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教育技术就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观念形态)技术两大类。

AECT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放、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推动教育现代化,培养创新人才。

教育技术的名称演变经历四个阶段:

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视听传播教育技术(含义:术涉及与学习活动相关的每一个环节,是以系统方法为核心的、以改进和优化人们的学习为最终目的的综合性学科)

师范生学习教育技术的主要内容:1.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2.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媒体使用技术3.教学软件的开发制作技术

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思想一般包括对自由和对自治的信念,认为人类有能力克服遗传、个人历史和环境的限制而做出有意义的个人选择,强调个体重要性以及特殊的人类需要。

学习理论是研究人类怎样学习的理论,旨在阐明学习如何发生、有哪些规律、是什么样的过程、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并揭示学习过程依据心理、生理机制和规律而形成的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桑代克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提出了联结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2.斯金纳创立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调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刺激——反映——强化”的学习模式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苛勒的顿悟说“接竹竿实验” 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发现理论

3,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1.学习不应只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即学生能主动积极的构造意义。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学习活动必然有创造性质,他能把从外界接收到的知识同化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形成自己特有的认知图式。

2.学习是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的过程,学习是一个顺应的过程,即学习者不断地对已有的认知结构做出必要的调整和更新,使他适应新的学习对像,并实现整合。

3.学生学习活动主要是在学校环境中,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因此,学习作为一种特殊的建构活动有社会性质。学习不是一个“封闭”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流的发展与改进的过程,即包含有一个交流、反思、改进、协调的过程

4.建构主义则强调应用的情境性,人面临现实问题时,不可能仅靠提取已有的知识就能解决好问题,而是需要争对具体情境中的具体问题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改组、重组甚至创造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教学理论:1.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2.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按效果分为有意义和机械学习两种按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3.巴班巴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就是要求将社会的具体要求与师生的具体情况和所处的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正确的教学原则几方面结合起来,从而选择和制订最佳工作方案(即教案),并在实际中坚决而灵活地施行之,最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3视听教育理论

戴尔把人类获取知识的各种途径和方法概括为一个“经验之塔”来系统描述

1. 塔的底层的经验

经验之塔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往上越抽象,底层的经验易于理解和记忆;顶层的经验易获得概念,便于应用。

2. 学习方法

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学习间接经验要尽可能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3. 教育升华

教育不能止于直接经验,不能过于具体化,必须引导学生向抽象思维发展。因为概念是思维推理的工具,它使探求知识的智力过程大为简单化、经济化。

4. 替代经验

位于塔腰部分的是替代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解决了教学过程中具体经验和抽象经验过渡脱节的矛盾。替代学习经验的思想是教学媒体运用于教学过程的主要理论依据。

5. 形成科学的抽象

应充分重视直接经验的作用。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媒体,以使教育更为具体,从而形成科学的抽象。把具体的直接经验看得过重,使教育过于具体化,而忽视达到普通化的充分理解是危险的。但当今的教育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具体程度,因此加强视听教育是完全必要的。

2.4 教育传播理论

1. 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包括面对面的直接传播和以媒体为中介的间接传播。

2. 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3. 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是传播者用专门编制的内容,通过媒体,对广大受众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

4. 教育传播

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5. 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是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进行传递或交流信息的行为和过程,是一种新的传播方式。

2.4.2传播模式

1. 拉斯威尔的传播理论模式

拉斯威尔的传播理论模式如图2-4 所示,是传播理论研究中描述传播行为的一种简便方法,称为“5W”模式,它通过回答五个问题来描述传播行为:谁(Who)、说什么(Say What )、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向谁说(To Whom)、产生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

图2-4 拉斯威尔的传播模式

2. 香农—韦弗的传播理论模式

1949年,传播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数学家香农和韦弗,从电话、电报的传播模式出发,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研究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的科学。其传播模式如图2-5所示。

图2-5 香农—韦弗传播模式

3. 韦斯特莱的传播理论

韦斯特莱传播理论是一种控制论的模式,强调传播行为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其理论的模式如图2-7所示。

图2-7 韦斯特莱传播模式图2-7中:

X 表示周围信息。

A 表示信息来源,即编制者。

C 表示信息传播线路上的把关人,即传者。

B 表示接受者,即受者。

f BA表示接受者向编制者反馈。

f BC表示接受者向把关人反馈。

f CA表示把关人向编制者反馈。

2.4.3教育传播过程

教育传播过程

教育传播过程是一个由教育者借助教育媒体向受教育者传递与交换教育信息的过程。通过信息的控制,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六个阶段:

确定教育传播信息;选择教育传播媒体;通道传送;接收与解释;评价与反馈;调整再传送。传播过程如图2-8所示。

图2-8 教育传播过程

2.4.4 教育传播的基本原理

1) 共同经验原理

教育传播是一种信息传递与交换的活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必须建立在双方共同经验范围内。一方面,对学生缺乏直接经验的事物,要利用直观的教育媒体帮助学生获得间接的经验;另一方面,教育媒体的选择与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经验。

2) 抽象层次原理

抽象层次高的符号,能简明地表达更多的具体意义。但抽象层次越高,理解便越难,引起误会的机会也越大。所以,在教育传播中,各种信息符号的抽象程度必须掌握在学生能明白的范围内,并且要在这范围内的各抽象层次上下移动。

