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十三章光学光学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练习(精)

高中物理第十三章光学光学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练习(精)
高中物理第十三章光学光学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练习(精)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中学高中物理 第十三章 光学 光学 实验 测定玻

璃的折射率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4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实验准备】

1.实验原理:如图所示,abcd 为两面平行的玻璃砖,光线的入射角为1

θ,折射角为2

θ,根据

2

1sin sin θθ=

n ,可以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n 。 2.实验中,我们用什么方法确定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实验步骤】

1.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木板上.

2.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aa′作为界面,并取aa′上的一点O 为入射点,作过O 的法线NN′。

3.画出线段AO 作为入射光线,并在AO 上插上P1、P2两根大头针。

4.在白纸上放上玻璃砖,使其中一个长边与直线aa′对齐,并画出另一条对齐线bb′。(思考如何画bb′)

5.通过玻璃砖观察并调整视线方向,使P1的像被P2的像挡住,然后在观察一侧插上大头针P3,使P3挡住P1、P2的像,再插上P4,使P4挡住P3和P1、P2的像.

6.移去玻璃砖,拔去大头针,由大头针P3、P4的针孔位置确定出射光线O′B 及出射点O′,连结O 、O′得线段OO′.

7.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并查出其正弦值sin θ1和sin θ2. 8.改变入射角,重复实验,算出不同入射角时的

2

1sin sin θθ=

n ,并取平均值。 【注意事项】

1.用手拿玻璃砖时,手只能接触玻璃砖的毛面或棱,不能触摸光洁的光学面,严禁把玻璃砖当尺子画玻璃砖的另一边bb′.

2.实验过程中,玻璃砖在纸上的位置不可移动.

3.大头针应竖直地插在白纸上,且玻璃砖每两枚大头针P1与P2间、P2与O 间、P3与P4间、P3与O′间的距离应大一点,以减小确定光路方向时造成的误差.

4.实验时入射角不宜过小,否则会使测量误差过大,也不宜过大,否则在bb′一侧将看不到P1、P2的像

5.由于要多次改变入射角重复实验,所以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要一一编号,以免混乱.

6.玻璃砖应选用宽度较大的,宜在5 cm 以上,若宽度太小,则测量误差较大.

【实验数据】

【巩固训练】

1.在做“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时(图中虚线表示玻璃砖)

(1)某同学在纸上正确画出玻璃的两个界面ab 和cd 时不慎碰了玻璃砖,使它向上平移了一些,如图所示,其后的操作都正确.在画光路图时,将入射点和出射点分别确定在ab 、cd 上,则测出的折射率n 将如何变化?

(2)某同学为了避免笔尖接触玻璃面,画出的ab 和cd 都比实际侧面向外侧平移了一些,如图所示,其后的操作都正确.但在画光路图时,将入射点、出射点分别确定在ab 、cd 上,则测出的折射率n 将如何变化?

(3)某同学在画界面时,不小心将两个界面ab 、cd 间距画得比玻璃砖宽度大些,如图所示,则测出的折射率n 将如何变化?

2.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aa ′、bb ′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分别如图①、②和③所示,其中甲、丙两同学用的是矩形玻璃砖,乙同学用的是梯形玻璃砖.他们的其他操作均正确,且均以aa ′、bb ′为界面画光路图.

则甲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用插针法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P1、P2及P3、P4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可以提高准确度.

(2)P1、P2及P3、P4之间的距离取得小些,可以提高准确度.

(3)入射角θ1适当大些,可以提高准确度.

(4)P1、P2的间距,入射角的大小均与实验的准确度无关.

A.(1)(3)

B.(2)(4)

C.(3)(4)

D.(1)(4)

()4.某同学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时,

用他测得的多组入射角θ1与折射角θ2作出sinθ1-sinθ2图象

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他做实验时,研究的是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的折射现象

B.玻璃的折射率为0.67 C.玻璃的折射率为1.5

5.如图所示,某同学由于没有量角器,他在完成了光路图以后,他以O

点为圆心、10.00 cm为半径画圆,分别交射线OA于A点,交OO′连线

的延长线于C点,过A点作法线NN′的垂线AB交NN′于B点,过C点

作法线NN′的垂线CD交NN′于D点,用刻度尺量得OB=8.00 cm,CD

=4.00 cm,由此可得出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

6.如图所示,一半圆形玻璃砖外面插上P1、P2、P3、P4四枚大头针时,

P

、P4恰可挡住P1、P2所成的像,则该玻璃砖的折射率

3

n=______________。

7.如图所示,某同学用插针法测定一半圆形玻璃砖的折射率,在平

铺的白纸上垂直纸面插大头针P1、P2确定入射光线,并让入射光线

过圆心O,在玻璃砖(图中实线部分)另一侧垂直纸面插大头针P3,

使P3挡住P1、P2的像,连接OP3.图中MN为分界面,虚线半圆与玻璃砖对称,B、C分别是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圆的交点,AB、CD均垂直于法线并分别交法线于A、D点.

(1)设AB的长度为l1,AO的长度为l2,CD的长度为l3,DO的长度为l4,为较方便地表示出玻璃砖的折射率,需用刻度尺测量______,则玻璃砖的折射率可表示为______.

(2)该同学在插大头针P3前不小心将玻璃砖以O为圆心顺时针转过一小角度,由此测得玻璃砖的折射率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8.由于实验室中矩形玻璃砖的数量不够,部分同学需改用直角三棱镜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a.如图所示,先在一张白纸上作相互垂直的直线ab、a′b′作为三棱镜的两个界面,并在直线上标出点O;

、P4位置;

b.标出P

c.将三棱镜放在白纸上,使短边跟ab对齐,长边跟a′b′对

齐;

d.在长边a′b′的外侧透过三棱镜观察大头针P1、P2的像,调

整视线方向,直到P1的像完全被P2挡柱;

e.在观察的这一侧插两枚大头针P3、P4,使P3挡住P1、P2的像,

P4挡住P1、P2的像和P3;

f.在O点作一垂直ab的线段OA,在OA上垂直地插两枚大头针

P1、P2;

g.移去三棱镜和大头针,连接P3P4,交a′b′于O′,过O′

点作与a′b′

h.作光路图,计算折射率n.

