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比较研究

本文对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研究制订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过程中研究的国内外48套企业信息化方案,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企业信息化效能指标的设计思路。对于如何按照"建设有效益信息化"的要求,正确引导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关键词:企业信息化指标比较效益效能

能否围绕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这一目标,来设计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关系到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导向。为此,需要设计专门的效能指标,以弥补原有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中,对信息化投入与产出关系的直线式理解带来的偏差。本文对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研究制订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过程中研究的国内外48套企业信息化方案,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企业信息化效能指标的设计思路。

一、企业信息化的要素与范畴1.企业信息化的历史使命

企业信息化是对信息现代化这一新的历史潮流的响应。企业信息化的历史使命在于,继续解决改革与发展的两个根本性问题,一是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根本性转变;一是实现生产方式从工业粗放经济向信息集约经济的根本性转变。与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不同的是,企业信息化这场革命的生产力基础,是代表当代最先进生产力的信息技术和生命技术革命,改革的范围从农村、城市,扩展到全球化。它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照搬,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2.企业信息化的定义

从实践经验的初步概括中,我们将企业信息化归纳为以下定义: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根本性转变的过程,即,是信息技术从业务应用向业务核心渗透的过程,是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过程;是基础设施重建,技术应用,结构调整,资源拓展,管理再造和制度

创新向信息化转变的过程;是提高经济主体活力,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最终在国民经济中实现人的现代化转变的过程。3.企业信息化的特点

与以往的企业信息化定义不同,这个定义强调以下三方要点:

首先,强调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转变过程,是企业从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的过程。表现在生产力上,是信息技术从边缘业务应用到核心业务深化的转变过程;表现在生产关系上,是从传统管理到现代管理的转变过程。也就是说,企业信息化,不光是信息技术应用,而且是管理的根本转变。不光是发展,更是改革,是生产方式转变过程。企业信息化要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和发展两大主题。企业信息化是一场体制转变,是对计划经济时期(和工业时期)形成的、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不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落后经营方式、僵化组织结构、低效管理流程等,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变革。推进企业信息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与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同时应强调,它不是传统的工业化意义上的改革与发展,而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意义上的改革与发展。其次,企业信息化所实现的总的转变,是通过它的诸构成要素的转变具体实现的。这些构成要素,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企业信息化比较全面的内涵。第一个要素是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第二个要素是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第三个要素是企业的产品和市场结构调整(从国家信息化六要素中信息技术和产业演变而来),强调通过信息化增加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和信息附加值。从结构升级角度强调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具有现实意义。第四个要素是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强调对企业信息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开发利用;强调以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作为科学决策的可靠依据,具有较强针对性。第五个要素是企业管理再造,包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水平的信息化。与信息技术应用的侧重不同,强调的是管理本身从以职能为核心向以流程为核心的根本性转变;特别是,"企业组织框架的重组、流程的再造,就意味着权利和利益的再分配",而不光是一般的资源配置,强调要注意"从中国国情和企业的实际出发,消化和吸收先进管理思想和理念,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而不是让先进的管理软件迁就落后的管理方式"。把这个要素独立提出来,是为了纠正时弊。第六要素是制度创新,它实际是三个要素的集合,一是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强调企业信息化使知识资本和社会

资本(包括制度、规范)成为新的增量因素,这个要素以往经常被忽略;二是引进新的产权制度,强调企业信息化将导入无边界虚拟企业等新的组织形式,与传统企业制度相互补充,这个指标以往也被忽略;三是信息化人才。这是六要素原有指标,但这里主要强调信息化人才与一般人才不同的特殊性。强调学习和知识创新在实现人的现代化转变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从机械的以产值为核心的生产目的的实现,转变为以创新为核心的生产目的的实现。企业信息化的目标,是提高经济主体活力,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最终实现知识创新基础上人的现代化转变。强调企业信息化不是从技术到技术,不能为了信息化的工具和手段而忘记信息化的目的;企业信息化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超出企业边界的社会效益。

二、现有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分析

(一)现有企业信息化指标的研究概况

企业信息化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有关指标体系的研究,已经同步发展起来。我国国家信息产业部、原国家经贸委、国家科技部等部委,先后进行了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课题研究。企业和专家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成果包括:龚炳铮《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联和运通顾问公司《企业互联网应用水平调研指标体系设计(征求意见稿)》、联和运通顾问公司《企业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表》、联和运通顾问公司《企业互联网应用水平调查问卷》、解树江《虚拟企业》、曹崇延、王淮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国企业联合会课题组《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开发与应用》、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如何评测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真正价值》、《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社、北京博思智联管理顾问公司行业研究中心"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黄津孚《企业效益的投入产出分析》、刘现军、罗荣桂、王志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标准与指标体系》、汤发良《我国企业内部冲突状态的评价测度模型》、郑英隆《现代企业的信息经济性分析》、包昌火谢新洲主编《竞争情报与企业竞争力》等。国外研究包括韩国政府支持的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世界银行环境局《护展衡量财富的手段--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指标》、思科公司《网络就绪》计划、《互联网经济指标》、Meta集团《全球新电子经济指数》、肯·巴斯金《公司DNA--

来自生物的启示》、托马斯.巴克霍尔兹《明天的面孔》、大卫·威勒、玛丽亚·西兰琶《利益相关者公司》、戴布拉·艾米顿《知识经济的创新战略》、罗布·戈菲《如何度量和重塑企业文化?》、尼克·海伊斯《协作制胜》等。2002年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研究提出了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构成方案,并在科技部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指数研究项目中,对4000多家企业进行了实际测算,发布了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指数。(二)现有企业信息化典型指标例举

归纳现有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发现,现有指标主要集中在以下列举的这些方面。

举例说明这些指标如下:

A.基础设施类

1.名称:计算机网络普及率

指标:企业每百人计算机拥有台数(经贸委方案)

选项:0-20 20-40 40-60 60-80 80-100

2.指标:企业联网的计算机台数占企业计算机安装总量的百分比(龚炳峥方案)

