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大劫案视听语言分析
黄金大劫案视听语言分析

《黄金大劫案》视听语言分析09影管郭子南091071005我选择的是小东北与革命党一伙人被追进教堂的那场戏。
从这场戏的整体分为三个段落,前半段为他们逃避日军的追捕,进行躲藏。
中间为日军进行搜查。
后半段为他们成功之后对小东北的夸奖与牧师的小幽默。
三段的节奏也是各具特点。
前半段的气氛特别紧张,因此导演选择我觉得是斯坦尼康一类手持镜头,其镜头的特点晃动比较强烈,选择的景别也较为紧,推拉尤其是摇的镜头速度特别快,让人应接不暇,甚至有眩晕感。
具有代表性的是小东北藏人前后的两段跑的设计。
开始的跑动目标明确,演员动作特别快,开始就对着摄影机的方向跑,给观众以压迫性,导演甚至设计了一个划行的动作去表现他的迅速。
而藏完之后,他无处躲藏,镜头开始上下晃动,他自己也在左右晃动,导演又设计了让他摔倒这样一个大的镜头向下摇的理由,让观众觉得更加紧张,提心掉胆的感觉。
这段的整体就是让观众感觉就是一个字,快。
中半段的开始镜头我认为是镜头从慌张晃动的小东北切到他们藏在仓库的镜头。
这是这场戏中第一个相对静止的镜头。
这也是一个动静交错的开始。
后来就不停的在日本人翻动和,革命党藏着不敢动之间反复切换。
这其实让观众觉得情绪上很不安。
直到军官锁定假目标,大多导演都会在这样的情况下设定假目标,也是一些好莱坞大片的固有桥段。
我认为他们最大的作用在将段落的气氛升至顶点,同时也是对观众紧张的地方一个合理的交代和一个转折。
此处大多导演会将景别变成特写,如果配乐也将是在华彩乐章之前的安静。
给人一种窒息之感。
最后十字架的镜头给了一种很特别的形式感,让人从心里发出笑声,而配乐也达到了高潮。
加上后来的两人同时在画面里却也没被发现的镜头应该是导演所精心布置的幽默,也是此场戏的重头。
华彩乐章也就此奏起。
后半段则是镜头被鬼子长官的移动而打破,声音也变的不那么激烈,仿佛告诉观众,警报解除了。
而所有情节的真正转折在于小东北在十字架上掉下来。
观众也在转折的过程中彻底被解放开来。
从《黄金大劫案》看宁浩电影中的方言韵味-精选文档

从《黄金大劫案》看宁浩电影中的方言韵味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13.005伴随着影视艺术与大众传媒发展,方言不断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
尤其是近几年,方言类电视节目、影视作品都呈现出上升趋势。
语言是构成影视作品的重要元素之一,影视作品也正是因为语言的存在,才显得更具有欣赏性和娱乐性。
电影从无声走向有声,人们对它的欣赏也更加的多元化,方言电影的发展便是其中的重大突破。
作为新锐导演的宁浩更是将方言艺术在电影中运用得到极致。
一、人物性格在方言中的真实体现电影通过人物生活来叙事,而大量的人物对话不可避免。
人物对话可以促使剧情的发展,也可以塑造人物形象。
因此电影要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必然不可缺少语言的使用,而方言的使用,更能凸显人物的独特亮点。
因为方言是每个人自己与生俱来所掌握的、习惯的、带有自己生活地域文化特点的自然语言,因此电影中使用方言,对电影人物的塑造更具真实性。
从2006年的“偷翡翠”到2012年的“劫黄金”,宁浩的作品始终把关注重点放在小人物的生存变化上。
在影片中特定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之下,人物应该运用怎样的语言才能真实展现出真实的性格和内心变化?其中方言最核心的本质就是塑造出丰富的个性化人物。
在《黄金大劫案》中,主角小东北是个街头混混,其中以他为代表的核心人物都以东北方言表现。
东北方言隶属于北方方言,是我国7种地域方言之一。
东北方言简洁、开放、生动、响亮、幽默、豪放和富于想象力。
更由于小品、相声、二人转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对小人物性格的展现,东北方言约定俗成成为了笑点。
片中“哥你啥意思啊?哥你这样不好... ... 哥你这么的我心里没底啊!” “我是街溜子党,你们是救国党,不是一党,不上一船”等精彩对白,都是通过东北方言的展现出小东北的性格特征。
《剃头匠》编导哈斯朝说:“方言本来就是从那块土地上跟人一起长出来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要想真实表现那块土地上的人,就一定不能撇开方言。
