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的三维解释
地震资料综合解释

地震资料处理(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地震相干体:由三维地震数据体经过相干处理而得到的一个新的数据体,其基本原理是在三维数据体中,求每一道每一样点处小时窗内分析点所在道与相邻道波形的相似性,形成一个表征相干性的三维数据体,即计算时窗内的数据相干性,把这一结果赋予时窗中心样点。
(2)时移地震:利用不同时间观测的三维地震有效信息的差异进行储层监测,完善油气藏管理方案,提高油气采收率。
(3)地震亮点:指在地震剖面上,由于地下气藏的存在所引起的地震反射波振幅相对增强的“点”。
(4)地震反演:根据各种位场(电位、重力位等)、波场(声波、弹性波等)、电磁场和热学场等的地球物理观测数据去推测地球内部的结构形态及物质成分,定量计算其相关物理参数的过程。
(5)地震三维数据体:三维地震勘探经过三维地震资料处理后形成一个三维数据体,由采集的几何形态确定的(处理期间可能调整的)规则间距的正交数据点的排列。
(6)地震属性:表征地震波几何形态、运动学、动力学和统计学特征、由数学变换、或者物理变换引入的物理量。
(7)地震层序:地震层序是沉积层序在地震剖面图上的反映。
在地震剖面图上找出两个相邻的反映地层不整合接触的界面,则两个界面之间的地层叫做一个地震层序。
(8)AVO:(Amplitude Versus Offset)技术——利用振幅随炮检距或AVO 偏移距的变化来估算界面两侧介质的泊松比,进而推断介质的岩性(9)三维可视化:三维可视化是用于显示描述和理解地下及地面诸多地质现象特征的一种工具,广泛应用于地质和地球物理学的所有领域,通过计算机交互绘图和成像,从复杂的数据集中提取有意义信息的方法。
(10)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地震资料解释就是把这从野外采集的经过处理的资料转化成地质术语,即根据地震资料确定地质构造形态和空间位置,推测地层的岩性、厚度及层间接触关系,确定地层含油气的可能性,为钻探提供准确井位等。
二简答题1识别亮点的标志:(1)振幅异常(2)极性反转(3)水平反射同相轴的出现(平点)(4)速度下降(5)吸收衰减2.三维地震勘探有哪些优势(1)野外施工方便灵活,不受地形、地物条件的限制,满足面积观测、覆盖次数和炮检距相同即可。
第五章 三维地震资料解释

(1)切片显示
三维数据体可被垂直地或水平地切割出各种二维剖面。
a.任意方向的垂直切片剖面
b.水平切片剖面
水平切片显示也有多种,包括等时切片、层位切片和瞬时 相位切片等,其中以等时切片应用最广。
等时切片:以某个固定的时间值切割三维数据体所得到平 面图形。是不同地震界面在同一时刻的横截面。图上每个 能量带就是同一时刻的各个同相轴的水平范围。与等时线 或等高线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
等时切片和垂直剖面结合起来,能在三个 正交面上分析任意一个深度处的地下构造 的特点。
可以沿任意方向观察地质现象,例如沿着 断层、顺着倾向、俯视地堑、环顾盐丘等 进行观察,可辩别出单张剖面上难以发现 的细微地层特征。 在观察数据的同时开展解释工作,挑选所 需的层位,送入计算机绘等值线图。
等时线反映的是同一地震界面不同时间的等值线;
水平切片包含的地质信息有:
①反射层的走向(水平切片上同相轴的延伸方向); ②反射界面的厚度;
③反射界面的倾角;
④断层和其他地质界线的交线。 水平切片可采用彩色、双极性变面积显示,红色(黑 色)表示波峰、兰色(白色)代表波谷;振幅大小反 映了波的强弱;同相轴宽窄与反射波的频率有关(地 层倾角不变,同相轴随反射波频率变低而变宽),也 与界面的倾角有关(随倾角变大而变宽);
同相轴突然拐弯;
相邻两组同相轴走向不一致。
三、利用水平切片绘制等t0构造图
根据一张张连续提取的等时切片,就可以绘制 出某个同相轴的等t0图,即同一个同相轴在各等时 切片上的轮廓。
在等时切片上拾取同相轴的相位应和垂直剖面的 相位一致,并且所有的等时线都在相同的相位上拾 取;
三维地震的精细构造解释方法及应用

2010年第5期0引言当前常用的地震解释(包括交互工作站解释实质上是三维资料的二维平面解释,从三维数据体中沿主测线inline和联络线crossline抽取若干个剖面进行解释。
这样不仅使大量的地震资料未能有效利用,而且成果精度较低,难以发现小的构造和地层特征,造成小断层和小构造的漏失,大大降低了对地下地质体的认识精度,同时也降低了三维地震的应用效果。