选项:0-20 20-40 40-60 60-80 80-100

技术应用类

3.指标:企业上一年度IT类固定资产投资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经贸委方案)

选项:0-20 20-40 40-60 60-80 80-100

4.名称:各业务环节信息技术应用率(经贸委方案)

目的:测技术应用

指标:本企业计算机用于辅助经营管理中的如下环节,( )财务管理;( )人事管理;( )主营业务,如CAD/CAM/CAE;( )供销/库存;( )客户管理5.指标:企业信息管理覆盖率

企业计算机辅助财务管理比重

企业计算机辅助人事管理比重

企业计算机辅助设计管理比重

企业计算机辅助工控管理比重

企业计算机辅助供销、库存管理比重

企业计算机辅助节能管理比重

企业计算机辅助客户管理比重

(经贸委方案)

选项(平均加权):0-20 20-40 40-60 60-80 80-100

6.指标:集成化程度(管理控制一体化)(据龚炳峥方案改)

信息集成:管理系统与控制系统信息集成与共享,实现初步一体化

过程集成:数据库集成,网络集成,管理控制中等程度一体化

用户集成:企业集成,企业内部各分厂,分公司之间的集成,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集成。客户关系集成。选项:()信息集成()过程集成()总部与分部集成()企业间集成()企业与客户间集成企业由MIS完成的管理工作量占企业管理工作总量的比率(龚炳峥方案)

B.结构调整类

技术含量(创新)内涵

7.名称:新技术信息吸收能力(董景荣方案)

目的:测提高技术含量潜力和技术扩散效率

指标:是否最优先关注新技术信息,关于技术创新和创新实施,主要从何种渠道获得有关信息:选项:否(如,关注营销信息优先于新技术信息)大众媒体人际交流网络中介扩散机构专业网络备选名称:新产品开发成功率

指标:新产品开发成功率=能够到达市场的新产品数/开发的新产品数

选项(百分比):0-20 20-40 40-60 60-80 80-100

新产品产值率

新产品产值率=创新产品销售量/企业产品销售量

新工艺产值率

新工艺产值率=由于工艺创新而增加的产值/企业产品销售额

专利水平

专利水平=某时刻企业申请专利数/某时期企业专利数

科研成果转化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附加值内涵

8.名称:产品和服务信息附加值

指标:是否系统地确定了顾客需要或将从中获益的信息产品和/或服务是什么?(灵捷审计)选项:否是(偶尔)是(制度化)通过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

产品是否有自动化文档内容?

产品是否提供顾客说明,并支持顾客有效使用产品?

你们是否具有先于你们的竞争对手而创造出产品来满足尚不明确和没有人涉足的市场需求的能力?现在提供给顾客的产品和服务中有没能可以通过拆散后销售获得附加利润的?(知识创新测试:组织的估量)C.信息资源类

9.名称: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指标:业务活动对信息开发的依赖程度(信息开发是相对于信息不加工,不共享,存在于个人自然状态而言)是否在获得客户有关购买信息的同时,把本企业的产品推介给客户(郑英隆方案)是否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客户信息选项:否(包括其中一项否)是(偶尔)是(制度化)通过计算机通过网络

10.需求效益

名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益

指标:信息决策参与:谁对以下效益负有责任

通过需求信息使企业确定市场营销方向

通过需求信息使企业适销对路

通过需求信息开发利用增强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通过需求信息分析客户变化趋势

选择:最高领导者,信息主管,市场与客户部门,其他业务部门,一线员工

D.管理再造类

经营信息化内涵

11.电子商务交易费用节约程度

电子商务交易费用节约程度=[1-(网上交易费用/传统交易费用))*10 0

反映电子商务交易费用比传统交易费用的节约程度,交易费用可用批零差价替代

选项:0-20 20-40 40-60 60-80 80-100

流程重组内涵

12.名称:企业流程重组水平

指标:能使用全企业范围数据的员工比重(灵捷审计)

选项:0-20 20-40 40-60 60-80 80-100

我们能够快速地形成或分解独立关系,合作关系(构造并管理一个生态系统)(网络就绪方案)选项:否是(偶尔)是(制度化)通过计算机管理通过网络管理

我们的企业展现了一种企业范围内共享信息的文化。(网络就绪)

其它跨部门合作指标:

沟通是双向交流还是仅仅自上而下?

是领导者独占信息还是将信息发布给被授权者?

是按职能部门组织企业还是划分为顾客为机会团队?

是否能够超越组织等级中严格的层次?

产品是与顾客、供应商进行团队工作构想出来的,还是仅仅由内部团队构思,并且在宣布日期之前都严格保密?你是否正使用虚拟企业模式来获取纵向联合?

你是否有值得信任的良好记录?你是否是别人优先考虑的合作者?

组织结构是使整个企业的同步工作顺利进行,还是各个职能"山头"各自为政,极少沟通,互不合作?需要信息的人能容易地从企业信息系统中获取信息,还是信息难于寻找、不能共享?

员工们是相信分享、合作与团队,还是致力于个人绩效和报酬?

