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第七章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民俗

合集下载

中国饮食民俗ppt课件

中国饮食民俗ppt课件
7
6~中秋节: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
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 “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 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 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 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 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 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 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 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 “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 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 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 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 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quot;。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 “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 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 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我国城乡 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 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8的 《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
6
5~七夕节简介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

饮食的民俗

饮食的民俗

目录:
一、八大菜系
二、地方的饮食民俗
1.陕北
2.关中
3.陕南
4.四川
八大菜系:
菜系,又称“帮菜”,是指在选料、切配、烹饪等技艺
方面,经长期演变而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特 色,并为社会所公认的中国饮食的菜肴流派。
中国饮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
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 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 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
东 坡 肉
东 坡 茄 子
闽菜
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历经中原汉族文化和闽越族文化的
混合而形成。闽菜发源于福州,以福州菜为基础,后又融合闽 东、闽南、闽西、闽北、莆仙五地风味菜形成的菜系。狭义闽 菜指以福州菜,最早起源于福建福州闽县,后来发展成福州、 闽南、闽西三种流派,即广义闽菜。
由于福建人民经常往来于海上,于是饮食习俗也逐渐形成带有
开放特色的一种独特的菜系。闽菜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称,在 色香味形俱佳的基础上,尤以“香”、“味”见长,其清鲜、 和醇、荤香、不腻的风格特色,以及汤路广泛的特点,在烹坛 园地中独具一席。
闽菜
蚵仔煎 佛跳墙
湘菜
湘菜,又叫湖南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早在汉
朝就已经形成菜系。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种地 方风味为主。
饮食的民俗
中华饮食,源远流长。在这自古为礼仪之邦,讲究民以
食为天的国度里,饮食礼仪自然成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 要部分。中国的饮宴礼仪号称始于周公,千百年的演进, 当然不会再有“梁鸿孟光举案齐眉”那样的日子,但也 还是终于形成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饮食进餐礼仪,是古 代饮食礼制的继承和发展。饮食礼仪因宴席的性质,目 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区,也是千差万别。 ——《中餐菜

