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整合研究—以乌昌一体化为例
区域统筹发展背景下乌昌都市区协调发展对策研究

区域统筹发展背景下乌昌都市区协调发展对策研究【摘要】从区域统筹发展的角度,对新疆发展的热点地区——乌昌都市区进行协调发展研究,找出区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协调发展目标,并制定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乌昌都市区,乃至其他地区的区域发展提出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区域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对策;乌昌都市区。
一、引言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开始,便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直接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走向的“五个统筹”思想,其中,统筹区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提出既是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理论发展的结果,又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目前,中国的区域发展面临着由非均衡增长到区域全面互动协调发展的转折期,区域之间的协作已经成为我国区域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1]。
本文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地区——乌昌都市区为例,运用区域统筹的思想,提出乌昌都市区协调发展理念,并提出相应策略,以期能够对各地区域统筹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区域协调发展对于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区域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2]。
同时,区域协调发展对于培育经济增长点,改善区域发展环境,实现各区域优势互补,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乌昌都市区概述乌昌都市区是由乌鲁木齐市、昌吉市、阜康市以及五家渠市等中心城市构成的大都市区,土地面积为31625.62km2,占全疆土地面积的1.89%;2011 年,总人口311.53万人,占全疆总人口的14.10%,人口密度为44.18人/ km2;都市区生产总值约为2 065.5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9.08∶45.0∶45.92。
乌昌都市区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以现代服务业为辅的中西亚地区的流通大通道和产业经济区,是新疆的经济核心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产业集中,工业门类较齐全,具有极强的经济发展优势。
乌昌经济一体化新阶段发展的探讨

~
带来很多掣肘 因素, 实质上 阻碍 了经济 资源 的 自由流动和跨 地 区的经济合作 。这不仅造成了流通渠道堵塞 , 各种商品和
还不足 , 对发展工业的方法途径探索不够 。如果不尽快转变 这 些落后观念, 不解放 思想 , 会给加快 乌昌经济一体化进程 带来 阻力 。 六是行政区划分割局面亟 待解决 。一体化区域内, 五家 渠属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辖 , 其他各 城市分属 乌鲁木齐市 和 昌吉回族 自治州管辖,形成了 自治 区和兵 团两种 管理体
场经济 的需 要, 加速 了市场 经济 的发展, 推动 了生产 要素的 聚合与扩散 , 际应 用效果 良好 , 实 乌昌经济 一 遂成为我 国 区域 经济发展 体化新阶段发展的探讨
的一种新模式 。 在经济一体化成为我 国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 的情 况下 , 20 04年 1 , 疆维吾 尔 自治 区党 委 、 民政府做 出了加 2月 新 人
( 中国科学院新 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01) 301
( i j a g I s i u e o c l g n e g a h ,C S i j a g U u q 3 0 X n i n n t t t f E o o y a d G o r p y A ,X n i n r m i 8 0 1 ) 1
A a y i f U m i C a s iE o 0 i n e r t O e t g ’ e e o m n n l s S o n q- h n j v n = c I tg a i n N w S a e S D v l p e t
贺西安 张小云 任 虹 李 江
He Xi‘ Zh ng ia u Re Ho g Li i g an a X oy n n n J an
借鉴新疆乌昌一体化经验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

