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十大热点周年事件解读

合集下载

2020届全国高考历史长效热点详解高考制度改革与教育

2020届全国高考历史长效热点详解高考制度改革与教育

2020届全国高考历史长效热点详解热点07高考制度改革与教育2020届全国高考历史复习备考建议一、阐释教材,着重加强揭示历史的阶段性特征,构建历史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的教学。

为适应高考历史以考查历史思维能力为主的要求,注重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的本质内涵,认识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所产生的影响等方面知识的同时,着重应帮助学生认识和揭示历史的阶段性特征,构建知识的有序结构,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历史知识体系。

二、紧密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认真领会新考纲中“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关注普通高等院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求,注重知识与能力全面协调发展。

三、用多元史观指导复习。

运用正确的历史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是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

事实上,历年的《考试大纲》都明确规定,应“注重考查学生在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不同的史观切入,理解、评价同一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注重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与学科方法,冲破传统历史思维的定式,用史学研究的新观点、新理念来看待历史问题,培养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备考效率。

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关注社会热点,学以致用。

著名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因此复习的过程中要适当关注现实世界,具体包括:能体现国家意志,被人民普遍关注的大事和热点,如民生问题;带有战略性、事关人类社会未来的新价值观的事件,如“一带一路”;既能从现实热点问题取材,又能充分联系本学科知识的现实热点,如“英国脱欧”;学生能运用教材中比较重要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而不是纯理论的新提法和新理论等等。

【热点新闻】教育部2019年2月26日在官网发布《高考改革正平稳有序推进》的消息。

教育部表示,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来,各项重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2017 年,上海、浙江第一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平稳落地,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第二批改革试点顺利启动。

2020届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及时政热点复习 专题01 鸦片战争爆发180周年(1840—2020)(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及时政热点复习 专题01 鸦片战争爆发180周年(1840—2020)(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及时政热点复习【热点直击】2020年是鸦片战争爆发180周年,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小农经济的解体,同时,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以隐性考查为主,侧重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等,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

【知识链接】一、鸦片战争1.爆发背景(1)鸦片战争前的中西方对比:西方,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

不久,法、美等国也相继开展工业革命。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清朝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仍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根本原因:为扭转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

(3)直接原因:1839年6月,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开展虎门销烟。

2.过程(1)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2)广东防御严密,英军无隙可乘,就沿海北犯,进攻厦门。

厦门守军英勇奋战,击退英军。

英军继续北上,一度攻占浙江定海,最后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

(3)清政府革职查办林则徐,派琦善与英方“议和”。

英军于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

道光帝感到有失尊严,对英宣战。

(4)在镇江,清军满族将领海龄率守军同敌人浴血战斗,最后壮烈殉国。

(5)1842年8月,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

3.结果(1)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商定。

(2)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3)1844年,美法两国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4.影响(1)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2020届高考时政

2020届高考时政
2019年4月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 吹风会上,介绍了我国营商环境优化取得的最新进展。财政部介 绍,为了优化营商环境,我国主动对标国际先进水平。 国家市场 监督管理总局介绍,目前我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全国基本建立, 有力维护了市场公平竞争。国家发展改革委介绍,简政减税减费 力度、市场监管规范化透明度等都大幅提升。今后,将重点推动 审批事项应减尽减,简化审批流程和环节,放宽市场准入,加快 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以下重点话题不容忽视 1、中美贸易战、全球化问题与中国对 世界的贡献 2、文明交流互鉴问题、中华文明 3、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与自主创新 4、五四精神与建国70周年 5、理想信念、爱国奉献、奋斗精神、 劳动与实干精神、独立自主、淡泊名 利、不忘初心 6、减税降费、民营经济、就业与营商 环境 7、亚洲文明大会
3.优化营商环境,要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4.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 的关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要深化管理和服务体制改革,推 进经济体制机制创新。要加强市场监管,实施市场准 入负面清单制度。
5.我国政府要正确履行职能,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 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维护企业合法利益,为市场主体打造一流营 商环境。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维护公平竞争,克服懒政、 怠政,打造诚信政府、法治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政府要坚持为 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转 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为市场主体提供更优质服 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对政府而言,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 于提高行政服务水平 , 强化宗旨意识优化营商环境,政府应该推 进简政放权,提高公共服务能力,重政德建设,构建“亲”“清” 政商关系 6.政府规范自身行为,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提高政府的公信 力,树立政府权威,为企业投资发展坚定信心。

2020届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及时政热点复习 专题07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25周年(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及时政热点复习 专题07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25周年(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及时政热点复习【热点直击】2020年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的第25周年。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它的成立,对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近年来由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高考对此这部分内容的考查比较多,且一般是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入手考查,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

【知识链接】一、成立原因1、关贸总协定成立后,通过多边贸易谈判,缓解了国际贸易中的矛盾,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

2、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

3、关贸总协定不是一个常设组织,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多边贸易协定,存在诸多弊端。

二、宗旨: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节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三、成立过程1、前身:关贸总协定①1944年7月,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提出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设想。

②1946年2月,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呼吁召开联合国贸易与就业问题会议,起草国际贸易组织宪章,进行世界性削减关税的谈判。

随后,经社理事会设立了一个筹备委员会。

③1947年,联合国贸易及就业会议签署的《哈瓦那宪章》同意成立世界贸易组织,后来由于美国的反对,世界贸易组织不能成立。

同年,美国发起拟订了关贸总协定,作为推行贸易自由化的临时契约。

④1947—1993年,关贸总协定主持了8轮多边关税与贸易谈判,第8轮谈判于1986年至1993年12月15日在日内瓦举行,称为“乌拉圭回合”。

其中第五轮称为“狄龙回合”,第六轮称为“肯尼迪回合”,第七轮称为“东京回合”。

2、成立世界贸易组织①1990年,欧共体和加拿大于分别正式提出成立世界贸易组织的议案。

②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以取代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③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3、世贸组织的发展①1996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临时机构。

