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骡子回族民间叙事长诗

合集下载

宁夏民歌《紫花儿》叙事性研究

宁夏民歌《紫花儿》叙事性研究

叙事歌是民族民间文学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它保留了独特的叙事方式,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反映丰富真实的生活画面,记录某个地域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并以此充实了中国文学的丰富性。

《紫花儿》,又名《吆骡子》,长达552行,是宁夏民族民间文学中“一部十分难得的优秀民间叙述长诗”,讲述了男女主人公之间曲折坎坷而最终获得幸福的爱情故事。

它主要流传于宁夏南部山区,1962年,由赵玉如初次收集,1980年,《朔方》曾刊载了《紫花儿》的整理删节版《尕妹是凤凰阿哥是鹰》。

1988年出版的《回族民间叙事诗集》,收录了赵如玉收集整理的完整版《紫花儿》。

[1]1996年8月,由中国ISBN 出版中心出版的《中国歌谣集成·宁夏卷》全文收录了这首叙事诗,在308页至321页。

本文中引用的《紫花儿》即出自《中国歌谣集成·宁夏卷》,下文只标明页码,不再逐一注释。

以叙事学理论的角度去探究宁夏民间叙事歌,并以此探讨其独有的文学价值,正如杨义在《中国叙事学》中所言,“中国叙事学不仅仅只研究小说,而且还要涉及历史,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其文化意义和形式的奥妙”[2],那么宁夏民间叙事歌的探讨空间就更加广袤。

突破了叙事特点的探讨空间,同时也将宁夏民间叙事歌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都纳入讨论的范围。

本文以宁夏民间叙事歌《紫花儿》为例,探究其叙事圆形结构、叙事时间技法的价值取向等叙事结构,以及民俗意象构建和民间语言特征,并认为叙事歌《紫花儿》借鉴了传统叙事学的架构,同时有机地融合了地域民族特色,为中国叙事学作品增加了民族特色作品。

一、叙事结构与时间《和谐发展观蕴涵的圆道思维———以和谐之摘要:《紫花儿》是宁夏民间叙事歌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品在叙事上采用了中国传圆形叙事结构,以意象构建了叙事的民族特色,以时间技法体现了叙事上的价值取向景观,语言上具有口语化和西北地方特色。

《紫花儿》体现了中国传统叙事学及其理论的,其作品继承了传统文学的叙事特征,又富有地域特色,为中国传统叙事文学的多样性的力量。

彝族民间著名的叙事长诗

彝族民间著名的叙事长诗

彝族民间著名的叙事长诗简介彝族是中国众多民族之一,以其独特的文化传统而闻名于世。

在彝族的文化中,民间著名的叙事长诗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

这些长诗通常由口传代代相传,并使用彝族人民熟悉的语言。

本文将介绍几个彝族民间著名的叙事长诗。

1.《阿诗玛》《阿诗玛》是彝族最著名的叙事长诗之一,被誉为"彝族的《红楼梦》"。

该长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阿诗玛,她是一个善良美丽的彝族姑娘,与一个英俊勇敢的彝族青年相爱。

然而,他们的爱情却受到了族规的束缚和家族的反对。

故事中穿插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情节,表达了爱情、亲情和忠诚的主题。

《阿诗玛》这一彝族叙事长诗,展示了彝族人民对爱情和家族的珍视和追求。

2.《摸金校尉》《摸金校尉》是另一部备受推崇的彝族叙事长诗,讲述了一个让人惊心动魄的探险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勇敢无畏的摸金校尉,他背负着家族的使命,踏上了危险的旅程。

在这个旅程中,他遭遇了各种困难和险境,包括邪恶的鬼魂、险恶的山谷和阴森的墓穴。

然而,他凭借着勇气和智慧,最终成功解开了谜团,找到了宝藏。

《摸金校尉》通过描绘英雄的冒险故事,展现了彝族人民对勇气、智慧和家族荣耀的追求。

3.《麻布衣》《麻布衣》是一部以普通人民为主角的彝族叙事长诗,讲述了一个平凡人的奋斗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贫穷的麻布衣彝族青年,他出身低微,却怀揣着追求梦想的热情。