3) 重复作用原理

重复作用是将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场合或用不同的方式去重复呈现。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将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场合重复呈现。如在几个不同的场合下接触某个外语生词,以达到长时记忆。二是将一个概念用不同的方式去重复呈现。如同时或先后用文字、声音、图像去呈现某一概念,以加深理解。

4) 信息来源原理

有权威、有信誉的人说的话,容易为对方所接受。资料来源直接影响传播的效果。因此,在教育传播中,作为教育信息主要来源之一的教师,应树立为学生认可的形象与权威。所用的教材与教学软件,其内容来源应该正确、真实、可靠。

2.5.1一般系统论

基本原理:1.整体性原理

2.反馈原理

3.有序原理

第三章.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

3.2.1 学习需要分析

在教学设计中,学习需要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是指学习者学习方面的当前状况与被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学生目前水平与期望学生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学习者特征分析就是要了解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学习风格,分析学习者学习教学内容之前所具有的初始能力,并确定教学的起点。

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分析学习者一般特征是指对学习者从事学习产生影响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特点,包括学生的年龄、性别、年级水平、认知成熟度、智能学习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生活经验、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

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指对学生感知的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作出反应这两个方面的所有心理特征。

学习的条件在学习条件方面,比较典型地表现为感情的需要、社会性需求、环境和情绪的需求3.2.3教学内容分析见课本

3.2.4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

1.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1)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1.知道2.领会 3.运用4.分析5.综合6. 评价

(2)动物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1.知觉 2.准备 3.有指导的反应 4.机械动作 5.复杂的外显反应 6.适应7.创新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分类:我国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给出了每一门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

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ABCD法: 1.对象2.行为 3.条件 4.行为的标准

第八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8.1.1 含义:北师大何克杭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形式(3点)

1.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 2.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3.研究型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整合的基本途径与方法(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3)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方法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4)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和信息化学习工具的搜集与开发,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但教学资源建设不等于要求教师都去做课件)(5)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8.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课内整合教学模式:

1.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2.探究型教学模式

3. “主体——主导”教学模式

课外整合教学模式:

1.网络探究(WebQuest)模式

2.适时教学(Just-in-Time Teaching)模式

第九章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获取和利用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指教学系统中支持整个教学过程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实现一定教学功能的各种资源。

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是指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第一是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第二是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数字图书馆类型:一是电子文献数据库二是电子图书数据库

网络检索工具所谓网络检索工具,是指在Internet上提供信息检索服务的一类网站或服务器,其检索的对象是存在于Internet信息空间的各种类型的网络信息

1.目录检索工具

目录型检索工具(Subject Directory Catalogue)是由信息管理专业人员在广泛搜集网络资源,并进行加工整理的基础上,按照某种主题分类体系编制的一种可供检索的等级结构式目录。在每个目录类下提供相应的网络资源站点地址,使用户能通过该目录体系的引导,查找到有关的信息。2. 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使用自动索引软件来发现、收集并标引网页、建立数据库。以网页形式提供给用户一个检索界面,供用户输入检索关键词、词组或短语等检索项。代替用户在数据库中查找出与其提问匹配的记录并返回结果,且按其相关度排序输出。

论坛及其教学功能

论坛又名网络论坛BBS,是Internet上的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注:网络以外的论坛指有一种高规格,长期组织,多次召开的研讨会议。

其他常用社会性软件QQ,UC,MSN等等

第十章数字化校园教学的应用

多媒体教室也称多媒体演示室,是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将多媒体计算机、投影、录音、录像等现代教学媒体结合在一起而建立起来的综合教学系统。

多媒体教室的基本组成:1.中央控制系统2. 多媒体计算机3.视频展示台4.投影仪

5.音响系统

6.投影屏幕

7.教室环境:

语言实验室又称语音教室

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基本构成:计算机网络和网络教学系统

10.5微格教学系统

微格教学:它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通过对教学行为进行记录和研究,分阶段系统培训教师教学技能。

微格教学的实施过程:步骤八条

(1)学习相关知识

在实施模拟教学之前应学习微格教学、教学目标、教学技能、教学设计等相关的内容。通过理论学习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利于以后观察学习内容的同化与顺应,提高学习信息的可感受性及传输效率,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2)确定训练目标

在进行微格教学之前,指导教师首先应该向受训者讲清楚本次教学技能的训练的具体目标、要求,以及该教学技能的类型、作用、功能、及典型事例运用的一般原则、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3)观摩示范

为了增强受训者对所培训的技能的形象感知,需提供生动、形象和规范的微格教学示范片(带)或教师现场示范。在观摩微格教学片(带)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与指导。示范可以是优秀的典型,也可利用反面教材,但应正面示范为主。如若可能,应配合声像资料提供相应的文字资料,以利于对教学技能有一个理性的把握。要注意培养受训者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能力,吸收、消化他人的教学经验的能力。

(4)分析与讨论

在观摩示范片(带)或教师的现场示范后,组织受训者进行课堂讨论,分析示范教学的成功之处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假使我来教,该如何应用此教学技能”展开讨论。通过大家相互交流、沟通,集思广益,酝酿在这一课题教学中应用该教学技能的最佳方案,为下一步编写教案作准备。(5)编写教案

当被训练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目标确定之后,受训者就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进行教学设计,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编写详细的教案。教案中首先说明该教学技能应用的构想,还要注明教师的教学行为、时间分配及可能出现的学生学习行为及对策。

