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和倍问题(教师版)

小学奥数和倍问题(教师版)
小学奥数和倍问题(教师版)

和倍问题

a、通过直观演示的教学,让学生理解和倍问题的特点及其解题思路,学会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b、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c、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知道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解决问题的习惯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相互交流,合作的意识。

知识点说明:

和倍问题就是已知大小两数的和,以及大小两数的倍数关系,求大小

两数的问题.和倍问题的特点与和倍问题类似。

解答和倍问题的关键是要确定两个数量的和及相对应的倍数和,一般情况

下,在题目中不直接给出,需要经过调整和计算才能得到。

解题思路:首先要在题目中找到1倍量,然后画图确定解题方法.被除数的

数量和除数的倍数关系要相对应,相除后得到的结果是一倍量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或和一小数=大数

如果要求两个数的差,要先求1份数:

l份数×(倍数-1)=两数差.

1、小卫家里养了20只兔子,其中大兔只数是小兔的4倍,问小卫家养的小兔和大兔各有多少只?

2、被除数、除数、商三个数的和是212,已知商是2,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

3、某校四、五年级共有学生218人,五年级学生人数比四年级的2倍少22人。问四、五年级各有学生多少人?

4、两数相除,商3余4,如果被除数、除数、商及余数相加,和是43,求被除数和除数。

5、姐姐有连环画38本,妹妹有连环画52本,姐姐要给妹妹多少本连环画,才能使妹妹的本数是姐姐的2倍?

6、两箱茶叶共176千克,从甲箱取出30千克放乙箱,乙箱的千克数就是甲箱的3倍。两箱原有茶叶多少千克?

1.甲数是乙数的3倍,丙数是乙数的4倍,丁数是丙数的一半,四个数的和是1040,丁数是多少?

2. 一个长方形,周长是48厘米,长是宽的3倍,求这个长方形面积

3、有俩堆木料,第一堆50根,第二堆70根,从第一堆拿多少根木料到第二堆,才能使第二堆木料数是第一堆的3倍?

4.哥哥有700元钱,弟弟有300元钱,弟弟给哥哥多少钱后,哥哥的钱是弟弟的钱的4倍

5.师傅和徒弟共加工零件100个,师傅加工的零件数是徒弟的2倍少20,师傅和徒弟各加工零件多少个?

6.李新有邮票45张,王磊有邮票30张,要是李新的邮票数是王磊的2倍,那么王磊要给李新多少张邮票?

1.俩个数相除,商为8,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和为170,求被除数是多少。

2.五年一班原来有42名学生,开学时又转来3名男生,这时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倍,原有男生多少人。

3.甲乙俩数之和是99,乙数末尾添上0后就和甲相等。甲乙各是多少?

4.陈军和张军俩人公用72元购买体育彩票,陈军买彩票的钱数是张军的3倍少8元,问俩人购买彩票各用多少元

5.梨树桃树苹果树共270棵,梨树是桃树的2倍,桃树是苹果树的3倍,梨树桃树苹果树各多少棵?

6.一根电线长240米,把它截成3段,使第一段比第二段长20米,第三段是第一段的2倍,这3段电线各长多少米?

1.鸡鸭鹅共156只,鸭比鸡多10只,鹅比鸭的2倍多6只,鸡鸭鹅各多少只?

2.某学校有学生1007人,全校男生人数是六年级学生人数的4倍少24人,全校女生人数是六年级的学生人数的4倍多31人,全校男女生各多少人?

3.甲乙丙丁四个数的和是360,如果甲数加上2,乙数减去2丙数乘以2,丁数除以2后,四个数相等,求四个数分别是多少?

4.俩数相除,商5余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和是267.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

5鱼塘里面有草鱼鲤鱼和青鱼共552条,草鱼比鲤鱼的2倍多12条,青鱼比鲤鱼少20条,求草鱼鲤鱼和青鱼各多少条?

参考答案

1:20÷5=4(小兔子),4×4=16(大兔子)

2:212-2=210,210÷3=70(除数)70×2=140(被除数)

3:218+22=240,240÷3=80(四年级),160-22=138(五年级)

4:43-4-3=36,36-4=32 ,32÷4=8(除数),24+4=28 (被除数)

5:38+52=90,90÷(1+2)=30,38-30=8(本)

6:176-30×2=116,116÷(1+2)=29,29×3=87,87+30=117(乙箱),29+30=59(甲箱

1:1040÷(4+1+4+2)=104,104×2=208,(丁)

2:48÷2=24,24÷(1+3)=30,50-30=20(根)

3:120÷(1+3)=30,50-30-20(根)

4:1000÷(4+1)=200,300-200=100(元)

5:(100+20)÷3=40(徒弟),40+20=60(师傅)

6:45+30=75,75÷(1+2)=25,30-25=5(张)

1:170-8=162,162÷(8+1)=18(除数

2:45÷(2+1)=15,45-15=30,30-3=27(男)

3:99÷(1+10)=9(乙数),99-9=90(甲)

4:(72+8)÷4=20(张军),20×3-8=52(陈军)

5:270÷(6+3+1)=27(苹果),27×3=81(桃子),81×2=162(梨)

6:240-60=180,180÷4=45,(二段),45+20=65(一段),65×2=130(三段)

1:(156+10-6)÷4=40(鸭子),40-10=30(鸡)40×2+6=86(鹅)

2:(1007-31+24)÷8=125,125×4-24=476(男),4×125+31=531(女)

3:360÷(1+2+2+4)=40(丙),2×40-2=78(甲),2×40+2=82(乙),40×4=160(丁)

4:267-7=260,(260-2)÷6=43(除数),43×5+2=217(被除数)

5:(552+20-12)÷(1+1+2)=140条(鲤鱼),140×2+12=292(条)草鱼,青鱼:140-20=120(条)

