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
中国建筑史北京四合院特点的空间组合手法

我国建筑史北京四合院特点的空间组合手法1. 介绍四合院的概念和源起北京四合院,是我国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通常是指由一组四面围合的建筑裙组合而成的院落。
四合院通常由前、后、左、右四栋建筑围合而成,院落中心是天井,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个特色。
2. 四合院的空间组合手法四合院的空间组合手法有以下几个特点:2.1 中轴线的布局四合院的布局通常呈现中轴线对称,室内外的各种建筑元素都以中轴线为基准进行布局,形成了室内外空间的有机结合和协调。
2.2 建筑空间的分隔四合院内通常由前厅、后厅、左厢房、右厢房等多个房间组成,这些房间之间的空间分隔不仅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注重私密性和礼仪的特点,同时也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空间层次。
2.3 天井的布局四合院的核心是天井,天井不仅可以起到采光通风的作用,同时也是连接各个房间的核心区域,形成了一个开放的空间中心。
3. 四合院的空间组合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四合院的空间组合手法在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中起到了重要作用:3.1 尊卑有序的空间布局四合院的布局体现了我国古代社会的父权制度理念,房间的大小和位置体现了尊卑有序的社会等级观念。
3.2 封闭性和私密性的重视四合院的空间分隔和布局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中封闭性和私密性的重视,这也与我国古代礼仪和道德观念密切相关。
3.3 性格和主人身份的彰显四合院的建筑布局以及室内空间的精心设计,体现了主人的身份和性格,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4.四合院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四合院的空间组合手法在我国传统建筑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同时对现代建筑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4.1 室内外空间的有机结合四合院的空间组合手法体现了室内外空间的有机结合,这种设计理念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4.2 传统文化的传承四合院作为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其空间组合手法体现了丰富的我国传统文化内涵,对现代建筑设计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4.3 文化价值的体现四合院作为我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空间组合手法不仅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当代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北京四合院的文化特色

老北京四合院的文化特色2019/7/2908:07门墩是指门枕石位于门外部的部分,通常有箱形和抱鼓形(抱鼓石)两种,门枕石的内部有一石窝用于插入门枢。
门墩是门楼中比较有特色的一个组成部件,通常由须弥座,抱鼓或箱形,以及兽吻或狮子(有说是狻猊)几部分组成。
根据门楼的形制不同门墩的形制也有差异,在门旁通常还有上马石和拴马桩等设施,有的还有泰山石敢当。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住宅及其大门直接代表着主人的等级和社会地位,所谓“门第相当”、“门当户对”就是这个意思,因此人们对大门的型制和等级是非常重视的。
“门当户对”是一个成语,“门当”和“户对”都是四合院的建筑构件。
“门当”是汉族传统建筑门口的一对石墩或石鼓,相对放置在大门的两侧,用于显示主人的等级和身份地位,又有吉祥祈福之意。
“ 户对”是中国传统建筑与“门当”相对,为门楣上突出的柱形木雕,上面大多刻有珍兽为主题的图案。
因其一般成双数出现所以称作“户对”。
“户对”也显示了主人的地位只有官者的院落才有,“户对”越多官品就越大,一般一品到五品官员“户对”可以为六个;六到七品可为四个;七品以下只能为两个,普通大户人家也可以有两个。
有“户对”的宅院必须有“门当”,所以“门当”和“户对”除了有镇宅、装饰作用外还显示了主人的地位,“门当户对”逐渐演变为社会观念中衡量男婚女嫁条件的一个成语。
影壁是北京四合院大门内外的重要装饰壁面,主要作用在于遮挡大门内外杂乱呆板的墙面和景物,美化大门的出入口,通常是砖砌成由座、身、顶三部分组成,座有须弥座也有简单的没有座。
影壁墙身的中心区域称为影壁心,通常由45度角斜放的方砖贴砌而成,简单一点的影壁可能没有什么装饰,但也必须磨砖对缝非常整齐,豪华的影壁通常装饰有很多吉祥图样的砖雕。