(6)角色扮演与微格实践

角色扮演是微格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受训者训练教学技能的具体教学实践过程。即受训者

自己走上讲台讲演,扮演教师,因此被称作“角色扮演”。为营造出课堂气氛,由小组的其他成员充当学生。受训者在执教之前,要对本次课作一简短说明,以明确教学技能目标,阐明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讲课时间视教学技能的要求而定,一般5-10分钟。整个教学过程将由摄录系统全部记录下来。

(7)评价反馈

评价反馈是微格教学中最重要的一步。在教学结束后,必须及时组织受训人员重放教学实况录像或进行视频点播,由指导教师和受训者共同观看。先由试讲人进行自我分析,检查实践过程是否达到了自己所设定的目标,是否掌握了所培训的教学技能,指出有待改进的地方,也就是“自我反馈”。然后指导教师和小组成员对其教学过程进行集体评议,找出不足之处,教师还可以对其需改进的问题进行示范,或再次观摩示范录像带(片),以利于受训者进一步改进、提高。(8)修改教案

评价反馈结束后,受训者需修改、完善教案,再次实践。在单项教学技能训练告一阶段后,要有计划地开展综合教学技能训练,以实现各种教学技能的融会贯通。

校园网的基本组成

校园网络:校园网络通常是指利用网络设备、通讯介质和适宜的网络技术与协议(例如TCP/IP协议等)以及各类系统管理软件和应用软件,将校园内计算机和各种终端设备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同时通过防火墙(Firewall)与外部的Internet网络连接,以用于教学、科研、学校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和远程教育等方面工作的局域网。

校园网络的组成:校园网系统主要包括------网络传输媒质、交换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集线器等)、服务器、工作站、管理服务软件系统等部分组成。

校园网的基本应用:第一,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服务第二,为教师教学服务第三,为学校管理服务第四,为与校外交流服务

校园网基本应用系统框架:

1.信息资源服务

2.校园网的教学应用

3.校园网的管理应用

4.信息交流服务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程知识点汇总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程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一、单向选择题 1、以下哪一项不是对教育技术内涵的描述?(C) A. 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B. 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 C. 教育技术强调无条件的在教育中利用技术 D. 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 2、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颁布时间是:(D) A. 2001年12月 B. 2002年12月 C. 2003年12月 D. 2004年12月 3、以下哪个学校不属于我国首批被批准的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单位?(B) A. 河北大学 B. 华东师范大学 C. 北京师范大学 D. 华南师范大学 二、名词解释 1、教育技术(AECT’94) 教育技术时关于学习过程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三、简答题 1、请简要叙述国外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答:国外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包括: (1)视觉教育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 (2)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30-50年代) (3)视听传播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4)教育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2、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基本结构可以用4(14)N表示,其中的“4”指

什么? 答:“4”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的四个一级指标,分别为:(1)意识与态度;(2)知识与技能;(3)应用与创新;(4)社会责任; 3、什么是信息素养? 答:信息素养包含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在技术层面上,信息素养是人们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的技能;从人文层面上看,信息素养则反映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建立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之上,涉及独立学习、协同工作、个人和社会责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什么? 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 (1)充实、扩展课程的学习内容、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第二章学与教的理论 一、选择 1.以下不属于行为主义观点的是(D) A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过程 B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C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试误的过程 D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2. 以下不属于认知主义观点的是(C) A强调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 B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C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通 D过主动发现形成认知结构 3. 以下不属于建构主义指导的教学的是(A) A发现学习 B随机通达教学 C抛锚式教学 D支架式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知识点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知识 点 https://www.360docs.net/doc/8b19162657.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94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 践。 04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 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包括哲学、技术、教育类等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技术的、在现代教育思想和方法以及学习心理学成果的指导下 开展的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活动。 教育信息化: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1.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2.可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3.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学习内容: 1.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2.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媒体实用技术。 3.教学软件的开发制作技术。 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 行为主义:以人类的可观察的行为作为主要的观测元素,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学习的 获得就是形成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和联想,而强化 则是促进这种联结的重要手段。 人物:斯金纳。(学习历程分两类:1.反应型条件作用;2.操作型条件作用。) 认知主义:学习并非是一连串的刺激反应过程,而是人根据自身已有的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处 理、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人物:布鲁纳。(认知表征过程。动作至形象至符号) 奥苏贝尔。(意义学习理论) 加涅。(信息加工学理论。) 建构主义:人们认知的“实在”只是知者的心中之物,是知者构造了实在,或者说是按他自己的经验解 释了实在。 1.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 2.是一种协商活动的 过程。3.学习必须处于真实的情境中。 现代教育理论的主要代表: 1.程序教学理论 2.发现教学法 3.掌握学习模式 4.讲解式教学 5.范例教学论 6.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戴尔的经验之塔:把人类学习的经验依抽象程度不同分成抽象经验,观察经验和做的经验3大类10个层次。 1.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 2.教学应从 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入抽象经验。3.用各种媒体,可使教学活动更具体,也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4.塔中间的视听教材和经验,比上层的言语和视觉符号具体形象,有突破,来弥补下层的不足。 言语符号~~视觉符号~~ 录音广播静图~~影视~~参观~~野外旅行~~观摩示范~~ 参与演戏~~设计的经验~~有目的的直接经验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 1.整体性原理。 2.反馈原理。 3.有序。 校园网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硬件系统:1.服务器。2.网络互联设备。3.网络传输 媒质。4.工作站。 教学信息资源系统: 1.媒体素材库。 2.网络课程。 3.网络课件库。 4.网络试题库。 5.网络案例库。 网络教学模块: 授课、作业发布及批阅、辅导答疑、考试与评价 多媒体教室的系统结构: 1.中央控制系统。 2.多媒体计算机。 3.投影机。 4.视频展示台。 5.银幕。 数码相机的系统构成: 1.取景系统。(镜头,取景器) 2.控制系统。 3.成像系统。 4.存储介质。 5.LCD液晶显示屏。 6.电源系统。 技术参数:像素数、分辨率、数字分辨率。 摄像机的拍摄要领: 1.画面要平。 2.画面要稳。 3.摄像要准。 4.摄像要均电子白板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1.呈现动态教学信息,生成高质量的教学课件。 2.便于灵活高效地实施教学过程。 3.无缝使用数字化信息资源。 4.板书内容可以被存储下来。 5.使教师对计算机的操作透明化。 对学生的影响:1.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2.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3.便于学生复习以往的知识 内容以及掌握新知识。4.有利于调动学生在课堂上 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教学资源概念: 执行控制 环境效应器 感受器 反应发生器 感觉登记器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期望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点

