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区的空间扩展与行政区划调整的研究
苏州城市功能优化研究--基于行政区划调整的思考

我国的行政区建制对于地方城市规划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苏州在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于2012年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此次调整对于苏州城市功能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此,笔者将对苏州功能提升遇到的问题以及行政区划调整对苏州城市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并讨论苏州城市功能优化的机制。
一、苏州城市功能提升的瓶颈(一)经济维度———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长三角都市群的副中心城市,举世瞩目。
然而,同时,济。
苏州下辖的5前十,地级市。
相比之下,低,行的速度与力度。
市的定位不符。
袁飞苏州城市功能优化研究———基于行政区划调整的思考苏州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中心城区经济总量占市域比重不高。
苏州市区GDP 占市域比重只有33.5%。
市区与周边县级市相比,经济实力的优势不够明显。
在长三角范围内,其市区GDP 所占比重与南京、杭州、宁波及无锡等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见表1)。
另外,古城区沧浪、平江及金阊均以商贸、旅游及文化等产业为主,同质化发展现象较为严重,资源要素受行政权限制约难以整合,产业比较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受到制约,财政收入较低。
同时,因为上述3个区财力均偏弱,统筹能力也相对较弱,影响了其政府实现民生改善的力度。
这与苏州率先实现现代化、构建小康社会的背景是不相符的。
(二)文化维度———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分散1982年,苏州成为国务院批准的24座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尽管历届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受行政区划体制等因素制约,古城规模化成片保护格局未能充分实现。
由于古城保护涉及原沧浪区、平江区及金阊区3个发展主体,难以形成合力,不利于对历史街区以及古民居、古城墙、古典园林等历史遗存和古城风貌加以统筹保护。
例如,山塘街东接阊门,西连虎丘,龙身山塘河、龙尾虎丘塔都在金阊区,龙头阊门却在平江区内,在整治保护的过程中,行政区划限制成为景区整体保护的最大障碍。
稳妥有序推进行政区划调整的思考

36 // 《中国国情国力》 2021年第4期|总第339期稳妥有序推进行政区划调整的思考陆小成摘要:根据世界城市演化规律,我国距离发达国家70%-80%的城市化率水平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推动行政区划调整是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必然要求。
立足新发展阶段,建议从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依法依规科学论证、稳妥有序谱写新篇章入手,破解行政区经济壁垒、区域城乡差距拉大等难题,稳妥有序、稳中求进推动行政区划调整,完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关键词:行政区划;调整;体制机制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561/ki.zggqgl.2021.04.009行政区划调整是关系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安定团结、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行政区划本身也是一种重要资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优化行政区划设置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工作部署推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强调,要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立足新发展阶段,稳妥有序推动行政区划调整是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保障。
一、推进区划调整是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一)遵循全球城市化规律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演进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
许多发达国家早已完成城市化进程。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UN DESA)发布的《2018年世界城市化趋势》报告显示:世界上5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预计到2050年,全球城市化率有望达68%。
2018年,主要国家城市化率中,阿根廷、日本均为92%,荷兰为91%,巴西为87%,英国为83%,美国为82%,中国为59%。
快速城市化时期的行政区划调整研究

、
19 98
) 为 代表 的学 者 在
。
治 的传统政治 文 化背 景 下 欧美 等 国
.
”
这 方面 做 出了重要 贡献 如刘君德
(2 0 0 3 ) 分 析 了我 国城市化 推进过 程 中
大都市 区 内部 巨 大 数 量 的地方政 府之
间依 然存在 着较 为严 重 的行 政 区 划 或
行 政 分 割 问题 制约 着 大 都 市 区 的整
“ 严格控制大城 市规模 , 合理发展 中等 城市 和小城市 ” 的城市 发展 方针 。 但这
一
战略 方针 并没 有得到 充 分实施 。 虽
然在 18 年 代 中后期 , 0 9 农村 工业化 、 乡 镇企 业发 展很 快 . 带动 了小 城镇 的 并
了国外都 市 区的治 理模 式 , 到 了 涉及
、
度 已 大大 降低 因 此 对 于 城 市 区 域 的
。
.
界 建 立 或 撤销 行 政 区 改变行政 区 的
、
、
协 调 发 展 主 要 运 用 的是 成 立 大 都市
.
