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译中国文化经典精读教程

英译中国文化经典精读教程
英译中国文化经典精读教程

《英译中国文化经典精读教程》总序、前言

(21世纪多维英语规划教材)

“21世纪多维英语规划教材”专家委员会

总主编陆道夫肖坤学

主编陆道夫粟孝君

顾问:何自然梁锦祥

专家委员会成员:(按姓氏音序排列)陈建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陈晓茹(广东工业大学)董金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范武邱(中南大学)宫琪(暨南大学)郭雷(华北电力大学)郭英剑(中央民族大学)何高大(华南农业大学)黄运亭(华南理工大学)李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凌海衡(华南师范大学)刘洊波(华南理工大学)陆道夫(广州大学)陆国飞(浙江海洋学院)牛保义(河南大学)彭建武(山东科技大学)沈素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王东风(中山大学)王丽丽(福建师范大学)王哲(中山大学)肖坤学(广州大学)谢江南(中国人民大学)辛铜川(广州医科大学)张国申(中国药科大学)张晓红(深圳大学)张广奎(广东财经大学)赵德玉(中国海洋大学)朱跃(安徽大学)

总序

何莲珍(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导师)

中国的英语教学近年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回溯历史,我国的外语教学即便从清代最早培养译员的京师同文馆算起,也不过100多年。期间受西方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影响,我国的外语教学经历了从传统语言教学到结构主义教学到交际法教学的转变,教学的重点也经历了从知识的传授到技能的培养到交际能力的培养的转变。进入21世纪,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对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提出了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一般要求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是为有条件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所选择的标准而推荐的。按照《课程要求》,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应该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全面的训练和充分的提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对我国今后十年的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完成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进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办学水平,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跨学科、复合型创新人才。现任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的理查德·乐文(Richard Levin)教授对我国高校本科教育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两条有益的建议,令人深思。乐文教授强调要拓宽跨学科的广度,培养批判性思维。前者是要开展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后者是要打破思维定式(Thinking Set),这两者是中国学生创新能力持续发展的基础。无独有偶,早在1928年,同样是在美国的耶鲁大学,著名的耶鲁大学报告提出了“头脑的纪律”和“头脑的家具”的惊人之说。专业知识就像脑袋里面装进的家具,在迅速变革的世界中,从长远来讲并没有太多的价值;学生需要的是头脑的纪律或者说思考的框架,让他们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成为主动学习或自觉学习的独立思考者,而不再是被动机械的接受者。

在国内外这种教育背景之下,“怎样学习英语”这个古老的话题似乎又有了新的含义。在我看来,学习英语至少有以下两大要素是要铭记在心的。

打好语言基本功是英语学习的第一要素。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成为国际化人才的关键。语言基本功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包括语音知识、语法知识、词汇知识等。在大学英语学习阶段,我认为词汇学习不仅要在广度上下功夫,更要在深度上下功夫。语言技能包括领会式技能和复用式技能,两者缺一不可。除此之外,语言基本功还包括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但不仅仅是语言能力,还包括语篇能力、语用能力,一个具有交际能力的学习者不仅能按照语法规则组成语法正确的句子,而且知道何时何地对何人使用这些句子。扩大知识面是英语学习的第二要素。英语中有句俗语:“A jack of all trades and master of none.”中文意思是“样样通一点,样样不精通”,也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万金油”。作为一个英语学习者,我认为需要有一种成为“万金油”的精神。英语学习者要扩大知识面,千万不要为学英语而英语,要多方面、多途径地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学习者不仅要了解目标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和科技等方面的情况,更要深入了解本国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从而让自己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和桥梁,让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恐怕没有人会否认,成功的英语学习者除了语言天赋之外,良师的指导和教材的辅助也是功不可没的。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英语教学已实现了从“单纯掌握英语语言工具”到“获取信息、有效交流,甚至抢占知识资本和信息资本”的转变,许多英语新课程也都注入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过去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分析、学会思辨、学会批判、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了过于狭窄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定位,转而关注通才教育和素质教育。这几年国内的英语教材在国际化视野下实现了内容的优化与整合,从单一到多维,从单项到立体,从语言知识到文化意识,从语言技能的输入到专业案例的实操,教材的多元化可谓精彩纷呈,势在必行。暨南大学出版社与时俱进地研发并精心策划了这套由广州大学陆道夫教授、肖坤学教授总主编的“21世纪多维英语规划教材”,就是在上述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基础之上,经过多位英语专家教授把关、一线教师教学实践体验、多轮课堂教学检验的一次大胆尝试。“21世纪多维英语规划教材”试图建立一个多维度、跨学科、宽视野的立体化教材资源库。本套教材包括《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新编会展英语实务》、《医学英语视听说教程新编》、《医学英语SCI论文写作教程》、《法律英语翻译教程》、《西方文化英文经典选读》、《英译中国文化经典精读教程》、《英美经典短篇小说阅读教程》、《大学英语人文通识读本》、《大学英语通用翻译教程》、《英语专业学士论文写作教程》等。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英语学习者输入与输出、语言与文化、知识与能力、个人与社会、历史与现实、理科与人文的多维交叉和相互渗透。整套教材不仅蕴含了丰富的英语语言资源与文化信息,还精选了当代经济生活中的医学英语、商务英语、会展英语、法律英语、涉外翻译等各类真实语境材料,克服了传统英语教材中务虚避实的形式主义流弊,体现了编者们丰厚的教学积累和温馨的人文关怀。能力培养与人格塑造并重,语言运用与思维训练齐举,应该说是本套教材的一大亮点。我相信,暨南大学出版社这套“21世纪多维英语规划教材”,将会给我国21世纪复合型创新英语人才的培养带来新的启迪,做出新的贡献。

