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开题报告

高一生物开题报告
高一生物开题报告

篇一:高一生物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高一生物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四导”在生物教学中的体现

课题类别:教育教学

课题实施时间:2013年3月20日——2013年6月10日

课题研究人员及分工:延军利(课题组长,总体负责)张亮亮(具体实施)郭育芳(具体实施,阶段总结)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

本学期,我们学校经过长时间的教育教学研究,借鉴众多兄弟学校的教学改革模式,提出了具有我们阳城一中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345”教学模式,全称“三主”“四导”“五环节”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这对我校课堂教学是一个极大的推动。“345”教学模式提出之后,我校各个学科都积极探索,积极实施,我们高一生物学科组也不甘落后,在3月14日首先由延军利老师做了示范课引领教学,经过共同分析和讨论,我们重点对“345”模式中的“四导”做了研究,准备以此为课题进行教学实践。因为“四导”,一导趣,引导学生乐学;二导思,引导学生活学;三导法,引导学生会学;四导练,引导学生用学,这是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作用的体现,是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方式,方法及相互关系作用的具体体现。作为我们教师,更多要作为一个导师,必须要学会在课堂上如何导引学生,让学生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习。我们认为,“四导”的很好体现,同时也应该可以更好的体现出我们的“三主”(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为主线;以发展为主旨),可以很好的实施“五环节”(先学先练、合作探究、展示点拨、精讲拓展、测评提升)。基于以上思考,我们高一生物学科组特提出课题“四导在生物教学中的体现”加以研究实践。

课题研究方法:

1. 查阅参考相关教育教学资料,获得理论支持;

2. 集体备课,集思广益(重点章节备课指定主备课负责教师);

3. 课堂观摩,及时教研,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课题研究时间安排:

1. 3月20日到4月1日,理论学习“345教学模式”简介,个人尝试;

2. 4月1日到4月15日,小组交流尝试体会,共同总结,制定学科组模式;

3. 4月16日到6月1日,学科组模式实践,集体备课,发现问题及改进,课堂教学实践;

4. 6月1日到6月10日,最后总结,结题。

课题预期成果:

我们高一生物每周两个课时,本学期总计36个课时,按照教学大纲参考课时需要40个课时,所以教学要比较仓促,加上对学生的习题讲解课时尤其不足。按照“345教学模式”教师导引到位,学生学习主动,五环节实施恰当,在学期末应该可以顺利完成生物必修2的教学,且学生的练习量也会达到一定要求。

高一生物学科组

2013-3-15篇二:高中生物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篇三:生物开题报告研究性学习

开题报告

李思琦题目:厨房中的“杀菌利器”

——关于日常调味品杀菌性探究

班级:高二(1)班

组员:刘奕冰、李梓漪、王思琪、高宁、李思琦指导教师:文淑君

1. 问题背景

1) 课题组的来源与确定

网上流传着各种的杀菌小窍门,效果是好是坏,难以分辨。小窍门中大多提到了大蒜,醋,和盐。到底它们的杀菌效果到底如何,哪个的杀菌效果最好?对此我们课题小组希望通过严谨的实验进行探究。所以确定了“关于日常调味品杀菌性探究”的研究网上流传着各种的杀菌小窍门,效果是好是坏,难以分辨。小窍门中大多提到了大蒜,醋,和盐。到底它们的杀菌效果到底如何,哪个的杀菌效果最好?对此我们课题小组希望通过严谨的实验进行探究。所以确定了“关于日常调味品杀菌性探究”的研究课题。

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探究日常调味品杀菌性好坏通过实验数据了解正确的使用方法辨别网上流传秘方的真伪 2. 相关资料1) 大蒜:大蒜又叫蒜头、大蒜头、胡蒜、葫、独蒜、独头蒜,是蒜类植物的统称。生者

辛热,熟者甘温,除寒湿,辟阴邪,下气暖中,消谷化肉,破恶血,攻冷积。治暴泻腹痛,通关格便秘,辟秽解毒,消痞杀虫。外灸痈疽,行水止衄。具有一定的消毒功效。

2) 醋:醋是中国各大菜系中传统的调味品。据现有文字记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以曲作

为发酵剂来发酵酿制食醋,东方醋起源于中国,据有文献记载的酿醋历史至少也在三千年以上。

3) 食盐:食盐,又称餐桌盐,是对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也是烹饪中最常用的调

味料。食盐的作用很广:杀菌消毒,护齿,美容,清洁皮肤,去污,医疗,重要的化工原料,食用。

4)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隶属于葡萄球菌属,有

“嗜肉菌的别称,是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可引起许多严重感染。

5) 大肠埃希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通常被称为大肠杆菌,是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为是非致病菌。直到20世纪中叶,才认识到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病原性,尤其对婴儿和幼畜(禽),常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

6) 霉菌是丝状真菌: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

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3. 实验器材

食用盐、酿造食醋、大蒜液(新制)、胰蛋白胨、酵母提取物、nacl、牛肉膏4. 试验方法

1) 制作培养基

液态培养基(lb培养基):

