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名家

会计名家
会计名家

会计名家

中国会计世纪名家:

谢霖(1885-1969):谢霖字霖甫(亦称麟甫),江苏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谢霖东渡日本并在明治大学攻读商科,获商学学士学位;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学成归国。次年清廷开考经济特科,谢霖被录为商科举人,派到四川总督衙门任文案委员,后改任劝业道署商业科长;此后就职于大清银行。

为了维护我国主权和民族利益,谢霖于1918年6月上书北洋政府农商、财政两部,建议设立“中国会计师制度”。经批准后,谢霖受两部委托起草了《会计师章程》(草案)十条,于同年9月7日公布试行;同时,北洋政府农商部向谢霖颁发了第一号注册会计师证书,谢霖成了有史以来中国第一名CPA,设立了我国第一个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1937年日本侵占上海后,谢霖受光华大学校长张寿庸的委托,到成都筹办分校,兴办会计教育。

谢霖一生著作颇丰,计有《银行簿记学》、《簿记学》、《改良中式会计》、《中国之会计师制度》、《实用银行簿记》、《实用银行会计》、《银行会计》、《会计学》、《成本会计》、《铁道会计》、《审计学要义》等等。谢霖的著作不仅满足了当时传播会计知识的需要,对今天的会计理论和实际工作也仍有参考价值。

除了开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先河和兴办会计教育外,谢霖还在兼任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总会计师职务期间,根据西方借贷复式记账原理和中国的实际情况设计了银行会计制度,将中国传统收付记账改变为现金收付复式记账。这一会计改革震动了当时的经济界,全国工商企业争相效仿,积极推动了借贷复式记账法在我国的普及。

徐永祚(1891-1959):徐永祚,字玉书,浙江省海宁县人。1914年毕业于上海神州大学经济科,任天津的中国银行练习生。翌年,被聘回母校银行科任教。1917年任《银行周报》编辑及总编辑。1919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前特聘徐永祚拟订业务规程、会计制度和培训会计。一年后交易所开业,出任会计科长,全权处理会计事务。1921年,徐永祚从北洋军阀的北京政府取得会计师执照,在上海创办“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开始从事执业会计师工作,并发起改良中式簿记运动,致力于中国会计的改良。1925年作为发起者之一,成立上海会计师公会—中国第一个会计师公会,被推举拟订《会计师法规草案》。1933年元月,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创办《会计杂志》月刊及会计员训练班,出版《改良中式簿记概说》一书,在中国商界和会计界影响颇大。徐永祚先后还兼任国民政府工商部工商法规委员会、审计院设计委员会、上海市财政整理委员会要职,参与修订或起草《会计师条例》、《公司法》、《所得税法》、《交易所法》等法规。抗战期间,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改名为“正明会计师事务所”,直到五十年代。此时徐永祚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常委兼财经委员会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监察主任。

潘序伦(1893-1985):潘序伦,又名秩四,江苏宜兴丁蜀镇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23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会计专家和教育家。1924年学成回国,先后任上海商科大学教务主任兼会计系主任、上海国立暨南大学商学院院长等职。1927年创办“潘序伦会计事务所”,后取《论语》中“民无信不立”之句改名“立信会计事务所”,编译出版会计丛书,创办立信会计补习学校、会计专科学校和高级会计职业学校,并在各地设立分所、分校和分社,潘序伦先后任主任会计师、校长、社长。1930年12月任国民政府主计处筹委会委员、主计处主计官。抗战时期在重庆设立“立信会计事务所”和会计学校,创设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出版《立信会计丛书》。1946年6月任经济部常务次长,1947年5月受聘为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建国后,潘序伦历任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名誉校长,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会计学会顾问、上海市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上海市审计学会名誉会长等职。他长期从事会计教育、研究和实际工作,是国内外颇负盛名的会计学家和教育家,他创办的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培养了会计人才10万多人,为发展我国会计事业作出了贡献。

