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管理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管理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管理学概述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的题量上所占比重不是很高,主观题比重偏低,建议学员有侧重点

的复习。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第一节管理与教育管理

一、关于管理

(一)管理的含义★

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引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活动。

(二)管理的属性

管理具有两重性,它是非政治性与政治性的统一。

(三)管理的特点★

第一,管理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为实现一定目标服务的(目标);

第二,管理都是对人、财、物、信息、时空的管理(对象);

第三,管理是一个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过程(过程);

第四,每一种管理活动都是管理的主体和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关

系)。

二、关于教育管理

(一)教育管理的含义★

管理是一个大的专业门类,包括工程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教育管理属于管理中公共事业管理的一种。教育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论与

方法,在特定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

育目标的一种活动。教育管理活动一般分为宏观教育管理——教育行政和微观教育管理——学校管理两方面。

教育行政就是国家对教育的管理。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充分利用学校的有限资源,引导和组织师生员工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一种活动。

(二)教育管理的产生★

在教育管理中,学校管理的产生较之于教育行政的产生来说要早。可以说,人类的

教育活动自从产生了学校教育这种形式就有了学校管理。教育行政虽然是国家对教育

的管理,但不是一有了国家就有了教育行政,它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

是以国家一级教育行政机构的产生作为标志的。19 世纪以前,世界各国的管理活动,

多处于无系统无组织的状态。进入 19 世纪,各国纷纷设立了比较系统的教育行政制

度,建立了国家一级的教育行政机构。中国在 1905 年也设立了学部,后改称教育部。这时各国纷纷建立教育行政制度,有政治、经济及教育自身等方面的原因。

(三)教育管理的特点

首先,教育管理,归根结底总是为一定国家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政治路线和阶级政策

服务的;

其次,教育管理是与其他各种社会活动以及产生和制约这些活动的社会历史条件密

切关联、相互依存的;

第三,教育管理也是一种管理活动。

(四)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

1.民主化。教育管理民主化的趋向,表现为某些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呈现出分权化的趋

向,表现在学校内部的教育管理上呈现出民主参与的趋向。

2.相对集权化。这种集权化的趋势表现在,有些国家强调国家管理教育中的中央集权

的作用,对地方管理教育的权力加以限制,以实现对全国教育的有效管理。

3.科学化。一是注重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二是注重在教育管理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

高管理效能。

4.效率化。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强调教育管理制度化、程序化;注重教育管理

人员职前训练和在职训练。

【例题】美国于1979 年成立了教育部,反映了现代教育管理趋势的()

(2013.01 真题)

A.民主化

B.科学化

C.效率化

D.相对集权化

【答案】D

【解析】为缩小州与州以及学区与学区之间的差距,美国强调国家以财政援助为重

点的领导作用强调联邦政府干预教育的必要性。美国于1979 年成立了教育部,加

强联邦对全国教育的管理,所以 D 选项正确。

第二节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体系

一、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现象,揭示教育管理规律的科学。教育管理学是教

育管理现象和教育管理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一)关于教育管理现象

我们可以从教育管理活动、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机制、教育管理观念四个方

面去研究教育管理现象。

(二)教育管理的规律

教育管理的基本规律。

教育管理的具体规律有:教育管理活动的规律、教育管理体制的规律、教育管理机制的规律、教育管理观念的规律。

【例题】将教育管理分为人、财、物、信息、时空的管理,其划分依据是()(2013.01真题)

A.层次

B.要素

C.过程

D.方式

【答案】B

【解析】从要素来分,教育管理可分为人、财、物、信息、时空的管理,所以 B 选项正确。

二、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

(一)教育管理学的著作体系

1.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管理学的著作体系

它是由教育管理活动、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机制、教育管理观念这四个范畴所组成的体系。

2.作为一门学科群的教育管理学的著作体系

第三节教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西方教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管理学产生的标志及原因

观点一:如果以最早提出教育管理问题为标志,有人认为教育管理学最早产生于 19 世纪末的德国,著名行政学家、法学家施泰因在 1868 年出版的《行政学》及 1884 年出版的《行政》中论述了他对行政的看法,他被誉为“现代行政学的创始人”

观点二:如果以单独论述教育管理学的论著出版为标志,有人认为教育管理学最早产生于美国,以美国的达顿和斯奈登合著的《美国的教育行政》(1908)一书出版为标志。

本书观点:如果以单独论述教育管理学的论著为标志,教育管理学最早应产生于19 世纪末的美国,以美国学者佩恩在 1875 年出版的第一本《学校行政》的著作为标志。总之,教育管理学大概产生于 19 世纪末。

(二)西方教育管理学的理论源流

现代教育管理学有两大特征,它既研究国家政权如何干预教育行政活动,又研究教育管理本身的技术和效率问题,形成了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两大流派。现代教育管理学的这两大特征和理论流派可以说有两大源流,一是德国的行政学,二是美国的行政学。

1.德国的行政学

德国的行政学是着眼于国家和国家的特性,研究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来管理国家的

科学。这样的行政学一般称为国家学的行政学或法学的行政学。德国的教育行政学,

就是依据其行政学的理论,探讨国家如何干预国民教育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最初,德国的行政学谓之官房学。这种学说认为,行政是为国民的福利而存在的,国家的权力是用来监护国民生活的。为实现这个目的,有必要建立君主的官房财政。

德国行政学者施泰因,以自己独立的见解对德国初期的官房学行政学和 19 世纪

后半期发展起来的公法学行政学进行了批判,并把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从考察一般的

行政职能发展到教育行政的特性。他第一次区别了宪政与行政,第一次划分了行政与

行政学的领域,第一次研究了教育与教育行政、教育学与教育行政学之间的关系。

2.美国的行政学

美国的行政学和德国的行政学不同。美国的行政学着重研究行政工作的合理性和

效率性问题,而并不研究国家政权怎样通过法律干预行政。所以人们称美国的行政

学为技术性的行政学、职能主义的行政学或组织论的行政学。

美国的教育行政学的发展大体上受到了如下几种理论的影响。

一是科学管理理论对教育行政学的影响。美国的科学管理理论,以泰勒的科学管

理原理为代表。泰勒 1910 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提出了著名的定额原理、标准化原理和计件工资制,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受

科学管理理论影响,美国教育界也注重研究教育管理中的效率问题,代表人物和代表

作是卡伯利和他在 1916 年出版的《公立学校的行政》一书。

二是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对教育行政学的影响。人际关系理论,是以梅

奥和雷斯利斯伯格等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创立的理论。在人际关系理论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行为科学理论,包括个体行为理论、组织行为理论、领导行为理论等。受此影响,美国的一些学者研究了教育行政中的人际关系、学校管理中的民主化问题等。格

利费斯在 1956 年发表的《学校行政上的人的关系论》是这一时期研究的代表作。

三是现代管理理论对教育行政学的影响。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的产生

教育管理学在我国作为独立形态的学科始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教育管理

学作为独立形态的学科是以翻译介绍外国教育管理方面的论著和将教育管理学科作为

独立课程在师范学校开设为特征的。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的发展

教育管理学在我国家作为正式学科设置以后,我国学者又陆续翻译了一批国外

教育管理方面的论著。

教育管理学作为单独的学科产生以后,从 30 年代起,我国教育管理学发展的一

个显著特点是,由我国学者自己撰写、出版的教育管理学的著作逐步增多。其中较有

影响的有杜佐周的《教育与学校行政原理》、罗廷光著《教育行政》、程湘帆著

《中国教育行政》、夏承枫著《现代教育行政》、张季信编著《中国教育行政大纲》、邵鸣九著《地方教育行政》、杨鸿烈的《教育行政》等。

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在师范院校中,未独立开设教育管理学的课程。

1976 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管理学又重新在师范院校单独设置,翻译和撰写了一批教育管理学方面的论著。

三、当代教育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一)教育管理研究理论基础的发展趋势

当代教育管理研究处于以多元理论为支撑的状态。

(二)教育管理研究内容的发展趋势

当代教育管理学则注重对教育管理的全方位多元化的研究。

(三)教育管理研究思潮、教育管理研究方法及手段的发展趋势

(四)教育管理研究理论层次的发展趋势

从横向来说,教育管理的理论将由注重实效规范理论向注重科学理论和价值理论发展;从纵向来说,教育管理理论将由只注重现象学的层次,向注重元学及方法学的层次发展。

第二章教育管理的原理与职能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以及论述题。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第一节教育管理原理

