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诊断(附13例分析)

合集下载

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诊断

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诊断

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诊断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诊断⒈引言●滑膜骨软骨瘤病是一种常见的骨肿瘤,通常表现为骨性硬块的形成。

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⒉影像学检查方法●X线检查:X线检查是滑膜骨软骨瘤病最常用的初筛方法。

典型的表现为骨性硬块,与周围正常骨组织边界清晰。

●CT扫描:CT扫描可提供更详细的解剖信息,对于观察骨肿瘤的内部特征和骨皮质受累程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MRI检查:MRI检查可以提供更精确的软组织详情,并能区分滑膜骨软骨瘤病与其他肿瘤之间的差异。

T2WI序列对于显示病灶的水肿和软组织变化具有较好的敏感性。

⒊影像学表现●X线表现:典型的X线表现为圆形或分叶状骨块,嵌入在关节周围软组织中。

骨块边缘光滑,与周围正常骨组织边界清晰。

骨块内部可见斑点状钙化。

●CT表现:CT能够显示骨块的更精细结构,包括分叶状和分叶状骨块。

同时可以观察到增强扫描后的骨块内部的血供情况。

●MRI表现:T2WI序列能够显示骨块内的软组织变化,如滑膜增厚和水肿。

增强扫描后,骨块周围的滑膜和软组织可呈现强化。

⒋鉴别诊断●滑膜骨软骨瘤病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滑膜肉瘤、软骨母细胞瘤、软骨内瘤和滑膜骨软骨瘤样骨肉瘤等。

通过综合分析病灶的形态学特征、边界清晰度、内部钙化程度和周围软组织的受累情况等方面进行鉴别。

⒌附件●本文档未附带附件内容,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机构或专业人士获取。

⒍法律名词及注释●暂无法律名词及注释相关内容。

滑膜肉瘤

滑膜肉瘤

临床病理特征
滑膜肉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通常多见于青壮年, 15~45 岁多见, 男性略多于女性, 男女比例为1.2:1
SS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肿块, 肿块较大侵及周围结 构时可出现疼痛及功能障碍。
临床病理特征
滑膜肉瘤根据含有梭形细胞和上皮细胞的不同, 在组织学 上分为单相型 (由梭形细胞组成) 、双相型 (由梭形细胞和 上皮样细胞组成) 和低分化型 (由均匀、致密的小圆细胞或 卵形小细胞组成, 类似于其他的圆形细胞肿瘤) , 其中单相 型最常见,低分化型较其他亚型的恶性程度更高。
病例随访胸壁滑膜肉瘤 Nhomakorabea影像资料(CT:5108413)
影像资料(MR:177541)
影像资料
病理结果
•肿瘤细胞呈短梭形密集分布,核分裂象可见,可见裂隙样结构,部分间质 粘液样改变,符合软组织恶性肿瘤,首先考虑单向型滑膜肉瘤 •免疫组化结果:CD34(血管+),BCL-2(+),Ki67(40%),CD99(+),ERG(血管 内皮+)
鉴别诊断 纤维肉瘤(MR:175750)
女,56岁,右大腿纤维肉瘤
鉴别诊断
➢横纹肌肉瘤, 好发于青少年, 常见于头颈部、上肢, 对周围结 构侵犯较明显;肿块多可见分叶征象, 以及多结节融合征象; 增强扫描后大部分肿块内可见明显的异常血管, 呈点状、条状 高密度血管密度影;
小结
滑膜肉瘤影像学特点: 肿块多邻近关节, 尤其是下肢关节; X线 及CT检查示肿块内钙化或囊状骨质破坏; MRI显示肿块内有多 发结节及分隔, 并可见出血、坏死、囊变信号, 增强扫描呈不 均匀明显强化。通过多种影像学检查与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 能够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但对发生于比较罕见部位的滑 膜肉瘤, 影像诊断依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最后确诊仍有赖于病 理组织学的检查。

【影像诊断】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影像诊断】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影像诊断】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滑膜骨软骨瘤病(也称之为滑膜软骨瘤病或滑膜软骨化生)为一种较为少见的良性病变,特征性的表现为关节、黏液囊或腱鞘滑膜多发性软骨结节化生性增生。