雍家源(1898-1975):字海楼,江苏南京人,会计学家。早年赴美留学,获硕士学位。归国后任国民政府审计院协审,后在大学任教并从事会计师工作。1930年任国民政府财政部会计委员会委员,并合作设计了“中央各机关及所属统一会计制度”。1935年任审计部审计及总务长,1945年任南京政府会计长兼南京各高校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政府会计论》等,是影响很大的预算会计理论。

杨汝梅(1899-1985):字众先,河北磁县人,会计学家。1921年毕业于北京铁路管理学院,后留学美国密歇根大学,获博士学位。归国后历任暨南大学商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院长等职。所著

G oodwill and other Intangibels《商誉及其它无形资产》,简称《无形资产论》,是中国会计学者撰写的进入世界会计领域并达到当时世界水平的重要著作。

顾准(1915-1974):顾准,因家庭贫困,12岁读至初二而辍学从工,在刻蜡版时自学会计,无师自通。19岁写出了《银行会计》,成为中国第一套系统规范的银行会计大学专科通用教科书。后成为职业革命家。先在上海参加地下党,后赴苏南根据地,去过延安,在胶东以文职之身勇任游击队长。上海解放后,成为首任市场体系税务局长,倡导了至今全国通行的财税专管制度。1952年,顾准的人生出现了悲剧性的转折。他先被打成三反分子,1957年划为右派,1962年摘帽,1964年再度被打为右派,成为中国唯一的两次戴帽右派。他两度下放劳改,受尽凌辱,但他的思想却在中国最黑暗时放射出闪耀的光彩。1956年提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964年提出进行价格改革,提高粮价,缩小工农产品的比价,1973-74年撰写《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指出了直接民主(群众运动)的弊端,倡导多元化。1974年12月3日去世。顾准的理

论当时几乎无人能懂,但是在今天,人们公认他是中国自由主义先驱,他的日记也成为家喻户晓的读物。

安绍芸(1900-1976):河北武清人,会计学家。1923年由北京清华学堂毕业,1926年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同年归国受聘于复旦大学。后在上海多所大学执教。1933年创办大成会计统计事务所,任主任会计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财政部会计制度司司长,主持设计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

葛家澍(1921- ):江苏兴化人,主要著作:《市场经济下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物价变动会计》、《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会计的基本概念》。葛教授是我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之一。现任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学术带头人、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还担任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厦门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主席。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评议组第一、二届成员,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等职务。

葛家澍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会计学家,主要从事会计基本理论与财务会计研究。已出版《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市场经济下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通货膨胀会计》等有影响的教材14部和专著3部(含合著和主编),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8项科研成果(含教材)获部、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市场经济下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主笔)分别获得1998年教育部普通高校第二届哲学人文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1999年首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会计学类唯一奖项),《通货膨胀会计》获得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娄尔行(1915-2000):浙江绍兴人。1937年于上海商学院会计系毕业后赴美国留学,1939年毕业于美国密执安大学企业管理研究生院,获MBA管理硕士学位。历任上海商学院讲师、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教授、经济研究所工业经济组副组长,上海财经学院教授、会计系主任,上海财经大学会计系名誉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审计学会副会长,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成本研究会、中国内部审计学会、上海市会计学会顾问,上海大华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财政部会计准则国内专家咨询组成员。著有《成本会计学》、《工业会计核算》、《资本主义企业财务会计》、《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英汉、汉英会计名词汇译》、《中国的会计和审计》(英文版)、《审计学概论》等。

杨纪琬(1917-1999):上海松江人,毕业于上海商学院,后任会计教授,1949年调财政部工作,57年任会计司副司长,80年任司长,85年改任顾问,是中国注册会计会计师协会首任会长,93年任财政部会计准则中方专家咨询组组长。逝世后,中国官方发表的《杨纪琬同志生平》中称他为"新中国会计界公认的一代名师",为中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建设,会计理论,会计教育和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贡献毕生精力,做出了巨大而杰