他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努力,通过自己的勤劳和聪明才智,最终取得了成功。

故事中的麻布衣彝族青年代表了彝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克服了困境,为彝族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麻布衣》这一叙事长诗,体现了彝族人民的团结、勤劳和智慧。

结语彝族民间著名的叙事长诗是彝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长诗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语言,展示了彝族人民对爱情、家族荣耀、勇气、智慧和梦想的追求。

它们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传承和弘扬彝族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马五哥与尕豆妹介绍(壹)

马五哥与尕豆妹介绍(壹)

马五哥与尕⾖妹介绍(壹)马五哥与尕⾖妹介绍(壹)⾳乐ONE(TWO下⼀⽇志)《回族叙事长诗<马五哥与尕⾖妹>传唱》寻访马五泉第⼀部分:概况背景⾳乐:马俊唱《马五哥与尕⾖妹》(声⾳渐弱——“马五阿哥的好⼼肠”四句后以同调的轻⾳乐代 1、背景⾳乐:替)配合画⾯:临夏市全貌、代表性建筑、各民族群众⽣活场景、太⼦⼭、⼤夏河、国道213线、⼟门关、 2、配合画⾯:漠泥沟全景、漠泥沟⼤庄、前庄、河滩、马五泉等;3、画外⾳解说(配字幕):千百年来,孟姜⼥哭长城、梁⼭伯与祝英台、⽜郎织⼥和⽩蛇传被称为中国四⼤民间爱情传说,那些浪漫凄美的情节和感⼈肺腑的故事曾打动了⼀代⼜⼀代⽆数的有情⼈。

在⽢肃省临夏回族⾃治州临夏县,也流传着⼀个动⼈的爱情故事,那就是晚清光绪年间发⽣在临夏县漠泥沟乡的《马五哥与尕⾖妹的故事》。

漠泥沟乡位于县境西部、⼩积⽯⼭麓,东距州府所在地临夏市35公⾥,北距县城韩集镇15公⾥。

乡境东临国道213线,南接本县马集镇,西以⼩积⽯⼭与⽢南藏族⾃治州夏河县毗邻,北跨⼭庄坡与县城韩集镇相望。

乡境平均海拔⾼度3512⽶,辖区总⾯积约73平⽅公⾥,⼈⼝11819⼈,其中回族占98.8%,贫困⾯在65%左右,是县境内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乡镇之⼀。

漠泥沟两⼭对峙,外隘内豁,境内⼟地平坦、地⼴⼈稀,四围⼭势绵延、林草茂盛,发源于⼩积⽯⼭麓的漠泥沟河⾃西向东穿境⽽过,经国道213线汇⼊⼤夏河。

农作物以⼩麦、青稞、蚕⾖和薯类为主,是县境内蜂蜜的丰产区之⼀。

漠泥沟乡是清朝同治年间反清⼈⼠马占鳌、马海晏,抗⽇将领马彪的家乡。

这个动⼈的故事就发⽣在马海晏的故乡——前川村。

(插⼊《序曲》真⼈唱:光绪七年怪年成,莫泥沟出了个⼤事情。

有⼼⼈编成花⼉曲,唱到了各州府县⾥。

话说100多年前,在⼭清⽔秀的漠泥沟乡,有⼀位姑娘,名叫尕⾖,她聪明玲俐、美丽俊俏,芳名传遍四⽅;当地的回族青年马五是⼀个英俊能⼲的⼩伙⼦。

有⼀天,马五在⼭坡上放⽺,巧遇尕⾖到村旁⼩河边担⽔路过,两⼈⼀见钟情,互诉衷肠,并私定终⾝。

评回族民间叙事诗《吆骡子》

评回族民间叙事诗《吆骡子》
紫 花 儿为 了 避 开 怀 疑 的描 写
,
的味 道
,

这 种抒 情 化 的 特 点 不 仅 表 现在
,
:
叙事中
:
而 且 也 表现 在 刻 划 人 物 形 象 及 人 物的
比 如 写 豁 嘴 女婿 的地 主 阶 级 意 识
:
走 到 大 门 边 手 掘 着胸
哪 里 来 的 个 傻脚 户
,
甩 几 句 话 给 旁人 听