根据《分子克隆实验指南》配制每升培养基,应该在950 ml去离子水中加入: 胰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nacl 10g。

配制方法:100mllb培养基加入1~1.5g琼脂粉,高压灭菌后,将融化的lb固体培养基置于55℃的水浴中,待培养基温度降到55℃时加入抗生素,以免温度过高导致抗生素失效,并充分摇匀。一般10ml倒1个板子。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后,打开盖子,在紫外下照10-15分钟。用封口胶封边,并倒置放于4℃保存,一个月内使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在烧杯内加水100毫升,放入牛肉膏、蛋白胨和氯化钠,用蜡笔在烧杯外作上记号后,放在火上加热。待烧杯内各组分溶解后,加入琼脂,不断搅拌以免粘底。等琼脂完全溶解后补足失水,用10%盐酸或10%的氢氧化钠调整ph值到7.2~7.6,分装在各个试管里,加棉花塞,用高压蒸汽灭菌:1.05千克每平方厘米、121摄氏度维持15~30分钟。 2) 灭菌

用高温加高压灭菌,不仅可杀死一般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芽胞、孢子也有杀灭效果,是最可靠、应用最普遍的物理灭菌法。主要用于像培养基一样的能耐高温的物品。 3) 实验

对比

取三个手膜,培养微生物,再分别加入大蒜液、饱和食盐水和酿造食醋三种试剂,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培养皿中微生物生存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4) 统计杀菌效果

生物专业开题报告

生物专业开题报告 生物专业的同学们,还在为到处寻找生物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而发愁吗?我带来了生物专业开题报告。 生物专业开题报告 课题:探究性学习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21世纪,必须非常重视人才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发展个性、培养人的创造能力,是教育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生物科学将成为21世纪带头科学,进行生物教学改革,提高培养人才的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结合当前生物教学的现状,把探究学习与生物教学有机联系起来,是生物教学改革的必要途径。 (一)有效实施中学生物课程改革的需要 1.长期以来,我国中学生物教师习惯于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下从事各种教学活动,而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探究性学习则是对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探究性学习是中学生物新课程的新重点、新难点、新目标、新方式。目前,大多数学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还是延续以往实验的操作程序,只是在部分环节上安排少量的讨论,大部分的探究实验都存在“表面化”“走过场”的现象。农村教师在开展探究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比城市教师更

多一些,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知识性教学量过大,教师的认识和能力不足,实验教学的要求和评价没有细化,实验条件不完善。学生学习中最困难的事情是交流表达、实验设计、实验结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不知如何是好等等。总的来说,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实践中已经有很多的尝试,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和误区。该课题的研究旨在改变教师陈旧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课堂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2.《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研究表明,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自主的学习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的过程。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题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的学习精神,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主动地搜集和分析各种信

金丽勇开题报告

植物细胞工程-开题报告 学校:海南大学 学院:农学院 专业:08生物技术(2)班 姓名:金丽勇 学号:2008 0104B 075 指导老师:莫廷辉 2010年12月10日

芦荟组织培养的研究 一、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 芦荟属(学名:Aloe)通称芦荟,原产于地中海、非洲,为独尾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据考证的野生芦荟品种300多种,主要分布于非洲等地。这种植物颇受大众喜爱,主要因其易于栽种,为花叶兼备的观赏植物。可食用的品种只有六种,而当中具有药有价值的芦荟品种主要有:洋芦荟(又名巴巴多斯芦荟或翠叶芦荟Aloe Barbadensis/Aloe Vera)库拉索芦荟(分布于非洲北部、西印度群岛),好望角芦荟(分布于非洲南部),元江芦荟等。 芦荟是百合科芦荟属多年生常绿多肉质草本植物。近年来,由于芦荟化学及药理学研究的深入,巳形成了一股世界性的芦荟保健热。据科学研究,发现芦荟中有不少成分对人体皮肤有良好的营养滋润作用,且刺激性少,用后舒适,对皮肤粗糙、面部皱纹、疤痕、雀斑、痤疮等均有一定疗效[1]。因此,其提取物可作为化妆品添加剂,配制成防晒霜、沐浴液等。至于轻度的撞伤、挫伤、香港脚、冻伤、皮肤龟裂、疣子等,都可以使用芦荟来治疗,效果不错。现代研究显示,其叶含芦荟大黄素、异芦荟大黄素及芦荟苦味素等,药理实验有泻下、抗癌作用。芦荟花性寒,味苦涩,有清热、止咳、止血功效,可治疗咳嗽、吐血[2]。芦荟的栽培产业也已开始在我国兴起,但由于芦荟不能自花授粉结实,因此,用种子繁殖非常困难。目前的繁殖方法主要是分株和分蘖,但难以快速、大量地繁殖种苗,这也是当前芦荟种苗昂贵的重要原因之一[3]。本文介绍一种对芦荟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试管苗的技术,利用这项技术可在短期内繁殖上百万株的种苗,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 二、国内外技术发展概况及趋势(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很多学者对芦荟不同外植体进行比较试验,苏海等[4]认为,二年生的库拉索芦荟(A. barbadensis)茎尖比茎段更容易诱导出不定芽,而且芦荟快速繁殖宜通过茎尖诱导出不定芽而获得无菌苗,这样省去了诱导愈伤组织步骤,缩短了诱导时间,而且可以减少种苗变异率。罗静等[5]比较了好望角芦荟(A. ferox)茎段、叶片和根段的再生能力,发现在同一培养基中培养10d后,茎段上开始出现不定芽,25d后每块幼嫩茎组织中可形成4~5个芽,而接种的叶片和根段无一例产生不定芽,说明茎段是芦荟组织培养中最佳的外植体材料。唐玉明等[6]、袁海英等[7]进行了中国芦荟(A. vera var. chinensis)、木立芦荟(A. arborescens )和库拉索芦荟茎、叶作外植体的比较试验,发现以中国芦荟和木立芦荟的叶作为外植体,15d后外植体切口均变黑,30d后切口干缩,不能产生芽;而以茎段作为外植体,无论是中国芦荟还是木立芦荟,培养15d后各培养基均能产生一定数量的不定芽,库拉索芦荟茎的平均诱导分化率在90%以上,而叶片基本保持不分化状态。综上所述,芦荟茎尖和茎段有较强的再生能力,是较理想的外植体材料,而叶片和根段分化能力弱,作外植体一般难以诱导不定芽的形成。另外,Richwine从库拉索芦荟未成熟花序中也诱导出芽[8]。 参考文献: [1]胡洪铭.药用功能功能使海南芦荟产业焕发生机.2005,13(7):27 [2]陈敏,廖志华,孙敏,等.生物技术在芦荟研究中的应用.中草药,2001,32(1):78~81.