出的贡献。主要著作:《社会主义会计理论建设》,主编《经济大辞典-会计卷》、《中国现代会计手册》等。

余绪缨(1922- ):江西靖安人,是我国目前"现代管理会计"方向唯一的博士生导师。现任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学术带头人,还担任国际权威性会计刊物《会计国际学刊》(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编辑政策部成员(该部由从世界各国选聘的5位著名学者组成)、中山大学等校的客座教授、美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与研究国际学会和加拿大学术会计学会成员。余绪缨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会计学家、中国管理会计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境内外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4项科研成果获部、省级以上奖励,其中《管理会计》获得1998年国家教委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阎达五(1929- ):山西祁县人, 1949年3月肆业北平私立华北方法学院经济系,195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夜大学。从1950年月10月中国人民大学建校至今,一直在该校工作,曾任教员、讲师、副教授、教授,担任过考古室主任、系副主任、主任等职务;同时还兼职有: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财政部人才中心高级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二、三、四、五届北京市人民政府专业顾问,国务院国民经注核算协调会委员,《会计研究》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企业会计准则咨询专家组成员,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1-4界委员等。早在50年代,因为苏联经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率先编写第一本中国化会计教材而闻名于中国会计界;80年代作为“管理活动论”会计学派创人之一,对发展中国的会计理论与实务作出了重要贡献。专门论述“管理活动论”的专著——《会计理论专题》已在日本翻译出版。1990年被吸收为日本国际会计研究学会荣誉会员。

李宝震(1916-1993):江苏昆山人,李宝震先生1937年毕业于天津工商大学,1942年晋升为副教授,年仅26岁。历任会计财政系主任、公平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1950年任津沽大学副校长并被选为天津市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同年8月作为金融学会的发起人之一到京参加金融学成立大会,期间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历任南开大学系教授、天津财经大学财政会计系主任、会计系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1986年)、天津市第四至第八届政协委员、天津会计学会名誉理事长、《现代会计》编委会主任、中国会计常务理事会会计史研究组组长,先后荣获优秀教育工作者、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李宝震一生致力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审计理论和方法体系的研究。并努力开发新学科,开设新课程,连续发表了许多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和专作,如《三论》(即论会计性质,作用,原则)、《论

社会主义会计原则》等,以其独到的见解在会计界引起重大反响。据不完全统计,李宝震先生出版的专著教材及发表的论文达140种。他创建的“国际会计”专业居全国领先地位。

徐政旦(1922- ):江苏无锡人,现任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多所大学的顾问(兼职)教授。学术机构的兼职有中国教育审计学会顾问、上海审计学会顾问、上海总会计师工作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上海会计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还担任世界银行及亚洲开发银行的特约顾问。研究方面为:审计理论及成本管理理论。主编有《会计辞典》、《现代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学》、《内部控制论》、《会计制度设计》、《现代内部审计学》、《世界银行贷款会计》等著作。上述《会计辞典》是我国第一本会计辞书,出版后即超过百万册,在国内外会计界有广泛影响,《成本会计学》一书曾获财政部及原国家教委的一等奖;《现代内部审计学》被评为中国“九五”高校优秀教材。

为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于1985年在上海及深圳主办我国高等学校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作为青年教师及硕士、博士的会计实践基地,有力地促进了会计教学及科研工作水平的提高。

杨时展(1913-1997):浙江衢州人,1936年夏毕业于南京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财政系会计专业,留校任助教;1938年任浙江省财政厅会计主任。1945年春应国立英士大学之聘,任该校教授,兼任会计专修科主任。1946年改任英士大学经济系教授。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杨时展教授任原中南财经学院教授。1980年恢复教学工作,曾任原湖北财经学院、原中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兼任中国会计学会常务理事、顾问,中国审计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会计学会副会长、省审计学会副会长、省注册会计师协会顾问、武汉市政协副主席、武汉市知识分子联谊会名誉会长等职。曾任美国会计学会AAA、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AA、国际会计教育与研究协会IAAER成员。著有《杨时展论文集》,翻译财务会计学、管理会计学、审计学等教材近二百万字。

阎金锷(1927-2000):天津市人, 1948年就读于天津工商学院,次年转入南开大学。毕业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55年评为讲师,80年代晋升为副教授、教授,并曾担任会计教研室和国际会计教研室主任职务。他还兼任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如中国审计学会副会长、北京会计学会副会长、全国审计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并在南开大学、天津财经学院等多所院校及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兼职。主要著作:《工业会计核算》、《审计学基础》、《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审计》、《国际会计》,参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卷》等大型工具书等十多部著作和数十篇论文,多数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受到人们的称赞,从中也可体现出他重视科研质量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执著精神。