(完整版)小学奥数-平均数问题(教师版)(2)

平均数问题 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如何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呢? 下面的数量关系必须牢记: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例1】★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一箱苹果多少个? 【解析】(1)1箱苹果+1箱梨+1箱橘子=42×3=136(个); (2)1箱桃+1箱梨+1箱橘子=36×3=108(个) (3)1箱苹果+1箱桃=37×2=72(个) 由(1)(2)两个等式可知: 1箱苹果比1箱桃多126-108=18(个),再根据等式(3)就可以算出:1箱桃有(74-18)÷2=28(个),1箱苹果有28+18=46(个)。 1箱苹果和1箱桃共有多少个:37×2=74(个) 1箱苹果比1箱桃多多少个:42×3-36=18(个) 1箱苹果有多少个:28+18=46(个) 【小试牛刀】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问:甲、丁各得多少分? 【解析】甲113 丁77 【例2】★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 【解析】女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高92-91.2=0.8(分),而男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低91.2-90.5=0.7(分)。全体女生高出全班平均分0.8×21=16.8(分),应补给每个男生0.7分,16.8里包含有24个0.7,即全班有24个男生。 【小试牛刀】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乙组有多少人? 【解析】9人 【例3】★五一班同学数学考试平均成绩91.5分,事后复查发现计算成绩时将一位同学的98分误作89分计算了。经重新计算,全班的平均成绩是91.7分,五一班有多少名同学? 【解析】98分比89分多9分。多算9分就能使全班平均每人的成绩上升91.7-91.5=0.2(分)。9里面包含有几个0.2,五一班就有几名同学。 【小试牛刀】五(1)班有40人,期中数学考试,有2名同学去参加体育比赛而缺考,全班平均分

(小学奥数)1-3-5 换元法.教师版

对于六年级的同学来说,分数乘法算式的一些计算技巧必须开始掌握.这既与基础课程进度结合,更是小学奥数经典内容.裂项、换元与通项归纳这三项内容,通称“分数计算之三大绝招”.考察近年来的小升初计算部分,分数计算成为热点.可以这么说:“一道非常难的分数运算,要么是裂项,要么是换元,要么是通项归纳.如果都不是,那它一定是比较简单的分数小数混合运算.” 三、换元思想 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另一个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将复杂的式子化繁为简. 【例 1】计算: 1111111111 (1)()(1)() 2424624624 ++?++-+++?+ 【考点】换元法【难度】2星【题型】计算 【解析】令 111 1 246 a +++=, 111 246 b ++=,则: 原式 11 ()() 66 a b a b =-?-?- 11 66 ab b ab a =--+ 1 () 6 a b =- 11 1 66 =?= 【答案】1 6 【巩固】 11111111111111 (1)()(1)() 23423452345234 +++?+++-++++?++ 【考点】换元法【难度】2星【题型】计算 【解析】设 111 234 a=++,则原式化简为: 111 1(1 555 a a a a + (+)(+)-+)= 【答案】1 5 【巩固】计算: 621739458739458378621739458378739458 126358947358947207126358947207358947????????++?++-+++?+ ? ? ? ????????? 【考点】换元法【难度】2星【题型】计算 【解析】令621739458 126358947 a ++=; 739458 358947 b +=, 原式 378378 207207 a b a b ???? =?+-+? ? ? ???? ()3786213789 207126207 a b =-?=?=例题精讲 教学目标 换元法

小学奥数系统总复习

小学奥数系统总复习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小学奥数系统总复习》试题精选——四年级 试题 1.难度:★★★★ 将1~9这九个数字分别填入下面算式的九个□中,使每个算式都成立。 【分析】①审题.在题目的三个算式中,乘法运算要求比较高,它要求在从1~9这九个数字中选出两个,使它们的积是一位数,且三个数字不能重复. ②选择解题的突破口.由①的分析可知,填出第三个乘法算式是解题的关键. ③确定各空格中的数字.由前面的分析,满足乘法算式的只有2×3=6和2×4=8.如果第三式填2×3=6.则剩下的数是1,4,5,7,8,9,共两个偶数, 四个奇数.由整数的运算性质知,两个样填:(答案不是惟一的,这里只填出一个).如果第三式填2×4=8,则剩下的数是1,3,5,6,7,9.其中只有一个偶数和五个奇数,由整数的运算性质知,无论怎样组合都不能填出前两个算式. 解:本题的一个答案是:

2.难度:★★★★ 数出下图中总共有多少个角. 【分析】在∠AOB内有三条角分线OC1、OC2、OC3,∠AOB被这三条角分线分成4个基本角,那么∠AOB内总共有多少个角呢首先有这4个基本角,其次是包含有2个基本角组成的角有3个(即∠AOC2、∠C1OC3、∠ C2OB),然后是包含有3个基本角组成的角有2个(即∠AOC3、∠ C1OB),最后是包含有4个基本角组成的角有1个(即∠AOB),所以∠AOB内总共有角: 4+3+2+1=10(个). 解:4+3+2+1=10(个). 试题 1.难度:★★★★ 由数字0、1、2、3共可组成多少个三位数可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解答】由乘法原理 ①共可组成3×4×4=48(个)不同的三位数; ②共可组成3×3×2=18(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2.难度:★★★★

小学奥数-鸡兔同笼问题(教师版)