中国饮食文化-第七章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民俗

中国饮食文化-第七章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民俗

• 饺子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也称作扁食 或煮饽饽。古来只有馄饨而无饺子。后来 将馄饨做成新月形就成饺子了。在唐代吃 饺子的习惯已经传到我国的边远地区了。 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 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 时来临之意。
• 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它,预祝寿长百年。 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饼,所以汤面起初也叫汤 饼,开始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压成的,而是将和好 的面,用手往锅里撕片片,和现在北方吃的“乌 鸦头”、“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 后开始用案板擀面,才逐渐有了长面、短面、干 面、素面、荤面、挂面……
• 元宵,又名汤圆,在南方比较普遍。其是用糯米 搓成圆形(可往里加入不同口味的馅),再放入 锅里煮食,寓意团团圆圆。元宵一般当早点或年 饭主食,不管是餐馆酒店还是家中,都很流行这 道美食。
• 年糕:春节食年糕的风俗,兴于宋代,盛 于明代。吃年糕,由“年年(粘粘)高 (糕)”的吉祥如意之意,演绎为年年高 升之意。
清明节食俗
清明与寒食 • 清明本是24节气之一。 • 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两天,冬至以后一百 零五日 。一说源于纪念春秋时期介子推, 一说源于禁火,禁火源于周代禁火旧制。 • 唐代,二节合一。 • 清明节各地饮食活动各异。有冷食祭坟扫 墓。有“吃会”。“讨清明”。吃清馃。
端午节的食俗
端午起源,传说源于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民 间有赛龙舟,食粽子、咸蛋,饮雄黄酒、菖蒲酒, 放艾草,挂香袋,吃蒜挂蒜,插菖蒲等风俗活动。 端午节最具特色的食品就是粽子。粽子定型于 3000多年前。起源于远古祭祀。纪念屈原之说, 为后人附会,只是更深入民心,得于流传至今。 雄黄酒,是将蒲根切细、晒干,拌少许雄黄,浸 白酒,或单用雄黄浸酒制成。饮少许,余下撒床 席间,或涂抹儿童面额耳鼻,以避虫毒。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ppt课件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ppt课件
或者微醉之间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挥斥方遒??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或者连饮十八碗迷迷或者连饮十八碗迷迷朦朦走上景阳冈借酒猛拳打死猛虎或者畅饮数斗高唱朦朦走上景阳冈借酒猛拳打死猛虎或者畅饮数斗高唱??力力拔山兮气盖世拔山兮气盖世??概然自刎乌江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主讲人:
商洛学院教授 王思怀
2019/11/20
本专题简要讲四个问题: A. 中国传统食文化 B. 中国传统酒文化 C. 中国传统茶文化
D.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特征
2019/11/20
一、中国传统食文化
1.农业的发展是饮食文化发展繁荣的基础
饮食与农业有密切联系。没有农业,饮食就成了无米之炊。 何谓“农”?班固《汉书·食货志》:“辟土植谷曰农”,此即 我们今天所说的狭义农业。其实,我国古代并不仅限于此,而是 注意到因地制宜、全面发展,今天所说的农、林、牧、副、渔都 得到发展。在距今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蔬菜就已开始种植。 西安半坡出土的一个陶罐中就盛有芥菜、白菜种子。夏、商、周 三代畜牧、园艺都有一定规模发展。战国时成书的《管子》常常 将五谷(黍、稷、麦、菽、麻)和六畜(猪、牛、羊、马、鸡、 狗)、“桑麻”并提。当时粮食、园艺、畜牧收入之比为60: 20:20,这还未包括桑麻渔采,可见是多种经营。
2019/11/20
汉代出现了“人丁兴旺,牛马布野”的繁荣景象,因战 争需要,西汉政府对畜牧,尤其是养马非常重视,武帝还 不惜动用武力掠得了西北大宛汗血马。魏晋以后,水稻在 南方普遍种植。唐代我们今天所有的作物除番薯、烟草等 少数作物外其余都有,尤其植茶发达,“江淮人什二三以 茶为业”,产生了一代“茶圣”陆羽(著《茶经》)。养 鱼业也比较发达,岭南还出现了稻田养鱼。明清以后,农 业更加细密,出现了我们今天所说的生态农业。“五谷丰 登”、“六畜兴旺”在嘉湖一带真正实现了结合。农谚云: “养猪不赚钱,回头望望田”。

中国饮食文化特色及民俗

中国饮食文化特色及民俗

中国饮食文化特色及民俗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其饮食文化也是独具特色,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美德。

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饮食不仅是满足生理需要的活动,更是一种传统仪式和社交礼仪,同时也承载着浓厚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色之一是“色、香、味、形”,这四个要素被认为是一顿饭的灵魂。

在中国菜肴中,色彩鲜艳、香气诱人、味道独特、造型美观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比如,四川菜以其麻辣鲜香、形态各异的美食而闻名;广东菜则以清淡鲜美、脆嫩可口而著称;在北方,蒸煮、炒炸的菜品更具有油腻爽口的特点。

这些不同的口味和风味反映了中国各地的气候、地理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除了“色、香、味、形”,中国饮食文化还倡导“食物药用”的理念。

《黄帝内经》中就有“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以教小民”等关于饮食养生的记载。

中国传统药膳烹饪技艺源远流长,例如煲汤、蒸炖、煮煎等方式都被认为有益于人体健康。

比如人们喜欢在冬季食用滋阴补肾的食物,而在夏季则更倾向于清热解暑的食材。

这种食疗养生的理念贯穿于中国千年饮食文化中,被视为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饮食习俗中,饮食节庆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例如,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合家团圆,辞旧迎新,品尝各种特色美食。

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每个节日都有其特有的饮食习俗和民俗活动。

这些传统的饮食节庆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中国文化的精髓,让人们在美食的享受中感受到乡愁和归属感。

此外,中国饮食文化中还有一种日常生活中的小幸福与精致,那就是茶文化。

中国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茶叶被视为中国传统饮料的代表。

中国茶有很多种类,如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等,每一种茶都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品饮方式。

在中国,品茶被认为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行为,多少代表了中华文化对内涵与品位的追求。