借鉴新疆乌昌一体化经验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时晓东近年来,新疆自治区相互邻近的乌鲁木齐市与昌吉自治州在一体化建设(以下简称乌昌一体化)方面不断突破,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其经验与做法对我们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以下简称西咸阳体化)进程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乌昌一体化的基本情况分析(一)乌昌一体化的背景与条件乌鲁木齐市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全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辖7区1县,总面积12000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区面积1080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66.8平方公里。
总人口208.2万人,市区人口占83.5%。
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了美克股份、广汇股份、神内生物、金牛生物、金风科技、统一食品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进驻。
昌吉回族自治州同样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总面积9.39万平方公里,下辖5县3市,人口160.08万,州域内驻有生产建设兵团24个团场以及乌鲁木齐石化总厂、准东石油基地、玛纳斯电厂等一批中央、自治区所属企事业单位。
昌吉市面积7963.9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地处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经济开发区中心,是乌鲁木齐市卫星城。
乌昌地区是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核心,生产总值占全疆1/3强,财政收入则占到了40%。
在成立昌吉回族自治州以前,乌昌两地原是一体。
如今,昌吉州首府昌吉市距乌鲁木齐市中心也仅32公里,昌吉州米泉市和乌鲁木齐的东山区仅隔216国道,城区完全连成一片。
但是,“地域相连、人文相通、优势互补”的“天然的亲密”,却并不能轻易越过行政区划的阻隔。
乌鲁木齐市可供开发的土地已消耗殆尽,2004年有将近70多个项目因为土地限制无法建设,而昌吉尽管有9万多平方公里的广阔腹地和丰富的资源,但却无法承接乌鲁木齐的人才、信息、资金、地缘优势辐射。
因此,推动乌昌两地融合,实施乌昌一体化,就成为乌鲁木齐市、昌吉自治州以及整个新疆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战略选择。
乌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泛项目研究

乌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泛项目研究乌昌经济一体化一经提出,立即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使乌昌经济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尽快实现高层位对接,许多具有战略意义的理论及实践问题需要研究,本文试从项目管理理论角度作一些分析。
一、经济快速发展期的泛项目特征纵观人类文明的形成,最具创造性,最具活力的经济活动,就是项目。
从中国的古长城到都江堰;从埃及的金字塔到伊士运河;从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到星球大战等等,无不显示着项目在推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巨大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日益增长和多样化。
而这种种需求,常常要通过投资项目来满足。
为解决城市交通和运输问题,需要投资发展民航、修建铁路、建设高速公路;要改善城市环境,有效地处理城市垃圾,就需要有焚烧填埋或废物利用项目;要避免城市污水对江河湖泊或农田造成污染就要有污水处理项目;为了解决城镇人口的居住问题,就要实施大量的扩建和旧城区改造项目和大量房地产开发项目;大量工业生产项目的兴建和家用电器的普及需要越来越多的电力,于是从政府到地方陆续兴建了包括水电、火电甚至核电的许多项目。
作为社会细胞的企业,也是在项目的支撑下发展起来的。
一些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功的发展起来了,壮大了,而另一些企业,却失败了,最后可能被兼并被重组被实施破产,这就是市场竞争。
而竞争的焦点在于项目,项目兴则企业兴,每一次技术、工艺、产品、服务的创新和成功的项目运作,都会使企业走上一个新的台阶,获得一次新的发展机会。
反过来,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经济发展缓慢或经营失败,归根到底,也是项目选择不力,项目决策失误,或项目运作、管理的失败。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并催生了大量的项目,也极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投资意识项目意识已经不仅是战略决策者们的专有名词了,有专家曾说:"现代社会一切都是项目一切也都可以成为项目"。
可以感受得到:现代社会一种泛项目的趋势正在形成,并逐渐渗透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乌昌一体化到乌鲁木齐都市圈

经济
从乌 昌一体化到乌鲁木齐都市圈
姬 肃 林
( 中共新 疆 区委 党校 经济研 究 中心 新 疆 乌鲁木 齐 8 3 0 0 0 2 )