王松年(1930- ):上海人, 1947~1951年上海财经学院会计系本科毕业,1952~1955年中国人民大学工业会计研究生毕业,1956年起任上海财经学院讲师,1986年起任上海财经大学教授。199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84~1991年任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1992年起获政府特殊津贴。1979~1981年任南斯拉夫卢布尔雅那大学访问学者,同时在联合国公营企业国际中心工作。1982~1987年任世界银行经济发展学院、上海国际经济管理学院合作班主任。1986年11月荷兰伊拉斯马斯大学访问教授。1989年以国际专家身份参加联合国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央计划经济国家合资企业会计国际研讨会”和“中央计划经济国家经济特区国际研讨会”。1991~1992年美国丹佛州立大学客座教授。现任上海市会计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上海会计师事务所高级顾问,大华会计师事务所董事。出版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与审计》(英文),《国际会计教程》,《新编会计学教程》等著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会计和财务会计。赵锡禹(1901-1980):河北乐亭人,会计教育家,曾在哈佛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数度留学,研究世界会计发展,五十年代,先后在中央财经金融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61年敢于开设《资本主义会计专题讲座》,在自力更生的口号下宣扬外国理论,其勇气可谓惊人。被誉为最早介绍西方现代会计理论的学者。

莫启欧(1912—1994):浙江宁波人。193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会计系。原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高级会计师。曾任美商中美火油公司会计主任等职。1953年进财政部后,一直从事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制订、修订和审定工作。晚年研究中国会计准则课题。主要译著有《会计数学》(合译)、《南斯拉夫社会簿记局条例》(合译)、《对外承包企业会计制度》(中译英)等。曾两次参加财政部派出的税务会计代表团,赴美、日和香港介绍中国财政部颁发的中外合资企业会计制度。

李鸿寿(1908- ):江苏扬州人,会计教育家,研究领域:会计、审计。编著有《会计学》、《会计学概要》、《审计学》、《审计案例》等。

郭道扬(1940- ):湖北谷城人。1964年毕业于湖北大学贸易经济专业,留校任教至今。1987年晋升为教授,1993年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4年批准为会计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同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中国会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会计教授会副会长,国际会计史学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美国《会计咨询》杂志编委。所著《中国会计史稿》(上、下册)被国内外同行专家评为填补空白的专著,1995年被评为普通高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并先后在国外及港台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1995年美国出版的《会计史百科全书》将其列为世界近五百年来在会计史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的134位专家之

一。此外,先后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有多篇获奖。1983年担任中央电大会计史课程主讲教师,编著教材《会计发展史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年)为中国第一部会计史教科书和全国大专院校通用教材,1987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1989~1990年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

汤云为(1944- ):上海市人。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注册会计师。1983年上海财经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7年于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历任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副校长,校长。现任大华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自1980年考入上海财经学院攻读硕士学位起,先后师从我国著名会计学家龚清浩教授和娄尔行教授,从事会计理论和财务会计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现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会计教授会会长,中国审计学会副会长,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曾出版多种学术著作,其中《重置成本会计论》获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与钱逢胜合作的《会计理论》获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在海外发表的英文著作《中国的财务与会计》已出版第三版。

中国会计世纪名师:

王化成1963年2月生,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全国会计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副会长,中国会计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成本研究会理事,英国卡迪夫大学中国会计、财务与管理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会计研究》、《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等杂志特邀编审。研究方向及主讲课程为财务管理、财务分析、预算管理等。主要著作:《国际财务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管理》、《企业财务学》。

谢志华1959年10月出生,现任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目前主要从事金融市场、企业改制、国有产权运行模式、出资者财务、所有权监督、母子激励与约束机制、预算体系与预算机制、财务管理、审计和投资管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至今已发表论文16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有《审计管理》、《会计报表结构分析》、《货币商品经营论》等四十多本,其中专著七本。已完成和正进行的国家、省部级和大集团公司课题十余项,主持了二十多家企业的改革设计和体制设计。