”
层 级 管理 关 系 等 等 改革 开 放 以来 我
。
,
区 政府 跨 区 域 的管 理 机 构 规 划 委 员
、
、
国 行政 区 划 调 整 经 历 了 市带县
上 海为 中心 , 立长 江三 角洲地 区联 建
合政 府 。 李军鹏 (0 1 则介绍 了新 制 20 ) 度 经济学 的政 区竞 争理 论 。 京祥 等 张 (0 2 .0 2 ) 2 0 a20 b 认为行政 区划调整 并不 能根 本 性地解 决 问题 . 是需要 运 用 而 城市 区域管治 手段 。 1(0 3 研究 黄王i2 0 ) i i
大都市区的概念及其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 外 围 县 , 指 与 中 心 县 连 接 并 满足以下条件的县:(%)至少有,’+ 的 劳 动 力 从 事 非 农 业 活 动 ;(!)县 里被雇佣的非农业劳动力至少是 中 心 县(市 )所 雇 佣 的 非 农 业 劳 动 力的%"+或至少为%""""人,或者县 里居住的非农业劳动力至少是中 心 县(市 )居 住 的 非 农 业 劳 动 力 的 %"+或至少定居有%""""人,或者这
准 用 于 国 情 调 查 ,称 为 标 准 大 都 市 区 。%&’& 年 改 称 标 准 大 都 市 统 计 区 ,一 直 用 到 %&(" 年 。 这 以 后 开 始 实行新标准,改称为大都市统计 区,它的组成部分包括)个:
%*中心市,指一个’万人以上的 中心城市或两个城市有相邻的边 界 ,其 中 一 个 城 市 至 少 有 ’ 万 人 口 , 另一个城市人口不少于%$’万。如果 两个邻近城市均达到或超过’万人 口 ,并 且 城 市 之 间 的 距 离 不 超 过 !" 英 里 ,这 两 个 城 市 将 被 划 入 同 一 个 大 都 市 区 ,除 非 这 两 个 城 市 之 间 没 有明显的社会经济联系。
己 的 国 情 特 点 增 加 或 减 少 一 些 界 也 是!’世 纪 世 界 城 市 化 发 展 的 主
定指标。
导趋势。大都市区是城市规模发展
日本参照英美的经验,于’*%# 到一定程度之后,聚集于城市的非
都市区的空间扩展与行政区划调整的研究

都市区的空间扩展与行政区划调整的研究作者:刘艳琼赵祥祥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2期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伴随而来的是都市空间的不断扩展。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行政区划的调整,来解决行政区划分割带来的制约都市空间发展的种种问题,已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发展趋势。
充分利用行政区划调整的积极作用,打破行政割分的阻碍,实现各种资源的共享,使我国都市空间的发展更合理健全。
不少地区在都市空间发展中利用行政区划的调整取得了有效成果,可以加以借鉴。
关键词:都市空间发展;行政区划调整;撤县设区Abstra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economy and the level of city rise quickly, is accompanied by the urban space expansion. In this process, through the adjustment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to solve development issues caused by the restriction of urban space, has become a development trend of our country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Make full use of the positive effect of adjustment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break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of obstacles, realize resources sharing, to make our country more reasonable and sound development of urban space. Many areas in urban spatial development in the use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djustment achieved effective results, you can try to draw lessons from.Key words: urban space development; the adjustment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Remove a county to establish a division中图分类号:C91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2095-2104(2013)1都市区与行政区划关于都市区(Metropolitan Disrtrict)的概念,比较统一的看法是指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地域的组合。
适应城镇化未来发展需要的行政区划调整研究

区域经济评论2021.02REGIONAL ECONOMIC REVIEW 【城市经济研究】适应城镇化未来发展需要的行政区划调整研究*李晓琳摘要:行政区划调整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无论是20世纪90年代的“县改市”热潮,还是近年来重新进入大众视野的特大镇改市,其实质都是在城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背景下,对资源配置格局再调整的需求体现。
长期来看,行政区划调整要充分考虑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形成高效率的组织体系。
但也要看到,中国所特有的行政区经济模式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一定时期内行政等级仍将是不同行政单元间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
短期内,要抓紧解决一批矛盾集中的行政区划调整问题,解决当前行政区划与承载人口不匹配的突出矛盾。
关键词:城镇化;行政区划调整;因地制宜中图分类号:F0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766(2021)02-0116-09收稿日期:2020-12-21*基金项目:2020年国家高端智库选题“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A2020051010)。
作者简介:李晓琳,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100038)。
行政区划包括建制类型、建制层级和区划范围。
在中国,行政区划设置代表了中央政府对于不同行政区划主体的确权和赋能,直接影响了不同行政单元的资源获取能力和发展话语权。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中国行政区经济模式与人口流动、要素流动需求之间的矛盾已经凸显。
