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望都中学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河北省保定2024_2025高二语文上学期9月份考试试题

河北省保定2024-2025高二上学期9月份月考语文试题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需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需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运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需保持答题卡的整齐。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五四”以来的文化探讨中,曾出现一种认为“中西文化的差异纯粹是时代性”的观点,可称为“有古今无中外论”。
这种论调的根本错误在于,忽视乃至抹杀人类社会以民族的形式存在这一历史事实。
在原始时代,社会的基本形式是氏族、部落;在阶级社会,社会的基本形式是民族。
既然人类社会在肯定的历史阶段以民族的形式存在,那么,人类文化在此阶段也肯定要以民族文化的形式存在。
共同的民族文化不仅可以把肯定数量的人民凝合在一起,也可以把这些人与其他人区分开来。
人类社会以民族为基本形式这一事实还告知我们,具体的文化总是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而一般的人类文化只能存在于这些具体的民族文化之中。
离开了各种各样具体的民族文化,所谓一般的人类文化只是一种虚构。
因此,文化“有古今无中外论”既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也违反了一般能通过特殊而存在的辩证法。
文化方面民族差异的形成缘由是多方面的、困难的。
首先,地理的隔绝机制是民族差异形成的基本条件。
因为地域的宽阔、山海的阻碍等因素,各个民族各自独立地生存,文化上差异的产生也不行避开。
例如,随着地理上的隔绝,同一种语言会分化为各种各样的方言,会形成相对独立的经济生活网络和不同的“市民社会”,人们的思想感情也会疏远、隔膜起来。
河北省望都中学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扫描(2021年整理)

河北省望都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扫描版)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望都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扫描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望都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扫描版)的全部内容。
河北高二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北高二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语言表达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蜜蜂的尾端有一根针,因为这根针连着身体里的毒腺,所以是毒针。
①,遇到敌人侵害时,蜜蜂会把毒针刺入敌人的身体,然后放出毒液。
有时你无意中打死一只蜜蜂,会有一群蜜蜂飞来蜇你,这是蜜蜂在报复你。
②,但是却被它蛰了,那是因为误会,蜜蜂错以为你要伤害它,所以蜇了你。
总之,③,因为一旦蜇了人,它就会很快死去。
2.下面是一幅公益广告图片“祖辈的井、父辈的井、子孙的井”,请简要介绍图片的主要内容并揭示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标点不要单独占格)。
二、选择题下面六句话中的划线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在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上,女排姑娘努力拼搏,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郎平在战术安排上的深谋远虑之处。
②洛杉矶这座美国的“烟雾城”治霾花费了将近70年的时间才初见成效,共有全市的十多个职能部门参与其中。
我国的一些地方要三五年治霾取得实质性成果,这种目不见睫的政府计划表现出对职能部门的盲目信任。
③参加《我是歌手》栏目的选手们风格各异,演唱的歌曲也各有特色,曲尽其妙,整个现场激情澎湃,让歌迷们完全沉浸其中。
④多年来,面对名利和诱惑,著名词作家阎肃一直坚守底线,一片冰心,始终高歌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体现出一名文艺老兵高尚的人格修养。
⑤莫言小说最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
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⑥一个多月前还叫嚣在南海领土争议问题上不惜与中国动武,一个月后却率领近300人的代表团到北京访问,临行前更公开承认打不过中国。
前倨后恭,莫为此甚,这就是菲律宾总统。
A.②④⑥B.①③⑤C.①④⑤D.②③⑥三、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河北高二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北高二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