决策层次指标: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部门直接指挥员工数)之比

13.企业文化:非正式组织降低协作成本

指标:企业内人际关系的和睦程度和团结一致程度。

可以将企业文化或企业内某一局部组织的文化初步分为四种典型类别,即:高度和睦交往与低度团结一致的网络型组织;低度和睦交往与高度团结一致的利益型组织;低度和睦交往与低度团结一致的分裂型组织;高度和睦交往与高度团结一致的公社型组织。选择:()不定型()分裂型()利益型()网络型()公社型

注:如难以直接得出结论,可参考以下问题打分。每题答案肯定加1分。4分以上为高,4分以下为低。评价一个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和睦程度,可以通过回答以下问题来实现:

(1)这里的人都努力成为朋友并努力保持相互关系稳定;

(2)这里的人们相处得很好;

(3)企业内的人常常在办公室以外的地方交往;

(4)这里的人们真的相互喜欢;

(5)我们会与从我们团体离去的人保持联系;

(6)这里的人帮助其他人,因为他们互相喜欢;

(7)这里的人经常互相交流个人心事。

对上述问题的回答越肯定,说明企业内人际关系的和睦程度越高。

同样,为评价一个企业内部的团结一致程度,可以通过回答以下问题来实现:

(1)团体(企业、部门、单位、班组)理解并分担相同的业务目标;

(2)工作效益高,生产力高;

(3)团体对低劣的工作绩效采取严厉的行动;

(4)团体成员共同取胜的愿望很强;

(5)当竞争优势机会出现时,团体成员会迅速行动,抓住机会;

(6)团体成员分担同样的战略目标;

(7)团体成员知道竞争对手是谁。

对上述问题的回答越肯定,说明企业内部的团结一致程度越高。

决策信息化内涵

14.名称:信息决策水平

指标:与某一决策相关的企业目标:

(1)不知道或被忽略了。

(2)只有牵涉到决策的一小部分人了解,并为他们利用。

(3)在每个参与者做他那份工作时会用到。

(4)不仅在任务执行中导致决策产生,还会指导决策程序。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

前言 目前《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系列标准由以下6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第2部分:办公自动化规范; 第3部分:电子交易规范; 第4部分:呼叫中心规范; 第5部分:CRM规范; 第6部分:SCM规范。 本部分由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本部分要紧起草人: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 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给出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以下简称 ERP)的相关软件功能、开发治理、实施治理的差不多要求和方法、适用于企业ERP产品与服务选型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不着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依照本标准确达成协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566-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GB/T18491-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软件测量功能规模测量第1部分:概念定义 GB/T 18492-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系统及软件完整性级不 GB/T 18493-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指南 SJ 20778-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软件开发与文档编制 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 3 定义 本标准采纳下列定义 3.1 验收 acceptance 需方授权代表一项活动,通过该活动,需方同意履行合同的部分或全部的软件产品的所有权。

集团信息化管理制度

集团信息化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实现XXX集团信息化目标,规范公司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公司信息系统,通过计划、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管理、软件系统管理、网络建设管理和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控制,提高使用效率,最大程度满足公司经营和管理活动对信息管理的需求,促进公司信息化有序规范地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总公司、各二级公司、各部室。 第二章信息化管理原则及职责 第一条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一般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战略导向原则:信息化管理应纳入到企业本身的发展战略中,要与企业未来的目标管理发展充分结合,信息化规划要适合企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阶段需要。 (二)提前规划原则:企业信息化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站在企业优化的高度,做好对公司信息化的中长期远景规划。 (三)分步实施原则: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由公司信息化职能部门进行整体统一规划,具体实施将采取按计划分阶段逐步实施的过程。第二条信息化职能部门在公司信息化管理工作方面的主要职责包括:(一)拟订和调整公司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方案。

(二)组织实施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方案。 (三)根据自身专业出发对相关产品进行合理化建议和推荐。 (四)公司各类信息系统、软硬件和网络的组建、日常管理和维护。(五)组织处理公司各类信息系统故障。 第三章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管理 第一条信息化职能部门负责公司各职能部门计算机及相关信息系统设备的配置技术标准等管理。 第二条信息化职能部门负责收集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最新市场行 情信息,提供建议和方案,并负责对采购的设备进行验收。 第三条计算机或网络设备出现故障,知情人员必须及时告知运营部,由运营部安排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技术处理并给予修复,对不能进行修复的设备,由运营部相关人员明确故障原因,出具鉴定结果,送相关外部机构进行维修处理。 第四章软件系统管理 第一条公司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向信息化职能部门提出新增或修改软件相关系统模板。信息化职能部门根据各部门需求情况制定相应表单、流程。 第二条公司软件系统由信息化职能部门负责相关操作的技术支持 和协助。所有信息化系统软件帐号由人事部向信息化职能部门信息管理人员提出分配需求,由信息管理人员进行帐号和相关权限的分配。 第三条各类应用软件系统(包括公司网站、销售系统、0A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资金管理系统等,)使用人员均应按系统要求的规

集团公司信息化方案

集团公司信息化方案 一、集团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XX集团以每年40%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为了不断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配合集团规模化的快速发展,集团引进了信息化的管理,其中集团生产公司使用XXU8总账报表,商贸公司使用XXNc3.0总账、报表;销售业务使用维涛进销存系统,物流仓储使用实达仓库管理软件系统进行管理,同时培养了一批信息化管理和技术人才。 但是由于缺乏合理的集团信息化整体部署规划,集团的信息化存在严重的“集团信息孤岛”现象,快速的业务发展与信息化管理不相适应,这一矛盾随着集团业务规模化的发展,越来越明显的凸现出来。 目前各核算单位虽说都使用了财务软件,但应用层次普遍不深;现有销售业务处理系统,很多是照搬或模拟手工的核算和管理模式,缺乏对业务的关键节点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财务总帐、报表不能与进、销、存业务系统一体化结合,业务数据无法达到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的要求,销售计划与供应链计划、生产计划无法整体协同,现有的分销物流系统急需优化,更没有形成从上游供应商到下游客户整体产业链的完整供应链计划协同管理。 此外XX集团的组织庞大,急需建立一套适应集团整体管理和监控、决策分析的管 理平台,真正实现集团和下属机构之间的统一规范化的管理和协同管理。 集团信息化的软件应用现状,造成了信息的分散、失真和严重滞后,从集团全面管理的角度来看,集团信息化的发展落后于集团业务发展的步伐,已经无法与集团业务的快速发展相匹配。 二、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的必要性 随着集团业务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集团对内部的精细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的需求日趋强烈,整合集团资源,提升集团的核心竞争力,重新构建一套适应和促进集团发展需要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已经迫在眉睫。

