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方言语气词
四川方言-普通话发音对照表

用来吓不听话小孩子的野物(应该是指狐狸)
杂批烂贼
品格低下的人。
干瘪老古冬
老糊涂
孱头儿
脾气不好的男人。
抛皮
痞子
常用动物名称
厨算儿,厨签儿,弥线儿
蚯蚓
偷油婆,偷家(gā)婆
蟑螂
丁丁猫,洋噶丁丁儿
蜻蜓
耗儿,老鼠儿,老碎子
老鼠
爪(zhǎo)蚂
蚱蜢
赖格宝
赖蛤瘼
格蚤
跳蚤
金肮子,公拉子
知了
螬虫
蛔虫
茄块儿,克马
怎么
扯把子
撒谎
叫他莫不得
让他那样,不管。
把连
总共
脚哒
下面
猴抛搞刨
做事匆忙
日龙垮裤
衣冠不整
打屌卡
没穿裤子
枪毙
坐卡房
入狱
惊蹦
非常活波,有活力。主要指老人精神状态佳。
激跳
利索,活泼。主要指小孩子。
灯儿啦麻汤,日冲日冲,喉(一声)刨
吊儿郎当
摸
动作慢
灯儿晃
到处晃荡
乖
漂亮,主要用于形容年轻女性和小孩。
搓,挫
丑,多指男性猥琐。
医闷鸡,医人
捉弄,整人。
千烦儿
顽皮不听话
支脚动手
手脚不安分
焉趴皮臭,奄tiātiā
无精打采
用来骂人,表示人很“二”。
哈搓搓
描述做事没有分寸。
常用动作、状态名称
翻壳转儿,打倒转滚儿
翻筋斗
下课
下台、下岗、出局,主要指坏人下台。
雄起
加油努力
打望
到处看,也指男性因物色女性而张望。
滴滴嘎嘎儿
试析昭通方言语气词

试析昭通方言语气词
昭通方言是四川话中的一支,属于南亚语系。
昭通地区的方言语气词比较丰富,有以下几种:
1. “啊”:表示疑问或肯定。
比如:“这是什么啊?”、“好啊。
”
2. “呢”:表示询问或确认。
比如:“你在干嘛呢?”、“这个是不是这样呢?”
3. “咯”:表示肯定或强调。
比如:“这个东西很好咯!”、“我告诉你咯!”
4. “哦”:表示理解或接受。
比如:“哦,原来是这样啊!”、“哦,我知道了。
”
5. “嘞”:表示提醒或提示。
比如:“别忘了嘞!”、“这个事情还没做完嘞。
”
6. “喽”:表示结束或赞同。
比如:“好了喽!”、“行喽!”
以上是昭通方言常见的语气词,并且它们的使用也会因为对话者和情境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云南方言的特殊叫法你知道几个?

