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影像诊断
肺癌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监测肿瘤复发及转移
02
定期影像检查可以监测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一旦发现异常,
可以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评估治疗效果
03
影像检查可以对比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为后
续治疗提供参考。
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效果评估
放疗靶区勾画
01
影像检查可以辅助放疗靶区的勾画,提高放疗的准确
PET-CT在肺癌中的应用
主要用于肺癌的临床分期、治疗方案制定以及疗效评估等方 面。
03
肺癌影像特征分析
肺部肿块影像特征
01
肿块形态
多呈不规则形或分叶状,边缘 毛糙,可有短细毛刺。
02
肿块密度
密度多不均匀,内部可出现偏 心性空洞,壁厚薄不均,内壁
凹凸不平。
03
肿块周围改变
肿块周围有时可见血管集束征 、胸膜凹陷征等继发性改变。
评估手术可行性及风险
影像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肺功能、心脏功能等,判断手术可行性及风险,有助于医生制 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辅助术前定位
对于较小的肺结节或肿瘤,影像检查可以辅助术前定位,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术后随访及复发监测
术后恢复情况评估
01
通过影像检查可以观察术后肺部恢复情况,如肺部炎症、积液
MRI检查
肺部MRI
对于肺部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有重 要价值,尤其对于纵隔淋巴结肿大与 血管关系的判断更为准确。
功能MRI
如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 成像(PWI)等,可提供肿瘤代谢、 血流灌注等信息,有助于肺癌的早期 诊断和疗效评估。
PET-CT检查
PET-CT融合图像
将PET的功能代谢信息与CT的解剖结构信息融合在一起,可 更准确地判断肺部病变的良恶性以及有无远处转移。
肺癌影像诊断标准

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
一、诊断肺癌的三个标准:
1、患者主要有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痰中带血、发热等症状。
2、影像学检查:根据病灶具体情况,可采用支气管镜病理检查、肺穿刺病理检查、浅表转移淋巴结穿刺活检、癌性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或痰脱落检查,可作为肺癌定性诊断的标准。
肺癌常转移到肝脏、肾上腺、骨骼和头部,因此相应的定量诊断包括腹部CT、骨骼扫描、头部MRI等。
都是肺恶性肿瘤分期的系统性检查策略。
3、病理诊断:肺癌的病理包括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
涉及的具体病理类型要在病理医师的专业指导下进行。
二、肺癌的预防:
1、禁止和控制吸烟:禁止和控制吸烟首先要着眼于降低吸烟者在人群中的比例,需要制定一定的法律或法规来限制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吸烟。
2、控制空气污染:搞好环境保护,有效控制空气污染,从而达到预防肺癌的目的。
3、职业防护:在开采放射性矿石的矿区,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人的辐射暴露。