集团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v3

集团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 阅读摘要:信息化建设与现代企业发展息息相关,本文从集团企业信息化愿景描述开篇,然后提出当前信息化建设面临的瓶颈,并寻找解决方法,同时提出集团信息化整体规划。 提示:文中加粗下滑线斜体文字为阅读要点。 目录 一.智慧集团企业展望 (2) 二. 集团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 (5) (一)信息化建设工作成果 (5) (二)信息化工作瓶颈 (6) 三. 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 (7) (一)统一信息化管理平台架构 (7) (二)集团信息化建设基本原则 (8) (三)集团信息化建设工作内容 (9) (四)信息化体系建设 (12) (五)信息化应用建设 (13) 四. 总结 (17)

一.智慧集团企业展望 智慧型企业是具有前瞻性的,能够最充分、敏捷、灵活、有效地运用资源的企业,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并且企业文化能够在企业员工中得到快速“内化”,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上。无论企业规模有多大,在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智慧型企业可以突破人力的局限,将自己的管理边界扩展得更远。企业信息化发展目标和智慧企业建设目标是不谋而合的,所以建设智慧集团企业是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目标。 什么是智慧企业,或者说什么是智慧集团企业?通过以下七个应用场景的描述,可以体验智慧集团企业的魅力: 场景1---胶工小李 下午17时,小李通过信息终端(手机、电脑等)接收到其工作林段的天气情况、最佳割胶时间、胶水预测产量等数据信息。夜间小李进入胶林开始工作,在自动割胶刀的帮助下快速完成了工作,并有效提高了个人产能。小李割胶完成后离开胶林,自动胶水采集器将帮助小李进行胶水收集,采集器完成胶水收集后将自动发送所在胶林产量信息到数据库,并将该数据信息分发给小李。小李获得信息后,在自动胶水采集器前收集胶水后送往收胶站。 场景2---收胶站小王 小王开始一天工作了,首先通过信息终端将获取到所属地区胶林产量信息,此时胶工小李将胶水送达收胶站,小王对送达胶水进行过

【生产管理】国家标准《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DOC 88页)

国家标准《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 (DOC 88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制作人: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 前言 目前《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系列标准由以下6个部分组成: 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第2部分:办公自动化规范; 第3部分:电子交易规范; 第4部分:呼叫中心规范; 第5部分:CRM规范; 第6部分:SCM规范。 本部分由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

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给出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以下简称 ERP)的相关软件功能、开发管理、实施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方法、适用于企业ERP产品与服务选型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不着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确达成协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566-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GB/T18491-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软件测量功能规模测量第1部分:概念定义 GB/T 18492-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系统及软件完整性级别 GB/T 18493-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指南 SJ 20778-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

用友电力行业集团企业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措施

用友电力行业集团企业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

1电力行业背景 1.1 电力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通过电力市场改革,电力行业正在进行“厂网分离、打破垄断、竞价上网”的体制革新,形成以两大电网公司和五大发电集团为主的电力市场竞争格局。国家成立电力监管委员会,实现电力宏观调控管理,进行信息指导和行业监管,推进区域电力市场的建立。 现阶段电力经营模式由纵深高度集成的垄断管理模式转变成为发电竞争管理模式,建立电网运行调度与市场交易一体化的“1+N”模式。发电(集团)企业参与市场价格竞争,形成计划电价和上网电价相结合的竞争机制;电力行业根据对网络资产的使用情况,实现网络定价的竞争机制。 在发电竞争模式下,输电和配电系统中实现集中经营,但在发电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发电(集团)企业将所发的电卖给电网运营管理机构,电网运营管理机构再将电用户。电网运营管理机构既要负责电能的交易和管理,又要负责电网的调度和安全稳定运行,成为整个电网的运行中枢。 随着中国电力市场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未来中国电力市场将是向零售竞争模式方向发展,形成发电、输电、配电和用户相互分离,各自成为独立、平等的经济法人,从而形成生产者的竞价上网和消费者对电力商品的有差异购买。

1.2 电力行业集团企业管理分析 一、资源分散 电力行业受国家行政区域划分,资源分布和企业战略布局等因素的影响,下属企业 地域分布广泛,企业分布具有英武的资产分散型集团企业特征。 二、管理模式多元化 电力行业集团企业下属公司众多,但受其在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的地位和影响不同,集团公司对其采取的管理控制力度和管理范围也不尽相同。 三、可优化资源集中在财务资源 电力行业作为典型的资产资金密集型集团企业,其可优化和配置的资源很大程度上 是财务资源,加强对财务资源的优化和配置能取得明显的效益。 2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关键点 随着电力行业改革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从过去偏重于安全和结果性指标的考核,转变为安全和效益、结果性指标的考核和过程性指标考核并举。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建设应向“整合企业资源,发挥整体效益”的一体化、集成性信息系统建设转变。 电力行业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点主要是: 一、财务管理的集成化

企业信息化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企业信息化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1、项目概况 大力推进信息化是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国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传统产业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加快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关系“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的全局。信息技术是发展最快、渗透力最强、应用最广的高新技术。而要用信息技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尽快摆脱核心和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要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广泛采用信息智能工具,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等整体水平,形成更多自主产权的知名品牌,有效发挥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实现“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作用,将大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及信息化大有可为。 加快发展信息产业,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不仅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的要求,也是促进传统商业模式的转变,加快商业信息的传递,多途径、多方式进行商业贸易交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实现本世纪头2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作出重要保证。

