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论述

文学理论论述
文学理论论述

论述

1、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

(1)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

①人类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物质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

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所构成的审美价值评价关系。

②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征:以情感体验为心理特征,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情感体验和感性直观是连接主客体关系的纽带。

(2)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对创作客体的选择,对客体进行变形、情感投射和观念移注,主体始终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作家的选择受社会生活的情势的规定和制约。

2、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1)情景交融(表现特征)

分为:景中藏情、情中见景、情景并茂

(2)虚实相生(结构特征)

“实境”: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

“虚境”:由实境诱发和开拓出来的审美想象的空间。(3)韵味无穷(审美特征)

3、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1)文学作为认识活动,以内在尺度创造艺术真实,要义是求“真”,体现为“历史理性”。作为实践活动,文学创作探索伦理问题,其核心是尚“善”,体现为“人文关怀”,并激发人的丰富情感。最终,文学创造还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形式创造,为饱含真情实感的形象“造形”,使之成为艺术文本,呈现美的境界,体现为“文体升华”。总而言之,真善美即文学创造的价值原则。

(2)“真”是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的基础;“善”是高尚的品格和利他的取向,求真是尚善的基础;真和善的表现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作为文学创造的审美追求,“善”是其价值结构的核心,不是善的就不可能是“美”的,并且“善”与“美”的存在和呈现都要以“真”为根据和基础。

因此,真善美及其统一便构成了文学创造审美追求的价值追求。

4、艺术作品的生命力与其商业价值有无必然联系。

(1)艺术作品一时的商品价值与其内在审美价值并不是一

回事。

(2)艺术作品的商品价值取决于当时大众的审美趣味。(3)优秀作品往往因高出当时大众的一般审美水平而遭到冷落,但随着的人们艺术鉴赏力的提高,会获得更为久远的艺术生命力。

5、以你所熟悉的一部影视剧为例,评价剧中的一位人物形象。

(1)人物的思想内涵

(2)人物的艺术内涵

6、如何理解文学的地域风格?试举例说明。

答: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地域文化的差异也必然导致地域风格的差异。

7、举例说明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

(1)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

(2)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显示的一种生命的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

8、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的关系。

(1)日常个性人皆有之,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

(2)创作个性却并非人尽有之,日常生活个性的特点,不是都会在作品中得到反映,也不是创作个性的特点,都与日常个性的特点直接相对应,只有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实践和积累,才能成为创作个性的有机构成因素。

9、阐释“内容形式化”和“形式内容化”的审美创造内涵。(1)“内容形式化”体现为内容的有序组织和呈现,作家运用各种表现手法的艺术话语,把在艺术构思中产生的“作品的轮廓”外化或物化为艺术文本,“形式内容化”体现了形式生成作用。内容因此而深化或升华而产生审美新质,作家可以利用语言手段,让文学语言偏离习惯性语言,从而更新人们的经验而获得一种新鲜感。

(2)形式创造在作家的审美价值追求中,不仅具有表现内容的功能,还有塑造内容的作用。

在文学创造的实践中,由于形式的生成作用,内容却能得到深化或升华乃至于产生审美新质。

综上所述,作为文学审美价值追求的最后完成,形式创造是一个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容化的

过程。

10、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的观点,举例说明。

把风格看作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这是从主体角度来理解,从形成的内在根据上来理解风格的。这种风格观从作家的气质禀赋、人格个性和志趣才情等方面来把握风格的特征,具有言语分析所不及的一面,无疑是必要的。所以“文如其人”“风格即人”。

11、论述实境与虚境的关系。

(1)实境是指意境中直接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物境”等;虚境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又称“诗意的空间”。它一方面是原有画面(实境)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另一方面又是伴随着这种具象联想而产生的对情、神、意的体味和感悟。

(2)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制约着实境的创造和描写,体现着意境的品位和审美效果,在意境中处于灵魂核心的地位;但核心并非艺术表现的重心,虚境创造还必须落实到对实境的描写上。

总之,虚境要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

工。

12、论述文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1)社会发展为文学内容与性质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一方面,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是文学内容的源泉;另一方面,集体神话、民间文学与文人文学、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都是文学在一定发展阶段上表现出的不同社会属性。它们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出现,并反映着社会的现状和变化。事实证明社会发展为文学内容和性质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二者呈现为同步关系。