接触致癌化合物的工人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劳动保护措施,避免或减少接触致癌因素。
肺癌的早期诊断与影像学表现

肺癌的早期诊断与影像学表现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早期诊断对于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而影像学技术在肺癌的早期诊断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以及在影像学中的表现特征。
一、CT检查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肺癌早期诊断的主要工具之一。
其高分辨率、快速成像以及对肺部结构的详细显示使其成为发现肺癌的有力手段。
早期肺癌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结节、肿块、肺实质改变等。
1. 肺结节的影像学表现肺结节是早期肺癌中常见的形态学表现。
根据肺结节的形态特点,可以初步判断其为良性或恶性。
恶性肺结节通常具有以下特征:不规则形状、边缘模糊、增强后密度增加等。
而良性结节则往往具有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密度均匀等特征。
2. 肿块的影像学表现肺癌早期的肿块主要以孤立性为主,多为实性或部分实性肿块。
恶性肺肿块往往具有以下特点:边缘不规则、内部密度不均匀、周围模糊的毛刺等。
而良性肿块则往往具有清晰的边缘、均匀的内部密度等特征。
3. 肺实质改变的影像学表现早期肺癌患者还常常出现肺实质的局部改变。
这些局部实质改变包括斑片状浸润、结节状浸润等,对于早期肺癌的检测和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PET-CT在早期肺癌中的应用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CT扫描的优势,能够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FDG(氟代脱氧葡萄糖)来检测肺癌的代谢活性。
PET-CT在早期肺癌的诊断中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肺部代谢亮点肺癌患者PET-CT图像中的肺部出现局部或弥漫的代谢亮点,这种代谢亮点通常与肿瘤的活性代谢有关,显示出肺癌可能存在的部位。
2. 淋巴结转移早期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是很常见的。
PET-CT能够很好地显示出淋巴结的代谢亮点,进一步指导医生的治疗决策。
3. 远处转移对于早期肺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较低。
肺癌诊断指南2023诊断标准

肺癌诊断指南2023一、概述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导致逝去的主要癌症之一。
根据全球癌症统计数据,肺癌在各国均为高发病种,且病死率居首位。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临床研究的深入,肺癌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旨在介绍2023年肺癌诊断指南的最新诊断标准,供临床医生及患者参考。
二、原发性肿瘤的诊断标准1. 影像学检查(1)胸部CT扫描:对于怀疑肺癌的患者,首要进行的检查是胸部CT 扫描。
CT检查有助于发现肺内肿块、结节、磨玻璃样阴影等病变,对肺癌的诊断十分重要。
(2)PET-CT检查:PET-CT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评估肿瘤的代谢活性和测量肿瘤的大小,对于肺癌的初步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2. 组织学检查(1)支气管镜检查及活检:对于经CT或PET-CT筛查发现可疑病变的患者,应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并取活检标本进行病理学分析,以明确肺癌的组织学类型和分级。