中小企业信息化改造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国内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普遍低下,依然是传统的增长模式,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装备、信息化水平、生产方式相对发达国家来说,还非常落后,不改变其现状也就不可能完成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提高企业信息化,打造众多的资源节约型企业不仅是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也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虽然众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信息化建设投资大、升级频繁,往往让经营者望而却步。特别是资金规模小、人才缺乏的中小企业,更是无力独立进行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这既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也需要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路的转变。“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改变过去信息化主体独资建设的做法,更多地采用合资、合作乃至租用运营商资源和服务等信息化建设新模式。积极借助多方资源,改变信息化建设中粗放式投入发展的现状,更加注重信息化的集约效益,走低成本信息化的道路。 某某市某某经贸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生产企业,下属11个厂、矿、分公司,现拥有总资产5000多万元。生产铁精粉、白云石、TQ耐磨球、合金球(段)、山泉水等。某某商贸的信息化工作有一定基础,已经建成了财务、办公、信息发表外网等信息系统。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某某商贸的信息化改造需求日益迫切,并且其改造工作对吉林省内乃至全国的同等规模企业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本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改造、集团业务管理系统改造和信息技术培训三部分。信息化基础设施改造进行以信息化

最新集团公司信息化工作和工作打算汇报材料

集团公司信息化工作和工作打算汇报材料 集团公司信息化工作和工作打算汇报材料 尊敬的领导: 2020年,xx严格按照集团公司“稳中提质、改革创新”总要求,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管控、风险防控等工作重点,从信息化管控、系统建设、应用推广、运行维护等方面开展信息化工作,较好的发挥了信息系统在生产监控、过程管理和辅助决策方面的作用。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第一部分信息化管控 一、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公司共制定有《xx信息化管理办法》、《xx网络安全管理制度》、《xx计算机管理办法》、《xx软件正版化管理办法》、《xx办公自动化系统使用管理办法》、《xx应用系统数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划、项目、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和运行维护的信息化管理制度18项,较好的指导和规范了公司信息化建设。 2020年重新修订完善了硬件资产管理办法、应用系统运维管理办法、信息化管理办法、微信、QQ群组管理办法、报废计算机和计算机耗材废旧污染物品管理办法、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等6项信息化管理制度。 二、信息化资本支出计划情况 (一)2020年信息化资本支出计划完成情况。

按《xx关于下达2020年度资本支出计划(信息化专项)的通知》要求,严格监控审核各类信息化资本支出项目的执行情况,督导各单位资本支出计划按进度完成。2020年各类信息化计划资本支出费用为537.2万元,截至10月底,完成了346.43万元,预计11-12月份完成122.13万元,全年总计完成468.56万元,计划完成率为87.22%。 1、审核类项目 xx审核类项目共计8项,分别为工艺动画展示软件、SaaS门户网站防护软件、龙软地测空间信息管理系统、病案管理系统、生化检验血库管理软件、预防保健数字化门诊系统、远程控制软件、综合管理系统(二期)。 (1)综合管理系统(二期),合同额120万,2020年计划完成80万元,按合同约定,已完成第一阶段付款36万元,按照开发进度及合同约定,12月份将完成第二阶段付款36万元,完成了预算目标。 (2)山不拉煤矿龙软地测空间信息管理系统,预算金额为30万元,实际支出30万元,完成了预算目标。 (3)职工医院病案管理系统预算金额为15万元,计划12底前购置完成。 (4)职工医院生化检验血库管理软件预算金额4万元,实际支出4万元,完成了软件的购置。 (5)职工医院预防保健数字化门诊系统软件预算金额为8万

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系统建立的背景及意义 1.系统建立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的不断进步,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酒店行业的竞争也愈来愈激烈,酒店行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已成为大势所趋,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提高整体竞争能力,变革酒店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如何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客房的管理水平,是每一个酒店管理者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实施信息化建设无疑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必由之路和明智之举。 目前,我国酒店行业信息化管理的进程缓慢,跟国外的酒店相比管理大为落后。在激烈的酒店行业竞争中,如何能把握机会,保持自己的优势,立于不败之地呢?这就需要一个完善的酒店管理信息系统,便于更好的服务客人以及管理酒店。特别是近年来计算机在我国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都涉足到这个新兴的领域,而酒店管理由于自身特点,更应该趁机推行酒店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而为酒店管理与国际接轨以及酒店的长足发展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传统手工的酒店管理,管理过程繁琐而复杂,工作效率低,并且易于出错。而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借用计算机信息化的优势,方便管理者在第一时间了解顾客的需求,及时做好应对措施,可以做到信息的规范管理和快速查询,实现了客房信息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这样不仅减少了管理工作量,还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从而可以使经营者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酒店行业中取得优势,立于不败之地!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纷繁复杂的业务需求,现代酒店行业的管理必须通过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帮助,来完成日常经营管理,特殊服务等各项业务。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对酒店的日常业务进行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这是提高酒店形象、档次和服务水准的强有力表现方式。为酒店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工作偏差,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和技术保障,增强了酒店管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系统建立的意义 酒店管理系统,具有操作简单、界面友善、灵活性好、系统安全性高、运行稳定等特点,它将传统的酒店管理方式彻底的解脱出来,提高效率,减轻人员以往繁忙的工作,减小出错的几率,使人员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如何提高服务质量上,从而使管理人员有更多时间来获取信息、了解信息、掌握信息,以便作出准确、灵活、及时的决策,使酒店获得最大利润。 二、系统简述和开发目标 1、系统简述 酒店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客房预定、前台管理、财务管理等模块。主要从客人的预订、登记、查询等,一直到结帐退房,进行自动管理,使饭店各部门随时掌握房间使用状况,以及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客房预定管理 利用计算机进行预订业务操作是指应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预定功能模块接受和处理客人的订房信息,并随客房状况实施有效控制。通常计算机处理预定信息的功能体现在以下具体内容。 1接受客户提前预定房间,并登记好客户的姓名,订房要求,预定时间,联系方式等信息 2每项预定纪录都可通过姓名、预定时间,联系方式等方式查询。 3可更改或取消预定记录,并对更改和取消进行存档记录。 前台接待管理 总台接待员利用计算机为客人办理入住登记手续,可以尽量缩短客人滞留总台的时间,为客人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总台接待功能主要包括下列具体内容。 1)在预定客人抵店前,录入入住登记资料,打印登记单,并提前排房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doc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1 调查报告提纲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杨巍巍) 在我国,“企业文化”提出已有多年,企业文化建设愈来愈受到企业家们的重视,优秀的企业文化造就了长久不衰、优秀的企业。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的长远发展,其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突出,意义更加重大。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推动企业转型走向现代企业的需要 企业文化紧扣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是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企业经营理念、经营管理模式的总和,从本质上讲,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意识形态。这就决定了每个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文化蕴含的内容随之会做出相应的调整,而且每个阶段的企业文化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企业所处时代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打造企业文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使之适应企业所处时代内外环境变化的需要,紧扣企业的发展目标、经营战略,引领企业在转轨变型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培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浓郁行业特色的需要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尺度”。基于企业倡导、员工认同并为社会公众所理解的有特色、有个性的企业精神形成的企业

