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常规检验方法

合集下载

食品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测定与分析

食品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测定与分析

食品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测定与分析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越来越关注。

微量元素是构成人体的基础物质,对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测定和分析食品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对我们了解食品的质量和营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测定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

常见的测定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高度的精确性和灵敏度,可以准确地测定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例如,原子吸收光谱法可以测定食品中铁、锌、铜等元素的含量,而质谱法则适用于测定食品中镉、铅等重金属元素。

其次,在测定微量元素含量的过程中,还需注意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样品采集需要遵循科学的操作流程,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同时,在样品的加工过程中,必须注意避免与外界环境接触,以防止微量元素的丢失或污染。

此外,还需要使用纯净的溶剂和试剂,以确保得到准确的测定结果。

在测定微量元素含量后,我们还需要进行分析。

从测定结果中,我们可以了解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而评估其营养价值和安全性。

例如,铁是人体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可以通过测定食品中铁的含量来判断其对贫血预防的效果。

锌则是维持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免疫功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通过测定食品中锌的含量,可以判断其对儿童发育的影响。

此外,通过比较不同品牌或不同产地的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我们还可以评价其质量差异。

例如,同一种果蔬在不同土壤中生长,其吸收的微量元素含量可能存在差异。

通过测定这些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我们可以评估它们的质量和营养价值,以便做出更好的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测定食品中微量元素含量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局限性。

一方面,样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测定过程变得困难。

另一方面,测定方法的选择和准确性也对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有重要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测定方法,以提高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测定食品中微量元素含量并进行分析是了解食品质量和营养价值的重要手段。

食品分析第七章 矿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第七章  矿物质的测定
临用时混合配制 原理: 在酸性条件下碘化钾氧化而释放出为原来 样品中6倍的游离碘
思考题
1.微量元素(铁、铜、锌、碘、钙)的测定 原理和方法
2.比色法测定微量元素的操作步骤 3.微量元素的测定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
A lg I0 KlN I
K'c
5.另外还有极谱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和荧 光分光光度法。
(极谱法——光学分析的一种,让电流通过溶液, 然后增加电压,由电流变化情况来进行定量、定 性分析。如:小型极谱仪,可用来自动监测自来 水中限量元素的含量,实验操作全都自动化,每 隔12min记录一次水样中Cu、Pb、Cd、Zn的含量
Pb、Cd、Cu、Hg、Fe等离子
测定吸光度 530nm波长处

(三)食品中铁的测定方法
食品中铁的测定方法
1.硫氰酸盐比色法
原理 :在酸性条件下,Fe3+与CNS-作用, 生成血红色硫氰酸铁配合物,溶液颜色深 浅与铁含量成正比,可以比色测定。
食品中铁的测定方法
1.硫氰酸盐比色法
测定要素: pH条件:酸性 显色剂:硫氰酸钾(20%) 氧化剂:过硫酸钾(2%) 测定吸光度: 485nm波长处
1.如Hg、Cd、Pb、As、Sn、Cr等,这些元素在 体内不易排出,有积蓄性,半衰期都很长。
例:① 甲基汞:在体内半衰期为70天 ② 铅:在体内半衰期为1460天。 在骨骼中为10年 ③ 镉在体内半衰期为16—31年。
北京部分 农产品含 砷量过高 可能导致 中毒!
04年网上 报道。
13
13
二、样品的处理与制备
GB 5009.14—2003(双硫腙比色法)
1.原理:在pH4.5—5.0时,锌与双硫腙作 用生成紫红色配合物, 它能溶于氯仿、 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可用硫代硫酸钠 和盐酸羟胺掩蔽干扰离子。

食物中铁、铜、锰、镁、锌的测定方法

食物中铁、铜、锰、镁、锌的测定方法

食物中铁、铜、锰、镁、锌的测定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原理每种元素的原子能够吸收其特定波长的光能,而吸收的能量值与该光路中该元素的原子数目成正比。

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这些原子,测量该波长的光被吸收的程度,用标准溶液制成校正曲线。

根据被吸收的光量求出被测元素的含量。

2.适用范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铁:GB12396-90,铜:GB/T5009.13-96,锰:GB12396-90,镁:GB12396-90,锌:GB/T5009.14-96。

