用.科技信息.2011年,第27期:571

2.乔桂兰,杨继生.钙、磷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山西农业,2006,13:31-32

3.钙离子的生理作用及与疾病的关系. 刘冬梅

4.沈世林.张子理中药对胞内钙调节的研究现状评述[期刊论文]-中医研究2005,18(7)

5.钙对细胞骨架的调控及在生命中的重要作用. 王立安赵俊霞

生理学(本科)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随堂练习与参考答案

生理学(本科)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随堂练习与参考答案 10.1 神经元和神经纤维10.2 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一般规律10.3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10.4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0.5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0.6 脑的高级功能 1. (单选题)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是( ) A. 肌紧张反射 B. 屈肌反射 C. 翻正反射 D. 对侧伸肌反射 E. 腱反射 参考答案:A 2. (单选题)左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受损,引起躯体感觉障碍的部位是( ) A. 左半身 B. 右半身

E. 左侧上肢和右侧下肢 参考答案:B 3. (单选题)脑干网状结构损伤将导致( ) A. 感觉过敏 B. 极度兴奋 C. 深度睡眼 D. 内脏活动增强 E. 内脏活动减弱 参考答案:C 4. (单选题)内脏痛的主要特点是( ) A. 刺痛 B. 慢痛 C. 必有牵涉痛 D. 定位不精确 E. 对温度、牵拉及化学刺激不敏感 参考答案:C

5. (单选题)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下列哪项不会出现( ) A. 肠蠕动抑制 B. 肾素分泌 C. 胰岛素分泌 D. 瞳孔开大肌收缩 E. 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参考答案:C 6. (单选题)下列哪项属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 A. 瞳孔散大 B. 逼尿肌收缩 C. 糖原分解增强 D. 骨骼肌血管舒张 E. 消化道括约肌收缩 参考答案:B 7. (单选题)帕金森病的产生是由于下列哪个递质系统受损所致( )

A. 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系统 B. 脑干网状结构胆碱能系统 C. 纹状体-黑质Υ-氨基丁酸能系统 D. 中缝核5-羟色胺能系统 E. 蓝斑上部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 参考答案:A 8. (单选题)刺激视上核可以引起( ) A. 尿量减少 B. 出现糖尿 C. 瞳孔扩大 D. 生长素释放增多 E. ADH释放减少 参考答案:A 9. (单选题)脊髓突然与高位中枢离断后,离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的紧张度( ) A. 基本不变 B. 增强,不能恢复正常

Ca2+在细胞内的生理作用

Ca2+在细胞内的生理作用摘要:本文主要介绍Ca2+的一些作用,钙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参与 一切生命活动过程,维系着细胞的生理功能。钙主要是以离子形式发挥作用,其作用方式类似于激素的第二信使,因此有人称之为“生物学信使”。血浆中的钙离子浓度虽比细胞内高千倍以上,但比起骨骼和其他组织来说,还是很少的。但它存在于身体各部分,是调节体内钙浓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这些钙离子,通过平衡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在细胞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维持了神经、肌肉、凝血机制,并在神经介质和激素的释放等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细胞的受精等作用也有着密切关系。 一Ca2+与突触前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突触后整合作用 当神经冲动抵达神经末稍时,末梢产生动作电位和离子转移,钙离子由细胞膜外进入膜内,使一定数量的小泡与突触前膜贴紧、融合起来,然后小泡与突触前膜粘合处出现破裂口,小泡内递质和其他内容物就释放到突触间隙内。在这一过程中钙离子的转移很重要。如果减少细胞外钙离子的浓度,即细胞膜内外的钙离子浓度差下降,则神经递质释放就要受到抑制,而增加细胞外钙离子的浓度差,则递质释放就增加。所以,钙离子由膜外进入膜内数量的多少,是直接关系到递质释放量的。钙离子是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贴紧融合的必要因素。钙离子有两方面作用:一方面是降低轴浆的粘度,有利于小泡移动;另一方面是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位,便于小泡和突触前膜接触而发生融合。 神经递质释放后,穿过突触间隙,激活突触后受体,这是突触后整合作用的第一步。整合作用的一部分经由亲离子受体的开放产生电位变化直接总合而发生在质膜水平;而另一部分额外的、重要的突触后整合作用通过信号级联发生在细胞内,这些信号级联控制着多种代谢过程和生物合成过程,进而调节长时程神经元反应,如调节突触强度、神经元兴奋性和调控蛋白质合成,Ca+在所有这些过程中所扮演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控制膜通道的许多依赖Ca2+的信号、长时程突触可塑性及基因表达都被详细描述过。ER在信息的突触后处理过程中有特殊的作用,因为ER是个通用的、发信号的细胞器,能够把新产生的信号和正在进行的细胞进程进行整合,如将蛋白质合成及翻译后修饰和多种分子的细胞内转运进行整合。依赖于内膜Ca2+的兴奋性,ER密切参与在高度极化的神经细胞的末梢远端突触后部位产生的信号传递。这个ER参与的信号传播对突触活性与基因表达之间的偶联尤为重要。 二Ca2+与血液凝固 凝血开始到形成凝血酶之前为止,是由内源性和外源性两个系统组成。内源性(血液的内在性)凝血机制,为血液的单独过程。血液与异物表面(血管壁的胶原纤维等)接触时,所谓接触因子的第XII因子和第XI因子就被激活,当第VI因子被激活后,它再使无活性的第IX因子活化。另一方面,血小板也在异物表面上粘着、凝集,并引起血小板变性(viscous me-tamorphosis)释放血小板第III因子。紧接着血浆中第VIII因子和钙离子与这些有活性的第XI因子和血小板第III因子发生反应,把无活性的第X因子激活。第V因子再和血小板