利用常规的地震解释技术,将不能很好的进行小断层的解释,甚至会出现假断层的现象[1]。
随着三维勘探技术的迅速发展,三维地震勘探的资料解释方法和技术也向着更真实、更准确、更清晰地反映地下地层各种地质信息的方向突飞猛进。
目前,在三维地震勘探中发展最快的是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该技术不仅提高地震资料解释的准确性而且能够提供较准确的钻探井位,利用先进的解释软件打破常规的三维资料二维解释,充分利用三维数据信息,获得更精细的构造形态。
因此,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技术受到高度重视。
1三维地震勘探的精细解释技术1.1小断层的正演模拟对地质模型进行波场正演计算可以模拟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以明确地质体地震记录的特征,同时也能提供地下地质体地震波岩石物理响应特性,为正确研究地下地质环境提供地震波波场证据,以便对解释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设计一个三层介质的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实验,图1(a是小断层的地质模型。
模型参数:煤的断距为5m,煤层厚度为8m,煤层速度为2000m/s,围岩地层速度自上而下分别为1800m/s、3200m/s、3200m/s;图1(b为小断层正演模拟的地震响应。
根据正演模拟后的地震响应分析,断距为5m的小断层,地震剖面有一定的变化,为后期的地震资料解释工作提供了依据。
(a地质模型(b地震响应图1正演模拟doi:10.3969/j.issn.1672-9943.2010.05.005能源技术与管理三维地震的精细构造解释方法及应用秦晶晶1,李德春1,程慧慧1,王空前2(1.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江苏徐州221008;2.中国矿业大学力建学院,江苏徐州221008[摘要]论述了几种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小断层的应用方法,为了确保解释的精度,利用数值模拟进行正演模拟试验,为做好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维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方法

褶曲在 三维 地震数据体 上 比较 容易识别 , 其在时 间剖面 上表现为反射波 同相轴 下 凹、 凸或扭 曲; 水平 等时切 片 上 在 上表现为反射波 同相轴 走 向发生弯 曲 , 曲率越 大 , 褶 曲越 则 紧闭 ; 曲率越小 , 则褶 曲越 开阔。
25 陷 落 柱 的 解释 .
层的地质层位 。
均错断时 , 断层 的倾 向和倾 角能 准确地得 到解 释 , 只要在垂 直断层走 向方 向切 剖面 , 面上 的 断层 线 即反映 出断 层倾 剖 向、 倾角 , 位的错断 即反 映出断层 的落差 。当只有 一个 同 层 相轴错断时 , 一方面 要按其 错断 位置判定 , 同时也要 考虑构 造规律 , 其倾角多属推断 。 () 5 断层解 释的审查 : 利用水平 等时切片检查 断层 组合 , 利用联 井剖面对地质层位及断层解 释成 果进行检查 。
场情况 的实 际分 析 , 决定在溜煤 眼上 口安设一套 自动式 挡风 漏斗 , 使其既能保证煤流 的顺利 人仓 , 又可实现 自动挡风。
1 自动 式 挡 风 漏 斗 的 工 作 原 理
1 一漏斗 2一挡风 板 5一动力 臂 3 一固 定 转 轴 4一防 护 挡煤 板 7 一重锤 8 限 位 装 置
断层的解释。
( ) 面的闭合 : 于在垂 直时 问剖面上 依据各 层位 断 2断 对 点确定的断层 面应 在各个方向的时问剖面上进 行闭合 , 以确 保断层位置的准确性 , 延展方 向的可靠性 。断面 闭合 是确定
断 层 空 间 位 置 的 重 要 一 步 , 经过 多次 反 复修 改 才 能 完 成 。 要
新 汶矿 业 集 团协 庄 煤矿 魏 国 王金 合
2 4 第1 0年 期 0
三维地震料的解释

4)利用三分量检波器所记录的纵波与横波速度比,判断 岩石性质。
精选可编辑ppt
23
三、垂直地震剖面的解释和应用
1、确定地震反射层的地质层位
图4-15 连井剖面与VSP-LOG道、合成地震记
精录选可对编比辑图ppt
记录水平地震剖面。VSP-CDP剖面范围在曲线1与5之间(图4-16b))。
