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居住的地球(zzh)

合集下载

我们居住的地球

我们居住的地球
“哈 勃” 太 空 望 远 镜 拍 摄
宇宙星系合成照片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al needs. Thank you!
棋局”。
背景:两千多年前的我国周代
天圆地方---盖天说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
古希腊著名科学家 亚里士多德
太阳光
B 亚历山大 A 阿斯旺
古希腊地理学家埃拉托色尼
“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 -----浑天说
东汉 张衡
麦哲伦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赤道半径6378.16公里
极半径6356.76公里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太阳光
B 亚历山大
赤道半径6400公A 里阿斯旺
古希腊地理学家埃拉托色尼
地球缘何变形?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地球快速旋转:“坐地日行八万里”

我们居住的地球大班教案

我们居住的地球大班教案

我们居住的地球大班教案示例文章篇一:《我们居住的地球》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生活的这个大大的世界,其实是一个圆圆的球?对啦,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地球!今天呀,咱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这个神奇的地球。

先来说说地球的样子吧。

你们看,地球就像一个超级大的蓝色皮球,上面有蓝色的大海,绿色的森林,黄色的沙漠,还有白色的云朵。

哎呀,这可比咱们在幼儿园玩的皮球漂亮多了,是不是?那你们知道地球上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比如说,有高高的大山,山上长满了绿色的树,还有五颜六色的花。

还有长长的河流,河水哗哗地流着,就像在唱歌一样。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爬山,那山可高了!我爬得气喘吁吁,一边爬一边问:“爸爸,还有多久才能到山顶啊?”爸爸笑着说:“宝贝,加油,就快到啦!”当我终于爬到山顶的时候,哇!眼前的景色美极了,我开心得大喊:“地球真美啊!”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呢?还有大海,那蓝色的大海一望无际。

我在海边捡贝壳,海浪冲过来,打湿了我的小脚丫,凉凉的,痒痒的,可好玩啦!我好奇地问妈妈:“大海到底有多深呢?”妈妈说:“大海很深很深,深到我们都没办法测量呢。

”地球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

大象那么大,可是它却很温柔;小兔子那么小,却跑得很快。

花儿五颜六色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小草从土里钻出来,嫩绿嫩绿的,风一吹,它们就摇摇晃晃,好像在跳舞。

咱们再来说说地球的四季吧。

春天,大地从沉睡中醒来,小草发芽,花儿开放,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夏天,太阳火辣辣的,我们可以去游泳,吃冰淇淋,多开心啊!秋天,树叶变黄了,从树上飘落下来,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飞舞。

冬天,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整个世界都变成了白色,我们可以堆雪人、打雪仗。

小朋友们,你们想想,如果地球不再是蓝色的,而是变成了黑色或者灰色,那该多可怕呀!所以,我们要爱护地球,不乱扔垃圾,节约水电,保护那些可爱的动物和植物。

你们说,我们能做到吗?当然能啦!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地球永远美丽下去!示例文章篇二:《我们居住的地球》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生活的这个大大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呀?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我们居住的地球!咱们先来想想地球像什么?有人说地球像一个大大的蓝色皮球,你们觉得像不像?我觉得还挺像的呢!那这个蓝色的大皮球上有好多好多神奇的地方。

第11037号第一节我们居住的地球

第11037号第一节我们居住的地球

第一节我们居住的地球
【设计意图】:本章内容属于地球和空间科学领域,教材也是依据人类对地球和宇宙的
认识过程,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编排的。

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也是要让学生体会到人
类认识自己家园的艰辛过程。

在教学中,围绕着科学探究,安排了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以及篮球的模拟实验来说明地球的形状,体现了新课程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联系人类
自身生活实际,突出新课程的理念。

【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在不断深化,知道一些证实地球是圆形的现象和方法, 使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2、了解并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从而加深对地球面貌的认识,激发对探索地球与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

3、从宇宙空间看地球,发现一些地球的污染,意识到珍爱地球的重要性。

【方法与过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包括资料的查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课,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对于地球的形状学生都已经知道,关键是如何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出发更科学更生动的来了解地球的形状。

通过课件让学生更形象的接受。

利用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成功的例子生动的教育学生的爱国激情以及对未来地球和宇宙发展的展望。

【教学手段】教师引导,辅助多媒体课件,学生积极参与,探讨,汇报结果。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节我们居住的地球
一、古代人对地球的认识
二、地球的数据
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地球的两极半径是6357千米
两者仅相差0.33%,因此看起来还是很圆的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我们居住的地球