钙离子在调控细胞凋亡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综述

钙离子在调控细胞凋亡和细胞迁移中的作 用综述 中国农业大学植生071 薛永铭0702040118 摘要钙离子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集中讨论钙离子在细胞凋亡与迁移的调控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亚细胞区室内钙离子分布的微妙变化可以有效地正调控或负调控细胞凋亡,这是钙离子参与四条信号通路来调控细胞凋亡的基础。程和平教授研究组最近发现钙闪烁在细胞定向迁移中的作用,对细胞迁移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钙离子信号通路细胞凋亡Caspase(半胱天冬酶)细胞迁移钙闪烁 一、钙离子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钙离子对多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在动物生理的教科书中对其主要生理功能进行了总结: 1.钙离子是凝血因子,参与凝血过程; 2.参与肌肉(包括骨骼肌、平滑肌)收缩过程(内质网内钙库的释放); 3.参与神经递质合成与释放、激素合成与分泌; 4.是骨骼构成的重要物质。 这些重要生理功能已经有了几十年的研究基础,然而近些年的研究却揭示了钙离子在细胞凋亡与迁移的调控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使人们得以钙离子的生理功能,所以我认为集中笔墨将这两个方面进行介绍也是很有意义的。 二、钙离子参与四条主要的凋亡信号通路。 长期研究表明,亚细胞区室内钙离子分布的微妙变化可以有效地正调控或负调控细胞凋亡,因此钙离子扮演着细胞生存的捍卫者或是无情的死刑执行者的双重角色。近年来,研究者发现并总结出了引起哺乳动物细胞凋亡的四条信号通路:外部

通路(死亡受体通路)、内部通路(线粒体通路)、依赖Caspase-2的通路、不依赖于Caspase的通路(GrA介导通路)。四条通路图示见图1。 图1 引发哺乳动物细胞凋亡的四条信号通路。(引自Sten Orrenius et al., 2003)1.钙离子与死亡受体通路 死亡受体(DR)通路是目前研究最多最清楚的凋亡诱导机制。死亡受体包括Fas、TRAILR2、TRAILR1等,都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以Fas为例,Fas 触发的凋亡机制是通过升高钙离子浓度来实现的。钙结合蛋白对内质网腔内钙离子变化非常敏感,与Fas结合后使钙离子内流,启动细胞凋亡,激活Caspase-8。在I 型细胞中,Caspase-8激活Caspase-3,而Caspase-3是细胞凋亡的直接执行者之一;在II型细胞中,Caspase-8剪切Bid蛋白,而后依赖线粒体通路诱导凋亡。 2.钙离子与线粒体通路 线粒体是胞内重要的钙库,内质网与线粒体之间的钙离子交流对细胞命运有深刻地影响。在一些刺激作用下,内质网将其储存的钙离子释放,然后线粒体摄取钙离子,引起钙离子超载,导致线粒体的损伤。线粒体的损伤会导致细胞色素c的释放,引发凋亡体(apoptosome)的形成,apoptosome激活Caspase-9,Caspase-9又激活了细胞凋亡的直接执行者Caspase-3,诱导了细胞凋亡。线粒体通透孔的开放使

钙拮抗剂横向比较

钙拮抗剂横向比较 分类:与动脉血管及心脏的亲和力和作用: 1.二氢吡啶类(DHPs), 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主要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上的L型钙通道, 起到舒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 2.非DHPs, 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对心肌和血管上的L型钙通道作用程度与DHPs相同, 但是对窦房结和房室结处的钙通道有选择性。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在扩张血管方面较DHPs差, 但是其对心脏的负性变时、负性传导和负性变力作用是DHPs所不具备的。 根据受体结合特性、组织选择性和药代动力学特点: (1)第一代为短效钙离子拮抗剂, 包括硝苯地平、尼卡地平、地尔硫卓等,由于生物利用度低且波动大,药物血浆浓度波动大,用药后快速导致血管扩张和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心悸和头痛;由于此类药物半衰期短、清除率高、作用持续时间短,使其对血压控制时间短,很难实现24小时的有效覆盖,容易引起反射性交感神经激活, 增加心率, 基本不用于高血压的治疗; (2)第二代钙离子拮抗剂的药物,通过改革剂型为缓释或控释剂型使药代动力学特性有了明显改善,也有部分具有新的化学结构,代谢动力学特性有所改善,血管选择性有所提高, 性质稳定、疗效确切, 如硝苯地平缓释片、尼莫地平、尼群地平等, 但其生物利用度仍很低, 峰谷血浆浓度波动较大; (3)第三代为长效钙离子拮抗剂, 以氨氯地平、拉西地平、乐卡地平等为代表, 半衰期长, 可1次/d服用, 因其起效缓慢,作用平稳,持续时间久,抗高血压的谷峰比值高,血压波动小、不良反应小、服用方便且能24h覆盖等特点, 已成为用于高血压治疗的重要钙离子拮抗剂类药物。 拉西地平: (1)肝功能不全者需减量或慎用, 因其生物利用度可能增加, 而加强降血压作用。 (2)本品不经肾脏排泄, 肾病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3)虽然本品不影响传导系统和心肌收缩, 但理论上钙离子拮抗剂影响窦房结活动及心肌储备, 应予以注意。窦房结活动不正常者尤应关注, 有心脏储备较弱者亦应谨慎。