事 诗 被 搜 集整 理 出来 的却并 不多 得 研究 的 现 象 叙事 诗 来 说
, 。
这 是一 个 值
被姑 舅妈 抚养 大
,
,
在共 同 的 生活 和 劳
,
目前
,
就 我 们 宁夏 的 回 族 民 间
:
,
她 与 姑 舅哥 产 生 了 爱 情
私 下 订 了终
,
被 搜集 整 理 出来 并 为 回 汉 群 众 承 一 篇是

哈骡子


这 首 回 族人 民 群众 创 作 的
由于 诗 歌 的篇 幅 不 长
,
,

叙事诗中

我 们 是 可 以把 握到 回 族 生 活 及 其文
》 的 主 题 与其 它少 数 民 族 的 大多

,
在塑 造 人 物 性 格上 的 特 点 基 本采 取 粗 线

学 的某 些 特 征 的 哈 骡子
条 的勾 勒
评 回 族 民 间叙 事诗 《睑 骡 子 》
何 克 俭
回 族 是一 个 人 口 众多

,
往 重情 感 而 又 喜 欢

数 叙事 诗一 样

云贵高原的歌谣和长诗

云贵高原的歌谣和长诗

云贵高原的歌谣和长诗《云贵高原的歌》在云贵高原之上,山连着山哟云绕着梁。

苗家的阿妹歌声亮,像那山间的清泉淌。

这里的歌谣传四方,诉说着岁月的悠长。

彝族的火把燃得旺,长诗里写满了梦想。

风吹过层层的稻浪,那是高原的锦绣衣裳。

布依族的织布机哐哐响,织出生活的五彩光。

山歌好比春风荡,长诗如同星斗亮。

各族儿女欢聚一堂,云贵高原幸福的港。

衍生注释:- “苗家”:苗族是云贵高原上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习俗。

- “彝族火把”:彝族传统火把节中的火把象征着火一样的热情,也有祈福的寓意。

- “布依族织布机”:布依族传统手工艺文化的象征,布是生活的一部分,美丽的布样承载生活的期望。

赏析:主题方面,这首诗聚焦于云贵高原,描绘了高原上丰富多彩的民族生活和文化。

情感上,饱含对云贵高原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对高原上各族人民和谐幸福生活的颂扬。

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意象,如苗家阿妹、彝族火把、布依族织布机等,生动地展现了高原的独特风情。

通过“山歌好比春风荡,长诗如同星斗亮”这样形象的比喻,将歌谣和长诗与美好的事物相连,烘托出其在高原文化中的重要性。

作者介绍:从诗的内容看,作者应该是对云贵高原有着深入了解并且无比热爱这里的风土人情的人。

也许他/她长期生活在云贵高原,见证了不同民族间独特的文化魅力,并被这种多元而和谐的民族文化所打动,用诗歌去描绘这一切。

运用片段:例子一:一位旅游博主来到云贵高原,在他的游记里写道:“当踏入这片神奇的土地,如同进入了诗歌的世界,正如那首《云贵高原的歌》所说,‘在云贵高原之上,山连着山哟云绕着梁。

’大山与云彩创造出的美景,让我的心沉醉。

”例子二:在一次云贵高原民族文化交流的会上,文化学者讲到:“我们这里的文化底蕴深厚得如同宝库,就像《云贵高原的歌》描绘的那样,‘这里的歌谣传四方,诉说着岁月的悠长。

’这些传四方的歌谣,见证了我们悠长的历史文化。

”例子三:学校的民族文化课堂里,老师说:“同学们,云贵高原上的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

云南少数民族口传经典史诗 彝族撒尼叙事长诗《阿诗玛》

云南少数民族口传经典史诗 彝族撒尼叙事长诗《阿诗玛》

云南少数民族口传经典史诗彝族撒尼叙事长诗《阿诗玛》
佚名
【期刊名称】《创造》
【年(卷),期】2023(31)2
【摘要】《阿诗玛》是彝族撒尼叙事长诗,主要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撒尼人聚居区,是云南彝族撒尼人口头流传的美丽而富有特色的长篇叙事诗,是撒
尼人千锤百炼而流传下来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撒尼人的口头传唱中一代又一代地
流传至今,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

