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皮性骨膜病患者HPGD及SLCO2A1基因变异
内科学_各论_疾病:厚皮性骨膜病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厚皮性骨膜病>>>
预防: 厚皮性骨膜病预防_厚皮性骨膜病怎么调 理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内科学疾病部分:厚皮性骨膜病>>>
有关症状:
杵状指(趾)、关节疼痛、指骨节肥大、 杵状指(趾)、关节疼痛、指骨节肥大、 额横纹增深、骨膜反应、骨刺形成、骨赘 大量增生、骨质破坏、骨膜炎。
简介: 久发病。继发性:中年以后发病,以女性 多见,皮肤改变不著。根据皮肤及骨骼的 典型改变可诊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内科学疾病部分:厚皮性骨膜病>>>
病因:
厚皮性骨膜病原因_由什么原因引起厚皮 性骨膜病
(一)发病原因 原发性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继 发性又称过度增生性骨关节病。常继发于 各种慢性及恶性肿瘤性疾病。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清楚。
内科学疾病部分:厚皮性骨膜病>>>
症状及病史:
厚皮性骨膜病症状_厚皮性骨膜病有什么 症状
本病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1.原发性 男性多见,常在青春期后 不久发病。颜面、前额、头部皮肤肥厚, 呈皱褶状,前额改变特别突出,额横纹增 深。头部呈回状颅皮,眼睑特别是上眼睑 增厚松弛,耳及口唇亦肥厚,尤变大,手 足皮肤亦肥厚。四肢
内科学疾病部分:厚皮性骨膜病>>>
相关疾病: 老年人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骨膜 软骨瘤、肢端肥大症、巨人症。
谢谢!
简介:
厚皮性骨膜病(pachyermoperiostosis)又 称为皮肤肥厚骨膜骨质增生症和 Touraine-Solente-Gole综合征。原发性 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继发性又称过 度增生性骨关节病。常继发于各种慢性及 恶性肿瘤性疾病。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原 发性:男性多见,常在青春期后不
骨膜增生厚皮症4例

骨膜增生厚皮症4例
孙志杰;戴晨琳;邱明才
【期刊名称】《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卷),期】2012(41)1
【摘要】骨膜增生厚皮症又称皮肤骨膜增厚症,是以皮肤和四肢远端骨组织异常增殖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它有原发和继发2种类型。
原发性骨膜增生厚皮症与遗传因素有关,而继发性常伴有心、肝、肺和肠道的异常,如先天性紫绀,感染性心内膜炎、肝硬化、肝癌、克隆氏病、溃疡性结肠炎和恶性肿瘤等^[1]。
本病较为少见,病因不明,国内报道不多,现复习我院收治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总页数】2页(P38-39)
【关键词】骨膜增生厚皮症
【作者】孙志杰;戴晨琳;邱明才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
【相关文献】
1.骨膜增生厚皮症1例 [J], 陈滨
2.胸膜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并发继发性骨膜增生厚皮症影像分析 [J], 谢凤利; 朱丽英; 王晓辉; 周建功
3.胸膜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并发继发性骨膜增生厚皮症影像分析 [J], 谢凤利; 朱丽英; 王晓辉; 周建功
4.骨膜增生厚皮症的影像诊断探析 [J], 宫继全;喻涛
5.原发性骨膜增生厚皮症1例 [J], 吴翘;浦彩琪;张琼予;李竹琴;赵文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厚皮性骨膜病患者HPGD及SLCO2A1基因变异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 临床诊断 基因诊断 治疗进展
1.基本概念
厚皮性骨膜病(Pachydermoperiostosis,PDP)
厚皮性骨膜病是一种以杵状指、皮肤增粗肥厚、骨骼改变为 典型临床特点的常染色体隐性疾病,患者可伴有多汗、关节
肿胀及疼痛等其他临床表现。目前研究发现HPGD与SLCO2A1变
LLB临床特点
突变筛查