简答题 1.简述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内容(P12) ①定义: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②基本特点:技术层面特点-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教育层面特点-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以及系统开放化。 ③基本要素:教育信息化由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以及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等要素构成。 2.简述“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观点(P53) ①经验之塔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 ②教育应从具体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 ③教育不能止于具体,要向抽象发展,形成概念。 ④应用各种教学媒体,既可使教育更为具体,又可使之更好地造成抽象。 ⑤位于塔中层中的视听媒体,较言语符号、视觉符号更能为学习者提供比较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并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其他具体经验方式的不足。 ⑥不能把直接经验看的太重,使教育过于具体化,而忽视对于普遍化的充分理解。 3.简述现代教学媒体的作用(P68) ①提供感性材料,加深感知度。通过其想学习者提供替代经验,加深学习者的感性认识。②创设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③提供交互,增进教学效果。④创设“发现”和“探寻”的环境,培养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 4.简述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 5.简述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技巧(P245) (1)文字加工最优化(①文字内容的优化②在大纲视图中编辑加工文字内容) (2)媒体元素多样化(①声音元素的利用②图形、图像元素的利用) (3)呈现方式多样化(通过设置幻灯片切换效果和动画效果,可以使多媒体教学课件呈现动态化、多样化效果。①幻灯片切换效果设置②动画效果设置) (4)版面设置高效化(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要充分利用幻灯片母版、讲义母版和备注母版,以提高制作的效益和效果。) (5)内容链接化(链接化可以使幻灯片上的内容与其他幻灯片或文件、网络资源建立链接,便于教和学。链接通常借助超链接命令和动作按钮来实现。①实用超链接命令②使用动作按钮) (6)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与备课一体化(①充分利用备注②充分利用讲义) (7)设置与放映最优化 (8)输出展示网络化 6.简述现代教育技术涉及的技术类型 7.简述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特征