(2)社会发展为文学形式发展提供了动力。文学形式要适应内容表现的需要,新的内容是新的形式产生的重要推动力;所以,虽然文学形式的产生和发展有自身的原因,但从外部关系看,则是由社会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有些文学体裁的兴起与演变还与社会发展所提供的物质手段和客观条件直接相关,如电影、电视文学与现代科技及传播工具密切相关。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 第六章文学作品 一、基本概念 文学语言:是对日常语言的提炼与加工,是文学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一种具有表现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构造。具有塑造生动的生命形式和表意的含蓄性和丰富性 两个特征。 文学形象:是由文学语言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中的具体生活画面,包括人物景色等具体形象极其构成的整体形象,可分为一般文学形象和理想艺术形象两个层面。具有主观与 客观的统一,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个别与一般的 统一四个方面的特征。 单个形象:指文学的艺术世界中相对独立的文学形象。比如林黛玉。 整体形象:指文学作品中由若干单个形象共同组成的文学形象整体。如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虚象:通过实象联想出来的形象。 实象:文学作品里具体可感的形象。 情境:一般指叙事作品或戏剧中的事件、场景、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极其总和。 氛围:一般指由情境形成的特殊气氛和情调。 象征: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是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有暗示性、哲理性、荒诞性、多义性四个特征。寓言式象征:指通过一则故事象征或暗示出某种哲理和观念。 符号式象征:指不具有情节性的整体形象或单个形象。 意境: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主要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和其发生的审美想象空间。具有情境交融、虚实相生和韵味无穷的特征。 典型:是文学形象理想形态之一,主要指叙事作品中塑造的显出性格特征的富有魅力的人物形象。 意蕴:指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所传达的意义,属于文学作品结构的最深层次。文学作品意蕴可分为:审美情韵层、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 诗歌:是一种以富有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来表情达意的文学体裁。具有强烈的情感、跳跃性的言语结构、富有音乐美的凝练的语言三个特征。 散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以审美的方式自由地抒发人生感受的文学体裁。具有

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经典著作100部

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经典著作100部 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经典著作100部,供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阅读,具体如下: 特里·伊格尔顿:《文学原理引论》 乔纳森·卡勒:《结构主义诗学》 韦勒克:《文学理论》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萨特:《存在与虚无》 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 雅克·德里达:《声音与现象》 雅克·德里达:《论文字学》 雅克·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 雅克·德里达:《德里达访谈录:一种疯狂守护者的思想》 利奥塔:《利奥塔访谈录:后现代与公正游戏》 利奥塔:《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 米歇尔·福柯:《福柯访谈录:权力的眼睛》 布尔迪厄:《艺术的法则》 布尔迪厄:《布尔迪厄访谈录: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 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 伽达默尔:《伽达默尔集》 恩斯特·卡西尔:《国家的神话》 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 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 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克尔凯郭尔:《或此或彼》(上下) 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 苏珊·朗格:《艺术问题》 福兰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 柯林伍德:《艺术原理》 鲍曼:《流动的现代性》 艾柯:《诠释与过度诠释》 本雅明:《德国悲剧的起源》 艾略特:《小说的艺术》

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尼采:《悲剧的诞生》 萨特:《词语》 什克洛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姚斯等:《接受美学译文集》 艾柯等:《结构主义和符号学》 荣格:《心理学与文学》 罗蒂:《哲学与自然之镜》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爱德华·赛义德:《东方学》 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爱德华·赛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 波德莱尔:《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 马丁:《当代叙事学》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 乔纳森·卡勒:《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特雷·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雷纳·韦勒克:《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批评》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 乌蒙勃托·艾柯:《符号学理论》 保罗·利科:《活的隐喻》 皮亚杰:《结构主义》 艾布拉姆斯:《镜与灯》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 伽达默尔:《美的现实性》 雷纳·韦勒克:《批评的诸种概念》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卡西尔:《人论》 姚斯:《审美经验论》 施塔格尔:《诗学的基本概念》 弗洛伊德:《释梦》 托托西:《文学研究的合法化》 伊夫·瓦岱:《文学与现代性》 Jean Georges:《文字与书写:思想的符号》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 教材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版 主要参考教材 1(《文学理论》 [美] 雷?韦勒克、奥?沃伦著三联书店 1984年版 2(《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3(《文学理论》刘安海、孙文宪著华中师大出版社 1999年版 4(《文艺学导论》吴中杰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1988年版 5(《文学理论新编》陈传才、周文柏著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必读书目: 1(南帆主编《文学理论新读本》,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 2(王一川《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3(韦勒克、沃伦:《文学原理》,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 4(卡勒:《文学理论》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 5(蔡仪:《文学概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一般阅读书目: 1(《柏拉图对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 2(亚里士多德:《诗学》,商务印书馆 3(特里(伊格尔顿:《文学原理引论》,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 4(拉尔夫(科恩:《文学理论的未来》,程锡麟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5(茵加登:《对文学作品的认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年 6(胡经之:《文艺美学》北京大学1989年 7(布斯:《小说修辞学》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8(赵毅衡:《新批评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988年 9(弗莱:《批评的解剖》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 10(朱立元:《接受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11(余秋雨:《艺术创造工程》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 12(金元浦:《文学解释学》东北师大出版社1997年 13(赵毅衡:《文学符号学》中国文联1990年 14(钱中文:《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15(赵宪章:《文艺学方法通论》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年 16(瑞恰兹:《文学批评原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年 17(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 18(王元骧:《审美反映与艺术创造》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19(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 20(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21(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三联书店1999年 22(佛克马:《文学研究和文化参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23(佛克马等:《问题与观点:20世纪文学理论综论》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 24(格罗塞:《艺术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84年 25(托多罗夫:《批评的批评》三联书店1988年 26(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27(黑格尔:《美学》三卷。商务1964年 28(韦勒克:《近代文学批判史》1—5卷上海译文出版社