钙的生理功能复习过程

钙的生理功能

一、钙的生理功能 钙离子是维持机体细胞正常功能的非常重要的离子,它对于维持细胞膜两侧的生物电位,维持正常的神经传导功能。维持正常的肌肉伸缩与舒张功能以及神经-肌肉传导功能,还有一些激素的作用机制均通过钙离子表现出来。 它的主要生理功能均是基于以上的基本细胞功能,相关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一下几点: 1、维持正常的肌细胞功能,保证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功能正常。 2、对于心血管系统,钙离子通过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进入胞内,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主要是有加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加快传导的作用。因而,细胞外钙离子浓度高则会升高血压,使心收缩力加强,每博输出量增大,因而血压也会相应增高。重要的抗高血压药物有一种便是钙离子拮抗剂,它使得钙离子通过细胞膜上的钙通道的数量减少,使得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降低,血压下降。其他心血管系统疾病还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病因均与钙离子关系密切。 3、是形成和维持骨骼、牙齿的结构及组成混溶钙池骨骼和牙齿中的钙占总量的99%,主要以羟磷灰石存在。其余的1%中一半与柠檬酸螯合或与蛋白质结合,另一半则以离子状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及血液中,为混溶钙池。混溶钙池与骨骼钙间呈现动态平衡,即骨骼中的钙不断地在破骨细胞的作用下释放出来进入混溶钙池;而混溶钙池中的钙又不断地沉积于骨中,从而使骨骼中的钙不断得以补充更新,即为骨更新。 4、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目前已知至少有4种依赖维生素K的钙结合蛋白参与血液凝固过程,即在钙离子存在下才可能完成级联反应,最后使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形成凝血。 二、缺钙导致骨质疏松的原理 骨质疏松症起因与体内新形成的骨量低于被吸收的骨量。骨总量在刚进入成年时达到顶峰,其后是个稳定期。但从40岁前后开始又出现一个缓慢的减少过程。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吸收膳食中的钙质的效率在降

钙离子拮抗剂 信心小总结

1 钙离子拮抗剂的应用类型及作用机制 低血游离钙可能引起高血压,其机理与钙对膜的稳定效应有关。当血游离钙降低时,膜的稳定效应减弱,膜上相应的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启,细胞外游离钙流入细胞。并触发“钙流入激活钙释放机制”,使胞浆游离钙进一步增高,最终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称I型缺陷。此型特点为低肾素、低血清游离钙及高细胞游离钙水平。此时,钙离子阻滞剂或补充钙治疗有效;而高肾素一高血清游离钙型高血压,钙离子阻滞剂或补钙治疗效果不佳。 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及地位。CCB明确适应证为:(1)老年性高血压患者;(2)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3)高血压有心绞痛患者;(4)外周血管病患者;(5)颈动脉粥样硬化;(6)高血压伴妊娠患者。 钙离子拮抗剂阻滞心肌钙依赖性的兴奋一收缩耦联并在离子通道水平选择性地阻断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 (慢钙通道),使胞内肌浆网释放钙离子下降,同时减少钙离子与钙调蛋白相结合,使肌球蛋白氢键激酶 (MLCR) 活化, 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相互作用引起的收缩作用减弱, 使全身血管扩张,血压下降。除此之外, 钙离子拮抗剂还具有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松弛血管平滑肌、引起血液动力学变化等心血管系统方面的作用, 而且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神经及内分泌系统的兴奋分泌偶联以及减少交感神经末梢递质的释放等作用。. 2+Ca 2+通道Ca -2+Ca内流-2+Ca通道钙调蛋白阻滞剂2+Ca钙调蛋白复合物-

平滑肌收缩血压 钙离子拮抗剂的分2 : 根据其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可分为两大类型钙通道,起到舒张血 (DHP 二氢吡啶类s),主要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上的L(1) 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型钙通道作用程度, 对心肌和血管上的 L(2) 非DHPs, 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但是对窦房结和房室结处的钙通道有选择性。维拉帕米和地相同, 与 DHPs差,但是其负性变时、降低交感神经活性的尔硫卓在扩张血管方面较DHP s所不具备的。作用是 DHPs组织选择性和药代动力学特点将钙离子拮抗剂划分为根据药物的受体结合特性、: 三代容易, 包括硝苯地平、尼卡地平、地尔硫卓等,(1) 第一代为短效钙离子拮抗剂;基本不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引起反射性交感神经激活, 增加心率 , , 血管选择性有所提高(2) 第二代钙离子拮抗剂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性有所改善,但其生, 尼莫地平、 , 性质稳定、疗效确切如硝苯地平缓释片、尼群地平等; 物利用度仍很低,峰谷血浆浓度波动较大. (3) 第三代为长效钙离子拮抗剂, 以氨氯地平、拉西地平、乐卡地平等为代表, 半衰期长 , 可 1次 / d服用, 因其长效、不良反应小、服用方便且能 24h覆 盖等特点, 已成为用于高血压治疗的重要钙离子拮抗剂类药物。 根据此分类 第一代钙拮抗剂均为短效。特点是: ①量效关系难以预测。这是因为生物利用度低、波动大,造成个体内和个体间的药物血浆浓度波动大。 ②由于快速的血管扩张和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心悸和头痛,尤其以硝苯地平最为明显,这是因为此药的达峰时间较短( 1h ) 。 ③作用持续时间短。半衰期短、清除率高,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心绞痛患者的心肌缺血的控制很难实现2 4 h的有效覆盖,在清晨的血压和缺血高峰期患者不能得到保护。 ④血管选择性差,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具有明显心脏作用,包括负性变时、负性传导和负性变力作用。第一代钙拮抗剂对充血性心力衰竭都有不利影响,使预后恶化。 第二代钙拮抗剂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有所改善或血管选择性有所提高。 Ⅱa类与第一代钙拮抗剂相比,血管扩张所致的副作用减少减轻,因为它们的血浓度达峰时间延长,起效较慢。它们的半衰期延长,作用持续的时间延长。 Ⅱb类的血管选择性提高,对心脏的负性变力性、负性变时性和负性传导作用减弱,药代动力学也有所改善,但生物利用度仍很低,峰谷血浆浓度波动较大。