一、教育管理原理概述

(一)教育管理原理的含义★

原理是指客观事物的实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教育管理原理指的是教育管理的实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它是对教育管理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总结而形成的,是管理思想的集中反映,对各种教育管理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二)教育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1)客观性(2)概括性(3)稳定性(4)系统性

二、教育管理的基本原理及贯彻要求★

(一)系统原理

教育管理的系统原理是指教育管理活动的每一个基本要素,都不是孤立的,它

既在自己的系统之内,又与其他系统发生各种形式的联系。为了达到教育管理优化的

目的,必须对教育管理的对象进行系统分析。应该从整体着眼对待部分,使部分服从

整体。同时,还必须明确,教育这个系统还是一个更大系统的一个构成部分,因此,

又必须摆正教育系统同其他系统的关系。

运用该原理,首先,要注意把教育当作一个系统来看待,并注意从如下几方面对

教育系统进行分析:

1.了解教育系统的要素;

2.分析教育系统的结构;

3.研究教育系统的联系;

4.弄清教育系统的功能;

5.把握教育系统的历史和发展。

其次,要注意运用系统的三个原理:目的性原理、整体性原理、层次性原理。

(二)人本原理

教育管理的人本原理是指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教师的参与是学校有效管理的关键;使教职工和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为教职员工和学生

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

这一原理要求在教育管理中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作为根本。

【例题】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是()

A.教师素质的提高

B.教学质量的提高

C.学生的全面发展

D.为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

【答案】D

【解析】教育管理的人本原理是指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教师的参与是学校有

效管理的关键;使教职工和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为

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所以 D 选项正确。

(三)动态原理

动态原理是指教育管理者要明确管理的对象、目标都是在发展变化的,不能一成

不变地看待它们;要根据教育内部和外部情况变化,注意及时调节,保持充分的弹性,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

这一原理要求教育管理者注意现代教育管理的动态性,在动态中做好领导工作。

首先,要注意教育系统外部的变化,使教育系统不断适应外部的变化。其次,要不断

注意教育系统的内部变化,包括管理对象的发展变化,制定出相应的教育目标和学

校管理目标。不仅如此,还要注意教育的各项工作的发展变化。另外,还要注意管

理工作自身的变化。

(四)效益原理

效益原理就是要在教育管理中讲究实效,使教育管理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与

社会效益,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这一原理要求教育管理者首先要树立管理的效益观,使教育管理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其次,要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创造条件办好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质量人才。为此,教育管理者要采用先进科学方法和手段,建立合理的管理机构和制度,

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权、利,注意处理好局部效益与全局效益的关系,长期效益

与短期效益的关系。

第二节教育管理职能

一、教育管理职能概述

(一)教育管理职能的意义★

教育管理的职能,是指教育管理的职责和功能。在教育管理职能问题上,分权制

和集权制国家呈现了两种相反的趋势。传统的分权制国家,注重加强国家管理教育的

职能,呈现出集权化趋势;传统集权制国家,注重改善国家管理教育的职能,呈现了

非集权化的趋势。尽管趋势不同,反映的主题却是一致的,即世界各国对教育管理职

能的高度重视。

(二)教育管理职能的类型

1.计划职能 2.法治职能 3.监督职能4.经营职能 5.指导职能 6.服务职能【例题】着重强调教育行政监督职能的国家是()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日本

【答案】B

【解析】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强调行政监督的职能,如法国为保证中央教育部的指

令得以贯彻,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较为完备的教育行政监督机构,所以 B 选项正确。

二、不同体制国家教育管理职能的特点★

教育管理的 6 种职能,强化其中一些而弱化另一些,就形成了一个国家教育管理

职能的特色。有的学者把世界各国教育管理的职能划分为监督型和指导型两大类,

认为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特色。监督型行政,以指令型计划职能、经营职能、行政监督

职能为主;指导型行政,则以指导性计划职能、指导服务职能、法律监督职能为主。

我国建国以来基本上是搬用前苏联监督型的职能。实践证明,这种职能,阻碍了

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不符合我国的国情。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显然,改革

我国监督型的职能完全照搬美国等国家的指导型职能了也是不行的。我国经济文化落后,幅员广大,中央实行统一管理,难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我国人员众多,

教育本身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中央要想从微观上对全国教育管理过多也是不可能的。一味强调市场机制而否认国家在宏观上实行控制的必要性,那也是行不通的。

因此,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职能,既不是纯监督型的也不是纯指导型的,而应是以指导性计划为主,指令性计划为辅;以指导服务为主,经营管理为辅;以法律监督为主,以行政监督为辅的“指导——监督”型职能。

要完成从传统的监督型职能向“指导——监督”型职能转变,第一,要强化立法职能。第二,要强化指导服务职能。

第三章教育管理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以及论述题。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第一节教育管理原则

一、教育管理原则概述

(一)教育管理原则的含义及意义

教育管理原则是管理教育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和基本要求。任何管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进行的。

(二)教育管理原则与教育管理原理的关系★

教育管理原则与教育管理原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是指,教育管理原则应以教育管理原理为基础,它是教育管理原理的体现。其区别在于,教育管理原理是客观的,而教育管理原则是人的一种主观选择,也有可能不一致。

二、我国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是指我国的教育管理活动必须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依据,使我国的教育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

贯彻此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要进行教育改革;3.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

(二)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教育管理活动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要注意采用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使教育管理活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贯彻这个原则要做到以下几点:1.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按教育规律办事;2.要采用

新的管理理论,特别是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

(三)规范性原则

规范性原则是指教育管理活动要依照国家制定的教育法律、法令来指导和调节自

己的管理行为,从而使教育管理活动规范化、制度化,以保证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

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要求: 1.要重视和加强教育立法; 2.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

高法制观念,逐步做到依法治教; 3.要建立健全教育法规实施的纪律检查监督机构,

保证教育法规的贯彻执行。

(四)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是指教育管理活动必须科学地组织和调动教育系统内外各方面办学的

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贯彻这个原则要求:1.要从整体出发,认真研究学前教育与小学、小学与初中、

初中与高中、高中与大学的衔接关系,不能只把注意力局限于某一阶段的教育;2.不

能把教育看成是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系统;3.在教育系统内部,也要协调好各种因素,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

(五)权变性原则

权变性原则是指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贯彻这一原则要求:1.要根据地区的不同情况进行管理;2.要看到客观事物的变化,并按照这些变化来确定对策。

(六)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是指教育管理活动中要合理地组织和利用人、财、物和时间等资源,从而获得较高的效率和较好的效益。

贯彻这一原则必须做到:1.提高用人的效益;2.提高对财务的利用率;3.提高时

间利用率。

【例题】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

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这体现的教育管理原则是()

A.方向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综合性原则

D.权变性原则

【答案】D

【解析】权变性原则是指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所以 D 选项正确。

第二节教育管理方法

一、教育管理方法概述

教育管理方法是指教育管理者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和实现一定教育目的所采取的手段和措施。教育管理方法也是一种管理方法,它同一般的管理方法一样,有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面,也有反映生产关系发展水平的一面。

二、我国教育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法治的方法

它是指教育管理者运用的教育法令、决定、命令、指示、规章,对教育活动予以强有力的指导、调节和影响。运用法治的方法要求:1.要加强教育立法工作,健全教育法规;2.要做到依法办事。

(二)预测规划的方法

它是指一个国家在对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前景作出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教育规划本身的特点,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的规划。预测是规划的基础。

进行教育预测,要确定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然后选择恰当的预测方法对这些因素进行预测。

【例题】()是规划的基础,是为制定规划服务的。

A.计划

B.总结

C.预测

D.监督

【答案】C

【解析】预测规划的方法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进行预测,然后是在预测的基础上进行规划。预测是规划的基础,是为制定规划服务的,所以 C 选项正确。

(三)组织调度的方法

组织调度的方法是指建立在权力和责任基础上由上级对下级下达必须遵照执行的任务、要求和命令的方法。

正确地运用组织调度的方法,首先要注意建立和健全各项教育管理活动的规章制度,从制度上来保证组织领导的渠道畅通。其次,在教育管理活动中要克服不按制度办事的倾向。

(四)经济的方法

经济的方法是指从经济的角度或方面指导、调节和影响教育活动的方法。其中主要包括制定合理的教育经费政策来促进教育的发展。

运用经济的方法要求: 1.最重要的是要有较充足的教育经费办教育,要从经济上提高教师的待遇;2.要建立健全教育财务管理制度,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五)激励的方法

激励的方法是指教育管理活动中运用思想政治工作和行为科学的理论,激发、调动教育人员积极性的方法。

运用激励的方法要求:

1.要注意运用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理论来调动教育人员的积极性。第一,通

过提高教育人员的思想认识,使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第二,通过把

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于满足教育人员的合理物质需要结合起来,来调动教育人员的

积极性。

2.要注意运用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第一,要重视需要在人积极性中的作用;第二,要对教育人员当前需要有一个总的估价,对教育人员有一个正确的看法,从而

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激励收到预期的效果;第三,要认真分析教育人员的需要,并针

对这些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第四,还必须利用目标的作用,以及在满足教育人

员的需要时,使他们具有公平感。

第四章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相对比较重要,但主观题比重相对偏低,建议学员有侧重点的复习。从题型

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案例题。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第一节教育方针与教育政策

一、教育方针

(一)教育方针的含义★

教育方针是教育政策的最高表现形式。教育方针作为党和国家对一定历史阶段

教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的规定,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二)教育方针的历史沿革

教育方针具有很强的社会历史性,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不同,甚至政治领导集团的教育意愿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方针。

——1906 年,学部在《奏定宣示教育宗旨折》中进一步把所谓的通才的标

准具体化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并奏请清帝批准作为教育宗旨。这五项宗旨体现了当时“中体西用”的政治理想精神。它被认为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

第一次提出的教育宗旨。

——1912 年 9 月,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

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这一教育宗旨是在当

时的教育总长蔡元培主持下制定的,体现了蔡元培“兼容并包”的教育理想,他专门

发表了《对教育方针之意见》论述之。

——1957 年 2 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一文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

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 年 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

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党的教育方针被概括为两个必须:“教育必须为无产阶

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1995 年 3 月 18 日颁布的教育法中,将新时期的教育方针表述为:“教

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教育方针的特点

1.教育方针所概括的内容通常包括教育性质、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

途径等;

2.教育方针的表述方式的确立,是随着制定者对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深化

而逐步完善的;

3.当教育方针的内容为社会现实所证明在一定历史时期是必须坚持的,还需要以

法律形式规定下来,才能保证其一贯性和稳定性。

二、教育政策

(一)教育政策的概念★

教育政策是国家政策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国家为完成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所确

定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方针、策略和行动准则。

教育政策的类型及构成要素:

1.教育政策的类型:(1)从制定主体看,分为政党的教育政策和国家的教育政策。国家教育政策的制定必须以党的教育政策为依据;(2)从内容及作用看,分为方针、策略和行动准则等不同层次;(3)从构成要素看,教育政策包括政策对象、政策目

标和实现政策的手段三个要素。

【例题】教育政策的构成要素包括( ) (2012.01 真题)

A.政策对象、政策目标

B.政策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手段

C.政策的对象、目标、手段三位一体

D.政策的中心、原则、步骤三位一体

【答案】C

【解析】从教育政策的构成要素看,教育政策包括政策对象、政策目标和实现政策的

手段三个要素。任何一项教育政策都必须具备这三个要素,所以 C 选项正确。

(二)教育政策的表现形式

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主要是由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即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及其所产生的中

央委员会和中央国家机关制定的,通常以通知、决定、决议、批示等文件形式为载体,有时也通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来表达。

(三)教育政策的制定与贯彻

1.教育政策制定的要求

第一,要以党和国家的总路线总政策为依据。第二,要现实、准确。第三,要清

晰明确。第四,要注意教育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系统性。第五,制定教育政策要

有预见性。

2.制定教育政策的程序

制定教育政策的程序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准备阶段;第二,批准阶段;

第三,公布和阐明阶段;第四,实施阶段。

3.教育政策的贯彻执行★

(1)贯彻执行教育政策要做好几项工作(“四项工作”)

一要做好教育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二要做好组织落实工作;三要做好思想工作;四

要做好反馈工作。

(2)贯彻执行教育政策要做到几个结合(“三项结合”)

一要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二要做到领导与群众相结合;三要做到执行与创新

相结合。

第二节教育法规

一、教育法规

(一)教育法规的概念及本质

1.教育法规及其相关概念★

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令、条例、规则、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也是

对人们的教育行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2.教育法规的本质及其特征

教育法规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具有很强的阶级性。这是教育法规最根本的本质特征。教育法规的实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全社会性)、强制性特征。

(二)教育法规的体系与地位

1.教育法规的体系

教育法规体系是以宪法指导下的国家教育基本法为母法,与其所派生的一系列单行

教育法及其他各层次规范性文件所构成。它具有纵向形式和横向内容分类两个维度。

教育法规的纵向形式层次依据其制定机关和法律效力等级,依次分为教育基本法、单行教育法、教育行政法规、教育行政规章、地方教育法规和规章等形式。教育基本

法和单行教育法由最高权力机关制定,属于狭义的教育法律范畴,是教育法规体系的

主干部分。根据我国宪法第八十九条的规定,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机关为国务院。地方教育法规和规章是指根据国家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的授权,由地方权力机关及

其行政机关制定,并且只在其行政区域内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教育法规体系的横向内容分类主要从对教育领域的覆盖面考虑,确立哪些单行

教育法作为教育部门法。

2.教育法规的地位

二、教育行政执法

(一)教育行政执法的概念和特征

1.什么是教育行政执法

教育行政执法是指国家有关行政机关及其所属工作人员,在现实生活中实施教育

法规的活动,是有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所采取的直接影响公民、社会组织或其他社会力量有关教育的权力与义务,或对其教育权力与义务的行

使和履行进行监督的具体行政行为。

2.教育行政执法的特征★

(1)教育行政执法是一种具有国家意志性的活动;(2)教育行政执法是一种具

有法律性的活动;(3)教育行政执法是一种强制性的活动;(4)教育行政执法是

一种具有单方权威性的活动;(5)教育行政执法具有主动性特征;(5)教育行

政执法具有执法主体多元性的特征。

【例题】对乱收费的处理,除法律另有规定的特殊情况之外,一般均可由教育行政执

法主体单方依法做出处置决定,违法者必须服从,否则可以一定形式强制执行。这表

明教育行政执法具有( ) (2012.01 真题)

A.主动性特征

B.单方权威性特征

C.执法主体多元性特征

D.处罚性特征

【答案】B

【解析】由于教育行政执法是由国家行政机关代表权力机关执行教育法规的活动,

而其所执行的教育法律又是由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教育行为规则所构成,其执法主体

可以通过拥有的各种强硬手段来强迫执法对象服从,并不需要考虑其执法对象的个人

意愿。反之,其执法对象必须无条件的服从执法主体的约束,使教育行政执法成为一

种具有单方面权威性的活动,所以 B 选项正确。

(二)教育行政执法的地位

1.教育行政执法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基本职能

2.教育行政执法是教育法规实施的主要方式之一

(三)教育行政执法原则★

1.合法性原则。它是指教育行政执法必须符合有关法律规定。

这一原则要求做到:(1)要求教育行政执法必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进行;(2)要求教育行政执法活动的进行过程必须符合法定的执法程序;(3)要求教育行政执

法的内容与手段必须符合有关法律规定;(4)教育行政执法主体既然拥有某种职权,就必须使用才合法;否则也构成违法。

2.越权无效原则。它是以指超越法定职权范围的教育行政执法行为属于无效行为。

3.应急性原则。它是指以行政法所确定的行政紧急权力为基础而提出的。其含义是指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非法行为可以有效。

4.合理性原则。它是指在进行教育行政执法时,所采取的措施、手段等在内容上要客观、适度、符合合理性。这一原则是针对教育行政执法中存在自由裁量权而提出的。

贯彻要求:第一,执法行为的动因,必须符合立法目的;第二,执法行为步骤,必须建立在正确考虑的基础上,即要符合客观规律;第三,执法行为内容合乎情理。

(四)教育行政执法的内容与形式

教育行政执法的内容,是有关行政机关依据教育法规进行教育管理活动,直接影响或者直接涉及公民个体、社会组织有关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教育行政执法的具体内容主要可分为推行教育法规实施、对遵守教育法规状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和进行教育行政司法三个方面。

针对教育行政执法的不同内容,具体可以采用制定行政措施、组织监督检查、许可和确认、追究行政责任、奖励等几种方式进行教育行政执法。

第五章教育预测与教育规划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以及案例分析题。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一)教育预测

一、教育预测的含义与种类

(一)教育预测的含义★

预测是人们利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对自然、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来推测事物未来发展可能性的活动。