适用于所有食品及保健品中元素含量的测定,其元素含量在1mg/kg浓度以上。

3.仪器原子吸收光谱分光光度计4.试剂(1)硝酸(GB)高氯酸(GB)(2)混合酸消化液:硝酸+高氯酸按4:1混合(3) 0.5mol/L硝酸溶液:取33mL硝酸,加去离子水稀释至1000mL,定溶即成。

(4) 0.121%盐酸(5)去离子水:(KΩ)80万以上。

(6)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提供的标准贮备液:铁标准溶液、铜标准溶液、锰标准溶液、锌标准溶液、镁标准溶液,以上标准液浓度均为1000μg/mL(7)标准质控物: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提供的猪肝粉,室温干燥保存。

(8)标准储备液的配制:吸取上述标准溶液各10mL(镁5mL),分别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然后用稀释用溶液定容至100 mL(铁、铜、锰、镁用0.5mol/L硝酸溶液稀释定容,锌用1%盐酸稀释定容)。

以上各溶液须放聚乙烯瓶内,4℃冰箱保存。

5.操作步骤5.1样品制备:每种样品采集的总重量不得少于1.5Kg,样品须打碎混匀后再称重。

鲜样(如:蔬菜、水果、鲜鱼等)应先用水冲洗干净后,再用去离子水充分洗净,凉干后打碎称重。

所有样品应放在塑料瓶或玻璃瓶中4℃或室温保存。

5.2样品消化:准确称取样品干样(0.3-0.7g左右),湿样(1.0g左右),饮料等其他液体样品 (1.0-2.0g左右),然后将其放入50mL消化管中, 加混酸15mL左右,过夜。

微量元素测定的方法

微量元素测定的方法

微量元素测定的方法
微量元素测定的方法有多种,以下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方法:
1. 原子吸收光谱法:包括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等。

利用待测元素原子对特定波长的可见光或紫外光(吸收光)的吸收特性来测定微量元素的含量。

2. 原子荧光光谱法:包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辐射光谱法(ICP-OES)、电弧原子发射光谱法(DCP)等。

利用待测元素原子在高温等离子体中激发发射特定波长的光谱线来测定微量元素的含量。

3. X射线荧光光谱法:利用待测元素原子被X射线激发后发射出的特定能量的荧光X射线来测定微量元素的含量。

4. 电化学方法:包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电化学石墨炉法等。

利用待测元素原子在电场或电流作用下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的信号来测定微量元素的含量。

5. 光谱分析法: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光谱法等。

利用待测元素溶液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特性来测定微量元素的含量。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要根据待测元素的性质、样品的特点以及
分析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分析与检测

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分析与检测

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分析与检测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食品中的微量元素对人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很低,因此需要进行精确的分析和检测。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分析与检测的方法和技术。

一、食品中微量元素的重要性微量元素是指在人体中所需量极少的元素,但却对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铁会导致贫血;锌是许多酶的辅助因子,缺乏锌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因此,合理摄入食品中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二、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1.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它通过测量样品中微量元素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来确定元素的含量。

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准确性和高选择性的优点,适用于各类食品样品的分析。

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它可以同时测定多种元素。

该方法通过将样品转化为离子状态,然后利用质谱仪测定离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从而确定元素的含量。

ICP-MS方法适用于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快速分析。

三、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检测技术1. 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原子荧光光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的检测技术,它通过测量样品中微量元素荧光光谱的强度来确定元素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和非破坏性的特点,适用于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检测。

2. 电化学方法电化学方法包括极谱法、电位滴定法等,通过测量样品中微量元素的电化学行为来确定元素的含量。

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特点,适用于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检测。

四、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常见问题1. 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壤中元素含量、植物吸收能力等。

因此,不同地区和不同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可能存在差异。

2. 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微量元素的损失或增加。

例如,高温烹调会导致一些易挥发的微量元素损失,而食品添加剂可能会增加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

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与微量元素检验方法

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与微量元素检验方法

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与微量元素检验方法食品理化检验应做好实验环境、实验设备、实验用具及清洗、实验用水和试剂等基础质量控制,标准溶液配制标定和物品称量等操作过程中质量控制,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常规质量控制、滴定样品和绘制标准曲线等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和检验分析后质量控制。

