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人物画教案

合集下载

工笔人物写生教案

工笔人物写生教案

工笔人物写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工笔画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学习工笔人物写生技法;3.掌握工笔人物写生的步骤和注意事项;4.提高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张工笔人物写生作品、教学课件、画笔、颜料、纸张等;2.学生准备:画笔、颜料、纸张等。

三、教学过程:1.工笔画的特点和发展历程(10分钟)介绍工笔画的定义、起源及发展历程,用多张工笔人物作品进行示范展示。

让学生了解到工笔画的精细、细腻和追求真实的特点。

2.工笔人物写生的技法(10分钟)介绍工笔人物写生的技法要点,包括线条的运用、色彩的运用、笔触的处理等。

通过多张工笔人物写生作品进行示范,并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技法。

3.工笔人物写生的步骤和注意事项(15分钟)详细介绍工笔人物写生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包括素描轮廓的确定、线条构图的设计、背景的处理等。

通过多张工笔人物写生作品进行分析和讲解。

4.学生实践操作(4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选择一张工笔人物写生作品进行实践操作。

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克服难点和提升技巧。

5.学生作品展示和点评(20分钟)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并向学生提出改进的建议。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工笔画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并学习到工笔人物写生的技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提高了对工笔人物写生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完成的作品可能不够完整和精细,可以在后续的课堂上进行进一步的指导和训练。

高中美术《工笔人物》画教案

高中美术《工笔人物》画教案

高中美术《工笔人物》画教案工笔人物画教案课题工笔人物画的基本技法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工笔人物画的基本技法也是主要技法:传统(主要)技法:勾勒、渲染、罩色与平涂、勾填;现代常用技法:撒盐、喷弹、揉纸等。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掌握工笔人物画所使用的各种主要技法,探索技法的艺术表现力和适用范围,了解和尝试现代技法的丰富变化,增强人物画的艺术效果。

重点难点熟练掌握勾线、渲染基本技法,体现其艺术表现力。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范画分析教具熟宣纸、勾线笔、白云笔、墨、中国画颜料;盐、油画棒等技法材料;学具熟宣纸、勾线笔、白云笔、墨、中国画颜料等国画材料;盐、油画棒、沙子、海绵等。

教学过程备注工笔画人物画的技法因人而异,但最主要的是基本技法,苏轼云:“有道而无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

”可见技能之重要。

现代工笔画更多运用技法,以达到丰富的现代形式美感。

一、勾勒这是工笔人物画的第一个步骤,注意此时的勾线不同于白描作品,要考虑到全画完成后的效果,并且要与色彩相配合,因此此时的线条勾勒需要分出深浅,墨色要有浓淡,有虚实。

如头发、皮肤、浅色衣服的深浅变化。

工笔勾线一般用中锋。

线条要均匀,起笔落笔可顿搓,也可虚入虚出,行笔过程中有快慢、转折、虚实变化,但变化细微,不像写意画那么大。

勾线时笔上水分要合适,水分过多线条显得软弱无力,过少则干涩难看。

初学者还要注意不同的板材对笔上水分的要求,正式勾线前应在画面外的边角处试验一下。

二、渲染工笔画人物中的面部和形体以及某些器物的体积感和结构都是通过渲染的方法表现出来的,但渲染体积和结构不能太过分,达到类似浅浮雕即可。

工笔画无论怎样渲染,都应突出中国画以线造型的特征。

人物面部和手、足的渲染要严谨,传统渲染常用染凹法,现代工笔人物多用染凸法,或凸凹渲染方法结合使用。

初学者可以先尝试染凹的方法,但不要一味最求写生中的色彩关系。

画男性皮肤可少用墨,赭石加橄榄绿。

女性皮肤色要浅一些,明度高一些,一般不用墨。

工笔人物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工笔人物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目标:1. 使学生了解工笔人物画的历史、风格及技法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捕捉人物形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工笔技法进行人物创作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

适用对象:美术学专业本科生课程时长: 12周,每周2课时教学资源:教室、画纸、毛笔、颜料、线描笔、投影仪等。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课程导入与概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工笔人物画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艺术风格。

2. 教学内容:- 工笔人物画的历史渊源及发展脉络。

- 工笔人物画的风格特点及代表人物。

- 工笔人物画的技法分类及特点。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4. 作业:收集一幅自己喜欢的工笔人物画作品,并撰写心得体会。

