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秋西南大学[0111]《实验心理学》作业辅导资料

20秋西南大学[0111]《实验心理学》作业辅导资料
20秋西南大学[0111]《实验心理学》作业辅导资料

西南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代码: 0111 学年学季:20202

单项选择题

1、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是()。

1.参与观察法

2.验测法

3.个案法

4.实验法

2、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

1.冯特

2.费希纳

3.艾宾浩斯

4.高尔顿

3、在实验中,实验者先要求儿童观看成人攻打充气娃娃的视频,之后,一组儿童看到的是这个成人得到了奖

了惩罚,即实验者批评了他。之后,将儿童带入有充气娃娃的房间,告诉儿童,可以自由玩耍,而实验者则学会了模仿。即模仿成人的行为,在模仿的过程中,儿童也学会了对结果进行相应的评估。第二组儿童在进这个实验属于()。

1.潜伏学习实验

2.观察学习实验

3.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

4.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4、以下这些做法,违背伦理的是()。

1.老师在课上跟学生说,期末成绩有一部分,必须以参加实验、听两场讲座或者写一篇

的读后感才能获得的。

2.在一项欺瞒对被试无害的实验中,为了控制实验的反应性,我没有告诉被试实验的真

的,到实验结束后告诉他全部的真相。

3.有些被试提出要求想看看自己的实验结果,我就仅打开了他自己的实验结果给他本人

看,并给他进行了一定的说明。

4.实验进行到一半,被试提出不舒服,我跟他说为了实验的完整性,做完实验才能

走。

5、下面是一个实验的设计方案,显示了每个被试接受实验处理的顺序(ABCD表示被试、1234表示实验处理A: 1 2 4 3

B: 2 3 1 4

C: 3 4 2 1

D: 4 1 3 2

采用这种设计可控制的主要额外变量是()。

1. F. 顺序误差

2.试验者效应

3.期望误差

4.动作误差

6、唐德斯的减数法把反应分为三类,即ABC三种反应,其中B反应也称()。

1.基线时间

2.选择反应

3.简单反应

4.辨别反应

7、在心理学实验报告撰写过程中,讨论部分()。

1.可以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价,并解释研究结果的意义

2.应该充分发挥作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自由发挥

3.只需要对不符合实验假设的结果进行充分的分析

4.只需要对符合实验假设的结果进行充分的分析

8、几乎不受到来自个体差异影响的实验设计类型是()。

1.被试内设计

2.随机区组设计

3.被试内设计

4.完全随机设计

9、内隐联想测验采用的指标是()。

1.正确率

2.概率密度

3.信心评价

4.反应时

10、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在每次渐增系列实验中,其阈限的下限值应取()。

1.第一次非负到负的中间值

2.第一次非正到正的中间值

3.最后一次正到非正的中间值

4.最后一次负到非负的中间值

11、由于被试内部的变化造成对因变量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了实验结果的真实性,这种“被试内部的变化”

1.选择

2.历史

3.成熟

4.流失

12、若使用信号检测论方法考查新老教师抓作弊学生的能力,在这里信号是()。

1.新教师

2.作弊的学生

3.老教师

4.没有作弊的学生

13、在一个2×3的完全随机设计中,若每种处理使用6名被试,整个实验设计需使用的被试数是()

1. A. 32 名

2. 6 名

3.36名

4.24 名

14、费希纳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是()。

1.证明了实验方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

实验心理学提供新的变量测量方法,解决了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问题。

2.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

3.创造了测量阈限的三种经典方法,推动了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研究。

4.倡导研究心理现实;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培养学生,推动心理学的研究。15、以下属于主试效应的是()。

1.没有考查交互作用

2.被试数量太少

3.罗森塔尔效应

4.空间误差

16、如果将信号检测论的模型与传统的阈限测量相比较,就会发现传统的阈限测量实际上假设()。

1.对于噪音和信号,被试的感觉强度不是唯一的

2.对于噪音和信号,被试的感觉强度是唯一的

3.个体的辨别力和反应偏向是分开的

4.人是有生理缺陷的

17、开展以动物为被试的研究时,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1.给动物以人道对待

2.获取、照料、使用和处理动物以符合实验设计要求为主

3.为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动物解剖时可以不使用麻醉剂

4.当动物的生命应当结束时,需要快速且无痛

18、下列是一篇心理学研究文献的信息:

(1)Fang, T. , Qunlin, C. , Wenfeng, Z. , Yongming, W. , Wenjing, Y. , & Xingxing, Z. , et al and cortical thickness in healthy adults. Neuroscience Letters, 683, 104-110.

(2)Fang, T. , Qunlin, C. , Wenfeng, Z. , Yongming, W. , Wenjing, Y. , & Xingxing, Z. , et al cortical thickness in healthy adults. Neuroscience Letters, 2018, 683, 104-110.

(3) Fang, T. , Qunlin, C. , Wenfeng, Z. , Yongming, W. , Wenjing, Y. , & Xingxing, Z. , et a creativity and cortical thickness in healthy adults. Neuroscience Letters.

(4) Fang, T. , Qunlin, C. , Wenfeng, Z. , Yongming, W. , Wenjing, Y. , & Xingxing, Z. , et a cortical thickness in healthy adults.

其中,符合APA规范的是()。

1.(2)

2.(1)

3.(3)

4.(4)

19、斯滕伯格相加因素法反应时技术的前提是,人的信息加工过程不是平行发生的,而是()。

1.联合进行的

2.并列进行的

3.系列进行的

4.独立进行的

20、由于实验本身刺激呈现的规律性,使得被试对刺激是否达到阈限值提前做出反应而产生的误差是()

1.期望误差

2.练习误差

3.疲劳误差

4.习惯误差

21、对青蛙的运动神经测量了神经的传导速度,为生理学和生理学中应用反应时的测量方法奠定了基础的学

1.赫尔母霍兹(Helmholtz)

2.唐德斯(Donders)

3.布洛卡(Broca)

4.雷蒙德(Reymond)

22、一项双耳分听实验中,给被试的双耳同时呈现靶子词和非靶子词,要求被试追随双耳中听到的靶子词。高;(2)感觉可辨别度低、语义可辨别度低;(3)感觉可辨别度高、语义可辨别度低;(4)感觉可辨别度词都由同一人读出,感觉可辨别度高是指靶子词和非靶子词由不同性别的两个人分别读出;语义可辨别度低

非靶子词和靶子词分属不同的范畴。实验任务是要求被试复述听到的靶子词,但最后要求被试回忆呈现的非别度低时回忆的非靶子词的数量均多于感觉可辨别度高时回忆的非靶子词的数量。该实验自变量的数量是(

1. 5

2. 4

3. 3

4. 2

23、随机把被试分入实验组与控制组,然后对两组都实施前测,接着对实验组实施实验处理(控制组不接受排属于()。

1.随机多组后测设计

2.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3.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4.所罗门四组设计