影壁墙上的砖雕主要有中心区域的中央和四角,在与屋顶相交的地方也有混枭和连珠。
中心方砖上面雕刻有中心花、岔角,在影壁墙的中央还镶嵌有福寿字的砖匾或者是带有吉祥意味的砖雕。
北京四合院中传统中式建筑材料的运用

北京四合院中传统中式建筑材料的运用北京四合院是具有浓厚中式风格的传统建筑形式,其建筑材料的运用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精髓。
以下是对北京四合院中传统中式建筑材料的运用的简要介绍。
首先是砖瓦的使用。
四合院建筑的外围墙壁多采用砖砌,而屋顶则多使用瓦片。
这些砖瓦都是由黏土经过烧制而成,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保温性能。
砖瓦的颜色多以红色为主,与中式建筑的整体色调相协调。
其次是木材的运用。
四合院的柱子、梁、椽、门窗等结构都采用木材。
这些木材不仅具有较好的承重性能,还能增加建筑的美观性。
在木材的选择上,一般会选用质硬纹理直的优质木材,如南方的楠木、榉木等。
木材还可以进行雕刻和涂饰,使建筑更加精美和富有特色。
四合院中还常用青石、青瓦等材料。
青石是一种坚硬的石材,常用于铺地面或建造台阶。
青瓦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瓦片,其颜色偏青,质地坚硬,具有很好的防水性能,常用于建造屋顶。
这些石材和瓦片的运用都能为四合院增添一份古朴、庄重的气息。
四合院中还常用到灰泥、漆料等材料。
灰泥一般用于墙壁的涂刷,起到保护和装饰的作用。
漆料则多用于木材的上色,使其具有较好的防潮、防腐和美化效果。
在漆料的选择上,一般会选用黑色、朱红色等具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颜色。
北京四合院中传统中式建筑材料的运用体现了对材料性能和美观性的兼顾。
这些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智慧,还为四合院增添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
这些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的四合院建筑中仍然得到广泛应用,使得四合院既能保持其传统文化特色,又能满足现代人对舒适居住环境的需求。
百科知识精选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

基本信息文化遗产名称: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所属地区:北京遗产编号:Ⅷ-208遗产类别:传统技艺申报日期:2011年申报人/申报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遗产级别:国家工艺价值北京四合院建筑木结构的制作和使用,不但具有实用性、科学性,更具有一种很高的艺术性。
观赏那些青砖磨缝、雕梁画栋、飞檐斗山的四合院建筑制造工艺,处处都有一种诱人的魅力。
另外,四合院居室的门窗,隔扇等木装修更是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杰作。
古人在设定房门院门的方位、尺寸等方面极为讲究。
首先须按居住者身份、地位、职业确定门的形式和标准。
《易经》中将门的方位及尺寸分为财、病、商、义、官、劫、害、吉八种标准。
据说“八字尺”源于工匠祖师鲁班,如若违背八字会带来不吉利。
北京四合院房门式样颇多,风格各异。
通常为上半部做成十字棱条或步步紧、套方木格,可装玻璃也可糊高丽纸。
下半部在门边中装门心板,门心板可刻上曲线花纹。
四合院的门分风门、院门、隔扇门几种。
屋门,隔扇门多用玻璃或窗格形式,而临街的门和门楼都用板门。
板门是用木板拼成的整体,为了结实耐用背后穿有木带,以燕尾槽和银锭扣连接加固,非常严实持久。
板门一侧边的上下出头做成门轴,插入上下坎门舀,开启自由。
板门背后有木制门栓,人称“门插关”。
此种门既挡风又安全,以双扇对开居多。
讲究的人家还在木门上雕出花卉、盘肠、葫芦等图案来突出门的美观性,还有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楹联直接刻于门上,黑漆金字的木门成为文化人家的一种时尚。
如果再配上精致的门首,贴上门神,确实有种庄重威严之感。
说到四合院的门,必然又牵扯到住宅的门楼和门道。
门楼及门道是各家的门户和门脸,它代表着主人的身份,地位与穷富,门楼的建筑形式备受人们的关注。
无论是广亮大门,垂花门,如意门或蛮子门豪华或普通与否,其在建造上都离不开木结构。
而各种木活技艺均能在这里得到体现,最突出的部件是透雕的罩面板,讲究的门楼观赏性并不亚于院宅房舍。
砖墙瓦顶,台阶木檐,厚重的街门,油漆彩绘的额枋及一双石雕门礅在门前相守相望,使四合院的门楼更加绚丽多姿,肃穆庄严。
北京四合院空间布局特点及设计理念

北京四合院空间布局特点及设计理念一、空间布局特点:1.「四合院」的空间布局呈四合之形,即周围围合起来的四方院落,有清晰的界限和层次感。
四合院一般由正屋、东西厢房和北侧厢房以及后花园构成。
院内的居住区块通常呈东西南北的均衡分布。
2.四合院的空间布局呈现出前后分明、进退有序的特点。
前院起到过渡与欢迎的作用,后院则为主要的起居之所,前后庭院之间一般会设置一个空中连廊,以实现前后院的方便流动。