总的来说,中国的饮食文化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积淀。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文章_关于中华传统饮食文化文章】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文章_关于中华传统饮食文化文章】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文章_关于中华传统饮食文化文章】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博大情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中国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来廛,可以概括成四个字:精、美、情、礼。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文章篇1: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中华饮食文化博大情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来廛,可以概括成四个字:精、美、情、礼。

这四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中国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的人吃什么,这其中涵盖着历史和文化的因素。

从饮食的角度,能够揭示出中国是个大一统的国家。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美食就有一样无法化解的情感,喜欢庖丁解牛,并不远庖厨。

最顶级的美食总是在民间、在乡野,而不是在五星级酒店和私人会所。

市井美食与草根生活,市井味与人文味的和谐混搭,让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

”美食的背后,总是离不开辛勤的劳作。

我们口中的美食,无不来自别人的汗水。

对美食的尊重,也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劳动者的尊重。

中华美食蕴含着醇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总结、流传下来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民以食为天”,中国的烹饪文化凝聚了中国人丰富而独特的经验和情感,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刻的历史记忆。

随着时代的变迁,食物已经不仅仅是裹腹的代名词,人们对食物的追求和要求已经逐步的升华。

人们要求的不仅是味觉上的享受,同时还希望嗅觉视觉上的冲击。

这些对于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中华美食,其实并不算苛刻。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与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相和谐统一的,以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为例,具体体现在从宫廷到民间从内地到边疆,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食风的盛、雅艺精、奇等方面:“吃”的繁荣---菜系林立,风味饮食小吃上千种,各地食风食味之独特与多样化。

中国民俗文化专题饮食ppt

中国民俗文化专题饮食ppt
北方地区传统主食民俗发生由稷到麦的重大变革。
• 其二,石磨产生,大量粉制食品出现,彻底改变了我 国古代单一的传统粒食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饮食 品种内容。
三、调制饮食的发展传承
4.豆腐、豆制品的产生
• 李时珍《本草纲目》:“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 南王刘安。”
• 豆饭藿羹: 穷人饮食
三、调制饮食的发展传承
四、我国饮食民俗的地方区域差异
1.不同区域的饮食资源差异
• “西北之人食陆畜,东南之人食水产。食陆畜者, 狸兔鼠雀,以为珍味,不觉其膻也;食水产者,龟 蛤螺蚌,以为珍味,不觉其腥也。” (晋)张华《博物志》
• 动物体味特点:水居者腥,肉食者臊,草食者膻。
四、我国饮食民俗的地方区域差异
2 、 饮食习俗的地方区域差异 ① 饮食口味差异 南、北方调味差异:浓厚—清淡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 周去非《岭外代答》
关于广东人“好吃”的简析:
四、我国饮食民俗的地方区域差异
(二)清淡鲜活,蛇肴突出 (三)兼收并蓄,综合性强 粤菜基本构成: 广州菜 潮州菜
东江菜 海南菜
五、我国传统饮食生活的两极分化
1、传统饮食的等级身份
达官贵人 —— “肉食者” 平民百姓 —— “蔬食(藿食)者” 奴隶 —— “犬豕之食”
五类菜式:高档筵席菜式
大众便餐菜式 民间小吃菜式
三蒸九扣菜式 家常风味菜式
(三)价廉物美,平民化大众化特征突出
四、我国饮食民俗的地方区域差异
③ 粤菜(广东菜系) 特点:(一) 菜肴取材资源极其丰富
A.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条件 (背靠五岭,濒临南海)
五岭:大庾、都庞、越城、骑田、萌渚岭 “天下所有之食货,粤东几尽有之;粤东所有之食

中国的民俗文化

中国的民俗文化

中国的民俗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民俗文化的国家。

民俗文化是指特定群体共同的传统行为、行事习惯、风俗礼仪以及民间传说等。

这些传统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情感和价值观。

下面将重点介绍中国的饮食文化、传统节日以及传统婚礼习俗。

一、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多样的特色美食。

中国菜系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烹饪方法而闻名于世。

其中,四大菜系即川菜、鲁菜、粤菜和闽菜是最具代表性的。

每一种菜系都有自己的特色调味和烹饪技巧,使得中国的饮食文化充满了无限的变化和美味。

中国人还有许多饮食习俗和禁忌。

比如,过年时一定要吃饺子,寓意着新年的祝福和团圆;切菜时不能把菜切断,象征着吉祥和长寿;在宴会上敬酒时,要碰杯,并且让杯底相对,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祝福。