2020年中高考历史周年(逢五逢十)重大历史事件知识点及考题汇编

2020年中高考历史周年(逢五逢十)重大历史事件知识点及考题汇编

2020年中高考历史周年(逢五逢十)重大历史事件知识点及考题汇编一:中国历史(一):中国古代史1.公元前475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从此,我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了严重危机。

2.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春秋之后,我国进入战国时期,这时,周王已无足轻重,诸侯国也更少了。

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争雄。

例题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从此,我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了严重危机。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春秋之后,我国进入战国时期,这时,周王已无足轻重,诸侯国也更少了。

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争雄。

以下表述,如果与上表内容所表达的信息相符,请在机读卡相应位置涂“A”;如果违背了上表内容所表达的信息,请在机读卡相应位置涂“B”;如果是上表内容没有涉及的,请在机读卡相应位置涂“C”。

(1)周平王是春秋时代的开创者,他在位时期,周王权利很大,可以号令诸侯。

(2)春秋争霸和战国争雄局面的出现都与周王权力衰落有关。

(3)春秋时期是从公元770年至公元476年。

(4)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5)春秋、战国两个时期,国家处于长期分裂的状态,共持续500多年。

答案为:(1)B.(2)A.(3)B.(4)C.(5)A.3.公元25年六月刘秀称帝,建元建武,是为汉世祖光武帝。

例题(2019·成都) 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王朝,史称东汉。

至此,距离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已经过去了( )A . 176年B . 177年C . 226年D . 227年4.公元200年,官渡之战。

例题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2020届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及时政热点复习 专题03《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失败125周年(1895—2020)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及时政热点复习 专题03《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失败125周年(1895—2020)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及时政热点复习【热点直击】2020年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125周年。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遭遇日本侵略的重要战争。

甲午战争失败后,中日两国签订《马关条约》。

条约中,通过割地、赔款、增开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等条款,中国继续丧失了大量主权。

同时,战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内容考查较多,侧重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等,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

【知识链接】一、甲午中日战争1.爆发背景(1)根本原因:解决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

(2)日本“大陆政策”的制定。

(蓄谋已久)。

(3)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

2.过程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发动丰岛海战,袭击中国运兵船及护航舰。

8月1日,中日双方宣战。

战争之初,清军陆军自平壤败退鸭绿江,日本海军夺得黄海制海权。

9月27日,黄海海战爆发,5个多小时的海上激战,北洋舰队5舰被击沉,4舰被击伤;日本联合舰队伤5舰。

10月,在鸭绿江江防之战中,清军鸭绿江防线崩溃。

11月,日军攻占旅顺口,血洗全城,残忍的杀害无数中国民众。

日军攻占旅顺后,进攻威海卫,在1895年2月1日,占领威海卫。

于是,日军以海军和陆军配合攻击北洋舰队。

经过激战,北洋舰队受到重创,提督丁汝昌等自杀殉国。

17日,北洋舰队全部覆灭。

在辽东战役中,清军6万余人从辽东全线溃退。

威海卫失陷后,就已经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

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协约内容:(1)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军军费白银2亿两。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

(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受内地税。

4.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1)中国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庚子大事件之二庚子战争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庚子大事件之二庚子战争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庚子大事件之二——庚子战争01考点一:近代化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它们源于同一单词“modernization”,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

【题目1】(2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吾国自通海以来……自乐观者言之,倘无甲午(中日战争)庚子(八国联军侵华)两次之福音,至今犹在八股垂发时代。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1)根据材料一,归纳16—17世纪中期西欧社会政治、经济、思想以及对外关系方面的表现,(11分)这些表现对欧洲社会转型起了怎样的作用?(2分)(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政治经济历史进行论证。

(10分)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点拨」【解析】(1)第一问中的“西欧的表现”问题,可从表格中选取相对应该的内容根据时间来分析,表格中主要反映的内容是西欧在中世纪时期社会资本主义萌芽在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反映,依据表格内容进行分类归纳即可。

这些表现对欧洲社会转型起的作用可以先逐一分析,然后归纳总结出整体的影响,即是推动社会的转型,由封建社会逐步转向资本主义社会。

(2)考查学生对古文的翻译能力,解决此问题首先看材料的出处,解决材料作者的阶级立场与思想主旨,其次是看材料的核心内容,材料的核心内容是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失败与八国联军侵华中国还会在封建社会的道路上,但学生答这个点是要注意不要直译这个问题,要正确理解作者对这两次帝国主义家国侵华的作用评价,他只是在阐述侵略战争在客观上对中国近代化进程起到的作用。

【参考答案】(1)表现: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

(2分)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迅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3分)思想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动摇。

(3分)对外关系方面,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列强对落后国家进行殖民掠夺和殖民统治。

2020届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及时政热点复习专题02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160周年(1860—2020)(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及时政热点复习专题02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160周年(1860—2020)(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及时政热点复习
专题02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160周年(1860—2020)
【热点直击】
2020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60周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至1860年英、法等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最终战争失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

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以隐性考
查为主,侧重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等,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引起
重视。

【知识链接】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爆发背景
(1)19世纪50年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
场。

(2)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2、过程
(1)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

3、结果:
(1)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

①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清政府赔偿英法
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②危害及影响:列强逐渐影响和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外交;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
列强取得了中国内河航运权,便于外国商品向中国内地倾销;成为外国人到中国各地进行种种不法活动的
护身符;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2)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
①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偿英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