IV-1,先证者母,表型正常 IV-2,先证者父亲,表型正常 V-1,先证者,男,32岁 V-4,先证者弟弟,27岁,患者
此后收集的另外6个PDP家系
7个家系中8名PDP患者临床特点总结
患者
性别 年龄,岁 发病年龄,岁 骨骼改变
PDP-P1
男 31 19
PDP-P2
男 27 18
Sandeep Uppal, et al NATURE GENETICS 2008
2)PDP与SLCO2A1
SLCO2A1编码前列腺素转运体(PGT),介导细胞外PGE2再摄取入细胞内 进一步代谢。 2012年,Zhenlin Zhang等在一个近亲结婚家系及两个非近亲结婚家系筛查到 SLCO2A1变异,将其明确为PDP的第二个致病基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PGD突变导致罕见的以杵状指趾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肥厚性骨关节病家系研究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8 年 5 月第 11 卷第 3 期 CHIN J OSTEOPOROSIS & BONE MINER RES Vol. 11 No. 3 May 10ꎬ 2018
DOI: 10������ 3969 / j.issn.1674 ̄2591������ 2018������ 03������ 004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81570802) ꎻ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 ( 2016 ̄I2M ̄ 3 ̄ 003) ꎻ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16YFC09015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henotypes of two girls with main manifestation of unexplained digital clubbing and to detecte its pathogenic mutations in their family. Methods Two girls who suffered from digital clubbing were included. Clinical featuresꎬ serum levels of bone turnover biomarkersꎬ bone radiographyꎬ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 BMD) were evaluated. Secondary causes of digital clubbing were screened. Sanger sequencing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mutation in HPGD gene in these patients and their parents. Results The proband and her sister suffered from digital clubbingꎬ palmar and plantar hyperhidrosis since 6 ̄month ̄old. The proband had a medical history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 ̄ sus. Pachydermia and joint swelling were not found in 2 patients. X ̄ray films did not show signs of pachydermia. Bone re ̄ sorption biomarker and BMD were in age and gender matched normal range. Secondary causes of digital clubbing were not identified. The compound heterozygous mutations of c. 310 _ 311delCT in exon 3 and c. 324 + 5G > A in intron 3 were
厚皮性骨膜病

厚皮性骨膜病
金诗怡;郑捷
【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年(卷),期】2000(016)003
【摘要】@@ 厚皮性骨膜病(pachydermoperiostosis)也称为原发性肥厚性骨关节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以皮肤肥厚、骨膜增生及杵状指、回状头皮为主要表现[1,2].1868年,Friedreich首次报道了本病,但直到1935年才由Touraine、Solents和Gole把它确立为一个独立的疾病.中国人的首例病例在1976年被发现和报道[3].现将该病介绍如下.