第二周:工笔人物画基础知识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工笔人物画的基本技法。

2. 教学内容:- 工笔人物画的工具与材料。

- 线条的运用与变化。

- 着色技法及色彩的搭配。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

4. 作业:练习线条的运用,完成一幅简单的工笔人物画。

第三周至第八周:工笔人物画技法训练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工笔人物画技法水平。

2. 教学内容:- 头部结构的刻画。

- 肢体形态的表现。

- 服饰、道具的描绘。

- 色彩的运用与调整。

3.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操作。

4. 作业:每周完成一幅工笔人物画作品,逐步提高难度。

第九周:工笔人物画创作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2. 教学内容:- 创作构思与构图。

- 人物形象的塑造。

- 色彩的运用与调整。

3.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操作。

4. 作业:完成一幅工笔人物画创作作品。

第十周至第十二周:作品分析与点评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2. 教学内容:- 作品分析与点评。

- 工笔人物画的发展趋势。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作品展示。

4. 作业:分析并点评一幅工笔人物画作品。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出勤率、课堂参与度等。

工笔人物国画课程设计

工笔人物国画课程设计

工笔人物国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工笔人物国画的基本知识,包括人物比例、线条勾勒、设色技巧等。

2. 学生能了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历史发展及其在艺术领域的地位。

3. 学生能掌握至少两种不同的工笔人物国画技法,并运用到创作中。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工笔人物国画的创作。

2. 学生能在创作过程中,展示出良好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对毛笔、颜料等绘画工具的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工笔人物国画,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学会欣赏美、表现美,提高审美情趣。

3.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团队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素养上。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工笔人物国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工笔人物国画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工笔人物国画基础知识:介绍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历程、风格特点,重点讲解人物比例、骨骼结构、服饰搭配等基本知识。

教材章节:《工笔人物国画》第一章2. 线条勾勒技巧:学习工笔人物画的线条勾勒技巧,包括起笔、运笔、收笔等基本笔法,以及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等变化。

教材章节:《工笔人物国画》第二章3. 设色技法:讲解工笔人物画的设色原则,学习常用的设色技法,如分染、罩染、点染等,以及色彩的搭配与运用。

教材章节:《工笔人物国画》第三章4. 工笔人物国画创作: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工笔人物国画的创作实践。

内容包括选题、构图、草图、勾勒、设色等环节。

教材章节:《工笔人物国画》第四章5. 名家作品欣赏:欣赏工笔人物画名家的代表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大学工笔人画美术教案设计

大学工笔人画美术教案设计

课程名称:工笔人画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工笔人画的基本技法,掌握人物五官、衣纹、发饰等细节的绘制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现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 工笔人画的基本技法。

2. 人物五官、衣纹、发饰等细节的绘制。

教学难点:1. 工笔人画精细的绘制技巧。

2. 人物表情、神态的把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绘画工具:工笔笔、墨、宣纸、颜料、调色板等3. 实物示范作品4. 学生作业展示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一段工笔人画作品欣赏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细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工笔人画吗?它的特点是什么?二、基本技法讲解1. 讲解工笔人画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如工笔笔、墨、宣纸、颜料等。

2. 讲解工笔人画的基本技法,包括起稿、勾勒、皴擦、渲染等步骤。

3. 通过课件展示工笔人画的绘制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技法。

三、人物五官、衣纹、发饰绘制技巧1. 讲解人物五官的绘制方法,如眼、鼻、口、眉的绘制技巧。

2. 讲解衣纹的绘制方法,如直纹、曲纹、斜纹等。

3. 讲解发饰的绘制方法,如发髻、发辫、饰品等。

四、实践操作1. 学生根据所学技法,进行人物五官、衣纹、发饰的绘制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学生相互评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工笔人画的基本技法和注意事项。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幅工笔人画作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工笔人画的基本技法,掌握了人物五官、衣纹、发饰等细节的绘制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表现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工笔人物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工笔人物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工笔人物画二、授课班级:美术学专业(国画班)三、授课时间:2023年第二学期四、授课教师:[教师姓名]五、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2. 掌握工笔人物画的线条运用、构图技巧和色彩处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水平。

六、教学内容:1. 工笔人物画概述2. 工笔人物画的线条运用3. 工笔人物画的构图技巧4. 工笔人物画的色彩处理5. 工笔人物画的写生与创作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工笔人物画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播放一些优秀的工笔人物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二、讲授新课1. 讲解工笔人物画的线条运用:线的长短、粗细、疏密、曲直等。