我们居住的地球

我们居住的地球地球是我们当前所处的唯一已知宜居行星。

这个蓝色的行星以它生命的存在而出名,但它也是一个广阔而复杂的系统,由气候、地貌、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活动等多个因素构成。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讨地球的一些主要特征和挑战,以及我们对这个星球的影响。

地球的特征气候地球的气候受多个因素影响,包括太阳辐射、大气层、海洋、土地和生物等。

毕竟,地球是一个系统:任何因素改变都可能引起其他因素的反应。

然而,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近几十年的工业化和消费主义。

在全球变暖的同时,我们也经历了更多极端天气,如干旱、洪水和飓风。

地貌地表特征是地球上的其它重要特点之一。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具有海洋、陆地、山脉和平原等形态的行星。

山脉和火山的形成一般是因地球板块运动形成的;海洋则是因为我们行星表面的水分布以及地球的自转。

许多地貌变化是由缓慢作用的天然力量形成的,这些天然力量包括风化、水力学、风积作用和岩浆作用等。

生物多样性地球的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总和。

地球上的生物各具特色,包括对环境的不同适应能力和适应机制。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食物的供应非常重要。

然而,我们的行为不断影响着生物多样性。

例如,森林砍伐和种植大规模单一物种的农业都在削减生物多样性。

人类活动地球上最活跃的生物是人类。

我们建造城市、开采矿物、燃烧化石燃料、放牧和伐林等等,这些活动对气候、地表特征和生物多样性都有深远影响。

一些人类活动如大气污染和捕捞已经导致了许多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死亡或灭绝。

地球的挑战地球面临许多挑战,这些挑战包含了上面我们提到的特征所面临的问题,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物种灭绝、环境污染和天然资源的过度使用等等。

尽管地球的贡献巨大,但人类活动正在威胁地球的生态平衡。

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地球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我们的工业活动和消费带来了大量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极端气候事件变得更加频繁。

我们居住的地球-2022年学习资料

我们居住的地球-2022年学习资料
降水-吉-大氦中-水蒸氦-蒸散-蒸発-浸潤-制体内-肿留水-土壤水-地下水匠-勇出-河川-盥-罪-漏 -自然界水的循環
「地上之水天上來’天上之水地上來。」’水在天地之-間來來去去,這就是水文循環的概念。-水汽输送-蒸发-降水 植物苏腾-降】-A4湖运-根吸收,-地下径流-洋
小問題與大觀念??-1.什麼是臭氧層?-2.何調溫室效應?-3.什麼是酸雨?-4.舉手之勞做環保
·大氣圈我们居住的地球
水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或型態存在自然界中,在大氣圈中水為-氣態或冰晶,降雨或下雪後,水便進入岩石圈或生物圈-。 降雨後,在地表匯集形成河流或湖泊,若透過(蒸發)作用-回到大氣圈。部分雨水滲入地下岩層,形成(地下水)。地 水也有機會再流出地面,形成泉水。-在高山或高緯度地區下雪,則會造成冰層或冰河,這些也有-可能溶解形成地表逕 ,或蒸發重回(大氣圈)。-生物圈的各種生物存活往往也需要水·其體內也會儲存水分,-人體也不例外。生物體內的 ,也會透過蒸發或新陳代謝等方式-進入大氣圈,或死亡掩埋進入(岩每圈-以上各種形式或型態存在的水,我們就總稱 (水圈)
北-如何區分地球構造?-海洪啦-餐-其氏不递黄面-古氏不速面-岩石圈→水圈一→大氣圈-内地核-地函-外地核 大隆-地殼-魔黑是新-地核→地函→地殼-简骤藏增-潔晚婆-350-100-酱雾-地表
岩石圈-地球的表層為堅固而薄的岩石圈,内部則是-熱烘烘的熔岩-岩石圈由板塊組成,板瑰不斷移動,塑造大-地, 且引起火山爆發或地震等自然災害-另一方面,通過剝触作用,地面的主要物質-即岩石和土壤,會逐漸被搬移到河流、 泊-或海岸。-内管力和外管力的相互作用,形成複雜的地-表形狀
球-我們居住的地球我们居住的地球
地殿-地表内-1-地球的内部構造可分為三層-稱為同心殼層-内核-由外制内分别是-地殼Crust--地函Ma tle-地核Core-蛋殼(最薄)一蛋白—蛋黄