这些饮食习俗丰富了中国人的生活,也反映了他们对美食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二、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并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纽带。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是春节,也被称为中国的农历新年。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庆祝春节的方式有许多,如放鞭炮、舞龙舞狮、贴春联等。

春节期间,家人团聚,互赠礼物,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除了春节,还有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农历八月十五日,也被称为月饼节。

人们举行团圆宴、赏月、吃月饼,并将月饼作为一种礼物赠送给亲友。

端午节则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人们在这一天划龙舟、吃粽子,并举行龙舟竞赛。

这些传统节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三、传统婚礼习俗中国的传统婚礼习俗也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婚礼通常包括三大环节:娘家送亲、婚礼仪式和新婚夜。

在娘家送亲环节中,新郎要带着花轿、礼金和婚嫁物品前往新娘家,接回新娘。

婚礼仪式则包括行拜天地、敬祖先和交杯酒等环节。

新婚夜则是新婚夫妇第一次同房生活的重要时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 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 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 真是难以言喻 。
• 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 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 年夜饭。有时实在不能回家时,家人们也总 是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 团聚。这年夜饭也叫“合家欢”,是人们极 为重视的家庭宴会。
五福临门 主料: 大白菜(白梗) 600克 猪肚 200克 草虾 250克 鱿鱼(鲜) 100克 海参 50克 火腿 75克 香菇(鲜)50克
调料: 盐 5克 胡椒粉 4克 各适量 做法:1. 大白菜洗净,切大片,用2大匙油炒软后,先放入炖盅内; 2. 猪肚切条; 3. 鱿鱼切花后氽烫过捞出; 4. 海参洗净,先去腥再切厚片; 5. 火腿先煮过再取出切片; 6. 香菇泡软,去蒂,分别放置在大白菜上; 7. 大草虾剪掉须足,氽烫过捞出,备用; 8. 将调味料放入炖盅内,移入电锅或蒸笼蒸40分钟,然后放入草虾再蒸5分钟即可移出食用。
• 饺子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也称作扁食 或煮饽饽。古来只有馄饨而无饺子。后来 将馄饨做成新月形就成饺子了。在唐代吃 饺子的习惯已经传到我国的边远地区了。 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 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 时来临之意。
• 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它,预祝寿长百年。 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饼,所以汤面起初也叫汤 饼,开始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压成的,而是将和好 的面,用手往锅里撕片片,和现在北方吃的“乌 鸦头”、“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 后开始用案板擀面,才逐渐有了长面、短面、干 面、素面、荤面、挂面……
• 俗话说得好,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 吃顿饭。按照我国民间的传统习惯,年夜 饭的吃食很有讲究,通常有馄饨、饺子、 长面、元宵等等。
• 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盘古氏开 天劈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 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 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馄饨”与“浑囤” 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