(2)内窥镜检查:对于胸腔积液或痰液细胞学阳性的患者,可进行内窥镜检查,以便获取组织学标本进行病理学诊断。
3. 分子生物学检查(1)EGFR、ALK、ROS-1等分子标志物检测: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进行EGFR、ALK、ROS-1等分子标志物的检测,以确定治疗的靶向药物选择。
(2)PD-L1蛋白表达水平检测: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D-L1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有助于选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三、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1. 影像学检查(1)胸部CT扫描:对于初诊患者,CT扫描可发现肺门、纵隔、锁骨上等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2)PET-CT检查:PET-CT检查对于淋巴结转移的定位和评估有重要意义,可以指导术前辅助治疗的选择和手术方案的制定。
2. 组织学检查淋巴结活检:对于CT或PET-CT检查显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应进行淋巴结活检,以明确转移的类型和范围。
3. 分子生物学检查淋巴结转移处PD-L1蛋白表达水平检测: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处的PD-L1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有助于选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肺癌的影像学诊断

CT示左下叶后基底段团块状影, 密度较均匀, 边 界清楚。团块灶有不均匀强化, 中心有不规则低密度 区, 并可见一线状强化血管影自主动脉前壁伸至病灶。
中央型肺癌
中央型肺癌 原发于
主支气管( 三级支气管 以内), 在 肺门区形成 肿块。
[病理]
中央型肺癌系起自三级支气管以内 的肺癌。病理组织分型发生于支气管
的 肺癌多数为鳞癌, 也可为未分化癌, 腺 癌少见。
[病理]
按生长类型分为:
1.管内型: 癌肿自支气管粘膜表面向管腔内生 长,形成乳头、息肉或菜花样肿块,逐渐引 起支气管阻塞。
肿块生长的同时遇有血管 或支气管的阻碍形成切迹,
肺内结节内小泡征 。
肿瘤边缘呈分叶状。
肺内肿瘤边缘呈分叶状。
CT表现:
3.边缘欠光滑: 主要表现为棘状突起和短
毛刺,毛刺往往较密集,周 边均有分布,两者是由于侵 及肺泡表面或小叶间隔及淋 巴管形成的。
CT表现:
4.“肺血管集束征” 周围型肺癌有丰富的供血滋养
炎性假瘤
肺窗显示右肺上叶见
4.0x3.0cm卵圆形肿块 阴影
, 其边缘模糊、呈锯齿 状。
同一病例纵隔窗显示肿块中 心呈低密度, 其CT值14.1Hu , 周边呈软组织密度, 没有壁结 节。
爆米花征是肺错构瘤的 特征性表现, 但不多见而且 不是肺错构瘤所独有。
肺吸虫病
局部点片示右下 肺有一团块阴影, 中 间密度较高, 边缘淡 而模糊, 痰内找到肺 吸虫卵。
⑤肿瘤阻塞支气管可造成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 在周围 无信号肺组织衬托下得以显示。肿块与阻塞性肺炎及 肺不张信号强度不一, 两者可以鉴别。
⑥当肿瘤直接侵犯纵隔时, 由于肿瘤与纵隔血管和脂肪 间有明显信号差, 且能横断、冠、矢状多方位显示, 因此 MRI对纵隔受累的显示常优于CT。
肺癌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肺癌临床表现:
1、痰中带血或咯血 2、刺激性咳嗽 3、胸痛胸闷气短 4、声音嘶哑
5、发热
6、消瘦、恶液质
7分类:
原发性肺癌 (>98%为 原发性支气管 肺癌)
中央型 周围型 弥漫型
继发性肺癌:转移性肺癌
肺癌的分类
根据肺肿瘤病理分型:
肺癌
鳞状细胞癌 小细胞癌 腺癌 大细胞型 混合型肺癌
直接征象肺门肿块中央型肺癌的影像诊断中央型肺癌的影像诊断间接征象1局限性阻塞性气肿中央型肺癌的影像诊断间接征象2阻塞性肺丌张中央型肺癌的影像诊断间接征象3阻塞性炎症中央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中央型肺癌ct表现ct检查可见除肺门肿块及远端阻塞性征象外对支气管管腔形态变化及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显示更为清晰
肺癌的影像诊断
主支气管癌(管内型)
多排螺旋CT对中央型肺癌诊断
气管分叉
腔内肿瘤
仿真支气管内镜(CTVB)
多排螺旋CT对中央型肺癌诊断
三维表面重建(SSD)示病灶表面形态 凹凸不平,与支气管关系密切。 多平面重建(MPR)显示病灶位于小支 气管之间,并起源于其中一支支气管 壁,不均匀性环形生长,病变向腔外 生长,推挤邻近支气管,并形成一小 结节,向腔内生长,导致管腔狭窄和 阻塞。
冼炜斌
肺癌的临床及分类 中央型肺癌的影像诊断 周围型肺癌的影像诊断
肺癌的临床及分类
肺癌的概述
肺癌发生于支气管粘膜上皮 :支气管肺癌 近50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 男性>女性 男:女 3~5:1 年龄大多数在40岁以上 50~70岁最多见 肺癌早期无明显症状,75%患者诊断时已是晚期。
肺癌的病因
2019/5/21
2019/5/21
• 考虑:左上肺中央型肺癌伴两侧肺门及纵隔内多 发淋巴结转移、左侧斜裂胸膜转移、左侧肾上腺 转移、左侧股骨头颈部转移,左上肺局部阻塞性 肺炎。
肺癌影像学表现PPT

早期中央型肺癌的X线表现
1.无异常:痰细胞学、纤支镜检查; 2.局限性肺气肿:呼气相较好; 3.阻塞性粘液嵌塞:远端粘液堵塞,呈 棒状或分支状阴影; 4.阻塞性肺炎:早期最常见表现。 5.肺不张:息肉型易致; 6.肺不张合并阻塞性肺炎 7.单侧肺门阴影增大
左阻塞性肺气肿(左 上叶中央型鳞癌)
同上病例,鳞癌
周围型肺癌
局部形成一连接肿块与胸膜之间小三角状凹陷。 (6)增强扫描:有3种表现
①病灶均匀强化,见于较小的肿瘤②外围强 化,多见于3~4.5cm较大病灶;③不均匀强化, 表现为结节状强化。 3、 肺癌的转移 (1)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2)直接侵
犯 邻近器官。 ①侵犯纵隔 ②侵犯胸膜及胸壁。 (3)远处转移:肺癌可转移到脑、肝、肾上 腺、肾脏、骨等。
隐性中央型支气管肺癌
较多见,多为鳞癌;
梁裳缇37例中32例(94%)中央型,1983;
白友贤38例35例(92%)中央型;34例为 鳞癌。
诊断方法:纤支镜、痰细胞学; X线:斜位分层有价值,重视不够 管壁不规则、管腔变窄、腔内息肉。
肺癌早期X线诊断
早期中央型肺癌
(2.术前无放射治疗或局部抗癌治疗; 3.不论组织学类型(不包括腺性囊样癌、 圆柱癌等低度恶性肿瘤)。
左鳞癌
周围型肺癌
表现为肺野内软组织肿块影。 (1)形态: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 (2)边缘:多为不规则,有分叶切迹,可见 小棘突和短毛刺征。 (3)密度:可均匀一致,亦可有空泡征或密 度坏死区,钙化少见。
(4)癌性空洞:偏心性空洞、内壁凹凸不平、 壁结节。 (5)胸膜凹陷征:因肿瘤内疤痕形成,牵拉
中央型支气管肺癌
定义:发生于叶及以上支气管,或 起源于段级但已累及叶支气管者。
肺癌早期诊断的影像学研究

肺癌早期诊断的影像学研究一、背景肺癌是目前全球主要致死疾病之一,而基于其发病机制和影像学表现的早期诊断非常关键。
随着CT(Computed Tomography)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其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也日益普及和重要。