云南方言的特殊叫法你知道几个?中国的方言可谓博大精深,即使外语学的再好,估计中国的方言也会叫你听得脑仁疼。
云南地域广阔,民族众多,这为滋生一系列语系提供了很好的场所。
云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次方言,其语法规律与普通话十分接近,但是,也有其特殊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云南方言的特殊叫法!洋芋君把云南的方言主要分成滇中地区、滇东南地区、滇西南地区、滇西北地区、滇东北地区。
一起看看云南各个地方的方言有什么特殊的叫法。
滇中地区方言滇中地区的方言大致相同,如:好叫板扎,笨叫憨不碌出,吃米线叫甩米线,踢球叫抓球,天哪叫买买三三,蛮横不讲理叫扎精,发火叫鬼火绿……除此之外还有:1、揍人揍的跳起来——跳脚米线2、帅气——子弟3、角落——卡卡角角4、发神经——吃着菌了5、太疯了——太勺了6、东西价格便宜——相因滇东南地区方言在滇东南地区,害怕叫害哩十怕,拽叫大拽拽尼,泡妞叫钓小姑娘,心里不舒服叫心里不滑爽,为什么呢叫为娘努,不听劝叫老实日鼓,膝盖叫瞌漆头……此外还有:1、傻冒——土贼2、莫名其妙——雀神怪鸟3、谨慎——贼B今今尼滇西南地区方言滇西南地区的方言拥有与生俱来的幽默感,如:你知道吗叫尼格认得,帮妈妈买东西叫办尼摸买洞西唉,没心情叫心昌都不有,把你踢出去叫给你两脚爪出克、老公叫老乖,不修边幅叫日龙……1、精神不振——死眯羊眼2、不爱说话——闷出出3、上厕所——改手滇西北地区方言在滇西北地区,傻叫憨不鲁粗尼,踩到我的脚了叫罩啊老子尼脚啦,鸡屁股叫鸡美丽,冰凉叫砸冰冰呢,你太不小心了叫你也是冒失敌夺尼、东西少叫米屎点儿……1、不爱干净——脏B巴辣斯尼2、多嘴——岔巴3、放屁——瞪毒滇东北地区方言滇东北地区,打人叫筛你,愤怒叫逗老滋鬼火,难处叫搅得很,拐了叫不好了,抽烟叫砸烟,非常霸道叫恶呢起绿杠霞,让您受累了叫扶累,这样叫嫩格,别这样叫冒嫩个整,文不对题叫牛胯扯马胯,烦躁叫毛焦火辣……1、倒霉——背时2、打瞌睡——发梦冲3、完蛋——老火。
云南威信部分方言

云南威信部分方言塞炮眼——不是说去堵枪眼,是骂人坎上(下) ——所在地上一个坡到另一个地方扎几——凑在一起眦了——生气了呛几——也是准备打架了洞门边——对面不远的地方花包谷——骂人的话(通常和杂种连读)噶噶——指肉洋芋——土豆(昭通人最爱吃的东西)日逛——特别想强调一个人没出息时用到的词脚杆——脚孩子——鞋子娃儿——孩子吆儿——除了在自己家长口中叫出来是孩子的意思,别人这样叫自己都是在骂自己滔——骂就浪个了——就这样了断拜拜——手翻金格儿——翻筋斗烦造造——脏,不干净要得——好麻胡——忽悠海椒——辣椒日白——指撒谎或吹牛,妖精得很——客气卡卡儿头——角落抛尔——指野生果子塌耳——打耳光鬼米日眼——形容人长的丑砍老壳——骂人的话破烦——讨厌的意思心里不舒服发汗——好运一般是指得到不易之财马儿灯——即蜻蜓梁儿杆——貌似是是指人的腰部拐球——指糟糕或出现问题。
咋子——啥子指干什么!干几哈不笑——指一个人说话/做事没有根据,脱离实际情况甭二喜——自以为是喜欢向别人炫耀自己的人牛批哄哄的——吹牛窝腻爆肚子——嗜吃丫月——姑娘长得漂亮日脓包——笨得可笑的人吃得开——指一个人很有人缘求戳戳——一般是指那些不做正事的人哪糖果儿——在哪里认得斗不——认识不饿豹子——不是豹子饿了,是石头!定求你一饿豹子……拿石头砸人的意思!江湖——吹牛,也指一个人口才比较好闪——一般指身体某个关节受伤了日冲——没有根据的拽黑儿巴黢——很黑很黑妈诗的——妈B的打手虫——手淫卵子——否定被人所说的话事情千翻——淘气一扑爬——向前摔倒仰八叉——向后摔倒给老保——蛤蟆清痛——很痛皮砣——锭子拳头罗八儿——最后一名高几半边——是指在上面清鼻水——鼻涕挖斗——站住(只针对牛)麻雀儿——男性生殖器官猫得很——指一个人的脾气不好不竟过尔——不小心揉人——做事绕弯子撞得——很笨尾根儿——尾巴小东门儿——小P孩着不住——受不了大死你——摔死你烟锅吧儿——烟头拽(发第一声)斗——摔倒了豁皮——占人便宜绵假装在买东西,其实在偷东西吼包——声音沙哑的人鬼迷日眼——形容一个人人不人鬼不鬼的啃——不是啃东西而是形容一个人做人做事不厚道芍得很——形容一个人大拽,或是笨弯儿格揪——蜿蜒曲折搔叮——青春豆不嘘你——就是不怕你扯浦酣——就是打呼噜讽得很——自以为是不耳你——