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网制作要求

钢网制作要求
钢网制作要求

修改说明

stencil通用制作要求(钢网)

钢板制作规范 版本: 04 制定人:Edmand Nov/18/03 1. 本规范所有通用开孔方法均基于Gerber之设计数据;特殊方法则以PCB实测数据为准。 2. 未列入本规范的特殊项目视PCB设计的实际情况而定. 经过验证后将开孔方法收入本规范进行更新。 3. 本规范包括通用规范和特殊规范;前者是在Gerber基础上的按比例缩小,后者则以具体尺寸表示。 4. 特别提示: BGA下面的0402组件或其它组件焊盘开孔必须征得本公司同意 5. 特别提示: SOIC, QFP IC下面的焊盘禁止开孔 1. 钢板制作方式: ----Laser-cut 2. 钢板厚度: ----0.15mm 3. 制作精度要求: ----0402组件, BGA, 0.5毫米校间距QFP IC的钢板开孔误差须保证在+-0.01以内!!! ----其余组件开孔误差保证在+-0.2毫米以内!!! 4. MARK点制作要求 --- 制作方式: 半刻 --- MARK点最小制作数量: 3 --- MARK点选择原则 (1). 如果PCB上两条对角线上各有两个MARK点, 则必须把这四个点全部半刻制作出来; (2). 如果只有一条对角线上有两颗MARK点, 则另外一个MARK点选点需满足: 到此对角线的垂直距离最远. (这一个点可以是QFP中心点) (3). 涉及其它状况, 须于制作前告知规范制定者. 5. 钢板制作需考虑的组件: (1) 1.27mm pitch BGA / MPGA钢板开孔基本规则如下: @@@:通用方法 (General method )---适用于通常的情况 ---开孔形状: 圆形 ---所有开孔尺寸在Gerber设计之基础上将直径缩小5% (备注:如果在Via hole 上盖上防焊漆, 则所有开孔尺寸在Gerber设计之基础上将直径增大10%) 图标如下:

钢网设计规范

钢网设计规范 公司管理文件 钢网设计规范 文件编号 : 秘密等级:发出部门 : 颁发日期 : 版本号 :发送至: 抄送: 总页数:11 附件: 主题词 编制 : 审核 : 批准 : 文件分发清单 分发部门/人份数签收人签收日期分发部门/人份数签收人签收日期 文件更改历史 更改日期版本号更改原因

目录 1. 目的 3 2. 适用范围 3 3. 职责 3 4. 定义(术语解释) 3 5. 钢网制作要求 4 5.1 开孔原则4 5.2 钢网的制作要求4 6. 钢网的开孔设计要求 5 6.1 CHIP类器件开孔设计 5 6.2固态电容,钽电容类器件开孔设计 6 6.3排阻类开孔设计比6 6.4晶振类器件开孔设计7 6.5 SOT类器件开孔设计7 6.6 SOP,QFP类器件开孔设计8 6.7 QFN类器件开孔设计9 6.8 BGA类器件开孔设计10 6.9 PLCC器件开孔设计10 7. 其他器件开孔设计要求 11 8. 特殊器件开孔设计要求 11 9. 结束 11

1.目的 为了规范钢网开孔设计、制作和验收,保证质量。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研发中心所有单板的钢网设计、制作和验收,钢网供应商对我司产品单板钢网制作的设计参考。 3.职责 工艺设计工程师:负责制作并修订本文件,负责钢网的开孔设计,及提供制作要求. 4 .定义(术语解释) 4.1 开孔 钢网上开的信道 4.2 宽厚比和面积比 宽厚比=开孔的宽度/钢网的厚度 面积比=开孔底面积/开孔孔壁面积 4.3 丝网 薄片外围张紧的聚合物材质或不锈钢材质丝网,它的作用是保持薄片处于平直有力的状态。丝网处于薄片和框架之间并将两者连接起来。 4.4 蚀刻系数 蚀刻系数=蚀刻深度/蚀刻过程中的横向蚀刻长度。 4.5 基准点(MARK点) 钢网上(或其它线路板)上的参考标记点,用于印刷机上的视觉系统识别从而校正PCB和钢网。 4.6 间距(Pitch) 组件相邻焊盘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4.7 细间距(针对QFP/BGA/CSP的定义) 当BGA /CSP Pitch<=1.0 mm [40 mil],QFP Pitch<=0.625MM的称为细密间距器件。 4.8 超密间距组装技术 组件Pitch<=0.40 mm [15.7 mil]的表面组装技术。 4.9 框架 固定钢网的装置。框架可以是空心的或铸铝材质的,钢网固定的方法是:用胶水将丝网永久性胶合在框架上。某些钢网可直接固定在具有张紧钢网功能的框架里,其特点是不需要用丝网或一个永久性夹具固定钢网和框架。 4.10 开孔修改 改变开孔大小和形状的过程。 4.11 焊盘 PCB上用于表面贴装组件电气导通和物理连接的金属化表面。

