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卷评析及作文指导

孝感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卷评析及作文指导

评析一:

注重积累稳中求变

——孝感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卷评析

孝感市实验学校李凯

孝感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卷基于新课程理念,将语文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将关注基础与突出能力相结合。试卷承袭往年风格,考题在保持稳定中有所变化和发展。

语文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关注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及语文独特性。试卷结构较为合理,题量适中,在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出现了一些富有新意的题型。

从总体上看,2011年试题的设计正逐步实现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素养立意”的转变,并呈现以下特点:

一、卷试通过对热点的关注,考查学生语言积累能力

今年中考试卷恢复了去年未考查的文学常识题,而且在以往基础上改动了不少,如古诗文默写,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文知多少,掌握知识面如何,考查点包括朝代、作家、作品、出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等。与填空题相比,考查的角度更多了,内容也更具综合性了。食品是一个热点话题,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考察的内容是:孝感食品安全满意和知识问卷,体现了知识点考查的丰富性和集中性。

知识积累是基础教育阶段考试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能力的提升起根基性作用。今年中考试卷中直接考查知识积累方面的内容,除文学常识外,还有拼音认读、别字辨识、古诗文名句默写等,总共有12分。

二、注重感悟,突出能力,紧扣时代脉搏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今年的试卷中体现得更加鲜明。比如关于考查语言连贯等方面的试题,今年变以往的选择题为根据语境填写内容的表达题,着力考查学生语意连贯、语句通畅的表达能力。这类填写题,不仅要求学生把握材料的要旨,分析句子间的内在逻辑,还要求学生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句式,填写合理的内容。应该说,这样的主观题虽难度不大,但考查的价值比较大,注重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对于考查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今年中考试卷的建构更趋全面。在语言的正确规范方面,采用修改语病的形式考查;对语言的简洁明确,采用新闻概括的形式考查;对语言的连贯通畅,采用填写句子的形式考查;今年还回归了对语言生动表达方面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在具体语境中考查学生语文知识及运用的特点。

三、注重文本,学以致用,切合教学实际

今年的中考试卷努力体现新课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念,要求学生阅读文章后完成“思想感悟”的表达。在议论阅读部分设置了“联系自身的实际,作简述。”题,在记叙文阅读部分要求学生“我”收获了什么?谈谈自己获得的启示,在文言文部分要求学生分析“文章的思想意义”。三个题都着眼于阅读“感悟”,但出题角度不同,第一个基于“作者”,第二个基于“读者”,第三个基于“主题思想”。当然,“感悟”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最终都要回归到学生与文本的内在沟通,都会带有学生自身的内心体验。由于文章都有较强

的人文思想内涵,这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会起一定的导向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题目看似开放,其实答题需要紧扣文章内容、深度理解文意。

四、注重生活,彰显个性,重视价值导向

在对自我的反思中考查学生的写作水平。作文采用半命题和命题作文形式,考生关注自我、思考成长的空间。尤其是“同行”作文,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切合学生实际,让每个考生有话可说,情感体验与人生思考并重。所以,学生的写作要关注自我成长过程,关注青少年独有的内心世界,关注生活中的真善美,倡导讲真话、写真情,倡导写出个性、写出自我。学生写作时重在表现对梦想的追求过程,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悟,因此该作文题对学生既有审题选材方面的要求,也有思想认知方面的引导。

评析二:

关注生活强调基础培养能力

——孝感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卷评析

孝感市二中罗有志

面对2011年孝感市中考语文试卷,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试卷人文性和语文性并重,试卷稳中求变且平稳;试卷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进行综合考查的特点,试题关注生活,注重基础,注重了能力培养。下面解析如下:

一、试卷特点

1、遵循课标,充分体现了孝感市中考《考试说明》语文学科要求;重视基础知识和语文能力,知识和能力体系具有一定的全面系统性,不但体现了语文知识体系的回归,而且渗透了热点问题(如第2题“领导先飞”与“民意先飞”问题。再如第5题孝感市食品安全问题),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和时代性。试卷大体由三块组成:积累与运用(第1至5题)、阅读与理解(第6至21题)、作文实践(第2

2、23题)。总共二十三个题(与去年题量一致)。

2、“积累和运用”题型较新颖。有选择题、有写字题(看拼音写字、将错别字改正后写正确字)、按要求写出具体语境中特定语句的含义(“让民意先飞”的意思)、古诗文默写、名著导读、综合性学习共5题,合计20分。