不理你攒劲——加油弄个——这样这么套同——演双簧斗头——就是这样鬼舞士气——指一个人不干正事幺哥儿——指最小的兄弟大大儿——指辫子闪版——指一个人不讲信用霉绰绰——指一个很倒霉囊瓜儿大——说一个人有本事(通常是贬义)旱几了——,指一个人陷入困境奶糖个尔——指那边宰秋头的——是骂人的话,指砍脑廓逮斗——指抓住安逸——指好得很放屁——指说话没有在点子上梁儿杆——貌似是是指人的腰部(是膝盖以下的部位)球天裸地——指说话不文明包尔格拱——指不平整长甩甩——是很长憨包捞痴——指很笨产耳屎——是打耳光光头没耳——指什么都没有日白弄耸——貌似无所事事的人扯谎嬲背——指说话或办事不诚恳瓮斗——指全部盖好,如拉铺盖瓮斗睡耙铺——指铺床吃呆呆——指喂奶干莽莽——是吃饭。
浅议昭通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差异

浅议昭通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差异作者:常业安来源:《科教导刊》2011年第14期摘要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
昭通方言在语音系统、词汇和语法等方面有其独特的地方性。
昭通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声母、韵母、声调及特殊的拼合上。
中图分类号:H17文献标识码:ADiscussion about Difference between Zhaotong Dialect and MandarinCHANG Ye'an(Zhaotong Teacher's College, Zhaotong, Yunnan 657000)AbstractThe dialect is a language used by people in some areas. Mandarin is a common language used by modern Han nationality. Zhaotong dialects has its unique features in the voice system, vocabulary, and grammar. The dofference between Zhaotong dialect and Mandarin in speech are mainly in the consonants, vowels, tones and special piece together.Key wordsZhaotong dialect, Mandarin, voice, differences1 昭通方言的特点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
由于中国是一个方言众多的国家,不同地区的方言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方言与普通话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云南方言 普通话

云南方言普通话磨开掉----让开嗦开----让开伟哒----跟着伟哒撒----跟着去板扎----非常好憨迷日眼呢--骂人话,傻瓜的意思么么三--感叹词,跟哇噻差不多得叻----狼松毛----松树叶笼火----生火整不成--做不成事,做不了訾呢很--很生气惹訾了--惹生气了恶(wu)俗----讨厌灰呢很----很脏狼当----窝囊憨包----傻瓜憨处处----傻傻的克哪点--去哪里克掉了----走了认不得----不知道咯是----是不是一花----全部黄黄的----形容人做事干脆,老练贼倒呢----骂人话,跟贼打架挨倒哩----挨打的扎实----好的意思猫得---没有给是---是不是儿了---不得了兜底---下面等一头---等一下都底一花三----全部大甲----石头造姑巴呢----非常可怜恁个----这样怂----指做事不行的人或指没有本事的人日侬——指做事不行的人或指没有本事的人豪丧----哭料了----丢了背时——倒霉汉子——丈夫苦儿——溺爱的骂杂草——不起眼的人鬼火绿——生气老火了——糟了,大概是这个意思吧冇(mao)得——没有吊歪——耍酷装佯食物系列嘎嘎----肉杨芋----土豆杨芋皮--土豆片点包谷----种玉米旺子----猪血大油----猪油精豆----一种类似于红豆的菜拐枣----一种很特别的水果,样子很不好形容姑巴----锅巴豆腐诺——嫩豆腐称呼系列娃娃----小孩妹妹——很小的孩子孩子----鞋子爹----爸爸大爹----大伯大妈----大伯母娘娘----阿姨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昭通方言疏证与词语考释