图4-16郑28井观测系统(a)精与选可V编S辑Ppp-tCDP剖面范围(b)示意26图
图4-20 地面地震剖面与VSP对比
精选可编辑ppt
27
4、利用VSP探测复杂盐丘构造形态
图4-18(a)盐丘AB段可得到反射资料,但BC和CD段却很 难得到资料,使射线穿过盐丘后到达井中检波器从而得到资料。 图4-18(b)为某一深度G1检波器接收到SACG1射线的地震波后, 即可采用等射程曲线方法绘出图(a)等射程曲线1。这些曲线的包 络线即为盐丘面BCD段界面形态。
第四章 三维地震资 料的解释
一、三维地震数据体的特点
1)三维数据体是按三维空间成 象处理的,得到较正确的归位, 可以真实的确定反射界面的空间 位置,更接近地质剖面,三维资 料解释可以任意从X、 Y、T方向 观测地质界面的形态,切割纵、 横剖面和水平切面来研究地质体 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图4-1)。
精选可编辑ppt
a.数据输入与管理软件: b.数据显示软件: c.解释 软件 d.绘图软件 e.数据输出显示软件 f.处理分析软件
g.测井分析软件
精选可编辑ppt
17
三、 解释工作流程
图4-12 三维地震资 料人机联作工作流程
三维地震解释

2 用水平切片直 接做构造图。
三、三维 地震的地 震相解释:
1 层振幅 切片的解 释或者说 提取目的 层振幅, 由振幅 异 常带解释 微相、砂 体展布。
1.什么情况下所做的构造图才能实现既做了空 校又使用了变速? 2.一个三维构造圈闭图和二维圈闭图一般会有 哪些差地震相与二维地震相
无菲尼尔带现象
2.三维地震 可消除侧反 射影响,因 而背斜圈闭 形态与大小 比较真实。 不像二维地 震由于侧反 射影响,背 斜往往变宽, 变大,尤其 是低幅度背 斜的失真明 显。
3.三维地震在纵、横两个方向上密集设置测点,测点距 一般20-100m,常见为50×50或50×75m,因而在地下 每20-37.5m获得一个信息,使水平分辩率显著提高。
章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
三维地震的六个特点:真归位后交点闭 合、无侧反射、水平分辨率高,具水 平切片和层振幅显示功能、人机联作 解释、彩色显示
三维地震的构造解释
一、三维地震 资料的特点
1.与二维相比, 三维可以做到真 正的空间归位, 因此三维偏移资 料上无闭合差, 剖面上的背斜、 断层等形态、大 小、位置也较准 确。
6.
解释常在工作站上进行。工作站一般包括图象处理机,辅助图象存 储器,数据输入装置和 显示终端。配备的软件包括许多专用的模块。 国内市场上常用的是Landmark工作站,Geoquest工作站,Bouma工 作站等。具软硬件系统成套,由多家石油公司生产销售。
解释过程一般分八个步骤 (1).通过数字化桌输入测点的坐标位置数据,或用 键盘输入。 (2).通过数据化桌输入时间剖面或深度剖面每道的
4.为什么说三维偏移剖面上断层、背斜高点的 形态、大小、位置较准确,而不是最准确呢?
1.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石油大学出版社,1993年。 2.钱绍瑚,地震勘探,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年。 3. Blach, A.H., et al.. Seismic amplitude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thick first Leo sandstone lens,eastern Powder River Basin,Wyoming, Geophysics,1981,46( 11):1519-1527. 4.Brown,A. Interpretafion of three dimentional seismic data,AAPG Memoir.42 1986;5 th edition, 1999. 5. Nelson Jr, H R; F J Hiltormani, C H F Gardner. Instruction to interactive 3D interterpretation; Oil and Gas Journal, 1981 Oct.5.106-139. 6. Gerhardstein A C and A Brown. Interactive interpretation of seismic d ata, 52nd annual interpretational SEG Meeting, SEG1982.