鸡兔同笼问题 在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记载着流传甚广的数字歌谣:鸡兔同笼不知数,三十五头笼中露。数清脚共九十四双,各有多少鸡和兔。翻译成现代数学语言为:今有鸡兔共居一笼,已知鸡头与兔头共有35个,鸡脚与兔脚一共有94只。问鸡和兔一共有多少只? 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鸡兔同笼”问题。这一古老的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解法多种多 样,但一般采用假设法。 【例1】★今有鸡、兔共居一笼,已知鸡头和兔头共35个,鸡脚与兔脚共94只。问鸡、兔各有多 少只? 【解析】鸡兔同笼问题往往用假设法来解答,即假设全是鸡或全是兔,脚的总数必然与条件矛盾,根据数量上出现的矛盾适当调整,从而找到正确答案。 假设全是鸡,那么相应的脚的总数应是2×35=70只,与实际相比,减少了94-70=24只。减 少的原因是把一只兔当作一只鸡时,要减少4-2=2只脚。所以兔有24÷2=12只,鸡有35-12=23只。 【小试牛刀】小梅数她家的鸡与兔,数头有16个,数脚有44只。问:小梅家的鸡与兔各有多少只? 【解析】假设16只都是鸡,那么就应该有2×16=32(只)脚,但实际上有44只脚,比假设的情 况多了44-32=12(只)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把兔当作鸡了。如果我们以同样数量的兔去换 同样数量的鸡,那么每换一只,头的数目不变,脚数增加了2只。因此只要算出12里面有几个 2,就可以求出兔的只数。有兔(44-2×16)÷(4-2)=6(只),有鸡16-6=10(只)。 【例2】★面值是2元、5元的人民币共27张,全计99元。面值是2元、5元的人民币各有多少张? 【解析】这道题类似于“鸡兔同笼”问题。假设全是面值2元的人民币,那么27张人民币是 2×27=54元,与实际相比减少了99-54=45元,减少的原因是每把一张面值2元的人民币当作一 张面5元的人民币,要减少5-2=3元,所以,面值是5元的人民币有45÷3=15张,面值2元的人民币有27-15=12张。 【小试牛刀】小白有2分、5分硬币共40枚,一共是1元7角。两种硬币各有多少枚? 【解析】2分10枚,5分30枚 【例3】★一批水泥,用小车装载,要用45辆;用大车装载,只要36辆。每辆大车比小车多装4吨,这批水泥有多少吨? 【解析】求出大车每辆各装多少吨,是解题关键。如果用36辆小车来运,则剩4×36=144吨,需 45-36=9辆小车来运,这样可以求出每辆小车的装载量是144÷9=16吨,所以,这批水泥共有 16×45=720吨。 【小试牛刀】一批货物用大卡车装要16辆,如果用小卡车装要48辆。已知大卡车比小卡车每辆多装4吨,问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解析】96吨

小学奥数系统总复习

奥数教学简介 一、课程特色: 1、教材与现行小学奥数教程同步; 2、教材难度适中,体现科学性,现实性,有挑战性,突出实、难、巧、趣的特点。 二、教学理念: 通才教育和趣味教育。 三、教学目标: 以通才教育和趣味教育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开拓学生的思维,为学好奥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学好奥数? 1、直观画图法:解奥数题时,如果能合理的、科学的、巧妙的借助点、线、面、图、表将奥数问题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形象化,可使同学们容易搞清数量关系,沟通“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抓住问题的本质,迅速解题。 2、倒推法:从题目所述的最后结果出发,利用已知条件一步一步向前倒推,直到题目中问题得到解决。 3、枚举法:奥数题中常常出现一些数量关系非常特殊的题目,用普通的方法很难列式解答,有时根本列不出相应的算式来。我们可以用枚举法,根据题目的要求,一一列举基本符合要求的数据,然后从中挑选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4、正难则反:有些数学问题如果你从条件正面出发考虑有困难,那么你可以改变思考的方向,从结果或问题的反面出发来考虑问题,使问题得到解决。 5、巧妙转化:在解奥数题时,经常要提醒自己,遇到的新问题能否转化成旧问题解决,化新为旧,透过表面,抓住问题的实质,将问题转化成自己熟悉的问题去解答。转化的类型有条件转化、问题转化、关系转化、图形转化等。 6、整体把握:有些奥数题,如果从细节上考虑,很繁杂,也没有必要,如果能从整体上把握,宏观上考虑,通过研究问题的整体形式、整体结构、局部与整体的内在联系,“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来求得问题的解决。

小学奥数教师版合辑-1-23通项归纳

【例 1】 12481632641282565121024++++++++++=________ 。 【考点】通项归纳 【难度】2星 【题型】计算 【关键词】走美杯,初赛,六年级 【解析】 方法一:令12481024a =+++++,则22481610242048a =++++++,两式相减,得 204812047a =-=。 方法二:找规律计算得到102421=2047?- 【答案】2047 【例 2】 在一列数:135********,,,,,中,从哪一个数开始,1与每个数之差都小于1 1000 ? 【考点】通项归纳 【难度】2星 【题型】计算 【关键词】华杯赛,初赛 【解析】 这列数的特点是每个数的分母比分子大2,分子为奇数列,要1-2121n n -+<1 1000 ,解出n >999.5, 从n =1000开始,即从 1999 2001 开始,满足条件 【答案】1999 2001 【例 3】 计算:111 112123122007 + ++? +++++? 【考点】通项归纳 【难度】3星 【题型】计算 【解析】 先找通项公式1211 2()12(1)1n a n n n n n ===-++?++ 原式111 12(21)3(31)2007(20071) 222 =++++?+?+?+ 222212233420072008=++++ ???? 200722008=? 2007 1004= 【答案】2007 1004 【巩固】 1111 33535735721 ++++ +++++++ 【考点】通项归纳 【难度】3星 【题型】计算 【解析】 先找通项:()() ()111 1352122132 n a n n n n n ===+++++?++? 原式111111 132435469111012 =++++++ ?????? 1 111111335 91124461012????=+++++++ ? ??????????? 11111121112212????=?-+?- ? ????? 175 264 = 例题精讲 通项归纳