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具有无限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优秀的企业必然有优秀企业文化的强力支撑。因此,培育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浓郁行业特色的企业精神,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既要确立充分体现本行业的特点和规律的发展策略,又要瞄准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前瞻性;既要构建符合企业生产经营规律,科学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又要充分发掘和调动员工的潜能,坚持以人为本;随着市场的变化、政策的调整、管理者的变动,既要适时为企业文化注入新的内容作必要的补充和微调,又要保持其相对的稳定性,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员工素质、建设“四有”员工队伍的需要 现代化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倡导以人为本,强化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技术和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通过不间断的思想教育,科学、严格的管理,充分运用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增强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最大限度地发掘员工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饱含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主人翁精神,培养一支精通业务、严于管理、善于经营的管理团队和业务精、作风正、积极向上、思想过硬的员工队伍。有了这样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员工队伍,就必然能使企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保证企业长盛不衰。 4.企业文化是强化企业科学管理的需要 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灵活有效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的经验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经营战略。我们知道,企业文化是形成和建立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的“思想”,并且通过制度和机制得到集中体现。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灵活的运行机制,直接作用于员工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起着价值导向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企业文化

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一览表

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一览表 类别制度名称制度要求说明 规划类信息化规划管理制度用于规范信息化规划的制定、审批、推进落实等工作信息化预算管理制度用于规范企业及下属企业信息化专项预算编制、上报 审批、预算资金使用监管、预算完成情况总结等工作 运维类 网络运维管理制度用于规范总部及下属企业网络扩容、网络安全运检、 网络问题排查、网络紧急恢复等工作 故障处理管理制度用于规范总部及下属企业故障处理工作,该工作包 括:故障受理、故障排查、处置任务发放、故障处理、 故障处理结果满意度调查等。制度中规定了事故处理 相关责任方及相关奖惩条例 信息安全检查制度用于规范总部定期开展信息安全检查工作,进一步明 确检查内容及安全性达标要求 数据中心机房管理制度用于规范数据中心机房的运维管理工作,包括:设备 检查、出入检查等 IT资产管理制度用于规范企业总部及下属企业的IT资产登记、配置 变更、资产报废等管理工作 考核类信息化整体绩效评估考核制 度 用于规范企业整体及下属企业的信息化绩效考核工 作,制度中明确规定、考核方与被考核方、相关责任、 考核方式、考核标准等内容 信息化组织绩效考核制度用于规范总部及下属企业信息化组织的绩效考核工 作,制度中明确规定、考核方与被考核方、相关责任、 考核方式、考核标准等内容 信息化人员绩效考核制度用于规范总部信息化人员(包括信息化相关领导)的 绩效考核工作,员工的工作能力缺乏系统化、透明化 的考评指标,为有效考核信息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 鞭策其不断提升专业水平,需要建立并推行信息化岗 位考核制度,该制度要与员工技术岗位职称、绩效工 资相匹配 信息系统使用规范管理制度用于规范企业各级业务管理人员正确使用信息系统, 进而提高信息系统的使用效率 信息化项目管理类项目招投标管理制度用于规范总部及下属企业信息化项目招标、投标、谈 判、定价、签约等工作 项目采购管理制度用于规范信息化项目的采购管理工作,明确相关责任 方及奖惩条例 项目资金管理制度用于规范信息化项目的资金申请、资金审查、项目结 算、追加资金申请工作 项目资料管理制度用于规范信息化项目相关资料的登记、归档、交验、 使用等工作 项目人员管理制度用于规范信息化项目的人员管理工作,包括:乙方项 目人员资格审查、人员信息备案、驻厂人员考勤管理、

企业信息化管理规范.doc

企业信息化管理规范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构建稳定、安全、经济、高效、可持续的信息支撑体系,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推动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信息化建设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计划、统一建设(以下简称“四统一”)的原则,以防止产生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 第三条集团公司信息中心是全公司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部门,按照“四统一”的原则负责信息化建设的日常管理及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信息安全管理与信息资源整合等工作。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信息化建设,是指以计算机、通信、网络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各类应用及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集成等)的建设与升级。 第二章统一规划 第五条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根据集团公司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结合信息化建设现状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编制。 第六条集团公司信息中心负责编制信息化建设规划,报集团公司研究审定后实施,其作为信息化建设项目立项的依据。 第七条各子(分)公司应编制与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相 1

配套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报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备案。 第三章统一标准 第八条集团公司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信息化标准体系由集团公司信息中心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报集团公司批准后执行。 第九条集团公司所有信息化项目必须采用统一的标准体系,原信息系统必须按统一标准进行更新。 第四章统一计划 第十条各子(分)公司、集团公司各部门依据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和实际需求,编制年度信息化建设建议计划,经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审核,报集团公司批准后列入子(分)公司和集团公司年度工程计划。 第十一条计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严禁计划外项目发生,未列入计划的项目一律不予拨付资金。 第十二条已下达计划的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发生变更或需要追加投资的,应当按照计划申报程序报批。 第五章统一建设 第十三条集团公司信息化项目由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和项目需求单位共同负责建设,各子(分)公司、集团公司各部门不得自行建设和 2 重复建设。 第十四条严把需求管理关。需求单位负责提供项目的建设目标、详细的业