(1)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______.

(2)请在图中画出准确完整的光路图;

(3)请根据图中所给数据,求出该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

9.如图所示,一个学生用广口瓶和刻度尺测定水的折射率,填写下述实验步骤中的空白. (1)用_____________测出广口瓶瓶口内径d.

(2)在瓶内装满水.

(3)将刻度尺沿瓶口边缘______________插入水中.

(4)沿广口瓶边缘向水中刻度尺正面看去,若恰能看到刻度尺的0刻度(即

图中A点),同时看到水面上B点刻度的像B′恰与A点的像相重合.

(5)若水面恰与直尺的C点相平,读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的长度.

(6)由题中所给条件,可以计算水的折射率为_____________.

新课程高中物理演示实验7盘

新课程高中物理演示实验7盘DVD 作者:专家团 出版社:电化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出版 开本:0 册数:0 光盘数:7盘DVD 定价:210元 优惠价:178元 进入20世纪,书籍已成为传播知识、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传播知识信息手段,除了书籍、报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但书籍的作用,是其他传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当代,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书籍仍然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传播工具。 详细介绍:

为了配合新课程、新教材的课堂教学需要,我社精心研制开发了本系列节目。本系列片中的实验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并参考人教版等主流版本教材内容框架的基础上设计开发的,因此实验覆盖全面、适用性强,适用于高中不同版本教材的教学需要。片中的大部分实验设计巧妙,追求超越与创新,不但强调现象的真实性、可视性,而且注重引发兴趣、启发思考,力求反映新课程的要求和当代科学成果,提升对知识、现象的理解。在实验的制作过程中,我们还使用了目前较为先进的视频技术手段和设备器材,通过特写、显微摄像、定格播放、控制播放速度等电视手法,使实验现象更为明显,可视性更强,超越了课堂现场实验演示的效果。 详细目录 第一盘 1、瞬时速度的测量 2、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4、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5、物体的微小形变 6、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7、探究分力与合力的关系 8、研究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 第二盘

1、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第三盘 1、超重与失重 2、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3、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4、摩擦起电 5、接触起电 6、感应起电 7、法拉第圆筒实验 8、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 9、观察电容器的充电与放电过程 10、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第四盘 1、伏安法测电阻 2、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截面积的关系 3、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 4、电压表内阻的测定 5、电流表的改装 6、探究电源输出电压与内电压的关系 第五盘 1、电源电动势与内阻的测定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试题

高中物理实验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练习题 1. 在用平行玻璃砖测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实验光路如图所示,对该实验的一些具体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了减少测量和作图的误差,P1和P2、P3和P4 的距离适当大些 B. P1和P2、P3和P4距离的大小,入射角的大小对 测量结果无影响 C. 如果入射角太大,则反射光强、折射光弱,加之色散较大,观察到的P1和P2的虚像会暗淡模糊,不利于准确地插上大头针P3、P4 D. 如果入射角太大,则折射光线会在面发生全反射,不能观察到P1、P2的虚像 2.某同学用圆柱形玻璃砖做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先在白纸上放好圆柱形玻璃砖,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P1和P2,然后在玻璃砖的另一侧观察,调整视线使P1的像被P2的像挡住,接着在眼睛所在的一侧相继又插上两枚大头针P3、P4,使P3挡住P1、P2的像,使P4挡住P3和P1、P2的像,在标出的大头针位置和圆柱形玻璃砖的边界如图所示。 (1)在图上画出所需的光路。 (2)为了测量出玻璃砖的折射率,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要求

在图上标出)。 (3)写出计算折射率的公式。 3.如图,画有直角坐标系的白纸位于水平桌面上,M 是放在白纸上的半圆形玻璃砖,其底面的圆心在坐标 的原点,直边与x轴重合,是画在纸上的直线,P1、P2为竖起地插在直线上的两枚大头针,P3是竖直地插在纸上的第三枚大头针,α,β是直线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β是直线3与轴负方向的夹角,只要直线画得合适,且P3的位置取得正确,测得角α和β,便可求得玻璃得折射率。 某学生在用上述方法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在他画出的直线上竖直插上了P1、P2两枚大头针,但y<0的区域内,不管眼睛放在何处,都无汉透过玻璃砖看到P1、P2的像,他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若他已透过玻璃砖看到了P1、P2的像,确定P3位置方法是. 若他已正确地测得了的α,β的值. 则玻璃的折射率. 4.甲乙两同学用插针法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分别得到如图所示中甲乙两种实验记录。在甲中,已画好玻璃两界面直线′和′后,不小心将砖稍稍向上平移了,如图中虚线所示,若其他操作无误,则测得的折射率n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在乙中,玻璃砖上界面直线′正确,而画的表示下界面的′稍稍向下平移了,若其他操作无误,则测得的折射率n将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情况

新课标高中物理 实验教学教案资料汇总 隆回一中物理组周宝

物理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实验目的 (1)教会学生用实验研究物理现象与规律,包括: A.正确选择实验方法与实验器材。 B.学会控制实验条件。 C.知道如何实验、判断结果的可靠程度。 (2)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课程容和重要的物理概念,以形成物理思想, 培养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以培养实验技能。 (4)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科学的实验方法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2、做好实验的基本要求 (1)实验前必须做好如下准备: ①明确实验目的,弄懂实验原理 ②了解仪器性能,熟悉操作步骤 ③设计记录表格,掌握注意事项 (2)实验中必须手脑并用,做到心到、眼到、手到。 ①仔细调整实验装置,正确使用实验仪器 ②保证满足实验条件,注意规实验操作 ③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客观记录实验数据 (3)实验后必须对数据进行处理: ①尊重实验客观事实,正确分析记录数据 ②合理做出实验结论,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常用基本仪器的使用与读数 物理《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基本仪器有13种,除打点计时器和滑动变阻器不需要读数外,其余11种都涉及到读数问题。 (一)测量仪器使用常规 对于测量仪器的使用,首先要了解测量仪器的量程、精度、使用注意事项和读数方法。 1.关于量程问题:这是保护测量仪器的一项重要参数,特别是天平、弹簧秤、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和多用电表等,超量程使用会损坏仪器,所以实验时要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仪器。在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时,选用量程过大的仪器,采集的实验数据过小,会造成相对误差较大,应选择使测量值位于电表量程的1/3以