3、文学名著导读紧扣教材后的名著原文阅读材料,具有指导教学的功用,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出得很好。

4、“现代文阅读”

选文典范,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考点布局也很全面,具有很强的时代性。阅读突出了对能力的考查,重点考查了学生在文题解读、整体感知、文意把握、语言品味、作品感受、赏评拓展的能力。问题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尊重文本,强调个性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为学生个性化解读提供充分的表达空间,有利于引导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现代文阅读的文本材料均选自课外,一为记叙文(《拉亮了灯等你》),共六道题,合计18分(去年记叙文阅读为16分);一为议论文(《学术人尤其需要自律意识》),共五道题,合计13分(去年为事理说明文共15分)。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内的《小石潭记》,采用了传统的行之有效的考查模式,共四题,10分。古诗词欣赏,材料源自于教材中的精读篇目,古诗词欣赏与往年有所改变,往年只对某一首完整诗或词进行赏析,今年则是选取精读篇目中的四个名句进行赏析,用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3分,题目侧重

于句义的理解、形象的把握、情感的熏陶、语言的审悟和价值的判断。

5.作文修改考查了学生就提供的文章——《洗脸》通过指定角度(选材)和自选角度做出自己的评价和判断;能提出文章中的一些不合理因素,并根据自己的感受,提出修改意见,共6分。作文两题(“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任选其一,分值50分。命题点一是于平凡中发现材料,二是与时代的脉搏相扣,内容宽泛,使学生有事可写,出得很好。

6.试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组成。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修改体和写作题。选择题散见于试题之中,共六小题,15分。

二、试题分析

题类题号题型分值考查目的失分原因分析

积累与运用1判断选择与写字4分考查会读会写常用汉字的能力一是字形没记准(不会把“陈词乱调”改为“陈词滥调”),二是同音字误用,不会发现或发现了不会改正(如不会将“一愁莫展”改为“一筹莫展”,“站桥”改为“栈桥”,“红妆素裹”改为“红装素裹”)。三是会读但不会写,“静mì”,不会写“谧”;“è运”,不会写“厄”。四是字迹潦草、模糊或间架不协调。

2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句意理解2分会理解特定寓意下的句意对“民意”和“先飞”的内涵不理解

3古诗文默写6分熟记会写古诗文名句“古诗文默写”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诗词没记住,忘记了;二是把字写错了,如把“梨”、“骚”写成“犁”“搔”;三是忘记了字的书写,如不会写“淤”“染”。四是未能按照提示要求填出相应的句子,尤其是拓展运用性归类默写(写出含“舟”的一联诗句)问题更大一些。

4名著导读3分熟读教材后名著原文阅读材料材料是选的教材附录部分的名著原文《昆虫记》,由于教师不重视,部分学生未读,或走马观花读读,印象不深,导致失分。绝大部分学生对作品比较陌生,不能准确地将文段与作品对号入座,更缺乏对内容的归纳与理解。

5综合性学习5分考查提炼观点的能力和探究精神一是第(1)题语言概括不精不准;

二是第(2)题所提炼观点言不达意。

阅读与理解6诗词赏析(选择题)3分考查对古诗词及名句的赏析能力对诗句主旨理解不到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应是采用“移情于景”的手法,以“落花”“春泥”为喻,寄托了诗人虽离开官场,但依然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热情。含无私奉献精神。

文言文阅读

小石潭记7词的理解(选择题)2分分析比较实词和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对文言词义缺乏系统掌握。此题较容易

8句子理解(选择题)2分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及翻译能力对关键词理解不深不透。“明灭可见”应指“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9文意、语言、写法理解3分考查整体感知能力对文本所写之景、所述之情、描写手法理解不到位。

10两文对比分析理解3分考查对比分析能力缺乏对两文“乐”的原因分析,不能指出其不同点。

记叙文阅读

拉亮了灯等你

11文题解读2分考查看标题知晓内容的能力部分学生由文题信息获取的思维方法不对,导致答得不太准确,认为文题提供的内容就是点明文体是记叙文,却不知道此处还有其它的作用。