昭通方言疏证与词语考释《昭通方言疏证》原名《昭通方言考》,创始於1920年,中间屡经增删改订,历六十年而成书。
据作者自序,这部书还带有草创未就的某些痕迹。
尽管如此,它却是汉语方言研究的力作。
本书以作者的母语昭通方言为主,而采摭所及,却不限昭通一地,“兼有取於山左、关东、蜀、黔、三楚、赣、粤,下及吴越”,所以它又是继承和发扬了杨雄《方言》传统的方言比较词汇学的著作。
尤其使我们感兴趣的是本书在进行纵向联系时,涉及大量的近代语词。
这在此前的同类著作中是比较罕见的。
据粗略统计,全书二千余条,引用近代白话文献为证的占60%左右。
不论在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对近代词语考释可资借鉴之处不少。
下面仅就鄙见所及,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疏证》丰富的方言训诂资料和结论,可帮助我们获得某些近代语词的确解。
近代汉语和现代诸方言关系十分密切,是不言而喻的。
不少近代语词在现代普通话里消失了,却保存在某些方言中,方言可以证古,这已成为汉语史研究者的共识。
有的论著甚至把“印证方言”提到方法论的高度加以强调。
《疏证》以昭通方言为核心,提供了丰富的方言训诂资料,对一些字面平常而含义难懂的词语作出了解释。
这是值得我们参考借鉴的一份珍贵遗产,是我们解开某些难题的一把钥匙。
下面试举数例:例一,唐寒山诗一六九:“寒山有一宅,宅中无阑隔。
六门左右通,堂中见天碧。
房房虚索索,东壁打西壁。
其中一物无,免被人来借。
”诗中“东壁打西壁”之句,成为后来禅宗的口头语,见于多种语录。
但句中的“打”字十分费解,日本老一辈汉学家入矢义高译注之《寒山》云:“未详。
《寒山诗索赜》中注为‘十方无碍’,但不知‘打’字如何作解。
”[日]《俗语言研究》第一、三期曾开展讨论。
胡从曾以为应读为“盯”或“瞪”,也就是“瞠”字;徐时仪以为“已失去实义”;滕志贤“疑或为‘相对’之义”;关长龙据东北辽东方言释“打”为“贴近”之“贴”,笔者也曾引《型世言》之例赞成关说。
按,以上种种说法都不免有猜测的成分。
云南方言词语推荐

云南方言词语云南方言词语推荐1、给吃掉饭了——意为饭吃了没有?“给”(用此字仅表读音,也有人写为“左口右格”,不知何意。
以下举云南读音皆如此不再一一说明)在云南话里用得极多,多置于句头,表反问、提问。
例,给打牌?意为——打不打牌。
2、走,上该买孩子刻。
——诸位别吓着,此句意为”走,上街买鞋子去”。
云南街读“该”。
3、哪费食堂,菜难吃死掉。
打一个如呢还要2块,老实个鬼火绿(读第二声)呢!此句有点难,注解一下“哪费”即什么、哪样,如者肉也,肉在云南读“如”。
呢语气词,常用在句尾或句中。
老实非诚实。
是非常、很之意。
鬼火绿,非常常用,不难理解,太生气了,怒发冲冠之谓也。
注意,要读“陆”!4、你支费男朋友太”曹奈”了,十块“切”(读第二声)“吼”场电影呢舍不得。
注解:“这”念“支”音,“支费”者,“这种”也。
“曹奈”,龌龊也,昆明人尤其爱说,切记!钱,读切(第二声)。
看,本地人一般用“瞧”和“吼”,吼字现在多老年人还有,快失传喽,可惜可惜!5、昨日(第一声)巴西队“哎费”球“抓”(读第二声)呢老实臭呢!“哎费”,基本同“哪费”|“支费”,不过有点看不起或蔑视之意。
抓,踢球也,如,走抓球刻!意为走踢球去!6、你聂饭给请掉了?“你聂”,尊称对方,约同于“您”。
兄弟估计,可能就是“您”的变音。
说句题外话,云南汉族多为明时从内地移入。
因旧时交通不便,可能云南方言保留了不少古汉语读音。
还有不少有特色的句子和词汇无法表达,刚才哪些例子,兄弟一面嘴里念念有词,一面手翻字典,累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实在顶不隹喽。