前言

陆道夫(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随着400多所孔子学院近十年来在海外的兴办与发展,中国文化越来越引起国外专家学者、平民百姓的浓厚兴趣。然而,与之相应的中国文化英语教材建设似乎没能实现同步发展。在

国内的许多大、中小学,用英语开设中国文化课程的更是少之又少,以至于不少人虽然谈起西方文化如数家珍,可一旦用英语谈起中国文化,就会因为语言障碍和知识匮乏而捉襟见肘。更有甚者,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两位教授竟然把孟子(Mencius)译为“门修斯”或“孟修斯”,把蒋介石(Chiang Kai shek)译成“常凯申”,令人啼笑皆非。不少大学生或老师对那些诸如“拜年”(a happy new year wish )、“对联”(couplets)、“科举制”(imperial civil examination system)以及“三纲五常”(three cardinal guides and five constant virtues)之类富有历史内涵的中国文化术语,不知如何用英语表达(见本书附录二“常用中国文化专有术语汉英对照精选”)。在2013年12月新启动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段落汉译”中,许多考生对“丝绸之路”、“中秋节”、“福、寿、禄”、“中国结”等中国文化专有词汇无从下笔,直呼“坑爹”,有不少考生甚至干脆用汉语拼音代替英译。这无疑暴露了目前我国英语教学对中国文化的漠视和短见。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组织了国内几所大学的一线骨干老师,在近几年开设大学英语拓展课“中国文化英语阅读”的基础上,编写了这本《英译中国文化经典精读教程》,试图通过对先哲圣贤们的经典著作的译本选读,挖掘中国文化的精髓,把握中国文化的精神,为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英译中国文化经典精读教程》选择了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17本经典著作——《诗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道德经》、《庄子》、《文心雕龙》、《战国策》、《史记》、《孙子兵法》、《三国志》与《三国演义》、《金刚经》、《黄帝内经》、《茶经》等,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涉及的文学、哲学、史学、医学、农学、宗教、军事等重要领域。每一单元分为“背景简介”、“文本选读”、“难点释义”、“问题思考”、“经典导读”、“译本链接”等6大板块。

作为“21世纪多维英语规划教材”的一种,《英译中国文化经典精读教程》可与已经出版的《西方文化英文经典选读》配套使用,作为本科生大学英语拓展课程、英语专业高年级选修课程、海外孔子学院中国文化专修课程等的教材。根据我们近三年在广州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开设该课程的教学实践,通常情况下,作为大学英语拓展课程,“英译中国文化经典阅读”课程可安排在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或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英语专业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在大一下学期或大二上学期开设。阅读经典原文是实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根本保障,因此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阅读任务。不同的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酌情增减阅读量。为了加深学生对经典的理解,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之能够主动进行立论、辩论或对自己的论点进行修正,主讲教师可以每3~4周集中开展一次讨论课,或者就同一单元的同类主题,或者就不同单元的同类主题展开课堂讨论,或者安排4~5名学生选择本单元中的名家名篇,围绕“问题思考”中提出的问题,作10~15分钟的拓展性学术报告,并展开质疑、反诘、辩驳等形式的小组讨论。该课程的考核不妨以形成性评估为主,终结性评估为辅。形成性评估包括学术报告、学期论文、小组讨论、读书笔记、阅读摘要等。形成性评估旨在考查学生的组织能力、思辨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终结性评估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考查学生对中国文化著名思想家、思想名著和相关文化背景的了解和熟悉程度。《英译中国文化经典精读教程》是广州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外国语学院等高校一线老师历时三年通力合作的结果。全书的编写提纲、基本框架、文字修改均由陆道夫负责。全书的篇目选择、稿件统筹和校正则由陆道夫、粟孝君共同负责。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典籍和现有的学术成果,参考文献已附在书后,恕不一一列出,谨致歉意和谢意。特别要感谢“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编委会为我们提供的资料帮助;感谢国内及海外各位英译作者提供的优质译文;感谢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何莲珍教授百忙之中拨冗赐序;感谢西安外国语大学老校长,著名英语教育家杜瑞清教授的鼓励与

支持。感谢广州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梁碧茹女士,美国卫斯理安学院副校长Vivia L