24、传统心理物理法的核心概念是()。

1.误差

2.阈限

3.感觉

4.刺激

25、40名被试,随机分成4组,分别在不同噪音条件下,进行光颜色的反应时测试,具体安排如下:

第1组被试:接近0分贝噪音条件下对红、绿、黄三种颜色的光做选择反应

第2组被试:在30分贝噪音条件下对红、绿、黄三种颜色的光做选择反应

第3组被试:在60分贝噪音条件下对红、绿、黄三种颜色的光做选择反应

第4组被试:在90分贝以上噪音条件下对红、绿、黄三种颜色的光做选择反应

此实验的实验处理数有()。

1.3个

2.12个

3.2个

4.4个

26、在一个2×3的实验设计中,自变量的数目有()。

1.2个

2.4个

3.1个

4.3个

27、40名被试,随机分成4组,分别在不同噪音条件下,进行光颜色的反应时测试,具体安排如下:第1组被试:接近0分贝噪音条件下对红、绿、黄三种颜色的光做选择反应

第2组被试:在30分贝噪音条件下对红、绿、黄三种颜色的光做选择反应

第3组被试:在60分贝噪音条件下对红、绿、黄三种颜色的光做选择反应

第4组被试:在90分贝以上噪音条件下对红、绿、黄三种颜色的光做选择反应

此实验中光颜色为()。

1.混合设计

2.被试间设计

3.被试内设计

4.组间设计

28、七个水平的平衡拉丁放设计,第一个被试应该应该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接受自变量的处理?()

1. B. 1 2 3 4 7 6 5

2. 1 2 3 7 6 4 5

3. 1 2 7 3 6 4 5

4. 1 2 3 4 5 6 7

29、在噪音出现时,被试做出“无信号”的反应称作()。

1.虚报

2.漏报

3.正确拒绝

4.击中

30、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因变量是()。

1.超常儿童

2.超常与常态儿童

3.常态儿童

4.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

31、一个研究随机抽取了20-70岁的100名健康被试,并通过脑成像技术测得了每个被试的大脑灰质体积。面关于该项研究的描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1. D. 该研究中年龄是一个操纵变量

2.该研究中年龄和大脑体积存在负相关

3.该研究中脑成像的体积是一个连续变量

4.该研究是一个相关研究

32、研究的起点,也是决定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是()。

1.文献查阅

2.研究假设

3.课题选择

4.实验设计

33、良好的因变量应具备两种主要特征,它包括()。

1.正相关,负相关

2.依赖于实验者,是可辨别的

3.易于辨别,易于测量

4.有效,可靠

34、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在每次渐增系列试验中,其阈限的下限值应取()。

1.最后一次正到非正的对应值

2.第一次非负到负的对应值

3.最后一次负到非负的对应值

4.第一次非正到正的对应值

35、《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 ()。

1.原始资源

2.三级资源

3.二级资源

4.一般资源

36、Xiaomeng Xu等(2010)在研究中给被试看他们恋人的照片和普通异性朋友的照片,同时运用fMRI扫描片相比,被试在看到自己恋人照片的时候,大脑的奖赏系统显著激活,显得特别愉悦。他们的研究所使用的

1.相关法

2.非科学方法

3.实验法

4.非实验法

37、在阿瑟瑞斯基关于睡眠的实验中,睡眠状态(快速眼动睡眠和无眼动睡眠)和被试报告(做梦、好像在

1.睡眠状态是变量、被试报告不是变量

2.睡眠状态不是变量、被试报告是变量

3.都是变量

4.都不是变量

38、如果其他条件恒定,要被试对正确肯定的句子和正确否定的句子做反应,反应时可能是()。

1.正确肯定=正确否定

2.存在个不确定

3.正确肯定>正确否定

4.正确肯定<正确否定

39、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其他条件不变,只大幅增加对被试虚报的惩罚,则可推测()。

1.β减小,d′不变

2.β增大,d′增大

3.β增大,d′不变

4.β增大,d′减小

40、在最小变化法测阈限的实验中,分别计算前一半实验中测得的阈值和后一半实验中测得的阈值,当前一

1.期望误差

2.疲劳误差

3.习惯误差

4.练习误差

41、制作感觉比率量表的直接方法是()。

1.差别阈限法

2.数量估计法

3.等级排列法

4.对偶比较法

42、在实验时,要求不同的被试组使用相同的仪器设备及程序。这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

1.恒定法

2.匹配法

3.消除法

4.随机法

43、关于fMR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目前唯一可移动式的神经成像装置

2.采用微血管血液动力学成像

3.可改变神经元的静息电位

4.需配备一台加速器以制备同位素

44、在试验中要得到“交互作用”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数目,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1.自变量多于一个

2.因变量多于一个

3.自变量多于一个水平

4.因变量多于一个水平

45、关于“视觉选择反应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向被试呈现两个视觉刺激,要求他们只对其中一个刺激做反应

2.向被试呈现两个视觉刺激,要求他们对每一刺激做不同反应

3.向被试呈现两个视觉刺激,要求他们只做单一反应

4.向被试呈现单一视觉刺激,要求他们只作单一的反应

46、在研究中运用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和PETs扫描技术的意义在于()。

1.限于医学的诊断

2.只反映生理指标而对了解心理没有价值

3.能够直接揭示人们的心理活动

4.反映心理活动在生理上的变化,具有相当价值

47、基于个人经验及一些研究证据,你推测人们在蓝色房间中比在粉红色房间中感觉更伤感,这是你的(

1.实验设计

2.预测

3.问题

4.假设

48、在感觉阈限测定中,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由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这种方法

1.系列探索法

2.最小变化法

3.平均差误法

4.恒定刺激法

49、主试者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实验者的期望。这种现象称为

1.安慰剂效应

2.霍桑效应

3.实验者效应

4.双盲效应

50、在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中,哪些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是最常出现的?()

1.选择和成熟

2.测验和成熟

3.历史和成熟

4.成熟和自然发展

51、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

1.刺激的长时间呈现所产生的感觉强度减弱

2.50%的次数两个刺激间可以觉察到的最小差异

3.两个刺激间可以被觉察到的最小差异

4.四分之一次数可以觉察到的两个刺激间的最小差异

52、铁钦纳在1901年出版了一部著作,其中对感知觉的研究和心理物理法进行了大量论述,并致力于将实验

1.《心理学大纲》

2.《实验心理学》

3.《定量分析手册》

4.《心理物理学基础》

53、空间知觉测试仪是用以检验()。

1.深度知觉敏锐度

2.人类空间知觉的认知特点

3.个体对各种频率声音的感受性大小

4.人眼活动情况和研究有关心理过程

54、呈现给被试一篇完整材料后,如要求被试回忆某一部分材料,则往往会降低其对其它部分材料的回忆,

1.返回抑制

2.提取诱发遗忘

3.定性遗忘

4.错误记忆

55、恒定刺激法中,刺激的最大/小强度分别要达到它被感觉的概率是()。

1.95% 5%

2.25% 75%

3.50% 50%

4.5% 95%

多项选择题

56、根据不同的测量属性和包含信息量的多少,可将量表分为()。

1.比例量表

2.名称量表

3.等级量表

4.等距量表

57、在实验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在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基础上,尽可能使研究获得更