《阿诗玛》通过讲述主人公“阿诗玛”不屈不挠地同强权势力作斗争的故事。

【总页数】1页(PF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
【相关文献】
1.建设文化强国\r语境下的民族民间长诗\r——关于《云南少数民族古典史诗全集》\r《云南少数民族叙事长诗全集》
2.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经典化过程中的翻译赞助机制研究
3.王玉芳与撒尼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
4.“山林中的花”——评
撒尼人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5.彝族撒尼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在日本的译介与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回族民间故事

回族民间故事

回族民间故事《聪明的阿⼘杜》选段 卖柴 有⼀天,天刚⿇⿇亮,阿⼘杜做完邦不达,就赶着⽑驴进城卖柴去了。

他刚进⼊市⼝,就遇上⼀个买主。

这个买主中等个⼦,半把年纪,眨着机灵的眼睛,甩着长袖⼦说:“哎,⽼多斯提,你这驮桦柴要卖多少钱呢?来来来,捏个价吧!”阿⼘杜不想放脱第⼀个买主,便笑着说:“⼭⾥打柴,市上估价,⼀驮柴嘛,给个实落价就成了,明说吧,捏什么⼿哩!我想,你也不会哄我们乡⾥⼈的。

”买主⼀看阿⼘杜是个⽼实疙瘩,就想沾沾⼩便宜。

他狡猾地说:“不捏⼿也好,我们做个⼲脆买卖。

你的是驴驮⼦,柴捆捆尕的很,⼀捆⼋⼤铜元,⼀共三捆,三的三,三⼋啦⼆⼗三,你看成啦不?”阿⼘杜⼀听,每捆⼋⼤铜元,也没少给,和前次卖的柴价差不多。

可是,他想:这三⼋应该是⼆⼗四,可他却三⼋啦⼆⼗三,明明是活⼈的眼睛⾥打沙⼦,谋着哄⼈哩!他想治治这个爱沾便宜的⼩市民。

阿⼘杜装着算不来账的样⼦,诙谐地说:“三⼋啦⼆⼗三,是个公当价。

好吗,卖给你了。

掌柜的,你前头引路,我送到你的舍⾥去。

”⾛了⼀条街道,两巷巷,三个弯弯,过了四个沟沟,五个桥桥,六个道道,七弯⼋拐,终于⾛到了买主的家门⼝。

阿⼘杜⿇利地卸下驮⼦,抱起⼀捆桦柴,说:“掌柜的,你引路我给你送到灶房⾥去。

”三捆柴抱完了,摞好了,买主感到很满意。

他掏出⼀把铜钱,数了⼆⼗三,给了阿⼘杜,并说:“以后进城卖柴时,可直接驮到我家⾥来,我按市价给钱。

”阿⼘杜乐乐地答应了。

但他⼜为难地说:“掌柜的,我们⼀回⽣⼆回熟,我有个尕困难,请你帮帮吧。

”“什么事?”“你们这个街⼝,有我的个姑舅,他害了⼀年病,我想⽤驮柴钱买些礼⾏,去看看他。

可是,我这⼀⾝破⾐裳,进不了亲戚门,你若有旧⾐裳,借给我⼀下。

你不放⼼时,我领上你的尕⼉⼦,进去望⼀眼就出来,只⽤⼀会会。

”买主⼼想,这个连账都不会算的⽼实汉,绝不会编谎骗⼈,就借给了他⼀件尕褐衫,并叫尕娃跟着他去取。

出了街⼝,阿⼘杜领着买主的尕娃,⾛进了⼀家饭馆。

张家川花儿《骂媒人》与《尕豆妹与马五哥》浅议

张家川花儿《骂媒人》与《尕豆妹与马五哥》浅议

张家川花儿《骂媒人》与《尕豆妹与马五哥》回族民间文学中的叙事长诗,以花儿的歌唱形式保留下来的要算《马五哥和尕豆妹》,它在回族群众中流传十分广泛,流传地域也关涉甘、青、宁,甚至新疆等地。

有人做过统计,从最早1940年10月由祈振华搜集,张亚雄整理的《马五哥曲》到1981年7月,雪梨、柯杨搜集整理的《马五哥和尕豆妹》,仅整理出来的不同版本就有六、七个,在这些版本中最短的有二百余行,最长的也要六百余行。

现在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传唱的民族也不仅仅局限于回族,还有甘、青、宁等地的汉、藏、东乡、土族等民族。