3.前院多为外界的交往空间,有着天井、害相庭、炕井等装饰,同时也是亲友交往的场所。
后院则多为家庭私密空间,通常是居住区域以及花园等。
二、设计理念:1.和谐一体:四合院空间布局追求的是和谐一体,注重前后院、东西厢房等各个区域之间的协调与呼应。
院内独对称的设计,使整个院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良好的空间流动性。
2.安全保护:四合院的设计理念强调家庭的安全保护。
传统的四合院结构为四周建有高墙,前院通常设置朝南的大门作为进出的通道,形成了独立封闭的空间。
3.自然灵性:四合院空间布局注重与自然环境的接触与融合。
院落内常见的井,炕井等水景以及花园等景观,使人能够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同时亦能够提供清新的空气和净化居住环境。
4.私密性:四合院的设计注重私密性。
前后院的设置可实现家庭成员之间的私密空间,将院落从外界隔离,形成自己的小社会,能够保护家庭的安全和隐私,更能体现中国传统家庭的封闭性。
5.生活方式:四合院的空间布局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尊重家庭的地位和封建礼教传统,注重家人间的亲情和互动,以及与邻里之间的交往与沟通。
总之,北京四合院的空间布局特点及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观念和生活方式。
其追求和谐一体、安全保护、自然灵性、私密性和家庭生活方式等特点,使得四合院成为中国建筑文化中独具特色和魅力的代表之一。
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历史文化形态与保护

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历史文化形态与保护北京的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其营造技艺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北京四合院的传统营造技艺、历史文化形态以及保护措施。
其次,北京四合院的历史文化形态。
四合院作为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四合院不仅是北京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产物,还承载了丰富的社会和文化内涵。
四合院中的庭院和房间布局代表了传统中国家庭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反映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下的家族结构和社会文化。
再次,北京四合院的保护措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四合院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消失的风险,保护工作变得十分紧迫。
为此,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北京四合院。
首先,加强法规和政策的制定,明确四合院的保护范围和标准,限制破坏性的改建和拆除。
其次,加强对四合院的检测和评估,及时修复和维护受损的建筑物和构件。
同时,还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和展览,提高社会公众对北京四合院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最后,展望未来,北京四合院的保护应继续加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保护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的任务仍然艰巨。
未来的工作应加强对四合院的建筑材料和技艺的研究,推动传统建筑材料和工艺技术的传承和创新。
同时,加强对四合院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还应加强对四合院文化内涵的研究和传播,使其成为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北京四合院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具有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形态和营造技艺。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建筑文化,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四合院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对传统建筑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北京四合院这一独特的传统建筑文化。
简述传统民居北京四合院的布局形式