我们居住的地球作文200字

我们居住的地球作文200字

我们居住的地球作文200字
听说了吗?咱们住的那个地球啊,真是个奇迹!就像个绿色的
大水球,在宇宙中晃悠,看着就让人心生欢喜。

你踩过草地没?那种软绵绵的感觉,就像是大地在跟你打招呼,“嘿,哥们儿,踩我一下也不介意吧?”哈哈,这地球啊,真是个
有脾气的家伙!
晚上你抬头看过星星吗?那么多,那么亮,像是给地球戴了一
顶闪闪发光的帽子。

每次看到,我都觉得咱们这地球真是小得可怜,但也可爱得要命!
说实话,这地球就像咱们的妈妈一样。

她养育我们,给我们吃,给我们喝,还给我们提供了这么美的家。

所以啊,咱们得好好珍惜她,别让她伤心,也别让她生病。

地球妈妈,咱们永远爱你!。

我们居住的地球

我们居住的地球

《我们居住的地球》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本课是七年级学生首次接触地球知识,虽然对地球有很多感性理解,但是对于地球的直观感受和间接资料实际上是通过不同理解方法和理解手段获得的。

所以,本课的教学以人类理解地球的历程为主线索展开,经历“平面→曲面→凸面→封闭体→球体→正球体→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的学习过程,重点研究地球的形状;从内视角研究逐渐延伸至外视角研究,从而持续发展学生的理解,体验理解过程,发展理解事物的水平;教学中以学生身边的事物——书本和笔作为模拟实验的材料,大大简化了实验要求,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每一次活动中来。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理解人类理解地球的简单历程,知道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过程与方法:由直观感觉到理性模拟实证,逐渐理解地球的形状。

学习理解事物的两种视角。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促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人类理解地球形状过程中的假设与实证。

四、教学准备影片的剪辑,月食现象的Flash动画,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让学生经历平面→曲面→凸面→封闭体→球体→正球体→不规则的球体的理解过程,犹如学生在理解几何问题中由平面到立体的整体构建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水平,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大增。

课堂中因为利用书本和纸笔直接实行活动,既方便、又实用,而且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活动中参与积极,发言踊跃。

关于科学方法的教学也基本得到了落实,学生能从不同的视角来考察同一个对象,并且也渗透了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技术的进步促动了科学的发展,科学的发展同时又促动了技术的更新。

2008-08-27 人教网。

七年级科学我们居住的地球9

七年级科学我们居住的地球9

地球形状
{ {
1.古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2.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和方法 3.现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1.赤道半径 2.赤道周长
地球大小
你认为研究地球形状和大小有什么意义?
地球知识
练习: 1、列举能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的现象和方法。 2、一个人日行50千米,绕地球赤道一圈要 走 天。 3小朋友们手拉手想把地球环抱起来, 问需要多少个小朋友?(假设一个小朋友两 只手伸开的长度为1.5米)
1、宇宙有多大,中心在哪里? 2、有没有外星人,星星离地球远吗? 3、 ---------------
2018/10/4
沈家门三初
第一节 我们居住的地球
一、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的呢?
2018/10/4
沈家门三初
谈谈古人对地球形状的看法:
中国古代人认为:
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古代印度人认为: 大地是一个圆盾,由 三头大象驮着,站在 乌龟背上。
2018/10/4 沈家门三初
从今天的学习不难看出,人类认识客观世界 的过程总是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由此,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提高,人类社 会才得以不断发展和进步。
2018/10/4
沈家门三初
2018/10/4
沈家门三初
你现在能解释为什么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吗?
还有其它方法证明地 球是圆的吗?
2018/10/4 沈家门三初
西班牙 太平洋 大西洋
太平洋
南美洲南端
麦哲伦的航海路线图: 大西洋 南美洲南端
西班牙
太平洋
2018/10/4
太平洋
沈家门三初
月蚀现象:
三初
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云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地球 的知识?
地球上什么条 件适宜生命的 存在?
阅读并思考:
地球内部由哪几部分构成? 地球内部各结构的深度范围是多少? 岩石圈由哪几部分组成?
活动二:观察熟鸡蛋的剖面
观察熟鸡蛋内部结构,请仔细辨认它的三层结构。
地核 地幔 地壳
2900~6371Km 17~2900Km 地核 地幔 0~17Km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古代印度人:大地是一 个圆盾,有三头大象驮 着,站在乌龟背上; 古代巴比伦人:大地是 个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 大陆四面环绕着海水, 有一个浑圆的巨大天罩 盖在上面。
古代印度人的地球观
古诗: 牧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现牛羊