浅析《黄金大劫案》中后现代主义的配乐风格

化、 无深度 ” 的特点。 可 以说“ 从 文艺复兴到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
这不是艺术流派之间 的差异 , 而是 面框架晃动加上摇镜头与 固定镜头交替使用 ,动静结合形成一 到现代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 , ,是导 演对影片整体风 格的把握 和操 种微妙 的节 奏感 , 加上音乐助兴 , 循序渐进音 量强度逐渐加 大 , 人类对 自身认识 的加深 ”
落 网这一段 , 鸟山早 已料 到革命党人会藏身于此 , 打他们一个措
手 不及 ,他 打 开 收 音 机 ,收 音 机 里 放 着 一 段 节 奏 感 十 足 的 曲子
三、 原创音乐
《 黄金 大劫案》 的原创音乐也 为其 添彩不少 , 音乐作 为一种 特殊的旁 白, 在评论人物事件 的同时 , 表达创作者对剧情发展 的
中不得或缺 的叙事手段。 《 黄金大劫案 》 的配乐主要有 三种形式 : 颠 覆经典名 曲改 编( 老 曲新用 ) ; 中国传统音乐 与西方音乐 的结 合; 原创音乐。 这些方面都与后现代主义解构经典有解不开的关
联, 对 于后 现代主义 , 文学研究 家弗 雷德里克 ・ 杰姆逊上世 纪八 十年代在北大讲学时对于后现代主义给出 了这样一段定义式 的 注解 : “ 个 人对 时间和空 间的感受产生了新的变化 ,历史 的深度 消失了。 多 民族 、 无 中心 、 反权 威 、 叙述化 、 零散化 、 无深度等概念
光 影 艺 术
文艺 生活 L I TE RA T URE L I F E
2 0 1 4_ c I 3
浅析《 黄金大 劫案》 中后现代主义 的配乐风格
朱 自然
( 河北大学 艺术 学院, 河北 保 定 0 7 1 0 0 0 )
摘 要: 本文以《 黄金大劫案》 为例来谈谈“ 宁式喜剧” 堪称“ 点睛之笔” 的 电影配 乐风格 。 宁浩导 演的每一部作品都可以说是充
《黄金大劫案》电影影评

《黄金大劫案》电影影评引言:在电影的世界里,宁浩导演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才华吸引了众多观众。
他的作品常常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展现生活中的荒诞与无奈,让人在欢笑中感受到人性的温暖。
然而,《黄金大劫案》这部电影却给人带来了一种别样的观影体验,它在荒诞与沉重之间挣扎,让观众在情感上产生了复杂的共鸣。
一、荒诞的叙事语境宁浩导演的作品一贯以小人物为主角,通过他们的生活遭遇展现出社会的种种荒谬与无奈。
《黄金大劫案》也不例外,故事讲述了一个街头混混小东北在机缘巧合之下卷入了一场关于黄金的冒险,并逐渐成长为一名抗日英雄的故事。
然而,与以往作品不同的是,这部电影的叙事语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小人物碰上了科幻大背景转变为小人物碰上了救国的大背景。
这种背景的转变给电影带来了一种独特的荒诞感。
在伪满洲的布景下,日本人要买意大利人的武器,还必须用黄金的现金交易,这一系列情节设定显得荒诞不经。
而小东北等人截下黄金的过程中,也充满了各种巧合和意外,让人忍俊不禁。
这种荒诞感不仅来自于剧情的设定,还来自于角色的行为和语言。
电影中的人物说着各地的方言,操着最土的掉渣的语言,他们的行为看似滑稽不合理,但背后却隐藏着真实的情感。
这种不真实的背景与真实的人物之间的冲突,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荒诞效果,让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奈。
二、情感线索的断裂然而,正是这种叙事语境的转变,给电影带来了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情感线索的断裂。
在这部电影中,小东北的角色设定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小人物,他有着自己的成长和转变。
他从一个街头混混逐渐成长为一名抗击侵略、救亡图存的革命党员。
这种角色的成长需要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小东北的内心变化和觉悟的提升。