摘 要: 2 0 0 4 年, 新疆推 出 了乌 昌经 济一体化 战略 , 这是新疆 区域 经济发展 中的一项具有 重大创新意 义的战略
交通 、 信息联结一体 , 功能互补的大中小城镇 网络。
步伐 , 实现 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 乌 昌一体化 战略的实施是按照科学 发展观 的
要求 , 从新 疆 实 际 出发统 筹 协 调 地 区发 展 的积 极 探
¥ 本文 系国家社 会科学基金 ( 1 1 x Mz 0 5 6 号) 西部项 目 《 优化新疆城镇化 布局与发展小城镇研 究》 阶段性研 究成果
体讲就是在不 涉及 乌鲁木齐市和 昌吉 回族 自治州 行政区划调整的前提下 , 对这两市州的经济发展加 以市场化 的整合 , 以形成乌 昌两地强强联合 、 优势
互补 、 资 源 共 享 的新 局 面 。这是 新 疆 区域经 济 发 展 中的一 项具 有 重大 创新 意义 的战 略举措 。
疆政治 、 经济 、 文化的中心 。根据 2 0 1 0 年第六 次全 国人 口普 查 的数据 , 乌鲁 木 齐市 的人 口为 3 1 1 万人 ,
是 全 区惟 一 一 座特 大 型 现 代化 城 市 , 在 新 疆 新 型城
镇化和区域经济发展 中的核心作用不可替代 。
一
、
乌昌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及其意义
水、 环境保护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 目的布局 , 以 发挥乌 昌地 区城市密集度和城市化率高的优势 , 有 利 于城镇 资源要素有效结合 , 全面提高城市综合服
乌昌一体化区域土地利用景观结构变化分析

新 疆 农 垦 经 济
2 ’. 0 01 2
乌 昌一体 化 区域 土 地 利 用景观 结构 变化 分 析
唐启湘 于 礼
805 ) 3 0 2
( 新疆 农业 大学经济 与管理 学院 新疆 乌鲁木 齐
[ 摘 要 ]本 文通过 运 用土地 景观 学 的土地 利 用结构 变化 指数 、 观 多样 性 指数 、 景 土地 利 用相 对 变化 系数 、 匀性 指数 、 均 土地利 用动 态度 和人 工干扰 指数 等景观格 局利 用 变 化 基本 规
中共 乌鲁 木齐 市 昌吉州 委员 会 ( 简称 乌 昌党委 ) 的重大 战略决 策 。推行 乌 昌经 济一体化 建设 。
乌鲁木 齐市 、 昌吉 回族 自治州 为新疆 维 吾尔 自治 区两个 紧 密相连 的行 政 区 ,同处天 山北麓 、 准噶尔盆地 南缘 。其 中乌鲁 木齐市是 新疆维 吾尔
疆 的 4 . ;乌 昌两 地 经 济 增 长 率 均 在 1 %以 3% 4 3
样 性 指 数 ; P 为第 i 区域 第 j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年 种
在 景 观 中所 占的 比例 ; 为景 观 中出现 的 土地 利 m 用 类 型数 , 文 中 m= 。 本 9
上 。 0 8 乌 昌地 区生产 总值 10 亿 元 , 20 年 45 占新疆 地 区生产 总值 3 . 38 %,外 贸进 出 口总额 10亿美 0
元 占新 疆 的 4 .%,其 中 出 口占全 国向 中亚 五 国 5 5 出 口的 3 .%。 昌地 区资 源丰 富 , 06 乌 蕴藏 着丰 富 的 煤 、 油 、 然 气 、 等 矿 产 资 源 , 中煤 炭 远景 石 天 盐 其 储 量 70 0 0亿 吨 ,分 别 占新 疆 的 3 %和 全 国 的 0 1%。 为我 国与 中亚经 贸 合作 的“ 头堡 ” 乌 昌 2 作 桥 ,
试论乌昌一体化的制度创新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变动 , 况 更 为 复 杂 。 文 章对 乌 昌 一 体 化 的 原 因、 程 、 度 创 新 以 及 遭 遇 的 法律 障 碍 进 行 系统 地 分 析 , 情 进 制
一
、
20 0 4年 1 2月 , 疆 自治 区党 委 、 民政 府做 出 新 人 了在 不涉及 乌鲁 木 齐 市 、 昌吉 回族 自治 州 行政 区划
下, 区域之 间资 源 要 素 的优 化 配 置 更 显重 要 。乌 鲁 木 齐 市作 为新疆 的首 府 , 经济基 础坚 实 , 财政实 力雄 厚 , 技、 才、 科 人 资本 等生产 要 素 占有 优势 , 但存 在有
山区的党政群机关除两个人大政协和公检法外其二成立了乌昌财政局实现了财政统一余49个部门全部合并两地事业单位也已全部完成2005年10月19日在乌昌党委领导下乌鲁合并两地的财政也完全实现了统一统一制定财政木齐市昌吉州财政局正式挂牌成立负责主管乌昌政策和管理方案统一编制财政预决算报告
第2 6卷 第 5期 21 0 0年 1 O月
产业 与区域 发展 的必 需 和必 然 , 是走 向一 体 化 的 也
地 空 间 已受 到严 重 制 约 , 土地 资 源 紧缺 已成为 制 约 乌 鲁木 齐市 可持续 发 展 的严 重 问题 。而 昌吉 回族 自 治 州地 域辽 阔 , 东 、 、 三面 环 抱 首 府 乌鲁 木 齐 从 西 北 市, 原有 的 三市一 县 距 乌 鲁 木 齐均 在 7 0公 里 以 内。 虽 然 昌吉州 有土地 、 自然资 源等方 面 的优势 , 由于 但 行 政 区划 中各 项行 政 政 策 的 制 约 , 昌吉 州不 具 备 乌 鲁木 齐市 在产 业政 策 、 用 产 品 ( 、 气 等 ) 应 公 水 电、 供 价格 方 面的优 势 , 时也 不 具 备 中心城 市 具 有 的信 同 息、 资本 、 人力 资源 优 势 , 产 业 投 资 资本 也 没 有 较 对 强 的 吸 引 力 。 因而 , 法 承 接 乌 鲁 木 齐 市 资 金 、 无 技
乌昌都市区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 区域经济 】 R e g i o n a l E c o n o m i c s
l : … : ㈦I
