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光干燥工艺

合集下载

上光工艺及影响质量因素分析

上光工艺及影响质量因素分析

上光工艺就是在印刷品表面涂布上一层无包透明的涂料、经流平、干燥、压光后、在印刷品的表面形成薄而均匀的透明光亮层的技术和方法。

上光工艺过程及分类印刷品的上光工艺过程一般包括上光涂料的涂布和压光两项操作。

上光涂料的涂布,即采用一定的方式,在印刷品的表面均匀地涂布上一层上光涂料的过程。

常用涂布方式有喷刷涂布、印刷涂布和上光涂布机涂布三种。

喷刷涂布为手工操作,其工作速度慢、涂布质量较差,但操作方便、灵活性强,适于批量小、表面粗糙不平的印刷品的涂布。

印刷涂布通常是利用印刷设备、经改造后用作上光涂料的涂布。

这种方式较之手工喷刷涂布的质量好、生产效率也高,能利用已有印刷设备,一机两用,简便易行,适合一般中、小型印刷厂上光涂布加工。

但一般应使用溶剂型上光涂料,操作中应注意保证涂料粘度值的相对稳定,需控制一定的涂布量。

专用上光涂布机涂布,可实现涂布量的准确控制。

涂布质量稳定可靠,适合于各种档次印刷品的上光涂布加工,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涂布方法。

上光涂布的质量要求是:在涂布表面上涂层要均匀、涂布量适宜、流平性好,并与印刷品表面有一定的粘着力。

在印刷品表面上涂布上光涂料之后,通常尚需经过压光机的压光。

压光机压光能够改变干燥后的上光涂层的表面状态,使其形成理想的镜面。

上光工艺可按不同方式综合分类:按上光方式可分为脱机上光工艺和联机上光工艺;按上光涂料可分为氧化聚合型涂料上光、溶剂挥发型涂料上光、光固化型涂料上光和热固化型涂料上光;按产品可分为全帽上光、局部上光、消光和艺术上光;按印刷品输入方式可分为手工输纸和自动输纸等。

上光涂料目前发展起来的各类上光涂料都有其自身的工艺优势;氧化聚合型上光涂料主要靠空气中的氧发生聚合反应而干燥成膜,对干燥源的要求不高,设备投资少;溶剂挥发型上光涂料依靠涂料中溶剂挥发干燥成膜,在涂布、干燥、成膜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流平性,其加工性能和适用范围宽,适用于各种档次、大批量印刷品的上光加工;热固化型上光涂料依靠成膜树脂中高分子结构所含有的活性官能基团和涂料中的催化剂,遇热发生交联反应干燥成膜,固化快,生产效率高,适用于自动化上光加工;光固化型上光涂料是通过吸收辐射光能量后,涂料分子内部结构发生聚合反应而干燥成膜,其上光涂层的光泽度高,膜层的耐磨性、耐折性、耐热性能都比较好,适用于高档次印刷品的上光加工。

上光干燥固化工艺研究进展

上光干燥固化工艺研究进展

关键词 :干燥 固化 工艺 ;能 耗 ;温 度控 制 中 图分 类号 :T 8 3 S 0
: .
Ab ta t Th p l a ino riga dc r gt c n lg nt eg a ig m a hn srve d sr c : ea pi t f y n n u i h oo yo h lzn c iewa e iwe c o d n e a o ea d a r a .Th r be e in nd yn c n lg sc m p e e sv l t m n bo d h e p o lm xt go r ig t h oo ywa o i e r h n iey a ay e n lzn ma hn . Th n t e s lt n t b v r be n lz d i ga ig c ie e h ou i o a o e p o lm s b o g t o wa r u h
统显 得尤 为重要 。
1 上 光干燥 固化 工艺 国内外发展 现状
电子束与其中任何一种干燥方式混合处理 , 优势 可得互 补 ,缺 陷尽量弱 化 。另外 ,上 光工 艺还 可 以配备一系列不同的干燥装置 ,诸如 :红外线 干燥装置、热风干燥装置 、冷风干燥装置和紫外 线固化装置等 ,如 :“ l 华威”牌部分u 上光机 V 烘干 系统 由红外 干燥 机 与紫外 固化机 组成 。 -
目前 国内外关 于上光 干燥 固化方式 及热 源方 面的研究 较多 ,而对 其工 艺 的关 键技术分 析及 其
相关设计的报道甚少。在辐射固化方式方面 ,目 前 国 内外 常用 的方式 主要有 如下 4种 :①溶 剂型 固化上光 、 ②红外线( ) I 辐射干燥 、 R ③紫外线(v u) 辐 射 固化 、 电子 束(B ) 射 固化 ,其 中溶 剂型 ④ E C辐