唐代韩愈说张旭善草书,“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
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因而能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使写的字成为一种表现生命的艺术。
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从中吸取对生命形象的构思,使“子”字有着鸟飞形象的暗示,成为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
书法家要想使字表现生命,就要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
许慎说:“书者,如也。
”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
但这里并不是完全像绘画那样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来表现的。
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使用毛笔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毛笔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
正是这个特殊的工具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
中国书法用笔有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各种区别,皆是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就像音乐运用少数的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的规律,构成千万乐曲一样。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说张芝学习草书之法,“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
石涛《画语录》也说,“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
但这里所说的一笔、一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而是如郭若虚所言,“自始及终,连绵相属,气脉不断”。
河北省保定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共16分)①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不加任何修饰的脸、眼睛和神韵。
这表明,在那时的人们看来,真实自然是最美的。
在中国,汉成帝宠爱苗条纤细的赵飞燕,唐玄宗宠爱珠圆玉润的杨玉环,使得“燕瘦环肥”曾经在特定时代掀起一股不小的审美风潮。
尽管人们追求身体美的愿望不曾改变,但由于地域、文化、种族等的不同,历时的与共时的“身体美学”均呈现出千姿百态。
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各国的文化交融日益频繁,地域隔阂被打破,东西方越来越多地共享着时尚身体的审美观念。
②在《人体美丽史》一书中,法国学者乔治·维加莱洛指出:人们对身体美的探求从面部轮廓延伸至整个身体的全面特征,并用这些特征展现自己的个性;然而,借助发型、化妆和体型锻炼等传统方式来修饰身体,总是存在一定限度;凭借科技支持,医疗美容手术能直接地干预身体,从而使得人们可以无限地去接近他们理想的美貌。
于是乎,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修复与再塑,成为一种追求身体美的新时尚。
在此背景下,医疗美容行业乘势发展,服务范围不断延伸,已形成涵盖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美容牙科和美容中医科在内的上百种服务项目。
在医美市场的扩张中,医美广告——既推销商品和服务,还不断地“生产”消费者——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③2019年8月,互联网医美服务平台“新氧”在视频网站上投放了一则广告,视频中一群身穿白色裙子的女性一起尖声高唱:“新氧医美,整整整。
女人美了,才完整。
”随后画面上浮现出五个大字——“做女人整好”。
正如费瑟斯通所说,广告就是能把罗曼蒂克、奇珍异宝、欲望、美、成功、共同体、科学进步与舒适生活等各种意象附着在肥皂、洗衣机、酒精饮品等各种平庸的消费品之上。
高二月考答案

高二语文九月份月考参考答案1、AB.“体现出令人满意的环保认知度”错误,从文中看,“人们对于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但“对于环保认知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还有所不足”,“拥有较高的环保期望,但自我行为约束意识较差”,可见,人们对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环保期望越来越高,并不能体现出令人满意的环保认知度。
C.“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保奖惩机制”与“强化全民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不存在必要条件关系,如文中还提出“各种积极的政策鼓励并培育绿色生活方式”等内容。
D.“比其他形式能更有效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错误,文中没有将这种形式和其他形式进行比较。