【总页数】2页(P193-194)
【作者】金诗怡;郑捷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20002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200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
【相关文献】
1.厚皮性骨膜病1例并文献复习 [J], 谢宇萍;罗佐杰
2.厚皮性骨膜病1例 [J], 马红艳;康晓静;屈圆圆
3.厚皮性骨膜病误诊为幼年类风湿关节炎1例 [J], 王涛;范晓云
4.浅析厚皮性骨膜病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J], 李爽
5.1例厚皮性骨膜病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的护理 [J], 杨木香;陈吉辉;陈思奇;邹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膜增生厚皮症一例报告

骨膜增生厚皮症一例报告向鹏月;高琳;冷启书【期刊名称】《遵义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5)004【总页数】2页(P340-341)【关键词】骨膜增生厚皮症;治疗【作者】向鹏月;高琳;冷启书【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贵州遵义 563099;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贵州遵义 563099;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贵州遵义 5630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6骨膜增生厚皮症又称皮肤骨膜增厚症,是以皮肤和四肢远端骨组织以肥厚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罕见遗传病,但明确的发病机制尚无文献报道。
该病于1868年由Friedreich首先发现。
1935年由Touraine、Solente及Gole正式确立此病为一种独立的疾病。
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1.1 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
以“头面部皮肤增厚3年”来院就诊。
于2012年3月8日在我科就诊。
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面部皮肤逐渐增厚,并出现明显皱褶及回状沟纹,伴有面部皮肤针刺样疼痛、皮脂分泌增多,手足指(趾)明显增粗。
发病来,一般情况可,既往无特殊病史。
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无类似病史。
查体: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
智力正常。
忧郁面容,头皮、面部皮肤呈沟回纹征(见图1),皮肤增厚、皮脂溢出明显。
全身皮肤粗糙,背部可见散在痤疮样皮疹,浅表淋巴结不大,甲状腺不大,心、肺、腹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杵状指(见图2),手足明显增粗。
双下肢无水肿。
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1.2 辅助检查血、尿、大便常规正常。
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
血脂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82 mmol/L,余正常。
空腹静脉血糖4.87 mmol/L,餐后2 h 静脉血糖5.93 mmol/l。
0点生长激素2.5 mIU/L,中午12点生长激素0.4 mIU/L(参考值0.5-13 mIU/L)。
免疫球蛋白正常。
皮质醇晨8时 49.7 nmol/L、午夜0 时48.3 nmol/L(参考值上午:138-690 nmol/L,下午69-350 nmol/L)。
厚皮性骨膜病1例报告

[1 静百鹏 骨 的软骨粘液样 纤维瘤 【1 中华骨科 杂志, 2 J
.
18 8 1 : 98 ( )3
.
【 参考文献 1
【 收稿日 】 20一 .5 期 0 l 51 0
●
维普资讯