经典完整SMT钢网开孔设计指南参照IPC7525A

模板设计指南 顾霭云 ?模板(stencil)又称smt漏板、SMT钢网,它是用来定量分配焊膏或贴片胶的,是保证印刷焊膏/贴片胶质量的关键工装。 ?模板厚度与开口尺寸、开口形状、开口壁的状态等就决定了焊膏的印刷量,因此模板的质量又直接影响焊膏的印刷量。?随着SMT向高密度和超高密度组装发展,模板设计更加显得重要了。 ?模板设计属于SMT可制造性设计的重要容之一 ?1998年IPC为模板设计制订了IPC 7525(模板设计指南),2004年修订为A版。IPC 7525A 标准主要包含名词与定义、参考资料、模板设计、模板制造、模板安装、文件处理/编辑和模板订购、模板检查/确认、模板清洗、和模板寿命等容。 模板设计容 ?模板厚度 ?模板开口设计 ?模板加工方法的选择 ?台阶/释放(step/release)模板设计 ?混合技术:通孔/表面贴装模板设计 ?免洗开孔设计 ?塑料球栅阵列(PBGA)的模板设计 ?瓷球栅阵列(CBGA)的模板设计 ?微型BGA/芯片级包装(CSP)的模板设计 ?混合技术:表面贴装/倒装芯片(flip chip)的模板设计 ?胶的模板开孔设计 ?SMT不锈钢激光模板制作外协程序及工艺要求 1. 模板厚度设计 ?模板印刷是接触印刷,模板厚度是决定焊膏量的关键参数。 ?模板厚度应根据印制板组装密度、元器件大小、引脚(或焊球)之间的间距进行确定。?通常使用0.1mm~0.3mm厚度的钢片。高密度组装时,可选择0.1mm以下厚度。 ?通常在同一块PCB上既有1.27mm以上一般间距的元器件,也有窄间距元器件,1.27mm以上间距的元器件需要0.2mm厚,窄间距的元器件需要0.15~0.1mm厚,这种情况下可根据PCB上多数元器件的的情况决定不锈钢板厚度,然后通过对个别元器件焊盘开口尺寸的扩大或缩小进行调整焊膏的漏印量。 ?要求焊膏量悬殊比较大时,可以对窄间距元器件处的模板进行局部减薄处理, 2. 模板开口设计 ?模板开口设计包含两个容:开口尺寸和开口形状 ?开口尺寸和开口形状都会影响焊膏的填充、释放(脱膜),最终影响焊膏的漏印量。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新规范JTGD与老规范JT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新规范(JTGD-)与老规范(JTGD-)调整内容汇总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新规范(JTGD60-2015)与老规范(JTGD60-2004)增删内容汇总 1.0.4、设计使用年限(新增) 桥涵主体结构和可更换部件的使用年限提出明确要求。 1.0.6、增加抗风、抗震、抗撞设计要求。 3.1.2、公路桥涵线形设计:(引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3.1.4、地震状况应做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从偶然状况中剥离)。 3.1.5、公路桥梁钢结构部分应根据需要进行抗疲劳设计(通用规范新增内容,对应的钢结构设计新规范执行)。 3.1.6、风险评估:初步设计阶段实行风险评估制度(新增,对应交公路发(2010)175号)。 3.2.3、增加斜交桥梁桥墩斜交正做时,墩台边缘净距的计算简式。 3.2.7、新增跨线桥桥墩设置及防护要求。 3.4.1、紧急停车带的设计长度要求修改。 3.4.2、人行道设置宽度修改。最小宽度有原来0.75或1米,修改为1米。增加路缘石高度设置的进一步说明。

3.5.1、增加易结冰、积雪的桥梁纵坡不宜大于3%的要求。 3.5.3、第四条,增加逆风、冰冻、漂流物的影响下,提高铺砌高度。 3.5.5、详细补充桥台搭板设置长度、宽度、搭接以及厚度要求。3.6.6、增加桥梁栏杆与桥面板的连接方式描述。 3.6.8、条纹中补充了盆式支座、球钢支座等支座。 3.6.9、简化伸缩缝的要求,删除了数模式伸缩缝中钢梁高度的要求。 3.7.6、增加桥面排水、桥台排水、支挡构造物排水的要求,详见《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3.8.2、新增永久观测点的设置要求。(特大桥、大桥) 3.8.4、修改防雷设计要求。(参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高速公路设施防雷设计规范》) 3.8.6、新增结构监测设施设置要求(技术复杂的大型桥梁)。 3.8.7、新增跨线桥设置防抛网要求。 4.1.5、基本组合中将汽车荷载按照车辆荷载的加载时,车辆荷载分项系数调整为1.8。 4.1.5、桥涵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修改,将原不同情况下的大桥、中桥、小桥的结构设计安全等级提高了一个等级。 4.1.5、偶然组合:修改作用的分项系数。 4.1.6、取消长期组合、短期组合的说法,改为:准永久组合及频遇组合。 4.1.7、增加钢结构疲劳设计荷载组合规定。 4.2.2、增加预加力标准值计算公式。

钢网制作基础知识

钢网制作基础知识 1、钢网制作工艺: 一般钢网制作有两种方法:化学药水蚀刻(蚀刻)和激光机切割(激光)。 蚀刻:就需要先将处理好的GERBER数据通过光绘机制作出菲林,然后将菲林上的图形转移到钢片上,接着在蚀刻机里面加工,主要原理就是化学上的氧化反应原理; 激光切割:就是直接将处理好的GERBER数据调进激光机,采用电脑控制激光机在钢片上切孔。一般如果有精密元件(即IC引脚中心距小于等于0.5MM或者有0201元件)的话就选用激光切割,因为这个精度要比蚀刻的精度高,但相应的价格也高,否则就选用蚀刻工艺,因为价格相对便宜,同时也完全可以满足您的需求。 激光切割电抛光:电抛光为金属表面精加工的一种方法。它是以悬挂在电解槽中的金属制品为阳极,于特定条件下电解,通过阳极金属的溶解,以消除制品表面的细微不平,使之具有镜面般光泽外观的过程,通常情况下0402器件及0.5mm间距以下的器件需要电抛光。 2、钢网的尺寸: 唐山共兴主要的钢网尺寸:370mm*470mm,584mm*584mm。 也可根据板子不同的尺寸要求选取不同的供应商,比如嘉立创可提供