今天就此打隹,以后有机会再说罢!最后留两个“四六级”难度的云南话,如有非云南之朋友能知其意,独行云南可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昭通方言语气词摘要:汉语各个方言都有语气词,但是情况不完全一样。
昭通方言中的语气词,不仅字音、字形与普通话中的语气词不尽相同,而且很多语气词在普通话里找不到与之对应的词。
本文就昭通方言中比较特殊的”噻、改”两个语气词与普通话中相对应的语气词进行分析。
关键词:昭通方言语气词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素有”小昆明”之称,西接四川,东连贵州,是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通道。
昭通市人口主要是汉族和回族,回族集中于城南,市区及其郊区的方言都是西南官话,它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绝大部分与普通话相同,同时它又体现出自己独特风貌。
语气词的应用是”韩藏语系的语言所特有的现象”(高名凯,1990),汉语各个方言都有语气词,但是情况不完全一样,有的甚至差别很大,很能体现方言的个性。
昭通方言中的语气词亦是如此。
一、引言现代汉语中用在句子末尾表示各种语气,没有实在意义的一类虚词,我们称之为语气词。
在普通话中,我们所熟悉的最基本的语气词有:”啊、啊、吗、吧、呢、了、的”等,它们可以用来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
与普通话相比,昭通方言常用语气词显得势单力薄,但它运用得相当广泛,可以身兼多职。
他们不仅字音、字形与普通话中的不尽相同,而且一部分在普通话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词,本文就昭通方言中比较特殊的”噻、改”两个语气词与普通话中相对应的语气词进行分析。
二、语气词”噻”字用法1.”噻”用在陈述句中“噻”这个语气词是昭通方言中较为常见的表陈述语气的语气词,可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确认事实或者说明道理,含有这个事实或者道理显而易见,不必多说的口气在里面,它往往是针对一定的语言背景发出的。
例如:①有总比没有的好噻。
②你不要这么大惊小怪的噻。
③答案是a噻,啷个简单你还要做错。
(那么简单你还要做错。
)上面两个例句的末尾都带上”噻”来表示说话人认为事实明明白白,不应该有其他想法的意思,如第一个例子是强调”有比没有好”这一明显的事实。
第二个例子隐含着”这件事很平常,司空见惯,你没必要大惊小怪”的意思。
此外,”噻”用在陈述句句末带有说话人的主观感情色彩,语气较为急促和强烈,带有不耐烦、责怪对方的口气。
如第三个例子中,说话者就明确提出了自己的不满:那么简单的题你还要做错,你真的是太笨了。
试比较:④a:奖金发了的。
b:奖金发了的噻。
上面例④中a句只是陈述了”奖金发了”这一事实,不带有任何主观感情色彩。
而b句则隐含了”有人说没发奖金”这一背景,在句末加上”噻”后不光陈述奖金是发了的这一事实,同时含有质问、不耐烦的语气”谁说奖金没发,奖金明明是发了的”。
此时,句中的”噻”大致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啊、呀”,如上面的四个例子均可以换为普通话的说法:①有总比没有的好啊。
②你不要那么大惊小怪的啊。
③答案是a呀,那么简单你还要做错。
④奖金是发了的呀。
上面例子中末尾的”啊、呀”在普通话陈述句末尾的用法同样是确认事实,带有一定的说话者的感情色彩。
另外,”噻”还可以对陈述内容起到减轻和冲淡的作用,表示仅此而已的意思。
这里”噻”常跟”只、只是、就、只不过”等词语一起使用,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罢了”,如:①我只是随便说的噻,你不要想那么多噻。
②我只不过拿了你两张纸噻,用得着生啷个(那么)大哩气。
2.”噻”用在祈使句中在昭通方言中,”噻”也可以用在祈使句末尾,含有较重的不耐烦、质问的语气。
如:①你去噻,有啥子好怕哩。
②走快点噻,要迟到了。