2、C “用大量篇幅阐述生态理论”错误。
文中更多的是紧密结合现实问题展开论述。
3、B “而不是去关注负面环保问题”错误。
文中“但多数人更关注一些负面环保问题”意为在对待负面环保问题与正面环境议题上,不应该只关注负面环保问题。
4、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B项,选项对本轮“人才争夺大战”的起因分析有误。
从文中来看,材料一“近日,杭州、郑州、武汉、合肥、南京等20多个城市都出台了人才新政。
这些人才政策,既立足国内,又放眼全球,掀起了一场‘人才争夺战’”“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创新创业,人才就是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核心资源”,材料三“报道称,大城市年轻劳动人口普遍不足是此轮抢人的重要原因”,由此可知,“人才争夺大战”的起因是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创新创业,以及大城市年轻劳动人口普遍不足等。
故选B。
5.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C项,以偏概全,“关键在于要有温度”错误,材料二第四段原句是“留住心才能留住人,这需要城市既要大度,也要有温度”,可见,原文意思是“既要大度,也要有温度”,两者不可偏废。
故选C。
6.答案①材料一侧重报道多城抢夺人才的新政策;材料二侧重解读关于留住人才举措的高下;材料三侧重报道各方在本轮人才争夺中的认识。
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8页,四大题22小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秋时代,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或政权,结盟聚会是为了消除冲突。
冲突频繁,会盟燕享频繁,成了春秋最基本的特色。
会盟要讲“礼”“赋诗”,从而造就了特殊的文化现象——“诗礼风流”。
西周人重“礼”,是重其仪式性,如典礼仪式、揖让周旋等。
而春秋则将礼认作了治国大法、人生准则。
春秋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230余年间,谈礼之风盛行。
一部《左传》,“礼”为主要的价值标准:“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
”“夫礼,所以整民也。
”“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
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
”其每评一事之得失,辄曰:“礼也”、“非礼也”;似乎国之兴亡,皆系于“礼”。
《左传》最早一次论礼是在桓公二年,最早一次引《诗》在桓公六年,可见赋《诗》引《诗》之风与礼治思潮乃同步而兴。
事实上,会盟燕享的赋《诗》引《诗》,几乎也集中在春秋时期。
在会盟燕享中,列国都想用既合于礼又合于愿而又不失为大雅的手段,实现自己的目的,赋《诗》言志便成最佳选择。
会盟燕享中的诗礼交锋,直接影响了士君子的价值判断与人格修养。
列国名卿的外交才能,多半表现在熟谙《诗》礼、智能达变上。
鲁襄公十六年,晋侯与诸侯在温地宴会,各国大夫皆赋诗言志,而齐国的高厚歌诗与舞不配,结果惹怒晋国,高厚只好落荒而逃。
鲁襄公二十八年,齐国庆封逃难到鲁,叔孙豹让乐工诵《茅鸱》骂他,他竞茫然不知。
鲁昭公十二年,宋华定到鲁国出差,鲁人赋《寥萧》以示友好与祝福,他毫无反应。
这些在当时都是“国际笑话”。
因而这个时代要求士君子必须熟谙《诗》礼,出使四方而能专对。
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第Ⅰ卷为阅读题,共70分;第Ⅱ卷为表达题,共80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
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
《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zhì)、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望都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温馨提示:本次考试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课内文言基础知识考查(每小题3分)1、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与“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加点词用法一样的一项()A、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B、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C、雄州雾.列,俊采星驰D、园日.涉以成趣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童子..何知,躬逢盛饯。
C、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匹之,不亦悲乎! D、悦亲戚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而.征一国者B、云销.雨霁C、此小大之辩.也D、穷发.之北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怅然慷慨..(感慨叹息) B、臣欲奉诏奔驰..,则告诉不许。