1.统计处理控制

2.随机化控制

3.设置对照控制组

4.实验设计控制

58、实验报告中的方法部分应该包括的内容有()。

1.被试

2.程序

3.仪器和材料

4.结果和讨论

59、相对于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有一定的优势。如下哪些陈述属于被试内设计比被试间设计优越的地方

1.统计检验力较高

2.被试变量的差异在条件间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3.被试发现实验操纵的可能性比较小

4.节省被试

60、在“识字量对不同年龄儿童阅读理解成绩的影响”一文中,自变量是()。

1.阅读理解

2.年龄

3.成绩

4.识字量

61、拉丁方设计的主要作用是()。

1.平衡试验中顺序效应产生的误差

2.收集更多的实验数据

3.降低实验误差

4.合理分配实验材料或者实验处理

62、心理学家海伦·费希尔(Helen Fisher)和坎迪斯·奥杰斯(Candice Odgers) 调查了2232个双胞胎,他们的心理问题是否有什么不一样。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长大的孩子,在12岁之后患各种心理疾病的比例

历也远远多于从农村成长起来的孩子。显然,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容易产生或养成抑郁、紧张、焦虑、吸中运用到()。

1.现场实验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

4.自然观察法

63、需要采用恒定法控制的额外变量有()。

1.实验室的物理环境

2.实验过程控制

3.实验的指导语

4.仪器的性能指标

64、ROC曲线能反映出()。

1.判定标准对击中率与虚报率的影响

2.同一观察者的敏感性指标

3.不同观察者不同的感受性

4.信号的既定概率对击中率和虚报率的影响

65、平衡技术是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之一,常用的平衡技术有()。

1.双盲法

2.拉丁方设计

3.ABBA法

4.匹配法

66、韦伯定律()。

1.对于不同感觉通道的K值不同

2.适应中等强度刺激范围

3.是指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增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相对不变

4.是指感觉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

67、心理学研究报告中的“研究方法”部分通常包括()。

1.实验设计

2.被试分配

3.研究假设

4.材料选择

68、感觉的直接测量方法有()。

1.数量产生法

2.数量估计法

3.调整法

4.整合法

69、某一实验探讨了青年与老年被试阅读自然科学类与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阅读速度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然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老年被试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可以做混合设计

2.可以获得两个主效应

3.这是一个二因素设计

4.材料类型和年龄的交互作用显著

70、20世纪50-60年代,信号检测论在心理学的感知觉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被试对呈现刺激的强度

1.判断标准

2.准确性

3.反应倾向性

4.感受性

判断题

71、2因素的实验设计表达为:A×B或者2×3,其实验处理数为5个。

1. A.√

2. B.×

72、调查法属于实验的科学方法。

1. A.√

2. B.×

73、生活中求快容易错,求准则速度慢。这是一种速度-准确性权衡现象。

1. A.√

2. B.×

74、在“视觉选择反应时”实验中,向被试呈现单一视觉刺激,要求他们只作单一的反应。

1. A.√

2. B.×

75、人类对信号敏感性可以表现为内部噪音分布fN(X)与信号加噪音分布fSN(X)之间的分离程度。两者的分

1. A.√

2. B.×

76、两人夜间行走在野外的小路上,忽然,甲指着远处说“那里有灯光”,乙却说“没有”。可以确定

1. A.√

2. B.×

77、唐纳德反应时ABC中,B反应时最长。

1. A.√

2. B.×

78、在记者痛感共情能力的研究中,被试类型(记者、非记者)是控制变量。

1. A.√

2. B.×

79、等级排列法是一种制作等距量表的直接方法。

1. A.√

2. B.×

80、为了研究不同表情对词语记忆的影响,研究者要求每个被试都要在微笑和皱眉两种条件下记词语。这种

1. A.√

2. B.×

81、心理学研究中的自变量常被称为因素,同一因素的不同标准称为水平。

1. A.√

2. B.×

82、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的反应变量要求被试将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加以比较,以口头报告方式表示,一

1. A.√

2. B.×

83、如果想要研究人际交往过程中握手是否会增加交往双方的好感度,那么“是否握手”是自变量。

1. A.√

2. B.×

84、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技术可以评估无意识心理过程。

最新大学语文作业(二)参考答案

一、《诗经》是一部怎样的诗集?它有哪些主要的艺术特点?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此书的主要艺术特点是:1.赋、比、兴手法的运用;2.重章叠句的结构造句方式;3.以四言为主的句式。 二、李斯的《谏逐客书》是怎样用对比手法来论述道理的? 1.昔与今的对比,以前的秦国皇帝与现在的秦皇对客卿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2.物与人的对比,秦王喜欢外国出产的东西却不喜欢外国的人的对比。 3.纳与逐的对比,秦王接纳客卿和驱逐客卿的对比。 4.利与害的对比,接纳客卿和驱逐客卿对秦国利与弊的对比。 5.己与仇的对比,秦王驱逐客卿对自己和仇人利害关系的对比。 6.损与益的对比,秦王驱逐客卿损伤国家的力量和不驱逐客卿对国家有益的对比。 7.强与亡的对比,接纳客卿可以使国家强大与驱逐客卿使国家灭亡的对比。 三、为什么说屈原的《湘夫人》是一首浪漫主义的诗篇? 屈原的《湘夫人》浪漫主义特色表现在取材、抒情、幻想、语言四个方面,具体如下: 1.取材:浪漫主义作品主要写幻想的题材,现实生活当中不存在的题材。诗中湘君、湘夫人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人,是幻想出来的人物,取材于神,体现了取材上的浪漫主义。 2.抒情:浪漫主义作品都有很强的抒情性,重视抒情,感情丰富。本诗每段都在抒情,体现了浪漫主义抒情的特点。 3.幻想:浪漫主义作品一般都充满幻想,作者可上天入地,既能写人又能写神,充满幻想。本诗第5段中最集中体现了幻想,幻想如何布置新房的华丽、以及神仙从九凝山上下来参加主人公的婚礼,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点。 4.语言:浪漫主义作品语言比较华丽,本诗用词也比较华丽,尤以体现在第五段里面描写布置新房用的器具、木料以及香草,本诗以六言为主,带有五言、七言,句式灵活多变。句子皆有一个语气词“兮”字,体现了浪漫主义作品的特点。 一、《论语》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它的编者是谁?书中主要宣扬怎样的思想主张? 答:《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出现的一部语录体散文,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的编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论语》宣扬了孔子的核心思想:仁。 二、墨子有哪些主要的政治主张?《兼爱》一文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答:墨子的政治主张有“兼爱”、“非攻”、“尙贤”、“尙同”等。“兼爱”是墨子的重要主张,所谓“兼爱”,就是要人们都互相善待、爱人如己。 《兼爱》一文的艺术特点: 1.文风质朴,不重文采。就近取譬,至为浅近,重在以理服人。 2.逻辑严密,论辩一气呵成,富有说服力。