2018年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8年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概况 (2) 二、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2) 1、丰富的信息化资源和工具应用经验为项目奠定实施基础 (2) 2、信息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相应配套服务体系已趋成熟 (3) 3、海量真实的运营数据及用户数据为项目提供有效支撑 (4) 三、项目内容 (5) 四、项目投资概算 (8) 五、项目所需时间周期和时间进度 (8) 六、项目环境保护 (8)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将通过购买服务器、电脑以及社交化客户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等软硬件设备系统,引进开发、测试、运营等专业技术人才,围绕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的业务开展和管理需求,升级财务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及仓储管理等原有功能模块,开发供应链管理、订单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新增功能模块,并基于上述基础应用数据建设商业智能模块,将原有信息化资源整合为具有集成统一、灵活、高效、协同、多维分析等特点的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 本项目总投资4,122.25万元,其中,场地购置投入1,500.00万元,场地装修投入125.00万元,设备购置投入1,258.00万元,人工成本 1,239.25万元。本次项目实施后,公司将可利用信息化工具快速提升信息数据的抓取效率和分析能力,在电子商务服务业务中实现数据化运营和精准化营销;能快速获知市场前沿热点和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和经营模式;将依托完善精准的内控体系和共享共用的资源交换平台,增强对子公司、品牌中心的管控能力,强化各部门、各中心的协同合作效应,加速实现集团化、规模化发展。 二、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丰富的信息化资源和工具应用经验为项目奠定实施基础 电子商务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以计算机、服务器等为基础应用工具,依托开放式的因特网进行营销宣传、交易洽谈以及

谈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谈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科学有效的管理是现代企业赖以生存争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的人、财、物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企业的各种资源达到合理有效的配置。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决策,而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信息掌握的过程。jVv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立足饲料,服务畜牧 在当前全社会都在推行“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的环境下,中国大部分行业都已经过了以前的粗犷式发展的阶段,转入向管理要效益的时期,由此企业管理正发生着一系列长远而又深刻的变革,如何借助这一轮新的浪潮,构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的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对每个组织而言都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jVv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立足饲料,服务畜牧 一、关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相关概念jVv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立足饲料,服务畜牧 (一)概念定义jVv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立足饲料,服务畜牧 1. 企业信息化jVv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立足饲料,服务畜牧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jVv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立足饲料,服务畜牧 2.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jVv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立足饲料,服务畜牧 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为两个方向,第一是电子商务网站,是企业开向互联网的一扇窗户;其次就是管理信息系统,它是企业内部信息的组织管理者。jVv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立足饲料,服务畜牧

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信息技术与企业业务和管理的融合问题,其涉及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组织、业务管理、设计生产流程,以及外部的政府、机构、供应商、客户等多个环节和多方面因素的系统化工程,其设计实施和应用维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因此,必须对企业信息化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管控。jVv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立足饲料,服务畜牧 3. 信息化管理jVv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立足饲料,服务畜牧 企业信息化管理包含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变革过程管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运作管理,以及对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信息化实施过程的管理三个方面的内涵。jVv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立足饲料,服务畜牧 企业信息化管理内容非常丰富,既包含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战略性问题,又包含了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组织与控制问题。jVv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立足饲料,服务畜牧 4. 信息化管理的价值jVv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立足饲料,服务畜牧 企业信息化管理,有助于企业做出应对市场战略的科学化决策,是企业市场竞争的方向舵;能够提高企业业务办事程序的合理性,提高企业业务效率;能够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企业的管理效率与经营效率双丰收。jVv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立足饲料,服务畜牧 jVv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立足饲料,服务畜牧 (二) 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历史与趋势jVv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立足饲料,服务畜牧 在我国,按照信息化发展规律、信息化的集成度及价值收益可以将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历程分成四个阶段,分别是:财务电算化、数字化企业、信息化企业和智慧企业。jVv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立足饲料,服务畜牧 “智慧企业”即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构建一个高感度

某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

《xx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 目录(略) 第一章、规划基础 ◆《十五计划》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任务。 ◆2001年11月26日吴邦国在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联合举办的“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大会”上作了“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带动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讲话。明确提出了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三改一加强”相结合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强化企业的基础管理相结合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 ◆XX集团充分认识到经营管理信息化对提高集团整体运转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以及自身基础和差距,把信息化规划列为五年发展规划的专题子规划。 ◆XX集团各级领导对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建设性的意见。 ----以上背景是集团信息化规划工作的基础,也是集团信息化规划成功实施的

前提条件。 第二章、总体建设目标 以集团五年发展规划确定的管理改进计划为基础,配合集团体制、机制、管理和技术的持续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经过三到四年的努力和拼搏,建立和形成满足集团公司及其控股企业协同运转、高效管理和科学决策需要的XX集团综合信息系统。为深度开发信息资源、加速信息流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提高信息利用能力提供有效手段,促进集团公司及其控股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方式的改进和优化,提高集团的整体创新能力、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第三章、基础规划 一、信息资源规划 ◇经过一年的努力,分别完成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全统的全面信息资源规划工作。摸清信息家底,搞清信息需求,建立和初步形成集团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体系; ◇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工作,配合集团管理改进计划的实施,分析和建立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的经营管理主系统业务模型和数据模型; ◇结合信息资源规划工作,建立和形成全集团的信息开发应用管理体系。包括信息管理组织职能、信息归口管理制度、信息管理责任网络和信息内容管理制度等,确保经营管理和决策支持信息的明时、准确和完整; [可增加适合企业需求的其它任务]]

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模板

集团信息化建设规 划

《xx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 ( — ) [仅供参考]目录(略) 第一章、规划基础 ◆《十五计划》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任务。 ◆11月26日吴邦国在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联合举办的”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大会”上作了”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带动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讲话。明确提出了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三改一加强”相结合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强化企业的基础管理相结合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 统筹规划, 突出重点, 量力而行 ◆XX集团充分认识到经营管理信息化对提高集团整体运转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以及自身基础和差距, 把信息化规划列为五年发展规划的专题子规划。 ◆XX集团各级领导对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 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建设性的意见。 ----以上背景是集团信息化规划工作的基础, 也是集团信息化规划成功实施的