2. 讲解工笔人物画的构图技巧:平衡、对比、层次等。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线条练习。

2. 学生尝试用线条描绘简单的几何图形,培养线条运用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线条运用和构图技巧。

2. 学生展示自己的线条练习作品。

二、讲授新课1. 讲解工笔人物画的色彩处理:色彩的冷暖、明暗、饱和度等。

2. 讲解工笔人物画的写生与创作:观察方法、构图布局、线条运用、色彩处理等。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色彩练习。

2. 学生尝试用线条和色彩描绘简单的静物,培养色彩处理能力。

第三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色彩处理和写生与创作。

2. 学生展示自己的色彩练习作品。

二、讲授新课1. 讲解工笔人物画的题材选择和创作思路。

2. 讲解工笔人物画的常见题材和表现手法。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创作练习。

2. 学生尝试用线条、色彩和构图创作一幅简单的工笔人物画。

第四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创作练习。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

二、课堂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工笔人物课程教案设计模板

工笔人物课程教案设计模板

课程目标:1. 了解工笔人物画的起源、发展及艺术特点。

2. 掌握工笔人物画的基本技法,包括线条、构图、设色等。

3. 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4.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教学对象:美术学专业学生教学课时:共8课时教学重点:1. 工笔人物画的基本技法。

2. 人物形象的观察与表现。

教学难点:1. 线条的运用与变化。

2. 设色技巧的掌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程导入与基本理论讲解1. 导入:展示优秀工笔人物画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工笔人物画的起源、发展及艺术特点。

3. 分析:解析工笔人物画在绘画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课时:线条技法训练1. 讲解:讲解线条的基本类型、运用及变化。

2. 实践:学生练习线条的基本类型,如直线、曲线、折线等。

3. 互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线条组合练习,培养学生的线条表现力。

第三课时:构图训练1. 讲解:讲解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实践:学生进行构图练习,创作简单的工笔人物画作品。

3. 互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构图调整,提高构图水平。

第四课时:设色技法训练1. 讲解:讲解设色的基本技法,如平涂、渲染、泼彩等。

2. 实践:学生练习设色技法,为工笔人物画作品上色。

3. 互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设色调整,提高设色水平。

第五课时:人物形象观察与表现1. 讲解:讲解人物形象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2. 实践:学生进行人物形象观察,记录观察到的特征。

3. 互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人物形象表现,创作工笔人物画作品。

第六课时:作品分析与点评1. 学生展示自己的工笔人物画作品。

2. 教师进行作品分析,点评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3. 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绘画水平。

第七课时:综合训练与创作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工笔人物画综合训练。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3.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第八课时: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1. 总结: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学习重点。

工笔人物教案

工笔人物教案

工笔人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工笔人物画的基本特点,掌握其画法技巧。

2. 学习运用细腻的线条和色彩表现人物形象,培养观察细致、表现力强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工笔人物画的基本特点。

2. 工笔人物画的构图技巧。

3. 工笔人物画的线条表现。

4. 工笔人物画的色彩运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工笔人物画作品,引导学生谈论其特点和表现方法。

2. 学习工笔人物画的基本特点:- 细腻、精巧,注重细节表现。

- 以人物为主题,追求真实形象的表达。

- 线条和色彩的运用要求精确、准确。

第二课时:1. 学习工笔人物画的构图技巧:- 布局要合理,注重整体效果。

- 重心要突出,注意平衡与对比。

- 透视关系要准确,构建立体感。

2. 学习工笔人物画的线条表现:- 使用细腻、柔和的线条勾勒人物的轮廓和细节。

- 注意线条的变化,灵活运用轻重、粗细的技巧。

第三课时:1. 学习工笔人物画的色彩运用:- 使用鲜艳、透明的颜料进行上色。

- 注意色彩的搭配和层次感,创造丰富的色彩效果。

- 运用渐变、过渡等技巧表现光影的变化。

2. 练习画一幅工笔人物画:- 学生选择一个人物形象进行描绘。

- 先通过铅笔画出草图,再使用细腻的线条勾勒人物轮廓和细节。

- 最后上色,注意色彩的层次感和光影的表现。

四、教学要点:1. 了解工笔人物画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方法。

2. 掌握工笔人物画的构图技巧、线条表现和色彩运用。

3. 培养观察力和表现力,注重细节和整体效果的处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工笔人物画的基本特点和画法技巧,通过讲解和实践操作,学生能够领会到工笔人物画的精致和细腻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作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练习画一幅工笔人物画,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培养了他们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工笔人物画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笔人物画教案【篇一:工笔人物写生教案】第一章中国工笔人物画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脉络,包括思想和技法的发展轨迹,加强对工笔人物画发展历史的了解,确立对工笔人物画发展的感性认知。