Fowler博士为我们提供的经费资助和资料援助。感谢暨南大学出版社人文分社社长杜小陆先生一以贯之的理解、尊重、支持、奉献与帮助。感谢广州大学、南方医科大学选修“中国文化英语”课程的近600名本科生。我在《羊城晚报》上读过一篇随笔,大意是谈信息碎片化的微博浅阅读与文化经典的深阅读之间的差异,并由此而带来的思维方式和内心感受的不同之处。微博浅阅读只要求读者能在海量的信息碎片中作快速筛查,然后在两个原本没有关联的碎片中去建立联系,并把这种联系以巧妙漂亮的手法呈现出来即可。如此就可以赢得观众的欢呼和掌声。通常情况下,读者无须知道“为什么”,只需判断“是什么”,然后把一系列的“是什么”组合起来便大功告成。然而,文化经典的深度阅读则需要读者能够持续专注在书本上,集中全部精力,在阅读的同时必须深度思考。这种深度阅读的过程漫长而连续,且常常伴随着静思和默想。令人遗憾的是,碎片化的微博浅阅读在当下却大行其道,越来越多的手机或iPad“低头族”们其实与一台自动机器并无二致:他(她)们用眼睛读取一条信息碎片,用机械式的手指不断刷屏,作出转发、回复、跳过三种选择。这种过程周而复始,无穷无尽。在此,我禁不住想套用英国小说家狄更斯在其小说《双城记》中的开头几句来勾勒当下的某些时代特征:这是一个物质泛滥的时代,又是一个精神匮乏的时代;这是一个欲望蒸腾的时代,又是一个奢华浮躁的时代;这是一个信息超载的时代,又是一个心灵闭塞的时代;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流行文化时代,又是一个细品慢咽的高雅文化时代。匆匆的时代步伐,疾风暴雨式的全球化浪潮,每个人的内心和自我因此而受到不同方向的牵引,或离散,或纷乱,终至信仰缺失。不少人拜金、拜物、拜权势,甚至愚昧拜神仙,结果丢掉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仅“奴在身”,而且“奴在心”,一味追名逐利,罔顾人格,贪慕虚荣,尽失尊严。所幸的是,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仍然有幸能够沉寂片刻,真真切切地去品读中国先哲圣贤们留下的文化经典之优、之美、之智、之深,这不仅是一种奢侈,而是一种福气。因为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这些文化经典,经过历史长河的洗涤和冲刷,是一种超越物质流俗的性灵之说、感悟之言和生命呐喊。对于那些每每徘徊、恍惚甚至有些迷惘的当下人来说,阅读这些圣贤经典,在某种程度上算是驳杂之中的单纯、重压之下的逃逸、欲望沟壑的真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给我们带来人文的温暖、乡愁的慰藉、现实的观照和历史的反思。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何谓民魂?传统文化经典无疑是其核心之一。我也深信,“腹有诗书气自华”,“红袖添香夜读书”。阅读经典,“会晤”大师;品味经典,领悟大师;阐释经典,效仿大师。身处21世纪的我们这一代人,应该从中国文化经典中摄取精粹,让科学和理性在生命中绽放,让现实生活中的平庸、枯燥、无奇、丑陋和虚伪遁无去处,让人生旅程中的迷茫、彷徨、孤独、消沉、苦闷、恐惧等全都远离我们的心灵家园。阅读文化经典,应该是一个民族灵魂的核心所在,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支撑载体,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本质彰显,是一个民族热情力量的释放。一个民族固然需要时尚阅读、娱乐阅读、消费阅读、功利阅读、实用阅读,但是,深度的文化经典阅读之美、之乐、之智其实更能持久地或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日渐空虚的精神世界,净化我们欲望蒸腾的心灵空间。衷心期望这本《英译中国文化经典精读教程》能够达到这样的编写目的。衷心期盼来自各位专家和读者的批评指正。

目录

Unit One The Book of Poetry(《诗经》)

Unit Two The Great Learning(《大学》)

Unit Three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中庸》)

Unit Four The Analects(《论语》)

Unit Five Mencius(《孟子》)

Unit Six The Book of Changes(《易经》)

Unit Seven Dao De Jing(《道德经》)

Unit Eight Zhuang Zi(《庄子》)

Unit Nine Wenxin Diaolong (《文心雕龙》)

Unit Ten Records o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战国策》)

Unit Eleven Records of the Historian (《史记》)

Unit Twelve Sun Zi:The Art of War(《孙子兵法》)

Unit Thirteen Records of the Three Kingdoms &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

Unit Fourteen The Diamond Sutra (《金刚经》)

Unit Fifteen Huangdi Neijing(《黄帝内经》)

Unit Sixteen The Classic of Tea (《茶经》)

Appendix 1 Chinese Text(汉语文本原文)

Appendix 2 Bilingual Glossary of Chinese Culture(常用中国文化专有术语汉英对照精选)

Appendix 3 Booklists of “Library of Chinese Classics (Chinese-

English)”《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部分书目

References(参考文献)

样章浏览

《诗经》

Cooing and Wooing (Songs of Zhou)By riverside are cooing。

A pair of turtledoves①;A good young man② is wooing,

A fair maiden he loves.

Water flows left and right

Of cresses③ here and there;

The youth yearns day and night 。For the good maiden fair.

His yearning grows so strong,He cannot fall sleep.

He tosses all night long,So deep in love,so deep.

Now gather left and right

The cresses sweet and tender!

O lute,play music brightFor the bride sweet and slender!

Feast friends at left and right

With cresses cooked tender!O bells and drums,delight

The bride so fair and slender!