实验14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十四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一、实验目的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二、实验原理 如图1所示,abb ′a ′为两面平行的玻璃砖,光线的入射角为θ1,折射角为θ2,根据n =sin θ1sin θ2 可以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 图1 三、实验器材 木板、白纸、玻璃砖、大头针、图钉、量角器、三角板、铅笔. 四、实验步骤 1.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木板上. 2.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aa ′,并取aa ′上的一点O 为入射点,作过O 的法线NN ′. 3.画出线段AO 作为入射光线,并在AO 上插上P 1、P 2两根大头针. 4.在白纸上放上玻璃砖,使玻璃砖的一条长边与直线aa ′对齐,并画出另一条长边的对齐 线bb ′. 5.眼睛在bb ′的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两个大头针并调整视线方向,使P 1的像被P 2的像挡 住,然后在眼睛这一侧插上大头 针P 3,使P 3挡住P 1、P 2的像,再插上P 4,使P 4挡住P 3和P 1、P 2的像. 6.移去玻璃砖,拔去大头针,由大头针P 3、P 4的针孔位置确定出射光线O ′B 及出射点O ′, 连接O 、O ′得线段OO ′. 7.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并查出其正弦值sin θ1和sin θ2. 8.改变入射角,重复实验,算出不同入射角时的sin θ1sin θ2 ,并取平均值. 五、误差分析 1.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确定的不准确性. 2.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时的误差. 六、注意事项

图2 图3 1.玻璃砖应选用厚度、宽度较大的. 2.大头针应竖直地插在白纸上,且间隔要大些. 3.实验时入射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在15°~75°之间. 4.玻璃砖的折射面要画准,不能用玻璃砖界面代替直尺画界线. 5.实验过程中,玻璃砖和白纸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 记忆口诀 白纸上面画边缘,然后才放玻璃砖; 两针决定入射光,再插一针挡两像; 两针两像成一线,去砖画图是重点; 入射线,折射线,做出法线角出现; 入射角,折射角,不大不小是最好; 拿砖要触毛玻面,插针竖直做实验. 例1 一块玻璃砖有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其中一个表面是镀银的 (光线不能通过此表面).现要测定此玻璃砖的折射率,给定的器 材还有:白纸、铅笔、大头针4枚(P 1、P 2、P 3、P 4)、带有刻度 的直角三角板、量角器.实验时,先将玻璃砖放到白纸上,使上述两个相 互平行的表面与纸面垂直.在纸面上画出直线aa ′和bb ′,aa ′表示镀银的玻璃表面,bb ′表示另一表面,如图2所示.然后,在白纸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 1、P 2.用P 1、P 2的连线表示入射光线. (1)为了测量折射率,应如何正确使用大头针P 3、P 4?试在题图中标出P 3、P 4的位置. (2)然后,移去玻璃砖与大头针.试在题图中通过作图的方法标出光线从空气到玻璃中的入射角θ1与折射角θ2.简要写出作图步骤. (3)写出用θ1、θ2表示的折射率公式n =________. 例2 实验室有一块长方体透明介质,截面如图3中ABCD 所 示.AB 的长度为l 1,AD 的长度为l 2,且AB 和AD 边透光,而 BC 和CD 边不透光且射到这两个边的光线均被全部吸收.现让一 平行光束以入射角θ1射到AB 面,经折射后AD 面上有光线射 出.甲、乙两同学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测量该长方体介质的折射率. (1)甲同学的做法是:保持射到AB 面上光线的入射角θ1不变,用一遮光板由A 点沿AB 缓慢推进,遮光板前端推到P 时,AD 面上恰好无光线射出,测得AP 的长度为l 3,则长方

高中物理教材演示实验汇编

教材演示实验汇编 1.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将台秤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台秤上放有一杯水,读出此时台秤示数为F1,弹簧测力计下用细线悬挂一个小 球,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F2 ;将小球浸没到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台秤示 数为F3 ,测力计示数为F4。小球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为,方向; 该浮力的反作用力大小为,方向;比较两者关系即可得到作 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2.在探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请将下列步骤补充完整: A.将一方形薄木板平放在桌面上,在板面上用图钉固定好白纸,将三个弹 簧测力计的挂钩用细线系在小铁环上,如图甲所示 B.先将其中两个测力计固定在图板上,再沿某一方向拉着第三个测力计。 当铁环时,分别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F2、F3和,并作出各个力的图示 C.按作出F1、F2的合力F12,如图乙所示。比较F12和,由此,找出三个力F1、F2、F3的关系。 3.(1)某同学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得出了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根弹簧的原长是cm. (2)弹簧在受到6N的拉力时,弹簧比原长伸长了cm,此时弹簧发 生了形变. (3)分析图象及有关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用此弹簧制作的弹簧测力 计的测量范围是。 (2)在探究“弹簧的弹力与伸长的关系”实验中,通过在悬挂的弹簧下面加 挂钩码,逐渐使弹簧伸长,得到以下的数据.由数据在坐标中画出图象. 由此得到结论:. 弹簧的劲度系数k=N/m.(取两位有效数字) 钩码个数 1 2 3 4 5 6 弹簧弹力F(N)0.50 1.00 1.50 2.00 2.50 3.00 弹簧伸长x(cm) 1.20 2.40 3.60 4.76 6.10 7.10 4.在“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实验中,如图将一木块和木板叠放于水平桌面上,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木块水平相连,用力拉木板,使之在桌面上滑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的条件,木块与木板间滑动摩擦力等于测力计示数。 在实验中通过在木块上添加钩码的方法,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并分别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把木板换成玻璃板再重复上面实验。下表为某实验小组测得的实验数据:

高中物理 第13章 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34(1)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物理第13章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检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3-4 基础夯实 1.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时,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注意的是( ) A.玻璃砖的宽度宜大些 B.入射角应尽量小些 C.大头针应垂直地插在纸面上 D.大头针P1、P2及P3、P4之间的距离应适当大些 答案:ACD 解析:玻璃砖厚度大些,可减小测量误差;大头针垂直插在纸面上以及大头针P1与P2及P3与P4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可减小确定光路方向时的误差。A、C、D正确。入射角较小时,测量误差较大,B错误。 2.(宁波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八校期末联考)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对一块两面平行的玻璃砖,用“插针法”找出与入射光线对应的出射光线。现有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做出如图的三组插针结果。 从图上看,肯定把针插错了的同学有________。 答案:甲、乙 解析:光线透过平行玻璃砖时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且从空气射入玻璃砖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因而光线透出时相对于射入光线向右下侧发生偏移,由上图可知,甲乙图中出射光线不符合事实,肯定插错了。 3.在利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 (1)甲同学在纸上正确画出玻璃砖的两个界面aa′和bb′后,不小心碰了玻璃砖使它向aa′方向平移了少许,如图甲所示。则他测出的折射率将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乙同学在画界面时,不小心将两界面aa′、bb′间距画得比玻璃砖宽度大些,如图乙所示,则他测得折射率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不变 (2)偏小 解析:(1)如图A 所示,甲同学利用插针法确定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后,测得的入射角、折射角没有受到影响,因此测得的折射率将不变。 (2)如图B 所示,乙同学利用插针法确定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后,测得的入射角不受影响,但测得的折射角比真实的折射角偏大,因此测得的折射率偏小。 4.用三棱镜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先在白纸上放好三棱镜,在棱镜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P 1和P 2,然后,在棱镜的另一侧观察,调整视线使P 1的像被P 2挡住;接着在眼睛所在的一侧再插两枚大头针P 3和P 4,使P 3挡住P 2、P 1的像,P 4挡住P 3和P 1、P 2的像,在纸上已标明大头针的位置和三棱镜的轮廓,如图所示。 (1)在本题图上画出所需的光路。 (2)为了测出棱镜的折射率,需要测量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在图上标出它们。 (3)计算折射率的公式是n =________。 答案:(1)见解析图 (2)入射角i ;折射角r (3)sin i sin r 解析:(1)连接P 1、P 2两针孔作直线交AC 边于O 点,连接针孔P 3、P 4作直线交AB 于O ′点,再连结O 、O ′两点,即得光线在棱镜中传播光路,如图所示。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目录 中央电教馆推出的《高中物理实验大全》、《高中化学实验大全》、《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就是为了改变我国实验教学的现状而研发的一项科学研究成果。“大全”内容全面、科学、严谨,以满足高中教师对学生实验的要求。“大全”所展示的不是课本的简单再现,而是对实验重新“整合”、组合,适当“加深”和“拓宽”,并把实验能力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从深层上揭示出实验的科学原理。 01.气垫导轨介绍 02.数字计时仪介绍 03用数字计时仪测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即时速度 04匀速直线运动及其速度 05测运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06电磁打点记时器 07用打点计时器演示匀速直线运动 08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09用打点计时器测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10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11用牛顿管演示空气阻力很小时不同物体同事下落 12用悬挂法确定薄板的重心 13用大玻璃瓶演示玻璃微小形变 14用形变演示器演示形变产生弹力 15用激光镜面反射演示桌面微小形变 16静摩擦 17最大摩擦力 18验证滑动摩擦定律 19滑动摩擦 20滚动摩擦与滑动摩擦的比较 21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2合力的大小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23力的分解 24三角衍架演示力的分解 25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26力矩的平衡 27惯性(1) 28惯性(2) 29惯性(3) 30牛顿第一定律 31牛顿第二定律(1) 32牛顿第二定律(2) 33牛顿第三定律 34静摩擦力的相互性 35弹力的相互性 36作用力于反作用力的关系

37失重 38用测力计演示超重于失重 39用微小压强计演示超重于失重 40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41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 42互成角度的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43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等时性44平抛运动与水平匀速运动的等时性45平抛运动的轨迹 46决定向心力大小的因素 47弹簧振子的振动 48简谐振动的图象 49阻尼振动的图象 50单摆的等时性 51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无关52单摆的周期与摆长有关 53用计时器研究单摆周期与摆长关系54受迫振动和共振(1) 55受迫振动和共振(2) 56用示波器观察发声物的振动 57物体的动能 58重力势能 59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 60动能与弹性势能的转化 61动量守恒 62完全非弹性碰撞 63完全弹性碰撞(1) 64完全弹性碰撞(2) 65完全弹性碰撞(3) 66斜碰 67碰撞球(1) 68碰撞球(2) 69碰撞球(3) 70单摆小车 71反冲(1) 72反冲(2) 73反冲(3) 74气体的扩散 75液体的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76布朗运动 77布朗运动的成因 78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1) 79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2) 80压燃实验

实验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学习材料 【教学目的】 1.测定一块玻璃砖的折射率; 2.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实验器材】 1块矩形玻璃砖、刻度尺、量角器、1张8开白纸、4枚大头针、1块木板、铅笔 【实验原理】 用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来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当光线斜入射进入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时,从玻璃砖射出的光线的传播方向是不变的,出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相比只有一定得侧移。只要我们找出跟某一入射光线对应的出射光线,就能求出在玻璃中对应的折射光线,从而求出折射角。再根据折射定律,就可以求出玻璃的折射率n=sin i /sin r 。 插针法确定光路的基本原理:当后两枚大头针与前两枚大头针在玻璃中的虚像处于同一视线上时,四枚大头针处于同一光路上。 【实验步骤】 1、把白纸用图钉固定在木板上。 2、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aa '作为界面(如图所示),过aa '上一点O 作垂直于aa '的直线NN ′作为法线,过O 点画一条入射光线AO ,使入射角i 适当大些。 3、在AO 线上竖直地插两枚大头针1P 、2P ,在白纸上放上被测玻璃砖,使玻璃砖的一个面与aa '重合。 4、沿玻璃砖的另一侧面画一条直线bb '。 5、在玻璃砖的bb '一侧白纸上竖直地立一枚大头针3P ,调整视线,同时移动3P 的位置,使3P 恰好能同时挡住1P 、2P 的像,把大头针3P 竖直插在此时位置。