汤谷良 1962年生,普纳思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著名财务学家,现任北京工商大学会计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企业财务的研究,在集团公司财务、资本结构、财务政策、公司预算管理、财务体制等方面有所创建,是公司"经营者财务"学说的倡导者。现已出版《公司财务政策》、《汤博

士点评中国财务案例》等专著3部,主编《预算管理的构造与运行》,合著《高级财务学》,《企业财务学》等30部财务专著,发表论文40多篇,并多次获得国内贸易部、北京市、中国会计学会、北京商学院等有关单位的奖励。近年来,汤教授在财务咨询、策划方面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

伍中信 1966年生,湖南衡阳人,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伍中信是我国会计学产权学派的发起人和重要代表人物,作品被誉为“中国会计学产权学派的奠基之作”,“财权流”已成为我国财务学的主流观点。近年来,在《光明日报》、《会计研究》、《管理世界》、《财政研究》、《国有资产研究》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在国家专业一级刊物发表20余篇。主要专著有:《财务治理结构论》、《产权理论与中国会计学》、《现代财务经济导论——信息、产权与社会资本分析》、《财务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资本市场机构财务运作》、《高级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资本经营财务概论》等。

杨雄胜1960年2月生,南京大学会计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会计学会学术委员、管理会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学会秘书处副秘书长。曾在《会计研究》、《财政研究》、《金融研究》、《财贸经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中国经济问题》、《中外管理》、《财务与会计》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已出版《现代成本管理》、《会计学概论》、《会计咨询与服务》等十余部专著、教材。连续八年获中国会计界最高学术奖--中国会计学年度论文奖,曾直接参与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等五个全国性规范文件的研究、起草。

张为国1957年1月生。任中国证监会监首席会计师,并继续兼任上海财大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会计学会理事、中国评估协会常务理事、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成员。主要研究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会计研究方法、会计思想史、财务及会计与证券市场关系研究等;主要著作有《会计目的与会计改革》、《当代中国会计问题研究》(英文)、《租赁会计》等。

陈毓圭1961年生于江苏。在财政部会计司工作。主要从事财务会计改革方案设计和会计准则制定,并在联合国国际会计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担任中国代表,进行国际会计协调工作。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和专著。主要著作:《宏观财务与会计准则》、《宏观财务论》、《论财务会计改革》、《论改进企业报告》等。

曲晓辉1954年生于吉林伊通。中国第一位会计学女博士和第一位会计学女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人文

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财务会计和国际会计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会计准则建设、会计国际协调、物价变动会计、集团会计与财务等领域有所建树。先后主持国家项目3项、部级重大项目2项、部级重点项目3项,其他部级及国际项目4项。出版著作《论物价变动会计》、《会计准则研究--借鉴与反思》等14部(含主编、合作);发表论文60余篇,入选国际会议论文7篇。

陈信元1964年8月出生,经济学(会计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 院长;《会计研究》、《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编委;中国会计学会学术委员,中国会计教授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财务会计。主要著作:净权益会计论》、《合并会计报表》、《新中国会计思想史》、《高级财务会计》、《会计学》、《财务会计》等。

孙铮1957年生于上海市,现任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会计理论、财务理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在《会计研究》、《实务税务》(台湾)等境内外期刊杂上发表论文累计80余篇,在境内外公开出版的专著、主编、合著的书籍13本,参编的书籍21本,其中专著《论证券市场管理中的会计规范》(96年版)1998年获国家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经济学三等奖。