然而,电影在处理小东北的情感线索时,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电影并没有完全走向无厘头的搞笑路线,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剧情的严肃性。
这使得小东北由于荒诞设定所犯的错误显得代价过于高昂,观众很难将这些错误仅仅看作是黑色幽默或是讽刺,并坦然接受他犯错之后的成长。
《黄金大劫案》电影影评

《黄金大劫案》电影影评《黄金大劫案》是一部令人捧腹大笑且又令人心潮澎湃的电影。
它不仅拥有精彩的剧情和出色的演员表演,还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价值观。
观影后,我对这部电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电影中的幽默元素。
影片巧妙地运用了幽默桥段,使观众在欢笑中度过了愉快的时光。
这些幽默并不是强行制造的,而是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剧情中,与角色的性格和情节的发展相得益彰。
它们让观众在紧张的情节之间得到了放松和舒缓,增加了观影的乐趣。
同时,影片也没有陷入低俗搞笑的陷阱,而是通过巧妙的对话和情境设置来引发观众的笑声,这使得幽默更加高级和有趣。
电影的情节紧凑且转承自然,毫无生硬之感。
故事的发展充满了惊喜和转折,让观众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和紧张感。
从一开始小东北的混混形象,到他逐渐展现出的善良、孝顺和爱国情怀,整个角色的转变过程非常真实可信。
同时,电影中的各个情节线索相互交织,最终汇聚成一个扣人心弦的高潮,让观众在最后的决战中感受到了极大的满足。
影片所传达的爱国之心和民族之血也令人感动。
小东北这个原本下三滥的混混,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考验和挑战后,逐渐明白了生命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他从一个只为自己利益着想的人,成长为一个愿意为了国家和民族付出一切的英雄。
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他在影片中的经历和内心的挣扎逐渐实现的。
同时,电影中其他角色也展现出了坚定的爱国信念和民族自豪感,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民族大义。
演员的出色表演也是该电影的一大亮点。
黄渤在影片中的表现可圈可点,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幽默又有深度的角色形象,让观众在欢笑中也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复杂情感。
其他演员也都表现出了精湛的演技,将各自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特别是饰演小东北父亲的演员,他在疯癫与清醒之间的转换非常自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电影的视觉效果和音效也为其增色不少。
精彩的动作场面和紧张刺激的追逐戏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个动荡年代的紧张氛围。
黄金大劫案影评

黄金大劫案影评本文是关于观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黄金大劫案影评(一)本来还小有期待的,冲着宁浩导演——《疯狂的石头》虽说有点“参考”《两杆大烟枪》,不过如论如何还是本土化得比较好,故事荒诞还逻辑严密,总算有点耐看性,而市井小人物的刻画也比较到位,算得上鲜活。
但看完了《黄金大劫案》,真的是小有失望。
因为,我尝试着找点什么可以记忆的,可以触动自己的东西,可惜,没有找到。
好好讲一个故事,有那么难吗其实,电影的故事不一定要有多么惊世骇俗,有多么诡谲巧妙,只要是接着地气,让人觉得这是一个故事,能说到你心里就可以了。