三维地震解释技术简介

三维地震解释技术简介
三维地震解释技术是一种利用地震数据进行地下结构解释和分析的技术。
传统的地震解释技术主要是基于二维地震剖面进行的,而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则通过获取并分析大量的三维地震数据,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地下结构的空间变化。
三维地震解释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获取:通过地震勘探仪器获取地下多个点的地震波数据,并进行处理和整理。
2. 数据处理:对采集的地震波数据进行去噪、滤波、校正等处理,以使其更符合分析要求。
3. 数据解释:利用数据处理后的地震波数据进行地下结构解释,包括地层分析、地震相解释、异常解释等。
4. 数据模型:基于解释结果,建立地下结构模型,对地下层位、分布等进行描述和分析。
5. 可视化展示:通过可视化技术将地下结构模型转化为可视化图像,以便更直观地展示和分析地下结构。
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在石油勘探、地质灾害预测、城市规划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它能够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地下结构信息,为相关领域的决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三维地震解释》课件

属性分析技术可以提供更丰富的 地下信息,有助于更准确地识别 地下结构、判断地层岩性、预测 油气水等资源。
属性分析技术需要处理大量的地 震数据,并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 和分析,因此需要使用高性能计 算机和专业软件。
反演技术
1
反演技术是通过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和地下结构的 相互作用,反演计算出地下结构的物理参数和形 态。
特点
三维地震解释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 和高可靠性,能够提供更加全面、准 确的地质信息,为石油、天然气等矿 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地震解释的重要性
资源勘探
三维地震解释是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勘探的重要手段 ,能够准确判断地下岩层的性质、结构和形态,为资源开 发提供科学依据。
灾害防治
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三维地震解释能够揭示地下岩层的 结构和性质,为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工程地质勘探
城市规划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可 以用于了解地下岩土层的分布和性质,为城 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地下空间利用提供依据 。
重大工程
在重大工程建设中,如高速公路、铁路、桥 梁等,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可以用于了解工程 场地的地质结构和岩土性质,为工程设计和
施工提供重要支持。
06 三维地震解释的挑战与未 来发展
《三维地震解释》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三维地震解释概述 • 三维地震解释的基本原理 • 三维地震解释流程 • 三维地震解释技术与方法 • 三维地震解释的应用与案例分析 • 三维地震解释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01 三维地震解释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三维地震解释是利用三维地震勘探数 据,通过计算机技术和地质学原理, 对地下岩层的性质、结构、形态等进 行解析和推断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有含油气的储层。 、有含油气的储层。 2、岩性、岩相发生了变化。 、岩性、岩相发生了变化。 3、有含少量气的水层。 、有含少量气的水层。 4、有裂缝和溶孔、溶洞存在。 、有裂缝和溶孔、溶洞存在。 5、有薄层发生的调谐作用。 、有薄层发生的调谐作用。 6、偏移中的几何聚焦。 、偏移中的几何聚焦。 7、采集和处理的人为因素。 、采集和处理的人为因素。 等…
三维解释
