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文化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中国八大菜系的形成历程和背景

中国八大菜系的形成历程和背景

中国八大菜系的形成历程和背景中国八大菜系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风格最为鲜明、影响最深远的八种菜系,它们丰富了中国菜肴的口味,也体现出中国人有关美食的健康观念。

一、川菜川菜历史悠久,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广泛流行于今四川、重庆、贵州等地,也就是“川、渝、黔”三省地区。

川菜以辣为主,善用花椒、辣椒、八角、茴香、花姜等香料,加之高汤、腌渍、烹调等手法,使得川菜鲜香辣爽,耐人寻味,让人回味无穷。

二、粤菜粤菜源远流长,追溯至唐朝,主要流行于今广东、广西、海南省等地,也叫“粤、闽、琼”三省菜系。

粤菜以咸鲜为主,善用鱼露、酱油、葱姜蒜、蚝油等汁料,以及焗烧、爆炒、烩煮等手法,令粤菜汁鲜香浓,营养丰富,层次丰富。

三、鲁菜鲁菜历史悠久,追溯至春秋时期,主要流行于今山东省,也叫“鲁”一省菜系。

鲁菜以酱香为主,善用豆瓣酱、米醋、芝麻、糖等调味料,以及煎炸、烩煮等手法,使得鲁菜香甜鲜醇,营养价值高,口感极佳。

四、苏菜苏菜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主要流行于今江苏省,也叫“苏”一省菜系。

苏菜以鲜醇为主,善用酱油、醋、豆瓣酱、糖等调料,以及煎烤、炒煮等手法,使得苏菜精致爽口,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

五、浙菜浙菜可追溯至宋代,主要流行于今浙江省,也叫“浙”一省菜系。

浙菜以清香为主,善用醋、糖、酱油、豆瓣酱等调料,以及烤煮、炒煮等手法,使得浙菜清香爽口,口感独特,深受食客青睐。

六、湘菜湘菜可追溯至汉代,主要流行于今湖南省,也叫“湘”一省菜系。

湘菜以麻辣为主,善用花椒、辣椒、八角、花姜等香料,以及烤煮、蒸煮等手法,使得湘菜辣香鲜美,口感清爽,风味独特。

七、徽菜徽菜可追溯至唐代,主要流行于今安徽省,也叫“徽”一省菜系。

徽菜以酸辣为主,善用醋、豆瓣酱、蒜米等调料,以及烤煮、炸煮等手法,使得徽菜酸辣可口,营养丰富,层次丰富。

八、闽菜闽菜可追溯至明清时期,主要流行于今福建省,也叫“闽”一省菜系。

闽菜以咸酸为主,善用豆瓣酱、米醋、芝麻、糖等调料,以及烧烤、炒煮等手法,使得闽菜酸甜鲜美,营养丰富,层次丰富。

知识|川菜历史文化及特色

知识|川菜历史文化及特色

知识|川菜历史文化及特色概括地说川菜发源于古代的巴国和蜀国,它是在巴蜀文化背景下形成的。

按中国历史演变序号--朝代来说,川菜历经了春秋至秦的启蒙时期后,到两汉两晋之时,就已呈现了初期的轮廓。

隋唐五代,川菜有较大的发展。

两宋时,川菜已跨越了巴蜀疆界,进入北宋东京、南宋临安两都,为川外人所知。

明末清初,川菜运用引进种植的辣椒调味,对继承巴蜀早就形成的“尚滋味”、“好辛香”的调味传统,进一步有所发展。

晚清以后,逐步形成为一个地方风味极其浓郁的体系,与黄河流域的鲁菜,岭南地区的粤菜,长江下游的淮反扬菜同列。

川菜的基本特征川菜发展至今,已具有用料广博、味道多样、菜肴适应面广三个特征,其中尤以味型多、变化巧妙而著称。

“味在四川”,便是世人所公认的。

川菜之味,以麻辣见长。

且看川菜怎样运用辣味,就能和别的地方比较出它的长处了。

辣椒与其它辣味料合用或分别使用,就出现了干香辣(用干辣椒)、酥香辣(糊辣壳)、油香辣(胡椒)、芳香辣(葱姜蒜)、甜香辣(配圆葱或藠头)、酱香辣(郫县豆瓣或元红豆瓣)等十种不同辣味。

四川常用的23种味型,与麻辣沾边的达13种,如口感咸鲜微辣的家常味型,咸甜辣香辛兼有的鱼香味型,甜咸酸辣香鲜各味十分和谐的怪味型,以及表现不同层次麻辣的红油味型、麻辣味型、酸辣味型、糊辣味型、陈皮味型、椒麻味型、椒盐味型、芥末味型、蒜泥味型、姜汁味型,使辣味调料发挥了各自的长处,辣出了风韵。