通过优化行政区划调整,构建与城镇化未来发展需要相匹配的城镇体系,是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要命题。
一、城镇化未来发展对行政区划设置的新要求行政区划作为地方行政体制的基础,必然会受到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同时,科学合理的行政区划设置也是城镇化战略有序推进的重要保障。
从现阶段到2035年,中国城镇化将依然处于快速推进阶段,大量农业转移人口进入深度市民化阶段,区域协调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一系列新变化都对中国行政区划设置提出了新要求。
行政区划调整 调研报告

行政区划调整调研报告一、引言行政区划调整是指根据国家或地方政府的需要,对现有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和改革的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对于国家和地方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调研报告旨在分析行政区划调整的背景、目的、影响和挑战,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背景行政区划调整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和地方的发展,原有的行政区划可能无法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因此,需要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行政区划调整通常是由政府主导的,通过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合作来实施。
三、目的行政区划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优化行政管理和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通过合理划分行政区域,可以更好地实施政策和规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此外,行政区划调整还可以减轻行政负担,提高公共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性。
四、影响行政区划调整对于国家和地方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行政区划调整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通过合理划分行政区域,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其次,行政区划调整可以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通过合理划分行政区域,可以实现政府职能的优化和提升,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最后,行政区划调整还可以促进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
通过合理划分行政区域,可以减少行政冲突和矛盾,提高社会管理和治理水平。
五、挑战行政区划调整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行政区划调整需要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
由于行政区划调整涉及到资源的重新分配,可能会引发一些利益冲突和争议,需要政府及时处理和解决。
其次,行政区划调整需要考虑历史和文化因素。
行政区划的调整应该尊重历史和文化传统,避免对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
最后,行政区划调整需要考虑实施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
行政区划的调整应该符合实际情况,避免浪费资源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六、结论行政区划调整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通过合理划分行政区域,可以优化政府管理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

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在城市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城市空间结构一直以各种形式发生着演变。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交往等各种活动,其空间结构的演变不仅反映着城市发展的历程,更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社会环境。
本文将从城市扩张、功能分布和人流动态三个方面探讨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
一、城市扩张的演变城市扩张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最基本表现形式之一。
在城市发展早期,城市扩张主要以向外延伸的方式进行。
这种扩张模式使得城市呈现放射状或环状的形态,如古代的罗马城和伦敦城。
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开始向垂直方向发展。
高楼大厦的出现和立体化城市规划的实施,使得城市空间结构愈发复杂多样,如现代的纽约和上海。
而在当今时代,城市向各个方向不断扩张,形成了多个圈层结构。
城市核心区作为商业和行政中心,拥有密集的建筑、繁华的商业街和文化名胜;城市边缘区则以住宅和产业园区为主,居住和工作条件相对较好;而中间地带则是过渡区域,既包括郊区住宅区和商务区,也有一些新兴产业聚集地。
这种多层次、多功能的城市空间结构既符合不同人群的需求,也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功能分布的演变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还体现在城市功能分布的调整上。
在早期发展阶段,城市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往往集中在核心区。
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交通和通信的不便,使得人们更愿意将重要的社会活动集中在一处,便于管理和交流。
然而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城市功能逐渐分散。
特定的产业集群出现在城市的不同地区,不再局限于核心区。
例如,伦敦金融城专注金融业务,柏林科技园区聚集科研和创业资源。
这种功能分布更加合理,使得城市的整体效益提高,并加强了城市间的合作和联动。
另外,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还呈现出功能多样性的特点。
城市不再仅仅是人们工作和居住的地方,还承担起休闲娱乐、教育培训和医疗保健等多种功能。