12内容感知——填空题3分考查分析归纳能力部分学生由于对文本材料理解不透,导致主要事件大意概括不准。

13文本内容理解3分考查分析理解能力部分学生对我“难以释怀”的原因分析不清,要义不全。

14品味语言揭示的内涵3分考查对名言及哲理句的理解能力部分学生不知道句子理解的方法(正确方法是:先指出其表意,再分析其内涵),理解分析不准。

15文本写作亮点分析3分考查发现亮点及分析能力部分学生没有仔细研读题干:“本文有许多亮点”,“就某一点具体分析”。由于文本理解不深,导致亮点没抓住,分析不到位,或浅赏辄止。

16联系拓展延伸题4分考查联系实际及说话能力部分学生不懂得从题干中挖掘提示性的信息(“我”收获了什么?作为侯婕的你对老师、同学说点什么?),有些回答偏离题意,或用语不准。

议论文阅读

学术人尤其需要自律意识

17针对性及论点解读2分考查发现文本的针对性和提炼观点的能力学生缺乏应对此类题的方法和技巧。

18文本理解(选择题)3分考查分析判断能力部分同学不理解作者在文本中的见解和主张及文句所表达的要旨。

19分析引用名人名言的作用2分考查引用名人名言的不同作用部分学生不会从论述的角度谈引用名人名言的不同作用。只知道引用名人名言是道理论据,论证方法是道理论证。

20谈段之间的顺序能否颠倒3分考察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关系部分学生不能抓住两段之间是递进的逻辑顺序关系来谈。

21拓展延伸题3分要求联系生活实际谈启示。考查语言组织能力部分学生不能联系生活实际,只只泛泛空谈,词不达意。

作文实践文章评改

22①限制角度与自选角度评亮点4分考查品析文章亮点的能力一是不能按指向性——“先就本文选材”评亮点,二是自选角度评亮点,没有做到“有理”“有据”,要么亮点(“有理”)没找准,要么分析(“有据”)不到位。

②指出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2分考查修改文章的能力一是有些学生“问题没找准”,或者是没有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

写作实践

23①半命题作文50分考察写作能力一是审题不准;二是拟题缺乏新意或是用话题做作文题目;三是构思立意不巧;四是选材不新;五是结构不严谨;六是语言不活,缺乏生命力,一部分学生的作文缺乏文采,缺少对细节的精妙刻画,语言枯燥,叙述平直,无真情实感。也有部分考生写作态度不端正的,或抄袭他人之作,或把别人的文章改头换面。

②话题作文

三、一点感悟

通过对今年孝感中考语文试卷的解析,总的觉得今年孝感语文试卷出得很不错。命题遵循了“课标”和孝感《考试说明》,反映了孝感《知识能力整体建构导引》的引导功能,强调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兼顾考试的选拔性质;试卷从命题立意、材料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有所创新。但我觉得中考语文试卷还应强化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试题中可适量出现阅读“感悟”题,以增强学生自身的内心体验,“感悟”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最终都要回归到学生与文本的内在沟通;今年孝感中考语文两个现代文阅读材料,思想导向是积极向上的,文体结构是清晰的,语言表述是准确的,内容是生动丰富的,体现了积极的价值取向与引导,但我觉得并非是文质兼美的“大家”雅致之文。以上分析难免有错愕之处,敬请大方之家指正。

作文指导

超越自我学会感恩

——孝感市2011年中考作文题解析及写作指导

汉川太平中学杨学东

2011年孝感中考语文作文题,给人总的印象是较新颖别致、富于创新,没有人为设置审题障碍。它将命题作文的限制、选题作文的灵活和话题作文的开放有机结合起来,继承了以往中考作文试题的优点,既出人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总的来说,有以下几大亮点:

一、半命题作文激活思辨超越自我

在经历了前几年话题作文的一统天下之后,我市的中考作文试题返朴归真,逐渐走向了半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同分天下的格局。而且文题表意确定,考查角度贴近学生生活。

今年的文题一《宁愿》属半命题作文,该文题一扫以往半命题作文的种种严格限定即从所给的几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的要求。这一比较宽泛的要求,可以让学生大展身手,尽情发挥,从而有利于考查考生真实的作文水平。