• 元宵,又名汤圆,在南方比较普遍。其是用糯米 搓成圆形(可往里加入不同口味的馅),再放入 锅里煮食,寓意团团圆圆。元宵一般当早点或年 饭主食,不管是餐馆酒店还是家中,都很流行这 道美食。
• 年糕:春节食年糕的风俗,兴于宋代,盛 于明代。吃年糕,由“年年(粘粘)高 (糕)”的吉祥如意之意,演绎为年年高 升之意。
年节食俗 含义:有固定或不完全固定的活动时间,有特定
的主题和活动方式,约定俗成并世代传承的社会 活动日。 分类 ✓ 按性质分:单一性节日,综合性节日 ✓ 按内容分: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 交游乐日 ✓ 按地域分布分:跨国节日,全国性节日,地区性 节日 ✓ 按时代性分:传统节日,现代节日
第七章 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民俗
民之质矣,日用饮食。
——《诗经·小雅·天保》
民俗与饮食民俗
一、民俗 又称俗、风俗、习俗、民风、风尚、风
俗习惯等。 二、饮食民俗
是指人们在筛选食物原料、加工、烹制 和食用食物的过程中,即民族食事活动中 所积久形成并传承不息的风俗习惯,也称 饮食风俗、食俗。
中国食俗包括: • 年节食俗 • 居家日常食俗 • 人生仪礼食俗 • 宗教信仰食俗 按民族成分划分为: • 汉民族食俗 • 少数民族食俗
年年有余
年年有余 主料: 鲈鱼 750克
调料: 大葱 15克 姜 10克 鱼露 10克 白酒 5克 蚝油 5克 色拉油 10克 白砂糖 3克 香油 5克 胡椒粉 4克 各适量 做法:1. 鲈鱼洗净,由腹部剖开成背部相连之片状,平铺在抹过少许油的蒸盘内,另将2根葱、2片姜切小面放在鱼上; 2. 将调味料鱼露2大匙、酒1大匙、蚝油1/2大匙、色拉油1/2大匙、糖1茶匙,用小碗调匀,然后淋在鱼上,入锅以中火蒸 10分钟; 3. 另外的3根葱、3片姜切丝,1个辣椒切丝并用清水浸泡; 4. 等鱼蒸好,取出后拣出葱、姜,并换盛到另一干净的盘子内,铺上葱、姜、辣椒丝; 5. 将调味料色拉油1大匙、麻油1大匙、胡椒粉少许烧热,淋在葱、姜、辣椒丝上即成。
三阳开泰
三阳开泰
主料:猪肚 300克 鱿鱼(鲜) 100克 鸡腿 200克 猪腿肉 150克 辅料:香菇(鲜) 50克 竹荪(干) 50克 莴笋 50克 油菜 100克 调料:蚝油 10克 植物油 15克 盐 4克 白砂糖 5克 胡椒粉 3克 各适量 做法:1. 猪肚洗净,先煮熟再切片; 2. 鱿鱼切花,氽烫过捞出再用; 3. 猪腱肉(猪腿肉)、鸡腿切块,烫除血水备用; 4. 香菇,竹荪泡软,去蒂,切小块; 5. 莴笋先煮熟切条; 6. 油菜氽烫过再冲凉备用; 7. 将猪肚、鱿鱼、鸡腿、猪腱肉、鲍鱼放沙锅内,加入所有调味料先煮10分钟,再加香菇、竹荪和笋同煮,以小火煨半小时
,使其完全熟软入味; 8. 放入油菜,煮熟即移出食用
团团圆圆
团团圆圆 主料:糯米 1,000克
辅料:腊肉(生) 200克 鸡蛋 150克 调料:花椒粉 5克 盐 5克 大葱 100克 姜 20克 各适量 做法:1. 将糯米用温水浸泡2小时后,上笼中蒸40分钟; 2. 把糯米饭摊凉,待温热时,打入鸡蛋; 3. 先把腊肉煮熟,然后切成丁状; 4. 葱切葱花,生姜去皮、切成末; 5. 将所有配料放入糯米饭里,加花椒粉和盐(可按自己口味定)拌均匀(拌均匀后,可以挖一小块,放微波炉里烤 30秒,试一下味道,主要是有生鸡蛋,其实也可以吃,不过就要胃肠功能好的)。 6. 拌均匀后,把手先用水沾湿,然后取25克左右,捏成圆形。
• 不少地方在吃年饭的时候还搭配些副食品, 要想讨个吉利的口采。吃枣(春来早),吃柿 饼(事如意),吃杏仁(幸福来),吃豆腐(全家 福),吃三鲜菜(三阳开泰),吃长生果(长生 不老),吃年糕(年糕年糕,一年比一年 高)……当然,现在的年夜饭品种就更加丰 富了,什么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大约一 年中能见到的最好的菜肴都摆上了餐桌。
产生原因 ➢天文历法
二十四节气 ➢生产与生活习俗
➢重大历史事件
主要传统年节食俗
春节 俗称新年。是中华 民族最隆重的传统 节日。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子
• 年糕
• 年夜饭
又称团圆饭。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 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 团圆饭。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 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 团年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