(Translated by Xu Y uanchong)

新四级汉译英段落翻译技巧

新四级汉译英段落翻译技巧 新四级汉译英段落翻译解题技巧 ?题型简介?基本要求?翻译技巧 题型简介 ?自2013年12月考次起,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翻译部分将由原单句汉译英调整文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题材。 140~160词 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以词、句的翻译为基础,扩大到对整体段落的翻译的把握,段落内容相对完整、结构相对独立。翻译时要把整个段落当作一个有机的语篇,注意各句子之间的衔接和段落间的过渡。 翻译技巧 (一) 词的翻译 (二) 句的翻译 (三) 段落翻译 (一) 词的翻译 1. 词义选择 2. 词类转换 3. 词的增补 4. 词的省略 5. 词的替代 1.词义选择 (1)语境词?汉语有些词语的含义会因语境而发生微妙的变化,称之为“语境词”,应紧密结合上下文译成相应的词,不能按照原词的字面意思来译。?原文:手机刷新了人与人的关系。?译文:Cell phone have altere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eople. ?分析:“刷新”此处实际是指“改变”,而并非是我们平常所指的含义,因此不宜译成refurbish或renovate,翻译为alter或 change更恰当。 (2) 表意模糊的词?原文:这所全国重点大学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的人才。?译文:The national key university has prepared batches of qualified graduates for the society. ?分析:“输送”在句中是一个模糊笼统的词,具体说来是指“培养出”。“人才”笼统,译为qualified graduates比较确切。 (3) 比喻词汇?汉语有许多比喻词汇,表面意义和喻指含义完全不同,英译时应跳出机械对应的思维定式,动态地译出其潜在含义。?原文:老师答应给这几个学生“吃小灶”。?译文:The teacher has promised to give these students special tuition. ?分析:“吃小灶”在这里指的是“个别辅导”。 2.词类转换 (1)动词?名词?英语动词受到形态变化规则的严格限制,大量本应该由动词表达的概念,常需借助于名词,因为名词不受形态规则的束缚,使用相对灵活、方便。?原文:吃头两个主菜时,也是赞不绝口。?译文:You"ll be full of praise while eating the first two main courses. ?分析:英语中有大量抽象名词表示行为或动作意义 advice,agreement,inheritance,knowledge,praise,use等。以上例句借助抽象名词表达了特定的行为动作,译文也显得较为地道。 (2)动词?介词?介词与名词密切相关,英语名词的广泛使用使得介词也频繁出现,而且英语中有些介词本身就是由动词演变来的。汉译英时,有些动词可以用介词来表达。?原文:人们常用剪纸美化环境。?译文:People often beautify their homes with paper cuttings. (3)动词?形容词?汉语的一些动词常常用形容词来表达,这些形容词通常是与动词同源的词(如dreamful,doubtful,sympathetic 等),这样的译文有时会更地道、标准。?原文:在明朝和清朝时期特别流行。?译文:It was widespread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新视野大学英语1 sectionB文章英译汉翻译

新视野大学英语1sectionB文章翻译 一、While regular schools still exist, the virtual classroo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oday's learning community.(虽然常规的学校依然存在,但虚拟课堂在今天的教学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Job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are expanding rapidly and more people of all ages are becoming aware of online learning that allows them to study at home. (随着学生就业机会的迅速增多,越来越多不同年龄层的人开始意识到这种在家就学的网上学习方式。)Online students, however, require unique qualities to be successful.(然而,网络学生需要具备一些特别的素质才能取得成功。)The following list discusses some ideal qualities of successful online students. (以下是网上学生要取得成功必备的一些理想素质。) 1. Be open-minded about sharing life, work, and learning experiences as part of online learning.(与人分享生活、工作及学习经验,这些是网上学习的一部分。) Many people find that the online method requires them to use their experiences and that online learning offers them a place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许多人发现网上学习需要他们运用各自的经验,同时又为他们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场所。)This forum for communication removes the visual barriers that hinder some students from expressing themselves. (这一交流场所消除了一些学生自我表达的视觉障碍。)In addition, students are given time to reflect on the information before replying. (此外,学生在答题之前有时间进行思考,)In this way, students can help to keep the online environment open and friendly.(这就使得网上环境开放而友好。) 2. Be able to communicate through writing. (能通过书写进行交流。) In the virtual classroom nearly all communication is written, so it is critical that students feel comfortable expressing themselves in writing.(虚拟课堂的交流几乎都是书面形式。因而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要具有书面表达能力。)Some students have limited writing abilities, which need to be improved before or as part of the online experience. (有些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差,有待提高,可以在网上学习之前提高或将其作为网上学习的一部分。)This usually requires extra commitment by these students.( 这常常需要他们加倍努力。) Whether working alone or in a group, students share ideas, perspectives and discussions on the subject being studied, and read about those of their classmates. (不管是单独学习还是小组学习,学生们就学习内容交流观点和见解,并展开讨论,同时了解其他同学的意见。)In this way, students gain great insights from their peers, learning from each other as well as the instructor.( 这样,学生可以从同龄人那里得到启发,既跟老师学,又互相学习。) 3. Be willing to "speak up" if problems arise.(说出你的困难。) Remember that instructors cannot see their students in an online course.(记住,虚拟课堂里老师看不见学生。)This means students must be absolutely explicit with their comments and requests.(这就意味学生必须直接明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要求。) If they experience technical difficulties, or problems in understanding something about the course, they MUST speak up; otherwise there is no way anyone can know something is wrong.( 如果碰到技术方面的问题,或在理解课程中遇到困难,必须大胆说出来,否则任何人都无从知晓问题所在。) If one person does not understand something, possibly several others have the same problem.( 如果某人不理解某个问题,或许别人也有同样的问题。) If another student is able to help, he or she probably will.( 如果有哪个学生能解决,他(她)也许就会帮助你。) While explaining something to others, students reinforce their own knowledge about the subject. (学生在给他人解释问题时,自己对该问题的认识也加深了。) 4. Take the program seriously.(认真对待课程。) Online learning is not easier than study in regular classrooms. (网上学习并不比课堂学习容易。)In fact, many students say it requires much more time and effort. (事实上,许多学生说它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努力。)Requirements for online courses are no less than those of any other quality program. (网络课程的要求不低于其他任何一种优质课程。)Successful online students, however, see online learning as a convenient way to receive their education—not an easier way. (然而,取得成功的学生认为网上学习是一种便捷的受教育方式,但并不容易。)Many online students sit at computers for hours at a time during evenings and on weekends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ir assignments. (晚上或周末,为了完成作业,许多网络学生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When other people are finished with their work and studies and having fun, you'll most likely find online students doing their course work.(别人已完成作业和学习,开始玩耍,而此时网络学生却很可能还在上课。)Online students need to