现代教育技术学理论重点

第一章绪论 一.现代教育技术学定义 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创新性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来实现教与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二.现代教育技术分类 现代媒体技术、现代媒传技术、教学系统设计技术。 三.教育信息化定义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邻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四.教育信息化的特点 (1)技术层面 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 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系统的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信息加工精度高,效果好,成本低; 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少限制、人际合作易实现; 智能化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讯自然化、繁杂任务代理化;多媒体化使得信媒设备一体化、信息表征多元化、复杂现象虚拟化。 (2)教育层面 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系统开放化 教材多媒化: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 资源全球化:利用Internet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 教学个性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 学习自主化:电子教材、微视频、开放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活动合作化:通过合作方式进行学习活动是当前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 管理自动化:数字化管理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实现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发展性评价、增量性评价 环境虚拟化:实现虚拟教育与实在教育、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贯通与交融 系统开放化:全新的开放性的教育系统,泛在学习和学习型社会正逐步成为现实。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点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概论 教育技术:(AECT1994年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该定义包含以下内涵:一个目标,为了促进学习;两大对象,过程和资源;五个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两种性质,教育技术既是一个实践领域,又是一个理论领域。 教育技术的主要实践领域: 1.视听媒体传播教学:是在传统的学习教育班级授课制基础上形成的,以学校与教师为中心,以视听媒体辅助传播教学信息和集体化教学为核心特征的教学系统。 2.个别化教学:是建立在程序教学理论与实践基础上的,以学生为中心,以满足学习者个别需求为主要特征的教学系统。 3.远程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是将课程传送给校园外的一处或多处学生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则是指通过音频、视频(直播或录像)以及包括实时和非实时在内的计算机技术把课程传送到校园外的教育。 4.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①可以为教育的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 ②有助于促进教与学的改革 第二章教学媒体 媒体:媒体(Media)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媒体是指各种信息的载体或传递信息的工具、中介。广义的媒体概念包括人体器官本身在内的(自然媒体)的工具、媒介。 教育(学)媒体:是指在教育教学情景中所使用的承载教育(学)信息和传递教育(学)信息的所有工具、中介。教学媒体是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能将教学媒体等同于教育技术。 媒体的类型: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结合媒体交互媒体 谈及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不得不提及科拉克和考兹玛。 集体化教学源于捷克的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他主张直观教学、主张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1集中注意,激发动机2材料直观,有利感知3形象具体,有利理解4便于回忆,有利巩固5提供示范,培养技能6扩大教育规模7提高教学效率8促进教育改革9提高教育质量 视听媒体教学的优缺点: 1视听媒体传播教学的很多优点是同教师与学校为中心的结构结合在一起的,是与集体化教学和视听教学两者的优点相一致的;以教师与学校为中心的系统另一个重要优点是,它可以使学校根据时间表的安排比较有效地利用其人力资源和设备器材资源,教师也可根据时间表来制定教学计划,安排课程进度,从而使整个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并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整个教材的讲授。 2其明显的缺点之一是过分依赖于教师的技能与才干;另外一个缺点是,由于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宰,因此选择哪种教学方法是由教师决定的;第三个缺点也是受攻击最多的,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教育技术就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观念形态)技术两大类。 AECT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放、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推动教育现代化,培养创新人才。 教育技术的名称演变经历四个阶段: 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视听传播教育技术(含义:术涉及与学习活动相关的每一个环节,是以系统方法为核心的、以改进和优化人们的学习为最终目的的综合性学科) 师范生学习教育技术的主要内容:1.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2.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媒体使用技术3.教学软件的开发制作技术 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思想一般包括对自由和对自治的信念,认为人类有能力克服遗传、个人历史和环境的限制而做出有意义的个人选择,强调个体重要性以及特殊的人类需要。 学习理论是研究人类怎样学习的理论,旨在阐明学习如何发生、有哪些规律、是什么样的过程、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并揭示学习过程依据心理、生理机制和规律而形成的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桑代克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提出了联结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2.斯金纳创立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调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刺激——反映——强化”的学习模式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苛勒的顿悟说“接竹竿实验” 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发现理论 3,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1.学习不应只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即学生能主动积极的构造意义。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学习活动必然有创造性质,他能把从外界接收到的知识同化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形成自己特有的认知图式。 2.学习是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的过程,学习是一个顺应的过程,即学习者不断地对已有的认知结构做出必要的调整和更新,使他适应新的学习对像,并实现整合。 3.学生学习活动主要是在学校环境中,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因此,学习作为一种特殊的建构活动有社会性质。学习不是一个“封闭”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流的发展与改进的过程,即包含有一个交流、反思、改进、协调的过程 4.建构主义则强调应用的情境性,人面临现实问题时,不可能仅靠提取已有的知识就能解决好问题,而是需要争对具体情境中的具体问题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改组、重组甚至创造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教学理论:1.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2.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按效果分为有意义和机械学习两种按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3.巴班巴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就是要求将社会的具体要求与师生的具体情况和所处的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正确的教学原则几方面结合起来,从而选择和制订最佳工作方案(即教案),并在实际中坚决而灵活地施行之,最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3视听教育理论 戴尔把人类获取知识的各种途径和方法概括为一个“经验之塔”来系统描述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带参考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 2021年12月20日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 1.概念:什么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1994定义)P3 AECT 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治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必须具备哪些根本要素〔从教师、环境、 资源、设计、过程等方面加以理解〕P9 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必须具备如下根本要素: (1)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师资队伍; (2)环境——建设多媒体和网络化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3)资源——建设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资源库并使之能高度共享; (4)设计——对多媒体与网路教学资源和教学应用过程的筹划; (5)过程——把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过程,通过实践探究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3.根据刘雍潜提出的信息时代的教师能力结构,教师能力应包含哪些方面的能力〔从学 科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应用能力三方面进行理解〕P11 刘雍潜根据TPACK模型提出了信息时代的教师能力结构,包含以下三个局部: (1)学科教学能力学科教学能力是指教师的专业功底和与教学根本环节相对应 的教学能力,有“教学法—内容知识〞〔PCK〕形成。具体包含:①……⑥。〔P11 第5—9行〕 (2)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由“技术—教学法知识〞〔TPK〕形成。〔P11,第 13—14行〕 (3)资源应用能力资源应用能力是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能力,由“技术 —内容知识〞〔TCK〕形成,资源应用能力进一步开展则形成资源开发能力。…… 包含:①教学资源的收集与鉴别;②教学资源的加工与处理;③教学资源的设计 与开发。〔P11,倒6—3行〕 4.根据我国教育部2021年5月公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主要包含哪两方面的能力〔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和应用信息技术转换学习方法〕P13 包含两方面的能力: 〔1〕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 主要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练习与反响等教学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2〕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法的能力 主要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交流合作、探究建构、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开展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该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施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开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根本要求和开展性 要求。〔P13,倒5—3行〕 5.《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在应用信息技术转换学习方法方面, 主要关注教师哪些方面的能力〔利用技术支持学生开展交流合作、探究建构、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开展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P14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点,考试必备