(奔走效劳)C、虽然..,犹有未树也。
(即使这样) D、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推测,大概)5、下列选项中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A、既自以心为形役B、怀帝阍而不见C、遂见用于小邑D、宾主尽东南之美6、下列各选项的特殊句式与“复驾言兮焉求”相同的一项是()A. 彼且奚适也B.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C.问征夫以前路D. 今臣亡国贱俘二、语言文字运用题(每小题3分)7、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给当时法国思想界带来全新的气息,这本书后来成为了反映西方传统政治思想的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
(2)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描述了红军长征胜利抵达陕北时,正逢满山的山丹丹花开的美丽情景,歌曲旋律优美,而演唱者阿宝的嗓音,更让听者印象深刻。
(3)一位抗战老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当时只听到一声般的巨响,身旁火光冲天,前方的战友永远地倒在了血泊中,而我也深受重伤。
”说完他黯然泪下。
A、天崩地坼穿云裂石发聋振聩B、天崩地坼发聋振聩穿云裂石C、发聋振聩穿云裂石天崩地坼D、发聋振聩天崩地坼穿云裂石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A.近年来,通过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东京国际书展、首尔国际图书展等平台,使中国出版机构与相关国家的文学版权交易不仅越来越活跃,而且逐步走向规范。
B.战后几十年来,包括日本在内的亚太地区许多国家取得的发展成就,正是建立在本地区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和国际环境基础之上的。
C.根据数据显示,如今苏州市范围内共有养老机构221家、机构养老床位57915张,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38.4张,供求极不平衡。
苏州面临着养老服务的严峻挑战。
D.一个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需要经历不断成熟、主动推广并被社会所认识和认可的过程,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有的成果在几十年的时间跨度内仍可持续可能衍生商业。
9、选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太阳下山了,,,,,,。
这时候蜜蜂和蝴蝶都不见了,只是听得见水边青蛙的叫声,像是在歌颂月夜下菜园的美景。
①待到月亮升起的时候②给那些开花的不开花的植物全都镀上一层银光③菜园完全是另外的景致了④菜园中还散发着阳光留下的余温⑤只是见月光像泉水一样倾泻下来⑥分不清哪里是花,哪里是菜A、④①②⑥⑤③B、③④①⑤②⑥C、④①③⑥⑤②D、①④②⑤③⑥三、古诗文(一)文言文阅读留正,字仲至,泉州永春人。
六世祖从效,事太祖,为清远军节度使,封鄂国公..。
绍兴十三年,第进士,授.南恩州阳江尉、清海军节度判官。
知循州,陛辞..,言:“士大夫名节不立国家缓急无所倚仗靖康金人犯阙死义者少因乱谋利者多今欲恢复当崇尚名节。
”上益喜,明日谕辅臣:“留正奏事,议论耿耿,可与职事官。
”除.军器监簿,历官考功郎官。
太常谥叶义问“恭简”,正覆谥,言:“义问将兵出疆,不知敌人情伪,及金犯边,督视寡谋,几至败事。
”下太常更议,时论韪之。
侍御史范仲芑劾前帅赃六十万,有诏核责。
正明其非辜,御史怒,并劾正,降显谟阁待制、提举玉隆万寿宫。
寻复职。
知赣州,奏减上供米,不报。
及为相,蠲一万八千石。
知隆兴府。
光宗受禅,主管左右春坊姜特立随龙恩擢知閤门事,声势浸盛。
正列其招权预政状,乞斥逐,上意犹未决。
会副参阙,特立谒正曰:“上以丞相在位久,欲迁左相,叶翥、张枃当择一人执政,未知孰先?”正奏之,上大怒,诏特立提举兴国宫。
孝宗闻之,曰:“真宰相也。
”正始议以上疾未克主丧,宜立皇太子监国;若终丧未倦勤,当复辟。
设议内禅,太子可即位。
时从臣郑湜奏与正同。
既而赵汝愚以内禅请于宪圣,正谓:“建储诏未下,遽及此,他日必难处。
”论既违,以肩舆逃去。
及嘉王即位,尊皇帝为太上皇帝,以正为大行攒宫总护使,宁宗即位。
入谢,复出。
宪圣命速宣押,时汝愚亦以为请,上亲札,遣使召正还。
嘉泰元年,进封魏国公,复少师、观文殿大学士。
开禧二年七月,薨.,年七十八。
赠太师。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士大夫名节不立/国家缓急无所倚仗/靖康金人犯阙/死义者少/因乱谋利者多/今欲恢复/当崇尚名节B、士大夫名节不立国家/缓急无所倚仗靖康/金人犯阙/死义者少/因乱谋利者多/今欲恢复/当崇尚名节C、士大夫名节不立国家/缓急无所倚仗/靖康金人犯阙/死义者少/因乱谋利者多/今欲恢复/当崇尚名节D、士大夫名节不立/国家缓急无所/倚仗靖康/金人犯阙/死义者少/因乱谋利者多/今欲恢复/当崇尚名节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向是()(3分)A、“国公”是一种爵位,隋朝设置,后世沿用至明朝;清朝则仅有宗室及藩部封镇国公、辅国公。
B、“授”“除”“迁”是表示授予官职或官职变化的词,在文中,“授”是授予官职的意思,“除”是免除官职的意思,“迁”是升迁的意思。
C、“陛辞”指朝官离开朝廷,上殿辞别皇帝。
陛,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后用“陛下”作为对帝王的尊称。