汉译英翻译方法

汉译英三步骤: 1.理解原文 包括原文逐字逐句的理解、对原文整体思想、观点和态度的理解,也包括对原文句子之 间和各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 2.英语表达 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的,不是一对一的死译,而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相应 的英语结构、词汇和表达习惯准确的表达原文的意思。 3.核对检查 认真阅读自己的译文,要用挑错的眼光来检查译文是否正确表达了原文的意思,是否有 漏译、错译,译文语法如时态、语态、单复数形式和拼写上是否有错误。 汉译英翻译技巧: 1.选择恰当的英语词汇 有些英语词汇不仅有字面意思,还有内含意思。 e.g.“国家”:country, nation, state, land 分别内涵:疆土、人民、政府、感情 有些英语词汇本身含有贬义或一些委婉的意思,运用时要特别注意。 e.g.“宣传”publicize, propaganda (带贬义) 汉译英选词原则: (1)选适合上下文的词汇 e.g.“观众”:audience,viewer, spectator 分别表示:听音乐会或看戏的观众、电视观众、看体育表演的观众 “条件”不同情况下应用不同的英语词表达: 工作条件:working condition 有利的条件:favorable situation 录取条件:admission requirement 付款条件:terms of payment 词汇选择首先要忠于原文的意思。 e.g.近年来由于就业问题日益严重,有些人建议让没有工作的未婚妇女来替换那些 家务繁重的女工。 “就业问题”:employment problem, unemployment problem(找不到工作就业已 成问题,即失业问题) “没有工作的妇女”: women without jobs, women hunting for jobs(没有工作又 需要找工作的妇女,不需找工作的并不包括在内) (2)要注意词的广义、狭义、具体的意思和抽象意思的不同 e.g. ①他讲的笑话逗得我们都笑了。 ②他讲的话使我们大家都笑了。 ①His joke made us laugh. ②What he said make us laugh. We all smile at what he said. (3)选词时不要望文生义,不要死译,要考虑与汉语对应的英语词汇真正的意思。 e.g.①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

汉译英的几种翻译技巧

汉译英的几种常用技巧(一)常用的翻译技巧1. 增译2. 减译(省译)3. 重复 4. 转译 5. 语序(词序/句序)调整(倒置) 6. 拆句与合并7. 正说反译, 反说正译8. 语态变换 1.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 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 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 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另外,汉译英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完整。 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 1.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the holidays. 我们等待假日的到

2.Much of our morality is customary. 我们大部分的道德观念都有习惯性。 3.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精确。 4.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5.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He who makes no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has no right to speak. (No investigation, no right to speak.) 6. 虚心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Modesty helps one to go forward, whereas conceit makes one lag behind. 7. 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柴烧。 So long as green hills remain, there will never be a shortage of firewood. 8. 班门弄斧 Showing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 the master carpenter. 9. 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

五年级下册单词、课文中译英(上海版牛津英语)

五下 一、(1) 樱桃cherry 榴莲durian 眼镜glasses 在……前面in front of 在……里面inside 在……外outside 李子、梅子plum 升起rise 影子shadow 大楼block (日、月)落到地平线下go down 公寓flat (2) 睡着asleep 醒着awake 满的full 空的empty 锤子hammer 把……藏起来hide 螺丝刀screwdriver 摇动器shaker 线string 轮子wheel 放、安置put 系、栓tie (用剪刀)剪下cut out 仔细的careful 豆、菜豆bean 响亮的loud 杯子cup 试、试用try 两个都both 女士lady

(3)靠垫cushion 有绒毛的fluffy 我的(东西)mine 包裹parcel 粗糙的rough 光亮的shiny 他们的(东西)theirs 你的,你们的(东西)yours 我们的(东西)ours 他的(东西)his 移动move (4) 救save 丢失的lost 烟smoke 不同的different 饮料drink 相同的same 舌、舌头tongue 鼻子nose 二、(1) 树枝branch 笼子cage 时间表timetable 大门gate 肉meat 鹦鹉parrot 左边left 右边right 千克,公斤kilo 台阶step 沿着,顺着along (2) 钥匙key 拜访,看望visit 玩具toy 给give 恐龙dinosaur 木偶puppet 电脑computer