教育技术定义:94: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05: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和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教育信息化的定义:是指在国家及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技术层面(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化),教育层面(开放、共享、交互、协作性)。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核心地位)、传播学理论(奠定)、媒体教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 学习理论主要观点:行为、建构、人本、认知主义学习理论。A、行为主义理论:学习是刺激和反应的联接;学习过程是试误的过程;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巴甫洛夫、桑戴克)B、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学习是一种活动的过程;学习必须处于真实的情境中。(皮亚杰、维果斯基、乔纳森)C、认知主义理论:学习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学习过程是新旧学习内容的同化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布鲁纳“发现学习”、奥苏贝尔“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教育媒体的功能特性:表现力、重现力、接触面、参与性、受控性。 经验之塔理论内容和意义: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各种教学活动可以使其经验的具体-抽象程度,排成一个序列;教学活动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入抽象经验;在学校教学中使用各种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位于“塔”的中间部位的那些视听教材和视听经验,比上层的言语和视觉符号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下层各种直接经验方式的不足。 数码相机的工作过程:首先,镜头将外界景物成像在影像传感器表面,影像传感器将光信号转化为与景物明暗对应的电信号,然后,模/数转化器件将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接着,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处理后的信号可存储、呈现或输出。 数字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镜头(镜头的作用是将拍摄的景物成像于数字相机的影像传感器表面。焦距和最大相对口径是其重要性能指标。)(1)焦距(镜头焦距长短,决定拍摄的视场角大小、成像大小、景深大小和画面透射强弱,规律:焦距长,拍摄的视场角小,成像大,景深小,空间透射弱【变焦镜头和定焦镜头两类】)(2)最大相对口径2、影像传感器(作用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像素量是其指标)3、模/数转换器件(作用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4、取景器(提供拍摄时观察被摄景物、确定拍摄范围、确定画面构图的装置,指示聚焦情况、呈现拍摄参数和反映拍摄状态的作用)5、显示部分(液晶屏显示、彩色液晶显示器显示、发光二极管显示和发声提示:取景使用、播放及呈现已拍摄的影像,显示功能菜单)6、存储结构(内外存储器,内存(缓冲存储器):缩短拍摄之间的延时,使数字照相机具有较强的连续拍摄能力)7、输入输出结构(进行文件传输、将拍摄的影像呈现) 曝光量对影像质量产生的影响:拍摄时影像传感器得到光亮的多少,成为曝光量。(1)正确曝光:得到影调正常、色彩饱和的影像。(2)太少(曝光不足):影像晦暗、无力,画面沉闷,反差极低,画面暗部没有层次。(3)太多(曝光过度):影像泛白,画面高光部分无层次,彩色不饱和,整个画面想褪了色似的。 影响景深的因素及其规律:景深是指拍摄景物的清晰范围。镜头焦距、光圈系数、聚焦距离、拍摄影像在实际应用时的放大倍率以及观看影像的距离等,都对其产生影响。其规律为:镜头的焦距越短,景深越大;拍摄用光圈越大(光圈系数越小),景深越小;拍摄时聚焦距离越远,景深越大;拍摄后影像显示或呈现的尺寸越大,表现出的精神越小;观看影像的距离越远,感觉到的景深越大。 photoshop的渐变工具包括线形渐变、角度渐变、对称渐变、菱形渐变 矢量图形是用称之为向量的直线或曲线所绘制的图形。具有清晰度与分辨率无关的特点,无论怎么放大缩小,边缘都是平滑的,文件占据的存储空间也非常小。专门软件生成绘制。 位图是用不同颜色、不同亮度的像素描述对象的图形,数字照相机、照相手机所拍摄得到的影像和扫描仪扫描生成的影像都是位图。具有可表示丰富的细节和层次的特点,但清晰度与分辨率有关,且文件占据的存储空间大。 采样频率:声音在时间上是连续的,由传声器拾取声音所得到的音频电信号是连续信号,要使计算机能处理音频信号,必须先对连续信号采样,即按一定的时间间隔(T)取值,T 称为采样周期,1/T称为采样频率。是衡量数字化音频质量的重要指标,其越高,数字化音频的质量越高。 量化位数:量化是将采样得到的模拟量表示的音频信号转换成由二进制数字组成的数字音频信号,每个采样点所能表示的二进制位数称为量化位数。其多少决定着数字化音频可表现的声音幅度层次是多少。 文件占据空间=采样频率(Hz)X量化位数(b)X声道数X时间(s)/8 传声器指向性类型:指向性用于表征传声器对不同入射方向声信号的检拾灵敏度,有全向形(无方向性)、8字形(双方向性)、心形(单方向性)等。全向形传声器适宜用在不特意拾取某种特定方向声音的场合;8字形传声器适宜在只需要拾取前后方向声音时使用;心形适宜在噪音环境中有选择地拾取某一特定方向的声音时使用。 扩音时注意事项:避啸声,防空载,信号源对号入座,适时调整音量音色,合理布局扬声器。 常见的数字音频格式及其特点:W A V支持许多压缩算法,支持多种量化位数、采样频率和声道数,被广泛应用。缺点是占据空间大;CD是音质最好的音频格式之一,采样频率为44.1kHz,量化位数为16位,近似无损的格式;MIDI是数字音乐电子合成乐器的统一国际标准,占据存储空间极小;MP采用MPEG音频文件压缩标准的压缩音频文件格式,只有1/10W A V,牺牲高音部分,占据空间小;MP3pro压缩率比MP3高一倍,音质和MP3差不多;WMA为适应internet 而推出,压缩率达1/18。音质尚可;MP4采用保护版权的编码技术,只有授权才可播放,压缩率1/15;RA音频流媒体文件格式,适用于网络在线播放。 视频媒体的教学的最常见形式,是用电视机、投影仪、计算机等呈现视听教学信息,以及通过internet传播视频教学信息,与听觉媒体和视觉媒体呈现方式相比,视频媒体呈现信息具有声画并茂、富有动态性、表现手法丰富、感染力强