川菜的烹饪方法川菜拥有4000多个菜肴点心品种。

这些菜点是由筵席菜、便餐菜、家常菜、三蒸九扣菜、风味小吃五个大类组成的。

当今流行的川菜品种既有对历代川菜品种的传承,也有烹饪技术工作者的不断开拓、创新。

众多的川菜品种,是用多种烹饪方法制作出来的。

常用的烹饪法,大类有30种,这当中既有一些全国通用的,也有一些四川独创的。

如四川独创的小炒、干煸、干烧、家常烧就别具一格。

小炒之法,不过油,不换锅,临时对汁,急为短炒,一锅成菜,菜肴起锅装盘,顿时香味四溢。

川菜的发展历程

川菜的发展历程

川菜的发展历程
川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发展历程。

它起源于四川地区,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和传承,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的烹饪流派。

川菜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的蜀汉时期,当时蜀地的饮食文化就已经开始形成。

随着历史的发展,四川地区的川菜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特色。

尤其在唐代,成都成为了中国的文化中心,川菜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繁荣。

到了明清时期,川菜开始融合各地的特色,如京菜、浙菜、粤菜等,形成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菜肴品种。

这是川菜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也标志着川菜的地位逐渐得到了肯定与提升。

而到了近代,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川菜开始迅速走向国际舞台,并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

这一时期,川菜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不仅传播到了全国各地的餐饮行业,也进入了世界各地的餐桌。

川菜的发展不仅仅是口味的丰富多样,也展现了四川人民的智慧和勇敢创新的精神。

如今,川菜作为中国烹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了中国餐饮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川菜的特点是麻辣鲜香,口感丰富多样,独具创意。

四川菜不仅仅是一种烹饪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川菜的发展历程从始至终都充满了创新与变迁,但它一直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与特色。

通过不断的变革和调整,川菜始终
保持着其自身的传统与魅力。

川菜的成功离不开四川人民对美食的热爱和对口味的追求,也离不开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勇于尝试的胆识。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川菜,它的发展历程也会继续演绎,为世界各地的人们带来更多的美食享受。

四川的川菜与川剧文化

四川的川菜与川剧文化

四川的川菜与川剧文化四川是中国著名的美食之都,以其独特的川菜享誉中外。

同时,四川还有着丰富多彩的川剧文化,这两者相互交织,成为了四川独特的文化符号。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介绍四川的川菜和川剧文化,并探究它们之间的联系。

一、川菜的特点及发展历史川菜是四川地区的传统菜系,以其麻辣味道和丰富多样的口味而闻名于世。

川菜以其独特的调料和烹饪技巧,使得每一道菜品都充满了浓郁的川味。

川菜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麻、辣、鲜、香”,并且注重口感的变化和菜品的创新。

川菜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当时,川菜已经形成了一些基本的烹饪方法和调料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川菜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四川菜的特色。

清代时期,川菜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二、川剧的特点及发展历史川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四川地区。

它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豪放激昂的唱腔而闻名于世。

川剧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变脸、换装、快板、滑稽”,并且注重角色的刻画和情节的发展。

川剧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末年。

当时,川剧已经形成了一些基本的表演方式和唱腔技巧。

随着时间的推移,川剧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代时期,川剧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三、川菜与川剧的联系川菜和川剧作为四川的两个重要文化符号,彼此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首先,川菜和川剧都是四川地区的独特产物,反映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文精神和历史传承。

其次,川菜和川剧都注重创新和变革,不断吸收外来的元素,并融入到自身的发展中。

这种创新和变革的精神使得川菜和川剧在传统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最后,川菜和川剧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成为了四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川菜和川剧的联系还体现在它们共同传承和弘扬着四川的优秀传统文化。

无论是川菜还是川剧,都是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的。

这种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对四川文化的传承。

通过川菜和川剧,人们可以感受到四川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以及对美食和艺术的热爱。

川菜的起源与历史由来

川菜的起源与历史由来

川菜的起源与历史由来川菜在中国的饮食界里具有特别的地位,川菜的口感号称百菜百味,当然让人最为影响深刻还是川菜独一无二的辣和香。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川菜文化有着二十多种复合味型。

那么关于川菜的起源和由来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川菜是我国烹饪的主要菜肴,发源于古代的巴国和蜀国,经历了春秋至秦的启蒙时期后,在两汉两晋,呈现成初期的轮郭。