本文旨在介绍肺癌早期诊断的影像学研究,包括早期肺癌的影像学表现、目前常用的影像学技术、诊断标准及进一步的发展趋势。
二、早期肺癌的影像学表现早期肺癌是指肺癌的最早期阶段,通常是指肿瘤直径小于3cm及淋巴结转移等恶性病变的早期阶段。
在影像学方面,早期肺癌的基本影像学表现为单发的或多发的小结节影或肿块,直径一般小于3cm。
而在低剂量CT影像学中,这些肿瘤往往呈现为一种类似于地图状的病灶,其边界清晰,且肺组织通常可以清晰可见。
在CT影像学中,早期肺癌通常呈现为低密度结节,其密度与周围正常肺组织相比较低,形态比较规整,而边缘的毛刺状突起则可能表示肿瘤的恶性。
此外,早期肺癌在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影像中也可能呈现为一个局部肺部异常信号。
三、目前常用的影像学技术1. CT影像学CT影像学是当前肺癌早期诊断中最常用的影像学技术之一。
通过高分辨率的CT扫描、旋转扫描等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捕捉早期肺癌的影像学表现。
而其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也成为了当前肺癌早期检测标准的主要之一。
2. PET-CTPET-CT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无创肿瘤影像学技术,可以通过核素注射追踪活性物质的运动、生物化学和代谢信息,从而为早期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高效的方法。
而其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等特点,也使得其在肺癌筛查检测和疾病追踪等方面非常有效。
4. MRI影像学MRI影像学技术可以有效的检测早期肺癌,其通过对磁力共振效应的探测,可以得到高精度的影像学图像。
在一些无法通过CT扫描或PET-CT检测的肺癌病人中,MRI影像学技术的应用非常有价值。
四、诊断标准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目前主要调查肺部结节的良性或恶性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影像表现-周围型肺癌
(一)早期肺癌 肿瘤直径 ≤2cm,无转移。 1.小结节阴影 2.磨玻璃样小结节
3.边缘模糊的小片状阴影
4.颗粒堆积状阴影 征象: 1. 分叶征:病灶边缘凹突不平或花瓣样改变 2. 毛刺征:病灶边缘的放射状线样阴影 3. 空泡征:病灶内直径2mm左右的边缘模糊的泡状透亮区 4. 胸膜凹陷征:病灶与胸膜之间的线状阴影
管 壁 不 规 则 增 厚
肺 不 张 、 肺 门 肿 块
圆丘状阻塞
2、CT表现
一)原发灶征象 1.腔内结节及肿块,伴邻近管壁浸润性改变。 2.支气管狭窄:向心性、偏心性。 3.支气管梗阻:截断状或锥形。 4.管壁增厚或以管壁为轴心的梭形肿块。 5.管周肿块(小细胞癌)。 二)侵犯邻近结构 1.纵膈:邻近脂肪间隙消失,代之以软组织密度或形成肿块。 2.大血管受侵:变形或包绕半周以上。 3.心包侵犯:增厚、肿块、积液。 4.心脏、食管等器官侵犯。 三)继发性改变 1. 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 2. 阻塞性肺炎:①感染性,包括肺脓肿;②非感染性,分泌物潴留: 指套征或葡萄串样;腺泡结节样。 3. 阻塞性肺不张:①支气管液相;②Golden’s“S”征。强化扫描 可区分不张与原发瘤灶。
一、病因
1.吸烟:(苯并芘)公认因素,吸烟量越大、年限越长、吸烟年龄 开始越早 2.职业:矿工、有毒作业 3.气道慢性刺激(炎症、疤痕) 4.电力辐射 5.大气污染
二、病理变化
1.早期:局部管壁弥漫肥厚或息肉状、乳头状物突向官腔,使气管 腔狭窄或闭塞 2.扩散:破坏气管壁向周围肺组织浸润、扩张,在肺门部形成包绕 支气管的巨大肿块。同时,癌细胞经淋巴管转移至气管旁和肺门 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常与肺门肿块融合。
