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生活练习题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练习题

1.(全国Ⅰ卷.2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无数文人雅士以鹤自喻,折射出人们对它的喜爱。现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爱鹤、保护鹤。鹤的寓意的变化表明()

①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

②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④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趋于一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北京卷.26)登滕王阁,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游西湖,感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

B.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经济价值

C.文化旅游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文化修养

D.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3.(江苏卷.20)“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香……”随着一阵清脆明快的京剧曲调声,学生们有板有眼地做起了戏曲课间操。戏曲课间操不仅提升了学生做课间操的兴趣,也成为同学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材料说明( )

A.大众文化的发展可以高雅与通俗并存

B.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思想

C.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并享用文化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5.(海南卷.16)习近平说: “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这一论述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②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汉归根归根到底是由文化决定的

③文化为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

④文化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水平的根本尺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309%,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709%6,中国道路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据此完成6~7题。

6、(全国卷Ⅲ.20)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表明()

①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

②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

③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江苏卷.19)有调查显示,许多来华的外国人都喜欢上了中国。当被问及原因时,他们表示,不仅在于中国的“生活便利”和“人民友好冶,”还在于从中国文化中找到了“归属感”。有两位外国歌手还根据自己行走中国的体验,创作了歌曲《I'm going to China》并走红网络。由此可见()

A.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B.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优秀文化提高人的审美素养

8、(天津卷.7)近期,一档别具匠心的电视节目《信中国》在央视热播。节目中,一位位“信使”展读革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仿佛把人们带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书信中袒露的一颗颗忠心赤胆让人震撼,一段段感人故事令观众动容,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由此可见()

A.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C.大众传媒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主要途径

D.书信承载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

9.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办的“2019年时光博物馆”记录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重大事件,也见证了新中国从赢弱到强大的步步蜕变。走进“时光屋”,在缝纫机、“大方砖”录音机、黑白电视机等老物件中触摸旧时光;“记忆供销社”将习惯了超市、大卖场的游客们,再次拉回到了六七十年代,体验着米面粮油“凭票供应”的场景。这些“时光物件”:

①承载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记忆②既是物质财富,也是精神财富③是对特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④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意见》的印发,鼓舞了深圳人民建设城市的热情,纷纷表示要早日将城市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地、发展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和持续发展先锋。这体现了:

①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②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④优秀文化是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全国Ⅰ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走进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不少传统村落因缺少产业支撑,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导致人口流失严重,甚至出现“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自然毁损严重;传统工匠越来越少,传统建筑工艺、传统艺术日渐失传;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对传统建筑、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千村一面”。

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2012年以来,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

(注: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1)有人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10分)

参考答案: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化也会变化发展。传统村落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传统村落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顺应时代要求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行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就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12.(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960年,雷锋当上了运输兵。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他写下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雷锋的生命虽然短暂,雷锋精神却是永恒的。1963年,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雷锋精神自此广泛传扬。

1977年,刚入伍的郭明义代表新兵宣誓:“雷锋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选择,雷锋的境界就是我的精神追求。”几十年来,郭明义多次发起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捐资助学、义务献工等活动,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2011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2012年被人们称为“最美的感动年",涌现出“最美司机一吴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一大批平凡的英雄,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

雷锋精神,使人们在温暖和感动中产生向上的精神力量。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雷锋精神的践行者。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践行雷锋精神对于塑造人生的作用。(10分)

雷锋精神是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激励着—代又—代人。践行雷锋精神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3.(浙江卷).(20分)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老鸭煲、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涵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近期,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子平生意。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10分)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中华传统美食承载着亲情乡情,能够维系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族认同和凝聚力。中华美食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后,无数食客闻风而动,有利于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华美食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品尝各具特色的家乡美食,引发了对家乡、民族、国家的热爱,愉悦心情,陶冶情操,激发精神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