不同尺寸的钢网。 3、37*47钢网的有效面积: 250mm 我们所看到的上述尺寸330mm*250mm为包边后裸露的钢片的面积,但 非实际可印刷的面积。 实际印刷面积=裸露钢片面积-双刮刀面积*2,经过测量理论数值为: 实际可印刷长度=330,但由于刮刀尺寸的限制,我公司刮刀宽度主要有四 种类型:210,280,350,410.所以实际可印刷长度=280mm。 实际可印刷宽度=250-55*2=140.所以37*47钢网的有效长宽为 280*140mm.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2015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1总则 1.0.1为规范公路桥涵设计,按照安全、耐久、适用、环保、经济和美观的原则,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各等级公路桥涵的设计。 1.0.3公路桥涵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1.0.4公路桥涵主体结构和可更换部件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表1.0.4的规定。 1.0.5特大、大、中、小桥及涵洞按单孔跨径或多孔跨径总长分类规定见表1.0.5。 注:1.单孔跨径系指标准跨径。

2.梁式桥、板式桥的多孔跨径总长为多孔标准跨径的总长;拱式桥为两端桥台内起拱线间的距离;其他形式桥梁为桥面系行车道长度。 3.管涵及箱涵不论管径或跨径大小、孔数多少,均称为涵洞。 4.标准跨径:梁式桥、板式桥以两桥墩中线间距离或桥墩中线与台背前缘间距为准;拱式桥和涵洞以净跨径为准。 1.0.6公路桥涵应进行抗风、抗震、抗撞等减灾防灾设计。 1.0.7公路桥涵设计应满足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有关要求。 1.0.8公路桥涵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设计基准期designreferenceperiod为确定可变作用等的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 2.1.2设计使用年限designworking/servicelife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正常养护条件下,桥涵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或更换,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年限。 2.1.3极限状态limitstates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状态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2.1.4承载能力极限状态ultimatelimitstates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的状态。

2015版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D60-2015)修订说明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主要修订内容介绍 现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于2004年颁布实施。近几年的实践应用表明,规范总体上能够满足我国公路桥涵建设的需要,但随着我国公路运营状况、桥涵设计理念和方法的发展和变化,也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内容:公路桥梁设计汽车荷载标准的适应性问题日渐突出;设计使用年限、耐久性设计、全寿命设计、风险评估、桥梁运营期结构安全监测等新方法、新理念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工程设计中需考虑的重要因素。为了吸纳近年来的成熟经验和科研成果,提高规范的适应性,促进公路桥梁科学健康发展,交通运输部2009年下达了《公路桥涵设计规范》的修编任务。 在规范修订过程中,编写组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吸取了已有的成熟科研成果和实际工程设计经验,并且参考、借鉴国内外相关的标准规范。在规范条文初稿编写完成以后,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设计、施工、建设、管理等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意见,并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后定稿。 总体而言,本规范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修订: 1) 增加了桥涵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和耐久性要求; 2) 完善了极限状态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3) 改进了作用组合分类及计算方法; 4) 调整了公路桥梁设计汽车荷载标准; 5) 增加、完善了各种作用标准值的计算规定; 6) 完善了有关桥涵总体设计、环境保护、交通安全保障工程等的相关规定;

7) 增加了桥涵风险评估和安全监测的相关规定。 为了清晰地说明本规范的具体修订内容,现将主要修订内容的确定理由及作用和影响分章节论述如下。 1 第1章总则 1)公路桥涵的设计原则修改为“安全、耐久、适用、环保、经济和美观”。 长期以来,公路桥涵设计都遵循着“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的基本原则,这是与我国当时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安全、耐久、适用是公路桥涵结构最基本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环境保护日益引起重视。环保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贯彻落实。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还要注重桥涵设计的经济性,不能一味追求“新”、“最”、“第一”等,造成严重的浪费。另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对于桥涵结构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美观成为桥涵设计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本次修订将公路桥涵的设计原则调整为“安全、耐久、适用、环保、经济和美观”,这也是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保持一致。 2)增加桥涵设计使用年限的规定。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本世纪主要课题之一,作为工程结构而言,其使用年限的长短是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工程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的规定也逐步具体化。1997年4月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第六十条规定:“建筑物在合理使用寿命内,必须确保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的质量”。国务院2000年279号令《建

SMT钢网制作规范

SMT钢网制作规范 1 目的 xxxx。 2 适用范围 xxxx。 3钢网开口设计规范 3.1 开口锥度 注:W1 为印刷面开口尺寸,W2 为非印刷面开口尺寸,T 为钢片厚度。 3.1.1 0.10mm 厚钢片:标准开口锥度: 0.005mm, 范围: 0.005~0.010mm 间; 3.1.2 0.12mm 厚钢片:标准开口锥度: 0.008mm, 范围: 0.005~0.012mm 间; 3.1.3 0.15mm 厚钢片:标准开口锥度: 0.01mm, 范围: 0.008~0.015mm 间; 3.1.4 0.18mm 厚钢片:标准开口锥度: 0.012mm, 范围: 0.008~0.017mm 间; 3.1.5 0.20mm 厚钢片及以上:标准开口锥度: 0.015mm, 范围: 0.01~0.02mm间; 3.2 元器件开孔要求规范 3.2.1 VLC6045:焊盘内切0.5MM,焊盘三分开孔,中间开孔宽度2.0MM,两边对称开孔, 间距0.2MM;