教育预测是指依据教育发展的规律,利用科学预测的原理和方法,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前景作出推测的活动。教育预测的基本功能是,通过推测未来教育发展变化的性质、结构特点及其时间规律,为教育决策、计划和规划部门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途径和方案。

(二)教育预测的分类★

1. 宏观教育预测与微观教育预测(按照教育预测的范围来分类)

2. 定性教育预测与定量教育预测(按照教育预测方法的性质来分类)

定性教育预测又称直观判断教育预测。它是根据已知的教育发展规律,运用逻辑

推理的方法,对教育发展的趋势作出定性判断和推测。特点是简便、易行,但缺乏精

确性。

定量教育预测是根据教育法会展过程中因素间的数量关系,利用各种数量化工具,通过建立教育预测的数量化模型,来预测教育发展的数量规律,其特点是预测结果明确,但过程复杂。

3. 短期教育预测(5 年以内)、中期教育预测(5-10 年)和长期教育预测(10 年以上)(按照教育预测时间的长短来分类)

4. 为单一法教育预测和结合法教育预测(按照使用预测方法的多少来分类)

5. 单对象教育预测和多对象教育预测(按照教育预测对象的多少来分类)

二、教育预测的原理与方法

(一)教育预测的原理

教育发展的规律是教育预测的基本依据。

(一)延续性原理

教育的发展具有其延续性的规律性。通过对一段时期教育过程的持续观察和分析,人们一定会找到教育现象的某种发展变化规律,利用这种规律,就能对教育发展的未

来作出合理的推测,这就是教育预测的延续性原理。

(二)相关性原理

依据教育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来预测教育发展的原则,这就是教育预测的相关性

原理。

(三)相似性原理

当内部与外部条件基本相同时,教育现象的发展过程就非常相似,如果我们知道

某教育现象的发展过程,就可以根据相似规律,预测类似教育现象相应的发展变化过程,这就是相似性原理。

(二)教育预测的方法★

1.教育专家个人预测法

它是根据教育专家个人的知识、经验和推理判断能力,对教育发展状况作出直观预测

的一种方法。

2.教育专家协商预测法

它是将若干名教育专家集中一起,共同探讨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预测教育前景

的一种方法。

3.德尔菲预测法★

它是采用同时向多位专家发函征询预测意见,并经过多轮反馈而使预测意见趋于

一致的预测方法。

基本步骤:

(1)选聘对所预测的教育问题有深刻见解的专家若干名。

(2)向有关专家邮寄调查表,征求他们对教育发展进程的意见。

(3)回收调查表并加以综合统计。

(4)将统计的调查结果反馈给各位专家进行第二轮征询调查。

(5)回收第二轮调查表,进行综合统计。

(6)仿照第一、二轮的做法进行第三、四轮的调查,数轮调查后便可得到最终的预

测结果。

4.回归预测法

回归预测法是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出变量之间的某种统计规律性,并用回归方程加以描述的一种预测方法。

基本步骤:

(1)在相关变量之间建立回归方程

(2)检验回归方程存在的统计合理性,并对各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显著性进行检

(3)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并了解这种结果的精确程度。

5.马尔柯夫预测法

它是通过研究动态系统的状态和状态的变化过程来推测随机事件变化的一种数学

预测方法。

三、教育预测的程序

(一)明确预测的目的

(二)搜集预测所需的数据和资料

(三)选取合适的预测方法

选取合适的教育预测方法是预测成败的关键环节。在选取预测方法时需要考虑以下相

关因素:

(1)教育预测的任务和目的;

(2)各教育预测方法的优点和局限;

(3)教育预测人员的水平;

(4)教育预测所需时间、资料、财力的状况。

(四)实施预测(是教育预测的中心环节)

(五)分析和报告预测的结果

第二节教育规划

一、教育规划的含义和特点

(一)教育规划的含义★

规划是在确立目标的同时,为了实现目标的需要,对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资源进行全面设计和安排。教育规划是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进步需要,在确立教育发展目标的同时,还要对教育发展的子目标、相关因素进行必要的划分和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实现规划目标的合理方法和途径。

(二)教育规划的特点

教育规划的特点:系统性、预见性、客观性

二、教育规划的分类

1.依据教育层次、类型的分类:幼儿教育发展规划、初等教育发展规划、中等教育发展规划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划

2.依据类型分:普通教育发展规划、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师范教育发展规划、成人教育发展规划、特殊教育发展规划、民族教育发展规划、继续教育发展规划等。

3.依据时间长短的规划分类:短期教育规划(1 年)、中期教育规划(5 年)、长期教育规划(10 年以上)。中期教育规划由于期限长短比较适中,所以是教育规划中的一种基本形式。

4.依据范围不同的规划分类:国家教育规划、地区教育规划和学校教育规划。

三、教育规划的方法与步骤

(一)教育规划的方法

1.系统动力学方法★

系统动力学方法是根据控制论的原理,借助物理学中的“流”的概念,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规划系统进行模拟试验的一种规划方法。

基本步骤:(1)确定系统的目标和重要因素(2)建立系统模型(3)编制系统模型计算机语言程序(4)分析运算结果

2.计划评审技术

计划评审技术是用图解的方式进行规划的方法。

基本步骤:(1)构建计划评审技术网络;(2)活动过程的名称说明;(3)完成活动的时间安排;(4)确定关键路线;(5)规划目标实现期限的总体估计。

3.数学规划法

数学规划法是处理规划问题的一个强有力的数学工具,它在规划中的作用是要设法使规划方案达到最优化。数学规划法的内容十分丰富,它的分支有: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和动态规划等。

(二)教育规划的步骤★

1.明确规划的任务;

2. 规划工作的组织领导;

3.搜集和研究规划素材;

4.拟定规

划方案和撰写初稿;5.规划的论证;6. 规划的审批和调整。

第六章教育体制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的题量和分值上所占比重不高,主观题比重偏低,建议学员有侧重点

的复习。从题型来讲较多出现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案例题。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第一节教育体制概述

一、教育体制的含义及其分析★

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它是由教育的机构体系与教

育的规范体系所组成的。教育的机构体系包括教育的实施机构和教育的管理机构。教

育的规范体系,指的是建立并保证教育机构正常运转的规章制度,它规定着教育机构

的职责权限和机构内人员的岗位责任。教育实施机构与一定的规范相结合,就构成了

党校教育体制;教育管理机构与一定的规范相结合,就构成了教育管理体制。其中,

教育行政机构与一定的规范相结合就构成了教育行政体制;学校内的管理机构与一定

的规范相结合,就构成了学校管理体制。在教育体制中,教育机构是教育体制的载体,教育规范是教育体制的核心。没有教育机构,教育体制就推动了赖以存在的组织基础;没有教育规范,教育机构也难以建立,即使建立了也难以正常运行。

在教育体制中,学校教育体制是整个教育体制得以构成和运行的基础,它是教育

管理体制直接动作的对象;教育管理体制是整个教育体制得以构成和运行的保障,它

对学校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方向、速度、规模有着直接影响。

二、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

(一)教育机构

教育机构体系包括教育的实施机构和教育的管理机构。教育实施机构指的是各级各类

学校;教育管理机构指的是各级各类教育行政机构及学校内部管理机构。当前教育管

理机构改革的核心是精简机构。

【例题】当前教育管理机构改革的核心是( ) (2012.10 真题)

A.调动人的积极性 B.精简机构

C.明确职责权限

D.精简人员

【答案】B

【解析】教育管理机构指的是各级各类教育行政机构及学校内部管理机构。当前教育

管理机构改革的核心是精简机构。当前,我们也要特别重视教育管理机构的改革,其核

心是精简机构,既改变机构臃肿、编制庞杂、人浮于事的状况,所以 B 选项正确。(二)教育规范

教育的规范体系,指的是建立并保证教育机构正常运转的规章制度。

就层次而言有宏观、中观和微观规范三种。我国当前的教育规范的现状是,宏观

规范尚不健全,中观规范各行其是,微观规范全而无序。改革要求:首先,教育规范

的标准要科学;其次,改革要有利于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再次,改革要做到总

体规划,分步实施。

三、学校教育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

(一)学校教育体制改革★

1.重视学前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2.加强基础教育;

3.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4.稳

步发展高等教育。

(二)教育管理体制★

1.教育行政体制

教育行政体制要处理的关系是:

(1)处理好中央办学与地方办学、政府办学与其他社会力量办学的关系

(2)处理好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

(3)处理好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

(4)处理好政府与学校的关系

【例题】教育行政体制中,处理好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其核心是()( 2013.01真题)A.监督检查 B.明确责权利