6、同样,在玻璃砖bb '一侧再竖直地插一枚大头针4P ,使4P 能挡住3P 本身,同时也挡住1P 、2P 的像。 7、移去玻璃砖,拔去大头针,过3P 、4P 做一条直线BO '交bb '于O '点,连接OO ', OO '就是入射光线AO 在玻璃砖内的折射光线,折射角为r 。 8、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i 和折射角r 的大小。 9、改变入射角i ,重复上面的步骤再做三、四次。 10、算出不同入射角时,n =sin i /sin r 的值,求出几次实验中n 的平均值就是玻璃的折射率。(或图像法求折射率:用sin i 表示纵坐标,用sin r 表示横坐标,则图线的斜率就是玻璃的折射率。) 注:遇到通过作图判断两个量的关系的方法(不是线性关系的,化成线性关系); 【记录数据】 数项值 次数 1 2 3 入射角i 折射角r sin i sin r n =sin i /sin r 【注意事项】 1、玻璃砖应选择宽度较大的(一般要求5cm 以上),以减小确定光路方向时出现的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2、操作时不要用手触摸玻璃砖的光滑光学面,更不能把玻璃砖界面当尺子画界线,以免损坏玻璃砖的光学表面。(先在白纸上画直线作为玻璃砖的界面,再画玻璃砖的另一界面时,对齐玻璃砖的另一长边,用大头针确定两点,并以此两点画直线bb '作为玻璃砖的另一界面。) 3、大头针应垂直地插在纸上,同侧两针之间的距离要稍大些;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44.2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练习题.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4.2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命题人:胡文蓉审题人:胡文蓉 知识点: l. 理解利用插针法确定光路的原理。 2. 了解实验步骤和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3. 会根据实验结果作出光路。求出对应的玻璃砖的折射率。 练习: 1.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时,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注意的是( ) A.玻璃砖的宽度宜大些 B.入射角应尽量小些 C.大头针应垂直的插在纸面上 D.大头针P1、P2及P3、P4之间的距 离适当大些 2.在用插针法测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学生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但 测后发现玻璃的两个光学面不平行,则( ) A.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一定不平行,测量值偏大 B.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一定不平行,测量值偏小 C.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一定不平行,测量值仍然正确 D.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可能平行,测量值仍然正确 3.某同学做测定玻璃折射率实验时,用他测得的多组入射角θ1 与折射角θ2作出sinθ1-sinθ2图象,如图14-1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他做实验时,研究的是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的折射现象 B.玻璃的折射率为0.67 C.玻璃的折射率为1.5 D.玻璃临界角的正弦 值为0.67 4.某同学用“插针法”做测定玻璃折射率实验时,他的方 法和操作步骤都正确无误,但他处理实验记录时,发现玻 璃砖的两个光学面aa′和bb′不平行,如图14-2所示, 则( ) A.P1P2与P3P4两条直线平行

B.P1P2与P3P4两条直线不平行 C.他测出的折射率偏大 D.他测出的折射率不受影响 题号 1 2 3 4 答案 5.用三棱镜做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先在白纸上放好三棱镜,在 棱镜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P1和P2,然后在棱镜的另一侧观察,调 整视线使P1的像被P2挡住。接着在眼睛所在的一侧插两枚大头针P3、 P ,使P3挡住P1、P2的像,P4挡住P3和P1、P2的像,在纸上标出的大 4 头针位置和三棱镜轮廓如图14-5所示。 (1)在本题的图上画出所需的光路。 (2)为了测出棱镜玻璃的折射率,需要测量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在图上标出它们。 (3)计算折射率的公式是n=________。 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测量液体折射率的 仪器,如图14-6所示,在一个圆盘上,过其圆心O作两 条相互垂直的直线BC、EF,在半径OA上,垂直盘面插上两 枚大头针P1、P2并保持P1、P2位置不变,每次测量时让圆盘 的下半部分竖直进入液体中,而且总使得液面与直径BC相 平,EF作为界面的法线,而后在图中右上方区域观察P1、 P 的像,并在圆周上插上大头针P3,使P3正好挡住P1、P2。 2 同学们通过计算,预先在圆周EC部分刻好了折射率的值, 这样只要根据P3所插的位置,就可直接读出液体折射率的值。则: (1)若∠AOF=30°,OP3与OC的夹角为30°,则P3处所刻折射率的值为________。 (2)图中P3、P4两位置哪一处对应的折射率值较大?答:________。 (3)作AO的延长线交圆周于K,K处对应的折射率值应为________。 7.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的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aa′、bb′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分别如图14-7①、②和③所示,其中甲、丙两同学用的是矩形玻璃砖,乙同学用的是梯形玻璃砖。他们的其他操作均正确,且均以aa′、bb′为界面画光路图。则:

高中物理基本实验汇总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实验一:、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含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1, 装置图与原理:小车在勾码拉动下作 运动,通过研究纸带可以探究小车运动规律 2,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 电源的计时仪器,电源的频率是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 V 电压,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 V 电压。 3,在某次“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中,其中一段打点纸带如图所示,A 、B 、C 、D 是连续打出的四个点.由图中数据可知,纸带的运动是 运动,其中连接勾码的应该是 端 3,纸带处理方法: ★求B 点瞬时速度的方法: ★求加速度的方法: ★ 本实验注意点:1,长度肯定不是国际单位! 2,留意相邻计数点间究竟有几个0.02s 2,本实验需要平衡摩擦力吗? 实验二: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 装置图与原理:用两个力可以把结点拉到O 位置,用一个力也能把结点 拉到O 点,即它们的 相同。本实验要验证力的合成是否满足平行四边形。图中用平行四边形法作出的合力实验值是 ,实际由等效替代得到的合力真实值是 ,和橡皮绳肯定一直线的是 。 2,主要实验步骤: (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 ,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 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使结点达到某一位置O 点,此时需要记下 。 (2)在纸上根据 ,应用 求出合力F 。 (3)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 , 此时需要记下 。 (4)如果比较发现 ,则说明力的合成 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3,本实验注意点: 实验时橡皮绳、细绳、弹簧秤要和白纸 ,拉力大小、两个力夹角要 ,确定拉力方向 时描下的两个点距离要 实验三: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 原理:本实验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1)保持 不变,探究 的关系 (2)保持 不变,探究 的关系 2,装置:重物作用是 纸带作用是 3,实验前首先 重物,适当倾斜木板直到 轻推小车运动后纸带上的点 为 止,本步骤称为 ,目的是让小车受的外力等于 4,绳子拉力理论上大小为F= 为方便改变拉力,还应该满足 ,则可认为F= F 2

高三光学实验复习—测玻璃的折射率习题选编(包含答案)

实验:测玻璃的折射率复习题选 1、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先将白纸平铺在木板上并用图钉固定,玻璃砖平放在白纸上,然后在白纸上确定玻璃砖的界面aa'和bb',O为直线AO与aa'的交点,在直线OA上竖直地插 上P l、P2两枚大头针。下面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插上大头针P3,使P3挡住P2和P l的像 B.插上大头针P4,使P4挡住P3、P2和P l的像 C.为了减小作图误差,P3和P4的距离应适当大些 D.为减小测量误差,P l、P2的连线与玻璃砖界面的夹角应越大越好 E.若将该玻璃砖换为半圆形玻璃砖,仍可用此方法测玻璃的折射率 【答案】ABCE 2、如图所示,插针法“测定平行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P1、P2、P 3、P4为所插的针,θ1为入射角,θ2为 折射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θ1过小会导致θ2不易准确测量 B.θ1过大会导致P1、P2的像模糊 C.P1与P2,P3与P4间的距离适当小些 D.P3、P4的连线与P1、P2的连线不一定平行 【答案】AB 3、①“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在白纸上放好平行玻璃砖,aa’和bb’分别是玻璃砖与空气的两个界面,如图1所示.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P1和P2,用“+”表示大头灯的位置,然后在另一侧透过玻 璃窗观察,并依次插入大头针P3和P4,在插P3和P4时,应使__________________。 图1 图2 ②某同学实验中作出光路图如图2所示,在入射光线上任取一点A,过A点做法线的垂线,B点是垂线与 法线的交点.O点是入射光线与aa’界面的焦点,C点是出射光线与bb’界面的交点,D点为法线与bb’界 面的交点。则实验所用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用图中线段表示)。 【答案】①P3挡住P1、 P2的像, P4挡住P3和P1、 P2的像;② AB OC n OA OD =? 4、某小组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所用器材有:玻璃砖,大头针,刻度尺,圆规,笔,白纸。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大全———含最全知识点和典型例题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大全———含最全知识点和典型例题 知识点一: 误差与有效数字 1、误差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采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只要仪器选得正确,可保证没有系统误差 B.用伏安法测电阻,不论是用电流表外接法,还是电流表内接法,都存在系统误差 C.用欧姆表测电阻,既准确又方便 D.伏安法测电阻,存在系统误差的原因是由于电流表的分压 答案 B 解析伏安法测电阻不可能没有系统误差,只能减小,故B正确、A错误;欧姆表测电阻方便但由于刻度不均匀读数误差较大,电池用久了误差更大,因而C错误;不同的测量电路引起误差的原因不同,故D错误。

2、有效数字: 从数字的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算起:如0.0125为3位有效数字 知识点二: 不需要估读的仪器:游标卡尺、欧姆表、电阻箱等 需要估读的仪器:刻度尺、螺旋测微器、弹簧秤、电压表、电流表等一、测量规范 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 d=主尺读数(mm)+游标尺上对齐刻度线的数值(mm)*精度注意:20分度的游标卡尺,其读数要精确的0.05mm,读数的最后一位为0或5;50分度的游标卡尺,其读数要精确到0.02mm,读数的最后一位为0,2,4,6,8 1.如图为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钢管内径时的示数,其示数为________mm。

答案22.7 解析22 mm(主尺)+7(游尺)×0.1 mm=22.7 mm。 2.下图游标卡尺的读数为________cm。 答案 1.340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

测量值=固定刻度值+可动刻度(估读一位)*0.01(mm) 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________ mm。 答案8.117(8.116~8.118均正确) 解析固定刻度8 mm 可动刻度11.7×0.01 mm, 8 mm+11.7×0.01 mm=8.117 mm。 3.某同学利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分别测量一圆柱体工件的直径和高度,测量结果如图甲和乙所示。该工件的直径为________cm,高度为________mm。

2018届二轮复习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全国)

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考点解读 1.实验原理 如实验原理图甲所示,当光线AO 1以一定的入射角θ1穿过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时,通过插针法找出与入射光线AO 1对应的出射光线O 2B ,从而求出折射光线O 1O 2和折射角θ2,再根据12sin sin n θθ=或1PN n QN =' 算出玻璃的折射率。 2.实验器材 木板、白纸、玻璃砖、大头针、图钉、量角器、直尺、铅笔。 3.实验步骤 (1)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木板上。 (2)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aa ′,并取aa ′上的一点O 为入射点,作过O 点的法线NN ′。 (3)画出线段AO 作为入射光线,并在AO 上插上P 1、P 2两根大头针。 (4)在白纸上放上玻璃砖,使玻璃砖的一条长边与直线aa ′对齐,并画出另一条长边的对齐线bb ′。 (5)眼睛在bb ′的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两个大头针并调整视线方向,使P 1的像被P 2的像挡住,然后在眼睛这一侧插上大头针P 3,使P 3挡住P 1、P 2的像,再插上P 4,使P 4挡住P 3和P 1、P 2的像。 (6)移去玻璃砖,拔去大头针,由大头针P 3、P 4的针孔位置确定出射光线O ′B 及出射点O ′,连接O 、O ′得线段OO ′。