生物科学专业_开题报告范例

XX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构建耐胆盐、耐酸乳酸菌菌株 选题类型应用基础型课题来源自选项目 学院生命科学与理学院专业生物科学 指导教师×××职称×× 姓名×××年级2006级学号××× 开题报告(立题依据、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预期目标、研究方案、论文进度安排、主要参考文献) 1立题依据 2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3选题理论意义: 黄瓜(Cucumis sativus Linn)是我国广泛栽培的夏秋季主要蔬菜之一。它喜温怕热,在胁迫因子当中,夏季高温是影响黄瓜幼苗地上部分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露地和保护地栽培均存在高温热害,高温影响黄瓜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矿质元素的吸收,从而易使黄瓜授粉受精失败,落花落果,严重影响了黄瓜的产量和品质,因此黄瓜耐热性的提高是露地及保护地栽培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4硒作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系(GSH-Px)的组成成分,参与作物体内自由基的消除,进而提高了植物对逆境的抗性,硒的使用可显著提高黄瓜叶片GSH-Px 的活性,使叶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明显降低。高温胁迫下,硒还能中和与衰老相关的氧化胁迫。 5实践意义:高温胁迫使黄瓜的品质下降,严重影响栽培设施的利用效率及黄瓜设施栽培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硒对高温胁迫黄瓜幼苗地上部的生长调节,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对于黄瓜设施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牛奶的组成最为接近人体母乳,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营养最为丰富和均衡,在人们的膳食结构中有其它食品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由新鲜牛奶发酵成的酸奶由于其丰富的营养、特殊的风味、爽滑的质构和良好的生理功能,倍受人们青睐[1]。在当今社会,酸奶早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饮料,酸奶所具有的独特功效备受人们喜爱。1908年俄国诺贝尔奖获得者E.Metchnikof提出“酸奶长寿”理论,认为高加索地区居民长寿者多的原因是由于食用大量的含有乳酸菌的酸奶。

生物工程开题报告doc

生物工程开题报告 篇一:生物工程专业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题目名称硅酸盐细菌的分离筛选和 纯化学生姓名郑一凡学号 XX4073022 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年级06级生物工程1班 指导教师彭清静职称教授 填写时间 XX年3月31日 篇二:生物工程开题报告 木质素纤维素糖化发酵 1 课题来源 来课题源于指导老师科研项目,为实验性课题。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增加及石油资源的濒临枯竭,能源危机日益突显,许多专家估计,世界上已知的石油储存量大约30 年内将被消耗完。 [1]。所以世界各国纷纷开始研究可再生资源作为补充替代能源,其中以燃料酒精的生产最为突出。而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最廉价的可再生资源。利用微生物及酶技术,将其水解转化成燃料乙醇是解决化学燃料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2]。因此研究开发纤维素的转化技术,将秸秆、蔗渣、