西南大学教育学作业答案讲解

第一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制度 答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有机构成的总体及其正常运行所需的种种规范、规则或规定的总和。它包含有学前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机构、业余教育机构、社会教育机构等还包括各机构间的组织关系、各机构的任务、组织管理等它的设立主体是国家是国家教育方针制度化的体现。教育制度是一个社会赖以传授知识和文化遗产以及影响个人社会活动和智力增长的正式机构和组织的总格局。是社会制度中的一种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家庭制度并存于社会结构之中。 2、非指导性教学 答指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其含义应是较少有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等特征而带有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等特征。这种自我评价使学生更能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从而更加主动、有效、持久地学习 3、个案研究法 答个案研究法通常是以单一的、典型的个体为具体研究,通过对其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深入研究,了解其发展变化的某些线索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并施行一些积极的教育和改进措施,促进研究对象发展的一种研究方法。 4、活动课程 答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出发,以学生的主动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为主 来安排有关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一种课程类型 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因此活动课程也称动机论。活

动课程的思想可以溯源到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 国的杜威和克伯屈发扬了这一思想杜威的课程为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答:首先,导向功能。教育的导向功能指的是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最终归宿,它为整个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其次,选择功能。教育目的决定了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目的决定了对人的素质要求上的选择。再次,评价功能。教育目的既为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是检验、衡量、评价全部教育活动最终结果的依据和标准。第四,激励功能。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未来发展结果的一种设想,它立足现实并指向未来,具有一定的理想性,这决定了教育目的所具有的激励功能。最后,协调功能。在教育活动内部,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更呈现为一种多层次、多种类的复杂系统。为了在教育者身上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 应该把如上各种因素统一协调起来,使之形成一种合力。 2.简述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答教育作为文化形式会反作用于文化整体使自身体现出深刻的文化上的意义一、保存文化、维持文化生存是教育的基本职能。 教育对文化的保存和维持主要是通过选择、整理和传递文化来实现的。一般来说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和整理要依据两个重要尺度一是社会需要二是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教育主要依据这两个尺度对文化作出肯定和否定的选择即对符合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心理状况的文化要素成为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对违背社会需 要又不符合受教育者心理状况的文化要素及以排斥、弱化或消除其影响。教育所选择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类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化宝库中重要的乃至核心的成分教育

西南大学2016《教育学》网上作业(共4次)

第一次作业: 简答题 1.评价分析哲学的局限性。 (一)分析哲学由于它重在方法,不考虑哲学思想体系问题,这样必然使方法分析有时陷于困境,不仅无法回答教育哲学中的根本问题,甚至对一些教育概念和术语也很难分析清楚。 (二)分析哲学不仅反对建立本体论、认识论的体系,而且反对回答人生观、伦理观和价值观等问题,因而价值问题和道德问题在分析哲学中是没有地位的。 (三)由于分析哲学只重视对问题进行逻辑的和语言的分析,其结果常常是走向支离破碎或咬文嚼字,成为烦琐哲学的一种形式。 2.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哲学思想。 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市民阶级的一种社会思潮。在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12世纪以前,培养僧侣的修道院是学校教育的唯一形式,神学是唯一的学科。12世纪后,由于**经济条件的变化,出现了非教会的世俗学校和教授语言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人文学科”,同“神学”相区别、相对立。所以,人们把14~16世纪欧洲的世俗文化以及其中所贯彻的反封建反神学的新社会思潮称为人文主义。就其主流来说,人文主义代表了新兴市民阶级的利益。它宣扬以人为本,赞美人的力量,讴歌世俗生活,鼓吹个性解放,实质上它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表现形式. 3.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 第一、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第二、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 第三、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性。 第四、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 第五、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 第六、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 第七、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依靠教育科学指导教育实践,遵循规律成为现代教育活动的基本理念。 4.简述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首先,社会文化影响着教育。一是文化作为教育的内容,影响教育内容的状态,影响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二是文化影响教育的模式、方法与手段等,特别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其教育的内容选取、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以及采取的方法手段等都有显著差异。 其次,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是巨大,既可以通过对文化的传递、发展、交流、整合,而促进文化的发展;也会因为教育不当而导致文化的扭曲、缺失,甚至中断。 二、论述题 1.论述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应持的态度。 答:1.研究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以儒学为主并博采众长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特点问题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古代传统教育哲学的基本特点是:天人合一,政教统一,问道结合,知行一致→塑造了中国民族的文化性格。我们说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不是说儒家思想涵盖了全部,或者说其他各派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没有任何影响,相反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内,在文化教育的各个方面其他各派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由各派的相互之争,就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传统的教育哲学思想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对此需要我们进行缜密的又是全面的研究,需要我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博采众长,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教育哲学体系所用. 2.(1)坚持历史观点传统都是历史的产物,必然有其历史的特点和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从历史的实际出发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历史的评价事件和人物;尊重历史的辩证发展。注意,我们尊重历史但不是颂古非今,而是尊重历史的辩证发展

大学语文作业1答案

大学语文作业1答案

作业名称:14秋《大学语文》作业1 客观题预算成绩:100 分 注意:客观题是指单选题、多选题、是非题等能自动判分的题! 详细信息: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我国第一位有诗集传世的伟大爱国诗人是()。 A、屈原 B、宋玉 C、唐勒 D、景差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说明:课件第一章第一节第二部分 本题得分:4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先秦诸子中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说明:课件第二章第二节第二部分 本题得分:4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诗经·蒹葭》是一首()。 A、弃妇诗 B、抒愤之作 C、怀人之作 D、政治抒情诗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说明:课件第一章第二节第三部分 本题得分:4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诗句“冬雷震震,夏雨雪”出自()。 A、《汉乐府·上邪》 B、《诗经·氓》 C、《涉江》 D、《离骚》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说明:课件第一章第二节第五部分 本题得分:4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祸起萧墙”这个成语来源于()。

A、《谏逐客书》 B、《寡人之于国也》 C、《郑伯克段于鄢》 D、《季氏将伐颛臾》 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说明:无出处 本题得分:4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论语》主要记载()。 A、孔子的言行 B、孔子弟子的言行 C、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D、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言行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说明:课件第二章第二节第二部分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405专升本《教育学》作业及答案