《文学理论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

《文学理论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课程将通过对文学理论流派以及代表理论作品的介绍,结合具体的文本分析,使学生对文学理论有总体的掌握,熟悉各理论的主要观点,培养学生文本阅读和理论的有机结合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深度文学解读和阐释能力。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形式主义与新批评 习题要点:形式主义理论批评的特色与新批评的理论特色、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具体的文本分析示例。本单元重点、难点:1、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2、新批评、文本细读、张力、反讽。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形式主义的理论和新批评的主张,学习如何采用理论视角进行文本分析。 第二章心理分析 习题要点:弗洛伊德、拉康和荣格的心理分析理论。 本单元重点、难点:1、心理分析2、拉康的镜像理论。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心理分析各流派的理论、主张,具体的分析著作,学习如何采用理论视角进行文本分析。第三章神化原型理论 习题要点:神化原型理论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神化原型2、弗莱的理论。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神化原型各流派的理论、主张,具体的分析著作,学习如何采用理论视角进行文本分析。第四章结构主义理论 习题要点:结构主义理论的具体内容和应用。 本单元重点、难点:1.结构主义理论。2、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在文学中的应用。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结构主义理论各流派的理论、主张,学习如何采用理论视角进行文本分析。 第五章女性主义理论 习题要点:女性主义理论的三种不同流派,代表理论等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女性主义。2、英美法女性主义理论的异同。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女性主义理论的不同流派以及如何利用理论视角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 第六章后殖民理论 习题要点:后殖民理论流派和理论主张。 本单元重点、难点:1、后殖民主义。2、赛义德与霍米巴巴。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不同流派,时代背景,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利用理论视角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 第七章文化研究理论 习题要点:文化研究的兴起、理论发展等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文化研究。2、理论与文本的结合。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文化理论的不同流派、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利用理论视角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 第八章解构主义理论 习题要点:解构主义与德里达的作品阅读等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解构主义。2、德里达与耶鲁流派。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解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发展,不同流派以及如何利用理论视角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总成绩构成:平时(30%)+期末(70%) 平时成绩:平时作业、考勤和课堂讨论,占30%。 期末考试:开卷考试,占70%。 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 《当代文学理论导读》,拉曼﹒塞尔登等著,刘象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标准书号:ISBN:9787301113639 参考书: Contexts for Criticism, Donald Keesey编著,McGraw Hill 出版,ISBN:0767422961 大纲修订人:樊淑英 大纲审定人:张友琴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复习资料 1、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什么 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简要谈谈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比较文学得以存在的立身之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同源性。在以同源性为突出特征的影响研究的可比性中影响的种类、影响的途径和接受的实证性方式就成为法国学派比较文学具体的研究内容。除此以外的一切比较文学研究由于缺乏同源性法国学派均否认其属于比较文学。由于在法国学派那里可比性已被人为限制到很小的领域内显而易见这并不是比较文学可比性的全部。 2变异性。出自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与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他国化”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要点在这里差异性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 3类同性。比较文学发展到以平行研究为特征的美国学派时影响研究的束缚便得以突破。可比性的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类同性和综合性作为平行研究可比性的特征凸现出来。平行研究的对象是彼此毫无直接影响和亲缘联系的不同国家或民族间的文学。因此类同性所指的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至文学规律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而综合性则是立足于文学以文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比较的一种交叉关系。因此平行研究的可比性就在于类同性与综合性。 4异质性与互补性。异质性与互补性的可比性主要是从跨文明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的角度来说的因为法、美学派均属于同一欧洲文化体系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而随着比较文学发展到以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的第三阶段异质性作为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又凸现出来。在跨越异质文化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如果忽略文化异质性的存在比较文学研究势必会出现简单的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比较前者使得中国文学成为西方观念的注脚本而后者则是一种浅层次的“XY”式的比附。因此在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异质性”是其可比性的根本特征。但“异质性”必须与“互补性”相联系起来。换句话说研究异质性是为了达到互补性。异质性的内容包括文明原生性、独立性只有明确意识到这种特征的存在东西方对话才能得以进行东西方文学才能实现互补。由于多元性是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观念由此才能在中西比较文学及东方文明之间如中国与印度等文学比较研究中使被比较的对象互为参照从浅层次的同异比较向深层次的文化探源发展为实现交互性和总体性奠定基础。交互性则是在上述基础上对被比较的对象进行互释、互证、互补式研究这样最终才能达到总体性。由互补性而达到的总体性原则可以说是对比较文学发展的最高层次的探索也可说是对比较文学诞生初衷的最彻底回归。 上述四类可比性有时是交织在一起的在具体比较研究中不应机械地强行分割开来。 3、什么叫流传学试分析它的特征及研究范围。 流传学也称誉舆学是传统的影响研究模式之一。1931年法国比较文学学者梵第根首先将它引入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使之成为比较文学实践中的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基本方法。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者的“他者“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就本质而言流传学是“实证性”的“文学关系”研究。因此其特征表现为研究方法具有实证性研究对象是文Ч叵怠J紫攘鞔а芯康摹拔难Ч叵怠笔嵌嘣难Ч叵怠h蟮诟