废纸、垃圾纤维等纤维素类物质高效地转化为糖,进一步发酵成酒精,对开发新能源,保护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日益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视。 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利用秸杆物质生产酒精的技 术水平还是停留在先用纤维素酶产生菌株(或其产生的纤维素酶)分解秸杆物质产生戊糖和己糖,再由乙醇发酵菌把单糖转化为乙醇。人们多年来一直设法把一系列编码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基因重组进能利用单糖发酵生产酒精的工程菌中,使之能直接将秸秆分解成单糖,进而转化成酒精。近年来美国能源部鼓励采用具有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的整套酶类、能发酵戊糖产生有机酸的某些极端嗜热细菌,设法引入乙醇发酵途径的基因,同时敲除细菌中的有机酸发酵途径,构建利用秸杆发酵乙醇代谢工程菌,这方面的前景非常诱人。与美国等国家相比我国目前以纤维质废物为原料生产酒精仍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汤晖,于淼,汤树德等研究表明:①用不同的化学方法预处理秸杆,其纤维素酶解效果顺序为:强碱>石灰>氨化>对照;同一方法在高温下>常温下;②提高酶浓度可加快酶解速率,缩短达到同一糖度时间;在相同底物和酶浓度下,采用较低温度和延长酶解时间,可获得较高糖度和提高糖化率;在一定的酶浓度下提高底物浓度,虽然酶解速度

生物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生物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生物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021 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爱国思想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地点江苏新沂专业【业余学院】生物科学 学号z06202114002姓名袁 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命题含义: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学校教育,它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责任。而中学生物必须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结合生物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生物教师长期而紧迫的任务。摘要:本文对生物课教师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方面的困惑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为如何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方法。 主要研究内容: 1。当前生物教学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几个困惑 2。生物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途径

3。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意义 4。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生物课堂上,如何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更全面 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论证基础与研究创新 根据这个论点: 《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通过讲述祖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中国 古今生物科学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共中央宣传部发 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再次强调,所有学科的爱国主义教育 都必须制定并分解到所有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研究表明,大多数 生物教师对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有很多疑问,迫切需要 实用的方法。 创新: 目前,关于如何在生物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研究和报道 并不多。结合我们身边的现实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了教师在生 物教学中对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方法和材料的困惑,为加强学生爱国主 义思想教育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方法。试图解决一线生物教师在这方面 的困惑。 参考书目

萱草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的筛选[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生物工程 萱草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的筛选 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萱草系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及根茎入药,为我国传统中药“萱草根”。具有清热凉血、利尿通淋的功效,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淋浊、带下、黄疽、便血、崩漏等症。萱草不仅具有药用价值,还具有蔬菜食用和花卉观赏价值。其花经过加工后是颇负盛名的“黄花菜”、“金针菜”,营养丰富,且具有保健益寿之功。而其观赏价值体现在萱革花秀美俊俏、雅而不俗、人见人爱,令人欢喜,趣忧忘愁,是“中国的母亲花”、“忘忧革”。 2 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研究药用植物萱草的组织培养技术,为工厂化育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萱草的幼嫩花梗为外植体,采用MS培养基,附加不同的植物激素进行实验。结果: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是MS + 6 - BA1.0mg.L-1 +NAA 0. 1 mg.L-1 ,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是MS + 6 - BA 1.0 mg.L-1 +NAA 0. 1 mg.L-1,不定根诱导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是1 /2MS + IBA 0.1 mg.L-1 +NAA 0. 1 mg.L-1。结论:以幼嫩花梗为外植体,通过诱导愈伤组织途径可以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 3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难点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3.1课题研究内容 本选题目的在于筛选萱草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萱草的大规模生产以及用于基因工程育种打下坚实的基础 3.2研究方法 确定培养基配方 配制不同类型培养基

取材 清洗 消毒 切成5mm左右的小段 接种至培养基上 无菌室26℃无光照培养 结果观察 ↓ 讨论分析 ↓ 选出最佳培养基 3.3研究难点 课题的研究难点是从接种到培养的过程中容易染菌。导致实验失败,从新接种培养。所以,要非常规范的操作每一步,尽量避免染菌。 3.4预期目标 选出1~2种较理想的培养基,以便以后组织培养。

生物制药专业毕业开题报告.doc

生物制药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HPLC法测定伏立诺他有关物质和含量的研究 [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vorinostat (商品名Zolinza) 是Merck 公司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抑制组蛋白脱乙酰基酶( his2tone deacetylase ,HDAC) 的新型抗癌药物,该药于2015 年1月6 日获得美国FDA 批准上市,用于其他药物治疗时或治疗后仍不能治愈、或恶化、或病情反复情况下的转移性皮肤T 淋巴细胞瘤。vorinostat 化学名: N-羟基-N苯基辛二酰胺;英文名: N-hydroxy-N-phenyloctane-diamide vorinostat 属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低浓度( IC5《86 nmol、L - 1) 即可以有效抑制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1 、HDAC2 、HDAC3 和HDAC6 的活性,抑制组蛋白次乙酰化,因而从基因水平调控细胞周期,阻断癌细胞基因复制,并激活其凋亡基因,达到抑制和杀灭癌细胞的效果。但vorinostat 的抗癌机制仍在深入研究之中,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6 - 7 ] 。两项临床试验证明了vorinostat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中包括107 名接受其他药物治疗后又复发的CTCL 患者。按皮肤损伤改善标准评分等级的判断,接受Zolinza 治疗的患者中3%有所改善,疗效平均持续168 d。 一些生物学数据已经证明了vorinostat 在皮肤癌,前列腺癌治疗中的有效性。而且近年研究vorinostat 不仅可以单独作为肿瘤治疗药物,还可以与其它抗癌药物联合用药, 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具有增效作用。可与转录调节因子(如52 杂氮22′2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柏玉娟2011.10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课题,已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立项(立项编号是*****)。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目前,由于过分追求升学率,造成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学生通过加班加点,大量的机械练习、背诵等,掌握的是死的知识,至于知识是如何产生的,怎么运用,都不得而知。“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是这种现象的描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脱离是重要原因之一。生物学科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高,学生及家长在思想上都不够重视,教学受到了一定影响。如何提高生物教学水平,是生物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生活化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之一。生物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巧妙自然地把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变枯燥为生动。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释放创新潜能。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拓宽了课堂的空间规模、教材的知识广度,让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力图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题就是针对当前的教育形势提出来的。研究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我们认为该研究课题是体现社会需求的、符合教学规律的,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它的研究必将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实验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指导和促进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