《教育学》作业 第一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潜在课程:指学校潜在课程指学校内部那些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式课程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各种教育因素的总和。 2、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的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首先,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机构和组织的体系;其次,教育制度是指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与运行的一整套规则。 3、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试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4、课程:“课程”作为一个教育学概念,首先涉及到对学校教育内容的组织。其次,课程也涉及到对预定的教育标准或目标、预期的教学结果的系统规定。再次,课程还涉及到对学校教学、教育活动的总体构思和初步设计。据此,可以将课程定义为:课程是对学校教育内容、标准和进程的总体安排。其最重要的特征是“计划性”或“方案性”即给教学、教育活动提供方案。作为方案,课程是学校各类教学、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或“蓝图”,各类教学、教育活动则是课程的实施或具体执行。 5、主体性原则:所谓主体性原则,一般来说就是承认、重视并坚持主体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原则。 二、简答题 1、简述教学过程的规律 答:(1)教学认识过程简约性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要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个体认识的过程。 (2)教学与发展相统一的规律,教学与发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正是这对矛盾的存在、运动,推动了教学的发展,成为教学过程运行的原动力。我们这里所说的发展包括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发展。 (3)教和学相统一的规律,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种活动的有机结合,教和学是同一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教与学两种活动既是双边活动又是双向活动,还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它们有区别又有联系,两种过程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4)教学要素的整体性规律,教学过程中包含有多种要素,各要素是处在持续不断的变化之中的。 2、简述教师应当具备的素养 答:现代教师的素质应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和能力素养三大方面的内容。思想政治素质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人们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各种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特定品质”。我国人民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主要表现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之情以及勇于坚持真理等内容。教师的职业素养应主

西南大学《遗传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1、♀aa×♂AA杂交子代的胚乳基因型为___,而种皮或果皮组织的基因型为___。 2、适合度测验是比较实验数据与理论假设是否符合的假设测验。如果查x2表得p>0.05,表明___;如果p<0.05,表明___。 3、一个群体越___,遗传漂移现象越严重。 4、一对基因影响了另一对非等位显性基因的效应,这种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称为___。 5、普通小麦大孢子母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___,一个大孢子母细胞能产生___个有效大孢子。一个大孢子中的染色体数为___条。 6、水稻的体细胞有24条染色体,其连锁群数为___。 7、自交后代将产生___种纯合的基因型,而回交后代将产生___种纯合的基因型。 8、某生物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能形成___个二价体和___条染色单体。 9、互补测验中,杂合双突变体反式排列情况下表现___型,表明这两个突变属于同一顺反子,如果表现___型,则属于不同的顺反子。 10、连锁基因间遗传距离越大,连锁强度越__,基因间的交换频率越___。 11、通过___的交配方式可把母本的核基因全部置换掉,但母本的细胞质基因及其控制的性状仍然不消失。 12、遗传学所说的群体是指个体间有交配或潜在有交配关系的集合体,也称___。 13、G.W.Beadle和E.L.T atum以粗糙链孢霉为实验材料,根据对生化突变的研究于1941年提出了___假设,从而把基因与性状联系了起来。 14、某植物的染色体组成为2n=8 X=64=16 IV,该植物为___的个体。 15、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类型中,孢子体不育是指花粉的育性受___控制,而与___本身所含基因无关。 16、棉花抗某真菌病害性状的基因R为显性,感病基因为r。杂合体构成的群体进行完全随机交配,经每代完全淘汰感病植株,6代自交后,r基因的频率为___。 17、一个氨基酸由多个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现象称为___。 18、无义链又称___。 (答题时每题请写明序号,几个答案之间以分号隔开) 参考答案: 1、Aaa,aa 2、符合,不符合 3、小 4、上位性 5、42,1,21 6、12 7、2的n次方,1

大学语文在线作业答案

第1题分 《道德经》是指( A )。 A、《老子》 B、《庄子》 C、《论语》 D、《孟子》 第2题分 由西汉刘向编定的一部著作是 ( D )。 A、《汉书》 B、《史记》 C、《左传》 D、《战国策》 第3题分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口号的提出者是( D )。 A、李白 B、苏轼 C、韩愈 D、白居易 第4题分

郭沫若于1921年出版的有重要影响的诗集是( B )。 A、《猛虎集》 B、《女神》 C、《尝试集》 D、《前矛》 第5题分 属于外国现代短篇小说的是( A )。 A、《苦恼》 B、《断魂枪》 C、《风波》 D、《华威先生》 第6题分 具有“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的美国著名小说家是( D )。 A、杰克.伦敦 B、德莱塞 C、马克.吐温 D、欧.亨利 第7题分 晚号香山居士的著名诗人是( D )。

A、杜牧 B、李商隐 C、杜甫 D、白居易 第8题分 萧伯纳是哪国的作家( C )。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俄国 第9题分 下列作品中最富有浪漫色彩的是 ( C )。 A、《论语》 B、《左传》 C、《庄子》 D、《战国策》 第10题分 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的是( B )。 A、苏轼 B、王安石 C、欧阳修

D、司马光 第11题分 选自《国语》的作品是( A )。 A、《召公谏厉王弭谤》 B、《李将军列传》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冯谖客孟尝君》 第12题分 《念奴娇·过洞庭》的文体是 ( B )。 A、诗 B、词 C、.曲 D、.赋 第13题分 《鹊桥仙》(纤云弄巧)的作者是( C )。 A、李煜