绝大多数为单关节发生,多关节受累相对较少,膝关节为最好发部位,其次依次为髋、肩与肘关节。

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表现1、 X线表现滑膜骨软骨瘤病的X线表现多样,典型表现为受累关节遍布多个大小不一的钙化或骨化的游离体,呈环形或点彩状,界限清楚,中心部密度较淡,而中间部围绕着致密环,前者代表着中心的松骨质,后者则系软骨基质钙化层的投影,关节腔变窄、骨质侵蚀和骨质疏松很少见。

表现不典型者可出现骨质侵蚀、软骨下囊肿、偶见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半脱位等。

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肘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2、CT表现CT密度分辨率高,图像无重叠,可以弥补传统X线的不足,钙化或骨化的游离体位于关节腔内,也可呈线状聚集于滑膜上。

另外,CT 对于显示关节囊肿胀、关节积液及微小的骨破坏均较X线敏感,可显示对邻近骨造成的压迫性骨吸收破坏,对关节积液的显示也较X线平片清晰。

髋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3、MRI表现MRI具有高度的组织分辨率,良好的组织对比度和多层面、多方位成像的特点,可提供非常清晰的关节内解剖细节,对血管、脂肪、液体、出血等有较高敏感性,可清楚显示病变的大小和范围及其向临近骨质和软组织侵犯的情况。

关节囊内可见多个小结节影,T1WI呈低信号强度,T2WI可见其信号不均,钙化部分呈低信号,而未钙化部分呈中等或高信号强度改变。

术前检查MRI均为手术提供了详细的解剖信息,特别是关节积液和关节软骨的侵蚀。

肩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4、小结X线平片检查方便、快捷、经济,可对本病得出较为明确的诊断,但具有密度分辨率不高和组织相互重叠的缺陷。

CT检查可清晰地发现病变,同时还可发现未钙化的骨软骨体、轻微的骨质破坏及积液。

MRI可清楚显示关节囊的肿胀及关节软骨,对少量的积液显示更为清晰,并且是无损伤的检查手段。

滑膜肉瘤的影像诊断

滑膜肉瘤的影像诊断

滑膜肉瘤的影像诊断摘要:目的:研究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方法:分析13例滑膜肉瘤的影像表现,所有病人均摄X线照片,9例CT和5例MRI检查。

.结果:① 大部分滑膜肉瘤邻近关节,5例靠近上肢关节,8例靠近下肢关节。

② 4例滑膜肉瘤中有钙化。

③6例滑膜肉瘤出现相邻骨质囊状破坏。

④CT上表现为略低于肌肉密度的肿块,内部密度欠均匀。

⑤磁共振T2WI/STIR像上肿瘤内多呈“卵石状”稍高信号结节,其间有低信号间隔。

结论:滑膜肉瘤有一定的影像表现特点和诊断价值,MRI特别是对病变诊断优于X线平片和CT,但确诊有赖于病理。

关键词:滑膜肿瘤;骨肿瘤;四肢;磁共振成像滑膜肉瘤是一种相对常见的原发软组织肿瘤,约占所有恶性间叶组织肿瘤的10%。

滑膜肉瘤好发于四肢,占80%~90%,其中60%~70%发生于下肢。

位于关节内的滑膜肉瘤不到10%[1]。

滑膜肉瘤并非来自滑膜细胞,而是由未分化间叶细胞发生的具有滑膜分化特点的恶性肿瘤。

有学者认为发生于四肢的滑膜肉瘤的预后较发生在其他部位者要好[2]。

笔者就经病理证实的13例发生于四肢的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1 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男9例,女4例。

年龄7~64岁,平均34.2例,13例均为原发。

临床上患者就诊时都以发现肿物为主诉;患者从有症状到首次就诊的时间为3周~5年,1例有外伤史。

体检9个肿物有压痛,所有病变局部皮肤均无红肿和发热。

1.2检查方法13例患者均摄了X线片,采用常规患肢正侧位DR片。

CT检查9例,扫面条件: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230mAs,以层厚/层间距为3~5mm/3~5mm进行扫描。

MR扫描5例,扫描条件:SE T1WI(TR/TE 500/15ms)、T2WI/STIR(TR/TE 1836~4400/90ms)序列,层厚3mm,层距3mm。