罕少疾病 杂志 20 0 2年第 9卷第 1 期
后囟 门异 常 宽大 ,且 延迟 闭 合为 本病 早期 特 征性之 。 。 Frc aah曾报道 可有智 力减退 。其 x线表现主要是 长短 管状 骨 的对称性 骨膜增 生 , 以后有 骨膜下 新骨彤 成 ,致使皮 质增 厚呈分 层状 , 常见 于胫 ,腓 、桡 ,尺骨 ,次 为股 、 肱 ,手 、 足 各短 状 骨 ,偶 见于 锁骨 、脊 椎 、 肩 日 等 甲骨
有骨 膜 反应 , 双 手 ,双 足 呈 杵状 指 c ) c 2) 趾 图 ,积 手末节指 有骨吸 收。 头颅前 后囱未 闭,颅 缝极 宽,双侗 颞骨 鳞 部骨 化不 良,项 枕 问有 多数缝 间骨 。 临床 诊断 : 厚 皮 性骨 噗病 。 2 讨论
i ,剖 1 3 芏 9 5平 T u an 等 确 立 为 独 立 瘴 o rie
_
●
●
_
_
-
●
_
_
无粘滑感。镜 F所见肿瘤 由粘 液样 和软骨样两 部分组 成。 电镜下 可见纤 维样细 胞和软骨样细 胞两种成分。 眶 粘液样纤维瘤属 良性肿瘤。囊内切除植骨术或边缘 精 整块切除术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化疗及放疗对本肿瘤无效。
【 1华 积德 肿瘤 讣稃 学【 】 北京 : 人民军 医出版 社 , 1 M 19 2 0 95 54
功 能、 甲功 T 、T 、T SH 均正 常 ,碱 性磷 酸酶 增 高 为 2 7 / f 7 U L 正常值 3 7 ̄2 8 L 。心脏 彩超示 动脉导 管赤 0 U/ ) 闭 ,二 尖 瓣 轻 度 关 闭 不 全。 X 线 :双 股骨 、胫 腓骨 增 粗,有骨 膜 反应 f 1 ,胫骨 弯 曲, 双恻 尺桡骨增 粗, 图 }
肥大性骨关节病ppt课件

病因
继发性HOA可继发于不同器官系统的多种疾病,虽然最 常见于胸部疾病,但了解它与肺外疾病的联系很重要,可 以避免将所有继发性HOA都误认为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 HOA最常见的病因是非小细胞肺癌,可见于4-17%的肺 癌,除此以外其他肿瘤也可引起HOA,如胸膜孤立性纤 维瘤(22%) 儿童HOA更常继发于非肿瘤疾病,如细菌性心内膜炎、 先天性心脏病、囊性纤维化、慢性呼吸道感染和其他慢性 肺疾病。
发病机制
原发性HOA
对家族性原发性HOA的基因学研究发现患者均存在 HPGD及SLCO2A1基因突变(前者编码15-羟基前列腺素 脱氢酶,后者编码前列腺素转运体),可导致PGE2降解 障碍 受累人群的PGE2长期升高,引起VEGF过度表达,作用成 骨细胞,导致新生骨形成 原发性HOA表现形式多样,常染色体显性及隐形遗传均 可见
此ppt下载后骨关节病(Hypertrophic Osteoarthropathy ,HOA)是以四肢皮肤增厚, 骨膜新生骨形成为特点的一类综合征,包括三大临 床症状:杵状指(趾)、管状骨骨膜增生、滑膜积 液 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继发性(95-97%),二者 治疗方案及预后不同 临床及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继发者常 与恶性肿瘤相关,因而正确认识这一现象至关重要。
临床表现
继发性HOA
伴随的其他临床表现可能会提示对应的器官疾病,有助于明确 HOA的原发病
伴有肢端青紫者常继发于先天性紫绀型心脏病,其他较少见的 有囊性纤维化、肺纤维化、COPD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amily 01 V-4经COX-2抑制剂治疗3个月后患者关节爱疼痛有所缓解, 且胃黏膜增厚/增生较前缓解
PDP患者胃黏膜腺体增生、细胞内粘液增多
HE
AB-PAS
HE
AB-PAS
胃窦部胃黏膜活检标本结果 七例患者均有腺体增生、胞内粘液增多
P1重度腺体增生、胞内粘液增多( n=3/7 ) P3中度腺体增生、胞内粘液增多( n=2/7 ) P5轻度腺体增生、胞内粘液增多( n=2/7 ) C:对照(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
Zhenlin Zhang et al.S,AJHG, 2012
3)PGE2的代谢途径
Wenke Seifert et al,HM,2012
4).PDP01-LLB家系
患者LLB, 男性, 32岁 主诉:膝关节肿痛15年,反复发作上腹部隐痛10年,加重一月。 查体:额部皮肤稍肥厚,额纹稍增多、增深。双手指较粗大, 远端膨大呈杵状指。双下肢膝关节及以下粗大,有压痛。脚趾 粗大,远端膨大呈杵状趾。 辅助检查: 胃镜:胃窦胃体粘膜病变,性质待定。 超声胃镜:肥厚性胃炎可能性大;淋巴瘤待删。 胃粘膜活检: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度)伴糜烂,固有层水肿。 双踝关节正侧位X线:双侧胫腓骨下段可见对称性骨膜增生。 符合肥厚性骨关节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homakorabe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DP患者内镜下表现为胃黏膜增厚