(7)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并查出其正弦值sin θ1和sin θ2。 (8)改变入射角,重复实验,算出不同入射角时的 12 sin sin θθ,并取平均值。 4.注意事项 (1)玻璃砖应选厚度、宽度较大的。 (2)入射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把为15°~75°。 (3)用手拿玻璃砖时,手只能接触玻璃砖的毛面或棱,不能触摸光洁的光学面,严禁把玻璃砖当尺子画玻璃砖的另一边b b ′。 (4)实验过程中,玻璃砖在纸上的位置不可移动。 (5)大头针应竖直地插在白纸上,且玻璃砖每两枚大头针P 1与P 2间、P 3与P 4间的距离应大一点,以减小确定光路方向时造成的误差。 5.实验数据处理 (1)计算法: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并查出其正弦值sin θ1和sin θ2。算出不同入射角时的12sin sin θθ,并取平均值。 (2)作sin θ1-sin θ2图象:改变不同的入射角θ1,测出不同的折射角θ2,作sin θ1-sin θ2图象,由12 sin sin n θθ=可知图象应为直线,如实验原理图乙所示,其斜率为折射率。 (3)“单位圆”法确定sin θ1、sin θ2,计算折射率n 。 以入射点O 为圆心,以一定的长度R 为半径画圆,交入射光线OA 于E 点,交折射光线OO ′于E ′点,过E 作NN ′的垂线EH ,过E ′作NN ′的垂线E ′H ′。如实验原理图丙所示,12sin =sin EH n E H θθ='' 。只要用刻度尺量出EH 、E ′H ′的长度就可以求出n 。 典型例题 某同学利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所使用的玻璃砖两面平行。正确操作后,作出的光路图及测出的相关角度如图所示。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练习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练习 1(如图23-1所示,在用横截面为椭圆形的墨水瓶演示坚硬物体微小弹性形变的演示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沿椭圆长轴方向压瓶壁,管中水面上升;沿椭圆短轴方向压瓶壁,管中水面下降 B(沿椭圆长轴方向压瓶壁,管中水面下降;沿椭圆短轴方向压瓶壁,管中水面上升 C(沿椭圆长轴或短轴方向压瓶壁,管中水面均上升 D(沿椭圆长轴或短轴方向压瓶壁,管中水面均下降 2((1989年广东高考题)如图23-2所示,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被水平绳拉着处于静止状态,则 ( ) A(A 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A的支持力总是平衡的 B(A 对桌面的摩擦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右的 C(绳子对A的拉力小于A受的静摩擦力 D(A受的重力和桌面对A的支承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3(用抽成真空的毛线管演示不同质量的物体下落快慢的实验时,所观察到的现象是__ __ ___,说明有空气阻力足够小时,所有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所需时间是__ ___的。 4(平抛运动物体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两点: (1)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

(2)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为了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可做下面的实验:如图23-3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就水平飞出,同时B 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球同时落到地面,这个实验( ) A(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1)条 B(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2)第 C(不能说明上述规律的任何一条 D(能同时说明上述两条规律 5(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固定一根钉子,把绳的一端套在钉子上,另一端系一个小球,使小球在光滑的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将钉子拔掉,可以看到 ( ) A(小球沿径向远离圆心飞出 B(小球沿曲线远离圆心飞出 C(小球沿圆周的切线飞出 D(小球仍沿原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 1 6((1996年全国高考题)如果下表中给出的是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的位移x 或速度v,与时刻的对应关系,T是振动周期,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 A(若a表示位移x ,则c表示相应的速度v B(若d表示位移x,则a表示相应的速度v C(若c表示位移 x,则 a 表示相应的速度v D(若b表示位移x,则c表示相应的速度v 7(图23-7是研究受迫振动的实验装置,当用不同转速匀速转动把手时,把手就给弹簧振子以周期性的驱动力使振子做受迫振动,可以看到 ( )

人教版选修3-4 第13章 第1节 第2课时 实验1: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一、实验目的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二、实验原理 用插针法确定光路,找出与入射光线相对应的出射光线,用量角器测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根据折射定律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n =sin θ1 sin θ2 。 三、实验器材 长方形玻璃砖、白纸、木板、大头针、图钉、量角器、三角板(或直尺)、铅笔。 四、实验步骤 1.将白纸用图钉钉在木板上,先在白纸上画出一条直线aa′作为界面,过aa′上的一点O 画出界面的法线NN′,并画一条线段AO 作为入射光线。 2.把长方形玻璃砖平放在白纸上,使它的长边跟aa′对齐,画出玻璃砖的另一条边bb′。 3.在线段AO 上竖直地插上两枚大头针P 1、P 2,透过玻璃砖观察大头针P 1、P 2的像,调整视线的方向,直到P 1的像被P 2挡住。再在观察的这一侧依次插上两枚大头针P 3、P 4,使P 3挡住P 1、P 2的像,P 4挡住P 1、P 2的像及P 3,记下P 3、P 4的位置。 4.移去长方形玻璃砖连接P 3、P 4并延长交bb′于O′,连接O O′即为折射光线,入射角θ1=∠AON ,折射角θ2=∠O′ON′。 5.用量角器测出入射角和折射角,从三角函数表中查出它们的正弦值,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6.改变入射角θ1,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五、数据处理 1.平均值法 算出不同入射角时的比值 sin θ1sin θ2,最后求出在几次实验中所测 sin θ1sin θ2 的平均值,即为玻璃砖的折 射率。 2.图象法 以sin θ1值为横坐标、以sin θ2值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描数据点,过数据点连线得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求解图线斜率k ,则k =sin θ2sin θ1=1 n ,故玻璃砖折射率 n =1k 。 3.作图法 在找到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以后,以入射点O 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圆,分别与AO 交于C 点,与OO′(或OO′的延长线)交于D 点,过C 、D 两点分别向NN′作垂线,交NN′于C′、D′,用直尺量出CC′和DD′的长,如图所示。 由于sin θ1=CC′CO ,sin θ2=DD′DO ,且CO =DO ,所以折射率n =sin θ1sin θ2=CC′ DD′。 六、注意事项 1.实验时,尽可能将大头针竖直插在纸上,且P 1与P 2之间,P 2与O 点之间,P 3与P 4之间,P 3与O′点之间距离要稍大一些。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练习题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练习题 物理实验练习一 一、测量 1.用游标卡尺测量某物体的厚度,如图19-1所示,则从卡尺上可以读出物体的厚度,是____.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矩形小零件的长和宽时,螺旋测微器上的示数如图19-2和图19-3所示,图19-2读数为____mm,图19-3的读数为____mm. 3.某卡尺的精度为0.1mm,其游标尺所有刻度的总长度为____mm;另一卡尺的精度为0.02mm,其游标尺所有刻度的总长度为____mm. 4.下列四种仪表中刻度分布均匀的 是 [ ] A.天平横梁上的标尺 B.水银气压计 C.直流电压表 D.欧姆表