简述传统民居北京四合院的布局形式
传统民居北京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称谓,其布局形式以矩形为主,四周环围着一个院子,内部由四条边相互接壤,取名“四合院”。
它的空间结构简单、有秩序。
奉祀宫观东西深,内中既有廊连密,凡是四合院,册外楼房总第三元,中间竖立一座楼间,两边成形护墙飞檐,上解仙楼屋檐褂,下落油米茶事物。
四合院四隅,最常有“阴禅阳宅”的安置,三面及中央多沿用柱廊间隔,立柱木质,垂云式顶,屋舍皆三层,砖瓦色相鲜明,共成一个十字街院,古老传统,穿插而立,形成一种浓厚的民族风情。
此外,四合院之内更有花园,假山,池塘,假桥,古树院落等景观,把院子变成一个清雅富有诗意的江南水乡。
四合院把许多建筑形式组合在一起,表达了家庭间复杂的关系,充分体现出天人合一、融会集技的和谐美学,以及多元的宫廷建筑文化。
可见,传统民居北京四合院的布局形式独特而精湛,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浓郁的民俗风情,受到了来访的参观者的喜爱。
北京四合院分析

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崐一个“口”字形。
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一、四合院的结构形式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的典型。
其平面布局以院为特征,根据主人的地位及基地情况(两胡同之间的隙地),有两进院、三进院、四进院或五进院几种,大宅则除纵向院落多外横向还增加平行的跨院,并设有花园。
以最常见的三进院的北京四合院为例。
前院较浅,以例座为主,主要用作门房、客房、客厅;大门在倒座以东、宅之巽痊(东南隅),靠近大门的一间多用于门房或男仆居室;大门以东的小院为熟;倒座本部小院内设厕所。
前院属对外接待区,非请不得入内。
内院是家庭的主要活动场所。
外院和内院之间以中轴线上的垂花门相隔,界分内外;内院正北是正房,也称上房、北房或主房,是全宅地位和规模最大者。
为长辈起居处;内院两侧为东、西厢房,为晚辈起居处;正房两侧较为低矮的房屋叫耳房,由耳房、厢房山墙和院墙所组成的窄小空间称为“露地”,常被人作为杂物院使用,也有于此布置假山、花木的;连接和包抄垂花门、厢房和正房的为抄手游廊,雨、雪天可方便行走。
内庭院面积大,院内栽植花木,陈设鱼缸盆景,家人纳凉或劳作,为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
后院的后罩房居宅院的最北部,布置厨、贮藏、仆役住房等;如信宅有后门,后门的位置在后罩房西北角的一间;院内有井。
后院是家庭服务用区。
二、四合院平面布局与细部构造(一)四合院平面布局1、北京四合院是一种十分成熟的民居形制,布局,间架,构造做法皆有定制,从单体建筑来说,大皆雷同。
其艺术表现力主要反映在布局组合,大门,影壁墙,垂花门几个方面。
四合院的布局组合多种多样,从一合院到四合院,从单进院到四进院,从单轴线到多轴线,及带花园的住宅类型,并且可适应在南、东、西向开门的胡同环境,以及从北向开门的倒座房等。
2、北京四合院多按南北纵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
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是一种传统技艺,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申报。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老北京一种极普遍的传统住宅,也是古都风貌中独具特色的景。
它不仅是一种砖瓦构建的居住形式,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
2011年5月23日,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的四合院包括小四合院、中四合院、大四合院、变体四合院、三合院及大杂院等类型。
其房屋建筑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地基、墙体、屋顶。
各部位所使用的材料不同,营造方法也不一样。
老北京传统四合院最大的特点是以木材做为房舍支撑物和骨架结构,这就大大减轻了四周墙体的负重量。
而有些房屋不用砖石砌成隔断,采用了木制板壁和隔扇将间与间隔离,这种隔扇并不负重,只是为了使用上灵活方便。
老北京的四合院建筑不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还十分符合《营造法》原理。
在三大组成部分中,既权衡建筑物的比例,比重还保持了整体的平稳性与互衬性。
并以严谨的布局、精细的做工、优美的造型来突出建筑体的壮观及典雅之风。
提到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结构,木材在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老子》曰:“九层之台,作于累土”。
累土成基意为根基实在,建筑物才能坚固。
做为房屋顶部主要支撑物的柱子要立于地基之上,所用木材
须粗实且抗腐力强。
而传统的屋顶骨架主要是木质结构,分成柁、檩、椽、枋等几部分。