推荐10本小学奥数参考书

推荐10本小学奥数参考书 推荐一些同步的参考书教材,大家根据自己的年级买对应的书即可 1、《华数奥赛教材》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 主编:毛文凤,单墫等 华数奥赛教材.png 简介:一本有着较长历史的书,可以作为同步学习的资料。作者毛文凤、单墫等都是我国著名的数学竞赛教练,同时编书很严谨。书正如其标题所示,是一本针对华杯赛的教材。华杯赛作为目前全国范围内比较正规、权威的赛事,其知识点覆盖面很全,同时对初中学习也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书中例题多采用华杯赛中的真题、改编题,可以帮助构建整个小学数学竞赛的知识框架。 优点:同时解决知识框架和华赛备考 缺点:书中欠缺知识点总结 适合学员:五年级、六年级有较好基础的同学可以使用 难度: 2、《小学奥数举一反三》 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主编:蒋顺,李济元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png 简介:也是分年级的一本书,难度相对来说较为简单,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都能看明白。孩子如果未接触过数学竞赛,可以用来作为初步自学的书籍。本书氛围A版和B版,A版是教材,有知识点讲解和例题;B版是同步练习册,用于课后巩固。 优点:入门必备,编排板式不错,有单独练习册 缺点:难度、深度均不足 适合学员:1-3年级推荐使用此书进行初步学习,4-6年级如果刚刚接触数学竞赛可以用此书作为初步学习的教材。 难度: 3、《明心数学资优教程》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主编:刘嘉 明星数学资优教程.png 简介:这是武汉的刘嘉老师编写的一本教材,内容非常详细,每个知识点的介绍都有很多的背景介绍,不仅传授方法和知识,也会培养孩子对于数学历史的了解。整本书的结构非常不错,对于所涵盖的专题的讲解非常细致。 优点:对于单个知识点挖掘得很深,同时有很多背景知识介绍,丰富孩子的见闻 缺点:可能这套丛书只是部分完成,很多重要专题没有涉及,另外部分题目的解题方法已经较为落后 适合学员:对数学有较强兴趣,同时有一定数学竞赛基础的同学,此书只有4—6年级 难度:

小学奥数教师版-1-3-1 定义新运算

定义新运算 教学目标 定义新运算这类题目是在考验我们的适应能力,我们大家都习惯四则运算,定义新运算就打破了运算规则,要求我们要严格按照题目的规定做题.新定义的运算符号,常见的如△、◎、※等等,这些特殊的运算符号,表示特定的意义,是人为设定的.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新定义,严格按照新定义的式子代入数值,把定义的新运算转化成我们所熟悉的四则运算。 知识点拨 一定义新运算 基本概念:定义一种新的运算符号,这个新的运算符号包含有多种基本(混合)运算。 基本思路:严格按照新定义的运算规则,把已知的数代入,转化为加减乘除的运算,然后按照基本运算过程、规律进行运算。 关键问题:正确理解定义的运算符号的意义。 注意事项:①新的运算不一定符合运算规律,特别注意运算顺序。 ②每个新定义的运算符号只能在本题中使用。 我们学过的常用运算有:+、-、×、÷等. 如:2+3=52×3=6 都是2和3,为什么运算结果不同呢?主要是运算方式不同,实际是对应法则不同.可见一种运算实际就是两个数与一个数的一种对应方法,对应法则不同就是不同的运算.当然,这个对应法则应该是对任意两个数,通过这个法则都有一个唯一确定的数与它们对应.只要符合这个要求,不同的法则就是不同的运算.在这一讲中,我们定义了一些新的运算形式,它们与我们常用的“+”,“-”,“×”,“÷”运算不相同.二定义新运算分类 1.直接运算型 2.反解未知数型 3.观察规律型 4.其他类型综合 例题精讲 模块一、直接运算型 【例1】若*A B 表示()()3A B A B +?+,求5*7的值。 【考点】定义新运算之直接运算【难度】2星【题型】计算 【解析】A *B 是这样结果这样计算出来:先计算A +3B 的结果,再计算A +B 的结果,最后两个结果求乘 积。 由A *B =(A +3B )×(A +B )

(完整版)小学奥数-整数计算综合(教师版)

整数计算综合 1.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 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3.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其积不变,即a b b a ?=?,其中a ,b 为任意数. 4.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后,再与后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 相乘后,再与前一个数相乘,积不变,即()()a b c a b c a b c ??=??=?? . 解题时需要注意的几点: 1. 要认真观察算式中数的特点,算式中运算符号的特点。 2. 掌握基本的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3. 掌握速算与巧算的方法:如等差数列求知、凑整、拆数等等。 【例1】★19199199919999199999++++ 【解析】原式()()()() =(201)+2001+20001+200001+2000001 ----- =20+200+2000+20000+2000005 =2222205 =222215 -- 【小试牛刀】898998999899998999998+++++= 【解析】1111098 【例2】★10099989796321+-+-++-+L 【解析】暂不看头尾两个数,就会发现中间都是先加后减,并且加数与减数相差1,所以就算这题可以先把中间部分分组凑成若干个1,再与其余部分进行计算。 原式100(9998)(9796)(32)1=+-+-++-+L 100491=++ 150= 【小试牛刀】989796959493929190894321+--++--++---++L 【解析】99 【例3】★1111111111? 【解析】1111111111123454321?=