域均衡度 E越趋近于 1 .区域 中各城镇之间发展的相 对差距就会越小 , 区域均衡度就会越好。 利用 公式( ( 2 . 1 ) 和( 2 . 2) , 分别计算 鸟吕都市区各城镇
均衡度可以采用公式 E来表示:
E= = 21
分析结果的基础上 ,对乌昌都 市区协调情况进行 了充分 的分析研究。最后 . 结合乌 昌都市区发展的现实情况 , 从 多方面 、多角度提出了今 后乌 昌都市 区如何在不断城镇
由于 H < H ,所以区域均衡度 E总足在 ( 卜一 1 之
要 的理 论 和现 实 意 义 。
布是否均匀 的指标。 区域城镇均 衡度是通过对相关经济指标的实际信息 熵 与最大信息熵的比来测算 的1 2 1 。
假定 P . 作为第个城镇 区域某一项指标 占整个研究区 域 内部的比重 , 则有 ∑ R=1, 此 时相对应的指标 整 个研究区域系统中的信息熵 为:
人口 和 G I ) P的均 衡 度 , 计 算过 程 如 下: 该『 j t 域共 有 四 个城 市 , 那么 n = 4 , 人 口均 衡 度
一 一 —
数量 超过百万 。其他 3个城市人 r _ _ f 数量都 9 ~ 4 0万之 间, 几个城市 的人 口数量差距并— 是很大 , 反映} I : 来均衡
都 市 的 发展 和城 市文 明 的 进 步 都市 域 凋 发 腱
辅 的中西亚地 区的流通大通道和产业经 济区,足新疆的 经济核心 区, 经济发展水平较 高 , 产业 集中 . T业门类较 齐 全. 具有极强的经济发展优势 。都市区拥有新娲最 为发 达 的航空 、 铁路 、 公路交通运输 网络 体系 , 并日 _ 通 信发达 其 中公路交通 以 道 3 1 2 、 2 1 6 , 以 及l 伞高速公路 、 叶 大高速公路 、 r J J 奇高速公路 为主干 , 以省道 及县 乡道 为辅 助的公路交通 网络已形成 住这一地 区鼬, 外部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整合也在向纵深发展,行政区划的整合正走向具体化、程序化。
传统的行政区划在发展进程、服务水平、资源利用等方面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行政区划整合就显得十分必要。
行政区划整合涉及的内容较多,包括传统观念的转变、行政区划的调整、经济布局的重建、各级行政机构的改变等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因此,本文围绕乌昌一体化,对区域整合进行了有意探讨。
一行政区划整合概述(一)行政区划整合的概念行政区划是指根据国家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的需要,遵循有关的法律规定,充分考虑经济联系、地理条件、民族分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地区差异和人口密度等客观因素,实行行政区域的分级划分,将国家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层次、大小不同的行政区域系统,并在各个区域设置相应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建立政府公共管理网络,为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明确空间定位①。
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②。
根据以上两个概念,本文认为行政区划整合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在社会环境、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上相同或相近的地域进行有效整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互补以此来达到最大化的发展要求。
(二)乌昌地区行政区划整合的内涵1.乌昌一体化的内涵乌昌一体化是指乌鲁木齐市与昌吉回族自治州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简称。
乌昌一体化是2005年在乌昌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提出的,涉及的城市有乌鲁木齐市的七区一县两开发区,包括: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水墨沟区、头屯河区、米东区、达坂城区、乌鲁木齐县、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开发区和昌吉回族自治州的五县两市一园区,包括: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吉木萨尔县、奇台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昌吉市、阜康市、新疆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两地行政区总面积为10.59万平方公里,所涉及的总人口为403万,其中乌鲁木齐市总人口为235万人,昌吉回族自治州总人口为168万人。
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①靳尔刚、张文范;行政区划与地名管理[M].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第4–5页.②张曙光;个体生命与现代历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7年第387页.治区的首府,昌吉回族自治州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具实力的地州,乌昌地区是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核心,两地GDP占全疆的三分之一强,财政收入则占到了40%。