3.2.2 VLP8065:焊盘内切0.35MM,焊盘三分开孔,间距0.25MM; 3.2.3 SLF-D12.5L7.5:焊盘三分开孔,中间开孔宽度2.5MM,两边对称开孔,间距0.3MM。局部加厚钢网面,钢网厚度要求为0.12MM,加厚范围为焊盘周边增加0.8MM,焊盘三分开孔,中间开孔宽度2.5MM,两边对称开孔,间距0.3MM; 3.2.4 TFBGA169-1418-0.5:开边直径0.3MM的方孔,白框内半弧形状的圆点也需要开孔; 3.2.5 PDS4200H:大焊盘内切1.5MM外切0.2MM,左右两边外切0.4MM,中间开T字形,在0.7MM处下方中间保留1.5 MM。引脚内切0.3MM,中心保留1MM; 3.2.6 DPAK:焊盘内切2.0MM,剩余的开成六个方块,焊盘宽方向正中间开3MM宽,两边对等分,间距0.3MM,长方向在2.5MM处留0.3MM间距隔开,不需避孔;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1总则 1.0.1为使公路桥涵的设计符合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耐久适用、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公路桥涵的一般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设计,不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及其他特种混凝土桥涵结构构件的设计。 1.0.3本规范按照国家标准《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T50283规定的设计原则编制。基本术语、符号按照国家标准《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和通用符号》GBJ 132和国家标准《道路工程术语标准》GBJ 124的规定采用。 1.0.4本规范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按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本规范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1.0.5公路桥涵应进行以下两类极限状态设计: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应于桥涵及其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或变位的状态;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桥涵及其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的某项限值的状态。 1.0.6公路桥涵应考虑以下三种设计状况及其相应的极限状态设计: 1持久状况:桥涵建成后承受自重、车辆荷载等持续时间很长的状况。该状况桥涵应作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2短暂状况:桥涵施工过程中承受临时性作用(或荷载)的状况。该状况桥涵应作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必要时才作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3偶然状况:在桥涵使用过程中偶然出现的如罕遇地震的状况。该状况桥涵仅作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1.0.7公路桥涵应根据其所处环境条件进行耐久性设计。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应符合表1.0.7的规定。 表1.0.7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 环境 类别环境条件最大 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 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最大氯离子含量(%)最大碱含量 Ⅰ温暖或寒冷地区的大气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接触的环境0.55 275C25 0.30 3.0Ⅱ严寒地区的大气环境、使用除冰盐环境;滨海环境0.50 300C30 0.15 3.0Ⅲ海水环境0.45 300C35 0.10 3.0 Ⅳ受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0.40 325C35 0.10 3.0 注:1有关现行规范对海水环境结构混凝土中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有更详细规定时,可参照执行; 2表中氯离子含量系指其与水泥用量的百分率; 3当有实际工程经验时,处于Ⅰ类环境中结构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可比表中降低一个等级; 4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6%,最小水泥用量为 350kg/m3,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或按表中规定Ⅰ类环境提高三个等级,其他环境类别提高二个等级;5特大桥和大桥混凝土中的最大碱含量宜降至 1.8kg/m3,当处于Ⅲ类、Ⅳ类或使用除冰盐和滨海环境时,宜使用非碱活性骨料。特大桥、大桥的含义见本规范表5.1.2注说明。 1.0.8位处Ⅲ类或Ⅳ类环境的桥梁,当耐久性确实需要时,其主要受拉钢筋宜采用环氧树脂涂层钢筋;预应力钢筋、锚具及连接器应采取专门防护措施。 1.0.9水位变动区有抗冻要求的结构混凝土,其抗冻等级不应低于表1.0.9的规定。

SMT-钢网制作及检验标准1.doc

文件修订记录 Revision Record

1.目的 明确SMT钢网检验项目及标准,确保在生产过程中的品质稳定,延长钢网的使用寿命。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焊膏印刷钢网和和胶钢网的设计和制作。 3.职责 3.1工艺工程中心:负责钢网的申购和制定检验标准。 3.2 研发一部、研发二部:负责提供产品PCB的GERBER文件。 3.3设备部:负责钢网的实际运用效果确认和钢网的登记保管。 3.4品控中心:负责钢网的尺寸验收并出具《钢网检测记录》。 4. 内容 4.1 材料、制作方法、文件格式 4.1.1网框材料 钢网边框材料可选用空心铝框或实心铝框。 4.1.2钢片材料 钢片材料优选不锈钢板。 4.1.3 张网用钢丝网 钢丝网用材料为不锈钢钢丝,其目数应不低于100 目,其最小屈服张力应大于35N/cm2。 4.1.4 封胶 在钢网的正面,在钢片与丝网结合部位及丝网与网框结合部位,必需用强度足够的胶水填充所用的胶水应不与清洗钢网用的清洗溶剂(工业酒精、二甲苯、丙酮等)起化学反应,并适合机器清洗要求。 4.1.5制作方法 客户有要求的按客户要求执行,无要求按此指引进行。 4.1.6文件格式 由研发一部、研发二部提供产品的GERBER文件,拼板方式为整板并标注尺寸范围。 4.1.7钢网Gerber确认