文题倡导主体体验。文题虽然没有强调文体特征,但实质上却包含了文体要求即记叙类。因为,“宁愿”表明的是两者之中的一种比较、取舍关系,如我们常说“他宁愿自己吃亏,也不愿亏了别人”,“宁愿牺牲,也不退却”等。叙述主体“我”的情感必须在作文中表现出来,这就引导考生须从真实的生活经历入手,说真话抒真情。审题可先从人、事、情三小点进行切割分析,最后整合一体。

人,作为“取”的客体必须是“我”(第三人称也可,“他”必须有自己的情感),从“我”出发。这要求文章必须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口吻组织全文,写“我”的经历、感悟、认识变化过程等。用第一人称叙述,考生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也能给阅卷老师亲切自然,真实生动之感。

事,事件表面上没有限制,实际上限制在其中,文中所要写的必须是初中生熟悉的事情,命题者希望通过所写事件,让考生能够真实展现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感悟,体会到成长的快乐,也是让考生明白首先须肯定自己,然后才能超越自我!

情,就需要作者在取舍中显露出来。通过这个选择,我们就能看出作者的思想水准,水平高低。人、事、情三个要点,都强调了写“我”在事件中的所见、所闻、所悟的情感体验过程,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反映初中生面对学习与生活的态度,这也正是命题人所希望看到的,从而体现出作文在语文考试中所独有的甄别功能及其价值!

二、话题作文凸显生活意识强调感恩

今年的作文题二是以“同行”为话题,该作文题继承了孝感市中考作文题的传统即话题作文,符合大数人的习惯,体现了中考试题的相对稳定性。

话题的引语“在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些人……有一些物……,常与我们一路同行,相伴相随。不经意间,给我们以鼓舞,以智慧,以力量……”,这其实是在引导考生回忆往事,回忆与自己有关的人(如亲人、朋友或对手),或物(书籍、用具或爱物),即在引导考生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与自己有关的生活。只有平时做生活的有心人,考试时才能文思泉涌,信手拈来。“不经意间,给我们以鼓舞,以智慧,以力量……”则是在引导考生学会感谢,学会感恩。是的,那些给我们以鼓舞,以智慧,以力量的人或物,我们应该时刻记在心上,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就当涌泉相报”,实质上就是强调感恩意识!

命题人是在引导我们的考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是要让考生明白: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平凡

而又各具个性的人,他们用真诚、奉献、责任、爱心赢得了我们的尊重和崇敬。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向他们表达真诚的赞美和发自肺腑的崇敬,抒发热烈的情感。除了人之外,还有许多东西如物,也能给我们以鼓励、信心等,因此,我们应常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我们身边的人和物,来对待我们这个平凡而又可爱的世界!

三、文题体现大语文观,作文即做人

今年的两个作文题目都出得较好。半命题作文,命在前面,后面部分让你填写。同以往文题相比,水平明显提高。首先,让习作的取材面相当宽泛,但凡学生生活中碰到的各种人物、各处景色、各样东西、各类事情都可以成为作文的素材。其次,考了学生审题、命题的应变能力,这对一些死记硬背作文以应付考试的学生是一个提醒和教训,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避免有误而有所注意。同时,它在审题上“转了一个弯”当展开卷子看到文题准备挥笔时,考生联系自己或他人的经历,心底一定有一抹亮色出现,可以从自己的生活和身边的人或事去作一个全方位的扫瞄。总之,这种半命题能有效地与以往的各种习作区分出来,使考生能在面对一个全新命题时,在相对平等的起跑线上展开竞争。同时,也是以全新的视角,激活考生的情感与思考,引导考生走出个体和小我,学会关注他人,学会多元视野关注社会,而这,就是我们所要培养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大语文观!

感恩是时代的主题。话题作文则紧扣时代脉搏,以真善美为追求,体现感恩、和谐、信念等主题。这对今后的语文教学是一种导向,即语文教学应有一种学生意识、生活意识、大语文观。

总之,命题人通过《宁愿》这个作文题,实质上在引导考生关注“自我”或者“自已”,从而肯定自已的成长历程,进而超越自我,达到“新我”!通过“同行”这个话题作文,来引导考生由“关注自我,关注内心”转向“关注他人,关注社会”,是对感恩教育的密切关注。两个作文题互为补充,引导考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快乐而健康成长!

从今年的作文命题思路来看,今后考生需具备“大语文”概念,跳出小语文观,全面理解语文是对人生与社会的思考,作文即做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