购物中心、公园和文化场所等社会设施组成了城市的生活圈,使得城市成为一个宜居的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市区的空间扩展与行政区划调整的研究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伴随而来的是都市空间的不断扩展。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行政区划的调整,来解决行政区划分割带来的制约都市空间发展的种种问题,已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发展趋势。
充分利用行政区划调整的积极作用,打破行政割分的阻碍,实现各种资源的共享,使我国都市空间的发展更合理健全。
不少地区在都市空间发展中利用行政区划的调整取得了有效成果,可以加以借鉴。
关键词:都市空间发展;行政区划调整;撤县设区abstra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economy and the level of city rise quickly, is accompanied by the urban space expansion. in this process, through the adjustment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to solve development issues caused by the restriction of urban space, has become a development trend of our country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make full use of the positive effect of adjustment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break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of obstacles, realize resources sharing, to make our country more reasonable and sound development of urban space. many areas in urban spatial development in the use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djustment achieved effective results, you can tryto draw lessons from.key words: urban space development; the adjustment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remove a county to establish a division中图分类号:c91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2095-2104(2013)1都市区与行政区划关于都市区(metropolitan disrtrict)的概念,比较统一的看法是指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地域的组合。
它首先强调的是一种城市功能地域,是中心城市和外围市县之间双向互动的经济联系。
其次它超出了行政边界的区划性质。
都市区承担着带动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促进城乡一体的作用,并为强化中心城市功能提供相应的发展空间和条件[1]。
行政区划(administrative divisions)是国家根据政治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充分考虑经济联系、地理条件、民族分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地区差异、人口密度等客观因素,将全国的地域划分为若干层次大小不同的行政区域,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
我国的行政区域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民族原则进行划分,同时考虑历史传统、人口分布、地理条件和国防需要等因素,理论上合理,实际上可行。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区划也应根据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2都市区空间扩展与行政区划调整的互动机制行政区划有史以来就存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
近几年,我国的都市空间不断向外扩张,如何解决行政区划带来的制约都市空间发展的各种障碍,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
我国的行政规划不断完善和发展,已有的行政区划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也有其不合实际的隐患。
2.1都市区拓展新的发展空间需要行政区划的调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空间向外扩张的内在需求不断膨胀,这种由经济发展引发的都市空间扩展现象越来越普遍。
而都市群内各个城市以及城市内部与周围地区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域,行政区划上相互独立。
与此同时新的城市和地区又不断涌现,原有城市不断向外扩张,都市区由越来越多个互不依属的城市组成,以前的行政区划不再符合实际需要,城市的发展空间受阻。
通过行政区划的有效调整能消除行政区划壁垒,实现行政联合,可以为有效解决城市功能发展空间问题、实现城市行政区间利益关系的协调提供可供选择的模式。
如湖南撤销长沙市周边的长沙县,设立星沙区,撤销望城县,设立望城区。
2.2都市区行政区与经济区的矛盾需要行政区划的调整都市区既是一个行政区,又是一个经济区。
经济区要求彼此之间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或者有着特有的自然资源和相对比较优势。
而行政区划是一定的,相互独立,由于不同行政区划之间的利益冲突,相互间会为争取更多的资源、人才、资金等来促进本区域的发展,产生不可避免的激烈竞争。
经济区要求彼此合作,行政区制约合作契机,必然产生行政区与经济区之间的矛盾,且这种矛盾逐渐加剧。
由于地区间经济联系不断加强,此时经济发展格局在经济规律作用下呈现出不同的空间结构形式[2],形成的经济区域必然要突破行政区划,行政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也不可能左右经济的发展方向和联系范围。
行政区划分割阻碍了协作的有效开展,成为都市区内部地区经济合作的主要障碍。
因此,开展行政区划的调整,建立跨行政区的与客观存在的经济区相一致的各种协调机制是势在必行的。
2.3都市区政府功能过小和公共服务范围扩大的矛盾需要行政区划的调整行政区划各自独立,互不隶属,关系到整个都市区的社会公共问题,如联系都市区内所有城市或都市区与周边城镇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的共享、社会治安联防、住宅建设、供水与排水等问题,客观上要求在都市区地域基础上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