小学奥数之倍数问题

八、倍数问题 “和倍”与“差倍”问题的应用题,一般都在条件中告诉我们:两个数量的和(或差)与这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要我们求这两个数量分别是几。解答这类应用题时,我们采用代换的思路,用1倍数去代替几倍数,看和(或差)相当于1倍数的几倍,即除以几,先求出1倍数,然后再求出几倍数,解题公式是: 1、和倍问题 和÷(倍数+1)=1倍数 1倍数×几倍=几倍数 或 和-1倍数=几倍数 2、差倍问题 差÷(倍数—1)=1倍数 1倍数×几倍=几倍数 或 1倍数+差=几倍数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线段图是一个很好的帮手。我们要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进行分析,这样能很快地理清解题思路,找到解题的方法。 【例1】弟弟有课外书20本,哥哥有课外书25本。哥哥给弟弟多少本后,弟 弟的课外书是哥哥的 2 【点拨】.画线段图如下: 哥哥: 弟弟: 在观察上图的基础上,可先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哥哥在给弟弟课外书前后,题目里不变的数量是什么? (2) 要想求哥哥给弟弟多少本课外书,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3) 如果把哥哥剩下的课外书看做1倍数,那么这时(哥哥给弟弟课外 书后)弟弟的课外书可看做是哥哥剩下的课外书的几倍? 在思考以上几个问题的基础上,再求哥哥应该给弟弟多少本课外书。根据条件需要先求出哥哥剩下多少本课外书。如果我们把哥哥剩下的课外书看做1倍数,那么这时弟弟的课外书可看做是哥哥剩下的课外书的2倍,也就是兄弟俩共有的倍数相当于哥哥剩下的课外书的3倍,而兄弟俩课外书的总数始终是不变的数量。 【解答】 (20+25)÷(2+1)=15(本) 25—15=10(本) 答:哥哥给弟弟10本后,弟弟的课外书是哥哥的2倍。 【操身演练】 1、甲、乙两数之和是180,已知甲数是乙数的2倍,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小学奥数 换元法.教师版

对于六年级的同学来说,分数乘法算式的一些计算技巧必须开始掌握.这既与基础课程进度结合,更是小学奥数经典内容.裂项、换元与通项归纳这三项内容,通称“分数计算之三大绝招”.考察近年来的小升初计算部分,分数计算成为热点.可以这么说:“一道非常难的分数运算,要么是裂项,要么是换元,要么是通项归纳.如果都不是,那它一定是比较简单的分数小数混合运算.” 三、换元思想 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另一个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将复杂的式子化繁为简. 【例 1】 计算:1111111111(1)()(1)()2424624624 + +?++-+++?+ 【考点】换元法 【难度】2星 【题型】计算 【解析】 令1111246a + ++=,111 246 b ++=,则: 原式11()()6 6 a b a b =-?-?- 1166 ab b ab a =--+ 1()6a b =-11166 =?= 【答案】16 例题精讲 教学目标 换元法

【巩固】 11111111111111 (1)()(1)()23423452345234 + ++?+++-++++?++ 【考点】换元法 【难度】2星 【题型】计算 【解析】 设111234a = ++,则原式化简为:111 1(1555 a a a a +(+)(+)-+)= 【答案】15 【巩固】 计算:621739458739458378621739458378739458126358947358947207126358947207358947???????? ++?++-+++?+ ? ? ? ????????? 【考点】换元法 【难度】2星 【题型】计算 【解析】 令 621739458126358947a ++=;739458 358947 b +=, 原式378378207207a b a b ????=?+-+? ? ? ? ???()3786213789207126207a b =-?=?= 【答案】9 【巩固】 计算:(0.10.210.3210.4321+++)?(0.210.3210.43210.54321+++)- (0.10.210.3210.43210.54321++++)?(0.210.3210.4321++) 【考点】换元法 【难度】2星 【题型】计算 【解析】 设0.210.3210.4321x =++,0.210.3210.43210.54321y =+++, 原式=(0.1x +)y ?-(0.1y +)0.1x ?=?(y x -)0.054321= 【答案】0.054321 【巩固】 计算下面的算式 (7.88 6.77 5.66++)?(9.3110.9810++)-(7.88 6.77 5.6610+++)?(9.3110.98+) 【考点】换元法 【难度】2星 【题型】计算 【关键词】希望杯,2试 【解析】 换元的思想即“打包”,令7.88 6.77 5.66a =++,9.3110.98b =+,则原式 a =?(10 b +)-(10a +)b ?=(10ab a +)-(10ab b +)101010ab a ab b =+--=?(a b -) 10=?(7.88 6.77 5.669.3110.98++--)100.020.2=?= 【答案】0.2

小学奥数系统讲义完整版

小学奥数知识点分类 小学奥数大约 80 个知识点,可分成 5 大类,数论和行程是重点也是难点。 求和公式二:12+22+32+……n 2 = 求和公式三:13+23+33+……n 3 = 6. 速算巧算基本方法 凑整法、改变运算次序法、连 续数求和、基准法、分组法、拆分法 7.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拆分与裂项】,【换元法】,【错位相消法】, 【构造法】等较难的计算方法。 拆分裂项公式: 等差数列公式: 第一部分 计算能力 万丈高楼平地起,计算能力任何时候都是学好数学的根 基,必须高度重视! 基本公式 1. 运算顺序 第一级:括号:( )→[ ] → { } 第二级:×÷: 同一级别可以交换运算次序 第三级:+-: 同一级别可以交换运算次序 2. 去括号

① a+(b+c)=a+b+c a+(b-c)=a+b-c ② a-(b+c)=a-b-c a-(b-c)=a-b+c ③a×(b×c)=a×b×c a×(b÷c)=a×b÷c ④a÷(b×c)=a÷b÷c a÷(b÷c)=a÷b×c 3.分配律/结合律 乘法: a×(b+c) = a×b +a×c a×b+a×c = a×(b+ c) 除法:(a+b) ÷c= a÷c +b÷ c a÷c+b÷ c = (a+b) ÷c 4.两个必须掌握的性质两个数 的和一定,则两数越相近,积 越大两个数的积一定,则两数 越分散,和越大 5.几个计算公式 完全平方和(差)公式:(a±b)2 = a2±2ab+b2 平方差公式:a2-b2 = (a+b)(a-b) 求和公式一:1+2+3+……+n = 简单等比公式: 例题分析 1. 393+404+397+398+405+401+400+399+391+402 2. 比较下面A,B 两数的大小:A=2009×2009,B=2008×2010 3. 结果末尾有多少个零 4. 100 +99+98-97-96-95+……+10+9+8-7-6-5+4+3+2-1