这是我从现代教育技术中总结的一些常见的知识点

这是我从现代教育技术中总结的一些常见的知识点,如果大家还有补充,可以发贴给我。 1.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2.系统方法是以系统理论为基础而提出的一系列用以指导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原理、方法、步骤和程序。 3•课程开发就是由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等环节组成的一系列活动,是对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系列程序和模式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过程。 4•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自动化的教学技术。计算机通过特别编制的程序可以为学习者显示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并通过人机对话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引导和支持。作为一种重要的教 学辅助手段,计算机可以完成各种教学任务。如可以显示动态的、多媒体化的教学信息;可 以根据学生的反应作出相应的反馈;可以基于计算机进行各种操作和技能的训练;可以在计算机环境下进行发现和探索;可以基于计算机来解决问题等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可 以基于计算机完成几乎所有教学任务。计算机的教学应用不仅给现代教育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学媒体手段,更重要的是计算机的教学应用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方式。 5.教学资源可以理解为一切可以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 6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7.媒体又叫媒介、介质,泛指各类信息的载体和传递信息的媒介,是一种和信息传播有关的物质和手段。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媒体即教育媒体。常见的教育媒体主要有书本、图片、模型、标本、幻灯、投影、电影、录像、计算机等。 &远程教育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时空分离的情况下进行的教育活动。它是一个通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控制媒体教学、学生自学、面授和辅导等环节,对学生身心施加影响,使之发生预期地认知和行为变化的过程。 9•教学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设计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与教学资源,分析、评价设计结果,以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过程。 10.视听教学是以各种视听教学媒体以及相应的软件为基础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从教学组织 形式来看,视听教学包括所有利用视听媒体手段组织教学的各种教学形式,如完全基于视听 媒体的教学、以视听媒体为主要教学媒体的教学、以视听媒体为辅助手段的教学等。 11.AECT94定义是: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 对有关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12 •从具体研究的角度来看,系统论可分为观念、理论方法和三个层次。 13. 14.教育系统工程主要包括三方面的技术,一是教育学成设计,二是教育系统设计,三是教育教学事项设计。 15.从学校教育的具体实践来看,教学设计的应用可分为如下四个层次:视觉媒体、课的设计、听觉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点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技术与技术协会简称AECT 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简称为AECT94定义。该定义明确了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及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五个研究任务是设计,开发,管理和评价。两个研究形态是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 教育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1.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越来越突出2.重视教育技术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3.对于计算机教育应用的更全面的审视和研究 4.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5.更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与支持 师生角色的转变:由于信息时代带来的教育观念的改革,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双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应该发生转变,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求。 信息时代的教育迫切要求教师角色的变化:1,做学生的导师2.意义建构的促进者3.信息咨询者4.团队协作者5.课程开发者6.学术顾问7.研究者8.学习者 信息时代的学习对传统学习者的角色提出了转变要求有:1.主动学习者2,建构的学习者 3.协作的学习者4.意图的学习者5,交流的学习者6,情境的学习者7,反思的学习者 程序教学原则有:1.积极反应原则2.小步子原则3.及时强化原则4.自定步调原则5.低错误率原则 认知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苛勒、布鲁纳、奥苏贝尔、加涅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1、逐渐分化原则2、整合协调原则3、先行组织者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布鲁纳为首的美国心理学家将苏联教育心理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思想介绍到美国以后,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维果斯基在心理发展上强调社会文化历史的作用,特别是强调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突出作用。构建主义者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由每个人自己决定。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构建或解释现实,人们的个人世界是由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各自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人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意外不同。所以构建主义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里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知识,强带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1.情境2.协作3.交流4.意义建构 罗杰斯的意义学习理论:意义学习,不是指那种仅仅涉及事实积累的学习,而是指一种在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法的学习,是一种与个体生活的各部分经验融合为一的学习。 网络传播的特点:1、传播的数字化2.传播的互动性3.传播的快捷性4.信息的大容量5.检索的便利性6.媒体的综合性7.传播的开放性8.传播的选择性 贝罗的传播模式:信源、信息、通道、受传者 教育传播的概念:教育传播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教育传播的基本方式:1.自学传播2.个别传播3.课堂传播4.远程传播 教育传播的基本原理:1.共同经验原理2.抽象层次原理3。重复作用原理4.信息来源原理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ISD) 什么是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设计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教学系统设计的作用:1有利于各种教学理论与中小学课程实践的结合2有利于教师教学工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 1.1 信息技术与教育 1.1.1 信息技术的概念、特点、分类与发展趋势 1.信息技术的概念 ①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 ②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 2.信息技术的特点 信息技术的特点应从如下两方面来理解: ①信息技术具有技术的一般特点——技术性。具体表现为方法的科学性.工具设备的先进性.技能的熟练性,经验的丰富性,作用过程的快捷性,功能的高效性等。 ②信息技术具有区别于其他技术的特点——信息性。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的服务主体是信息,核心功能是提高信息处理与利用的效率、效益。 ③此外,信息的特性决定信息技术还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相对性、动态性、共享性、可变换性等特点。 3.信息技术的分类 按照形态分类,即按照是否可以物化为实物形态;信息技术可分为硬信息技术和软信息技术两大类。 硬信息技术是指各种已经或即将转化为信息设备的信息技术,这类信息技术有时就是指各种具体的实物形态的信息产品,如复印机、电话机、电子计算机等; 软信息技术则是指那些不具明显物质承担者,但又是人类在长期从事信息活动过程中积累而形成的有关信息处理的经验、知识、方法与技能,如舆情调查技术、信息组织技术、信息检索技术、统计技术、决策技术等。 1.1.2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2.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1)教师职能的转变 ①教师由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向学习活动的“主持人”,“投资人”转变。 ②教师由“信息的传播者”,向“意义建构的协助者”转变。 ③教师由学习目标和学习程序的“确定者”向学习目标和学习程序的“预订者”转变。 ④教师由传统的知识、技能的培养者向学习技术、思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传授者和培养者转变。 ⑤教室由考试结果的反馈者向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者转变。 ⑥教师由学习纪律、道德规范的维护者向情感的凝聚者和道德素质的提高者转变。 (2)教材概念和教材形式的变化。 信息技术这种变化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教材概念不再仅仅体现为文字概念,许多资源的形势已经不是文字教材。 ②从教材的概念扩展为资源的概念 ③从定量的概念走向超市的概念。 (3)教育评价的转变(看、理解)P10-11 1.2 新媒体和新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2.1 新媒体及其特性 2.新媒体的特性 (1)新媒体的技术特性 ①数字化②大容量③超时空④超媒体⑤易检索 新媒体的传播特性 ①及时性②交互性③个性化 ④碎片化, 1.2.3新媒体和新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重新设计学习空间 2.开展协作学习。 3.探索深度学习策略。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 【名词解释】 教育技术(AECT'19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何克抗1999)。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为核心;另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并不忽视或抛弃对传统媒体的开发与应用。 信息素养:包含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在技术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的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从人文层面上看,信息素养则反映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建立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之上,涉及独立学习、协同工作、个人和社会责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知识点】 教育技术是除教师、学生、教材等传统教学过程基本要素之外的第四要素。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资源和过程。 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P6 教育技术发源于美国。 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12月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包括“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技术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三个部分。其内容均涉及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四个方面。 【简答】 教育技术的内涵?------------------------P4 (1)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2)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3)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P12 (1)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2)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3)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4)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P1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改变教学结构。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它们全面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不同观点之间的共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融入教学工程,达到对某一学科或课程学习的改善。 谈谈你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标的认识?-------------------------------P18 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面向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的培养。(1)充实、拓展课程的学习内容,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第二章教与学的理论 【名词解释】 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生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