魏明海1964年3月出生,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会计信息与投资分析、财务理论与公司治理、国际会计。出版《盈利管理研究》、《财务战略:着重周期性因素的影响》、《公司高管的会计责任:前世通公司CEO法庭审理分析》、《管理激励、业绩评价与会计研究》、《会计理论基本结构》、《我国会计协调测定与政策研究》等6部著作。主编《会计理论》、《比较会计概论》、《基础会计学》、《工商企业会计》、《股份公司财务管理与会计》等7部教材。在《管理世界》、《中国会计与财务评论》、《会计研究》和《审计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刘峰1966年2月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现为中山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现代会计与财务研究中心主任。目前的研究内容为:我国会计准则制订与实施效果的验证等问题、资本市场信息披露与监管的案例研究、珠江三角洲区域专业化下中小企业的生存模式与成本战略。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等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会计理论》、《会计准则研究》、《会计准则变迁》、《市场经济下财务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等著作、教材近20部;关于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准则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

张先治1957年2月生,现任东北财经大学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会计学院副院长。

中国成本研究会理事、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企业财务管理与绩效评价。主要著作:《经济效益研究》、《企业资本经营论》、《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研究》、《财务分析》、《企业重组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

刘明辉1964年5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东北财经大学杂志社主任、《财经问题研究》常务副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曾在《会计研究》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译文共320余篇,其中60余篇被权威杂志转载,37篇论文获政府有关部门或学术团体的奖励;近年来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财政部、教育部等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6项;作为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组的资深专家,参与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第一至第六批共42个项目的研究、起草和修订工作;先后编著、主编、参编各种学术专著、教材、教学参考书及工具书共62部,其中本人独立撰著或主编共31部,个人累计著述字数约1200万字;其主要代表作有《独立审计准则研究》、《审计学概念与方法》、《公司财务理论》、《审计》、《走向21世纪的现代会计》、《企业会计设计导论》、《独立审计学》、《财务管理》、《管理咨询》等。

于增彪1955年7月出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执业注册会计师。主要研究兴趣: 管理会计、行为会计、预算及管理控制系统、成本管理、薪酬与激励制度、职业道德、管理会计与流程优化。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著作10余部。主要著作有《管理会计》、《行为会计基础研究: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在我国行为会计、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等学术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王立彦1957年2月出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际会计与财务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科学》副主编。研究领域:会计信息与价值分析、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成本管理、环境核算和业绩等。主要著作:《官方统计与国际比较会计》、《宏观核算整体化构架研究》、《股份公司会计、财务、国际化》。

罗飞1952年5月生,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院长,会计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会计学博士后联系导师。其主要研究方向在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国际会计、财务管理等方面。公开出版各种著作20多部,发表论文百余篇。科研成果多次获得政府部门和各级学术团体的奖励。主要著作:《企业成本学》、《企业特种会计》、《成本会计》。

赵德武1963年10月生,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资本市场下财务理论研究。先后独著或参著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副主编、参编教材及工具书20多部;承

担完成各类课题16项;获奖项目20多项。主要代表作:《中国会计管理模式研究》、《会计计量理论研究》、《财务管理》、《财务经济行为与效率分析》。

孟焰1955年8月出生,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学术研究方向和兴趣: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企业融投资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企业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中西方会计比较。迄今已在世界著名学术刊物英国《管理会计研究》和我国《会计研究》、《财政研究》、《审计研究》、《金融研究》》等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独著、主编、参编了《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管理会计学》、《西方审计学》、《会计英语》等著作10余部。

薛云奎1964年3月23日生,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导。现任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和中国会计教授会秘书长。薛云奎教授从事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理论研究,在财务会计理论、会计准则制定等领域发表了大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其中有多项教学与研究成果获得各种奖励。主要著作:《会计大趋势:一种系统分析方法》、《会计准则制定的方法论研究》、《会计频道》。他提出的网络环境下的管理集成与会计频道概念,已得到国内外会计学界的普遍认同。薛云奎教授是我国会计与信息技术领域的开拓者,他致力于缩短与国际上的学科差距,注重会计学科领域的拓展和新兴学科的创建。

宋献中1963年9月出生,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其研究领域主要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财务理论与机制、资本运营与财务战略、税收筹划等。出版《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财务理论与机制》、《税收筹划与企业财务管理》个人专著三部,出版《财务理论与公司政策》译著一部,主编和编写《财务管理》、《公司理财》、《中级财务管理》、《重组财务》等教材和其它著作十余部。在《中国工业经济》、《会计研究》、《财政研究》等杂志上公开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财政部、中注协和省有关部门课题10余项。