(完整版)小学奥数-比和比例(教师版)

比和比例 【例1】★已知3 :(x -1)=7:9,求x . 【解析】7 64=x 【小试牛刀】某班的男、女生之比为3:2,又来了4名女生后,全班共有44人。求现在的男、女生人数之比。 【解析】原有40人,男生有40×3÷5=24人,女生40-24=16人, 现在男女人数之比24:20=6:5 【例2】★甲、乙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周长相等。甲的长与宽之比是3:2,乙的长与宽之比是7:3,那么甲与乙的面积之比是多少? 【解析】长+宽相等。甲的长:宽=6:4,乙的长:宽=7:3. 所以甲乙的面积比为(64):(73)8:7??= 【例3】★★两个相同的瓶子装满酒精溶液,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之比是3:1,而另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之比是4:1,若把两瓶酒精溶液混合,则混合后的酒精和水的体积之比是多少? 【解析】两个瓶子体积相同。第一个瓶子酒精:水=3:1=15:5,第二个瓶子酒精:水=4:1=16:4,于是混合后酒精:水=(15+16):(5+4)=31:9 【小试牛刀】水果店运来的西瓜个数与白兰瓜个数的比为7:5.如果每天卖白兰瓜40个,西瓜50个,若干天后卖完白兰瓜时,西瓜还剩36个。问:水果店运来的西瓜有多少个? 【解析】卖的瓜的总数比为西瓜:白兰瓜=5:4=25:20,原有西瓜:白兰瓜=7:5=28:20,西瓜剩3份36个,每份12个,所以原有西瓜28×12=336个。 【例4】★★商店购进甲乙两种不同糖果,所用费用之比为2:1,甲种糖果每千克6元,乙种每千克2元。如果把这两种糖果混在一起成为什锦糖,那么,这种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 【解析】费用比2:1,单价比3:1,重量比21 2331=::,平均价格为6223 3.623 ?+?=+(元/千克) 【例5】★★甲乙二人共加工零件400个,甲加工一个零件用9分钟,乙加工一个零件用15分钟。完成任务时,甲比乙多加工多少个零件? 【解析】工效之比15:9=5:3,甲比乙多加工5340010053-?=+(个) 【小试牛刀】甲乙走完同一段路分别用40分和30分,甲先走5分后乙再追,乙几分钟才能追上甲? 【解析】甲乙速度之比3:4,设乙x 分追上甲,则甲用(5+x )分,3(5+x )=4x ,x =15 【例6】★★甲走的路比乙多31,乙用的时间却比甲多4 1,则甲乙两人的速度比是多少? 【解析】甲乙路程之比是4:3,甲乙时间之比是4:5,所以甲乙速度之比是5:3 【例7】★★从A 地到B 地,甲、乙两人骑自行车行完全程所用的时间的比是4:5,如果甲、乙两人同时分别从A 、B 两地相对骑出,40分钟相遇。相遇后继续前进,乙到达A 地比甲到达B 地晚多少分钟?

小学奥数系统总复习试题精选

《小学奥数系统总复习》试题精选 9.17试题 1.难度:★★★★ 将1~9这九个数字分别填入下面算式的九个□中,使每个算式都成立。 【分析】①审题.在题目的三个算式中,乘法运算要求比较高,它要求在从1~9这九个数字中选出两个,使它们的积是一位数,且三个数字不能重复. ②选择解题的突破口.由①的分析可知,填出第三个乘法算式是解题的关键. ③确定各空格中的数字.由前面的分析,满足乘法算式的只有2×3=6和2×4=8.如果第三式填2×3=6.则剩下的数是1,4,5,7,8,9,共两个偶数,四个 奇数.由整数的运算性质知,两个样填:(答案不是惟一的,这里只填出一个).如果第三式填2×4=8,则剩下的数是1,3,5,6,7,9.其中只有一个偶数和五个奇数,由整数的运算性 质知,无论怎样组合都不能填出前两个算式. 解:本题的一个答案是:

2.难度:★★★★ 数出下图中总共有多少个角. 【分析】在∠AOB内有三条角分线OC1、OC2、OC3,∠AOB被这三条角分线分成4个基本角,那么∠AOB内总共有多少个角呢?首先有这4个基本角,其次是包含有2个基本角组成的角有3个(即∠AOC2、∠C1OC3、∠C2OB),然后是包含有3个基本角组成的角有2个(即∠AOC3、∠C1OB),最后是包含有4个基本角组成的角有1个(即∠AOB),所以∠AOB内总共有角:4+3+2+1=10(个). 解:4+3+2+1=10(个). 9.18试题 1.难度:★★★★ 由数字0、1、2、3共可组成多少个三位数?可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解答】由乘法原理 ①共可组成3×4×4=48(个)不同的三位数; ②共可组成3×3×2=18(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小学奥数浓度问题教师版