(3) 家具furniture 市场market 警察局police station 架子shelf 沙发sofa 灯lamp 镜子mirror 打滚roll over 三、(1) 她的(东西)hers 叶子leaf(leaves) 敞开的open (2) 刷净brush 吵闹的noisy 进来come in 日记diary 起床get up 进球得分goal 发嘶嘶声的hissing 发嗡嗡声的humming 流行的pop 组group 得分score 顶好的,超级的super 二十五twenty-five 飞fly(flew) (3) 水稻,大米rice 小鸡chicken 建造build 温度temperature 度,度数degree 三十五thirty-five 毫米millimetre 暴风雨storm 共102个

中译英翻译练习

中译英翻译练习(1) 新中国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目前,全国共有159 个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4个。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 自治法》行使各种自治权利,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请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自治机关有自主地管理本地方财政、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自治权利。在民族杂居散居地区,还建立了1500多个民族乡,使杂居散居的少数民族能更好地享受平等的权利。 New China brought about the system of regional autonomy for national minorities. Organs of self-government were set up in regions where people of national minorities live in compact communities, and the internal affairs of the national minorities were handled by themselves. At present, there are throughout the country 159 national autonomous areas, including five autonomous regions, 30 autonomous prefectures and 124 autonomous counties (or

5-8单元英语课文翻译

学英语既有乐趣又有回报 文学的研究——包含对哲学、宗教、历史事件的发展和观念由来的研究,不仅是文明的,并且有教化作用,而且是流行的和实际的。在所有从文理学院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人中,有六分之一的人主修英语。让人惊异的是,这些毕业生能胜任范围相当广泛的工作。他们的经验表明,这种广泛流行的偏见是错误的,即英语专业的学生只能从事新闻或教学工作:事实上,主修英语的学生也为未来从事法律、医学、商业和公职等职业做了相当好的准备。 有人时常劝告期望上法学院或医学院的大学生要学习与他们的择业有直接联系的严格制定的课程。有人还建议未来法学院的学生应该选修政治、历史、会计、商业管理,甚至人体解剖学、婚姻和家庭生活等课程。未来医学院的学生被引导去学习多种理科课程,实际上,这些课程比他们考入医学院所需要的理科课程要多得多。令人惊讶的是,许多法学院和医学院却指出,如此专门化的准备不但没有必要,而且并不可取。没有什么"法律预科”课程:上法学院和从事法律行业的最好的准备是培养学生能够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能够进行清晰的合乎逻辑的自我表述;能够对他人的动机、行动和想法进行敏锐的分析。这些技能也正是英语专业要教给学生掌握的技能。 此外,要进入法学院就读,通常需要具有合格院校颁发的学士学位,还需要拿到最低限度的各课平均积分点,并和在法学院录取考试(L.S.A.T.)中取得一个通得过的分数。这项测试包括三个部份:首先是测试阅读理解、图型分类和书面材料评估等能力。测试的第二个部份是考核对英语语法和词汇用法的掌握能力,组织书面材料的能力和文字编辑的能力。第三个部份是检测学生的文学、艺术、音乐、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般知识。显而易见,主修英语的学生参加法学院录取考试会得心应手。 至于医学院,入学要求主要的一条只是修满32个学时的理科课程。这一要求对主修英语的学生来说肯定不成问题。另外,许多医学院校要求学生必须在医学院入学考试中取得规定的最低分,这一测试对全面发展的文科学生来说又十分有利。医学院入学考试检测四方面的能力:同义词、反义词和词语联想能力;从分数到立体几何学的基本数学知识;文学、哲学、心理学、音乐、艺术和社会科学的常识;以及熟悉中学和大学初始阶段教过的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基本原理的程度。理科基础扎实的主修英语学生完全有能力参加这一考试和医学院入学考试,他们的阅读、分析、阐述和准确交流的能力使他们更胜一筹。学医和行医只会从对人的行为的洞察中受益无穷,而这种洞察却是文学研究才能提供的。 很明显,如此的洞察力对计划以经商为业的学生来说也是很有价值的。这样的学生应该考虑的是,挑选主修对商科有侧重的英语课程是有优势的:这种课程的目的在于在提供文科教育的同时,也为从商职业做准备。对这种教育计划的需求是显而易见的:只有技术性资格的毕业生能找到从商工作,但却经常难以居其位。《华尔街杂志》)和《大学生就业杂志》都有报道,说越来越多的著名商学院的毕业生发现他们自己经常从一种工作或一家公司跳槽到另一个工作或另一家公司,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干不了十二个月。雇主们抱怨说,这些表面上年轻有为的男女们根本不会有效地交流,因为他们的文字能力不够强;他们不能够从管理人员培训中学到东西;他们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口头表达;他们不能用书面形式报告他们的工作进展或问题;他们不能够指导其他工作人员。然而,分析和交流的技能却是管理的最根本的需要。 因此,偏重商业经营管理的主攻英语的学生为未来从事商业管理作好了充分准备。对涉及从银行、保险到通信乃至制造业等众多领域的将近400家公司进行了有关调查,针对是否聘用具有英语学位文凭的毕业生,甚至没有受过行业领域的专门培训的毕业生这一问题,百分之八十五的公司说他们聘用过。拥有英语学位文凭的大学毕业生在营销、系统工程、人事管理、销售、编程、项目设计和劳资关系等领域都工作得十分出色。 主修英语的学生也正在各级政府提供的上千种岗位上工作。就拿可以算得是美国最大的雇主的联邦政府来说吧。从海军陆战队到矿务局,从商业部到国家公园服务处,联邦政府各种机构雇佣的劳动大军近三百万人。主修英语的学生适合做其中的许多工作。最近,向51个联邦政府机构调查了同一个问题:是否聘用有英语学位文凭而却没有受过专门行业训练的大学毕业生,88%的这些联邦政府单位的回答是肯定的。主修英语的毕业生能胜任联邦政府的一系列工作,从索赔审议到外交官到公路安全管理专家等等。再说,那些要求高薪高位的人可能还需要参加一种考试,也就是说,联邦政府每年都要举行"业务和管理职业考试”对大约 10 000种工作岗位的求职者进行考核,而测试的焦点仍然侧重语言技能:理解、分析、阐述、理解概念间逻辑关系的能力,以及解决用文字表述问题的能力。毫不奇怪,主修英语的学生时常在这一考试中获得高分。 简而言之,英语的课程既无局限性又很实用:学习英语是对职业生涯的绝好准备 "日本式英语”能成为一种合法的语言吗? 在我们当地的面包店的招牌上这样写着:"我们希望总能提供给你新鲜的面包并建议你享受有面包吃的生活乐趣,特别是,我们想成为你厨房晚餐的主人。我们用各种不同类型的面包、蛋糕和三明治恭候你们。” 这段话大意清楚,但能认为是正确的英语吗?是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是一位在日本的美国学者的观点。他说日本式英语与印度英语、牙买加和菲律宾等国说的英语一 样也应看作是合法英语。 教育学博士马歇尔?奇尔兹认为,日本学生应该不管英式 和美式英语的"势利”,以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说英语,即使这样做 可能会违背语法、发音和句子结构等公认的规则 但是,他对"日本式英语”的推崇却激怒了他的一些同事,而且还在日本的一家英文报纸《读卖新闻》专栏上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奇尔兹先生是日本一所国际学院的院长,他认为两种语言(英语和日语)的混合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在日本人听来,这种英文更容易理解。 "创造性地使用语法结构是日本式英语的特征,其结果对那些期待使用标准语法的人来说是非常令人震惊的,但是其意义通常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许这是因为它遵循了自然的思路。 "如果我们(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对日本式英语有偏见的话,那是我们的问题,不是日本人的问题。” 作为一个留居日本已有16年之久的居民,奇尔兹先生批评英语语言学校,说它们"羞辱”学生,让他们注册学习"正确的”英语 课。 "我认识一位学生,在学了15 年英语之后,她诚恳地听了一位新老师的意见,从最基础的东西开始,