隋唐五代,川菜有较大的发展。

两宋时,川菜跨越了巴蜀疆界,进入东都,为世人所知。

明末清初,川菜利用辣椒调味,对继承巴蜀时期就形成了“尚滋味”、“好辛香”的调味传统,进一步有所发展。

晚清以后,逐步形成了一个地方风味极其浓郁的菜系。

由筵席菜、大众便餐、家常菜、三蒸九扣菜、风味小吃等五大类,组成一个完整的风味体系。

其风味是清、醇、浓并重,并以善用麻、辣著称,对长江中上游和滇黔等地有相当的影响。

近年,川菜踪迹已遍及中国以至海外,到处都有“味在四川”之誉。

川菜原来只流行于巴蜀地区,川菜在全国的流行开始于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同志对川菜的发展有很大贡献。

川菜风味包括重庆、成都和乐山、内江,自贡等地方菜的特色。

主要特点在于味型多样。

辣椒、胡椒、花椒、豆瓣酱等是主要调味品,不同的配比,化出了麻辣、酸辣、椒麻、麻酱、蒜泥、芥末、红油、糖醋、鱼香、怪味等各种味型,无不厚实醇浓,具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殊风味,各式菜点无不脍炙人口。

据《华阳国志》记载,巴国“土植五谷,牲具六畜”,并出产鱼盐和茶蜜;蜀国则“山林泽鱼,园囿瓜果,四代节熟,靡不有焉”。

当时巴国和蜀国的调味品已有卤水、岩盐、川椒、“阳朴之姜”。

在战国时期墓地出土文物中,已有各种青铜器和陶器食具,川菜的萌芽可见一斑。

川菜系的形成,大致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到三国鼎立之间。

当时四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渐移向成都。

其时,无论烹饪原料的取材,还是调味品的使用,以及刀工、火候的要求和专业烹饪水平,均已初具规模,已有菜系的雏形。

秦惠王和秦始皇先后两次大量移民蜀中,同时也就带来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这对发展生产有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中国传统四大菜系[四大菜系关于中国传统菜系文化的发展与概述]

中国传统四大菜系[四大菜系关于中国传统菜系文化的发展与概述]

中国传统四大菜系[四大菜系关于中国传统菜系文化的发展与概述]产业发展关于中国传统菜系文化的发展与详细描述---------川菜内容提要:在中国饮食文化区域性特征的影响下,中国被划分为若干个饮食文化圈。

孙美红通过介绍西南地区饮食的内最具代表性文化圈四川菜系,来分析菜系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川菜饮食文化区域性饮食文化圈菜系川菜汉族人讲究并善于烹饪,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壮族汉族饮食文化中南北菜肴风味就表现出差异。

到唐宋时,南食、北食各自已经形成体系。

发展战略到清代初期时,川菜、鲁菜、淮扬菜、粤菜,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地方菜,被称作四大菜系。

川菜中国四大菜系之一。

也叫四川菜。

以其麻辣味享誉于海外,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之美誉。

川菜选料认真,且配料细,烹制考究,调味多样,尤其是味别多样,有百菜百味之称。

常见山香有鱼香味、五香味、怪味、麻辣味、酸辣味;常见烹饪方法为干煸,干锅,水煮,爆炒之类。

即四川菜系。

以成都菜和重庆菜为代表。

四川粤菜日本料理各地风味比较统一。

主要流行于西南地区和湖北地区,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川菜馆。

川菜是中国最有特色的小吃类菜系,也是西南民间最大菜系。

川菜讲究色、香、味、形、器、兼有南北之长。

在味等上尤多突出,素以味多,味广、味厚著换称。

早在西汉时期,就有蜀人“尚滋味、好辛香”之说。

鲁菜中国四大菜系之一。

也称山东菜。

鲁菜居各大菜系之首,是各大菜系的基础。

鲁菜取材广泛,选料精细,讲究丰满实惠,烹调方法全面,精于制汤,善以葱调味。

鲁菜在烹制海鲜上有独到之处,不光对海珍和小海味的泡制烹制,堪称一绝。

淮扬菜中国四大菜系之一。

淮扬菜注重刀工,讲究火候,口味清淡微甜,。

淮扬菜以沿江、沿淮、徽洲三地区的地方菜为代表构成。

其局限性是选料朴实、讲究火工,重油重色、味道醇厚、保持原汁原味。

中。

淮扬菜以其选料精细、工艺精湛、造型精美、文化内涵丰富而在中国四大菜系中独领风骚。

特点是:用料以水鲜为主,汇江淮、湖南特产为一体,禽蛋蔬菜,四季常供;刀工精细,注重火候,擅长炖、焖、煨、焐;追求本味、清鲜平和、咸甜醇正适中。

川菜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川菜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川菜的历史渊源与发展川菜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地方菜系之一,以其独特的口味、丰富的调料和辣味的特点而闻名。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川菜的历史渊源以及其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一、川菜的历史渊源川菜起源于中国四川地区,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交通要道,连接了中原和西南地区。