纸制品的上光覆膜工艺

纸制品的上光覆膜工艺

印后加工处理技术(纸品复膜与上光工艺)纸制品的上光覆膜工艺上光覆膜工艺是印刷品表面整饰加工工艺的最主要形式,也是印后工艺的一个重要环节。

上光覆膜工艺可以提高印品的光泽效果,使印刷图文清晰和逼真,色彩鲜艳夺目,从而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可以增加印刷品表面耐磨度、平滑度及防水性,有效地保护商品在流通环节免受损害;同时还可以延长包装品的保存和使用时间。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顾客消费品位的不断提高,制造商对产品外包装的表面整饰工艺更是给予了前所未有地关注。

虽然上光覆膜工艺相对简单,但影响因素很多,容易导致一些质量问题的产生。

而且,由于其质量问题一般不可逆转,加之上光覆膜工艺属印后工艺,一旦出现质量事故,带来的损失相当巨大。

因此,纸品厂应该对此一工艺引起足够的重视,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方可避免质量问题的产生。

第一章上光工艺上光是指在印刷品表面涂布一层光油,使其干燥后形成一层无色透明薄膜的加工工艺。

上光工艺起保护印品及增加印品表面光泽效果的作用。

一、上光工艺分类按上光方法,可分为印刷机直接上光、专用上光机单独上光和联机上光三类。

印刷机直接上光是指待印刷品干燥后,再用印刷机把光油涂在印刷品表面;单独上光工艺是指用专用上光机对初干后的印刷品进行上光,又称为offline工艺;联机上光是指上光机直接连接在印刷机印刷站后面,在油墨印刷完成尚未干燥之时,直接涂布光油的工艺,又称online工艺。

按光油的涂布方式分,可分为直接涂布和间接涂布。

其中直接涂布又分为辊筒直接涂布和胶版直接涂布。

辊筒直接涂布是指先将适量光油涂到辊筒上,再将辊筒上的光油直接转移到印刷品上的方法。

胶版直接涂布是指先将光油涂到胶版上,再由胶版转印到印品上的工艺。

间接涂布则是指首先把光油转移到辊筒上,然后再由辊筒转移到橡皮布,最后光油通过橡皮布转移到印刷品表面的过程。

按上光的部位分,可分为全部上光和局部上光。

全部上光就是印刷品表面全部涂上光油,局部上光则只是有选择性地在印品表面局部地方涂布光油。

印刷上光工艺特点及要求

印刷上光工艺特点及要求

印刷上光工艺特点及要求1)涂料上光涂料上光的工艺过程,实际上是将涂料俗称上光油涂敷于纸印刷品表面流平干燥的过程。

上光涂料包括溶剂上光油,水性上光油,UV上光油和珠光颜料上光。

由于溶剂上光油不利于环保,应用范围受到越来越大的限制。

水性上光油以水为溶剂,无毒无味,消除了对人体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具有干燥速度快、膜层透明度好、性能稳定、上光表面耐磨性及平整度好、印后加工适性宽、热封性能好、使用安全可靠、储运方便等特点,越来越受到食品、医药、烟草纸盒包装印刷企业的重视。

UV上光的印品,表面光泽度高、耐热、耐磨、耐水,固化时不存在溶剂的挥发,不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适合高档包装的上光。

珠光颜料上光可以获得很好的专色光泽效果,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般上光以后,待光油干燥后(时间很短,可联机作业)即可进行压光,目的是使上光表面形成高光泽表面。

对上光涂料的性能要求① 膜层透明度高、不变色。

②具有一定的柔弹性。

任何一种上光油在印刷品表面形成的亮膜都必须保持较好的弹性,才能与纸张或纸板的柔韧性相适应,不致发生破损或干裂、脱落。

③膜层具有一定的耐磨性。

有些上光的印刷品要求上光后具有一定的耐磨性及耐刮性。

如高速制盒机、纸板盒包装机装置、书籍上护封等流水线生产工艺,印刷品表面要受到磨擦,因此必须具有耐磨性。

④对印刷品表面具有一定粘合力。

印刷品由于受表面图文墨层影响,表面粘合性明显降低,为防止干燥后墨层在使用中干裂、脱膜,要求膜层粘着力强,并且对油墨及调墨用各类辅料具有一定的粘合力。

⑤流平性好、膜面平滑。

印刷品承印材料种类繁多,加之印刷图文的影响,表面吸收性、平滑度、润湿性等差别很大,为使上光涂料在不同的产品表面都能够形成平滑的膜层,要求上光油流平性好,成膜后膜面平滑。