文学理论教程 论文综述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9—16章综述 《文学理论教程》后半本主要讲到两部分:文学作品、文学消费与接收。文学作品这一部分是从不同角度考察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分析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讨论叙事性作品和抒情性作品,把握文学风格内涵和价值;文学消费与接受这一部分则是论述文学消费、文学接受和文学批评等内容。 9—13章主要从四个方面阐释了文学作品的内涵和特点:第一.文学作品的外在形态(第9章),第二.文学作品的内在形态(第10章),第三.内外综合经典形态(第11-12章),第四.话语特色(第13章)。 文学作品的外在形态包括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文学作品类型的划分方式很多,书本上的划分标准是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这三种类型的文学分别有所侧重,前者侧重写实,中者侧重直抒,后者侧重暗示。第9章第1节主要论述这三者的基本特征及历史发展。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则主要提到四类,诗、小说、剧本、散文与报告文学。 文学作品的内在形态包括文本层次和审美呈现方式。文本层次从总体上又可分为三大层次: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其中,文学形象是艺术表现的中心,它的高级形态有三种:文学典型、文学意境和文学意象。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典型、意境、意象具有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分类也是五花八门。 叙事和抒情诗内外综合经典形态的大类。叙事性作品以叙事为主,它的分析具体是从三个层次进行:首先是叙述内容,从叙事话语的内容中分析外部世界的事物进入文学话语后的形态特征;其次是叙述话语,这是对叙事文本形式特征的分析;最后是叙述动作,对叙事作为活动的特征进行分析。抒情性作品与叙事性作品相对应,关于它主要讨论的是抒情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以及抒情性作品的结构,话语的修辞方式和不同的抒情角色等问题。 话语特色主要讲得是文学风格。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以及文学与文化的关系是要讨论的关键。不同的文学风格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享受。另一方面,文化风格总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发展并渗透,从而成为一定文化的表征。 14—16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解析文学消费与接收。先是讨论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和特征(第14章),然后是文学接受过程(第15章),最后是文学批评(第16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里主要涉及消费与接受的性质与特征。文学消费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文学接受具有认识属性、丰富的文化属性,其中最基本的层面是审美属性、诠释属性和交流属性等。 文学接受过程有三大点。文学接受过程集中体现在读者对文本的阅读,读者的文学接受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发生(视野期待、接受动机和接受心境)、发展与高潮(共鸣、净化、领悟和余味)。 文学批评是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章主要讨论三个问题: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文学批评的模式(传统批评模式和现代批评模式)和文学批评的实践。 以上即是《文学理论教程》后半本的主要内容。文学作品在社会化大生产中体现出了自己的特质,从这个角度讲,文本从其产生到成为作品,它的消费和接受都是体现出了各个时代文学、作品的变化。文学作品适时则通。

文学理论上

课程介绍 文学概论是20 世纪50 年代初期以来至今我国普通高校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作为一门思考文学普遍问题的人文学科,文学概论以文学的具体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属性、特点和规律,发掘文学所呈现的人生体验、价值追求;以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为个案,在对具体文本的分析中进行一定的普遍性概括;以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为其任务。通过学习,文学概论课主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高度审美与文化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文学专业人才,包括学生的媒介素质、语言素质、形式素质、情感素质、想象素质、思想素质、研究素质。 这门课程历来受到教师与学生的特别重视。今天,文学概论课事实上已经成为一门设课历史悠久、学术积淀深厚、教师力量雄厚、施教经验丰富、教学过程规范、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好评的重点课程。

第一章导论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程的属性、定位; 2.了解文学研究与本课程的关系; 3.思考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一节文学研究有什么用 一、大学为什么设立文学研究专业?对社会有什么用? 1、培养具有高度审美与文化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文学专业人才。 我校中文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兼具中文专业基础、人文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本科人才,具体素质要求:媒介素质;语言素质;形式素质;情感素质;想象素质;思想素质;研究素质。 2、无用与无价,无力与有力。 面对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不断变化,看来无用的文学却可能承担起人的生存体验调节的重任。 二、大学生学文学专业有什么用? 1.人生在世有一件实事做。 2.人生在世有一件有意义的实事做。 3.人生在世有一件富有兴趣的实事做。 4.人生在世有一件富有创造性价值的实事做。 5. 文学研究正是中文专业大学生可以做的一件富有创造性价值的实事。 三、、中文专业学生怎样学文学理论? 1.读。广泛阅读古今中外文艺创作文本(文学作品)和研究文本(研究论著) 2.体。注重体验,体验文学艺术、以及文学艺术中的人生 3.思。勤于思考文学文本中触及的问题 4.问。善于提问,问同学、问老师、问书本、问他人 5.做。实际动手做学问:读、说、写、考 6.反。随时回头反思走过的道路,及时作出调整或转变 7.专。寻找并形成具体专业兴趣、培养具体专业特长,切忌贪多求全 以上“读体思问做反专”七字,不妨记成“独提斯文做翻转” 四、文学概论课程介绍 1.课程属性: 文学专业基础课。 平行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文学史。 2.进一步学习文艺学专业课程:

何其芳文学理论评析

何其芳文学理论评析 本文由长风A忆雪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 !" 卷第 ! 期 !"". 年 & 月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506+7*1 08 9-07:;<7: 9011=:= 08 >?6,*@<07 /012!" 304! )*+,-$!"". 何其芳文学理论评析 李荣启 "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 ’ 摘要!何其芳对文学理论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他的理论建树是发展新时期文艺观念的宝贵精神财富 %本文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文学观(正确对待民族文学遗产(提出.典型共名/说(阐释新诗理论四个方面$对何其芳的主要学术思想和理论贡献进行了尝试性的评析和探讨% 关键词!何其芳+文学理论+典型+现代格律诗中图分类号!B!"#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D$#&’""!"". ’"!$""#%$"( 何其芳"%’%!& %’.. ’是我国五四以来的著名诗人(散文家和文艺理论家%他生前曾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后归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和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等重要职务%!" 世纪 &" 年代何其芳崛起于诗坛和文坛$有诗集)预言*(散文集)画梦录*等传世+A" 年代他是活跃在文论界的文学批评家$有论文集)关于现实

主义*等传世+(" 年代至 #" 年代他成为权威的文学理论家和 富于创见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其论著)论,红楼梦-*()文学艺术 的春天*()关于写诗和读诗*等在理论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何其芳以 .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独立思考的理论勇气和真诚坦率的民主作风/ $ 0%1 做研究工作$不应当只是重复前人的结论$总要努力去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的线索也总是存在于材料之中% 我们占有了相当数量的材料$ 然后才可能知道在我们的研究题目的范 围内有哪些问题前人还没有解决$ 才可能发现甚至前人不曾提出过的问题% 我们又围绕这些问题占有了更大数量的材料$ 然后才可能看清楚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才可能找到问题的正确的答案%/ 0&1所以$他 认为$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 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是我们进行研究工作的根本方法% 正是这种 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文学观$ 使他以极大的理论勇气同各种各 样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作斗争$ 也使他的理论建树富有长久的生命力% 重视文学艺术实践$ 尊重文学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旗帜鲜明地反对教条主义和庸俗社会学的错误倾向$充分显示马列文论全新的认 知视角$是何其芳独特的学术品格%在探讨中国文学史的规律时$针对当时有人盲目照搬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用现实主义和反现实主 义的斗争这一简单的公式来概括中国文学史的规律$何其芳进行了有 理有据(切中要害的评析% 他具体阐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个范畴的理论内涵$ 指出在中国文学史上除了有大量的现实主义作品之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曹顺庆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学科理论,而任何学科理论,都不可能凭空产生,而是在学术实践中一步步发展并完善起来的。纵观全世界比较文学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一条较为清晰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学术之链。这条学术之链历经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文化研究三大阶段,呈累进式的发展态势。这种累进式的发展态势,其特点不但在于跨越各种界限(如国家、民族、语言、学科、文化等等),而且在于不断跨越之中圈子的不断扩大和视野的一步步拓展。我把这种发展态势称为“涟漪式”结构,即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发展,就好比一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漾起一圈圈涟漪,由小到大,由里到外荡漾开去。但无论有多少个圈子,中心却是稳定的,即始终稳稳地确立在文学这一中心点上。尽管各个发展阶段中曾经或多或少地以各种方式偏离文学(如法国学派过多关注文学“外贸”,忽略了文学性这一问题,又如当今比较文学界“泛文化”的倾向等等),但并没有从根基上脱离文学这个中心点。 一圈圈的“涟漪”构成了比较文学不同的发展阶段,所有的涟漪便共同构成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涟漪式的基本框架。因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不是线性的发展,不是“弑父”般的由后来的理论否定先前的理论,而是层叠式地、累进式地发展。后来的理论虽新,但并不取代先前的理论。例如,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并不能取代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当今我们倡导的“跨文化研究”(跨越东西方异质文化),也并不取代“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时至今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涟漪结构的最内圈——“影响研究”仍然有效,仍然在当今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大显身手,充满学术生命力。不同阶段的学科理论构筑起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形成了独特的涟漪圈,而这些不同的学科理论又共同构筑起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宏伟大厦。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涟漪式”学科理论结构?这是因为比较文学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不同的学术文化背景,不同的学术问题,不同的学术切入点所形成的。正因为背景不同,问题不同,切入点不同,所以各阶段皆各自解决了某一方面的学科理论问题,从而形成了各阶段学科理论的互补性,包容性。“涟漪”正是这样构成的。 在这“涟漪式”结构中。每一个“涟漪”都代表着学科发展的某一阶段。迄今为止,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至少有三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在欧洲,第二阶段在北美洲,第三阶段在亚洲。 按照学者们通常的看法,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第一阶段是由法国学派所奠定的“影响研究”。然而,纵观比较文学发展史,往往令人疑窦丛生。人们不难发现,最早倡导比较文学和总结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其实并不是(或并不仅仅是)法国学者,例如,最早(1827年)提出“世界文学”观念的德国学者,著名作家歌德,被公认为推动比较文学发展的最重要人物。写出第一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专著的人也并不是法国人,而是英国人波斯奈特(H. M.Posnett)。1886年波斯奈特发表了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比较文学理论的专著《比较文学》,(当时,波斯奈特在新西兰