钢网Gerber做好之后由工艺工程师确认过后,再发放和通知供应商制作。 4.2钢网外形及标识的要求 4.2.1外形图 钢网尺寸(单位MM) 钢网类型网框尺寸胶水内侧到网 框的距离 网框厚度可开口范围备注 大钢网735*735±3.0 最大40 40±1.5 575*575 中钢网1 650*650±3.0 最大35 35±1.5 500*500 中钢网2 550*600±3.0 最大70 30±1.5 330*380 长钢网500*900±3.0 最大35 30±1.5 360*760 小钢网370*470±3.0 最大35 20±1.5 240*330 4.2.2 PCB 位置要求 一般情况下,PCB 中心、钢片中心、钢网外框中心需重合,三者中心距最大值不超过3.0mm; PCB、钢片、钢网外框的轴线在方向上应一致。 4.2.3 钢网标识内容及位置 钢网标识应位于钢片T 面的右下角(如图一所示),其内容与格式(字体为标楷体,)如下: 第一行:前面为产品编号,中间为名称,后面为版本号 第二行:钢网尺寸及厚度。 第三行:制造日期。 图一图二 4.2.4钢网标签内容及位置 钢网标签需贴于钢网网框边上中间位置,如图二所示,标签内容需有相应的PCB名称。 4.2.5 MARK 点 钢网B 面上需制作至少2个对角MARK 点。MARK位置周边5mm内不能有其它过孔、测试点等,Mark点表面要求尺寸在0.8-1.2mm之内。

钢模板技术通用规范.docx

v1.0 可编辑可修改 模板加工技术通用规范 (内控文件 . 通用型) 一、下发文件说明 1.本次下发的文件共页,详见图纸清单: 2.生产加工技术交底:页;加工图纸:模板图块页,桁架图块页,整体组装 图块页。 二、产品说明及工期要求 1.图纸内容:(详见《图纸目录》)。 2.供货产品:(详见《柯达表》)。 3.供货日期:(详见《工程指令单》)。 三、产品拼装说明 1.总说明:每加工顺序完成后均应试拼装,所有产品加工完成后须进行总装(含所有的桁 架、斜对拉螺栓、连接螺栓等各类配件)检查,法兰(企柱)孔必须全部对正,合格后 方可转入下一道工序。 2.场内拼装注意事项:大板块的模板尺寸大、平面外刚度不能完全满足场内组拼调整的各 工况要求,组拼时应采取附加措施防止、减少模板的变形。 3.如有桁架时,每榀桁架应逐一试拼,经调整无误后,形成检验记录,编号予以标识。 4.加工过程中或产品最终成型后,若有和设计不符之处,须及时通知设计人员进行相关的 影响性分析和评价,并给出处理措施。 四、加工重点说明 1.【须特别控制项目】:因模板周转次数较多,必须保证焊接质量。 2.未注明的模板法兰、企柱孔为φ 22,用 M20*70 螺栓连接(如无特殊说明,法兰与企柱的 连接螺栓均为级 M20,节点板处加强连接螺栓为级 M20)。 3.除特殊注明外,法兰、企柱拼缝处均采用平口连接,平口连接面板超出法兰、企柱边~ 1mm,保证面板连接紧密。 4.定位销板的安装位置需严格参照定位销图纸中的“定位销安装示意图” ,需配装时进行逐一安 装;定位销规格为通用型,图纸不另行说明,除非对规格进行更新。 5.所有规则面板均需铣边,不规则板采用打磨,以消除剪切或火焰切割边的不平整。

钢网开口设计规范

1.目的 规范SMT车间的钢网厚度及开孔标准,保证锡膏、红胶有效的沉积在指定位置,为焊接提供有效的保证,从而提升整体的焊接质量水平。.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钢网的设计、制作及验收。 3.特殊定义: 钢网:亦称模板,是SMT印刷工序中,用来做印刷锡膏或贴片胶的平板模具。 供板:我司自己设计的印制电路板。我司提供的印制电路板,包括Gerber文件,印制电路板等。 制作钢网时要向钢网生产厂家说明。 4.职责: 钢网开制人员编制《钢网制作要求》,上传PDM,再由采购部将钢网制作要求和PCB文件发给供应商加工,《钢网加工要求》详见附件一。 5.钢网材料、制作材料: 5.1、网框材料: 钢网边框材料可选用空心铝框,一般常用网框有以下几种:29X29inch 23X23inch 650X550mm 550X500mm 。 5.2、钢片材料: 钢片材料选用不锈钢板,其厚度为0.1-0.3mm.。 5.3、张网用钢丝网 钢丝网用材料为不锈钢钢丝,其数目应不低于100目,其最小屈服张力应不低于45N。 5.4、胶水 在钢网的正面,在钢片与丝网结合部位及丝网与网框结合部位,必须用强度足够的胶水填充。 所用的胶水不与清洗钢网溶剂起化学反应。 6.钢网标识及外形内容: 6.1、外形图: 6.2、PCB位置要求: 一般情况下,PCB中心,钢网中心,钢网外框中心需重合,三者中心距最大值不超过3.0mm。 PCB,钢片,钢网外框的轴线在方向上应一致,任两条轴线角度偏差不超过20。 6.3、MARK点的制作要求