方 古代中国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如果天是一个圆盖罩着大地, 而地是一个方正的木板,那圆盖 天圆地方 与地的四个角怎么合得拢呢? 大地像只倒扣的盘子,天像 一顶半圆的斗笠。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地球是球形 一.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 天圆地方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地球是球形
说明:人类对自然事物的认识是 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你有什么证据证明 地球是球形的?
说一说:远去的帆船是桅杆先消失还是船身 先消失?
1、在篮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移动的铅笔,其长度和铅笔头 随位置变化的不同是: 。
木板表面:铅笔长度不变,铅笔头不会消失; (因为是平面)
篮球表面:铅笔长度变短,铅笔头自下而上逐渐消失 (因为地球是球体)
2、通过此活动,我们知道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 身比桅杆先消失的原因是 (因为地球是球体) 。
3
2
地壳
1
地球内部结构圈层示意
地壳 和 岩石圈是______ ________ 上地幔 顶部的岩石的 总称;
软流层:位于______的 岩浆 的发 上层,是_______ 源地。
地幔
地球内部结构圈层示意图
地壳
岩石圈 地幔 外地核 地核 内地核 上地幔 下地幔
1、 课本图3-3有一个“铅笔在篮球和木板的移动” 的活动,这个活动证实了与远去的帆船其船身和桅杆 消失的次序有关的是-------------------------( ) B A、桅杆的长度 B、船只运动所在的海洋表面的形状 C、船离观察者的距离 D、船只的大小 是个球体 此实验证明了地球______ 2、如果你乘船出海,你看到的港口灯塔会— ( A、从上到下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B、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C、塔顶和塔基同时从视野中消失 D、整个灯塔会突然从视野中消失。
四.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的球体. 1.地球的大小: 赤道半径: 6378千米; 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小2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仅差 0.33%
说一说:你眼中的地 球是什么样的球体呢? 你能给它取个形象的 名字吗?
陆地 海洋
占地球表面 70%以上
二.证明地球形状的方法: 将铅笔在篮球和木板表面上移动 (类比法)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大地是 “球形”的设想。
亚里斯多德在观测月食时发现地球投在月亮 上的影子是圆形的,由此推断地球是个球体。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 从西班牙出发,越过大西洋,然后西行 至菲律宾。1522年9月从地球的另一方 回到西班牙。第一次完成环绕地球的航 行,证明地球是圆的。
B)
3、在航天飞机上看到的地球表面,白色的部分 主要是-----------------------------( B ) A、冰雪 B、云层 C、大陆 D、海洋 两极稍扁 4、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是一个____、 4 万 _____的球体,它赤道周长约 __千米, 赤道略鼓 假如一辆汽车以6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绕赤道一 27.8 6357 周要___天;两极方向的半径是_ _千米。 5.毛泽东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 一千河”,在哪里才能实现 ? 地球的赤道
3.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4.远处驶来的帆船,桅杆比船身先出现. 5.月食的时候,月亮上地球的影子是圆弧 形的. 6.太阳的东升西落
L=3.14*6378*2千米 算一算: =40052千米
赤道的周长是多少千米?
再算一算:
地球的赤道半径是 假如中学生的臂展平均是1.5 6378千米,两极 米,让你们手牵手合抱地球, 方向的半径比赤道 需要多少个中学生? 半径小21千米左 右,仅差0.33%。
神 州 五 号
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
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使者是前 苏联宇航员加加林。1961年4 月12日,加加林乘坐“东方1 号”人造卫星进入宇宙空间, 开创了载人航天的新纪元。
从飞船上看地球
人造卫星拍摄的 地球照片
1519年率船队从 三.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 西班牙出发,越 过大西洋,于1522 1.麦哲伦的环球航海。 年从地球的另一 2.站的越高,看得越远。 方向回到西班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为什么在太空中地球上去是个圆球体? 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小21千米左右,仅差0.33%。 6、你认为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1.麦哲伦的环球航海。 2.站的越高,看得越远。 3.船只离岸时,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4.月食的时候,月亮上地球的影子是圆弧形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