内镜检测结果显示:P1、P2、P4(未展示)胃黏膜明显增厚 P3、P8胃黏膜稍增厚 P5、P6胃黏膜无明显增厚
异与该病的发生相关。
该病到接近青春期开始出现异常的临床症状,典型的皮肤 增厚在成年期出现,30-40岁后趋于稳定。
2.临床诊断
诊断要点包括一下三项: 1.杵状指; 2.骨膜骨赘形成; 3.皮肤增厚
杵状指
骨骼改变
回状额纹
其他的临床表现:
1)关节痛或关节炎; 2)贫血; 3)骨髓纤维化; 4)消化系统异常:溃疡,胃腺瘤,Menetrier病,克罗恩病等
LLB临床特点
突变筛查
IV-1,先证者母,表型正常 IV-2,先证者父亲,表型正常 V-1,先证者,男,32岁 V-4,先证者弟弟,27岁,患者
此后收集的另外6个PDP家系
7个家系中8名PDP患者临床特点总结
患者
性别 年龄,岁 发病年龄,岁 骨骼改变
PDP-P1
男 31 19
PDP-P2
男 27 18
3.基因诊断
PDP的致病基因直到近几年才得以明确,目前已发现的致病 基因有HPGD及SLCO2A1
1)PDP与HPGD
HPGD编码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15-PGDH),参与调节PGE2代谢。 2008年,Uppal 等首次在3个近亲结婚家系中筛查到HPGD变异,并发现患 者存在尿液中的PGE2水平升高。
厚皮性骨膜病患者HPGD及SLCO2A1基因变异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 临床诊断 基因诊断 治疗进展
1.基本概念
厚皮性骨膜病(Pachydermoperiostosis,PDP)
厚皮性骨膜病是一种以杵状指、皮肤增粗肥厚、骨骼改变为 典型临床特点的常染色体隐性疾病,患者可伴有多汗、关节
肿胀及疼痛等其他临床表现。目前研究发现HPGD与SLCO2A1变
Sandeep Uppal, et al NATURE GENETICS 2008
2)PDP与SLCO2A1
SLCO2A1编码前列腺素转运体(PGT),介导细胞外PGE2再摄取入细胞内 进一步代谢。 2012年,Zhenlin Zhang等在一个近亲结婚家系及两个非近亲结婚家系筛查到 SLCO2A1变异,将其明确为PDP的第二个致病基因。
PDP发病具有男女差异
Family 4中先证者妹妹(II-2)与其(P5)具有相同的SLCO2A1复合杂合致病/可能 致病变异,但尚未表现出PDP的临床特点。其于2007年因上消化道大出血及胃穿 孔性胃大部切除术。有文献报道女性患者发病年龄可延后,且可不表现PDP的典 型临床特点。
Christine P. Diggle et al, HM, 2012 Zeng Zhang et al, JCEM, 2013
临床分型:
(1)完全型:骨膜成骨表现、杵状指/趾、面部皮肤肥厚 表现及回状头皮四项俱在; (2)不完全型:无回状头皮,其他三项均有; (3)轻型(顿挫型):有杵状指(趾)、面部及(或) 头皮变化,骨膜成骨表现很轻微或无。
Bartolozzi Get al, Am J Dis Child, 1975
PDP-P3
男 33 21
PDP-P4
男 24 15
PDP-P5
男 33 19
PDP-P6
男 33 14
PDP-P7
男 32 16
PDP-P8
男 16 12
杵状指/趾
骨干骨膜骨赘 形成
肢端骨质溶解
皮肤改变
关节肿胀 关节疼痛 活动受限
皮肤增厚
多汗 回状额纹 皮脂溢增多 痤疮
消化系统改版 胃黏膜肥厚
+
+ - + + -
女性PDP患者少见的原因
有致病变异的纯合或复合杂合男性表现出典型的PDP表型 女性患者PDP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或缺乏
结论
1. 发现致病/可能致病变异10种,其中SLCO2A1 的 c.96+4A>C、p.Y357H、 p.P469L及p.R591X 为未见报 道的可能致病变异。
2. 女性患者PDP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或缺乏是女性PDP患者少 见的原因
3. 胃黏膜腺体增生可能是PDP患者常见的临床改变之一
4.治疗进展
PDP的两个致病基因编码的蛋白均为PGE2代谢途径中的两 个关键蛋白,因此HPGD及SLCO2A1变异均会引起PGE2代 谢紊乱,患者体液中PGE2水升高,这可能是导致PDP患者 出现相应表型的原因之一,因此猜测降低PGE2的生成可能 是治疗PDP患者的有效方法。 已有研究表明,NSAID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关节肿胀、 多汗及皮脂腺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