2、熟知不同时期人物画技法发展的特点、绘画风格、艺术特征、代表画家和作品。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图片欣赏结合【课时】4课时一、工笔人物画概念工笔人物画是工笔画的一种。

工笔画是用工整细密的笔法来描绘物象,是中国绘画传统中的一种绘画形式,追求绘画手段的装饰意味,造型手法上强调写意性的概括、提炼,并主张以神韵、神态的需求为前导来把握物象的本质形态,即意象(意念——形而上的)造型,而不是自然主义的描绘,包括白描、淡彩、重彩诸种形式。

(如右图)工笔人物画是以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以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助线条的粗细长短、方圆曲直,用笔的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用墨的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的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再加之色彩分染、罩染、烘染等手法的运用处理,细致入微地充分表现形体的质量感、动态感和空间感。

工笔人物画按题材大致可分为仙佛罗汉、帝王君杰、宿世人物、高逸雅士、绚罗仕女、市井杂流、妇孺婴戏等等。

二、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历程从可考的内蒙古阴山岩画和彩陶文化中,我们已清楚地看到了高度概括的抽象人物图形和笔的运用轨迹,人们己开始用类似毛笔的工具描画、记录远古的生活。

战国时期的帛画是迄今为止可以见到的最早的人物画。

(如图2)就画法而论,用墨线双勾轮廓,以线条为框架平涂设色这一中国画的构成因素已初见端倪。

中国画根基于民族基本哲学,掌握“阴阳”、“气积”的规律,以最简单的线条结构表示宇宙万象的变化节奏,奠定了以线造型的审美理念。

(一)人物画发展到东晋已日渐成熟顾恺之是代表性的高手,他的传世摹本,《女史藏图》是以人物为主体的叙事性手卷,也是我们看到的最早的人物题材卷轴画。

作品注重刻画人物神态。

相传顾恺之画人物广或数年不点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

”他“迁想妙得”的主张,为后人解决形、神关系树立了典范。

顾恺之用线把过去粗拙简单发展到圆润挺秀,如“背云浮空”、“流水行地”般舒展流畅。

《女史藏图》、《列女仁智图》用高古游丝描法,如“春蚕吐丝”、“紧劲连绵,循环超息,调格逸易,风趋电疾”;用色只求“传染人物容貌,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藻饰”。

(二)唐、五代代人物画达到鼎盛期1、阎立本上承顾恺之,融恢弘博大的气势,确立了初唐工笔人物画风。

阎立本的《步擎图》记录了唐太宗接见吐番松赞干布求亲特使禄东赞的史实,阎立本是描写场景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好手,画面设有去刻意表现迎亲、宴饮等重大场面,而是采用了聚焦法,突出主体,使主要人物心理描写得以放大。

唐太宗的威严善待、庄重安详,禄东赞满面风霜、智慧干练和对大唐皇帝的崇敬神态溢于脸面。

红衣使者和白衣随从的眼神和表情的刻画也极为精彩,主仆关系使人一目了然,道具与人物的层次结构穿插得非常得体。

阎立本亦是一位色彩高手。

画面以黑、白、红、绿为基色,充分归纳;运用色彩的对比、反衬,使和谐的情节氛围和人物组合的内在节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张萱开创了工笔人物画绮丽华滋的重彩画风。

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描写杨贵妃的三姐虢国夫人骑马游春的场景。

画中女性体态丰腴、动态舒缓优雅。

这是盛唐“绮罗人物”的塑造特点,也反映了当时审美的要求。

横展铺陈的构图,高低错落的起伏,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为了突出虢国夫人这个主要表现对象,张萱独具匠心,有意把虢国夫人、男监、老年仕女和小孩的目光聚焦于一点。