Ⅳ期
任何T ,任何N,M1
说明:
T
T0
示原发癌肿病灶
肺内无原发癌肿证据(转移灶检查肯定来 自肺) Tis 原位癌 Tx 痰检(+) X线及纤支镜(-) 即隐性肺癌 T1 癌肿直径≤3cm,未累及叶支气管近端 T2 癌肿>3 cm或伴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可侵 犯肺门,不超过气管隆突2cm,且无胸内 转移 T3 任何大小肿瘤伴胸内播散或肿瘤位于总支 气管近隆突<2cm以内,或伴有胸水、肺不 张、阻塞肺炎
四)增强扫描 1. 瘤体均匀性强化,CT值增加20HU以上。 2. 显示瘤体内的坏死区(不强化)。 3. 显示支气管液相(在不张实变的肺组织内所显示的管 状或条状水样密度结构)。 4. 显示包绕在不张的肺组织内的瘤灶及其确切的大小、 范围。
一、原发征象
支气管狭窄,管壁增厚
支气管狭窄
腔 内 肿 块
支气管征:邻近肿块的支气管管壁增厚、狭窄、截断, 进入或包绕肿块。
支气管征
支气管征
支气管征
侵犯邻近结构 1、浸润邻近结构:纵膈、胸壁(胸膜外脂肪层)、肋骨、 胸椎、膈。 2、淋巴结转移:与中心型相似。
肺上沟癌
侵犯纵隔
侵犯胸膜
侵犯支气管
淋巴结转移
肺癌分期: TNM分期法 肺癌TNM分期 隐性肺癌 TxN0M0 0期(原位癌) TisN0M0 Ⅰ期 T1N0M0 T2N0M0 Ⅱ期 T1N1M0 T2N2M0 Ⅲa期 T3N0M0 T3N1M0 T1-3N2M0 Ⅲb期 任何 T N3 M0 T4任何N,任何 M0
副作用:血像降低,骨髓抑制,脱发,肝肾损
害,心肌损害
4.免疫治疗——辅助作用 白介-2,干扰素,转移因子,LAK细胞,肿瘤浸润淋 巴细胞 5.中医中药治疗 抗癌验方或辨证措施
空洞
钙化 空泡征
腺 癌
3个月后
1年后
2年后
CT表现
一、密度特点 1.均匀软组织密度; 2.内部可出现其他异常密度影。 二、强化特点 1.肿瘤实质部分均匀性中度强化, CT值增高20Hu以上(一般在2060Hu之间)。
2.坏死、囊变区(无强化的相对低密度区)。
3.强化高峰出现早。
软组织密度
Horner综合症
柯兴氏征
杵状指
分泌促性腺激素
(二)影像表现-中心型肺癌 1、X线表现
(一)直接征象
1.早期肺门影增大,进展肺门边缘清晰的高密度肿块影。 2.支气管腔内结节或肿块影。 3.管壁不规则增厚;管壁肿块,多为梭型。
4.管腔狭窄:向心性、不规则性、锥状或鼠尾状。
5.官腔梗阻:截断状、圆丘状或杯口状。 (二) 间接征象
胸 膜 尾 征
1.兔耳征:从病灶向胸膜侧伸出的两条索条影,呈 兔耳状外观。
2.尾巴征:从病灶向胸膜侧伸出的单条索条影。
3.胸膜凹陷征:邻近肿块的胸膜牵引性凹陷,呈尖 向肿块、底向胸膜的“V”字型阴影。
瘤 肺 界 面
脐 凹 征
集束征
胸膜尾征(胸膜凹陷征)
胸膜尾征
胸膜尾征(兔耳征)
胸膜尾征(尾巴征)
强化
均匀性中度强化
平扫
平扫、1.5分、2.5分 30 82 69
空洞
坏 死
分叶征
分叶征
毛刺征:指从肿块边缘向周围放射状伸出的线状结构
胸膜尾征
↓
集束征:肿块肺门侧的血管向肿块聚拢。
A、V进入
血管征:肿块周围的血管在肿块边缘增粗、 截断或进入。分为动脉为主型、静脉为主 型、动静脉均衡型。
肺癌
(一)临床资料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指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或腺体的 癌症。男性多见。 一、解剖分类:【段支气管】 1.中央型肺癌:生长在段及以上,位于肺门附近,占3/4,以鳞癌、 小细胞癌(未分化)多见。——(纤支镜确诊) 2.周围型肺癌:生长在段以下,位于肺周边,占1/4,以腺癌多见 。 3.弥漫性肺癌:周围性Ca——(穿刺活检确诊) 二、病理分类: (一)非小细胞癌 1.鳞癌:最常见,占40-50%,多中央型。常见于老年男性、与吸烟 有关。易致管腔阻塞和癌性空洞。【生长缓慢、转移较晚】,5年生 存率较高。 2.腺癌:占25%,多周围型、女性多见,与吸烟无关。局部浸润及 血行转移早,易出现胸水。 3.大细胞癌:可中央型或周围型 4.其他癌 (二)小细胞癌:分化较低,多中央型。与吸烟有关。恶性程度高、生长 快、侵袭力强、转移早