D、“薨”,古代指诸侯或大官的死为薨。
古人对“死”还有其他的说法,如称帝王或王后的死为“崩”,称大夫的死为卒。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留正直言敢谏。
太常要给叶义问“恭简”的谥号,留正再次审核该谥号时,向皇上进言,称叶义问缺乏谋略,几乎坏了国家大事。
B、留正明辨是非。
侍御史弹劾前帅贪赃,皇上下诏令加以核实,留正证明他没有罪,因此惹怒侍御史,自己也遭到弹劾,被降职。
C、留正为人机敏。
姜特立蒙受皇恩揽权干政,留正将姜特立想要担任执政大臣的想法上报皇上,从而使姜特立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D、留正言论前后不一。
留正首先建议立皇太子监国,而当赵汝愚向宪圣太后请求传位一事时,留正又说立皇太子的诏令还没下达,不应着急提及此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寻复职。
知赣州,奏减上供米,不报。
及为相,蠲一万八千石。
译文:(2)宪圣命速宣押,时汝愚亦以为请,上亲札,遣使召正还。
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2分)途中见杏花吴融①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②,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吴融,晚唐诗人。
②帝乡,此指长安。
长安多杏树。
14、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并且简析。
(6分)15、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2分)16、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⑴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归去来兮辞》)⑵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
(《逍遥游》)⑶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陈情表》)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0分)巴金自传:文学生活五十年①我是一个不善于讲话的人,唯其不善于讲话,有思想表达不出,有感情无法倾吐,我才不得不求助于纸笔,让在我心里燃烧的火喷出来,于是我写了小说。
②我不是文学家,但是我写作了五十多年。
每个人会从不同的道路接近文学。
我从小就喜欢读小说,有时甚至废寝忘食,但不是为了学习,而是拿它们消遣。
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小说家。
我开始写小说,只是为了找寻出路。
③我出身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的大家庭,在二三十个所谓“上等人”和二三十个所谓“下等人”中间度过了我的童年,在富裕的环境里我接触了听差、轿夫们的悲惨生活,在伪善、自私的长辈们的压力下,我听到年轻生命的痛苦呻吟。
④我感觉到我们的社会出了毛病,我却说不清楚病在什么地方,又怎样医治,我把这个大家庭当作专制的王国,我坐在旧礼教的监牢里,眼看着许多亲近的人在那里挣扎,受苦,没有青春,没有幸福,终于惨痛地死亡。
他们都是被腐朽的封建道德、传统观念和两三个人一时的任性杀死的。
我离开旧家庭就像摔掉一个可怕的黑影。
我二十三岁从上海跑到人地生疏的巴黎,想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路。
说救人救世,未免有些夸大,说救自己,倒是真话。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我有感情无法倾吐,有爱憎无处宣泄,好像落在无边的苦海中找不到岸,一颗心无处安放,倘使不能使我的心平静,我就活不下去。
一九二七年春天我住在巴黎拉丁区一家小公寓的五层楼上,一间充满煤气和洋葱味的小屋子里,我寂寞,我痛苦,在阳光难照到的房间里,我想念祖国,想念亲人。
在我的祖国正进行着一场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人民正在遭受屠杀。
在巴黎掀起了援救两个意大利工人的运动,他们是沙柯(N.Sacco)和樊宰底(B.Vanzetti),他们被诬告为盗窃杀人犯,在美国麻省波士顿的死囚牢中关了六年,在我经常走过的街上到处张贴着为援救他们举行的“演讲会”、“抗议会”的海报。
我读到所谓“犯人”之一的樊宰底的“自传”,里面有这样的话:“我希望每个家庭都有住宅,每个人都有面包,每个心灵都受到教育,每个人的智慧都有机会发展。
”我非常激动,樊宰底讲了我心里的话。
⑤我的住处就在先贤祠(Pantheon)旁边,我每天都要经过先贤祠,在阴雨的黄昏,我站在卢梭的铜像前,对这位“梦想消灭压迫和不平等”的“日内瓦公民”诉说我的绝望和痛苦。
回到寂寞冷静的屋子里,我坐下来求救似地给美国监狱中的死刑囚写信(回信后来终于来了,樊宰底在信中写道:“青年是人类的希望。
”几个月以后,他给处死在电椅上,五十年后他们两人的冤案才得到昭雪。
我在第一本小说《灭亡》的序上称樊宰底做我的先生)。
就是在这种气氛、这种心情中我听着巴黎圣母院(NotreDamedeParis)报告时刻的沉重的钟声,开始写下一些类似小说的场面(这是看小说看多了的好处,不然我连类似小说的场面也写不出),让我的痛苦,我的寂寞,我的热情化成一行一行的字留在纸上。
⑥我过去的爱和恨,悲哀和欢乐,受苦和同情,希望和挣扎,一齐来到我的笔端,我写得快,我心里燃烧着的火渐渐地灭了,我才能够平静地闭上眼睛。
心上的疙瘩给解开了,我得到了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