生理学笔记讲义知识点总结第十二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讲义】第十二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精品课程——生理学 【讲义】第十二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十二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感受器的一般生理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感受器: 感觉器官: 分类:分布的部位 刺激的性质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三)感受器的编码功能: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第二节眼的视觉功能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一)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征 眼的折光系统: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前表面 该系统最主要的折射发生在角膜。 正常人眼处于静息状态而不进行调节时,眼的折光系统的后主焦距的位置,恰好是视网膜所在的位置。

对于人眼和一般光学系统,来自6米以外物体的各发光点的光线,都是平行光,可以成像在视网膜上。 (二)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 简化眼(reduced eye) 是一个假想的模型。其光学参数和其他特征与正常眼等值。简化眼和正常安静时的眼一样,正好能使平行光线聚集在视网膜上。 AB(物体的大小)/Bn(物体至节点的距离)= ab(物像的大小)/nb(节点至视网膜距离) nb固定不变,根据AB和Bn,可以算出物体成像的大小。 利用简化眼,可以算出正常人眼能看清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大小的限度:视网膜上的像小于5 μm,一般不能产生清晰的视觉。 正常人眼的视力或视敏度有限度,该限度用人眼所能看清的最小视网膜像的大小表示。正常人眼所能看清的最小视网 膜像的大小,大致相当于一个视锥细胞的直径。 视敏度: 5米远处, .5mm缺口的方向, 视网膜像距为5μm, 眼视力正常定为1.0 (三)眼的调节 当眼看远物时(6米以外),正常眼不需任何调节物体就可成像在视网膜上。 看近物时,入眼内光线不是平行的,需进行调节: 1.晶状体前凸 2.瞳孔缩小 3.两眼轴向鼻中线会聚 (四)眼的折光能力和调节能力异常 1.近视近点前移 轴性近视 屈光近视 2.远视视近物或远物都需调节;近点远移。 3.散光角膜表面不同方位的曲率半径不相等。 4.老视近点远移;

钙测定的生理和临床意义

、钙测定的生理和临床意义 尿钙的多少与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密切相关。 尿钙测定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它不仅反映体内钙代谢的变化,而且能了解骨代谢的变化。尿钙是钙排泄的主要途径之一,使肠道钙吸收、骨吸收、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等多种生理过程的最后结果。因此,尿钙司‘在某种程度上反映这些过程的变化。如在婴幼儿,虽然从母乳中或牛乳中获得大量的钙,但尿钙很少,吸收的钙多用于骨骼生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尿钙也逐渐增加。到成人,骨骼生长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尿钙也比较稳定。此外,尿钙也可反映饮食钙量的变化,饮食钙量增加,尿钙显著增加,饮食钙量减少,尿钙也随之减少。 尿钙测定不仅有重要的生理意义,而且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临床上最常见的是高尿钙,根据24h尿钙的多少,可将高尿钙分为绝对性高尿钙和相对性高尿钙。绝对性高尿钙是指在低钙饮食时24h尿钙超过200mg。相对性高尿钙是指24h尿钙绝对值在正常范围内,但因与摄入钙和血浆钙相比较显著高于正常,如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时的尿钙排量为相对性尿钙。尿钙测定结合饮食摄入量测定及血清钙测定,不仅能区别绝对性高尿钙和相对性高尿钙,而且能初步鉴别饮食性高尿钙、肠吸收性高尿钙和骨吸收性高尿钙。饮食摄入大量的钙,虽然血钙无明显增加,但尿钙可显著增加;减少饮食中钙摄入量,尿钙可减至正常。正常人每日饮食钙超过1z,就可能使尿钙显著高于正常。肠吸收性高尿钙是指饮食钙虽无明显增加,而肠钙吸收率显著增加,致使滤过钙负荷增加和尿钙增加,肠钙吸收率高是特发性高尿钙常见的原因。骨吸收性高尿钙是指骨吸收增加,使大 量骨钙溶解入血,引起血钙增高,钙负荷增加,从而引起尿钙增加。这种情况下,即使 饮食中无钙摄入,尿钙也不会明显减少。 尿钙测定不仅对上述疾病有鉴别价值,而且对肾结石也有一定诊断价值。很早人们就知道高尿钙病人肾结石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尿钙者。泌尿系结石中较常见的是草酸钙和磷酸钙结石,这两种钙盐在尿中都是较难溶解的。这些盐类的结晶生长和成核过程参与了泌尿系结石的形成,其结晶产物的形成与尿酸碱度及其他因素有关,即与此盐在这种环境下的饱和状态有关,高尿钙病人未必都有肾结石,肾结石病人也有尿钙正常者,因此高尿钙只是增加肾结石形成的危险性,并不是肾结石形成的原因。 24h尿钙虽有重要临床意义,但易受饮食的影响,临床上常用空腹尿钙及空腹24h尿钙的测定方。空腹尿钙能避免饮食钙的影响,同时测清晨尿中钙和肌酐值,以相当每毫克肌酐的钙排出量代表尿钙。空腹2h尿钙测定方法综合了空腹尿钙和24h尿钙的优点,正常情况下,空腹2h 尿钙是呈正相关,即24h尿钙高于正常时,空腹2h尿钙也高于正常。空腹2h 尿钙留尿方便,更适用于门诊病人。但这种方法是在肾小球肌酐滤过率正常的条件下应用的,任何影响肌酐排出的因素都会增大钙测定的误差。 2、母乳/尿钙检测(EDTA滴定法) 2.1原理: 母乳中钙离子在碱性溶液中钙指示剂结合成为可溶性的结合物,使溶液变成粉红色,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 NA2)对钙离子的亲合力很大,能与该结合物的钙离子结合,使指示剂重新游离,溶液呈纯兰色,故以EDTA NA2滴定乳钙时,溶液由粉红色转变到纯兰色时即为滴定重点,由此可以计算出母乳中钙含量。2.2方法: 2.2.1试剂:A液 B液(粉) C液