2 结果2.1 滑膜肉瘤发生部位13例滑膜肉瘤中,腋窝区1例,肘部2例,骶臀部1例,大腿上部4例,膝关节4例,踝关节1例,病变位置均深在。

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m s m s s esyw s oe dnt o oeeu a m f uc ; O 2 /TRo M I o m rpeet i d y ot as ni a w r o hm gnost nf t sl ⑤ nTWISI f R ,m st o r ne sg yh— ed t l n a h l om e tu s s d lh
【 摘
要 】 目的 : 研究滑膜 肉瘤的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 分析 1 例滑膜 肉瘤的影像表 现 , 有病 人均摄 x 照 1 所 线
片 ,例 C 8 ' 5例 MR 检查。结果 : l 例滑膜肉瘤均邻近关节 , T和 I ① 1 3例靠 近上肢关节 , 8例靠近下 肢关节 ; 4例 滑膜 肉 ②
oi a o a ct l ep x i i s 4css l e o o upri s8ess l e o to w rib ; 4csso v l r m soa di c s r i t t jn , ae c s i f pe n , a o is foe m 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e f as c l e n o o m y oot o j吣 l出 e c s j n l l
n to ain.
【 yw rs Snv ep m ; x e i ; gecr oac g g Ke od 】 yoi nol s E t mt Mant sB ema n l a s a r y ie n i
滑膜 肉瘤是 一 种 相 对 常见 的原 发 软 组织 肿 瘤 , 约 占所 有 恶 性 间 叶组 织 肿 瘤 的 1 %。滑 膜 肉瘤 好 0 发 于 四肢 , 8 % 9 % , 中 6 % ~7 %发 生 于 占 0 0 其 0 0

滑膜肉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滑膜肉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6#)&'9.9"A/&.#./)&)#<.2)=.#= A3)$,*39.#9'#"7.)&9)*/"2) C9%+(,0!3 ! C9$&'(,/4()3 ! &9#-C'(,B'(,/3 ! 89#$$(,3 ! <"9.(,3 ! 79#$K'='3 ! !"#$%<;+('3 0T7('H;(, K3M'F(51,'S3NH'42! 7(,`(, 370222! QTGT>;',( 3T<;(,M),/ K3M'F(59=(/',/ G3H3(NF; 9,H4'4+43! #II'5'(43M 4)<;(,M),/ 1,'S3NH'42! 8',(, 362230! QTGT>;',(
// a/b /Pc/,-JYg¤¥VWhéÖ]VÉ" de/:ørTe 70 tÆMÂýJbgJYg¤ ¥23h 5: t -Q¶ Jh )$,23!TeiéÖ]É" fg/JY«ÍýZ#!PÍòfn¥$ :f!:9b% " \zÂÍ©\$ c6@B) 43b% !®¥¶T" -Qª½#ÂÍ*tÍÁ0×!\zÂÍIØ«eS(ÓÍ!ÌÓ uvÂÍ0Ón)4 t$::b% ÍÂ|AΫW(8mn" )$,ª½0-@VÉ#0% ¹ c6@BgÂÍ$04 t% !´ª½0r!Q0 R,{¶ë!i­ 7 tÂ|I Q0 R,ìëÏÀ))Ë Q3 R,­!02 t$:5b% ù1 D (ëÉ2 !03 t«I=z ëTÊ!i­ 9 tÓ CÍ)3 tPË-8-\ë)ÌÓuvÂÍδ0Ón)3% ¹ f6@BgÂÍ$9 t% !i­ : të©´Ü!Q0 R,{¶@ë!Q3 R,ìë!ÂÍ´ÜÓn)3 tÓ CÍ!Ø«1 D(ëÉ2 !®¥ Ón" 03 tÂÍ +R,½ìë" fR/JYg¤¥VWhéÖ]ª½0eVÉr!«XTe-öÍMpí" hij /JY)ÈéM!Vz¯´Ñ)Ô®ÕÐÖ !klmO$::6$754?0///_nKop&///_q4O02298120032042180639826

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诊断

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诊断

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诊断正文:一、引言滑膜骨软骨瘤病(Synovial Osteochondromatosis,简称SOC)是一种罕见的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滑膜组织内形成多发的骨软骨结节。

其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多样,对于进行准确的影像学诊断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诊断进行详细介绍,以供临床参考。

二、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分类滑膜骨软骨瘤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原发性滑膜骨软骨瘤病是指滑膜组织自身产生多发的骨软骨结节,而继发性滑膜骨软骨瘤病则是由其他滑膜疾病引起的继发性变化。

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滑膜骨软骨瘤病可分为股骨滑膜骨软骨瘤病、髋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等多种类型。

三、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表现1-X线表现滑膜骨软骨瘤病的X线表现主要包括多发的骨软骨结节、关节间隙狭窄以及骨质增生等。