文学理论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文学理论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论文题目是全文给读者和编辑和第一印象,文题的好坏对论文能否利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护理论文题目应尽可能在一完整的的句子中囊括三个基本要素,即研究对象、处理方法和达到的指标,使读者和编辑对论文研究的内容一目了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分关于文学理论毕业论文题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学理论毕业论文题目一: 1、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2、文学地理学:基于“空间”之维的理论建构 3、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接受与影响 4、场外理论的文学化问题 5、理论批评:回归汉语文学本体 6、文学理论的创新问题 7、中国文学理论的重建:环境与资源 8、以文学批评为枢纽的文学理论建构 9、现代小品理论研究 10、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 11、词风嬗变与文学思潮关系研究 12、俄苏文学与“十七年中国文学” 13、中国形神理论发展演变研究 14、美国生态文学研究

15、文学理论范式:现代和后现代的转换 16、戏仿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概念及其流变 17、当今的文学理论 18、文学与政治的博弈--瞿秋白译介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纠结 19、理论如何文学?--以乔纳森·卡勒理论观的调整为参照 20、1898~1927:西方文学理论早期引介研究 21、比较文学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 22、期刊媒介与文学理论关系问题研究 23、隐喻与文学批评理论 24、色·宝音尼木和《文学入门》之文学体裁理论研究 25、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文学译者批评的理论探索 26、希利斯·米勒文学言语行为理论研究 27、文学语篇的语用文体学研究 28、弗洛伊德理论的自我矛盾及其影响下的文学创作 29、作为文学理论新范式的批判心理学 30、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接受与新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 31、新时期文学批评现象回顾与理论反思 32、王学与中晚明文学理论的关系研究 33、乔纳森·卡勒的文学理论范式研究 34、罗宾·沃霍尔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研究 文学理论毕业论文题目二:

文学概论考试范围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文艺学(何为“文艺学”;文艺学各分支的区别与联系)(6%) 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文艺学包括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 区别:文学理论是对文学原理、文学范畴和判断标准的研究。侧重于某一时期、某一地区文学领域的纵向研究与整理。 文学批评对具体文学作品进行静态研究;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在对特殊具体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研究基础上,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规律。 文学史对具体文学作品进行动态研究。以文学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学文本的解读欣赏、提炼出某种对文学创作、文学欣赏有帮助的文学思想。 联系:(1)文学理论从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中汲取养分以促使自己理论体系的形成,给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提供一定的理论观点、方法、准则和范畴; (2)文学批评不但接受文学理论的指导,而且以对文学史规律的认识作为自己的根基; (3)文学史家若没有过硬的文学理论观点就无法恰当地评判文学作品,也不可能进行科学的批评史研究。 2、文学活动论与文学活动本质论(4%) 文学活动论:研究文学活动的发生原因、发展规律与动力机制;文学活动的性质;文学活动的构成等等。 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活动本质论就是解决“文学是什么”的问题。 二、填空题 1、文学理论任务: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作品 构成论、文学接受论和文学创作论。 2、“以广大人民的审美去趣味和审美理想为依归”;“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揭示文学活动的规律,总结文学创作和欣赏的经验,不迎合政治需要”;上述两句话说出了文学理论民主和科学的价值取向。 3、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三、选择题 1、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这是哪种文学理论形态?。 A、文学哲学 B、文学文化学 C、文学符号学 D、文学心理学 2、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文之难,而诗之难尤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江岭之南,凡足资于适口者,若醯,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鹾,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华之人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 这是那种文学理论形态?。 A、文学信息学 B、文学心理学 C、文学社会学 D、文学哲学 4、法国学者莫尔斯说“所有的艺术作品———广而言之,艺术表现的任何形式,都可以被视为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文以载道: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文以载道”的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如果车装饰得很漂亮,却不载物,那么车再美也是无用的。可见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这样的文学观念偏于文学的教化目的。 寓教于乐:古罗马时期的思想家贺拉斯提出。认为文学的摹仿要达到“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这是一种既重视摹仿又重视读者得到快感和教益的文学观念。 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价值阅读:价值阅读表示阅读者“试图尽可能敏锐和准确地描述出他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当然这里所说的价值,首先是文化价值。 审美: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情致:由黑格尔提出。情致是两个方面的互相渗透,一方面是个体的心情,是具体感性的,是会感动人的,另一方面是价值和理性,可以作为认识。但这两个方面完全结合在一起,不可分离。因此,对那些情致特别微妙深邃的作品,它的情致往往是无法简单地用语言传达出来的。 虚静:中国古代文论概念。“虚静” 就是使人的精神进入一种无欲无得失无功利的极端平静的状态,这样事物的一切美和丰富性就会展现在眼前。所以“虚静”可以理解为审美活动时的心理状态。 艺术真实性:简括地说,艺术真实性是指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体验: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意义、思想和诗意的部分。 “出入”说:王国维提出。作家的体验不但要能“入”,而且要能“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人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人乎其内,故能写入。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入乎其内”就是“移情”式体验。“出乎其外”就是体验主体对体验的反刍。 文学文本:文学文本是供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是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基本存在方式。 文学语言组织: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它是一种具有表现目的和表现性及个性。 语言层面:语言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两种形态。 节奏:节奏是文学语言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言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型,高低和轻重型。 音律:音律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的语言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 文法层面:文法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面法则。文法通常有三类:词法、句法和篇法。 词法:词法,又称字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词的构成法则。