18春西南大学《普通心理学》在线作业

单项选择题1、1. 一些心理学家提出了遗传限的概念。有心理学家估计,除极少数天才与低能之外,一般人的遗传限,如果用IQ分数来表示大约在( B )之间。 A、10-20 B、20-30 C、30-40 D、40-50 A. B. C. D. 单项选择题2、1.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所采用的人格测验的编制方法是(C )。 A、理论建构法 B、经验标准法 C、因素分析法 D、晤谈法 A. B. C. D. 单项选择题3、1. 刺激过程的实质是感受器把刺激的能量转化为( B )的过程。 A、神经刺激 B、神经冲动 C、脉冲 D、神经反馈 A. B. C. D. 单项选择题4、1. 短时记忆的容量为(B ) A、8±2 B、7±2 C、6±2 D、容量几乎无限 A. B. C. D. 单项选择题5、1. 人的毕生发展分期中,性别开始分化是在(B) A. 产前期 B. 婴儿期 C. 儿童期 D. 幼儿期 单项选择题6、1. “鱼,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是( B )的表现。 A、双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趋避矛盾 D、多重趋避矛盾 A. B. C. D. 单项选择题7、1. ( B )是人类心理产生的决定性条件。 A、认知 B、人类文化 C、情绪 D、生活 A. B. C. D. 人类文化 单项选择题8、1. 当我们看到碗,并在脑海中浮现“这是一个蓝色的碗”的信息时,我们便是产生了(A)A、知觉 B、视觉 C、感觉 D、幻想 A. B. C. D. 单项选择题9、1. 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创始人是( A )。 A、乔姆斯基 B、梅耶尔 C、布罗卡 D、鲁利亚 A. B. C. D. 单项选择题10、1. 智商在( C )代表了智力的一般水平。 A、80—100 B、100—120 C、90—110 D、70—90 A. B. C. D. 单项选择题11、1. ( A )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A、马斯洛 B、勒温 C、默里 D、罗杰斯 A. B. C. D. 单项选择题12、1. 学习程度对保持和遗忘有较大影响,实验证明,既不产生疲劳又使保持的效果最佳的过度学习为( B ) A、100% B、150% C、200% D、80% A. B. C. D. 单项选择题13、1. 体表感觉区是(B) A、中央前回 B、中央后回 C、角回 D、颞横回 A. B. C. D. 单项选择题14、1. 电灯灭了,眼睛里还会看到亮着的灯泡的形状,这种现象不属于( C ) A、感觉后像 B、视觉的后像 C、负后像 D、正后像 A. B. C. D. 单项选择题15、1. 张三快高考了,但其居住的地方附近因施工发出很大的噪声,影响他的学习效果,于他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继续学习,可是学习的效果仍然不好。这属于失控后行为反应中的( B )。 A、寻求信息 B、对困境反应加剧 C、抗争或消沉 D、自我安慰或寻求发泄 A. B. C. D. 单项选择题16、1. 创造性思维中能对问题提出超乎寻常的见解是思维的(D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敏感性 D、独特性 A. B. C. D.

大学语文第一至二讲作业题参考答案-标准答案

大学语文第一讲、第二讲作业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诗经》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是( C ) A.风、雅、颂 B.赋、比、兴 C.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句,韵律和谐自然 D.层次错落,富有节奏 2.按音乐形式,《诗经》可分为( A ) A.风、雅、颂 B. 赋、比、兴 C.以四言为主, D.重章叠句,韵律和谐。 3.《诗经》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B) A.风、雅、颂 B.赋、比、兴 C.以四言为主 D.重章叠句,韵律和谐。 4.下列诗作中不表现“在水一方”意境的诗是( D) A.《诗经·汉广》 B.《诗经·蒹葭》 C.《九歌·湘夫人》 D.《九章·橘颂》 5.《诗经》原称《诗》或《诗三百》,( B )始称为“《诗经》”。 A.周代 B.汉代 C.唐代 D.秦代 6.关于《蒹葭》这首诗的主旨,历来说法不一,请选择比较合理可信的一项。( D ) A.讽刺秦襄不用周礼,不能纳贤求士。 B.描写追求"在水一方"的“伊人”,“伊人”指朋友。 C.描写思念“在水一方”的“伊人”,“伊人”泛指一般的人。 D.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不可即的惆怅的心情。7.下列关于“楚辞”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以屈原的作品为主 B.是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C.大多是叙事作品 D.渊源于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 8.下列作品属于屈原创作的有( ABC ) A.《九歌》 B.《离骚》 C.《九章》 D.《风赋》 9.下列作品,属于楚辞体的是( B ) A.《蒹葭》 B.《国殇》 C.《饮酒》(其五) D.《行路难》(其一) 10. “楚辞”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是(AC ) A.以六、七言为主 B.重章叠句 C.多用“兮”字以助语势 D.以五言为主 11.《国殇》一诗之“国殇”的含义是( A ) A.祭奠为楚国捐躯的将士 B.感伤楚国将士斗志的衰败 C.鼓舞为楚国捐躯的斗士 D.感伤楚国国势的衰败 12.下列先秦著作属于儒家的有(ABE) A.《荀子》 B.《论语》 C.《庄子》 D.《墨子》 E.《孟子》

西南大学学前教育学0926作业

1、 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保障儿童权利的国际公约是( ) C.《儿童权利公约》 2、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的提出者是() C.马拉古兹 3、学前教育是通过()形式实施的 A. 学前家庭教育与学前公共教育 4、幼儿园的项目活动,又称为() A. 方案教学 5、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 D.江西实验幼师 6、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是() A. 创造性游戏 7、根据教学活动是侧重于多个领域还是一个领域,可以分为() A.综合教学与分科教学 8、教育的基本功能是() D.育人的功能 9、学前教育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的过程,下列因素中属于教育活动的核心因素的是( ) A.活动目标 10、“儿童中心论”的倡导者是() B. 杜威 11、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 D. 0 一3岁末 12、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包括

B. 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13、学前教育效益包括() B. 个人效益与社会效益 14、设立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被称为“幼儿园之父”的教育家是() B.福禄培尔 15、幼儿园教学活动,其直接指导的方法有() A.讲述法 16、由父母和子女构成的家庭结构属于() A.核心家庭 仃、因人施教的理论基础是() B.个别差异 18、幼儿园教育环境的首要特性是 D.安全性 19、托幼机构教育的原则是() C.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20、现代优质师幼关系的特征为() A.互动性、民主性 B.互主体性、分享性 C.激励性 2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22、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包括的领域课程有() D. 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23、课程评价有不同种类,从评价的作用和时间上进行划分,可分为() C. 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 24、认为儿童是民族和国家的财富,是家族传承和繁衍的工具是() B.社会本位的儿童观 26、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 C. 环境

西南大学18秋《1113遗传学》机考大作业

考试剩余开始计时.. 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问答题 1 2 四、计算题 1 已做未做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 课程名称:(1113)《遗传学》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考生姓名:杜海香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道题3.0分,共45.0分) 1. 假设某种二倍体植物A的细胞质在遗传上不同于植物B。为了研究核-质关系,想获得一种植物,这种植株具有A的细胞质,而细胞核主要是B的基因组,应该怎样做?() A.A×B的后代连续自交 B.A×B的后代连续与B回交 C.B×A的后代连续与B回交 D.A×B的后代连续与A回交 2. 在噬菌体的繁殖过程中,形成噬菌体颗粒的时候,偶而会发生错误将细菌染色体片段包装在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内。这种假噬菌体称为()。 A.λ 噬菌体 B.F因子 C.转导颗粒 D.温和性噬菌体 3.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开和姊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发生在() A.前期I 和中期I B.中期I和中期II C.粗线期和中期I D.后期I和后期II 4. 遗传漂变最易发生在()。 A.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 B.基因频率为1的群体中 C.基因型频率为1的群体中 D.数量很少的有限群体中 5. 假设A对a, B对b, C对c为完全显性,而且b为隐性致死基因,bb个体在胚胎发育早期就死亡。那么基因型为AaBbCc的进行自交,产生的子代表现型A_B_C_为的概率为() A.3/8 B.1/2 C.3/4 D.9/16 6. 遗传学作为一个学科名词,最早是由()提出来的。 A.孟德尔 B.摩尔根 C.贝特生 D.狄·弗里斯 7. 在人类中,褐色眼(B)对蓝色眼(b)为显性性状。一个褐色眼的男性与一个褐色眼的女性结婚,他们生了3个蓝色眼的女儿。决定该父亲和母亲眼睛颜色的基因型分别是:( )