C.目标管理

D.简政放权

【答案】D

【解析】关于要处理好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指的是要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其核

心是简政放权,增加学校自身的活力,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所以D 选项正确。

2.学校管理体制

学校管理体制是学校管理组织机构与管理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它由学校领导体制、执行体制、咨询体制、监督反馈体制四部分组成。其中,领导体制处于核心地位。改革要求:明确领导体制;理顺执行体制;加强咨询体制;改善监督反馈体制。

第二节我国现行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责及管理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请各位同学按照下列知识点仔细阅读教材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法约尔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 ?人际技能:运用其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关系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亚当·斯密管理思想 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马萨诸塞车祸 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欧文的人事管理 ?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有人因此称他为“人事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理论 ?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代表人物主要有:泰罗、吉尔布雷斯夫妇以及甘特等 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功利主义道德观 基本观点: ?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社会契约道德观 基本观点: ?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 合乎道德的管理的特征 以社会利益为中心 把遵守道德规范看作责任

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自律 超越法律 视人为目的 重视利益相关者利益 影响管理道德因素的个人特性 管理者的个人特性对组织的管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影响 ?管理者的个人价值观(包括道德观) ?自信心 ?自控力 影响管理道德因素的组织结构 组织内部机构和职责分工有没有必要的权力制衡、监察、检查、审计机制,有没有外部群众和舆论监督 组织内部有无明确的规章制度 上级管理行为的示范作用 绩效评估考核体系会起到指挥棒的作用 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 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 社区福利投资 社会慈善事业 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世界层面上的全球化具体表现 ?跨国服务贸易增长迅速 ?国外直接投资(FDI)发展迅猛 ?同国旅游人数快速增加 ?跨国并购进程加快 全球化下管理者的关键能力 ?国际商务知识、文化适应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全球化的一般环境 ?政治与法律环境 ?经济和技术环境 ?文化环境 全球化的任务环境 ?供应商 ?销售商 ?顾客 ?竞争对手 ?劳动力市场及工会 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 ?国际化经营的进入方式主要有:出口、非股权安排和国际直接投资 全球化组织模式考虑的因素 “全球一体化压力”和“本地化反应压力”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 一、反义词 大——小多——少来——回高——矮上——下里——外早——晚 远——近来——去黑——白笑——哭出——入天——地水——火 开——关东——西来——去长——短好——坏冷——热前——后 黑——白左——右东——西南——北高——低是——非远——近 外——内无——有慢——快老——少爱——恨有——无弯——直 降——胜圆——扁死——生反——正外——内古——今私——公 熟——生歪——正虚心——骄傲 诚实——虚伪冷淡——热情黑暗——光明失败——成功安全——危险 二、多音字组词 长zhǎnɡ(长大) 乐yuè(音乐) 行xínɡ(飞行) chánɡ(长江) lè(快乐) hánɡ(行业) 少shǎo(多少) 着zhe (看着) 都dōu(都是) 只zhī(一只) Shào(少年) zháo(着急) dū (首都) zhǐ(只要)

三、同音字练习 1、公,工 ( )园( )人( )正手( ) ( )开 (1)我家有只大( )鸡。(2 )小明的爸爸是木( ) 。 2、升,生,声 ( )日( )旗上( ) 花( ) 笑( ) 大( ) (1) 在走廊(lánɡ)上要小( )说话。(2) 今天是妈妈的( )日。 3、做,坐,座,作 工( ) ( ) 业( )下( ) 位事( ) 让( ) (1) 我家门前有一( ) 桥。(2)我在家里写( ) 业。 (3) 我( ) 汽车时给老爷爷让( ) 位。 4、木,目 耳( ) ( )光( )头( )耳树( ) (1 )妈妈让我吃( )耳。(2)老师的( )光很慈祥(cí xiánɡ )。 5、字,子,自 写( ) ( )己孩( ) 舍( ) 为人汉( ) 猴( ) 爸爸说:“儿( ),你要学会自( ) 写( ) 。” 6、金,今,巾,进,近 毛( ) ( )天远( ) ( )入黄( ) 纸( ) (1).妈妈给我买了一条( ) 黄色的头( ) 。 (2). ( )年我在离(lí)家很( )的学校上学。 (3)、我最( ) ( ) 步了。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教育计划)【圣才出品】

第7章 教育计划 7.1 复习笔记 一、教育计划 1.教育计划的起源 一般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教育计划,即作为教育行政管理学上的计划,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后50年代至60年代产生并获得明显发展的。有人把它称之为现代教育计划。 (1)教育计划的特点 ①综合性,即它的内容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还包括校外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设想。 ②长期性,是指它揭示了5年、10年或20年这样长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并以达成此目标为目的。 ③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密切相接。 (2)教育计划产生与发展的背景 ①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战后重建和如何发展的问题。 ②由于苏联早一步实施了计划教育,取得了以1957年卫星上天为标志的巨大成果。这一计划教育的成功,对世界震动很大,影响和促进了世界教育的计划化。 ③随着科技竞争而来的教育竞争的展开,使教育计划在各国迅速建立起来。 2.教育计划的定义 (1)教育计划的定义 教育计划是指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

(2)教育计划的特征 ①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计划的前提。 ②教育计划是量化了的教育政策目标或教育发展目标。 ③教育计划具有技术性。教育计划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包含着对教育现状的分析、对未来发展的预测、战略上的决策,以及实施方案的建立等程序或步骤。 3.教育计划的类型 (1)按照教育计划的规模可以分为教育事业规划和教育计划 教育规划与教育计划的区别在于,规划是对较大范围、较大规模及较长时间内教育发展总方向、大目标、主要实施步骤及重大措施的设想。计划相对规划而言,是指在规划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政策、任务做出的较短时间的具体安排和落实措施,计划的发展指标、措施步骤、时间安排都比较详尽、具体。 (2)按照计划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教育的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是相对而言的。一般说来,中期计划是长期计划的中间站,短期计划则为实现中、长期计划的一个实际步骤。从这种认识出发,一个完整的长期计划应包括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这几个相对部分。 (3)按制定计划主体权力的大小、能控制教育资源范围的大小、计划对象特定化的程度来划分,可分为国家的教育计划、地区的教育计划及学校内部的教育计划在实行计划管理的国家,实际上不可能只有国家的教育计划而没有地方的、学校的教育计划。因为如果没有地方的、学校的教育计划,国家的教育计划就会落空。 (4)按教育计划的内容来划分,可分为综合的教育计划与单项的教育计划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复习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复习 1.管理的职能 管理职能是指管理的职责与功能,它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的方式和具体表现,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和作用功效的概括反映,是联结管理要素的动态机制,是设计管理者职务和管理机构功能的依据。现代管理应该包括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战略、市场、生产、质量和人事等方面,这里我们将重点论述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这五项基本管理职能。 2.管理思想的发展阶段 管理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传统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古典组织管理、人际关系学说和 现代管理五个阶段。 3. 企业内外环境的主要因素 答:管理环境是指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内、外因素的结合。通常,就企业而言,构成企业环境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不可控的因素,构成企业外部环境;一类是企业可控的因素,构成内部环境,亦称企业内部条件。 外环境: 1.宏观环境因素 (1)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是指一国的政治形势,它涉及社会制度、政治结构、党派关系、政府的政策倾向和人民群众的政治倾向等。政治环境因素主要包括:①国家的政治路线。②经济体制。③科技、教育体制。④政府的行政性行为,包括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对某些行业的直接管理和政府预算等。 (2)、经济环境 宏观经济环境因素主要包括:①国民经济增长速度。②经济结构。③市场利率。④汇 率水平。⑤通货膨胀率等。 (3)、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是指与企业所属行业有关的科学技术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4)、社会文化环境 它包括一国或地区的语言、文字、教育水平、宗教信仰、社会价值观念以及由此引起 的社会成员的行为态度,如消费习惯、工作态度和人口数量及结构的变化等方面。 (5)、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因素主要是指会对企业各种行为产生约束和影响的各种法律法规。 2.经营环境因素 企业的经营环境是指影响企业经营领域的行业环境因素和市场环境因素。行业环境因素主要有行业概况和行业竞争结构,行业概况包括行业的销售增长率、行业的生产能力、所需资源的可得性、相关技术的变化和社会制约条件等;行业竞争结构则主要由竞争者、供应者、顾客、替代品和潜在进入者五种力量决定。市场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各种影响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需求的因素。 内环境: (三)企业内部条件要素 资源要素、管理要素,、能力要素 资源要素包括人财物力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和环境资源等; 管理资源包括计划、组织、控制、人事与激励和企业文化等; 能力要素包括供应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等。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详细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数10以内的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一一对应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第二单元: 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认识5以内数的顺序: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5以内数的分与合: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5以内数的加法的含义与计算: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5以内数的减法的含义与计算: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0的意义:表示一个也没有。 0与5以内数的加减: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第四单元: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体的特征是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正方体的特征是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圆柱的特征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放在桌子上能滚动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球的特征是圆圆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9-12章)【圣才出品】