文学理论习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习题 一、概念题(10分,每小题2分) 1.文学文本:2.陌生化:3.期待视野:4.原型:5.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 1.依据冲突性质,戏剧可分为、、。 2.依据表现形式,诗歌可分为、、。 3.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 4.构成文学叙事的三方面涵义是、、。 5.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 指、、、、。 6.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悲剧六因是 指、、、、、。 7.文学话语活动的五要素包 括、、、、。 8.审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包 括、、。

9.常见的风格形态分类包 括、、、。 10.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三块基石 是、、。 11.中国古代文论的心理学观点主要 有、、、。 12.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包括、、。13.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 14.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标准是、。 15.文学接受对象的文化属性包括、、。16.常见的批评文体包括、、、。17.文学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包括、、。18.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19.三国时期王弼关于本文层次的说法是______、______、______。20.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的题号上打“√”)1.历史上关于雅与俗的两种表述方式是:

①寓庄于谐②阳春白雪③曲高和寡④下里巴人⑤文以载道 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 ①现实评价②自我表现③审美体验④情感宣泄⑤艺术形式 3.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的要求是: ①期待视野②对话欲望③思想正确④情感丰富⑤见仁见智 4.依据手段和材料,艺术可分为: ①表演艺术②造型艺术③综合艺术④影视艺术⑤语言艺术 5.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①关注现实②细节真实③反映本质④排斥理想⑤反对虚构 6.文学批评的艺术标准包括: ①真实程度②文体形式③形象特征④意蕴内涵⑤政治倾向 7.作为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 ①文字的科学②文章的学问③文化的载体④语言的艺术⑤抒情的方式 8.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相同点是: ①源于生活②细节真实③手法夸张④反映本质⑤表现情感 9.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实质上是在于: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考试归纳版)

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19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得以诞生。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成立的一个标志是法国学派强调影响研究的国际文学关系史理论的提出。 2.比较文学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 ●最早使用比较文学这一术语的是英国批评家马修阿诺德。 ●最早使比较文学一词进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是波斯奈特,1886年,他出版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比较文学》。 ●在意大利,1871年,桑克蒂斯开始主持比较文学的讲座。 ●1827年,最早提出“世界文学”观念的是歌德。 ●1877年,世界上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创刊于匈牙利的克劳森堡,名为《世界比较文学报》。 ●1887年,德国学者马克斯·科赫创办《比较文学杂志》,1901年创办《比较文学史研究》。 ●意大利学者克罗齐对比较文学的学科和理性发起挑战。 ●1937年,戴望舒译梵?第根《比较文学论》。 ●我国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卢康华、孙景尧的《比较文学导论》,也是内地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 ●在西方著名的比较文学学者中,巴斯奈特是宣判比较文学夭折的第一人。 ●翻译文本研究:勒菲弗尔“操控理论” 3. 法国学派的四大代表人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他们提出了要去掉比较文学的随意性,加强实证性;放弃无影响关系的平行比较,而集中研究各国的关系史;摆脱不确定的美学意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含义(关键所在) 4.法国文学批评家布吕奈尔最早把实证主义用于文学研究,强调把一部作品对另一部作品的影响提到首位。 5.影响研究的本质特性实证性。法国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本质特性实证性的文学关系研究。6.基亚在《比较文学》一书中专设形象学研究——“人们眼中的异国”一章,这是对形象学研究进行确认的最早的一部概论性专著。 7.1960年美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标志着美国学派的正式登场。代表人物有雷马克、艾德礼、勃洛克。 8.美国学派将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相结合,典型代表——韦斯坦因的专著《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 9.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与互补性。 10.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跨越性(跨国、跨学科、跨文明);四大研究领域:实证性的文学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总体文学研究。 11.文学变异研究的四个层面:语言层面变异研究、民族国家形象变异研究、文学文本变异研究、文化变异研究。 12.平行研究包括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平行研究主要有类比与对比两种方法构成。。 13. 渊源学的研究对象和方式:印象的渊源、口传的渊源、笔述的渊源、孤立的渊源和集体的渊源。 14.媒介学的理论与方法包括:个体媒介、团体媒介、文字资料媒介。 15.翻译领域的常见现象有直译、转译;常见形式有直译、意译。 16.引起文学变异的第一大要素是文化过滤。 17.译介学的研究范畴:翻译理论研究、翻译文本研究、翻译文学史研究 18.平行研究的种类:类型学、主题学、文体学、跨学科研究 19.类型学的基本研究范畴:内容题材的类型学相似、人物形象的类型学相似、思潮流派的类型学相似 20.用西方文论阐发中国文学的做法被台湾学者总结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阐发研究”。