骨软骨结节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较清晰,常有不规则钙化,密度高于周围骨质。

关节间隙狭窄是由于骨软骨结节和滑膜肥厚引起的。

骨质增生主要表现为骨刺形成。

2-CT表现CT检查是滑膜骨软骨瘤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CT表现包括多个大小不等的骨软骨结节,结节内可见不规则钙化。

此外,CT 还可清晰显示关节间隙狭窄、滑膜肥厚、骨质增生等病变。

3-MRI表现MRI在滑膜骨软骨瘤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T1加权像上骨软骨结节呈等或稍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与关节腔液信号相似。

MRI还能显示滑膜肥厚、关节囊积液等病变。

四、滑膜骨软骨瘤病的鉴别诊断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表现与其他关节疾病有时相似,因此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常见的鉴别诊断包括滑膜肉瘤、滑膜肥大症、滑膜炎等。

五、附件本文档附有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图例,可供参考。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滑膜骨软骨瘤病:Synovial Osteochondromatosis,简称SOC。

2-骨软骨结节:指滑膜组织内形成的多发的骨软骨结节。

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诊断(附13例分析)

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诊断(附13例分析)

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诊断(附13例分析)*导读:滑膜肉瘤临床上并不罕见,属于软组织肿瘤。

由于其起病时症状轻、骨质变化少又无典型影像学表现,加之临床上对其认识不足,很容易被忽略而延误诊断。

……滑膜肉瘤以年轻男性多见,下肢多于上肢,患者多以关节旁肿块就诊,但就诊时多已属晚期,由于对其认识不清,误诊或漏诊率较高。

影像学表现以边界较清的肿块为主,骨改变不明显,如果并有散在钙化斑对诊断有较大帮助。

血管造影均于肿块内见多数细小紊乱的肿瘤血管,并见附近动脉受肿瘤推移,勾划出肿瘤全部轮廓。

结论临床上遇到软组织肿块,尤其位于关节旁、伴有疼痛、影像学检查有骨改变或钙化斑,要考虑到该病。

如果对滑膜肉瘤有了一定的认识,早期诊断并不十分因难。

滑膜肉瘤临床上并不罕见,属于软组织肿瘤。

由于其起病时症状轻、骨质变化少又无典型影像学表现,加之临床上对其认识不足,很容易被忽略而延误诊断。

为此,我们将我院经手术证实的13例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3例均为1996年5月~2002年6月收入我院的患者。

13例中,男8例,女5例;年龄18~60岁,多为21~38岁。

以肿块就诊11例,均有不同程度疼痛,其中夜间痛11例,伴活动受限5例。

病程3个月~2年。

1.2 方法全部经手术证实,术后追踪。

13例均行普通X线摄片检查;8例行血管造影检查;6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

2 结果2.1 肿块部位踝关节5例(38%),骶髂关节3例,膝关节2例,右股骨干旁1例,腕关节1例,髋关节1例,下肢多于上肢。

2.2 局部表现肿块直径为3~22cm,多为5cm以上。

皮肤颜色多为正常,3例皮肤发红并局部静脉怒张,均见于肿块明显者。

2.3 影像学表现单纯肿块9例,肿块多为分叶状,边界较清,MRI表现为SE序列,T 1 WI肿瘤信号强度稍低或稍高于正常肌肉组织;T 2 WI信号强度不同程度增高,肿瘤信号不甚均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诊断(附13例分析)*导读:滑膜肉瘤临床上并不罕见,属于软组织肿瘤。

由于其起病时症状轻、骨质变化少又无典型影像学表现,加之临床上对其认识不足,很容易被忽略而延误诊断。

……
滑膜肉瘤以年轻男性多见,下肢多于上肢,患者多以关节旁肿块就诊,但就诊时多已属晚期,由于对其认识不清,误诊或漏诊率较高。

影像学表现以边界较清的肿块为主,骨改变不明显,如果并有散在钙化斑对诊断有较大帮助。

血管造影均于肿块内见多数细小紊乱的肿瘤血管,并见附近动脉受肿瘤推移,勾划出肿瘤全部轮廓。

结论临床上遇到软组织肿块,尤其位于关节旁、伴有疼痛、影像学检查有骨改变或钙化斑,要考虑到该病。

如果对滑膜肉瘤有了一定的认识,早期诊断并不十分因难。

滑膜肉瘤临床上并不罕见,属于软组织肿瘤。

由于其起病时症状轻、骨质变化少又无典型影像学表现,加之临床上对其认识不足,很容易被忽略而延误诊断。

为此,我们将我院经手术证实的13例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例均为1996年5月~2002年6月收入我院的患者。