溶液浓度问题 浓度问题的内容与我们实际的生活联系很紧密,就知识点而言它包括小学所学2个重点知识:百分数,比例。 一、浓度问题中的基本量 溶质:通常为盐水中的“盐”,糖水中的“糖”,酒精溶液中的“酒精”等 溶剂:一般为水,部分题目中也会出现煤油等 溶液:溶质和溶液的混合液体。 浓度: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 二、几个基本量之间的运算关系 1、溶液=溶质+溶剂 2、=100%=100%+??溶质溶质浓度溶液溶质溶液 三、解浓度问题的一般方法 1、寻找溶液配比前后的不变量,依靠不变量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 2、十字交叉法:(甲溶液浓度大于乙溶液浓度) 形象表达:A B =甲溶液质量 乙溶液质量B A =甲溶液与混合溶液的浓度差混合溶液与乙溶液的浓度差 注:十字交叉法在浓度问题中的运用也称之为浓度三角,浓度三角与十字交叉法实质上是相同的.浓度三角的表示方法如下: ::乙溶液质量甲溶液质量z-y x-z y %浓度x 混合浓度z% 3、列方程解应用题也是解决浓度问题的重要方法. 1、“稀释”问题:把浓度高的溶液经过添加溶剂变为浓度低的溶液的过程称为稀释。特点是加“溶剂”,解题关键是找到始终不变的量(溶质)。 例1、典型例题2 练习1、要把30克含盐16%的盐水稀释成含盐0.15%的盐水,须加水多少克? 练习2、治棉铃虫须配制0.05%的“1059”溶液,问在599千克水中,应加入30%的“1059”溶液多少千克? 练习3、用含氨0.15%的氨水进行油菜追肥,现在含氨16%的氨水30千克,配置时需加水多少千克?

2、“浓缩”问题:把浓度低的溶液经过减少溶剂变为浓度高的溶液的过程称为浓缩。特点是减少溶剂,解题关键是找到始终不变的量(溶质)。 例2、在含盐0.5%的盐水中蒸去了236千克水,就变成了含盐30%的盐水,问原来的盐水是多少千克? 练习4、要从含盐12.5%的盐水40千克中蒸去多少水分才能制出含盐20%的盐水? 3、“加浓”问题:把浓度低的溶液经过增加溶质变为浓度高的溶液的过程称为加浓。特点是增加溶质,解题关键是找到始终不变的量(溶剂)。 例3、有含盐8%的盐水40千克,要配制成含盐20%的盐水,须加盐多少千克? 例4、典型例题3 练习5、有浓度为7%的盐水600克,要使盐水的浓度加大到10%,需要加盐多少克? 解:变化前溶剂的重量为600×(1-7%)=558(克), 变化后溶液的重量为588÷(1-10%)=620(克), 于是,需加盐620-600=20(克), 答:需加盐20克。 4、配制问题: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配制成新溶液(成品),解题关键是分析所取原溶液的溶质与成品溶质不变及溶液前后质量不变,找到两个等量关系。 例5、典型例题1 练习6、有甲、乙两个瓶子,甲瓶里装了200ml清水,乙瓶里装了200ml纯酒精,第一次把20ml 纯酒精由乙瓶倒入甲瓶,第二次把甲瓶中20ml溶液倒回乙瓶,此时甲瓶里含酒精多,还是乙瓶里含水多? 5、混合问题: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配制成新溶液(成品),解题关键是分析所取原溶液的溶质与成品溶质不变及溶液前后质量不变,找到两个等量关系。 例6、把含盐5%的食盐水与含盐8%的食盐水混合制成含盐6%的食盐水600克,分别应取两种食盐水各多少千克? 例7、在浓度为50%的硫酸溶液100千克中,再加入多少千克浓度为5%的硫酸溶液,就可以配制成浓度为25%的硫酸溶液?

小学奥数知识点大全

2019年小学奥数知识点大全 2019年小学奥数知识点大全:一年级—二年级一年级奥数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踏入小学。不论是学习习惯还是学习方法,都需要全面的培养和正确的引导,这就需要家长对整个六年的小学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规划。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巧算与速算的基本知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计算是学生学习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如果能够在看似无序的算式中寻找到一定的规律,化繁为简,那么学生一定能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计算与速算是各种后续问题学习的基础。学好数学,首先就要过计算这关。 认识并学会数各种基本图形:正方形、长方体、圆和立方体等是小学学习中最常见的图形。通过系统的指导,使一年级的学生能够计算出各种基本图形的个数;使学生建立起有序思维,为建立思维模式打下基础。 学习简单的枚举法:枚举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的确是有一定的困难。在华数课本中,介绍这一难题时采用数数这种更为直观的方式,将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便于孩子们理解。 枚举法训练的重点在于有序的思维方式,学习之初将抽

象问题形象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方式。 数字的奇与偶、不等与相等等关于数论的基础知识:数论问题是后续学习中的一个重点,而这学期将要学到的:数字的奇与偶、不等与相等等无疑将会是今后学习的基础,在这里我们把数论问题分解为各种类型逐一讲解,使华数学习更加系统。 二年级奥数 二年级是开发孩子智力、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最佳时期,学习奥数不仅能够极大地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也能为孩子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家长来说,激发孩子对华数的兴趣是最主要的。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计算要过关:对于二年级学生的奥数学习来说,最先碰到的问题就是计算问题,计算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 根据学校数学的学习情况,孩子还没有学习乘除法的列竖式,尤其是乘法的列竖式在二年级华数的学习中要求的比较多,比如华数课本下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中就多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应用题中也会有所应用。所以对于学习下册华数的学生,首先计算关一定要过。 枚举是难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序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比较困难的,对于问题,二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愿意以

小学奥数教师版-5-4-4 完全平方数及应用(一)