第9章教育财政 9.1复习笔记 一、教育财政概述 1.教育的公共性 教育的公共性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的定义。 (1)公共品 萨缪尔逊(Samuelson,1954)最早给出了公共品的定义。他认为公共品是指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导致其他人对其消费减少的物品。根据他的观点,是否存在消费量的减少是区分公共品和私人品的关键特征。其他经济学家根据他的定义概括出了公共品的两个重要特征,即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收益的非排他性。 ①非竞争性(也称为供应的联合性)是指增加消费者的成本为零; ②非排他性是指排除那些从消费中受益但拒绝付费的人需要很高的成本或者从技术上不可行。 纯公共品同时具有消费非竞争性和收益非排他性的特征。现实中,纯公共品和纯私人品的种类都比较少,大量物品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品(准公共品)。尽管纯公共品同时具有消费非竞争性和收益非排他性的特征,但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具有非竞争性特征的物品并不一定具有非排他性。 (2)外部性 外部性(外溢效应)是指一方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直接成为另一方的生产或效用函数变量的现象。外部性的存在会改变第三方的效用,增进了第三方效用的外部性为正外部性,降

低了第三方效用的外部性为负外部性。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消费者的效用受到了第三方的影响。由于人类机会主义行为的普遍性,第三方会隐瞒自己的偏好进行“搭便车”。因此,外部性会影响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决定,最终引起市场失灵。外部性和公共性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很多具有外部性的物品同时具有公共性。 (3)教育产品的属性 关于教育的产品属性,经济学家有不同的观点。多数学者认同教育为混合品,同时具有公共品和私人品的特征。但教育还具有正外部性,会导致市场提供的不足。 教育的正外部性和公共性是教育财政得以存在的逻辑基础,也使得政府利用财政举办公立教育有充足的理论依据。 2.教育的公权属性 教育的公权属性是从法学的角度进行的定义。 (1)公权、私权和社会权 公权和私权的区分主要看强制性的强弱。对于社会权的定义学术界尚没有统一意见,但不论人们对教育权的属性如何进行界定,教育权在现代社会带有一定社会性是肯定的。从法律关系的角度看,公权、社会权与私权本身构成了一条强制性由强到弱的权利链条。 (2)教育的权利属性 教育的权利属性随社会发展而变化。在古代社会,受教育权基本属于私权,随着社会演进,教育才逐步具有了公权与社会权的属性。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与公立教育体系的建立是教育权开始具有社会性和强制性的重要标志。 现代教育包含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的教育其法律属性也不尽相同。在各个层次的教育中,义务教育的强制性最强,因此更多地体现了公权的特点;高等教育的强制性最弱,更多

《教育管理学》试题

湖南女子学院2014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教育管理学》课程考试(查)试卷(A) 出卷教师:邵汉清教研室主任(签字):系部主任(签字): 考试方式:开卷考试规定时间:120分钟适用班级:12级学前教育(专) 试卷份数:40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 1、教学管理 2、教育决策 3、教育价值观 '■ I 4、教育管理现代化 5、教育计划 6、校本培训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古典管理理论在教育管理领域的不足之处。 2、教育管理与企业管理有什么异同? 3、简析教育管理体制中专家统治制的优缺点。 |i Z(! r A 4、简述学校聘任制管理的基本原则。 5、简述课程管理的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7 i 1、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如何理解“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内涵? 12分,共12分) I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 以下是我国小学生守则的两个版本,请运用教育管理学知识予以判断分析,你认同那个版本?为什 么? 版本一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版本二 1、尊敬国旗,会唱国歌,升国旗肃立,敬礼规范。 2、尊敬师长,友爱同学,不欺弱小,礼貌用语。 3、遵守校规校纪,按时到校,有事先请假,不无故缺课。 4、勤奋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做好预复习。 5、热爱科学,开动脑筋,敢于提问,乐于探究。 6诚实守信,不说谎话,勇敢坚强,不怕困难。 7、珍爱生命,注意安全,坚持锻炼,讲究卫生,服装整洁。 8、关心集体利益,参加社会实践,热心公益,遵守公共秩序。 9、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爱惜粮食,勤俭朴实。 10、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 被否定的作文批改法 我是某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教研员,常下小学对学校进行常规检查。当翻开某班的习作练习本时,我发现前面的几篇作文,学生在老师批改后(主要是提出修改建议)又练习了一次,效果非常好。后面的几篇作文,不知什么原因,学生没有坚持下去。我正在惋惜,该班的语文老师解释道:“学校领导认为这样做有凑作文篇数的嫌疑,便规定不准这样来安排习作。”稍后我与该校分管教学的领导谈及此事,这位领导说:“个别老师对重写的作文只写了几个字的评语,但也要算一篇大作文。为了防止老师‘偷工减料’,便杜绝了此类做法。这样做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为了好管理。据我事后了解,这所学校在教师工作量的考评中有明确规定,每学期要批改一定数量的学生习作。 请你结合教育管理学的有关理论来分析校方这一做法。 湖南女子学院2014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教育管理学》课程考试(查)试卷(B) 出卷教师:邵汉清教研室主任(签字):系部主任(签字):考试方式:开卷考试规定时间:120分钟适用班级:12级学前教育(专)试卷份数:40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

完整word版,《管理学》知识点梳理-最新版

1..管理的定义及内涵(特征、要素)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一)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二)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三)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四)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3.管理者的角色(三大类、十种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4.管理者的技能及含义 (一)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二)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三)概念技能:把观念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5.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内容、评价、应用) 内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 评价:(1)贡献 ?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 ?讲求效率和调查研究 ?计划和执行相分离 (2)局限性 ?把工人看作“经济人” ?仅重视技术,不重视人 ?内容窄,局限于车间管理 6.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六大职能、十四条原则、管理要素(职能)) 经营的六项职能 ?技术活动:生产,制造 ?商业活动:购买,销售 ?财务活动:筹资,投资 ?会计活动:记帐,盘点 ?安全活动:保护财产和人员 ?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十四条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集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 集体精神 管理要素(职能) ?计划:预测未来和制定行动方案 ?组织:建立企业的物质与人的双重结构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三版笔记