前提条件。 第二章、总体建设目标 以集团五年发展规划确定的管理改进计划为基础, 配合集团体制、机制、管理和技术的持续创新,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经过三到四年的努力和拼搏, 建立和形成满足集团公司及其控股企业协同运转、高效管理和科学决策需要的XX集团综合信息系统。为深度开发信息资源、加速信息流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提高信息利用能力提供有效手段, 促进集团公司及其控股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方式的改进和优化, 提高集团的整体创新能力、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第三章、基础规划 一、信息资源规划 ◇经过一年的努力, 分别完成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全统的全面信息资源规划工作。摸清信息家底, 搞清信息需求, 建立和初步形成集团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体系; ◇经过信息资源规划工作, 配合集团管理改进计划的实施, 分析和建立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的经营管理主系统业务模型和数据模型; ◇结合信息资源规划工作, 建立和形成全集团的信息开发应用管理体系。包括信息管理组织职能、信息归口管理制度、信息管理责任网络和信息内容管理制度等, 确保经营管理和决策支持信息的明时、准确和完整; [可增加适合企业需求的其它任务]]

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

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 信息技术无论作为企业的战术手段还是战略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益,而提高企业效益并不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单方面可以实现的。只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所能带来的机遇和问题,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企业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使信息技术真正促进企业的发展。 1.企业为什么需要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投资与企业效益之间的联系并不是显而易见的。那么,信息技术究竟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呢? 从整体的观点来看一个企业,企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是影响企业经营效率的决定性因素,传统的沟通和协调往往是通过人员的往来和会议等方式进行,如果企业只在一个很小的地域范围内,也许这还不是一个大问题。但如果企业的各部分分布在比较大的地域范围内,沟通和协调就有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另外,对于某些企业来说,其业务所涉及的文档、数据、图纸等数量极为巨大,如何存储、修改、使用、传递这些文档、数据、图纸也是令企业很头痛的问题。 而信息技术最显著的好处就是能使信息低成本地存储,方便地使用和修改,高速地流动。这就为企业对于信息资源的管理,以及企业内外部的沟通与协调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从这个角度来说,信息技术能提高企业运营的整体效能。 而从另一个角度,也就是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的角度来分析,信息技术则为企业构筑知识平台提供了可能。 知识经济的主要内涵,就是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与其它生产要素相比较,按照投入产出的观点,其边际收益具有相当的优势。也就是说,知识经济时代意味着从传统的围绕资源收入或围绕资本进行生产,转而成为围绕知识进行生产,知识在诸生产要素中处于核心的地位。这种核心地位,表明了人类物质生产的水平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的消费不再局限于满足基本需求,产品的小批量、人性化、个性化成为新的竞争焦点,这就对企业生产、传播和应用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管理就成为企业的新课题。知识的质量、使用知识的效率,直接影响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成本、开发周期等,从而也就决定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何种地位。 所以,信息技术在进行知识的编码化、实现知识共享、流动和积累的过程中所能提供的

(技术规范标准)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 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前言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系列标准目前由以下部分组成: ——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第2部分: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规范; ——第3部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规范; ——第4部分:协同产品商务系统(CPC)规范; ——第5部分:供应链管理系统(SCM)规范; ——第6部分:办公自动化系统(OA)规范; ——第7部分:企业信息化监理规范; ………… 本部分为第1部分。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 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1 范围 本部分给出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以下简称ERP)的相关软件功能、开发管理、实施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企业ERP产品与服务选型工作。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2.1 验收acceptance 需方授权代表的一项活动,通过该活动,需方接受履行合同的部分或全部的软件产品的所有权。 2.2 需方acquirer 为自己或为另一个组织采购软件产品的组织。 2.3 批准approval 需方的授权代表对开发方的项目计划、设计或其他方面表示满意并可能作为下一阶段工作基础而签署的书面文件。这种批准并不能解除开发方对满足合同要求的责任。 2.4 体系结构architecture 一个系统或CSCI的组织结构,标明它的组成,这些组成的接口和它们之间的操作概念。

2.5 开发阶段build 1)软件的一个版本,它满足完整的软件所要满足的全部需求的一个特定的子集。2)开发满足特定需求子集的软件版本所经历的时间。 注:术语“开发阶段”和“版本”之间的关系依赖于开发方;例如,可以通过几个版本来实现一个开发阶段,一个开发阶段也可以发行几个并行的版本(如在不同的地点),或者将它们用作为同义词。 2.6 计算机数据库computer database 见数据库。 2.7 计算机硬件computer hardware 能接收和存储计算机数据的,对计算机数据执行一系列系统性的操作的,或能产生控制输出的设备。 这类设备能实现基本的解释、计算、通信、控制或其他逻辑功能。 3 总则 ERP产品设计遵从以下原则: ——底层设计高度集成化,各类数据、计算、共享高度统一,不同于单类应用的简单连接; ——产品采用先进和稳定的IT开发平台,系统稳定、安全、灵活、可扩充;——在各种行业有丰富的实用案例; ——软件提供者本身的业务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保证产品持续发展,服务持续提供; ——符合相关制度和法规,适合企业管理和人文文化特点。 为达到以上各项原则,应在产品研发、实施、服务、产品功能各方面建立相关的标准工作方法和内容。 4 ERP产品研发技术要求 产品研发应严谨、科学,整个体系应具有完整、灵活、严谨、高效的特性,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市场反应的速度,保证工作的延续性,保证各类产品问题的可追溯性,及各类过程控制文档与记录的保存。以下为产品研发最基本流程的框架描述,过程中的文档摸版未提供,可根据需要由各企业自行设计确定。下面将以流程图的方式阐述主要工作过程,并分别配有表格形式的说明。 4.1 研发循环总流程 研发循环总流程见图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