《大学语文》作业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作业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恐美人之迟暮 2.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战士军前半死生 4.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天生我材必有用 6.为他人作嫁衣裳 7.绵绵无绝期 8.春蚕到死丝方尽 9.两情若是久长时 10.著书都为稻粱谋 11.千树万树梨花开 12. 明月松间照 13.举杯销愁愁更愁 14.但愿人长久 15. 莫道不销魂 16.山色有无中 17.澄江一道月分明 18.江间波浪兼天涌 19.万象为宾客 20.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1. 恨别鸟惊心 22.胡马依北风 23.望帝春心心托杜鹃 24.凄凄惨惨戚戚 二、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三、词语解释 1.皇考:亡父。 2.死节:指为国牺牲。 3.迟暮:指晚年。 4.不胜:禁受不住。 5.尘网:比喻官场的束缚。 6.无端:没来由,无缘无故,不明不白。 7.断鸿:离群的孤雁。 8.弥望:满眼。 9.黔首:老百姓。 10.契阔:聚散。 11.次第:情形,光景。 12.顷之:不久。 四、简要回答 1.作者执意改革政治以振兴楚国而不为君王所信任;作者追求、坚持高尚的道德操守而遭到“党人”的诬陷诽谤;作者深情地眷恋着祖国却一再受到排斥和打击。 2.三个场面描写:在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悲歌慷慨,表现了英雄末路多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在东城“快战”中连斩数将,说到做到,展露了项羽勇猛无比的英姿;因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宁死不屈,揭示了项羽内心世界中知耻重义的一面。 3.诗作构思新奇,写来蹊径独辟。对乐曲本身,作者仅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比喻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渲染乐曲效果的诗句,由一系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构成,且多用神话传说,摹写新奇,词语峭丽,颇富浪漫气息。 4.讽刺张守珪军中之事,概括了开元年间唐军将士戍边生活的多个方面,重点在于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抨击将帅腐败无能且不恤士卒,对长期浴血苦战的广大士兵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5.小说的中心线索是紧紧围绕着车夫姚纳因死了儿子想跟人家倾吐一下内心的愁苦这个可怜的心愿和欲望展开的,情节按照时间顺序铺排,作者将“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马”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对话描写精当简练,能反映出人物在特定环境、场合中的性格特征与心理活动;细节描写匠心独运,静态的肖像描写逼真传神,语言朴实无华。 6.意境朦胧,含蕴不尽;采用重章叠句形式,不仅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美,而且有层层推进、步步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

大学语文作业答案

作业名称大学语文(本)第一次作业出卷人SA 作业总分100通过分数60 起止时间2018-10-17 15:27:29至2018-10-17 15:27:38 学员姓名学员成绩93 标准题总分100标准题得分93 题号:1??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在《答李翊书》一文中,韩愈说自己是“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这句话的含意是()。 A、不愿成为孔门弟子 B、感叹成为孔门弟子太难 C、孔子已逝,只能望孔子之门而兴叹 D、自谦没有得到孔学真谛 学员答案:d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2??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论语》“侍坐”章中,孔子让众弟子各言其志,弟子们的言论中,孔子叹着气赞赏的是()。 A、子路 B、曾皙 C、冉有 D、公西华 学员答案:b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3??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轻於鸿毛。”句中“或”的词性是()。

A、连词 B、副词 C、代词 D、名词 学员答案:c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4??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与吴质书》:“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对句中“离”的解释确切的是()。 A、逃脱、避开 B、离散 C、遭受 D、经历 学员答案:c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5??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一部史书是()。 A、《左传》 B、《国语》 C、《史记》 D、《汉书》 学员答案:c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6??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所运用的最突出的修辞手法是()。 A、排笔

西南大学网络课程作业《生活中的DNA》1194第一章标准答案

《生活中的DNA》1194标准答案第一章遗传的物质基础

答:自由组合定律 内容 孟德尔在做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发现,基因分离比为9:3:3:1。 图中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9:3:3:1 这一结果表明,它是由两对基因分别由基因的分离定律独自分离的比例3:1产生的。在真核生物中,自由组合在减数第2次分裂后期发生。 实质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非等位基因(Y、y)和(R、r)可以自由组合就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应用 杂交育种的指导: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两个亲本进行杂交,选育优良品种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依靠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家族中遗传病的发病情况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以及它们出现的概率的分析.

适用范围 在育种工作中,使用杂交的方法,有目的地使生物不同品种间的基因重新组合,以便不同亲本地优良基因组合到一起,从而创造出对人类有益的新品种。 在医学实践中,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来分析家系中的两种遗传病同时发病的情况,并且推断出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以及他们出现的概率,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原因,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的性状的基因可以进行重新组合--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多种不同基因型的后代,表现不同的性状 验证定律 孟德尔运用了测交实验验证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他用杂种子一代YyRr(黄色圆粒)和隐形纯合子yyrr(绿色皱粒)杂交。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即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

西南大学《教育学》网络作业题及答案1

2011年秋季西南大学《教育学》作业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 2、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这是20世纪后半叶在美国一些学校进行实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提出。其基本做法是,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首先是大班上课,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课,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由最优秀的教师任教;然后是小班讨论研究,每个小班20个人左右,由教师或优秀学生负责,研究和讨论大班上课的材料;最后是个别作业,其中部分作业由教师指定,部分作业由学生自选,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三种形式的时间分配大致分别:大班上课占40%,小班研究讨论占20%,个别作业占40%。不难看出,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一种综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试图将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的优点结合起来,使既能集体上课,又有一定的研究讨论,还能够进行独立钻研。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目前仍在使用。 3、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技能。 4、非指导性教学:指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其含义应是较少有“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等特征,而带有“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等特征。这种自我评价使学生更能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从而更加主动、有效、持久地学习。 二、简答 1.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19世纪流行的是殖民时期沿袭下来的旧教育,再加上19世纪后期从德国传入的赫尔巴特教学方法逐渐刻板化,使得当时的学校