相关部门要认识到食品理化检验的重要性,按照正确检验流程和方法对样品进行检验,不断提高食品理化检验结果的精确度,最大程度降低食品安全隐患。

标签:食品检验;理化检验;质量控制;检验方法食品理化检验和微量元素检验能够保障食品安全和使用者身心健康。

检验人员要严格控制食品检验过程,按照标准要求设定实验环境、检验仪器和设备,进而选择正确的方法得出准确的检验结果。

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要具备食品安全意识,重视检验质量控制,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 食品理化检验的质量控制1.1 基础质量控制1.1.1 实验环境检验人员要根据食品理化检验的实际需要,合理布置实验室,避免不合理检验过程导致交叉感染,获得不准确检验结果。

实验过程中要将不同的实验设备置于特定环境中,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整洁,并结合实验设定实验室内的温度、湿度等微小气候条件[1]。

1.1.2 实验设备检验人员要依据要求选择和准备实验仪器设备,保证仪器各项性能良好,设备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要定期检验实验设备,确保试验过程中涉及到设备正常运转,避免产生实验误差。

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精密设备前,检验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具有相关应用经验,避免不合理操作对实验设备或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要对大型实验仪器设备操作过程记录,定期检查、保养和维护实验设备。

1.1.3 实验用具及清洗要选用标准型号玻璃量杯和试管等实验用具。

按照正确的清洗流程清洗实验用具,避免实验过程中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1.1.4 实验用水和试剂实验用水和试剂配比会直接影响实验结果。

操作人员要结合实验要求选择实验用水和试剂,确保其纯度和合理配比。

第六章 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第六章  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原理 (2)试剂 (3)仪器 (4)操作步骤 (5)结果计算
第六章 第二节 微量金属元素的测定
三、铅的测定
2.分光光度法(二硫腙比色法) (1)原理 (2)试剂 (3)仪器 (4)分析步骤 (5)结果计算
第六章 第二节 微量金属元素的测定
四、汞的测定
1.冷原子吸收光谱法 (1)原理 (2)试剂 (3)仪器 (4)操作步骤 (5)结果计算
八、锰的测定
1.原子吸收光谱法 (1)原理 (2)试剂 (3)仪器 (4)操作步骤 (5)结果计算
第六章 第二节 微量金属元素的测定
八、锰的测定
2.分光光度法 (1)原理 (2)试剂 (3)仪器 (4)分析步骤 (5)结果计算
第六章 第二节 微量金属元素的测定
九、铬的测定
1.原子吸收光谱法 (1)原理 (2)试剂 (3)仪器 (4)操作步骤 (5)结果计算
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极谱法、离子选择电极 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等。
第六章 第二节 微量金属元素的测定
一、铁的测定
1.分光光度法(邻二氮菲法) (1)原理 (2)试剂 (3)测定方法 (4)结果计算
第六章 第二节 微量金属元素的测定
一、铁的测定
2.原子吸收光谱法 (1)原理 (2)试剂 (3)仪器 (4)操作步骤 (5)结果计算
食品分析(第三版)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食品分析检验的一般方法 第三章 食品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 第四章 食品一般成分的检验 第五章 食品添加剂的测定 第六章 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CONTENTS
第七章 食品中农药及药物(兽药)残留的测定 第八章 食品中毒素和激素的测定 第九章 食品中安全热点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技术微量元素的测定