可是,故事不好好讲,为了制造一些所谓的曲折而胡编乱造,那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本来一开始还以为《黄金大劫案》是一部发生在我们都不太熟悉的一段历史中的一个银行金库盗劫故事,后来发现原来不是技术流;再接着发现要套上革命的战车,加上父子亲情还有屌丝与白富美的童话爱情,故事已不堪重负,撑不起来,然后就没没有然后了。
讲故事缺乏诚意,那么破碎不堪的细节和层出不穷的BUG就不那么令人遗憾了——注定的杯具,有什么值得叹息的呢。
再说到人物的塑造,那就更是一塌糊涂了,基本上没什么个性,那些个革命者和土匪都脸谱化得太严重,日本人则都是木偶。
本来一开始还对开头的神父有所期待,可惜失望了,其他的,唉,不说也罢。
情啊,非要来点惊悚的感觉吗小东北的父爱觉醒,让人唏嘘,更让人觉得有点惊悚。
父爱的表达在电影这种艺术形式中有千千万万的方式,无论哪一种,只要表达到位,传达到了观众心里,都是成功的。
当然,如果更进一步,与观众的经验、心里活动产生同构效应的话,那就更美了。
在《黄金大劫案》中,小东北父亲的父爱表现形式,貌似有点太那个啥了……唉,这么说呢?姑且不去追究金镖十三郎装疯卖傻的苦衷,但作为身怀绝技,深明大义的父亲,对于儿子的爱,不应该是让出更好的食物、雨中的庇护和最后刀光血影中最后的惨烈相护(这里为了表示对这位伟大父亲的尊重,就不去质疑他如何能够在洋枪洋炮中用金镖大发神威了),而应该是让小东北可以避免那种悲惨的命运——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东西(比如钱、亲情、爱情啥的),然后有一一失去失去。
《黄金大劫案》电影影评

《黄金大劫案》电影影评《黄金大劫案》这部电影在某些方面展现出了一定的特色,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从整体风格来看,电影有点姜文的味道,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影片增添了一些独特的韵味。
然而,与姜文相比,这部电影在风格上还是略显逊色,没有达到姜文作品的那种高度和深度。
在演员方面,雷佳音的演技确实可圈可点。
他在电影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机灵聪明但又略带戏剧化的角色形象。
然而,雷佳音的表演有时过于夸张,尤其是在后期的煽情部分,使得观众难以完全代入其中。
此外,雷佳音的人物转变也显得有些突兀,前期聪明机智的角色在拿到黄金后却变得如此愚蠢,这一点让观众难以理解。
剧本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女房东出卖他的动机不够明确,这个人物的行为似乎只是为了推动剧情的发展,而没有更多的内在逻辑。
此外,电影中还存在一些抗日神剧的元素,比如一辆车从一群拿枪的日军面前冲过去,一车人却安然无恙,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电影的剧情也存在一些问题。
它似乎想要讲述两个故事,一个是黄金劫案,另一个是后续的截黄金故事,但这两个故事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给人一种拼凑的感觉。
而且,电影中的一些情节发展过于突然,缺乏必要的铺垫,使得观众难以跟上剧情的节奏。
然而,尽管存在这些问题,电影《黄金大劫案》也并非一无是处。
雷佳音的演技、范伟和黄渤的友情出演以及以黄渤开头和结尾的设计都为影片增色不少。
雷佳音的表演展现了他的实力,而范伟和黄渤的客串则为影片带来了更多的亮点。
《黄金大劫案》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亮点,但在整体表现上还有一些提升的空间。
它的风格和剧情都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对于喜欢喜剧和动作片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可能会带来一些娱乐和刺激,但对于追求更高艺术品质的观众来说,可能会有些失望。
在评价电影时,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其优点和不足,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它的价值。
抗日电影《黄金大劫案》影评