商务英语(二)课文英译中

Unit 2 1.The manufacturer, therefore, has to find the balance between designing a separate car for each market – which would be exorbitantly costly – and designing one car for all markets. 因此,制造商就必须在为每个市场设计一辆不同的车(这当然需要高昂的费用)和为所有市场设计同一款车之间寻求平衡。 2.Such opportunities are not normally available to a company that operates only in one country or is only just entering a new country. 只在一个国家经营或只进入一个新的国家的公司通常得不到这样的机会。 3.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and Intranets has the potential to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mining all markets for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for features that can be included in new products. 互联网和局域网的来临有可能加快发掘所有的市场找到相关信息和能被用到新产品中的特征的过程。 4.The laboratories co-ordinates their efforts by looking at the possibilities of melding product ideas arising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这些实验室通力协作寻求把产生于不同国家的关于产品的想法加以整合的可能性。5.The product itself may have been developed with reference to observations of present and potential customers rather than conventional market research. 产品本身的开发也许参考了对现有或潜在客户的观察,而不是常规的市场研究。 6.When Citibank introduced its credit card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t launched it sequentially and tailored the product features for each country while maintaining its premium positioning. 当花旗银行在亚太地区推出信用卡业务时,它在各个国家依次推出并且在维持它的高端定位的同时为每个国家度身打造了一些独特的产品特征。 Unit 4 1.The dramatic success gives the Finnish group, led by Chief Executive Jorma Ollila, an obvious claim to membership of any league ranking the world’s most respected companies. 令人瞩目的成功让首席执行官约玛.奥雷拉领导下的这家芬兰集团公司得以轻松地跻身于任何一个世界最受尊敬公司的排行榜之中。 2.Focus meant turning Nokia from a sprawling conglomerate, with a promising mobile business, into a dedicated mobile phone company. 专门化意味着把诺基亚从拥有前景诱人的移动通讯业务的一家业务繁杂的集团公司变成一个专门的手机公司。 3.Out went much of ‘the baggage’ --- chemicals, tyres, cables and television-set manufacturing were among the businesses offloaded during the early 1990s. 许多‘包袱’都被甩掉了--- 化学品、轮胎、电缆、及电视机制造都是在九十年代初被精简掉的业务。 4.The group has outstripped its rivals, Motorola and Ericsson, because it has allied engineering excellence with great marketing flair. 诺基亚集团已经超越了竞争对手摩托罗拉和爱立信,因为它把精良的做工和骄人的营销才能结合起来。 5.Moreover, it has kept at the forefront of innovation, shortening product cycles, and launching new models just when the margins on old ones are starting to dive.