由此可见《马五哥和尕豆妹》这一回族叙事长在西北的流布范围和产生的旺盛艺术生命力。

普希金说:“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写俄罗斯农妇的长袖,而是表现人民的精神。

”随着人们对花儿的认识日益深入,回族叙事长诗《马五哥和尕豆妹》也因它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受到越多的人去探讨研究。

围绕着故事产生的时间,背景和主要情节,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撰写文章,讨论异常激烈,把《马五哥和尕豆妹》的研究推向新阶段,同时为世人了解回花儿展示了一个难得的窗口。

如高天星在《尕豆妹与马五哥的整理与研究》中:“认为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光绪七年下半年,即农历辛巳年,公元1881年较为可信”。

但后来,金钟先生依据《三马家族谱系表》、《马占鳌墓阿文碑》考订:“推算出情杀案发生的时间在道光二十五年,即1845年,或稍后一两年的结论”,同时认为情杀案发生时,马五哥年龄在20岁左右,尕豆妹年龄约18岁,尕细木年龄大约9---10岁。

这些文章的深入考证、陆续发表,不仅仅是对《马五哥和尕豆妹》这一叙事诗的探索,更深层面上是对西北花儿的繁荣与发展推波助澜,增添了新的活力。

现在关于《马五哥和尕豆妹》的版本,都比较流行的是由雪梨,柯杨整理的原载于《中国民间长诗选》(第二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六月出版的本子,后来又收入到他们编的《西北花儿选集》中的版本。

本文所引用的也是这个底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吆骡子》歌头膑铁壶儿大叶子茶,远来的客人请坐下。

云南的茶叶六盘山的水,谁不夸俺回回茶色香美。

核桃仁柿饼大红枣,谁不赞咱回回茶味道好。

回回茶要慢慢喝,为客人喝支回回歌。

俺六盘山回民天下“富”,家家开着“山花”铺。

花里头挑花把眼挑花,不知道该唱哪一家。

高山上点灯山尖尖明。

满坡坡花开山丹丹红。

且把这山丹丹采一采,唱一唱紫花儿和她姑舅哥。

咱山里人刚直不做假,唱的不好你莫笑话。

老牛恶虎兔儿年,大事情出在六盘山。

山有梧桐凤凰来,生了个紫花儿好人才。

紫花儿本是俺回回女,脸脸儿俊俏没人比。

模样生的实好看,平地风波起祸端。

从小爹娘都无常,无巴怜的叶提目受凄惶。

苦根苦苗苦芽芽,多亏姑舅妈抓养大。

女娃子长大十八变,紫花儿越变越好看。

脸脸儿好似山丹丹笑,唱“花儿”赛过百灵子叫。

活脱脱一朵牡丹花,但不知红花落谁家?红花自有绿叶配,紫花儿和姑舅哥是一对。

羊肚子手巾包冰糖,姑舅哥哥好心肠。

直棱棱的白杨山尖尖站,姑舅哥的人品金不换。

白铜打了个银刀子,后生里挑出的人梢子。

风吹白杨树长哩,一时不见心想哩。

阿哥放羊上高山,妹心在哥鞭梢梢栓。

尕羊儿蹦跳吃青草,妹像羊羔跟哥跑。

白市布褂褂夹夹,姑舅哥穿上多潇洒。

一针一线亲手儿绣,紫花儿和姑舅哥情意厚。

阿哥尕妹心碰心,自择自配定终身。

“青丝夹夹双纽扣,我和姑舅哥两口子!”“尕羊羔吃奶下个跪,我不爱天仙爱尕妹!”“你把我爱来我把你疼,但愿胡大把好事成!”“你把我疼来我把你爱,但求胡大早拨派!”二顿亚上的事情最难说,依不列斯倒比天使多。