整幅作品线法纤细而富有弹性的张力,衣纹处理注重丝织品的质感,色调明快亮丽,春意盎然。

3、唐玄宗时的吴道子,因人物画线法有独到的审美意趣,影响着当时画坛的画风,所以时称“吴家样”。

从《送子天王图》中不难看出其用笔的顿、挫、转、折、行笔磊落,气势雄健,世称“吴带当风”。

或如兰叶或如莼菜条,线条粗细随着形体和线条走势的起伏进行变化,活泼、流畅、生动,有强劲的节奏感。

勾线时用焦墨,“轻拂丹青”,略加以淡彩、敷彩于墨痕中,设色富丽且现秀淡雅致之风,有“吴装”之美称。

此幅画,尤其是画面末端,天神端坐中央,兰叶描法的中锋勾线,转折处略有侧锋回转,势若风动。

净饭王抱子则用铁线描勾勒,挺劲有力,转折分明,二者气质与不同的心理变化表现得生动充分,千余年来素有“画圣”之誉。

,不描写场景和周围的环境,作品中二马一人组成的画面结构,主体突出,生动之至。

然而在细节的描写上却又可以看出韩斡的用心良苦。

画面无更多的颜色,画家集中精力用墨色演染画面,层层渲染,十分讲究,奚官头戴的黑帽与前匹黑马渲染得沉厚透明、不死板,以铁线描表现马的雄骏形体,用线的方圆对比使人物造型厚实起来,满脸蓬松的胡须和胳膊上的汗毛刻画。

加之人物衣纹疏密相间的虚实处理,使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跃然眼前。

作为杰出的鞍马画家,韩斡注重写生,常以内厩之马为“师”,在解剖结构的准确把握上前无古人。

5、周昉是唐代人物画大家,尤以仕女画见长,《簪花仕女图》描写的是宫延贵妇悠闲疏散的精神面貌。

周昉抓住了宫延仕女的’丰腴典丽、雍容自若”的体态特征,以神领形的把握,散步时仕女身体曲线的微妙变化、慵懒无聊的心态神韵被形态表露得入木三分,是典型的以神表形、意象造型手法。

周昉用笔遒劲纤细,铁线勾勒,柔丽而富有弹性。

设色清丽艳明,对质感的描绘非常贴切:纱衫轻薄透明,肌肤丰腴白皙、光彩照人,羽毛轻盈,头饰闪亮。

周昉设色手法多样,常常采用多层烘染、罩染、分染相结合和以色走线等手法,开一代工笔人物画新风。

6、《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工笔人物画的杰作,作者顾闳中受后主李煜之命潜往韩熙载府第,靠目识心记窃绘了韩熙载政治上失意而无意为官、荒诞不羁纵情声色的夜宴故事。

《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叙事性画卷,有听乐、观舞、歇息、演奏、散宴等五个场景,把握了众多人物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性格做出不同神情的心理活动。

整幅画在大面积黑色的包围中沉闷抑郁,觥筹交错,似乎使人感受到韩熙载因长期纵情声色、麻木不仁的外表中隐藏着内心的紧张。

全幅画面构图运用曲线铺陈开来,利用屏风、坐椅等作为分隔,起到了把不同的场景情节既分隔开独立成章而又整体贯通的效果。

在线与色的运用方面,顾闳中也有独到之处。

线条工整精致,以直求折,屈铁盘丝,柔融于刚。

设色华滋冷艳达到极致,色彩的布阵匀称,凝重加染,配以淡色,变化自然、节奏迭起是后学工笔人物画的典范。

灯烛、乐器、帐幔、床椅、桌屏等道具的逼真写照,也为史学家提供了极好资料。

7、贯休以罗汉造像见长。

《罗汉图》具有肖像画特质,形象极度夸张,古怪奇特,塑造头部多为庞眉大目,丰颐隆鼻,突破了晋唐佛教造像的基本模式。

贯休自称所绘罗汉形象怪异的来源为“从梦中所见”,其实当时西域僧人传教中国,以及大量的印度佛教画像的传入,拓展了画家的想象空间。

贯休所作怪异罗汉宋时评价极高,《宣和画谱》日:“罗汉状貌古野,殊不类世间所传,丰颐蹙额,深目大鼻;或巨桑颡稿项,黝然若夷獠异类,见者莫不骇瞩。

”贯休在作画手法上受阎立本、吴道子、周防、尉迟乙僧影响,莫高窟晚唐壁画也可见类似画风。

《罗汉图》是以人物情态神韵为前导,以骨像的内在神态为根本的造型手段,怪异在外形上,而内在结构的把握上丝丝入扣、严谨扎实,在画史上的成就独树一帜,对明清时期的丁云鹏、陈洪绶、海上三任,甚至现代的人物画都有着潜在的影响。