5.如果实验时出现下面的因素造成系统误差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小的情况是 [ ] A.米尺因天气干燥而均匀缩短 B.用天平称量密度很小而质量很大的物体 C.打点记时器交流电源的频率大于50Hz用打点记时器打出的纸带测物体的速度 D.水银气压计中的水银不纯净而有杂质时的压强 二、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1.利用图19-4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其中A是____;B 是____;C是____;D是____;E是____;F是____.此外还应配备____. 2.本实验的目的是____. 3.将下述实验步骤按正确顺序用字排列应是____. (1)在白纸上按比例做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图求出合力F. (2)只用一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 (3)记下两测力计读数,描出两测力计的方向. (4)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P点,用两条细绳连接在橡皮条的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细绳的连接点到达某一位置、并记下此位置. (5)记下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方向,按同一比例做出这个力的图示.比较这个实测合力和按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的合力F,看它们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 (6)改变两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做两次实验,从实验得出结论.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成品)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目的】: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原理】:用插针法确定光路,找出和入射线相应的折射线;用量角器测出入射角i 和折射角r ;根据折射定律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n= r i sin sin 。 【实验器材】:玻璃砖、白纸三张、木板、大头针四枚、图钉四枚、量角器、三角板(或直尺)、铅笔。 【实验步骤】: ①把白纸用图钉钉在木板上。 ②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aa'作为界面,画一条线段AO 作为入射光线,并过O 点画出界面aa'的法线NN',如图所示。 ③把长方形的玻璃砖放在白纸上,使它的一个长边跟aa'对齐,并画出玻璃砖的另一个长边bb'。 ④在AO 线段上竖直地插上两枚大头针P 1和P 2。 ⑤在玻璃砖的bb'一侧竖直地插上大头针P 3,用眼睛观察调整视线,要使P 3能同时挡住P 1和P 2的像。 ⑥同样地在玻璃砖的bb'一侧再竖直地插上大头针P 4,使P 4能挡住P 3本身和P 1与P 2的像。 ⑦记下P 3和P 4的位置,移去玻璃砖和大头针,过P 3和P 4引直线O'B 与bb'交于O'点,连接O 与O',OO'就是玻璃砖内的折射光线的方向,入射角i=∠AON ,折射角r=∠O'ON'。 ⑧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i 和折射角r 的度数。 ⑨从三角函数表中查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记入自己设计的表格里。 ⑩用上面的方法分别求出入射角是30°,45°,60°时的折射角,查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把这些数据记在表格里。 【数据处理】 算出不同入射角时 r i sin sin 的值,求出几次实验中所测r i sin sin 的平均值 【注意事项】: 1.玻璃砖应选用厚度、宽度较大的.2.大头针要插得竖直,且间隔要大些.3.入射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在15°~75°之间.4.玻璃砖的折射面要画准,不能用玻璃砖界面代替直尺画界线.5.实验过程中,玻璃砖和白纸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 【误差及分析】: ①入射光线、出射光线确定的准确性,要求入射侧、出射侧所插两枚大头针间距宜大点。 ②测量入射角与折射角时的相对误差,故入射角不宜过小。入射角也不宜过大,过大则反 射光较强,出射光较弱。 练习: 1.在用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其实验光路如左图所示,对实验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下列意见正确的是( ) A .为了减少作图误差,P 3和P 4的距离应适当取大些 B .为减少测量误差,P 1、P 2的连线与玻璃砖界面的夹角应尽量取大些 C .若P 1、P 2的距离较大时,通过玻璃砖会看不到P 1、P 2的像 D .若P 1、P 2连线与法线NN'夹角较大时,有可能在bb'面发生全反射,所以在bb'一侧就看不到P 1、P 2的像 2.某同学做测定玻璃折射率实验时,用他测得的多组入射角i 与折射角r 作出sini-sinr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哪些是正确的( ) A .他做实验时,研究的是光从空气射入玻璃的折射现象 B .玻璃的折射率为0.67 C .玻璃的折射率为1.5 D .玻璃临界角的正弦值为0.67 3、在做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时。(1)甲同学在纸上正确画出玻璃砖的界面ab 前,不慎碰了玻璃砖使它向ab 方向平移了一些,如图(甲)所示,其后的操作都正确,但画光路图时,将折射点确定在ab 和cd 上,则测出的n 值将_________。(2)乙同学为了避免笔尖接触光学面,画出的a'b'和c'd'都比实际侧面向外侧平移了一些,如图(乙)所示,以后的操作均正确,画光路图时将入射点和折线点都确定在a'b'和c'd'上,则测出的n 值将__________。(3)丙同学在操作和作图时均无失误,但所用玻璃砖的两个界面明显不平行,这时测出的n 值将___ _。 4.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aa ′、bb ′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分别如图2-2-9,①、②和③所示,其中甲、丙两同学用的是矩形玻璃砖,乙同学用的是梯形玻璃砖.他们的其他操作均正确,且均以aa ′、bb ′为界面画光路图.则 a b a ′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