5-4-4.完全平方数及应用(一) 教学目标1.学习完全平方数的性质;2.整理完全平方数的一些推论及推论过程3.掌握完全平方数的综合运用。 知识点拨 一、完全平方数常用性质 1.主要性质 1.完全平方数的尾数只能是0,1,4,5,6,9。不可能是2,3,7,8。 2.在两个连续正整数的平方数之间不存在完全平方数。 3.完全平方数的约数个数是奇数,约数的个数为奇数的自然数是完全平方数。 4.若质数p 整除完全平方数2a ,则p 能被a 整除。 2.性质 性质1:完全平方数的末位数字只可能是0,1,4,5,6,9. 性质2:完全平方数被3,4,5,8,16除的余数一定是完全平方数. 性质3:自然数N 为完全平方数?自然数N 约数的个数为奇数.因为完全平方数的质因数分解中每个质因 数出现的次数都是偶数次,所以,如果p 是质数,n 是自然数,N 是完全平方数,且21|n p N -,则 2|n p N . 性质4:完全平方数的个位是6?它的十位是奇数. 性质5:如果一个完全平方数的个位是0,则它后面连续的0的个数一定是偶数.如果一个完全平方数的个 位是5,则其十位一定是2,且其百位一定是0,2,6中的一个. 性质6:如果一个自然数介于两个连续的完全平方数之间,则它不是完全平方数. 3.一些重要的推论 1.任何偶数的平方一定能被4整除;任何奇数的平方被4(或8)除余1.即被4除余2或3的数一定不是完全平方数。 2.一个完全平方数被3除的余数是0或1.即被3除余2的数一定不是完全平方数。 3.自然数的平方末两位只有:00,01,21,41,61,81,04,24,44,64,84,25,09,29,49,69,89,16,36,56,76,96。 4.完全平方数个位数字是奇数(1,5,9)时,其十位上的数字必为偶数。 5.完全平方数个位数字是偶数(0,4)时,其十位上的数字必为偶数。 6.完全平方数的个位数字为6时,其十位数字必为奇数。 7.凡个位数字是5但末两位数字不是25的自然数不是完全平方数;末尾只有奇数个“0”的自然数不是 完全平方数;个位数字为1,4,9而十位数字为奇数的自然数不是完全平方数。 3.重点公式回顾: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例题精讲 模块一、完全平方数计算及判断

小学奥数系统讲义完整版.

小学奥数系统讲义完整版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题】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11.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12.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 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

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题】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13.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14.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和差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 【解题思路】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题】甲乙两班共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完整版)小学奥数-还原问题(教师版)

还原问题 还原问题是逆解应用题,还原问题先提出一个未知量,经过一系列的运算,最后给出另一个已知量,要求求出原来的未知数量。解题时,从最后一个已知量出发,逐步进行逆推性运算,即原来是加的,运算时就减;原来是减的,运算时就加;原来是乘的,运算时就除;原来是除的,运算时就乘。列综合算式时,要特别注意运算顺序,为此要正确使用括号。 如小莉要把一个包装精美的盒子打开。她先拆开最外层的彩纸;接着打开纸盒,纸盒里有一个绒布盒;再打开绒布盒一看,里面是两支“派克”金笔。妈妈说,这礼物是送给大学老师的,要小莉把它重新包装起来。小莉是按这样的顺序做的:先把两支笔放入绒布盒→盖上绒布盒,并把它放进纸盒→盖上纸盒,并用彩纸封好。 小莉重新包装的步骤(顺序)恰好与她打开这盒礼物的顺序相反。这是生活中常会遇到的“还原问题”。在数学中,还原问题也很多。 【例1】★小刚的奶奶今年年龄减去7后,缩小9倍,再加上2之后,扩大10倍,恰好是100岁。小刚的奶奶今年多少岁? 【解析】从最后一个条件恰好是100岁向前推算,扩大10倍后是100岁,没有扩大10倍之前应是100÷10=10岁;加上2之后是10岁,没有加2之前应是10-2=8岁;没有缩小9倍之前应是8×9=72岁;减去7之后是72岁,没有减去7前应是72+7=79岁。所以,小刚的奶奶今年是79岁。 【小试牛刀】某商场出售洗衣机,上午售出总数的一半多10台,下午售出剩下的一半多20台,还剩95台。这个商场原来有洗衣机多少台? 【解析】从“下午售出剩下的一半还多20台”和“还剩95台”向前倒推,从图中可以看出,剩下的95台和下午多卖的20台合起来,即95+20=115台正好是上午售后剩下的一半,那么115×2=230台就是上午售出后剩下的台数。而230台和10台合起来,即230+10=240台又正好是总数的一半。那么,240×2=480台就是原有洗衣机的台数。 【例2】★小明、小强和小勇三个人共有故事书60本。如果小强向小明借3本后,又借给小勇5本,结果三个人有的故事书的本数正好相等。这三个人原来各有故事书多少本? 【解析】不管这三个人如何借来借去,故事书的总本数是60本,根据结果三个人故事书本数相同,可以求最后三个人每人都有故事书60÷3=20本。如果小强不借给小勇5本,那么小强有20+5=25本,小勇有20-5=15本;如果小强不向小明借3本,那么小强有25-3=22本,小明有20+3=23本。【小试牛刀】甲乙两桶油各有若干千克,如果要从甲桶中倒出和乙桶同样多的油放入乙桶,再从乙桶倒出和甲桶同样多的油放入甲桶,这时两桶油恰好都是36千克。问两桶油原来各有多少千克?【解析】如果后来乙桶不倒出和甲桶同样多的油放入甲桶,甲桶内应有油36÷2=18千克,乙桶应有油36+18=54千克;如果开始不从甲桶倒出和乙桶同样多的油倒入乙桶,乙桶原有油应为54÷2=27千克,甲桶原有油18+27=45千克。 【例3】★两只猴子拿26个桃,甲猴眼急手快,抢先得到,乙看甲猴拿得太多,就抢去一半;甲猴不服,又从乙猴那儿抢走一半;乙猴不服,甲猴就还给乙猴5个,这时乙猴比甲猴多5个。问甲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