2019生物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2019生物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2019-01-18课题名称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策略研究选题缘由一、课题的提出新时代素质教育呼唤人文精神的培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确定了新课程核心目标,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全人”的发展。 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引导人们求真、从善、爱美,使人能洞察人生的目的与意义,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反思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大多重视科学能力,科学精神的培养,导致了教学中以知识为中心、以技能为目的,无论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容易忽略学生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忽略人文素养的养成。 在长期生物教学过程中,我常常感觉到,我们的孩子,只要能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自己思考完成作业,在接受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时候都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是,孩子们对生物科学发展史的不了解,对科学家的不了解,对生命的不尊重,对他人的不尊重,却总是使我心绪难平。 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忽略了对他们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 我希望这个问题能得到解决,希望通过我的一些尝试,能摸索出

一条适合我的学生,适合我的专业的人文素养培养的路。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人文素养教育是以传授人文知识为主,以促进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理解与把握,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和审美观为目的的教育,具有明确、全面和稳定的以人为本的目的和内容,是与时俱进的教育,是全面追求以人为本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教育。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基础是文,人对世界的看法不同,对自己记忆人文和科学的看法就不同,对人文的追求及其形成方式也不同。 以人为本的科学世界观是认识和形成当代人文精神的根本依据”。 开展人文素养教育,需要纠正唯技术、唯知识、唯分数的倾向,确立科学的培养目标,即以育人为中心,把重点落实到培养学生形成完满美好的人性、健康完整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创新开创的意识上来。 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教育,传授的是科学和技术,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知识。 而人文教育就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它不仅强调思想的健康,还侧重于培养受教育者健全的人格,以个体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是以个人发展需要为标准的教育价值观。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本身就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实践中只重视科学素养,忽视人文素养,必然不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2018-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论文-word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论文 开题报告是每个论文都需要的,所以开题报告应该怎么写呢?本文就以生物工程类专业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帮到广大毕业生。 题目名称:硅酸盐细菌的分离筛选和纯化 一、选题的依据: 硅酸盐细菌又称钾细菌,是一类特殊的细菌。这类细菌能分解岩石矿物,把其中植物不能利用的养分释放出来。 自然界中含钾素很丰富的长石和云母等硅酸盐矿物,是组成地球表面岩石和土壤的主要成分(占60%以上)。这些矿物虽然含有丰富的钾素,可是并不能为植物所利用,因为它们都是很稳定的矿物。但是,有些细菌能分解稳定的矿物,把其中对植物有用的钾素释放出来,硅酸盐细菌即属此类。 硅酸盐细菌研究已有80多年历史,这类菌可分解土壤中难溶的磷、钾,此类菌发酵液中有激素类物质,在植物根际形成优势种,可抑制其它病原菌生长,达到增产效果。这类菌能分解土壤矿物,在瓷业中作添加剂,还可用来处理污水。其代谢产物如多糖、有机酸、蛋白质对作物有增产效果。 已经发现的硅酸盐细菌有胶冻样芽孢杆菌(Bacil—lusmucilaginosus)和环状芽孢杆菌(B.circulans)等。李凤汀等人在1997年报道了分离到硅酸盐细菌HM8841菌株,经工业发酵制成菌剂,使农作物提高产量。 本论文通过分离、收集硅酸盐细菌,丰富菌种资源库,筛选高效解钾菌,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在菌肥生产及农业生产上也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目的是分离筛选出具有解钾作用的硅酸盐细菌,并对筛选出的菌种纯化以利于保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硅酸盐细菌培养基的配制; 2、分离筛选硅酸盐细菌;

高中生物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高中生物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课题名称 物教学中分层教学与高效课堂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有效教学的关键是要关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往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 但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接受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必然有快慢和成度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教学和辅导,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使课堂更加高效。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分层教学: 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高效课堂: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即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而分层教学有助于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

尊重差异,有效引导,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与课堂效果的最佳结合,给每个学生成功的体验,让每个学生都有进一步发展的渴望。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1、研究的主体部分:高一年级二班全体学生 2、解决问题:学生学习水平差异与学习效益的矛盾。 3、解决方法和举措 方法:分层教学 举措: 第一阶段:(XX年5月---6月) ①了解差异,分类建组。 在班主任的配合下,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动态及学习能力进行了解和掌握。然后按照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对学习生物课的积极程度把他们分为a、b两组(为隐性分组,学生并不知情)。a组为偏文、b组偏理。 ②针对差异,分类目标。 a组学生主要目标是夯实基础(包括概念、图解、规律等属于识记范畴的内容)。b组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同时适度加强能力的提高(即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迁移)。 第二阶段:(XX年6月--11月) ③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完成课标要求的基本内容,面对全