只因紫花儿人才好,惊动了隔山霸地草。

霸地草有个独生娃,阴沟里爬出来的癞呱呱。

豁豁嘴子满套疮,心窝子更比狗窝子脏。

癞蛤蟆专爬樱桃树,他要娶紫花儿作媳妇。

差来了媒婆送来了礼;这珍珠玛瑙都归你!紫花儿看看撇嘴呢:“俺穷人眼里只有水呢!”媒婆子夸,紫花儿骂,夸着骂着干一架。

“你走遍六盘山找一找,谁还能比这个女婿好!”“既是他好得没人比,你就该跟他当婆姨!”媒婆子脸皮九寸九,骂了她千声她不走。

彩礼塞给了姑舅妈:“三天后就把人来拉!”紫花儿把彩礼河滩里扔:“我看你能刮多大的风!”三霸地草的山,霸地草的路,霸地草的黑风刮倒树。

他财大势大良心坏,打发上轿车抢亲来。

把紫花儿捆个紧匝匝,姑舅哥被打的冒血花。

拉的拉,拖的拖,抬着紫花儿仍上车。

大鞭子一甩上大路,难死难活冤难诉。

一路上哭呀一路上喊:“万能的主啊你睁睁眼!”四婆家的门槛入洞房的路,难抬腿呀难走步。

念了尼卡哈写婚书,紫花儿百问不答只是个哭。

说什么过门三天没大小,不如早点死了好。

闹公婆,抹黑脸,掀掉房顶我不管。

姑娘小伙子们抢喜花,我给他藏个癞呱呱。

闹房的人卡里麻撒全跑光,女婿娃摇摇晃晃进洞房。

女婿娃是条癞皮狗,我没给口唤他要摸手。

女婿娃是个没脸鬼,我没说达旦他要亲嘴。

耳光子扇的啪啦啦响,他涎皮赖脸的把话讲:“好我的憨敦敦你别哭,你当我婆姨真有福。

我的心尖尖我的个肉,我看不烦来爱不够。

只要你跟我一搭睡,天上摘月亮我也会!山里的锦鸡娃红冠子,我给我紫花儿打簪子,山里的锦鸡娃蓝翎子,我给我紫花儿扯裙子。

山里的锦鸡娃春嗉子,我给我紫花儿扯裤子。

你梳上个油头绾翠花,金银翡翠头上插。

大簪子,小簪子,燕麦玲玲耳环子。

包头上吊穗云盘子,滑石猴耳勺牙签子。

滴溜答拉一串子,紫花呀,你是我的命蛋子!”你看他豁豁嘴偏会吹大风,三片嘴吹成四片我不听。

任凭他金银堆成山,紫花儿不跟他过一天。

若要紫花儿跟他好,除非是山雀雀长出驴耳朵。

说不过,就不过,紫花只跟姑舅哥。

婆家穿的是丝绸缎,比不上姑舅哥家蓝布杉。

婆家住的是大瓦房,姑舅哥家窑洞比它强。

婆家吃的臊子面,比不上姑舅哥家山药蛋。

婆婆家胡麻油几大缸,比不上姑舅哥家泡菜汤。

都说我绾纂纂脸儿美,怎比我两条辫子龙戏水。

千比万比见短长,这个郎不如那个郎。

姑舅哥是高山一枝花,女婿娃是荒滩癞冬瓜。

谁人要找瓜籽种,我连人带秧全白送。

姑舅哥是大海龙,女婿娃是阴沟毛毛虫。

谁把这毛毛虫去喂鸡,我倒贴他花布六尺七。

再别比呀再别提,姑舅哥是骏马女婿是驴。

女婿娃是刺蓬姑舅哥是松。

女婿娃是草鸡姑舅哥是鹰。

宁跟山鹰唱风雨,不跟草鸡吃白米!五饭不吃来茶不喝,紫花儿日夜想阿哥。

过门七天没说个话,漫上个“花儿”求胡大:“我和姑舅哥情似海,女婿娃早死早下多灾海!“女婿娃气的象公牛,把紫花儿关进土高楼。

门上锁,窗钉钉,四面堵了个不透风。

千根根羊毛捻成线,紫花儿哭得肝肠断。

越思越想越凄惶,手拿绳绳寻无常。

多亏灶房婶来劝解:“总有一天能把你阿哥见。

”灶房婶说了多少话,紫花儿心里缠疙瘩:“如今不比往年了,我头上绾纂纂了。

“院墙高,教规严,过门女怎能见外男!”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开心话冲开了心窝窝:“院墙再高挡不住鹰,铁锁再大锁不住风。