乌昌一体化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5年-2007年,为适应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现实要求,有效解决乌鲁木齐市发展空间不足、经济结构失衡及昌吉回族自治州资源转换能力弱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提出并实行乌昌经济一体化;第二阶段是2007年至今,2007年国务院在对乌昌经济一体化充分肯定的同时,大力提倡加快推进乌昌一体化,把乌昌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去掉,推进乌昌一体化。
2.乌昌一体化坚持的原则乌昌一体化坚持的原则有三个方面,即财政统一原则,规划统一原则,市场统一原则。
第一,财政统一原则。
财政统一表现为成立乌昌财政局。
将乌昌两地各县市区财政统筹由乌昌财政直接管理,两地的财政统一预算,统筹安排。
第二,规划统一原则。
规划统一表现为制定乌昌一体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优化乌昌地区中心城市发展规划,按一体化发展要求完善公路、水资源、新区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
第三,市场统一原则。
市场统一表现为逐步建立一体化共同市场。
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招商引资、资源开发、税收征管等政策。
逐步消除两地在交通、通讯、电力等方面的政策差异和障碍,确保加快区域市场要素资源合理流动。
3.乌昌一体化的特点第一,坚持统筹协调。
2005年12月10日,乌昌两地根据自治区党委决定成立了乌昌党委,全面加强了对有关工作的统筹协调。
两地党委、政府按照乌昌党委统一工作部署和具体工作责任分工负责具体落实,两地人大、政协积极支持配合,各项工作形成了推动合力。
第二,以点带面,抓好关键领域。
一是建立适应乌昌一体化发展需要的领导体制;二是突出财政、规划、招商等政府重要部门的改革与整合,强化政府职能部门对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推进作用;三是建立两地干部交流任职制度,促进干部队伍的组织融合、思想融合;四是正确处理党委、政府与人大、政协的关系,确保党委决策得到有效贯彻。
第三,坚持重点突破,全力打造经济增长新亮点。
表现为将乌鲁木齐市的东山区和昌吉回族自治州的米泉市合并,建立米东新区。
把米东新区的发展作为乌昌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起点,积极打造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三)乌昌一体化在行政区划整合中的实践意义第一,乌昌一体化有助于资源整合,形成合力。
乌鲁木齐市的优势在于有先进的技术、完备的人才,但是却面临着发展空间不足、经济结构失衡的突出矛盾,发展空间狭小成为最大制约因素。
与乌鲁木齐市毗邻的昌吉回族自治州,其最大优势是地域辽阔,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巨大,但却面临资源转换能力较弱的突出矛盾。
因此,乌昌两地实行区域整合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两地的优势,实现共同快速的发展。
第二,乌昌一体化的形成,有利于乌昌地区实现空间结构调整,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
乌昌两地在实现区域整合后对两地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建设,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都会有拉动作用。
通过这些领域的发展来促进乌昌两地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型。
第三,乌昌一体化有利于分工协作,促进各自经济和整体经济的发展。
乌昌地区经济上各有特色,各有优势,同时有着良好的协作关系,实现区域整合将会进一步保持和加强这种地域分工。
第四,乌昌一体化有利于改善和加强两地在基础设施、劳务等方面的联系。
乌昌地区公路相互紧连,两地间开通直达客运班次。
同时,乌昌地区间相互提供劳力,劳务联系频繁。
建立乌昌一体化将进一步改善和加强这些联系。
二当前乌昌一体化在行政区划整合中的成效及面临的主要问题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的首府,是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教育中心。
乌鲁木齐市行政区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居住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等47个民族,全市总人口235万。
2009年GDP达到1020亿元,经济实力雄厚。
昌吉回族自治州位于天山北坡经济带率先发展的核心区,全州有回、汉、维吾尔、哈萨克等42个民族,总人口168万,行政区总面积9.39万平方公里,2009年实现GDP总值450亿元。
乌昌地区作为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在一体化实施以来,两地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当前乌昌一体化在行政区划整合中的成效1.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乌昌一体化以来,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