食品分析技术微量元素的测定
pro是食品的重要组成之一,也 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一个食品的营养 高低,主要看蛋白质的高低。pro除 了保证食品的营养价值外,在决定食 品的色、香、味及结构等特征上也起 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 概 述
一、pro组成与分类 1、组成pro是复杂的含氮有机化合物, 它的溶液是典型的胶体分散体系,由两 性氨基酸通过肽键结合在一起的大分子 化合物,它主要含的元素是C 、H、O、 N、S、P另外还有一些微量元素 Fe、 Zn、I、Cu、Mn。对于不同的pro,它 的组成和结构不同,但从分析数据可以 得到近似的pro的元素组成百分比。
2.方法: ⑴样品的处理 准确称取样品 5 g 于 1 0 g 瓷 坩 埚 中 → 加 氧 化 镁 粉 2 g→ 加 10%硝酸镁10ml→于水浴蒸干→小火上炭 化后→移入550℃灼烧到灰白色→冷却后 →加10ml浓HCL溶解残渣→移入100ml容 量瓶→定容
⑵样品分析
取七个100ml的三角瓶编号
Ca的测定法
a.KMnO4滴定法 b.乙二胺四乙酸滴定法
这两种方法比较简单,测定速度也快, 是常用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处理样品是 这 样 的 : 采 用 H2SO4-HCLO4 破 坏 法 进 行 消 化。
EDTA测定步骤:
准确吸收消化液5ml→加水20ml→用2N NaOH中和→用水稀释50ml→加1%氢化 钾 2 滴 , NaOH 2ml→Ca 指 示 剂 2 g→ 用 EDTA标液滴定至兰色,同时做空白。
第一节 概 述
一、pro组成与分类
2 氨基酸的组成 上面我们已讲了pro是由氨基酸组
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目前各种氨基酸 已达175种以上,但是构成pro的氨基 酸主要是其中的20种,氨基酸是由脂 肪酸碳链上的氢原子(NH2)所置换而 得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常规检验方法
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常规检验方法
摘要:现如今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对社会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较为关注,尤其是对于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污染问题,逐渐成为人类健康的核心影响因素之一,对食品安全有严重的威胁。

因此,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测定已成为当前食品安全检查中的核心工作内容。

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测定与问题分析相比较而言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关键词:食品安全微量元素检验测定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发展过程中需要面临的重要难题和挑战,对于政府的食品安全检测部门和生产企业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我国现有的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检测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完善的检验方式,一门新兴的边缘化科学“生命科学中的微量元素”由此应运而生。

本文就当前常规的食品微量元素的检验方法及其测定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讨。

一、原子荧光光谱法
每种元素的原子荧光强度都是特定的,根据此原理就可以检验出待测的元素含量。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检测的灵敏度较高,实施过程中的干扰比较少,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并且能够将较多的元素放在一起同时检测分析。

NaBH4与汞离子、SnCL2与汞离子都可以反应形成原子态的汞,在室温环境中能够被相互作用从而变成汞原子荧光,这种方式叫做冷原子荧光光谱法,也可以称作冷蒸汽法。

因为AFS的测定方法对检验汞的敏感程度较高,所以在分析样品汞含量的时候通常较多的运用冷原子荧光与无焰、有焰HG-AFG这几种测定方式。

如果想要检验大米当中的汞元素就可以使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它是通过微波加热的方式使样品在温度较高和压力较大的环境下消解样品。

同时也可以利用此方法检验锗这一微量元素,它多存在于保健食品当中。

可以研究酸介质和氢氧化物等因素对检验所产生的影响。

把仪器最适
宜的工作条件选定出来,用酒石酸来进行检验,不仅能够打破干扰因素共存离子,还能够增敏,可以适用于在室温原子化环境下检验锗在保健食品中的痕量。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此方法是在原子对特征光聚集的基础上相应用的一种检验方式,光源能够辐射出将要检验元素的专门特征光谱,当样品的蒸汽通过它的时候,待检验元素所含有的基态原子就会把它吸收,在所特有的条件下,样品中准备检验的元素的含量与光线入射后被吸收从而逐渐弱化的程度呈正相关,从而就可以检验出待测元素含量。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检测分析的范围比较广泛,精密度准确,有着较强的选择性和较高的灵敏度。

相配合应用的仪器是原子吸收分光光谱仪,其核心的组成部件是原子化系统,它可以将样品当中准备检验的的元素转变为原子蒸汽并成自由状态。

原子化装置由三种类型构成,它包含了氰化物发生器与无火焰原子化、火焰原子化的系统。

当一些元素如锡、锗、锑等和一定的硼氢化钠相反应形成了状态为气态的氢化物就产生了
氢化物发生的原理。

气态原子汞可以由汞所生成,锌和镉都能够形成气态组分。

要想进行原子化可以把生成之后的氢化物融入到特殊制作的石英炉当中。

氢化物进样有着很大的作用,如最大程度的消除干扰因素,进样过程的效率明显得到提高,很容易实现自动化等。

这种方式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被广泛运用。

针对酒水类和饮料等饮品类食品一般会运用石墨炉原子的光谱吸收发对包含的锡和锰元素进行检验,样品可以省略之前的处理阶段,可以应用标准的加入方法和曲线法直接来进行检验,没有机体干扰,也不存在背景吸收,避免了萃取分离、消化、定容等一系列化学处理步骤和过程,使检验程序得到了简化,提升测定分析的效率,加强了结果的可靠准确性。