6.3.1 制作方式为正反面半刻,MARK点最少制作数量为对角2个,根据PCB资料提供的大小及 形状按1:1方式开口。 6.3.2 MARK点的选择原则:PCB上的两条对角线上的四个MARK点可以不全部制作出来,但至少 需要对角的二个MARK点。如果只有一条对角线上两个MARK点,则另外一个MARK点需满足 到此对角线的垂直距离最远的原则选点。 6.3.3 涉及其他特殊情况,制作前通知钢网制作商。 6.4、厂商标识内容及位置: 厂商标识应位于钢片TOP面的右下角(如图一所示),对其字体及文字大小不做要求,但要求其符号清晰易辩,其大小不应超过一边长为80mm*40mm的矩形区域。 6.5、钢网标识内容及位置: 钢网标识应位于T面的左下角(如图一所示),其内容与格式(字体为标楷体,4号字)如下列所示: PCB名称:BG9002N PCB图号:7822176-B.1 钢网厚度:0.12mm 面别:TOP(或BOTTOM或T&B或S) 厂家编号: 开制日期: 若PCB需双面SMT制程,则需在面别处注明TOP或BOTTOM面,如果是单面板,则需在面别处注明S(SINGLE),如果是共用钢网,则需在面别处注明T&B。 7.锡膏印刷钢网开口设计: 7.1、钢网厚度及工艺选择: 7.1.1 钢网厚度应以满足最细间距QFP (QFN)、BGA为前提,兼顾最小的CHIP元件。 7.1.2 QFP pitch≤0.5mm 钢板选择0.13mm 或0.12mm;pitch>0.5mm钢板厚度选择 0.13mm--0.20mm; BGA 球间距>1.0mm钢板选择0.15mm;0.5mm≤BGA球间距≤1.0mm钢板选 择 7.1.3 如有两种以上的IC器件同时存在时应以首先满足BGA为前提。 7.1.4 特殊情况可选择厚度不同的钢网。 7.1.5 通常情况下,钢网工艺的选择以PCB板中IC的最小pitch值为依据,两者的关系如下:

钢铁工艺流程图

钢铁生产工艺流程 炼焦生产流程:炼焦作业是将焦煤经混合,破碎后加入炼焦炉内经干馏后产生热焦碳及粗焦炉气之制程。资源来源:台湾中钢公司网站。.

烧结生产流程:烧结作业系将粉铁矿,各类助熔剂及细焦炭经由混拌、造粒后,经由布料系统加入烧结机,由点火炉点燃细焦炭,经由抽气风车抽风完成烧结反应,高热之烧结矿经破碎冷却、筛选后,送往高炉作为冶炼铁水之主要原料。资源来源:台湾中钢公司网站。 .

高炉生产流程:高炉作业是将铁矿石、焦炭及助熔剂由高炉顶部加入炉内,再由炉下部鼓风嘴鼓入高温热风,产生还原气体,还原铁矿石,产生熔融铁水与熔渣之炼铁制程。资源来源:台湾中钢公司网站。 .

转炉生产流程:炼钢厂先将熔铣送前处理站作脱硫脱磷处理,经转炉吹炼后,再依订单钢种特性及品质需求,送二次精炼处理站(RH真空脱气处理站、Ladle Injection盛桶吹射处理站、VOD真空吹氧脱碳处理站、STN搅拌站等)进行各种处理,调整钢液成份,最后送大钢胚及扁钢胚连续铸造机,浇铸成红热钢胚半成品,经检验、研磨或烧除表面缺陷,或直接送下游轧制成条钢、线材、钢板、钢卷及钢片等成品。资源来源:台湾中钢公司网站。 .

.

连铸生产流程:连续铸造作业乃是将钢液转变成钢胚之过程。上游处理完成之钢液,以盛钢桶运送到转台,经由钢液分配器分成数股,分别注入特定形状之铸模内,开始冷却凝固成形,生成外为凝固壳、内为钢液之铸胚,接着铸胚被引拔到弧状铸道中,经二次冷却继续凝固到完全凝固。经矫直后再依订单长度切割成块,方块形即为大钢胚,板状形即为扁钢胚。此半成品视需要经钢胚表面处理后,再送轧钢厂轧延。资源来源:台湾中钢公司网站。 .

JTG D60-2015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主要修订内容介绍

2015版通规主要修订内容介绍 现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于2004年颁布实施。近几年的实践应用表明,规范总体上能够满足我国公路桥涵建设的需要,但随着我国公路运营状况、桥涵设计理念和方法的发展和变化,也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内容:公路桥梁设计汽车荷载标准的适应性问题日渐突出;设计使用年限、耐久性设计、全寿命设计、风险评估、桥梁运营期结构安全监测等新方法、新理念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工程设计中需考虑的重要因素。为了吸纳近年来的成熟经验和科研成果,提高规范的适应性,促进公路桥梁科学健康发展,交通运输部2009年下达了《公路桥涵设计规范》的修编任务。 在规范修订过程中,编写组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吸取了已有的成熟科研成果和实际工程设计经验,并且参考、借鉴国内外相关的标准规范。在规范条文初稿编写完成以后,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设计、施工、建设、管理等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意见,并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后定稿。 总体而言,本规范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修订: 1) 增加了桥涵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和耐久性要求; 2) 完善了极限状态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3) 改进了作用组合分类及计算方法; 4) 调整了公路桥梁设计汽车荷载标准;

5) 增加、完善了各种作用标准值的计算规定; 6) 完善了有关桥涵总体设计、环境保护、交通安全保障工程等的相关规定; 7) 增加了桥涵风险评估和安全监测的相关规定。 为了清晰地说明本规范的具体修订内容,现将主要修订内容的确定理由及作用和影响分章节论述如下。 1 第1章总则 1)公路桥涵的设计原则修改为“安全、耐久、适用、环保、经济和美观”。 长期以来,公路桥涵设计都遵循着“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的基本原则,这是与我国当时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安全、耐久、适用是公路桥涵结构最基本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环境保护日益引起重视。环保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贯彻落实。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还要注重桥涵设计的经济性,不能一味追求“新”、“最”、“第一”等,造成严重的浪费。另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对于桥涵结构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美观成为桥涵设计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本次修订将公路桥涵的设计原则调整为“安全、耐久、适用、环保、经济和美观”,这也是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保持一致。 2)增加桥涵设计使用年限的规定。