四川地区的气候条件多变,土地肥沃,拥有种类繁多的农产品,为川菜的发展创造了极佳的自然环境。

早在春秋时期,川菜就已经开始形成。

这时期的川菜以冷热兼顾、一菜一品的方式为主,留下了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经典菜品。

随后,唐朝时期,川菜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水土丰富的四川大地为川菜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来自中原地区的文化、食材和烹饪技巧的影响也加速了川菜的繁荣。

这个时期川菜开始采用大量的调料和香辛料,并逐渐形成了川菜独有的麻辣口味。

明清时期,川菜开始展现了其独特的风貌。

尤其是清朝时期,四川成为了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和官员,而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不仅带来了更加繁复的烹饪技巧,还为川菜的发展提供了更高的审美标准和要求。

因此,川菜在这个时期迎来了一个全新的高峰。

二、川菜的发展里程碑1. 川菜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20世纪初,大量的四川移民开始涌入中国的其他地区。

这些移民带去了家乡的味道和烹饪技巧,川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和普及。

今天,在中国的大多数城市都能找到川菜馆,川菜已成为了中国餐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四川菜谱的整理和出版20世纪5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四川的烹饪文化受到了冲击。

然而,在这个时期,一批热衷于保护和发扬川菜的专家开始整理和出版川菜的经典菜谱,如《川菜譜要》和《川菜譜》等。

这些菜谱的出版,为川菜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四川菜入选世界美食之列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川菜开始走向世界。

1982年,中国著名厨师教育家向红福在国际厨艺比赛中以川菜夺得金牌,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

川菜的形成与发展

川菜的形成与发展


清代的汤勺
粉彩龙凤纹碗

高至八十厘米的清代刻花清釉泡菜坛
,小巧玲珑二十厘米的绿釉泡菜坛

材质从陶、瓷、木、竹到青铜、牙骨、铁器,种类从盘筷碗到杯勺碟一应俱全,每一件 物品都承载着一段川菜历史。 为了更全面地展现川菜器皿,川菜博物馆方面特地从3000多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川菜收藏品”中挑选出 近百件各个朝代的代表之作进行展示,目的在于让更多的人了解川菜文化。
川菜是中国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川菜文化也是川菜魂魄所在。在第三届美食节川菜 博物馆中,古至商周盛食鼎,近到清代泡菜坛,材质从青铜、瓷器、木器到木器、陶器、 竹器,种类从盘筷碗到杯勺碟的八十多件展品被展出。 这些展品均是自战国和汉唐以来与川菜有关的饮食器物:
春秋的青铜鼎
,隋代的邛窑四耳壶
,明朝的青花筷筒
现代川菜的诞生:
清乾隆时期,四川罗江人李化楠的食经书《醒园录》详细记载了烹调的原料选择和烹饪 操作程序,对于后来家厨和主妇中馈技艺的提高帮助极大。 这个时候的四川经济还处于腾飞前夕,烹饪技艺简单、粗糙,它受到来自湖广、江西和陕 西移民带进川的下层饮食风格的影响,其精致者以“肉八碗”、“九大碗”为代表。这九样菜 里,我们看到的主要还是受鲁菜影响下的风格。这就是历史学家蒙文通认为的,现代川菜的初 期受鲁菜影响很大的理由。 《醒园录》中系统地搜集了江浙家厨和中馈菜的38种烹调方法,如炒、滑、爆等,以及冷 菜类的拌、卤、酱等。因为这些名目繁多的烹调方法密切地同中下层烹调紧密相联系,使现代 川菜在中下层上受到来自于江浙菜系的影响。 一般说来,现代川菜的酝酿时期大约可确定为1861-1905。现代川菜的诞生,是和四川文 化在晚清的起飞分不开的,它主要由移民烹饪文化的混合,并在上层示范文化的鼓励下,包括 烹饪学家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现代川菜的定型时期大约从1906年到1937年。 到了清末,现代川菜在定型初期,已在全 国饮食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后在47年的时间 内,现代川菜发展到了惊人的规模,并且除了 “清、鲜、醇、浓并重,善用麻辣。”上的分 类以外,还形成了按地区的分类,计有成都、 重庆、自贡等地区的流派,此外,还有数不清 的各县名菜与名小吃。1959年整理的四川 《满汉全席》,收录了成都的满汉全席菜单65 种。1960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 名菜谱(第七辑)》系川菜专辑,收录了成渝 两市著名餐馆的名菜117种,名小吃32种,并 介绍了四川民间筵席的部分菜品13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菜文化的发展历程
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同时也是味型最多、最有特色、民间的最大菜系,四川菜系以调味与菜式复杂多样且富有特色,“五味俱全”而突出麻辣,口味清鲜与醇浓并重而著称。