浅谈钙离子生理学功能

浅谈Ca2+生理学功能 摘要Ca2+是组成原生质的重要元素之一,是生物体不可或缺的一种元素,也参与动物机体各项生理活动,从骨骼形成,肌肉收缩,神经及大脑思维活动,甚至人体的生长发育、消除疲劳、健脑益智和延续衰老等都离不开它,因此有人说“钙是生命之本”。 关键词钙离子骨骼肌肉收缩凝血过程神经传导 在动物生命物质中,碳、氨、氢和氧参与各种有机化合物的组成;钙、磷、镁主要以难溶无机化合物存在于骨骼中;另外,钠、氯、钾、钙、镁等分别以游离水合阳离子和阴离子形式存在于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中发挥电化学和信使功能。其中,Ca2+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钙参与肌肉收缩、血液凝固、许多酶的活化、神经冲动的传递、降低细胞膜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等[1]。 经过简单的生理学课程学习和资料查询,我将Ca2+的生理学功能总结了五个方面的内容:组成骨骼的重要成分;参与肌肉收缩;参与凝血过程;参与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其他方面。 1、骨骼组成 钙磷占据了体内总矿物质的70%,约99%的钙和80%~85%的磷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骨骼在运动系统中起杠杆作用,构成生物体的坚固支架。骨组织含有无机盐、有机质和水。其中无机盐占45%,骨无机盐不仅能增强骨的机械力,同时具有维持机体所有组织的化学平衡作用。在无机质中磷酸钙、碳酸钙、氟化钙等含钙化合物占2/3,决定了骨的坚固性,在维持体型、保护脏器和支持体重方面有重要作用。钙是整个生命期骨塑建和重建过程中骨质形成期所必需的元素,支持骨器官的发育和形成[2]。 在畜牧业生产中严重危害动物健康的主要是钙和磷,它们是骨骼的主要矿物质成分,相互关系十分密切,其中一种缺乏或过量,将会干扰动物对另一种的吸收和利用。在各种动物钙绝对缺乏比较少见,而磷过多引起的钙相对缺乏较为常见,钙的缺乏可导致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骨质疏松和纤维性骨营养不良,但一般不会引起佝偻病和成骨软化[1]。在家禽的饲养中,钙缺乏会使体质衰弱,增重缓慢,饲料利用率和繁殖率下降,肉、蛋产量降低。对人类来说,小儿缺钙易造成软骨病、佝偻病、龋齿等疾病,而老年人缺钙易发生骨质疏松或是骨折。 2、肌肉收缩 肌纤维组成肌组织,具有收缩功能。生物体运动、消化、心脏跳动等都离不开肌肉收缩,而Ca2+在肌纤维收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生理学神经系统习题

第十章神经系统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神经递质 2.受体 3.突触 4.化学突触 5.电突触 6.反射中枢 7.生命中枢 8.运动终板 9.运动单位 10.牵涉痛 11.腱反射12.γ-环路 13.牵张反射14.脊休克 15.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16.内脏脑 17.自主神经系统 18.皮层诱发电位 19.强化20.自发脑电活动 21.第二信号系统 22.条件反射的消退23.语言优势半球 24.中枢延搁 25.后发放 26.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27.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二、填空题 1.人类两大信息系统是_____和_____。 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_____和_____。 3.外周神经包括_____和_____。 4.根据中间神经元对后继神经元效应的不同,可把神经元分为_____和_____。 5.根据突触的活动对突触后神经元的影响,将其分为_____突触和_____突触。 6.典型突触由_____、_____和_____三部分组成。 7.EPSP称为_____,是一种_____电紧张电位。IPSP称为_____,是一种_____电紧张电位。 8.外周递质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三大类。 9.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分别是_____和_____。 10.M型受体属_____受体,可被阿托品选择性阻断。 11.肾上腺素受体主要分为_____和_____两类。 12.中枢神经元之间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种基本联系方式。