钢结构加工制作流程与设备汇总

1.钢结构加工制作 1.1.常用加工制作设备 1.1.1.焊接H型钢加工设备 数控火焰切割机[QSH40];有效切割厚度:6-100mm;有效切割宽度:3200mm;切割速度:50- 1000mm/min。 H/T型钢焊接机龙门焊H型钢翼缘矫正机

H型钢组立机电渣焊机 H型钢焊接机[MHT];焊接速度:240- 2400MM/MIN;腹板高度:140-2000mm;翼板宽 度:140-800mm。 H型钢翼缘矫正机[YTJ-60];翼板厚度:≤ 60mm;腹板高度:≥350mm;翼板宽度: 200mm-1000mm;矫正速度:6.3m/min。 1.1. 2.箱型钢加工设备

箱型埋弧焊接机;焊接速度:240- 2400mm/min;腹板高度:140-2000mm;翼板宽 度:140-2000mm; 悬臂式电渣焊机[JZD150A];适用工件截面: 300~1500mm;适用板材厚度:14~65mm。 U型、箱型一体机龙门式移动平面钻床 1.1.3.直缝焊管圆管加工设备

三辊卷板机;最小卷管直径: 800mm;最大卷 管板厚:120mm。 悬臂式全自动埋弧焊;焊接速度:240— 2400mm/min上下行程:800mm;左右行程: 500mm;焊丝尺寸:3.2—5mm。 1.1.4.管桁架生产线 相贯线切割机[LMGQ/P-A];切割管子外径范围:60mm~600mm;工件长度:600~12000mm。 1.1.5.无缝钢管加工设备 无缝矩形管加工设备机床

无缝圆管加工设备机床1.1.6.螺旋管加工设备

1.1.7.钢筋桁架楼承板生产线 放线架钢筋调直机机

钢网设计通用规范

通用规范 Update: 客户名称:公司 公司编号:CSK01 适用范围:无特殊要求的客户(钢板) 关键词:DIP——Dual In Line Package,传统浸焊式组件 SMT——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 PCB——printing circuit board,印制线路板 SMC——Surface Mounted Components,表面组装元件 SMD——Surface Mounted Devices,表面组装器件 PAD——焊盘 STENCIL——钢板/钢网/网板/漏板/模板,激光模板,印刷模板,雷射钢板 焊膏/锡膏/焊锡膏贴片胶/红胶 开口/开孔 导言:表面组装技术有两类典型的工艺流程,一类是焊锡膏——再(回)流焊工艺,另一类是贴片胶——波峰焊工艺,由此产生两种用途的印刷钢网——印锡浆钢网和印胶水钢网。 PCB是承载集成电路的物质基础,它提供集成电路等元器件固定装配的机械支撑、实现各种电子元器件之间的布线和电气连接或电绝缘、提供所要求的电气特性,如特性阻抗等,同时为自动锡焊提供阻焊图形;为元器件插装、检查、维修提供识别字符和图形。 根据PCB材质的挠曲程度可分为硬质板和柔性板(软板或FPC);根据PCB表面处理技术的不同可分为裸铜板、镀(喷)锡板、镀铜板、镀镍板、镀银板、镀金板,比较常见的有喷锡板和裸铜板。不同的PCB所对应的钢网开孔也有所不同。 随着ROHS指令(R estriction o f H azardous S ubstance:危害物质禁用指令)和WEEE 指令(On w aste e lectrical and e lectronic e quipment(废止电子电气设备指令)的立法实施,绿色环保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在这种情形下,无铅元器件、无铅PCB、无铅焊膏被导入到SMT制程当中。应对无铅制程的要求,钢板的开口设计也有所不同。 一、关于CHIP元件大小及元件形状 英制公制元件的大小(L*W)PAD的间距PAD的宽度0402 1005 1.0*0.5mm40mil 20mil 0603 1608 1.6*0.8mm 60mil 30mil 0805 2125 2.0*1.25mm 80mil 50mil 1206 3216 3.2*1.6mm 120mil 60mil