大学语文作业1答案

作业名称:14秋《大学语文》作业1 客观题预算成绩:100 分 注意:客观题是指单选题、多选题、是非题等能自动判分的题! 详细信息: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我国第一位有诗集传世的伟大爱国诗人是()。 A、屈原 B、宋玉 C、唐勒 D、景差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说明:课件第一章第一节第二部分 本题得分:4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先秦诸子中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说明:课件第二章第二节第二部分 本题得分:4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诗经·蒹葭》是一首()。 A、弃妇诗 B、抒愤之作 C、怀人之作 D、政治抒情诗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说明:课件第一章第二节第三部分 本题得分:4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诗句“冬雷震震,夏雨雪”出自()。 A、《汉乐府·上邪》 B、《诗经·氓》 C、《涉江》 D、《离骚》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说明:课件第一章第二节第五部分 本题得分:4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祸起萧墙”这个成语来源于()。 A、《谏逐客书》 B、《寡人之于国也》 C、《郑伯克段于鄢》 D、《季氏将伐颛臾》 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说明:无出处 本题得分:4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论语》主要记载()。 A、孔子的言行 B、孔子弟子的言行 C、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D、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言行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说明:课件第二章第二节第二部分 本题得分:4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 A、欧阳修 B、王安石 C、苏轼

2018秋西南大学《学前教育学》作业标准

西南大学 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代码: 0302 学年学季:20182 《学前教育学》答案 单项选择题 1、在罗马贫民区创办第一所幼儿学校——“儿童之家”,创立以感官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教学体系的教育家是( )。 . D. 蒙台梭利 . 德可乐利 . 福禄贝尔 . 夸美纽斯 2、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中认为观察学习的四个具体过程是( )。 .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和动机过程 .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和评价过程 . 注意过程、复制过程、动机过程和反思过程 .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替代过程和动机过程 3、构成幼儿发展的三大方面分别是( )。 . 社会性发展、体格发展和认知发展 . 思维发展、社会性发展和认知发展

. 心理发展、体格发展和认知 发展 . 情绪发展、心理发展和体格发展 4、2016年教育部颁布的新版《幼 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寄宿制幼儿园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包括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于( )。 . 每天4小时 . 每天3小时 . 每天2小时 . 每天1小时 5、在幼儿园课程理论发展中,教育家( )提出了行为课程。 . 张宗麟 . 张雪门 . 陈鹤琴 . 陶行知 6、在我国学前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一整套儿童公育思想的是( )。 . 梁启超 . 蔡元培 . 康有为 . 陶行知 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形容幼儿教师劳动的( )。 . 引导性

. 长期性 . 方向性 .艰巨性 8、关于幼小衔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在小班进行 .在大班进行 .贯穿于整个幼儿园教育 .在中班进行 9、3岁以后,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 ) .直觉行动性 .形式运算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10、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学前教育的特点是()。 .F. 注重知识教育 .注重道德教育 .德智体并重 .注重身体锻炼 11、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按顺序依次是()。

2020年西南大学春季[0304]大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学期:2020年春季 课程名称【编号】:学前卫生学【0304】 A卷 考试类别:大作业满分:100 分 答题要求: 1.第一、二、三、四题选做三题,第五题必做。 2.认真审题,按要求回答。 3.表明要点、阐明理由;每个要点要用番号标明。 一、什么是健康和健康教育?学前儿童健康发展的目标是什么?(20分) 答:1.健康教育的含义 健康教育是通过健康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或群体掌握健康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形成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的着眼点是促进个体或群体改变不良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的养成或改变需要相应态度和理念的建立,态度和理念的建立需要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健康教育是一个传播知识—-建立态度—形成行为的过程模式,即KAP模式。 2.健康的含义 健康是卫生学的核心概念,因此,对于健康的了解和认识是研究和学习学前卫生学的基础和核心,关于健康的概念,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有不同的认识,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逐步深入。健康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正常状态,是一个动态、具有相对性和发展性的概念。长期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才能判断个体是否健康。不能根据偶尔出现的健康或者不健康表现来认定个体的健康状况。同时,健康也是动态的变化的。美国健康教育专家科纳千叶和尼克森曾与上世纪90年代就指出:“健康乃是有机体从良好健康至不良健康或从完好至疾病连续谱上所呈现的状态”。人在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维度往往是健康与疾病的成分共存的,健康与疾病之间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 3.学前儿童健康发展目标 我国教育部2001年颁布并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幼儿园健康领域的目标是:(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2012年10月由教育部引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又进一步明确指出了3-6岁儿童的健康发展目标:身心状况(1)具有健康的体态;(2)情绪安定愉快;(3)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动作发展;(4)具有一定的平衡力,动作协调、灵敏(5)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6)手的动作灵活协调。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7)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8)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9)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什么是体育锻炼?学前儿童体锻炼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20分) 1.体育锻炼是指人们根据身体需要进行自我选择,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和支配余暇时间为目的的体育活动。 2.学前儿童体锻炼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适宜性原则 学前期是儿童基本运动技能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体育锻炼应充分考虑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因此,适宜性原则是学前儿童体育锻炼的一项基本原则。一方面要适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学前儿童的体育锻炼,应与其年龄所对应的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不超出预期承受量。另一方面,要照顾儿童的个体差异。儿童个体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各有差异,承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在开展体育锻炼时,教师应针对学前儿童体质、健康状况、运动水平等方面的发展差异情况,合理安排不同难度的动作和运动项目,并引导儿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体育锻炼。特别是对特殊儿童、肥胖儿童,以及有疾病、体质差等体弱儿童,应在体育锻炼中给予重点保护和指导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锻炼原则是指运用多种多样锻炼材料、组织形式和项目选择来促进学前儿童身体的各个部位、器官、系统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可采取多种锻炼途径和活动类型,对于各类体育活动安排要考虑多样化和对称性。 (3)一贯性原则 由于学前儿童动作的习得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建立起条件反射,形成动力定型,体育锻炼对机体生理机能的良好影响,也是通过逐步适应经常变化的外界环境来实现的。因此,组织学前儿童进行体育锻炼,必须坚持一贯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运动过程的循序渐进。在组织学前儿童进行体育锻炼时,首先应组织一些身体准备活动,帮助他们放松身体,消除肌肉和关节的僵硬状态,防止体育锻炼过程的运动伤害。运动过程中的运动负荷也应适度,避免产生过度疲劳或造成运动创伤。在锻炼结束之前,放松身体,逐步减少运动量,促使身体能量和心率的逐渐恢复。第二,运动内容的循序渐进。学前儿童如突然从事高难度动作,易因神经系统或其他器官的过度紧张而发生运动创伤。所以,在选择运动内容时,应注意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熟悉到陌生,逐步提高练习难度,使其机体能够逐步适应,从而提高运动技能。第三,运动量的循序渐进。在确定儿童运动量时,不能一开始定的很高,应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提高运动负荷量后,也应给予一段时间适应再提高,再适应,从而确保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 二、根据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特点谈谈如何应对幼儿的偏食挑食行为。(20分) 答:(1)首先孩子吃饭的地方要固定,吃饭前,父母尽量不要安排孩子进行看电视、听广播、看书、玩玩具等活动,应将电视等关掉,玩具、书籍收起来放好。 (2)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吃饭,研究表明,经常没有父母等亲人陪伴吃饭的孩子会滋生出孤独和被遗弃的感觉,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