1、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按照教育管理对象的特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教育管理学:是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它是以中央或地方的教育法令、法规为指导,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对整个教育行政系统和各级各类学校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以实现目标管理优化的一门现代科学。 狭义教育管理学:是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构件学校和社区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立和健全学校组织及其运行机制,优化半血资源,调动全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的一门现代科学。 6、教育管理学的性质:①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②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③教育管理学具有独特的文化性。 7、教育管理学的特点:①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②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③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④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的科学。⑤教育管理学是行动的科学。 8、从古典的教育管理模式向现代教育管理模式演变是受着三种因素的影响:(教育管理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①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是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②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③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成就对教育管理理论的辐射作用。 9、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教育管理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教育事业的管理、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教育管理人员的自我管理。 14、什么是教育管理? 教育就是在一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方化环境下,教育管理部门领导者在教育价值观的支配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所管辖的各级各类教育组织进行预测与规划、组织与指导、监督与协调、激励与近制,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开发和合理配置,以实现提高教育质量,增进办学效益,稳定教学秩序,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1、对管理的理解。 ①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管理具有两个重要职能,一个是组织和开发生产力的职能,另一个是协调和控制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职能。 ②管理是观念形态的方化,管理行为是受着某种价值观所支配的。 ③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2、决策:管理者为了实现预计目标。,在客观条件的约束下,从两个以上的可能性或方案中,经过价值判断或决策论证选择出既满意又可行的方案的行为。 3、文化:是与自然相对应的概念。它是人类在长期的改造自然和自我发展的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观念定势、思维定势和价值定势。 4、为什么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管理决策一旦失误,速度越快,力度越大,其后果就越严重在西蒙看 来,决策应该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程,决策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执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在管理 中唯有对现实预定目标有贡献的决策才是有价值的决策。 5、为什么西蒙教授说“管理就是决策”。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西蒙教授提出“管理就是决策”。以往的管理过度看重管理过 程和管理职责,而忽略了决策的正确与否是最为重要的,决策一旦失误,后果危害巨大。在西蒙教授 看来,决策应该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决策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执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在 管理中唯有对实现预定目标有贡献的决策,才是最有价值的决策。 6、教育管理与社会管理的共同特点和自己特点。 教育管理是社会管理的一部分,它具有社会管理的共同特点:①任何一级教育组织都存在于一定社区 环境之中,社区中各种因素都会对教育组织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②办教育离不开资源,办教育的 资源来自政府、社会团体、私人自愿者的投入。③教育事业内部必须和谐、平衡的发展。④建立正常 的教育工作秩序和合理规章制度是办好教育的重要条件。 教育管理又不同于社会管理,它具有自己的特点:①管理育人。②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管理的中心任 务。③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办好教育的关键。④教育管理主要是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矛 盾和问题。 8、管理现代化:它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既是以现代管理意识为指导,又是以现代组织的民主化和法 制化为载体,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对管理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找出它们的内在关系,实现信 息化和最优化的管理模式。 9、教育管理现代化就是在教育行政管理上实现民主化、科学化和专业化。 10、传统的教育管理现代化和80年代的教育管理的现代化的比较:①由重视学校功能管理转到学校 的效能管理。 ②由重视各个职能部门的优化管理转到整体优化管理。 ③由重视对教育管理过程的监督和检查为主转到激励教职工的工作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欲为主的管理。 ④以强调教育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为主的管理,转到以权变思想为指导的,更加灵活 多变的管理。 ⑤在教育管理方法上由重视行政管理方法为主,转到行政方式和科学手段相结合。 1、对教育管理理论发生重大影响的管理流派有哪几个? ①行政学、法学理论流派(最早提出是施泰因) ②“科学管理”理论流派(泰勒) ③科层管理理论流派(马克思.韦伯) ④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流派(梅奥的“霍桑实验“提出的人际关系说说是前身) ⑤新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为公共选择理论,代表为詹姆斯.布坎南) ⑥行政伦理学 2、施泰因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科学管理的目的和中心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管理人员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工人在生产过程的操作程序进行观察和试验,分析每项工作的动作和 时间,除去多余的和错误的动作。 ③每个人能否完成日工作量标准取决于标准化管理。 ④为了造就标准化的工人,必须对工人进行岗们训,达不到厂方规定标准的工人,不能上岗。 ⑤为了鼓励工人打破定额,建立了岗位标兵制度和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⑥宣扬科学管理是一场伟大的“心理革命“,工人和厂方的管理人员不要相互对立。 2、施泰因教育法对教育行政的作用。 ①保障了政府的权力机关对教育事业的监督与控制,有利于教育事业的普及和提高。 ②保护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利、义务和责任,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和公平的原则。 ③维护了教育事业内部的正常秩序的稳定性,有利积累经验,提高教育质量。 ④促进了教育管理行政行为的有效性。 3、施泰因从行政角度对教育管理的分析。 教育行政管理理论是从行政学的视角讨论管理的实效性。它的基本观点是: ①教育行政机构是政府对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学校进行管理的组织。 ②教育行政具有权威性、系统性、强制性的特点,管理行为不应该受非理性因素的干扰。 ③教育行政管理的重点是制定和执行中央或地方的教育法令和法规,制定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和年度 的工作计划,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扩大教育的投入比重,提供咨询与服务,开展督导和评价等。 ④协调社会、政府、学校之间的关系,调动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扩大学校对社会的影响,使各方面 的义务、责任和利益得到协调发展。 3、泰勒科学管理的特点:1.目的和中心是提高生产销率2.管理人员用科学方法对工人在生产过程的操 作程序进行观察和实验,分析每项工作的动作和时间,出去多余的和错误的动作 3 .标准化管理4. 对工人人进行标准化培训5.简历岗位标兵和实行计件差别工资制6工人和管理人员不能对立 泰勒科层管理理论属于古典组织学派的一个分支。科层体制又称官僚体制。在西方,官僚体制是与同 僚体制相对应的一个名词,它是指像政府机关那样层次分明、制度严格、权责明确的组织模式。 泰勒科层管理理论基本观点:①职位分类。②权力分层。③法定资格。④委其责任。⑤遵纪守法。⑥ 理性关系。⑦固定工资。 4、梅奥的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观点: ①人是社会人,这是人际关系学说的理论出发 ②工作条件、工资报酬不是影响工效的第一要素,工效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士气,而士气又来源于人与 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③每个人都生活在群体之中,群体行为对个人行为发生很大的影响。 ④人的行为是最复杂的。有合乎逻辑的行为,也有不合逻辑的行为,管理人员不要简单处理。 5、什么是行为科学? 广义的:凡是采用科学方法研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人类行为规律的学科群,统统属于行为科学。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产生、发展和转化的规律,以便预测人的行为,进而控制人的行为 的一门科学。 6、为什么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要以人性假设为出发点? 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产生、发展和转化的规律,以便预测人的行为,进而控制人的行为的一门科 学。世界上一切管理活动都是通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共同完成。管理者在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时, 他首先想到是:什么是人,然后才是采用什么方式去影响人。这样才会有利于管理者的管理。 人性假设包括:工具人假设(X理论);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Y理论);复杂 人假设;决策人假设; 7、什么是群体? 群体是同个体相对应的概念。是指一定数量的人群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形成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又 相互作用的共同体。 8、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区别:正式群体:1.由于工作需要集体和起来的群体当工作不需要时群体解 散或调整后,人不在属于这个群体,关系终止2.组织内有职责权的分配,每个人的言行是受组织性和 纪律性的约束3.领袖人物是受上级任命的,就是群众选举也要经过上级领导机关批准。非正式群体: 1.感情需要集合起来的群体,一旦感情淡化或破裂关系自动结束 2.群体没有组织性或纪律性靠道义来约 束自己的言行3.关键人物是领袖,但不许要认命。 9、行为科学理论主要是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研究:A.人性假设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出发点;B. 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的核心内容;C.群体行为理论是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支柱;D.领导行为理论是行 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出发点。 1、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 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由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关的隶属关系及相互间的职权划 分等构成。 2 集权制:行政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或上级机关,其下属地方政府或下属机关没有货很少有自主权, 一切措施都必须以中央制定的法令和知识为准。

教育管理学题库(整理)

教育管理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管理(PPT):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通过计划、组织、指挥与控制等手段,把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整合起来以提高组织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2、教育管理(PPT):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通过计划、组织、指挥与控制等手段,把教育系统中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整合起来以提高组织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3、教育管理现代化:是指适应现代社会、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树立现代管理观念,建立合理的管理组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优化育人环境,以协调组织内部人、财、物等资源,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的过程。它是教育管理发展的较高水平状态,是对传统教育管、理的超越,是教育管理的整体转换运动。其中,教育管理思想现代化是先导,管理体制和管理组织现代化是保证,管理技术手段和方法现代化是条件,管理人才现代化是关键,提高质量和效益是目标。 4、教学管理(PPT):我们现在所谓的教学管理,一般是指微观层面上的教学管理,是学校内部为实现培养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对师资、课程、场地、设备及结果的管理。 5、科学管理理论(P11):科学管理理论的特征是:1)管理过程中更注重管理理论的指导作用,不再盲目轻信于个体的感受、经验。2)教育管理的机构层次分明,分工明确,制度健全、职权责一致。3)注意运用调查统计,测量等自然科学技术。4)注重民主管理,强调参与决策的重要性。5)管理模式具有推广价值。6)有较强的适应性。 6、科层管理理论(P43):属于古典组织学派的一个分支。科层体制又称官僚体制。在西方,它是指像政府机关那样层次分明、制度严格、权责明确的组织模式。基本观点:①职位分类。②权力分层。③法定资格。④委其责任。⑤遵纪守法。⑥理性关系。⑦固定工资。 7、霍桑实验(P42):20世纪30年代,梅奥等人在霍桑工厂进行的长达8年的一系列心理学实验,从而得出以下结论:A、经济刺激并非唯一刺激动因B、工人是以非正式团体成员身份对待管理的; C、工人往往以非正式组织来捍卫自己,免受专断管理之害 D、非正式社会组织与管理相互作用影响 E、专业化不一定导致最有效的生产组织 F、人不是机械齿轮,是能动的生物体。即通过试验提出来著名的人际关系学说,并坚信只有改善组中的人际关系,才能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8、教育管理体制(P51):即是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可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和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与工作制度的总称。主要包括办学体制、教育投资体制、教育督导制度、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招生制度、分配制度等。 9、需要层次理论(P45+BAIDU):即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提出的需要层次论,将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是行为科学理论之一。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概念与性质 1.管理的定义 (1)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对管理下的定义: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对管理下的定义:确切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对管理学下的定义:管理即制定决策。“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5项要素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 现代管理大师哈罗德·孔茨对管理下的定义:管理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他认为管理包括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5个职能,管理的目标就是创造盈余 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管理就是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加有效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4个职能。 综合以上各种管理的定义,可给出如下定义: 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运用和整合组织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来协调组织中的群体行为,达成组织既定目标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2.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联系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能协调一致,有序进行,以提高生产的效率的客观要求。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它要代表一定社会制度中的一定阶级的意志,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要求。因此从管理学的社会属性来看,社会主义的管理和资本主义的管理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 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人们通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已经抽象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反映管理过程中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人们一方面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身的管理实践,解决新的管理问题,另一方面又以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行之有效,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丰富和发展。因此,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 管理不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而且还是一门正在发展的科学。管理科学没有,也不可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他只是探索管理的一般规律,指导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管理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又是一门艺术,即利用系统化的知识——科学,并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创造性的艺术。 二、管理的要素、职能、任务和作用 1.管理的要素:

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 单数:1、3、5、7、9 、11、13、15、17、19 双数:2、4、6、8、10 、12、14、16、18、20 2、两位数 (1)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 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 第二位是什么位?(十位)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注意: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0 2 、任意取 以内的两个数 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读作:16大于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读作:9小于13(开口朝左> 是“大于”,开口朝右是“小于”) 3、“比”字的用法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 比4多3的数是(7)。 4、几和第几 △▲▲★△☆☆△△△▲★★★☆★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教育财政)【圣才出品】

第9章 教育财政 9.1 复习笔记 一、教育财政概述 1.教育的公共性 教育的公共性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的定义。 (1)公共品 萨缪尔逊(Samuelson,1954)最早给出了公共品的定义。他认为公共品是指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导致其他人对其消费减少的物品。根据他的观点,是否存在消费量的减少是区分公共品和私人品的关键特征。其他经济学家根据他的定义概括出了公共品的两个重要特征,即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收益的非排他性。 ①非竞争性(也称为供应的联合性)是指增加消费者的成本为零; ②非排他性是指排除那些从消费中受益但拒绝付费的人需要很高的成本或者从技术上不可行。 纯公共品同时具有消费非竞争性和收益非排他性的特征。现实中,纯公共品和纯私人品的种类都比较少,大量物品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品(准公共品)。尽管纯公共品同时具有消费非竞争性和收益非排他性的特征,但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具有非竞争性特征的物品并不一定具有非排他性。 (2)外部性 外部性(外溢效应)是指一方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直接成为另一方的生产或效用函数变量的现象。外部性的存在会改变第三方的效用,增进了第三方效用的外部性为正外部性,

降低了第三方效用的外部性为负外部性。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消费者的效用受到了第三方的影响。由于人类机会主义行为的普遍性,第三方会隐瞒自己的偏好进行“搭便车”。因此,外部性会影响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决定,最终引起市场失灵。外部性和公共性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很多具有外部性的物品同时具有公共性。 (3)教育产品的属性 关于教育的产品属性,经济学家有不同的观点。多数学者认同教育为混合品,同时具有公共品和私人品的特征。但教育还具有正外部性,会导致市场提供的不足。 教育的正外部性和公共性是教育财政得以存在的逻辑基础,也使得政府利用财政举办公立教育有充足的理论依据。 2.教育的公权属性 教育的公权属性是从法学的角度进行的定义。 (1)公权、私权和社会权 公权和私权的区分主要看强制性的强弱。对于社会权的定义学术界尚没有统一意见,但不论人们对教育权的属性如何进行界定,教育权在现代社会带有一定社会性是肯定的。从法律关系的角度看,公权、社会权与私权本身构成了一条强制性由强到弱的权利链条。 (2)教育的权利属性 教育的权利属性随社会发展而变化。在古代社会,受教育权基本属于私权,随着社会演进,教育才逐步具有了公权与社会权的属性。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与公立教育体系的建立是教育权开始具有社会性和强制性的重要标志。 现代教育包含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的教育其法律属性也不尽相同。在各个层次的教育中,义务教育的强制性最强,因此更多地体现了公权的特点;高等教育的强制性最弱,

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汉语拼音 声母表23个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韵母表24个 a o e i u ü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整体认读音节16个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前鼻韵母an en in un ün 后鼻韵母ang eng ing ong 平舌音z c s 翘舌音zh ch sh r 二,偏旁部首及代表字 氵三点水(江河沙)日日字旁(明晚)讠言字旁(语认识)忄竖心旁(快慢) 雨雨字头(雪霜)冫两点水(次冷) 犭反犬旁(猪狗猫)扌提手旁(打把拉)鸟鸟字旁(鸭鸡鹅) 竹字头(笑笔笛) 彳双人旁( 往)目目字旁(眼睛)

足足字旁(跳跑)亻单人旁(休体住)口口字旁(唱听叶)月月字旁(肚朋腿)人人字头(会合全)门门字框(闪问闻)宀宝盖头(字家宁)土提土旁(地场城)王王字旁(球玩)石石字旁(砍码)火火字旁(炒烧)口方框(国园圆)辶走之底(过远近)禾禾字旁(秋秒)八八字头(谷分公)饣食字旁(饱饭馒)女女字旁(好妈奶)心心字底(想思念)三、量词的使用 一条鱼一条路一条毛巾一条小河 一条尾巴一条(架)彩虹一座桥一座山一座房一座城市一座天安门一只猫 一只猴子一只鹅一只耳朵一只鸡 一个家一个果子一个人一个故事 一个影子一个西瓜一个肚子一个朋友 一颗星星一颗宝石一颗心一群人 一群鹅一群猴子一块田一块面包一块草地一块西瓜一本书一本作业本一朵白云一朵花一片叶子一片风光一双手一双耳朵一双鞋一把尺子 一把扇子一头牛一匹马一阵风

罗宾斯的管理学读书笔记

罗宾斯的《管理学》读书笔记 光明新区组织人事局许茂煜 通过三周时间的认真学习,我感觉受益匪浅。在这里,首先感谢组织和深圳党校给我们一次加深理论学习的机会;感谢各位专家教授的悉心教授辅导。通过学习,起到了更新观念、开阔思路,转变理念的作用,达到了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坚定的目的。同时在学习中进一步夯实政治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改造。 按照学习安排,我抽空研读了两本管理学名著,一本是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和罗宾斯的《管理学》(第七版),现就罗宾斯的《管理学》(第七版)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罗宾斯的《管理学》(第七版)是一本比较经典的管理学著作,从它的版数就能看得出来,一直经久不衰。这么好得一本书,如果读完之后不写点什么岂不是跟没读一样。虽说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读后感,但更确切的说是读书笔记,因为书里不仅有理论,而是还有很多案例,一边读总会想到些什么其他的东西,理解之后有的问题更是可以扩展的很远,一发而不可收拾,不仅仅限于管理学的范围了。但在这篇文章里不会有扯得很远的东西,首先要说一些书中的理论,然

后理论要联系实际,针对中国现在管理领域的一些问题,说自己一些浅薄的看法。 第一,书的结构。本书共有六个部分,第一篇,绪论,主要是讲管理和管理者及迄今为止的管理理论;第二篇,没有题目,因为主要讲现今环境下管理的一些影响要素,包括组织文化,全球化环境,社会责任和管理道德;后四篇,按照管理过程论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顺序,分别讲解。每一篇后面都要插入一个创业单元,也按照职能顺序分析;每一章后面的习题部分都有一个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管理这样一个思考单元。书里讲了很多理论,但让读者思考的东西更多,比如道德和责任的问题,就像小标签一样,时不时出现提醒你,电子商务也是,现在的新趋势嘛,拓宽了读者的视野,而创业单元,就像一步步手把手教你创业一样,循序渐进,这让我想起另一本书的名字,《从优秀到卓越》,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学到了点东西。书的结构安排合理,写的好不枯燥,让人有兴趣读下去。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没有案例,无论是对教的还是对学的,都是不完整的。说到这里,有一些很重要的问题,虽然扯的有些远,但我个人认为,其实是十分重大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在这里介绍书的结构?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教材没有这么好的?为什么在很多领域,比如计算机还有这个管理学,经典的教材都是外国的?这些问题都指向一个最根本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