“我给你阿哥去传信,鼓打三更会亲人。

六天天等呀夜夜盼,望穿双眼不见面。

隔着天窗望明月,妹妹盼阿哥又一夜。

月亮照在梳妆台,姑舅哥呀你快快来。

前半夜你来我等着你哩,房门门麻秆秆顶着哩。

后半夜你来我侯着哩,窗扇扇丝线线扣着哩。

顶着口着哄狼哩。

姑舅哥不来夜长哩。

猛见后窗撬开了缝,又惊又喜当成了梦。

隔窗儿拉住姑舅哥,一边哭着一边说:“天天想你不见你,一天吃不下两颗米。

想你你当怎样想,三天喝了两口汤。

想得我头昏心甩哩,好象漂洋过海哩。

心儿想成核桃了,肠子想成皮条了。

窗台上面有见证,坑坑洼洼眼泪印。

若问泪水有多深,泡了肝花淹了心。

活着不如死了强,胡大面前去诉冤枉… ….”一句话儿一行泪,尕妹哭得哥心碎。

阿各劝妹别犯愁:“咱苦思苦想定计谋。

“天上的星星排对排,一条妙计想出来。

为救紫花儿出火坑,姑舅哥改名换姓抗长工。

霸地草骡马成群家豪富,姑舅哥给他家当脚户。

七黄连刺檗苦胆苦,苦不过吆骡子当脚户。

寒冬腊月三九天,霸地草热炕上抽大烟。

抽足了大烟驾起云,遥遥晃晃出房门。

他黑肠黑肺黑心肝,闹的姑舅哥不得安——霸地草要喝云南普洱茶,姑舅哥顶风冒雨离开家。

霸地草要吃中卫鸽子鱼,姑舅哥跑遍秦汉唐徕渠。

霸地草要吃香獐子腿,姑舅哥吆骡子到天水。

霸地草要吃白砂糖,哥吆骡子到洛阳。

霸地草要吃落花生,哥吆骡子走汉中。

霸地草要吃自贡盐,哥吆骡子下四川。

霸地草要穿西安雁塔布,姑舅哥风里雨里又上路。

霸地草要用水晶玻璃大烟灯,姑舅哥吆骡赶马闯关东。

霸地草要喝新疆葡萄酒,姑舅哥吆上骡子奔西口… ...八骡子吆到了西口,姑舅阿哥不得回来。

西口外的路呀长有弯,八千里戈壁少人烟。

漫天狂风漫天沙,心想起紫花儿乱如麻。

这一天姑舅哥做了个梦,——紫花儿想哥得了病!姑舅哥心中滚油煎,吆起了骡子往回返。

为救紫花儿拼了命,哈密瓜葡萄酒扔了个净。

骡子的一站马两站,姑舅哥还嫌骡子慢。

噼里啪啦鞭子响,快步如飞汗水淌。

骡子吆到安西城,想起紫花儿脚没停。

骡子吆到玉门关,想起紫花儿一溜烟。

肃州茂州西兰州,急火流星一个劲走。

日落西山满天霞,想起了紫花儿不看它。

“悦来”客栈我偏不来。

任凭你店家巧安排。

店家尕老汉跑出门,拦住骡子拦住人:“三更半夜还赶路。

你这个脚户真糊涂!“姑舅哥急得冒青烟:“我糊涂与你屁相干~”店家尕老汉吓一跳,姑舅哥吆骡子上大道。

圆圆的月亮闪闪的星,想起了紫花儿一溜风。

月亮是脸儿星星是眼,照着姑舅哥把路赶。

早晨的露水湿衣襟,衣襟湿透更精神。

路边的山丹丹红艳艳,想起了紫花儿不留恋。

双尾子沙燕把蓝鹑鸽追,姑舅哥恨不得插翅飞。

猛然间一群看羊狗,挡在大路上不让走,。

姑舅哥跟狗打了一仗,赛过那当年的杨家将。

杨家将咋样咱没见,咱只见姑舅哥是好汉。

别说是恶狗来拦路,刀山火海也挡不住!九一溜溜青山一道道河,一队队马儿一帮帮骡。

骡子吆过了六盘山,一道大街在眼前。

骡子戴的是罐罐铃,吆到大街上真威风。

小白帽推到后脑勺儿,挺起胸脯仰着脖儿。

青丝夹夹红腰带,哪搭脚户好势派!大鞭子一甩啪啪响,心里话儿借着鞭声讲:“我要问我是哪一个,我就是紫花儿的姑舅哥!”铁青的骡子挂红缨铜铃铛桥敲给紫花儿听:“气死那豁嘴女婿霸地草,紫花儿的姑舅哥回来了!”十骡马客店大街上开,门口挂着个木牌牌。