抗日电影《黄金大劫案》影评推荐文章电影《喜欢·你》观后感:喜欢韩剧和玛丽苏又怎样热度:电影七月与安生观后感用情至深热度:喜剧电影排行榜前十名情况热度:优秀七夕节有什么电影热度:春风十里不如你电影什么时候上映热度:抗日电影《黄金大劫案》剧情简介: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时逢日本人入侵,国人备受欺辱,民不聊生。
一个出身贫寒的小混混,与疯掉的爹金镖十三郎相依为命,在伪军和日本人的欺凌下苟活,无意中卷进一桩救国会策划的劫金大案。
期间,他误打误撞结识了押运人大和银行行长顾宪明的女儿顾茜茜,搞到了押运黄金的路线,他与救国会合力将这批黄金劫下。
分得黄金的小东北将一块黄金作为房钱交给房东,却被举报捕获。
救国会在将被一网打尽之际,金镖十三郎出手相救。
各方为了各自利益,围绕黄金再次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抗……伪满时期,时局动乱。
关东军如狼似虎,革命组织救国会相机而动。
在这片看似晴朗的天空下,绰号小东北(雷佳音饰)的无业青年游走大街小巷,靠坑蒙拐骗混日子。
偶然的机会,他意外得知了一个秘密,关东军将有一批黄金送往防护措施严密的大和银行,而以女影星芳蝶(小陶红饰)为首的救国会成员决定夺取黄金,进而阻止日本人向意大利购买军火的计划。
看在黄金的份上。
小东北死皮赖脸要插上一脚。
虽然凭借小聪明屡屡得手,可是他也给芳蝶等人带来不少麻烦。
而他们的对手——关东军大佐鸟山幸之助(山崎敬一饰)阴险狡诈,成为他们最大的阻碍。
抗日电影《黄金大劫案》影评:《黄金大劫案》失望中含一丝笑意如果抱着看《疯狂的石头》那种惊喜感去看宁浩的新片《黄金大劫案》,你或许会感到失望。
不太复杂的故事、不再经典的对白、不那么有新意的镜头和节奏,都让这部影片成为一部怎么看怎么平凡的搞笑喜剧。
昨日,不少看完媒体场后的媒体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好像不是宁浩的水平啊?”或许,每一位导演的处女作都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山峰,一览众山小的巅狂过后,便是逐渐下坡的无可奈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金大劫案》视听语言分析
我选择的是小东北与革命党一伙人被追进教堂的那场戏。
从这场戏的整体分为三个段落,前半段为他们逃避日军的追捕,进行躲藏。
中间为日军进行搜查。
后半段为他们成功之后对小东北的夸奖与牧师的小幽默。
三段的节奏也是各具特点。
前半段的气氛特别紧张,因此导演选择我觉得是斯坦尼康一类手持镜头,其镜头的特点晃动比较强烈,选择的景别也较为紧,推拉尤其是摇的镜头速度特别快,让人应接不暇,甚至有眩晕感。
具有代表性的是小东北藏人前后的两段跑的设计。
开始的跑动目标明确,演员动作特别快,开始就对着摄影机的方向跑,给观众以压迫性,导演甚至设计了一个划行的动作去表现他的迅速。
而藏完之后,他无处躲藏,镜头开始上下晃动,他自己也在左右晃动,导演又设计了让他摔倒这样一个大的镜头向下摇的理由,让观众觉得更加紧张,提心掉胆的感觉。
这段的整体就是让观众感觉就是一个字,快。
中半段的开始镜头我认为是镜头从慌张晃动的小东北切到他们藏在仓库的镜头。
这是这场戏中第一个相对静止的镜头。
这也是一个动静交错的开始。
后来就不停的在日本人翻动和,革命党藏着不敢动之间反复切换。
这其实让观众觉得情绪上很不安。
直到军官锁定假目标,大多导演都会在这样的情况下设定假目标,也是一些好莱坞大片的固有桥段。
我认为他们最大的作用在将段落的气氛升至顶点,同时也是对观众紧张的地方一个合理的交代和一个转折。
此处大多导演会将景别变成特写,如果配乐也将是在华彩乐章之前的安静。
给人一种窒息之感。
最后十字架的镜头给了一种很特别的形式感,让人从心里发出笑声,而配乐也达到了高潮。
加上后来的两人同时在画面里却也没被发现的镜头应该是导演所精心布置的幽默,也是此场戏的重头。
华彩乐章也就此奏起。
后半段则是镜头被鬼子长官的移动而打破,声音也变的不那么激烈,仿佛告诉观众,警报解除了。
而所有情节的真正转折在于小东北在十字架上掉下来。
观众也在转折的过程中彻底被解放开来。
后来的情绪上节奏上都趋于平缓,镜头也转回到正常的叙事上来。
整个段落的结束在于神父的独白。
神父以近景位于画面正中间,形式上应该是表现庄严肃穆的。
而在此处却用一张打脸和台词去表现他
的滑稽,也是导演本身作为喜剧导演的见长。
本段节奏有快有慢,并且快慢穿插,节奏恰到好处。
不论《黄金》的好坏,此段落足见导演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