有关数据显示:2005年,乌昌地区实现GDP总值819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0亿元;2009年,乌昌地区实现GDP总值1545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36.4亿元。
2009年与2005年相比,乌昌地区GDP总值增长了88.6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了94.9%。
乌昌地区日益成为带动新疆经济发展新的“领军者”。
2.政府职能部门合并2005年以来,乌昌地区按照统筹乌昌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思路,逐步推动完成了两地财政局、发改委、招商局、规划局、旅游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环保局等职能部门合并,并探索建立了两地人大常委会联席会议制度,为进一步推进乌昌一体化进程提供了制度保障。
3.促进了区域资源开发及工业化发展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人才储备雄厚,具备了发展大工业的良好条件。
乌昌一体化实施以来,华电、神华、鲁能、国投等一批大企业纷纷介入乌昌地区的能源开发。
准东煤电煤化工产业带所属区域的煤炭资源开发吸引了近43家国内煤炭行业重点企业入驻。
在乌昌一体化的带动下,目前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工业增加值已占两地GDP总值的30.7%;在税收构成中,工业实现了40%左右的贡献。
在全社会劳动力结构中,工业吸纳的就业人数约占30%,工业经济作为乌昌经济总量、财政税收、农民增收、吸纳就业的主体地位将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不会动摇。
4.推动招商引资2005年以来,针对招商引资专门出台了《关于鼓励国内外企业来乌昌地区投资发展的意见》,并制定了统一招商方案和项目册。
同时乌昌地区累计执行招商引资项目2127个,落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93.86亿元。
截至2009年底,共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及知名大企业大集团71家,项目质量明显提高,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改善交通、通信、电力、土地项目第一,在交通道路方面,乌昌大道主线已全线通车,除乌昌大道外,乌昌客运公交化、乌昌轻轨建设,大黄山到吉木萨尔、奇台的高速公路建设等都已提上日程,这为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还陆续取消了地窝堡、卡子湾等8个公路收费站,乌昌城市群"半小时和一小时经济圈"雏形初现,大大拉动昌吉房地产、物流、城市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在通信项目方面,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取消了信用卡跨区收费、米东区与乌鲁木齐市市区固定电话区号统一、降低乌昌两地电话漫游资费。
第四,在电力方面,基本实现两地用电电价的统一,这就更好的方便了两地人们的生产生活。
第五,土地项目方面,出台了引导房地产业向乌鲁木齐市北部和昌吉市延伸的相关政策,这就会带动周边区域积极快速地发展。
(二)当前乌昌一体化在行政区划整合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难点1.市场协调能力不完善由于乌昌两地发展水平存在比较大的差异,虽然一体化的目标是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但是,在其运行过程中,作为主体的企业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往往会从自利的角度出发,对一体化的统一市场秩序形成强有力的挑战。
其实质是对两地政府市场协调能力的考验。
2.行政区划冲突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在行政各自有各自的行政人事编制,整合后,如何安区划整合中,行政区划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具体表现为:第一,两地在整合前,排和调整机构人事变动,维护各方面的利益变的就十分关键了;第二,管辖权的问题,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在整合前,各自所管辖的县市是相互独立的。
但是,在整合后如何进行管辖权的划分,也是矛盾之所在;第三,在关系到两地居民一些切身利益方面也出现了冲突,比如:整合后,两地居民的户口如何划定,各种社会保障如何划定等问题。
3.乌昌一体化意识不到位乌昌一体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两地在相关产业上的合作以及两地企业在相关业务上的合作往往受到两地原有政策的影响,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各自的优势,同时在区域间、城市间、城乡建设与区域基础设施之间的空间综合协调在转变的过程中一时也难以完全被接受。
4.行政管理工作落实不完善由于乌昌一体化涉及到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所辖的区域,因而在对两地进行行政管理工作时,势必会有疏漏和不完善,就会存在一些方案、规则、程序无法得到有效地落实,也就无法确保各项改革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