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这种方法的工作原理是运用喷雾器将分析的溶液样品雾化,随后再将它引入高频等离子体的火焰之中,从而激发并发光,样品散发出来的光线将会射入到分光器当中,形成光谱,继而获得所要检验元素的光线谱,当此光转换为电流之后将被转入到测光装置当中,依据电流的强度和其显现出来的数值,就能够了解样品里各种微量元素的含
量及成份。

这种方法的优势为检验结果的限制条件较低,基体产生的效应小,线性范围大并且可以将多种元素共同检验分析和测定。

在食品微量元素检验分析之中有着广泛运用。

在液态样品如食醋等是可以在稀释过后直接的运用发射光谱来进行测定,此种方式还同样适用于氢化物进样-流动注射。

将它和多道等离子光谱仪一起使用,可以检验出高盐食品铅的含量。

在检验生物样品的过程中使用这种方式得到的结果仍然令人满意。

电感耦合体质谱还可以对玉米粉进行测定,并检验出铁、钙、锌等微量元素,更进一步表明了这种测定方式的直接性和方便性,无需经过复杂的化学处理,分析测定的速度较快等优点。

随着这种检验方式的出现,我们不断将其检测功能做出改进,这项应用技术越加受到人们的重视。

流动注射进样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引入方式和处理手段展现出越来越多的优势,他可以节省样品的消耗,提高对高酸高盐的承受能力,减少了对于环境的污染和达到自动化。

不断提高特性,研制为新型的引入方式针对于检测样品。

四、电化学分析法
在电化学的分析方法当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方法是极谱法。

近来极谱法在检验食品微量元素当中的色素和糖精等成份的研究中有很
大的优化和发展。

极谱分析有着检验速度快,设备仪器简便,反映敏感度高等优势。

在目前的食品微量元素检测中,有一种较为先进的溶出伏安法,它是将待检测的元素通过控制电势电解,将汞电极富集于伏安检测。

通过使用伏案技术将准备检验的元素通过电极溶出进入溶液,将整个过程绘出伏安曲线并进行具体分析,由于此操作流程是通过富集溶出,很大程度的提高法拉第电流电解成分,充电的电流值与普通的伏安法相类似,改善了两种比值。

所以这种方法被全面使用在超微量和微量元素测定当中。

他可以应用在饮料微量元素检测锗当中,操作方法简单,最终得出的结果较为准确。

也可以运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来测定饮料里铅的含量,粮油制品通过溶出伏安法检验,有较高的回收率。

电化分析法所需要采用的仪器都是都是价格较为低廉的,因此更加适用于基层的医疗部门、中小食品企业、卫生防疫站等使用。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一系列先进现代极谱分析的出现,如脉冲极谱、交流极谱、线性扫描等方式,电化分析法在今后
的发展过程中势必会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五、结论
本文讨论的四种食品微量元素的常规检验方法都有着线性范围
宽和准确精密度较高、操作流程简单便捷等优点,但因为这些当中有的检验方式在检测过程中需要花费较多的费用和定期做仪器维护等,所以这些方式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应用。

食品中有着种类繁多的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在进入人体以后产生着许多生理生化作用,对人体的成长和发育、生老和病死都有着一定影响,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检测有着必要的作用,通过以上几种常规的检验方法,分析和研究了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彭秧锡. 食品试样中矿物元素分析的实验预处理[J]. 食品
研究与开发. 2002(04)
[2] 王文海.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食品金属元素分析中的应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2(02)
[3] 许永彬. 食品中微量元素测定的意义[J]. 中国医药指南. 2008(15)
[4] 刘江晖,周华. ICP-MS法同时测定食品中8种微量有害元
素的方法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4(01)
[5] 刘利娥,丁利,戚敏,韩秀丽,张洪权. 新资源食品中微量元素测定方法的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7(07)
------------最新【精品】范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