高中生物课题开题报告

高中生物课题开题报告 题目:高中生物课程三维目标实施路径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在教育目标研究方面比较突出的有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即把教育目标分成三个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正处在发展阶段,义务教育及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分别于2001年、2003 年颁布,就全国范围来讲,在三维目标的实施途经研究方面是一个难点问题,大家都很关注,有老师在实践中开展探索,专家和一线的老师对知识与能力的研究比较多,但在如何认识过程、生物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能力目标的具体化、情感价值观的分类、生物课程中如何有机渗透情感及价值观教育、特别是三者的有机整合、如何实施三维目标等方面缺少比较系统性的研究,有部分课程专家在有关课程改革的论述中谈到过这些问题,如《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教司组织编写)、《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新课程理念与创新》 (高等教育出版社)、《课程与教学论》(钟启泉、张华主编)等。 目前国内其它学科如数学、历史、政治等学科有三维目标实施途径的研究,关于三维目标方面的理论和论文也较多。但有关生物学科如何实施三维目标方面研究较少,研究成果更少。因此,研究本课题可以填补国内外这方面理论空白,也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理论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建构主义教学理

论、元认知理论。同时也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改变推动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基本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增强生物教师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意识。 2、使生物教师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 3、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寻找实现生物课堂三维目标的途径,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通过课题研究培养我校生物青年教师教科研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 1、生物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 2、实现生物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途径 3、探索生物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 4、高中学生生物学习方式 (三)研究重点 1、生物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的研究 2、实现生物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途径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 (一)核心概念:高中生物课程、三维目标、实施路径 (二)界定:

生物课题研究开题详细报告经典范文.doc

生物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名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 我校《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课题,已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立项(立项编号是*****)。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目前,由于过分追求升学率,造成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学生通过加班加点,大量的机械练习、背诵等,掌握的是死的知识,至于知识是如何产生的,怎么运用,都不得而知。"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是这种现象的描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脱离是重要原因之一。生物学科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高,学生及家长在思想上都不够重视,教学受到了一定影响。如何提高生物教学水平,是生物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生活化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之一。生物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巧妙自然地把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变枯燥为生动。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释放创新潜能。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拓宽了课堂的空间规模、教材的知识广度,让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力图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

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题就是针对当前的教育形势提出来的。研究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我们认为该研究课题是体现社会需求的、符合教学规律的,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它的研究必将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实验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指导和促进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生活化教学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 (二)国外教育理论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有些儿童在小学里是优秀生,而到了中年级却变成了学习差的学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

开题报告(生物)

重庆市渝北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农村高中选修课程的开发研究 ——食品发酵技术在农村家庭中的应用” 开题报告 重庆市育仁中学校生物教研组组长、课题负责人叶良明 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农村高中选修课程的开发研究——食品发酵技术在农村家庭中的应用”课题是育仁中学承担的重庆市渝北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 YBJK2013-10。为了使本课题研究取得较有价值的成果,今天特请各位领导、专家对我们的课题进行开题指导。现在,我作为本课题负责人代表课题组作如下开题报告,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指导,请实验教师审议。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选修课程的开设要因地制宜,具备可行性,要有利于学生的自主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我们要在深入了解学校的具体环境,了解其运作机制,认识其规范、制度、人力资源、学生特点等条件下,计划开展适合农村高中学校实际和特色的选修课程开发研究。 (二)研究意义 1.实现学生素养提高与能力发展 高中生物选修课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核心基础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其核心基础之一使学生应掌握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科学探究一般技能等。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

化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食品发酵技术在农村家庭中的应用”这一课题内容加强了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锻炼学生合作探究、实验设计、操作实施、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能力,达到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角色转变 在课题研究中,力求符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己心理素质、专业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水平,对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进行不断的构建和重组,对教学实践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探究。在此过程中课程意识、课程观念等能发生很大的改变,专业知识能力也可得以提升。同时,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由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转变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 3.引导学校的课程开发与实施 选修课程开发需要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选修课程开发的健康进行。此外,合理地开发与利用学校资源,对时间、场所和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并从各方面获得资源支持,是学校特色选修课程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将积极探索完善科学、规范的、适合学校实际的开发体系,确保学校特色选修课程得到可持续的实施和完善发展。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选修课程的开设要因地制宜,具备可行性,要有利于学生的自主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我们要在深入了解学校的具体环境,了解其运作机制,认识其规范、制度、人力资源、学生特点等条件下,计划开展适合农村高中学校实际和特色的选修课程开发研究。 食品发酵技术在我国家庭中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生物学理论还没有形成之前,我国农民就开始应用发酵技术进行醪糟、豆腐乳、泡菜制作等食品发酵实践。但是在重庆还未见“食品发酵技术在农村家庭应用”相关选修课开发的报道,这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可能的空间。农村学生对这些食品制作技术都有一定的了解,这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背景基础。此外,根据文献报道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出版了《微生物世界探索》校本课程。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开发了“微生物与食品发酵”生物校本课程。这给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素材。