主要内容:收集资料、熟悉资料、地质建摸、加载数据、 主要内容:收集资料、熟悉资料、地质建摸、加载数据、 层位标定、对比解释、构造成图、速度建场、 层位标定、对比解释、构造成图、速度建场、 变速空校、构造落实、提取属性、地质分析、 变速空校、构造落实、提取属性、地质分析、 综合研究、预测储量、提供井位、交付报告。 综合研究、预测储量、提供井位、交付报告。 关键解释:层位标定。 关键解释:层位标定。 成熟技术:迭后处理、多井反演、属性分析、三维可视化。 成熟技术:迭后处理、多井反演、属性分析、三维可视化。 技术难点:地质建摸、油藏建摸、综合解释与油藏描述 技术难点:地质建摸、油藏建摸、 速度建摸、时深转换(叠偏做图专门介绍)。 速度建摸、时深转换(叠偏做图专门介绍)。
TZ168
TZ161
TZ161
TZ24
连井剖面
过***井米字形剖面
***井区 井区 下奥陶顶等T 下奥陶顶等 0图
拉平东河砂岩
拉平生屑灰岩
层拉平恢复古构造
迭后处理
TZ161
**井区地震剖面和余弦相位剖面 井区地震剖面和余弦相位剖面
塔中**井区相干体剖面 塔中 井区相干体剖面
地震属性
tz168 tz162
现代三维解释
现代三维特点:巨大的数据量,名目繁多的地震属性,解释工 现代三维特点:巨大的数据量,名目繁多的地震属性, 具的强大功能,构成了现代三维解释。 具的强大功能,构成了现代三维解释。 数据预览:利用三维可视化的显示功能,从不同的方向、 1 、数据预览:利用三维可视化的显示功能,从不同的方向、不 同的角度反复观察地震资料;并结合钻井资料浏览总的构造 同的角度反复观察地震资料; 和地层环境,判别资料品质,了解不同层位的相对难度; 和地层环境,判别资料品质,了解不同层位的相对难度;从 而得到构造格局和断裂系统分布的初步认识。 而得到构造格局和断裂系统分布的初步认识。制定有效的解 释方案。 释方案。 3、 2 、构造解释 3、地层解释 4、 4、属性 5、 5、三维可视化
三维解释
已经由构造解释 由构造解释、 常规的三维解释 已经 由构造解释、岩性 解释 逐步发展 到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和多层系构造图编制,分层、 到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和多层系构造图编制,分层、 构造图编制 分带、分块进行油气综合评价,预测资源量,提出勘探 分带、分块进行油气综合评价,预测资源量, 油气综合评价 方案 及 井位意见 五大部分。 五大部分。 开发部署 这部分主要介绍根据三维 资料 特点利用工作站的解释 功能, 进行三维解释工作。 功能, 进行三维解释工作。 三维解释工作
6、综合研究和储量计算 、
复杂的短块解释中, 复杂的短块解释中,一条条的闭合是捷径
近十多年来,在三维解释中,解释员一直使用空间自动 近十多年来,在三维解释中,解释员一直使用空间自动 追踪( !)和沿层提取振幅等三维解释方法 追踪(ZAP!)和沿层提取振幅等三维解释方法。振幅 !)和沿层提取振幅等三维解释方法。 成为三维解释中的最重要的地震信息。研究表明,造成 成为三维解释中的最重要的地震信息。研究表明, 振幅异常的原因可能是: 振幅异常的原因可能是: (三维解释的多解性) 三维解释的多解性)
塔中**号构造奥陶系灰岩裂缝型储层研究 塔中**号构造奥陶系灰岩裂缝型储层研究 **
(古潜山碳酸盐岩储层研究) 古潜山碳酸盐岩储层研究)
• 建立地震信息和地质特征之间的关系 • 利用三维资料提取地震属性 • 三维可视化 • 综合分析
以塔中**井区为例 以塔中 井区为例
塔中**井区 下奥陶顶构造图
三维解释与二维解释不同点
2D时间剖面 时间剖面
3D时间剖面 时间剖面
时间切片
数据量大、资料品质好、信息多,可方便地进行空间 数据量大、资料品质好、信息多, 自动追踪、应用属性和三维可视化,进行储层研究。 自动追踪、应用属性和三维可视化,进行储层研究。
三维地震技术的发展是多年来唯一重要的技术突破, 三维地震技术的发展是多年来唯一重要的技术突破,
tz161
tz161
tz168 tz162
tz161
tz161
层拉平振幅切片
1999。5
利用三维可视化
一、落实构造形态 二、确定断层 三、寻找裂缝发育带
1999。05
三维构造解释步骤和二维相似
1、常规构造解释、精细解释。 常规构造解释、精细解释。 2、三维可视化构造精细解释研究。 三维可视化构造精细解释研究。 3、层拉平恢复古构造和综合研究构造形态。 层拉平恢复古构造和综合研究构造形态。
构造解释
** 井 区 地 震 剖 面
对比解释 TZ162
它不仅提供构造形态、 它不仅提供构造形态、圈闭范围和层序研究的基础资料 还为研究储层、储量计算提供以下参数: 还为研究储层、储量计算提供以下参数: 1、确定储层边界和岩石物性。 、确定储层边界和岩石物性。 2、解决储层厚度、连续性、岩性、有效厚度和 、解决储层厚度、连续性、岩性、 总厚度比值、孔隙度、裂缝性和含水饱和度。 总厚度比值、孔隙度、裂缝性和含水饱和度。
减少多解性也是解释中的一个难题。(属性部分还讲) 减少多解性也是解释中的一个难题。(属性部分还讲) 。(属性部分还讲
三维解释: 三维解释:构造解释和二维基本相同
除了构造解释以外,三维解释的内容: 除了构造解释以外,三维解释的内容:
和钻井资料进行岩性标定 一、 应用 VSP 和钻井资料进行岩性标定 二、 沉积环境分析和建立地质模型 三、应用 PostStack 四、相干体 五、波阻抗 六、 Pal 提取 多 种信息 七、三维可视化 八、 Rave 聚类分析与 模式判别 九、 综合研究 十、提交储量、井位及开发方案 提交储量、 软件包 进行目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