(三)宋元人物画《八十七神仙卷》是宋代道释人物画的代表作,佚名。

全图采用长卷式的构图方式表达主题,场面宏大饱满,排列的人物以递叠陈设的构成方式处理得顶天立地、层次交错。

用铁线描和游丝描反复表现长而流畅的线条,是画面造型表现手法的明显特征,向后飘动的衣带和裙摆,增强了画面的方向动势,在缭绕的云雾烘托中飘然灵动。

在视觉角度安排上,画家为了避免作品人物走向的单凋,而在众多顺向人物组合里插入几个反向人物,加强人物群体的前后呼应关系。

仙人们手执的仙瓶、团扇等器物刻画精美,增加了画面的装饰感。

从作品《八十七神仙卷》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线描塑造的表现力、组合穿插技巧和线描的节奏韵律感。

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是元代道释壁画中最杰出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永乐宫壁画规模宏大,气势非凡,由无极门、三清殿、纯阳门和重阳殿四个部分组成,其中三清殿壁画《朝元图》最为壮观。

全图人物安排有286人之众,所绘的8个主像,皆作冕旒帝王装。

每一主像旁配以各种神祇围绕主像左右展示开来,分三至四层递叠排列。

在气势磅礴的朝元行列里,画家们深入刻画每个人物的特征,突出人物的个性魅力。

主像庄重肃穆,武士威武雄健,玉女娴秀温雅,真人翩翩欲仙,感人至深。

对大场景人物的把握,画家们巧妙地采用互动互静的照应方法,利用画面人物的侧耳倾听、左右顾盼、转身对话,使整幅画浑然一体。

壁画笔法利落,线条疏爽,敷色辉煌,极富浓郁的装饰意趣。

画作重彩勾线填色法,为了突出衣袖、缨络和花钿等,多采用堆金粉技巧,增加体积厚度和质量感,使画面富丽高贵。

永乐宫壁画既延续了唐宋壁画的传统手法,又开拓了明清壁画的新路。

(四)明末清初具象写实主义肖像画兴起曾鲸在人物肖像画领域有着突破性的贡献。

他的《张卿子像》、《王时敏像》、《葛展甫像》、《王鏊像》等是重人物面部结构和凹凸特征的具象写实主义肖像画。

明代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来华传教,随身带来的圣母和耶稣像的逼真画风同传统以线描为主略加渲染的中国肖像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刺激着曾鲸这类画家的审美需求。

曾鲸所作的肖像画中流露了在传统的作画手法上融入西方造型要素并形成新风格的要求。

曾鲸画像,注意墨骨,以淡赭根据人物面部结构的内在本质层层渲染,线的因素不被强调,五官描绘富于立体感,凹凸起伏中人物的神态被描绘得惟妙惟肖。

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篇》中提出:“须将前代妙手如曾氏一派细玩其下笔之道,再于临时能从面部相取下笔的确道理,勾勒皴擦,用惟其宜。

浓淡轻重,施得其当。

”曾鲸的肖像画法,风行一时,也称“波臣派”,造就了肖像画的崭新格局,一直影响到清代。

明代最具创造力的人物画家应是陈洪绶。

他专心研究晋、唐、宋、元以来的诸家.................风格,用线纤细,转折有力,造型偏重于自然形态。

晚年用笔转向浑厚,线条强调金石味,设色重清淡。

人物衣纹画法浑圆细劲,他将人物的腰际卡位收后“任由”宽袍大袖舒展飘逸地翩翩然起来,装饰感极强的线条运用反过来又增强了这种造型语言的韵律。

人物形态夸张变形,个性鲜明,怪诞中人物神情表达含蓄。

任伯年是众多海上画家中的成就卓著者。

《群仙祝寿图》是任伯年人物画的杰作。

这是巨大的12幅泥金画地的通景屏,共描绘了46个神仙人物共赴王母的寿筵。

为了营造画面气氛,表达群仙祝寿的仙灵境界,任伯年想像力超凡,他把各路神仙人物安排由地面、空中和海上分路去赴宴,场面宏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