13.中枢抑制分为_____和_____两大类型,其中前者又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形式。 14.脊髓浅感觉传导途径传导_____、_____和_____感觉。 15.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兴奋的递质是_____,它可与终板膜上_____受体相结合。 16.脊髓深感觉传导途径传导_____和_____感觉。 17.当脊髓半离断时,浅感觉障碍发生在离断的_____侧;深感觉障碍发生在离断的_____侧。 18.大脑皮层中央后回是_____代表区,中央前回是_____代表区。 19.巴比妥类药物的催眠作用,主要是由于其阻断_____系统兴奋传递所致,因为这一系统是_____的系统,易受药物影响。 20.关于针刺镇痛的机制,目前存在三种论点,即_____、_____和_____。 21.牵张反射有_____和_____两各类型,它们又分别称为_____和_____。 22.肌梭与肌纤维_____排列;腱器官在肌腱中与肌纤维_____排列。 23.叩击某一肌腱可引起_____反射,它是一种单突触反射,其感受器是_____。 24.脊休克过后,丧失的脊髓功能可以逐渐恢复,但断面以下的_____则永远消失,临床上称为_____。 25.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着调节肌紧张的_____区和_____区。 26.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功能是通过_____和_____协同活动完成的。 27.锥体束可分别控制脊髓_____和____的活动,前者在于_____,后者在于_____以配合运动。 28.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功能是控制_____的活动;自主神经的主要功能是控制_____ 、_____的活动。 29.当环境急剧变化时_____神经系统的活动明显加强,同时_____分泌也增加。 30.下丘脑存在与摄食有关的中枢是_____。当血糖水平降低时_____中枢兴奋。 31.正常脑电图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种基本波形。

钙离子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钙离子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2016年3月14日星期一 人体作为生物体是由多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和植物体一样,人体也顺应四季,有其特定的生长发育规律。春发夏长秋收冬藏,人体顺应四季有其代谢的变化。春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也是精神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高发的季节,流感,皮肤病,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也会比较比较频繁,对于女性来说,月经不调的现象也容易发生在春季。为什么春发的季节却成了疾病高发的季节呢?中老年人,有慢性疾病的人群的春天不好过啊!这些疾病的高发可能跟春季缺钙有关。 对于西医的医生来说,调节患者体内的酸碱平衡和离子平衡是很平常的事情,常规性的都会给患者补液来补充一些钠离子,钾离子以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但是,却往往忽略的补充钙离子。其实,钙离子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微量元素,不但数量庞大,是骨骼和软骨的重要组成成分,而且,钙离子作为第二信使,参与了各种细胞代谢和激素代谢的作用。缺钙,会导致细胞膜和血管壁的通透性异常,使得血液中的离子失衡,酸碱平衡破坏。缺钙也会导致凝血功能的异常。而且由于钙离子具有调节细胞通透性的作用,因此,也能导致血液粘稠和血脂的异常。钙离子在肠道内可以和脂质结合,和重金属结合,以及和其它元素的结合,从而促进脂质,有害物质的排除。缺少钙离子则会影响这些有害物质的清楚,导致人体功能的损伤和障碍。 春季是生发的季节,青少年往往在春季生长发育旺盛。这是导致青少年缺钙的主要原因。钙离子在人体内主要由甲状旁腺来调节,如果体内钙离子不足,则甲状旁腺分泌增加,起到破骨作用来补充钙离子的缺乏,但是,春季由于饮食和季节原因,甲状旁腺调节功能降低,因此,人体在春季更容易缺钙。缺钙导致的细胞通透性的改变,容易湿气过重,导致水肿的发生,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也使得离子失衡,免疫系统出现异常,高发过敏性疾病,皮肤病,过敏性鼻炎,哮喘,与钙离子的缺乏有很大关系。另外,钙离子作为信使,参与激素的合成和代谢,如果缺钙的话,会使得激素异常导致月经不调。最近几年,我就发现自己在春节月经周期打乱,月经不调发生在春季,这可能跟缺钙有一定关系。毕竟年纪增长,钙的吸收功能降低。正常的饮食,恐怕难以维持钙离子的需求。另外,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再春季高发,也往往和春季的缺钙有关。 为什么春季更容易表现出缺钙的现象,我也不能有更准确的解释,归结为人体在四季中的正常生理反应,因此,各类人群,尤其是长身体的青少年,和老年人,更要重视春季补钙,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生理学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一填空题 1.神经系统主要由①和②两种细胞构成。 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具有①、②、③、和④等特征。神经纤维对其所支配的组织有⑤和⑥两方面作用。反过来,神经所支配的组织也能产生支持神经元的⑦。 3.神经元按其机能的不同可分为①、②和③三种。 4.化学性突触通常由①、②和③三部分组成。根据神经元轴突接触部位的不同,突触可分为④、⑤和⑥三种类型。 5.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形成是由于突触后膜化学门控通道开放时,①离子内流大于②离子外流而产生的③极化型电位变化;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则是突触后膜上的④通道开放,⑤离子内流而产生的⑥极化型电位变化。 6.突触传递的特征有①、②、③、④、⑤、⑥和⑦ . 7.突触的抑制可分为①和②两类。相反,除了抑制以外,还有③易化。 8.中枢神经递质可分为①、②、③、④、⑤_______、 ⑥和⑦等多种类型。 9.丘脑向大脑皮层的投射可分为①投射系统和②投射系统两大类。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引起③并④发出传出神经冲动;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⑤。 10.内脏痛的定位①,还往往发生②痛。 11.牵张反射有①和②两种类型。 12.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有①作用和②作用。在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动物的脑干,可以产生③僵直。此僵直属于④。 13.临床上基底神经节损害的主要表现可分为①和②两大类。 14.前庭小脑的功能是① ,脊髓小脑的功能是② , 皮层小脑的功能是 ③ ,并与④及⑤的编制有关。 15.自主神经系统由①和和②两部分组成,其功能在于调节③肌、 ④肌和腺体的活动。 16.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常伴有①分泌增多,因而称这一活动系统为②系统;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常伴有③分泌增多,因而称这一活动系统为④ 系统。 17.下丘脑是较高级的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能调节①、②、③、 ④和⑤、⑥等过程。 18.神经系统可以通过释放①,或通过②而影响免疫功能。可见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之间有③关系。 19.学习的形式可分为①和②两种。 20.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①刺激与②刺激在时间上的多次结合。条件反射的建立,实质上就是③刺激转变成④刺激的过程。 21.人类大脑皮层活动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有①机能;人和动物共有的系统是② 系统,人类特有的系统是有③系统。