画一只汤瓶冒青烟,“清真”二字写上边。

红绸条条绿绸带,哪个多斯提不喜爱。

一阵阵晚风咝溜溜吹,紫花饵倚门盼哥归。

迎着晚霞朝西看,心里想的嘴里念:“一队队马儿一帮帮骡,为什么不见我的姑舅哥?”心上人儿看不见,却来了豁嘴女婿瞎捣乱。

紫花儿跟女婿缠不清,猛听见阵阵铃铛声。

大骡子大马排成排,姑舅哥搭补走过来,紫花儿又惊又喜又心焦,只怕是女婿看见要糟糕。

姑舅哥心明智谋广,吆上骡子出了庄。

绕着村庄转大圈,一气转到三更天。

月担山畔夜正深,悄悄密密进了村。

骡子吆到店门外,叫了声“店家,开来”听声喊呀一声雷,不是我阿哥还是谁!紫花儿心急手乱忙,抓起盖头当衣裳。

倒穿了花鞋走不成路,怀里头蹦蹦揣小兔。

来到大门边手摁着胸,甩几句话给旁人听:“哪里来的傻脚户,三更半夜才把店住。

”左手挪开门担担,右手拉开门扇扇。

一头扑进哥的怀:“想死了紫花儿你才来!”心里有千句话,千句万句缠成疙瘩。

结结实实亲了个嘴,心里的疙瘩化成了水。

十一栓好马儿栓好骡,哥来着妹儿妹拉着哥。

人的精神吗的铃,手拉着手儿进了房门。

装满了吊罐个汤瓶,温温的请水里面盛。

阿不代斯、乌斯里,大净小净任哥洗。

作罢“虎夫担”你炕上暖,紫花儿给哥把长面擀。

甘成纸,切成线,下到锅里莲花转。

挑上筷子银丝链,捞在碗里白牡丹。

上面胡麻油浇一片,下面卧的是荷包蛋:“你趁热吃,慢慢咽,赶了路的人儿怕风寒。

”黑糖白糖加冰糖,情长意长长面长。

谁把这长面吃一口,顿亚上活到九十九。

十二三间瓦房通间炕,四六毛毡双铺上。

绣花枕头鸳鸯被,阿哥阿妹对脸睡。

商量了一遍又一遍,怎样才能永不散。

猛听尕鸡儿叫声高,好似凉水劈头浇。

手推开窗栏看月亮。

满山的月亮都落光。

月亮下山摘去了心,眼看又要两离分。

逼俺分,偏不分,折断骨头连着筋。

你抱着我,我抱着你,冬天的日头夏天的雨。

麻绳蘸水上捆了,浪头越打越紧了。

忽听喊声成一片,女婿娃带着人来查店。

拿的是棍棒和刀枪,喊的是“捉贼要捉双”。

吓得紫花儿浑身颤,“主啊主啊怎么办?!”姑舅哥真是个干散人,拼着一死冲出了门。

夺过棍棒夺刀枪,骡马抢过来一大帮。

紫花儿护在哥怀里,宰羊刀子哥挨哩!“宁叫他皇上江山乱,不叫我俩的情意断!”抱起紫花儿跨上马,不怕杀来不怕剐。

骑骡子跨马冲出村,阿个尕妹永不分。

骡子儿欢跳尕马儿跑,脱网的兔儿出笼鸟。

兔儿脱网钻山了,鸟儿出笼上天了。

远了远了实远了,不管他这长那短了歌尾高高的山呀弯弯的路,紫花儿跟姑舅哥当脚户。

哥漫“花儿”妹弹口弦,当脚户虽苦心里甜。

宁夏川自古三宗宝,滩羊皮枸杞甜甘草。

骡子的铃铛呛啷啷响,驮上三宝下湖广。

自己的路儿自己踩,敢飘洋来敢过海。

尕妹是凤凰阿哥是鹰,怕什么山高路险虎狼凶。

山鹰凤凰并翅飞,风风雨雨没有后悔…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