月季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 1、论文题目及研究领域 (1)论文题目:月季茎段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2)研究领域:组织培养在月季繁殖上的应用 2、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月季在我国应用非常广泛,因此繁殖方法也非常多,但是常规繁殖技术很难对其品种进行更新。虽然自l875年人工杂交技术产生后,经过长期的杂交和选择,获得了许多理想品种,但月季育种目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传统杂交方法具有局限性。表现在基因资源有限,染色体数目及倍性差异使远缘杂交难以成功;生长一致性、开花同时性等多基因控制性状难以改良等。此外月季作为多年生灌木,育种所需时间较长。(2)只注重对外观性状的改良,而忽视了对内在性状的改良。在过去的育种史中,育种家们只注意芽形、花形、花径、瓣数和茎长等外观性状的改良,并且选择的标准也趋于一致,造成资源流失,而内在性状,如生活力、瓶插寿命以及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等未得到相应的提高。(3)遗传背景相对狭窄。据统计蔷薇属的100多个物种中只有8个种对现代月季做出过突出贡献,因此这种近亲杂交现象严重影响月季的生活力[1]。 90年代发展起来的以组织培养为基础的转基因技术无疑为月季育种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这种方法不但使品种在外源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上发生改变,其性状保持相对稳定,还可利用来自其他生物类型的基因,创造更优良的品种。目前,月季的组织培养已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基因的分离、克隆以及载体构建等技术在重要的农作物及模式植物上已积累了较多的经验,皆可应用于月季的基因工程育种中[2]。运用这项技术不断培育出新品种以满足人们对月季求新求异的需求。 3、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月季传统的栽培方法是用嫁接和扦插法进行繁殖,但繁殖速度较慢。自20世纪60年代组培技术在生产中应用以来,许多研究者在月季的组培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月季组培苗的利用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加速新品种的推广和运用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的研究者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便开始进行切花月季组培种苗的生产,在组培的各大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目前,植物组织培养已经向基因的分离、克隆以及载体构建方向发展。在当前再生体系不够完善仍然是制约月季转基因的主要因素,直接再生不定芽途径虽然再生高,需时短,适应范围广,但转化困难;胚性愈伤组织或次级体细胞胚易于转化,但体细胞胚再生体系的建立相对困难,需要在诱导出初级体细胞胚后经过长时间的继代和选择,目前具备该再生体系的品种还非常有限。植株再生是进行遗传转化的必要前提,只有具备了成熟的再生体系才能有效的进行基因转化。现在组织培养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已经验为基础的,广泛开展月季组培的研究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我国尤其如此。随着经验的累积,月季再生体系将不断完善,为转基因提供前提条件。此外,人们对环保的日益重视,对新奇花朵的需求日益增加,以组织培养为基础的技术必将在月季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3]。 二、论文研究的内容

最新 初中生物小课题开题报告范例-精品

课题研究是科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有了好的,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开展研究工作,以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制定开题报告是课题由设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步骤,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关于初中生物小课题开题报告范例,供大家阅读参考。 课题名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 我校《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课题,已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立项(立项编号是*****)。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目前,由于过分追求升学率,造成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学生通过加班加点,大量的机械练习、背诵等,掌握的是死的知识,至于知识是如何产生的,怎么运用,都不得而知。“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是这种现象的描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脱离是重要原因之一。生物学科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高,学生及家长在思想上都不够重视,教学受到了一定影响。如何提高生物教学水平,是生物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生活化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之一。生物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巧妙自然地把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变枯燥为生动。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释放创新潜能。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拓宽了课堂的空间规模、教材的知识广度,让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力图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题就是针对当前的教育形势提出来的。研究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我们认为该研究课题是体现社会需求的、符合教学规律的,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它的研究必将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实验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指导和促进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生活化教学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

生物制药开题报告

生物制药开题报告 生物制药是利用生物活体来生产药物的方法。国内生物制药行业发展具有规模小、集中度低、增速快等特点。 生物制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篇一: 开题报告内容要求: 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研究动态、见解 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 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1)选题的理论意义

一般边坡绿化按其实质可分为土质边坡绿化和石质边坡绿化,其实质意义是非常明显,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就土质边坡绿化来说,边坡绿化对道路路基的保护作用和美化效果尤其突出。坡面防护方法大致可分为植物防护和工程防护;植物防护方法就是栽植草木等植被进行坡面防护,又被称为生物防护方法;工程防护方法包括构造物、挡土墙栅栏、锚固、喷浆等传统工程防护方式。而道路边坡绿化一般大体分为施工和后期养护两阶段。即施工工程和养护工程。 边坡绿化可稳固路基、保护路面、美化路容、改善环境、减少噪声、舒适行旅、诱导汽车行驶;边坡绿化可美化环境,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净化空气;边坡绿化也是防风、防沙、防雪、防水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2)选题的实际意义 通过对水东路的边坡绿化具体实例分析,展现贵州省贵阳市的林城城市的绿化特色。边坡绿化对于美化城市环境、改善人车行驶环境、防治地质灾害等都有重大意义。因此对