新视野大学英语3中译英英译中原文及翻译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3册课后翻译原题与答案 汉译英: Unit 1 1.No matter how experienced a speaker you are, and how well you have prepared your speech, y ou will have difficulty making a speech at such a noisy reception. 无论你是多么富有经验的演说家,无论你做了多么充分的准备,你都很难再这样嘈杂的招待会上发表演讲。 2.Just as all his sister’s friend、s cared about him, Jimmy cared about them. 就想吉米妹妹的朋友都关心吉米一样,吉米也关心他们。 3.Car manufacturers stamp a vehicle identification number at several places on new cars to help t rack down stolen vehicles. 汽车生产商在新车的几处都印有汽车识别号码,以便帮助找回被盗的车辆。 4.If you dare tell on me when the teacher gets back I won’t say a word to you any more. 老师回来时你敢告我状的话,我就不再和你说话了。 5.Some elderly people prefer to live on their own while the great majority choose to live with the ir children. 有些老年人愿意独自过日子,但大多数老人选择和儿女一起生活。 6.Here is something that needs to be reckoned with: how to get the necessary finances to establis h the company. 现在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筹集创建公司所需的资金。 Unit 2 1、The defendant, a woman of only 30, kept insisting on her own innocence. 被告是位年仅30岁的女子,她坚持称自己无罪。 2、All things considered, dates, beans and some leafy green vegetables are the best sources of ir on. 总体来看,枣、豆类以及一些多叶的绿色蔬菜是最好的铁质来源。 3、No beverages are served with meals because they interfere with digestion. 正餐时不供应饮料,饮料会影响消化。 4、Taking the popularity of the region into consideration, it is advisable to book hotels in advanc e. 考虑到那个地区受欢迎的程度,提前订旅馆是明智的。 5、If you have a feeling of wanting to throw up after taking this drug, stop taking it immediately and consult your doctor as soon as possible. 服药后若有呕吐感,请立即停止服用并尽快咨询医师。 6、Summing up the discussion, he said both parties should consider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so lve the problem. 总结这次讨论时,他说双方都要好好考虑怎样以最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uint3. 1.在思维方面,与他的行为一样,他是非常传统

英语和汉语互译中的区别

英语和汉语的区别 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第3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 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 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成为固定装置的,嵌入墙内的;内在的,固有的)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考研英译汉试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长而复杂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经常就成了许多短小的句子。 例如: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身心的锻炼,训练;纪律,风纪,命令服从;惩戒,惩罚;学科,科目)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 译文:人们对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兴趣,这与其说是因为外部对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学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还不如说是因为历史学家内部发生了争吵。 英文原句是个典型的长句,由27个词组成,中间没有使用任何标点符号,完全靠语法结构使整个句子的意思化零为整:less through...and more from构成一个复杂的状语修饰动词arisen。在中文翻译中,"产生兴趣"这一重要内容通过一个独立的句子表达,两个不同的原因则分别由不同的句子表达,整个句子被化整为零。 三、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 英语句子不仅可以在简单句中使用很长的修饰语使句子变长,同时也可以用从句使句子变复杂,而这些从句往往通过从句引导词与主句或其它从句连接,整个句子尽管表面上看错综复杂却是一个整体。汉语本来就喜欢用短句,加上表达结构相对松散,英语句子中的从句

汉译英翻译十大技巧

汉译英翻译技巧1:了解中英文区别,避免机械对等翻译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差异比较大的语言。在汉英双语互译时,其差异具体体现为词汇、句式、衔接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对于备考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考生,了解中英文两种语言的以下主要区别,对段落汉译英答题很有帮助。 1.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语强调意义上紧密结合,主要靠词义手段连接,讲究“意境美”,所以有时候语法是不完整的;英语则注重句法、词汇手段等形式上的紧密结合,讲究“结构美”,强调句式完整和上下文的衔接。因此,汉译英需要通过对汉语句子进行句型变换,使用逻辑衔接词、从句等来显现句中的逻辑关系,从而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2.汉语多短句,英语多长句。汉语侧重语义,多用短句、分句来表达;英语多用长句及复合句,其结构通过时态、标点符号及关联词来表达。因此,汉译英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合译、增补词汇等。 3.汉语多重复,英语多替代。汉语由于结构较松散,常对名词进行重复,使语义更加清晰,对动词进行重复起增强语气的作用:而英语常使用代词、名词及do,do so或so do,so,as或其他词组来代替重复出现的部分。

4.汉语多用主动,英语多用被动。 5.汉语用词多动词,英语用词多名词和介词。汉语句子多用动词,具有动态性和具体性的特点;英语句子则喜用名词和介词,体现静态性和抽象性的特点。这一不同的特点决定了汉译英过程中常常需要转换词性。 6.汉语句中的定语通常放在所修饰的名词之前,英语中定语的位置却可前可后。因此,汉译英时往往需要调整语序,如汉语中定语过多,英语可使用介词短语、分词、不定式、从句等后置定语以求句子结构上的平衡。 7.汉语重心在后,英语重心在前。在表达多逻辑思维时,汉语一般是由因到果、由假设到推论、由事实到结论,即重心在后;英语则往往是判断或结论等在前,事实或描写等在后,即重心在前。【例1】九寨沟气候宜人,夏季凉爽,冬无寒风。 译文: Jiuzhaigou enjoys a favorable climate which is cool in summer but free from cold wind in winter. 解析:原句含三个汉语短句,但都是对“九赛沟”的描述,存在逻辑上的联系,译文中将第一个短句处理成主句,后两个短句则处理成 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既能体现三个句子间的逻辑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