钢网厚度及开孔标准

0.0 引言 在SMT装联工艺技术中,印刷站位是第一环节,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印刷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SMT焊接直通率的高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发现60%—70%的焊接缺陷与印刷质量有关。因此,有必要对印刷工艺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在影响印刷工艺参数的各个方面中,网板的设计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0 目的 规范SMT车间的钢网厚度及开孔标准,保证锡膏、红胶有效的沉积在指定位置,为焊接提供有效的保证,从而提升整体的焊接质量水平。 2.0 适用范围 用于制造部SMT车间钢网厚度及开孔标准工作指引。 3.0 工作指引 3.1 制造工艺和成本的选用原则 3.1.1根据生产订单性质决定钢网的制造工艺,一般情况下,研发部门首次打样或试制阶段的 钢网,在印刷精度可以保证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化学蚀刻工艺(节省成本),但此种工艺已经严重落后,通常开孔的尺寸误差为1mil,且印刷容易堵塞钢网,已逐渐被淘汰(元件间距必须大于25 mil(0.635mm)以上)。小批量和大批量生产用的钢网,优先采用激光切割+电抛光工艺,此种工艺加工精度高,开孔尺寸误差大约为0.3~0.5mil,定位精度小于0.12mil,且有良好的倒模效应,适用元件间距在20 mil(0.5mm)或以下,加工成本较适中,生产工艺已很成熟。电铸成型工艺因为成本过高,通常用于细间距和超细间距元件的印刷。 3.1.2根据PCB板型的大小和印刷机型号,决定所开钢网尺寸的大小,PCB的长度X宽度超过 250mmX200mm时,一般采用 736mm×736mm(适用于DEK 265和MPM等机型),小于上述情况,而且无0.5以下的细间距引脚和0603以下CHIP的电路板,可以采用420mm×520mm 或550mmX650mm(适用于半自动印刷机和手动印刷台)。 3.1.3 常用钢网的尺寸型号如下表: 3.1.4绷网方式:采用红胶+铝胶带方式,在铝框与铝胶粘接处,须均匀刮上一层保护漆。同时, 为保证网板有足够的张力和良好的平整度,建议不锈钢板距网框内侧保留25mm-50mm。3.2 MARK点的制作要求 3.2.1 制作方式为正反面半刻,MARK点最少制作数量为对角2个,根据PCB资料提供的大小

钢模板技术通用规范

模板加工技术通用规范 (内控文件.通用型) 一、下发文件说明 1.本次下发的文件共页,详见图纸清单: 2.生产加工技术交底:页;加工图纸:模板图块页,桁架图块页,整体组装 图块页。 二、产品说明及工期要求 1.图纸内容:(详见《图纸目录》)。 2.供货产品:(详见《柯达表》)。 3.供货日期:(详见《工程指令单》)。 三、产品拼装说明 1.总说明:每加工顺序完成后均应试拼装,所有产品加工完成后须进行总装(含所有的桁 架、斜对拉螺栓、连接螺栓等各类配件)检查,法兰(企柱)孔必须全部对正,合格后方可转入下一道工序。 2.场内拼装注意事项:大板块的模板尺寸大、平面外刚度不能完全满足场内组拼调整的各 工况要求,组拼时应采取附加措施防止、减少模板的变形。 3.如有桁架时,每榀桁架应逐一试拼,经调整无误后,形成检验记录,编号予以标识。 4.加工过程中或产品最终成型后,若有和设计不符之处,须及时通知设计人员进行相关的 影响性分析和评价,并给出处理措施。 四、加工重点说明 1.【须特别控制项目】:因模板周转次数较多,必须保证焊接质量。 2.未注明的模板法兰、企柱孔为φ22,用M20*70螺栓连接(如无特殊说明,法兰与企柱的 连接螺栓均为级M20,节点板处加强连接螺栓为级M20)。 3.除特殊注明外,法兰、企柱拼缝处均采用平口连接,平口连接面板超出法兰、企柱边~ 1mm,保证面板连接紧密。 4.定位销板的安装位置需严格参照定位销图纸中的“定位销安装示意图”,需配装时进行逐 一安装;定位销规格为通用型,图纸不另行说明,除非对规格进行更新。 5.所有规则面板均需铣边,不规则板采用打磨,以消除剪切或火焰切割边的不平整。

钢网设计规范

、目的 规范和指导本公司产品的钢网设计 、适用范围 本公司的所有钢网设计 三、设计要求 钢网设计规范 1、钢网制作要求 1.1文件处理要求:以Auto cad软件为处理平台,文件以电子档存档和传输规范 内提及的PCB PAD LAYOUT寸皆以Auto cad为准,需注意文件单位 1.2 钢网外框尺寸:A型:□ 650mm*550mm B型:□ 550mm*450mm 用于全自动印刷机的钢网首选A型钢网,用于半自动印刷机的钢网首选B型钢网1.3钢板厚度要求:以0.13mm为主,部分产品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 1.4钢网制作工艺:激光机切割 1.5钢网的光学点型式(图1): A.黑色盲孔.光学点一律不贯穿. B?半蚀刻部份以黑色epoxy填满 C,没MARI的钢网可以通过贯通孔来定位 1.6钢网张力要求: A. 新的钢板张力须=40土10N/cm B. 钢板张力w 5N/cm须更换 C. 量测位置于钢板张网区域九个点.如图 1.7钢板外观图例(图3、图4): H/2图1 图2 图3图4 钢网开孔区 □刚板外框 □ 钢网信息 (型号,版本,制作日期) 注:钢网文件上要标准的信息:型号、单位、厚度、外形尺寸、网孔尺寸比例、孔要求等信息。MARK点制作以及开

2、钢网开孔要求 2.1基本要求:测试点,单独焊盘、螺丝孔、插装焊盘,若研发无特殊说明则不开孔;如果开孔, 则插装焊盘、螺丝孔在客户无特殊要求情况下,要求避通孔处理。其他焊盘则根据贴片要求开 孔。 3、钢网开孔方式: 3.1封装为0201Chip 元件,可采用以下方式开孔:内距保持在0.23~0.25mm,焊盘1:1开孔,如下 图: 3.3封装为0603及0603以上的CHIP 元件,为有效的防止锡珠的产生,通常有以下几种开法 (见下图):(推荐使用A 型、B 型) 3.4二极管开孔设计: 由于此类元件要求上锡比较多,通常建议开孔 1: 1 ; D 型(焊盘1: 1开内切圆) 3.2封装为0402Chip 元件,可采用以下方式开孔:(推荐使用A Y1=1/3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