边坡绿化工程的发展和建设,将提高和影响贵州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一个良好的人居生活环境是城市发展的高度和整体形象的重要标志,更是发展中的林城贵阳环城林带的的宣传标志。 研究动态、见解 研究动态 国际上有关道路防护与加固技术的研究,多年来一直是广大道路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自20实际90年代以来,高等级公路建设已成为中国基础设施的投资热点和重点,其中高速公路的建设是重要内容之一。公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公路运营后,路体分割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产生了噪音、汽车尾气等。使生物的栖息环境逐渐恶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高速公路的环境建设和绿化被重新认识和加以重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环境和公路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道路的建设和绿化更是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搞好公路绿化工作对于国家绿色大通道建设

生物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生物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爱国思想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站点江苏新沂专业[业余专升本]生物科学 学号z06202614002姓名媛 立题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立题意义: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学校教育,担负着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责任。而中学生物学科必须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结合生物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生物教师长期而又紧迫的任务。本文详细调查分析当前生物课堂上教师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上的困惑,并为如何提高学生的爱国思想提供更多更好的方法。 主要研究内容: 1。当前生物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的几点困惑

2。生物教学中渗透爱国思想教育的途径 3。生物教学中渗透爱国思想教育的意义 4。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 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在生物课堂上如何结合教材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更全面的爱国思想教育,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立论根据及研究创新之处 立论根据: 《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通过讲述祖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古代和现代的生物科学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而中共中央宣传部颁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也再次强调,必须制定各学科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分解贯彻到各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已有研究表明,当前广大生物教师对课堂上如何结合教材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存在很多的疑惑,迫切需要切实可行的方法。 创新之处: 关于生物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目前国内外尚没有太多的研究和报道。笔者结合身边的实际和中学

开题报告

重庆工商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系) 环境工程专业(工科)2008级1班 课题名称:六价铬对蚕豆根金属硫蛋白的 影响 毕业论文(设计)起止时间: 2011年12月12日~2012年5月20日(共周) 学生姓名:蒋佳凌学号:2008122107 同组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李宏(职称副教授 ) (职称 ) 任务下达日期:年月日

重庆工商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课题的内容 六价铬为吞入性毒物/吸入性极毒物,它可以通过植物的吸收,经食物链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造成对动物和人体的直接和潜在危害,对环境有持久危险性.金属硫蛋白是一类低分子量、富含半胱氨酸的金属结合蛋白,随着植物分子生物学发展,植物金属硫蛋白研究越来越热.根据六价铬的理化及生物特性,以及蚕豆根金属硫蛋白的特性,空间结构等,结合相关资料探讨植物硫蛋白对六价铬的作用,为铬污染的防治和治理提供借鉴,并对金属硫蛋白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课题任务的具体要求 1.查阅相关的资料,不少于10篇 2.完场外文翻译,不少于2500字 3.完成综述文章,不少于1万字 4.完成相关的实验内容(提取蚕豆根金属硫蛋白、对蚕豆根染毒、检测MT含量等)完成论文, 不少于12000字 主要参考文献(指导教师选定部分) [1] 李晶晶、彭恩泽。综述铬在土壤和植物中的赋存形式及迁移规律[J]。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武汉,2005。 [2] 徐衍忠、秦绪娜、刘祥红、张乃香、周英莲。铬污染及其生态效应[J]。山东省五莲县环境监测站,五莲,2002,12。 [3] 翟军鹏、夏蓓蓓、田婷婷、苏承刚、杜小兵。植物金属硫蛋白的研究进展[J]。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北碚,2010,1。 [4] 史冬燕。植物金属硫蛋白概述[J]。山东省菏泽学院生命科学系,2009。 [5] 代勋1,2 ,龚明2。植物金属硫蛋白在植物抗逆性中的作用[J]。1.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2; 2.云南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化学系,云南昭通,2011,6。 [6] 常团结、朱祯。植物金属硫蛋白研究进展( 二)植物MT 基因的表达特征及其功能[J]。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北京,2010,1。 [7] 徐振彪、王平翠、孙永乐、宋林霞。植物金属硫蛋白的提取及检测[J]。山东理工大学生命科学院,2010,41(1):87-88。 [8] 张晓钰、茹炳根。植物类MT与植物络合胎[J]。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2000,8。 [9] 毛莹1.2 崔光红1 黄璐琦1 邱德有3 刘娟2。铜、锌离子影响丹参金属硫蛋白MT2基因表达[J]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北京, 100700; 2 佳木斯大学化学与药学院, 佳木斯, 154007; 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北京,2007. [10] 江年, 茆灿泉。植物金属硫蛋白MT2 的生物信息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成都,2009,3。 任务下达人(签字) 日期 2011 年11 月 28 日院(系)(签 章) 年月日 任务接受人(签字)日期 2011 年11 月 28 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