都市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公共服务范围越来越大,但原有的行政区划分割使得统一建设和管理困难重重。
原有行政区划上的政府作为都市区内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具有有限性,功能过小,独立处理事关整个都市区全局问题的能力得不到保证,缺少满足整个都市区发展需要的行政能力。
因此调整行政区划,建立能够代表都市区发展的行政组织,以缓解政府功能过小和公共服务范围扩大的矛盾,这成为解决关系到整个都市区的社会公共问题的必然选择。
3都市区空间扩展过程中行政区划调整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行政区划调整能有效解决都市区空间发展中的许多问题,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行政区划调整不可能顾及到都市区空间发展中的方方面面,不可避免在调整过程中或多或少对有关区划将产生负面影响。
而从大局和整体出发,这些问题是可以规划和协调的。
3.1 行政区划调整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本文加以整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政府管理重叠,效率低下,辐射效益不明显。
由于我国关于行政区划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区域之间行政管理重叠的现象较普遍,这样易引起机构重设,管理臃肿,行政效率低下,与行政区划重新调整的初衷相悖。
另一方面,行政机构过多,整个城市的经济社会的集聚辐射功能减弱。
如长沙周边的望城撤县设区并入长沙后,由省会与县的关系变为城区与城郊的关系,在行政管理上一定会有所变化。
尽管望城规模小,仍需要按照行政区划配置齐全的行政管理机构,但如果行政机构过多,与长沙市的行政机构重叠,致使长沙的行政功能相对弱化,对整个望城的带动作用不强,经济配置失当,造成管理资源和公共财政的巨大浪费。
(2)特殊地域的积极作用发挥不明显。
如长沙和望城以前是省会和县的关系,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距,城市化进程不一致。
行政区划调整中,长沙与望城的交界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产物——“城中村”。
它不同于长沙,也有别于望城,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城中村的管理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存在一定的疏漏,其发展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如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环境卫生等诸多方面存有混乱,影响整个都市区的基础设施布局和整体规划实施,并没有充分发挥特殊地域的优势和作用。
(3)分工合作不明确,制约区域发展。
行政区划的重新调整本着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但由于长久的行政分离,各区政见不相一致的情况不能随着区划的重新调整而消除,必有一个调整适应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区与区之间的分工合作效益不明显,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会制约相关区域的发展,与和谐发展的理念相悖。
如湖南的长沙和望城,其行政地位不一样,在望城撤县设区后,可能会本着省会优先发展的原则,以及人们的向省会发展心理,使得有限资源都流入长沙,长沙的服务功能更加健全,内聚力和辐射力增强。
而望城与长沙相比,发展机会不平等,分工合作效益不明显。
长沙的都市空间得到扩展,但制约了望城的社会发展。
3.2 针对问题提出的对策行政区划调整是都市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客观需要,是政府主动运用行政力量统筹配置辖区内的各种资源,为都市区内各地区和部门重新定位经济社会职能,以最大幅度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都市空间合理有序地扩展和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
针对行政区划调整中出现的问题,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行政管理,提高效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都市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作用。
在行政区划调整中,针对行政管理职能重叠情况,政府应对面积较小的地区进行合并,精简机构,同时加强对行政人员管理,建章立制,做到有章可循,杜绝人浮于事的现象。
另外政府应不断完善各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现代交通、通信、网络与电子行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区域整体环境水平,提高城市的承载功能,为城都市区空间的稳步扩展奠定基础。
(2)加强对城中村的管理,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在行政区划调整中,位于边界地带的城中村问题不可忽视,政府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城中村的投入和管理,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实现城乡一体化,以城市带动周边农村,使都市区空间有序向外推进,实现整体协调发展。
在“城中村”问题上做大胆探索,理顺其管理机制,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改制,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充分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效应,最终实现职能整合、统筹管理、空间扩展、良性竞争、共同提高。
(3)寻求地区发展模式,加强合作,协调发展。
在行政区划调整中我们应根据都市区的实际情况,及时提出行政区划调整的建设性意见。
同时密切关注都市区内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动向,全面加强行政区划的战略研究,各区之间加强合作关系,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布局生产力。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认识到都市区内各区域生产要素的组合半径已经突破区域行政区划空间的意义,正确处理好行政区域与经济区域的关系,跳出行政区的束缚,更新观念,积极寻求方式解决困难,老城区要优化服务产业结构,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新城区要不断挖掘产业潜力,打造经济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