川菜有“七滋八味”之说,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美誉,故国际烹饪界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之论。

长久以来,川菜在烹饪上以选料精细、烹饪严格、品种丰富的特点受到人们的喜爱与推崇,在中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川菜的足迹已经遍及全国,并早已走向海外,成为外国人日常生活中的美味佳肴。

川菜目前是涉及人口最多、经营门店最多的菜系,从全国餐馆营业额统计来看,川菜影响力已跃居第一位。

川菜的发展历程
川菜的出现可追溯至秦汉时期,西汉扬雄《蜀都赋》从侧面展示了古典四川菜以及饮食基调。

东汉末,古典巴蜀菜开始出现自己的特色;到魏晋时,古典巴蜀菜与其他菜系出现分野。

隋唐五代时,中原世祖、文人的迁入使巴蜀经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巴蜀菜也出现繁荣状况。

至两宋时,川菜发展成独立菜系并达到高峰,这一时期,川菜成为一个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菜系,开始向巴蜀之外传递川菜文化。

元明清时期,长期的战乱,导致四川人口锐减,经济、文化遭受摧残,使得南宋以前繁荣一时的四川亚文化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四川的烹饪文化在全国的地位一落千丈;期间,明末时辣椒由美洲经欧洲间接引入中国,使自巴蜀时期就形成的“尚滋味、好辛香”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晚晴后期,四川少受战乱及资本主义的冲击,同时由于清政府的重视,四川文化出现了起飞,现代川菜文化开始诞生,到抗日战争前期基本定型。

川菜的菜系
成都为主的蓉派川菜、重庆为主的渝派川菜,加上自贡为主的盐帮川菜,共同构成了四川菜系。

一般认为,成都蓉派川菜为传统官家川菜,而重庆渝派川菜更接近新式川菜。

川菜餐馆的菜品口味多为蓉派川菜和渝派川菜,近年来,盐帮川菜也异军突起,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

川菜的特点
川菜原料多选用山珍、江鲜、野蔬和畜禽。

川菜以麻、辣、香、鲜为特色,素有活“色”生“香”的“味”觉体验之说。

川菜菜式主要包括高级宴会菜式、普通宴会菜式、大众便餐菜式和家常风味菜式。

各个菜式既各具特色、独立成菜又相互渗透、融合,共同形成了川菜菜式,并向四川以外的区域扩散,对各个阶层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川菜具有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适应力强的特点,突出麻、辣、鲜、香、油大和味厚,调味方法与烹饪方法多样,形成了色香味俱全的特殊风味。

川菜的传承
川菜文化作为巴蜀文化的一部分,历史悠久,渊源流程。

继承和发扬川菜文化,是每一个四川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2010年2月,成都市获批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并被授予“美食之都”的殊荣。

这是世界对川菜文化的肯定,同时对川菜文化的传承、川菜烹饪技术的提升、川菜餐饮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7月,国宝级川菜大师傅祖明做客腾讯网大成教育访谈室,介绍了川菜的历史,川菜的特色,川菜的做法,川菜的发展以及川菜的传承,让青年一代对川菜文化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2012年7月,由四川省民俗学会、第九届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组委会办公室主办,成都美食之都促进会承办的“推动美食之都:再论川菜文化研讨会”在成都双流县召开。

来自商、政、学各界的与会代表就推动“美食之都”建设、传承川菜文化、推动川菜文化的进步与发展达成了共识。

2012年9月,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成都市烹饪协会主办,成都新东方烹饪学校承办的“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暨第九届烹饪技术大赛”在成都金牛隆重举行,数千川菜厨师精英参加了第九届烹饪技术大赛。

通过大赛弘扬了川菜文化,提高了行业烹饪技术水平,以推动烹饪事业发展,适应餐饮市场的需求。

2012年9月,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国家商务部、国家旅游局,四川省商务厅、成都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在在成都市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举行。

第九届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以“味道四川,麻辣世界”为主题,弘扬川菜美食文化、促进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扩大国际影响、建设美食之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