钙离子拮抗剂

钙离子拮抗剂 钙离子拮抗剂 钙拮抗剂在1962年即已被证实能有效地治疗急性高血压,70年代后期才被广泛地研究和应用于治疗高血压病。钙拮抗剂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心血管新药。它带来了心血管治疗的一场革命现以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心率失常、脑血管病的治疗。目前,钙拮抗剂在高血压病及其他心脑肾血管病变防治中仍具有中要地位。近年在美国,钙拮抗剂在老年人降压治疗中的应用有增无减,已成为常用药物(单用占23.9%,与利尿剂合用占5.4%);在中国和日本,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和心绞痛病人中,分别有1/2和3/4使用钙拮抗剂。 但是,钙拮抗剂也是争论最大的一类药物。关于钙拮抗剂是否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尤其是chd的死亡率,以及是否增加肿瘤出血的危险,分歧很大。美国fda也警告使用短效硝苯地平有危险。为此,who/ish专门成立了特别问题专家小组——(ad hoc sub-committ ee)对钙拮抗剂的安全性进行评估。评估得出的结论是:现有资料不能确定有关钙拮抗剂对chd、肿瘤及出血的危险性影响是有益或有害。硝苯地平是近20年来我国治疗高血压应用最广泛的降压药,多年来并未见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而且据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在我国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卒中,而不是心肌梗死,故仍推荐钙拮抗剂为治疗老年高血压第一线药,尤其适用于患者,对合并chd者,则宜选用长效制剂。 5.1 分类 钙拮抗剂包括一大族化学结构、功能、对组织选择性及不同钙通道与结合位点选择性都各异的药物。降压治疗最好使用长效钙拮抗剂如:氨氯地平、拉西地平、非洛地平缓释片、硝苯地平控释片、维拉帕米缓释片等。而应避免使用短效钙拮抗剂。 根据国际药理学联合会的分类,选择性的作用于型钙通道的钙拮抗剂,多数结合部位在分子结构的α1亚单位。因此可根据α1单位上不同的结合位点分为三个亚类:iα类,二氢吡啶类,包括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尼莫地平、尼卡地平、尼伐地平、氨氯地平、拉西地平、非洛地平、依拉地平等地平类药物。二氢吡啶类用以治疗心血管病,主要是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等。 ib类,硫苯罩类,ib类类以硫罩类为代表,其药理作用介于二氢吡啶类及维拉帕米之间,主要用于治疗心绞痛。

钙的生理作用和血钙离子浓度的维持

钙在细胞内、外的分布相差较大,细胞外液钙离子浓度约为1~3毫摩尔/升,而细胞内胞浆钙离子的浓度约为0.1毫摩尔/升。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血清总钙量相当恒定,为2.25~2.75毫摩尔/升,儿童稍高,常外于上限。其中大多数钙以骨盐形式存在于骨骼里。骨骼中钙的含量约占人体总钙量的99%,仅有1%左右分布于各种软组织中,在细胞外液(其中血液占细胞外液的20%,软组织的细胞间液占细胞外液的80%)中的钙含量仅占体内总钙量的0.1%,约1克左右钙是人体所不可或缺的营养素之一, 钙离子是机体的必需元素,参与细胞的多种生理活动。对维持细胞各种代谢过程极为重要。 它维持了神经、肌肉、骨骼、凝血机制、肾和呼吸功能,并在神经介质和激素的释放、氨基酸的摄取和结合、维生素的吸收等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细胞的纤毛运动、阿米巴运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细胞分裂、受精等作用也有着密切关系。图中概括了细胞中钙离子与身体功能的关系。 血钙离子浓度是通过神经调节及体液调节保持稳定,通过骨钙,与血钙间的转化保持平衡, 正常情况下,钙在各组织的代谢过程中,主要受副甲养腺激素的调节,还受到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男女性腺激素雄激素和雌激素的影响。钙的平衡就是这些激素作用于钙代谢的结果。钙代谢的变化也能影响激素的活动变化,钙代谢的最终目的就是使血钙和骨钙保持稳定和平衡。骨钙一般相对稳定,而血钙的波动较大因此,钙的调节实际上就是血钙浓度的调节,钙的调节机能就是使血钙保持平衡。钙的调节机能有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肾脏是血钙调节的重要器官。当胃肠道吸收大量的钙时,血钙浓度可暂时升高。这时肾的过滤钙就增加,肾脏对钙的吸收减少,尿钙明显增加。然后血钙又逐渐下降

生理学:神经系统的功能 (问答题)