13例中,男8例,女5例;年龄18~60岁,多为21~38岁。

以肿块就诊11例,均有不同程度疼痛,其中夜间痛11例,伴活动受限5例。

病程3个月~2年。

1.2 方法全部经手术证实,术后追踪。

13例均行普通X线摄片检查;8例行血管造影检查;6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

2 结果
2.1 肿块部位踝关节5例(38%),骶髂关节3例,膝关节2例,右股骨干旁1例,腕关节1例,髋关节1例,下肢多于上肢。

2.2 局部表现肿块直径为3~22cm,多为5cm以上。

皮肤颜色
多为正常,3例皮肤发红并局部静脉怒张,均见于肿块明显者。

2.3 影像学表现单纯肿块9例,肿块多为分叶状,边界较清,MRI表现为SE序列,T 1 WI肿瘤信号强度稍低或稍高于正常肌
肉组织;T 2 WI信号强度不同程度增高,肿瘤信号不甚均匀。

4
例合并骨质破坏,破坏呈虫蚀状或外压性改变,见于骶髂关节及髋关节。

3例有轻度骨膜反应,见于股骨干旁及膝关节。

肿瘤内见多发钙化斑4例,见于骶髂关节及髋关节。

8例行血管造影均于肿块内见大量细小紊乱的肿瘤血管,并见附近动脉受肿瘤推移,多勾划出肿瘤全部轮廓。

3 讨论
滑膜肉瘤约占全部软组织肿瘤的10%,恶性程度较高,一般认为起源于关节的滑膜、滑囊或发生于腱鞘,以20~40岁多见,男
性居多(占60%),多位于关节及其附近,下肢多见,以膝、足、踝、腕、肘为排列顺序 [1],亦见于骨盆关节。

开始时发病较慢,无症状或仅感局部疼痛,以后发现肿块(此阶段极易误诊,我院
术前有8例误诊为普通软组织肿瘤),进一步肿块逐渐增大,可
有压痛及关节活动受限。

肿块是其主要临床表现,直径1~20cm,触之较柔软,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楚,可有散在不规则的钙化斑点、出血及坏死。

邻近骨质虫蚀状破坏或压迫呈囊状透光区,可有骨膜反应,尤其是发生于骨干旁者,一般关节无明显改变,个别侵入关节使关节受累。

动脉造影有一定价值,肿瘤区血供丰富,有多的毛细血管新生或血管湖 [2] 。

CT可较早发现软组织肿块及小的骨破坏。

MRI除早期发现软组织肿块外,T 1 WI及T 2 WI 可见出血所致的高信号,SE序列肿瘤信号不均匀,可呈高、中、低3种信号同时存在,无特异性 [3] 。

病理上大体切面呈鱼肉状,可见出血、坏死组织、钙化灶及囊变区。

镜检可见大小一致及紧密排列的梭形细胞,细胞间质很少,偶然见腺体形成。

鉴别诊断:周围型骨纤维肉瘤,一般发病年龄较大、骨质破坏及骨膜反应明显;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该病软组织肿块一般位于关节内,成分叶状,常使关节内有积液。

一般认为位于关节附近的病变不典型时,应高度怀疑滑膜肉瘤。

目前多排螺旋CT对于证实、除外软组织肿瘤的存在,尤其确定血管形成的程度、肿块与血管的关系已不逊色于血管造影。

我院所见病例,基本同上述,但也有另外一些特点:(1)以肿块就诊者多见,但发生于深部位关节的,如骶髂关节部位,多以疼痛就诊;(2)深部关节的多有骨改变及钙化;(3)下肢多见,我院所见以踝关节多,而非膝关节,其次为骶髂关节;(4)误诊率较高,确
诊时都已晚期,我院术后3个月发生转移者(以肺转移为主)为9例,术后生存最长者2年,只1例,为肿块小者。

因此,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但患者本身对于轻度疼痛或无痛性关节旁小肿块不加以重视,致使延误诊断多见。

总之,当关节旁有软组织肿块,要考虑该病,如伴有疼痛且X线片或CT有钙化斑时,则对诊断该病更有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