“噻”用在祈使句句末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说话者急切要求对方去做某件事,让听话人很难拒绝。
上面两个例子就是催促听话人动作要快点,同时含有不耐烦、不满的语气。
用于劝阻类的祈使句有强烈要求听话者不要做某事的意味。
此外,当”噻”用在祈使句句末表示商量语气时,是昭通方言中祈使句末语气最为强烈的一个语气词,含有极强的不耐烦和不满,往往使听话者感觉不舒服。
如:①慌啥子(什么),再等哈儿噻(再等一会儿)。
②这里有水果,你吃噻。
上面例句中的”噻”虽然表示商量语气,但却是要求对方遵从自己的意愿做事,会让听话人感觉有催促和强迫的意味,商量语气比起强迫意味来弱了很多,所以会让听话者感到不舒服,大致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语气词”呀”。
3.”噻”用在疑问句中除了用在陈述句和祈使句中,”噻”在昭通方言中还可以用于疑问句中,这时”噻”常重读,表示说话者急于知道答案的急切心理,同时又有强烈的想要获得对方认同的语气。
如:①到底是啷个(怎么)回事噻?②这个钱包是你的噻?③你和他到底哪个克噻?④这次选班长是小李还是小张噻?上面四个例子表达说话人急于知道答案的心情,在句末加上”噻”表示说话者想知道一个究竟,想得到一个确定回答表现出来的急迫心情,增强了说话人的主观心情,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吗、呢、呀”。
特别最后的两个例子中,”噻”用在选择疑问句句末,同样也要求听话人作出确切的回答,也具有追根到底,急于知道结果的语气。
4.”噻”用于名词性短语后昭通方言中,”噻”还可以用在句中的名词性短语之后,表示”如果……就……”的意思。
如:①那些鬼娃娃噻,怕你也管不起。
例句中的”那些鬼娃娃噻”表示”如果是那些调皮的小孩子”。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噻”只能用在复句的前一分句,而不能用在整个句子的末尾。
5.”噻”用于复句前一分句,引出结果从前面所列举的部分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昭通话中的”噻”也可以用在复句中,但是必须是复句中的前一分句末尾,这时候的”噻”读音相对一般的用法较长,有提示听话人话还没说完的作用,表示假设语气,相当于普通话中假设句中第一分句句首的”要是,假如”,如:①等二一天(等以后)才努力噻,怕是来不及了。
②整烂了噻,你要赔我哈。
例句中的”噻”都可提示在前一分句所说的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他们都是将会有的结果,这些用”噻”引出的结果大多是不良的或者说话者不想见到结果,带有一种警告意味。
如第一个例句就警告听话人”以后才努力是不行的,要现在就开始努力”,第二个例子则是警告对方”你要小心点,弄坏了我的你可是要赔偿的哦”。
除了上面的用法外,”噻”在昭通话中还有一个特殊用法:用在”x就x”式句子的末尾,表达说话者随便、不在乎的意思。
例如:①走就走噻,你又回来干啥子。
②那辆就那辆噻,骑倒走了嘛。
从上面的几点我们可以看出,在昭通话中,很多句子因为”噻”的使用,使得整个句子的意思得到了很好的表达,但是很多时候”噻”都具有强烈的催促和不满的语气,在交际中可能会引起听话者的反感,从而有可能导致矛盾的产生,所以本人觉得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在交际场合要尽量避免使用”噻”这个语气词来加强语气。
三、语气词”改”字用法1.在昭通方言中,还有一个特殊的语气词”改”,它常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询问、求证,有强烈的想要得到对方认同的语气,大多数情况下说话人已经对所说事实、情况有了看法,询问只是为了证实一下。
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是这样吧”。
如:①你天天都在上网改?②上海大学有点大改?③儿子是不该打老子的改?第一个例子中说话人说出了”天天上网”这个事实,询问听话人是不是事实。
第二个例子说话人说的是对”上海大学大”的这个感受,询问听话人是否有同感。
第三个例子是说话人说的是”儿子不应该打老子”的道理,询问听话人是否认同。