马克思文艺理论论文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哲学——卢卡奇 卢卡奇作为20 世纪极具影响力的一位理论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及文化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将以卢卡奇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为研究对象,从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角度,将二者之间的影响与接受关系置于中西现当代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进行梳理与探讨,力图勾勒出中国对卢卡奇文艺理论接受的概貌。 一、卢卡奇的文艺理论道路 乔治·卢卡奇是匈牙利着名哲学家、美学家、文学批评与文学史家,是20世纪最负盛名、最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国际政治文化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文艺理论思想不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等流派具有开创性意义,而且成为共产国际和各社会主义国家不断争论、批判的重要内容。进入21世纪以后,卢卡奇的文论着作日益受到研究者和评论界的关注,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与日俱增。在中国也不例外,从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理论界对他的引进、译介,后来发展为具有政治色彩的批判性接受,以及当今学界对他的多元化的较为系统的学习与借鉴,卢卡奇已逐渐融入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乃至文化的发展中。卢卡奇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与其在文艺学、哲哲学、美学等领域的一系列理论建树密切相关。 卢卡奇出身于布达佩斯一富足的犹太人家庭,优裕的家庭环境使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自幼热爱文学,阅读文学名着,开启了他的心智,使其开始思索人生,追求理想。在布达佩斯大学学习期间,“文学和艺术史以及哲学已成为我的兴趣中心”,卢卡奇文学道路的真正开端是1904年创建塔利亚剧团,他们陆续组织演出了黑贝尔、易卜生、斯特林堡和霍普特曼等27位现代剧作家的35部作品。卢卡奇“熟谙绝大多数剧本。黑贝尔,易卜生,斯特林堡,安岑格鲁贝,豪普特曼的剧本,他不仅能够左右逢源,而且显示出对十九世纪几十种不足道的法国剧本了如指掌”。在塔利亚剧团的文艺实践活动,为卢卡奇1906年至1907年撰着《现代戏剧发展史》作了思想准备。1908年2月,卢卡奇凭借《现代戏剧发展史》的初稿,荣获基斯法卢狄学会授予的“克里斯蒂娜—卢卡奇奖”。1909年11月,以《戏剧的形式》在布达佩斯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真正使卢卡奇在欧洲现代文学理论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则是他的《心灵与形式》,

北大文学理论书目(导师推荐书目)

我考文学理论方向看的一些书 北大中文系不指定参考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些书,我把我看的一些书列出来仅供大家参 考. 文学理论专业: <文学原理>董学文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张少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西方文学理论史>董学文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学导论>董学文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上、下)胡经之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史>张首映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文学理论>王一川著四川大学出版社 <文艺心理学>童庆炳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学理论讲演录>王一川著 <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申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王运熙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原人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方法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西方文论史>马新国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列文论教程>王怀通编河南大学出版社 古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袁行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十五讲>周先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古典文学三百题>(没看完) <古代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现当代文学: <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指导>温儒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温儒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文学批评史>温儒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文学作品十五讲>陈思和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考题整理

一、关于理论,给材料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分析 1、材料一,鲁讯文学作品,谈文学与政治 答:文学与政治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大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入 到这一关系之中,第一,政治影响文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党对文学的 影响,(由于政党代表本阶级的利益,在组织与发展本阶级的事业时,对于能够广 泛影响群众思想感情的文学不会不闻不问,文学便成为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政党影响文学的情况由此略见一斑)。政策对文学的影响,(一定时期的文艺方针政 策是政治对文学的具体要求,而由于政治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所以文艺政策常 常带有强制性)。政治意识形态对文学的影响。第二,文学介入政治从两个方面 来理解,首先,在阶级社会里,作家都是一定阶级的一员,因此,他总是要站在一 定阶级的立场上,在一定阶级的世界观的指导下,观察了解社会生活。其次,在特 殊的历语境里,作家,理论家会把文学当成一个特殊介入的工具,因此,他们往往 会强化与强调文学艺术的“介入”功能,这又可以看做在主观层面文学对政治的介 入。第三,文学远离政治,文学远离政治归结为一个文学自律的问题。 2、材料二,王国维作品,谈文学与审美。 答:“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 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非大词人不能道。 按照王国维的意思,伟人的成功有共同的内在逻辑。第一句是说眼光远大,目标坚定;第二句是说锲而不舍,败而不馁;第三句是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 全不费功夫”,是享受成功带来的愉悦感。 把成功的方法和古代的描写爱情的优秀诗歌结合起来,聪明地诠释了做学问的道理。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要写百年书。做学问,成就大事业,要有一种睿智, 清晰的眼光;一个远大,理想的目标;一种坚毅,顽强的意志;一种端正,认真的 态度。 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里,读者对古代优秀诗词的欣赏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审美水平提高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诗歌,壮大诗歌队伍,让诗歌的爱好者越来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