269.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有哪些?1)完整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首先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和功能上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或被麻醉药作用,均可使兴奋传导受阻。(2)绝缘性:一条神经干内有许多条神经纤维,但每条纤维传导兴奋一般互不干扰,表现为传导的绝缘性。(3)双向性: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产生的动作电位可同时向两端传导,表现为传导的双向性。(4)相对不疲劳性:连续电刺激神经数小时至十几小时,神经纤维仍能保持其传导兴奋的能力,相对突触传递而言,神经纤维的传导不容易发生疲劳。 270.简述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包括:(1)支持作用;(2)修复和再生作用;(3)免疫应答作用;(4)物质代谢和营养作用;(5)绝缘和屏蔽作用;(6)稳定细胞外的K+浓度;(7)参与某些递质及生物活性物质的代谢。 271.试述突触传递的分类及过程?突触可分为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⑴化学性突触的传递: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去极化,引起前膜上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Ca2+内流。进入前末梢的Ca2+促使突触小泡内递质经出胞作用释放到突触间隙。递质进入间隙后,经扩散抵达突触后膜,作用于后膜上特异性受体或化学门控通道,引起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的改变,使某些带电离子进出后膜,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或超极化,即突触后电位,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⑵电突触的传递:电突触传递的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两个神经元接触紧密,两层膜的距离很近,膜的电阻很小,局部电流

和EPSP可以电紧张扩布的形式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 272.试比较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传递原理的异同?兴奋性突触与抑制性突触传递时,其相同点是:①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对Ca2+通透性增加;②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导致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状态改变;③突触后电位都是局部电位,该电位经总和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活动改变。不同点是:①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性质不同,兴奋性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抑制性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②兴奋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主要导致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增高;抑制性递质与其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主要对Cl-通透性增高。③兴奋性突触传递时,突触后膜产生局部去极化即EPSP;抑制性突触传递时,突触后膜产生局部超极化即IPSP。④前者经过总和达到阈电位后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IPSP使突触后神经元不易产生兴奋。 273.经典的神经递质应符合哪些条件。经典的神经递质应符合以下几个条件。①突触前神经元有合成递质的前体和酶系统,并能合成该递质;②递质储存于突触小泡内,受到适宜刺激时,能从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出来;③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并产生一定的生理效应;④存在使该递质失活的机制;⑤有特异的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能分别模拟或阻断该递质的突触传递效应。 274.何谓胆碱能纤维?哪些神经纤维属于这类纤维?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胆碱能纤维包括:①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

钙离子拮抗剂类脑溢血药物的临床研究

重庆文理学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药物设计学考试形式:课程论文 学生姓名:王洪安学号:200904174049专业:化学(化工与制药) 小组成员:傅乾锋王洪安孙其宏曾绍强李磊 得分: 钙离子拮抗剂类脑溢血药物的临床研究 中老年人是脑溢血发生的主要人群,以40~70岁为最主要的发病年龄,脑溢血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硬化有关。血管的病变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通常所说的脑溢血是指自发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绝大多数患者发病当时血压明显升高,导致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脑溢血临床表现为突然的头痛、呕吐、眩晕、失语、肢体偏瘫甚至意识障碍。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绝大多数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称为高血压性脑溢血[1]。脑溢血发病后出现脑出血、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低血压、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等症状,可以通过增强血管的收缩和扩张的力度,逐步溶解已经机化了的栓子,使闭塞了的血管重新开放,从而改善脑供血,达到缓解或治愈的目的。钙拮抗剂具有抑制Ca~(2+)内流的作用,改变心肌,平滑肌的兴奋-收缩偶联过程,具有松弛血管平滑肌、减轻后负荷、抗血小板凝集、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保护血管内膜、改善心肌供氧的作用。现将近几年国内外的有关文献中的钙离子拮抗剂类脑溢血药物做分析概括,以增进对钙离子拮抗剂类脑溢血药物的深入理解[2]。 一、氟桂利嗪 1、基本情况 【中文名】:氟桂利嗪 【英文名】:Flunarizine 【类别】:非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 【别名】氟桂利嗪,氟桂嗪,氟脑嗪,氟苯桂嗪,氟桂苯嗪,脑灵,西比林,斯比林

复习总结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复习总结生理学第八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时间: 2010年04月06日来源:不详作者: 佚名浏览次数: 21 【字体:大中小】 【考纲要求】 1.神经系统的功能:①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②突触传递的特征;③外周神经递质和受体: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2.神经反射:①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②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③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负反馈和正反馈。 3.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①感觉的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②内脏痛的特征与牵涉痛。 4.脑电活动:正常脑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 5.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①牵张反射;②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③小脑的主要功能;④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6.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②脊髓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7.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xuehhttps://www.360docs.net/doc/882460030.html,-学$慧%教~育~网/交|流_社/区/bbs.xuehuiedu.com 【考点纵览】 1.突触传递过程:当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对Ca2+通透性增强,Ca2+进入末梢,引起突触前膜以出胞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如果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对应受体结合,使后膜对Na+的通透性最大,Na+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EPSP大,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EPSP 小,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如果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对应受体结合,使后膜对Cl-的通透性最大,Cl-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IPSP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学_慧教育请访问xuehuiedu.com 2.突触传递的特征:单向传布;突触延搁;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 3.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胆碱能纤维主要包括:①全部交感和副交感节前纤维;②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除去少数肽能纤维);③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如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和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纤维;④躯体运动神经纤维。胆碱能受体包括两种:M受体和N受体,M受体阻断剂为阿托品;N受体阻断剂为筒箭毒。 4.肾上腺素能受体包括:α受体、β受体。α受体阻断剂是酚妥拉明;β受体阻断剂是普萘洛尔。 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