湖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点归纳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第二节教育技术概述 1、教育技术:从广义上来说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釆取的 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和无形的(智能形态)两 人类。 狭义指的是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运用的媒体技术、传播技术和系统技术。 2、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 (学习过程、学习资源)和五个研究领域(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该定义: (1)将学习放在中心,表示教育技术围绕学习进行,学习是教育技术研究的核心; (2)表示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并重; (3)明确教冇技术的两个研究对彖,即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4)界定教育技术的五个方面: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 3、教育技术的主要总义在于:利用系统科学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 策略和方法,进行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以实现教育教学的址优化,促进学习者的更好发展。 4、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技术于段的教 育技术。(这里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描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电了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 5、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①视觉教育阶段(夺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倡导者强调的是利用视觉教材作为辅助,以使学习 活动更为具体化,主张在学校课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视觉教材,将抽象的概念作貝体化的呈现。) ②视听教育阶段(戴尔提出以“经验之塔”为孩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视听教学即为视 觉材料、听觉材料或是其综合。) ③视听传播阶段 ④教育技术阶段(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简称AECT, 1972年 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名为教育技术,从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三节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 1、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知识点归纳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 1.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5点) ①作为学习检测的工具,帮助学习者和教师对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进行设计、追踪监察和评价反思。 ②作为媒体,承载和传递各种类型的教学信息。 ③作为信息工具,帮助学习者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并设计成新的信息。 ④作为社群工具,支持学习者与学习社群成员的交流互动。 2.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的作用和价值(角色和功能p4) 信息工具(获取资源/探究知识,支持在建构中学习); 情境工具(创设情境,支持在做中学); 交流工具(支持协作学习); 认知工具(支持高阶学习,发展高阶思维); 评价工具(记录学习过程,展示学习作品,促进反思); 效能工具(提高学习效率,支持知识的建构) 3.教育技术的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4.教育技术的AECT’05定义:教育技术室通过创设、利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5.05定义与94定义的区别(4点) ①05定义采用的是“educational technology”(教育技术),而在94定义采用的是b“instructional technology”(教学技术)。 ②05定义主要包括3个范畴:创设、利用、管理,其中94定义中的设计、开发职能在新定义中演化为一个职能:创设。在新定义中,评价范畴也不再被列为一个单独的范畴,已经将其融入创设、利用、管理中。 ③05定义添加了有关改善绩效的新内容。改善绩效的提法强调了学习的含义不单指获取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提高能力。 ④05定义更加强调过程和资源的技术性与合适性。倾向于认为教育技术的技术性是教育技术区别于教育领域中其他过程或资源的根本所在。 6.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教育技术也将不断发展,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日益突出,其应用及研究将走向生态化的发展道路,教育技术是与教育学、心理学、哲学、通信技术学等多种学科息息相关的交叉学科; ②在教育技术研究领域中,开始从重视技术应用过渡为重视技术的设计与效果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