中央型
周围型
临床表现
(一)原发表现5 1. 咳嗽(刺激性干咳):最常见,早期症状,抗炎无效。肿瘤 增大引起支气管狭窄加重咳嗽。呈持续性金属音。 2.咯血:痰中带血,多见于中央型肺癌。大咯血少见。 3.哮鸣音:肿瘤(向支气管生长/转移至肺门淋巴结)→支气管 狭窄 →哮鸣(部位固定、局限、吸气明显、咳嗽不消失) 4.发热:(肿瘤组织坏死、肿瘤引起的阻塞性肺炎) 5.消瘦:(食欲减退、消耗) (二)肺外胸内扩展表现6 (1)胸痛:持续性钝痛、隐痛(肿瘤侵犯壁胸膜) (2)声音嘶哑:(肿瘤/转移淋巴结侵犯或压迫喉返神经) (3)咽下困难:(肿瘤侵犯或压迫食管) (4)血性胸水:(转移至胸膜或肺淋巴回流受阻)。 (5)Horner综合症:肺尖部肿瘤(上沟瘤)压迫交感神经。【孔 小球陷同垂无汗】(合欢-交)。 (6)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上半身、头面部淤血水肿,颈部肿胀、 颈静脉扩张。
常用方案: 小细胞癌(SCLC)
EP(VP16+DDP) CAV(CTX+ADM+VCR) VP-CP(VP16+CBP) CAVP16 (CTX+ADM+VP16)
NP
(NVB+DDP)
非小细胞癌(NSCLC)
CAP(CTX+ADM+DDP) MVP(MMC+VDS+DDP) TP (TXL+DDP) ICE (IFO+VDS+DDP) GC (Gemciabine+DDP) NP EP
(三)胸外转移表现 转移至: (1)脑——颅高压:头痛、呕吐、脑疝 (2)骨——疼痛及压痛 (3)肝——肝肿大、肝区痛、黄疸、腹水、厌食 (4)淋巴结——淋巴结肿大 (四) 胸外表现 又称副癌综合征 1.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杵状指、肥大性骨关节病 杵状指:生长快、指端疼痛、甲床周围围绕红晕。 2.异位促性腺样激素:男性乳房发育肿大 3.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物:柯兴氏征 4.分泌抗利尿激素:水、钠潴留,水中毒表现 5.神经—肌肉综合征:肌力下降(重症肌无力)、小脑运动失调、 眼球震颤、精神错乱 6.高钙血症 7.类癌综合征 : 5-羟色胺增多,哮喘、阵发性心动过速、水泻、 皮肤潮红 。
3D重建
肺门区肿块,边缘分叶。 肿块内有空洞,洞壁较厚、内缘凹凸不平
侵犯邻近结构
支气管壁及其周围软组织肿块
支气管壁肿块侵犯邻近的脂肪间隙及大血管等纵隔结构
二、继发性改变
阻塞性肺气肿
支气管狭窄
阻塞性肺炎
阻塞性肺炎
阻塞性肺不张
多 层 面 重 建
支气管液相:远侧阻塞性肺不张,其内显示条状及圆形低 密度结构,
1.阻塞性肺气肿(过度充气膨胀)。
2.阻塞性肺不张:倒(横、反)“S”征(右肺上叶不张与右肺门 肿块同时存在) 3.阻塞性肺炎:(小叶性、肺段性、大叶性)。
4.继发性肺脓肿。
5.手套征(支气管扩张)
肺 门 增 大
肺 门 肿 块
右上叶中央型肺癌 横“S”征
腔 内 结 节
腔 内 肿 块
锥状狭窄
结 节
磨 玻 璃 结 节
磨玻璃样结节
磨玻璃样结节
小片状
颗 粒 堆 积 状
分 叶 征
毛刺征
胸 膜 凹 陷 征
空泡征
空泡征、集束征、胸膜凹陷征
胸膜凹陷征
(二)进展期肺癌: 肺内孤立的球形灶。不同组织型的肺癌在大小、密度、边缘形态及瘤周 特点等方面有一定差异。 (一)边缘: 1.瘤肺界面:模糊或清楚,可大致勾画出轮廓 2.分叶征:边缘凹凸不平或呈花瓣样改变 3.脐凹征:肿块切迹状内凹 4.毛刺征:病灶边缘向周围放射状分布的线状阴影,多见于腺癌。 3.内部结构 (二)内部 1.空洞:可为中心性或偏心性,壁厚薄不均,内缘结节状突起或凹 土不平(多见于鳞癌)。 2.空泡征:指病灶内多发性的泡状密度减低区,大小1~2MM,壁不 甚清楚(腺癌多见)。 3.钙化:斑点状,约1%, (三)瘤周现象 1.集束征:肿块肺门侧的血管向肿块聚拢或进入; 2.胸膜尾征:邻近肺边缘的肿块与胸壁间的一至数条索条阴影称为 胸膜尾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