耿建新1969年出生47岁,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教授、博导。国研室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政策年鉴》总编辑、“中国政策网”创始人。主要从事政策科学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经济政策和经济理论的研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地方财源建设、效益财政和政府采购研究;后勤产业化、社会化研究;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方案及实证研究;县域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研究;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研究;能源安全与行业发展研究;信息产业、汽车产业等产业研究;“三农”问题研究。发表论文70余篇,撰写、主编、参编著作20余部。主要著作:《现代公司会计管理》、《企业集团会计管理》、《高级会计学》。

孙菊生1964,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20篇,代表性成果:《经营者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研究》、《目标成本规划解析》、《表外筹资会计问题研究》等。

傅磊1951年12月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实务。在主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5部,出版教材9部。主要著作:《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回顾与思考》、《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学》等。

王建忠1957年生,天津财经学院教授。现任天津财经学院会计系主任。天津市审计局特约审计员,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史研究组成员、秘书,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理事,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编委,天津珠算协会理事兼大学工委主任。主要著作:《会计全书》、《中国会计简史》、《中国审计简史》等。

张杰明 1954年1月生,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审计理论与实务。主要著作:《现代审计基础结构研究》、《当代审计学》、《当代西方审计》等。张杰明,经济学博士。历任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广东省信宜市副市长、广州市审计局副局长,2003年5月就任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王光远1962年出生,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其研究涉及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乃至经济学各相关领域。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经济评论》、《管理科学学报》、《中国经济问题》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百余篇论文,独著、合著、主编著作10余部。主要著作:《制度基础审计学》、《现代财务结构》、《管理审计理论》、《决策会计学》等。

李若山52岁,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MPAcc项目中心主任、财务系主任、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咨询专家、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致力于会计、审计理论及财务方面的研究。已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专项教材等15本。主要著作:《审计案例》。

黄世忠1962年9月出生,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会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报表粉饰、财务舞弊、合并报表和国际会计等方面的教研工作,发表近百篇学术论文、出版著作十部、译著四部,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主要著作:《长期股权投资会计与合并会计报表》、《股份制改组中的资产评估理论与实务》、《中级财务会计学》等。

张龙平1966年2月出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国知名青年审计专家。曾

在《会计研究》、《中国注册会计师》等全国一级刊物上发表有影响的论文数十篇,在经济科学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等出版有影响的专著二十余部。主要著作:《注册会计师审计控制系统研究》《审计》、《独立审计准则导论》等

龚清浩(1909-2001)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博导,著名会计学家。主要著作:《会计辞典》。

财会专家: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会计学博士生导师王世定教授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系主任会计学硕士生导师王允平教授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会计学硕士生导师李允民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主任会计学硕士生导师朱小平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博士生导师荆新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王庆成教授

北京大学会计系会计学博士生导师陆正飞教授

北京大学会计学硕士生导师陈颖源教授

北京商学院张以宽教授

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硕士生导师彭玉书教授

天津财经学院副院长会计学博士生导师张立民教授

天津财经学院会计学博士生导师于玉林教授

天津财经学院会计学博士生导师陈敏教授

天津财经学院管锦康教授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博士生导师谢荣教授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博士生导师石成岳教授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硕士生导师石人瑾教授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硕士生导师潘飞教授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硕士生导师张鸣教授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硕士生导师张人骥教授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硕士生导师陈文浩教授

复旦大学会计学系主任会计学博士生导师张文贤教授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硕士生导师成圣树教授江西财经大学裘宗舜教授江西财经大学秦荣生教授厦门大学常勋教授福州大学侯文铿教授武汉大学会计学博士生导师廖洪教授武汉大学会计学博士生导师王永海教授湖南财经学院副院长刘贵生教授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刘永泽教授陕西财经学院会计学博士生导师杨宗昌教授兰州商学院副院长王宗台教授中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会计学博士生导师夏成才教授中南财经大学会计系主任阎德玉教授中南财经大学易庭源教授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王治安教授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博士生导师林万袢教授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胡维华教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