上面例子中的”改”都可以换成”是吧”,意思不变。
此外,”改”在一定语境下字面上表示询问,但实际上隐含一种请求的意味,希望得到对方的允许,含有比较客气的口吻,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好不好”、”好吗”。
如:①小张,我用下你的电脑改?②教师太闷了改?当说话人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有两层意思:一是他要表述一种客观事实,”教室的确很热”。
第二他则希望听话人听到他的话后实施一种行为,即”把门或者窗户打开透透气”。
语气词”改”间接地完成了一种行为,给句子增添了不同的意义。
2.在昭通话中,”改”还可以用在句末,表示责备,含有不满的意味。
如:①你瞧瞧,那么大哩人欺负还欺负一个小娃娃改!②还不快点克挨湿衣服换掉改?例句中,说话者对”打人欺负小孩子”的这种行为表现出了严重的不满,第二个例子中,说话者让听话者”赶紧去把衣服换下来”,带有明显的责备意味。
3.”改”除了用在句末,它还可以用于句中,把主语和谓语隔开,表示助顿,以提起下文,有迟疑的口气在里面。
如:①我爸爸改,他将将还在这儿哩嘛。
②他的电话号码改,好像是139……例句中的”改”可以换作普通话中的”呀”,且意思不变,很多时候除了迟疑的口气,还含有吃惊的语气在里面,如第一个例子中,说话者很奇怪”怎么爸爸刚才还在,现在却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4.很多时候”改”的前面可以用停顿把它与前面的句子隔开,构成”svo,改”格式。
如:①你等会就走,改?②明天早点过来,改?这里的”改”跟前面的第一点一样,含有请求的意味或者比较客气的商量的口吻,希望得到对方的允许,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好吗”、”好不好”。
5.除了上面说的”改”可以用停顿把其与前面的句子隔开,它很多时候还可以单独成句,表示说话者对对方的话感到惊讶,不是十分相信,希望得到对方的进一步证实。
如:a:小张着车辗着了。
b:改?在这里,a说”小张被车撞到了”,但是b还是不相信a的话,希望a继续讲下”小张是怎么被车撞的”,这里b用了”改”表现出了他的吃惊样,口气较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真的吗”。
五、结语语气词是承载语气的结构单位,对于传达人们的思想感情起着特殊的作用,所以对语气词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昭通方言中与普通话中差别较大的语气词”噻、改”进行了分析。
总的来说,昭通方言语气词使用相当灵活,它涉及到使用者的年龄、使用习惯和使用场合等因素,但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仍然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本文的调查与研究还略显稚嫩和粗糙。
特别是语料,基本上都是来自生活周围,未对整个昭通地区做全面的分点调查,有待进一步的收集整理。
参考文献:[1]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2]张文华.昆明方言语气词的语音特点[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3]高名凯.高名凯语言学论文集[c].商务印书馆,1990.[4]胡清国.句末语气词的语用功能[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唐继良.昆明方言常用语气词初探[j].昆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作者简介:第一作者:赵庆燕,女,云南人,上海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指导教师:上海大学王淑华);第二作者:江琳,女,安徽人,上海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