柱子的作用是支撑大梁,梁是承负屋顶受力最大的横向骨架,又叫“柁”。
因为它像横跨在两柱之间的一架桥梁,驮起上面很大力量而得其名。
梁的造材很重要,料需粗实、坚硬、有韧性。
讲究的人家多采用上乘的针叶树,如黄松、黄花松等木料。
名人府弟用金丝楠者非为少数,平民四合院用榆槐木者甚多。
为了适应北方夏天多雨冬季寒冷的气候条件,北京四合院的屋顶多为人字形,使其达到排水迅速,隔温保暖的作用。
梁上有挂柱支撑二柁,三柁、上面又有檩子和椽子,木屋架成为一个阶梯形。
屋顶铺上泥瓦后,从侧面看像似山峰。
在四合院建筑中,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实践积累了一套完整的木结构制作工艺。
为了使屋架牢固,匠师们采用了特殊方式将其各部位紧密联在一起。
斗、拱、昂、枋就是最常见的物件之一,这些部件在木结构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斗是一尺见方形木块,分为斗耳、斗腰、斗底三段,类似古代量粮食的斗状。
中间凿有方孔安放于柱子顶端。
拱是安装在斗上的一两头跷曲似船形木方,即是一根长木方,通过斗和拱中心倾斜下垂,其作用是前可挑檐,后可挑梁。
枋用来连接分散的斗拱,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可保持屋架的稳定。
有了坚实牢固的柱、斗拱、昂、枋,梁才能承担起檩子及密集的木椽,使所有木屋架成为一个整体。
北京四合院建筑木结构的制作和使用,不但具有实用性、科学性,更具有一种很高的艺术性。
观赏那些青砖磨缝、雕梁画栋、飞檐斗山
的四合院建筑制造工艺,处处都有一种诱人的魅力。
另外,四合院居室的门窗,隔扇等木装修更是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杰作。
古人在设定房门院门的方位、
尺寸等方面极为讲究。
首先须按居住者身份、地位、职业确定门的形式和标准。
《易经》中将门的方位及尺寸分为财、病、商、义、官、劫、害、吉八种标准。
据说“八字尺”源于工匠祖师鲁班,如若违背八字会带来不吉利。
北京四合院房门式样颇多,风格各异。
通常为上半部做成十字棱条或步步紧、套方木格,可装玻璃也可糊高丽纸。
下半部在门边中装门心板,门心板可刻上曲线花纹。
四合院的门分风门、院门、隔扇门几种。
屋门,隔扇门多用玻璃或窗格形式,而临街的门和门楼都用板门。
板门是用木板拼成的整体,为了结实耐用背后穿有木带,以燕尾槽和银锭扣连接加固,非常严实持久。
板门一侧边的上下出头做成门轴,插入上下坎门舀,开启自由。
板门背后有木制门栓,人称“门插关”。
此种门既挡风又安全,以双扇对开居多。
讲究的人家还在木门上雕出花卉、盘肠、葫芦等图案来突出门的美观性,还有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楹联直接刻于门上,黑漆金字的木门成为文化人家的一种时尚。
如果再配上精致的门首,贴上门神,确实有种庄重威严之感。
说到四合院的门,必然又牵扯到住宅的门楼和门道。
门楼及门道是各家的门户和门脸,它代表着主人的身份,地位与穷富,门楼的建筑形式备受人们的关注。
无论是广亮大门,垂花门,如意门或蛮子门豪华或普通与否,其在建造上都离不开木结构。
而各种木活技艺均能
在这里得到体现,最突出的部件是透雕的罩面板,讲究的门楼观赏性并不亚于院宅房舍。
砖墙瓦顶,台阶木檐,厚重的街门,油漆彩绘的额枋及一双石雕门礅在门前相守相望,使四合院的门楼更加绚丽多姿,肃穆庄严。
老北京四合院里居室的窗户花样繁多,造型美观大方。
为了采光和保温,地面往上是砖砌的坎墙。
一米坎墙之上到檩方是木制窗户,窗子下半部以木框分几等份,框内安装大玻璃。
上半部是用木棱做成的各种窗格,有灯笼紧、套方、盘肠、乱劈柴、双笔管、斜向眼等式样,其造型十分优美做工细腻精良。
所有的框、边、棱条均以榫卯结合,部件配合很得当。
为了通风可做成上支下摘,或外加一层纱窗。
精美的窗格,豪华的木门,雕梁画栋的檐枋,使青砖灰瓦的四合院宅舍显示出古色古香。
大凡有身份人家的四合院,室内一般都不砌成固定隔断,间与间多采用木隔扇分成小单元。
这种形式拆启自由,灵活方便,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变更空间。
而精巧轻便的木隔扇又可做为一种特殊的室内装饰品,给人带来一种舒适典雅之美感。
因为隔扇有多姿多彩的窗格,还镶有玲珑剔透的木雕花卉,每扇心板上或浮雕花纹,或附予彩绘。
风韵独特的细木装修,使居室气氛充满了温馨与浪漫。
除此之外,四合院中的走廊、影壁、挂落屏风及柱头枋下的雀头、花牙子,在制作上工艺也是十分的精湛,无论是格局或造型极具观赏性。
这些用木材制成的物件以其特有的形状、体态,色彩和质感构成无数点、线、面的有机组合,形成了四合院建筑造型艺术诸多内容。
也给人们的居住环境营造出一个舒适、和谐、多趣的生活空间。
可以说,在四合院建筑当中,木质材料的广泛使用,表明其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它在房屋内外装饰方面,也发挥着很大作用。
古代工匠们以巧夺天工的高超技艺,把木材制成居舍结构及各种装饰物,与砖瓦灰石结合成一体,营造出世界罕见的民宅和殿堂。
如今这些蕴含着古都历史和人文精神的传统四合院,它就像一位饱经风霜而无言的老人,引导着后人去追寻,感悟逝去的岁月中曾拥有的辉煌与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