⑥膜层适应环境性能要好。

上光后的印刷品有些用于制作各类包装纸盒,为能够对被包装产品起到好的保护作用,要求上光膜层适应环境性一定要好。

例如:食品、卷烟、化妆品、服装等商品的包装必须具备防潮、防霉的性能。

铝型材喷漆工艺流程

铝型材喷漆工艺流程

铝型材喷漆工艺流程
1. 表面处理:首先对铝型材的表面进行清理,去除污垢和油脂,可以使用清洗剂进行清洗,或者采用机器刷洗、喷淋等方法。

然后使用砂纸或钢丝刷等工具进行磨砂处理,以增加涂层附着力。

2. 喷涂底漆:选择适当的底漆进行喷涂,底漆可以增加涂层的附着力,提高耐腐蚀性能。

喷涂底漆可以使用喷枪,均匀覆盖整个表面。

3. 干燥:将喷涂的铝型材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干燥,通常会采用自然干燥或者采用烤箱干燥,确保底漆完全干燥。

4. 中涂: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中涂料进行涂装,可以使用喷枪或者刷涂等方法进行涂装,确保中涂料均匀、光滑。

5. 上光:中涂完全干燥后,可以进行上光处理,使用砂纸或抛光机进行打磨,以提高涂层的光洁度。

6. 烤漆:在上光后,将铝型材放入烤漆房或烤漆室进行喷漆,可以使用涂料喷枪将漆料均匀喷涂在铝型材上,然后进行烤漆,烤漆时间和温度根据涂料的要求进行控制。

7. 冷却:烤漆后的铝型材需要经过冷却处理,等待涂层完全干燥。

8. 检验和包装:对喷漆后的铝型材进行质量检验,确保质量合
格后进行包装,以便运输和交付客户。

以上是一般的铝型材喷漆工艺流程,具体的流程可能因不同厂家或不同产品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上光

上光

[PI]
*
[游离基]
激发态光引发剂
[游离基]+[单体]+[低聚物]
[聚合物] 固化涂层
1.与其他上光方式相比,UV上光的优点:
(1)上光油为100%的固含量,无溶剂挥发。既安全又有利于环保。 (2)干燥速度快,生产效率高。一般干燥速度可达100~300米/分 钟,最快超过500米/分钟。 (3)不受承印物种类的限制,不仅可以在纸张,铝板、塑料材料等 表面上光,而且还可用于聚合板、家具、金属材料、无线材料等 的表面上光。 (4)能耗低,节省能源。 (5)在低温下工作,可用于热敏型承印物的印刷(如塑料)。 (6)质量好。UV上光后的印刷品表面平整光亮,无翘边、起皱、起 泡等现象.并且表面硬度高,耐摩擦,不易出现划痕,耐化学药 品腐蚀性也好。 (7)经上光后的承印物,可以立即加工,不必再硬化,在裁切、成 型、折叠等方面有较高的适应性。
度、固化速度和固化膜性能。活性稀释剂 结构上也含有C=C不饱和双键,目前使用 的大多呈丙烯酸酯类单体。
( 3 )光引发剂
光引发剂是能吸收辐射能,经过化学 变化产生具有引发聚合能力的活性中间体 的物质,是任何UV固化体系都需要的主要 成分。
( 4 )助剂
助剂主要用来改善油墨的性能,UV上
光油中常用的助剂有稳定剂、流平剂、消
(2)选择的原则
科学
经济 实用
三、UV上光
UV上光的原理并不复杂,在紫外光的 照射下,UV上光油中的光引发剂吸收辐射 能后形成自由基或阳离子,引发单体和预 聚物发生聚合和交联反应,在很短的时间 里固化成三维网状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 目前大部分都是自由基聚合体系。
UV上光的固化机理
[PI]
光引发剂 紫外线
2.UV上光涂料的基本组成

常见特殊上光工艺及表面精细整饰技术的工艺要点

常见特殊上光工艺及表面精细整饰技术的工艺要点

商 带 来 不 可 估 量 的 品 牌 价 值 。 为达 压 凹 凸 、模 切 压 痕 、 上 光 等 ,这 些
逆 向上 光 也 称 为 逆 向 磨 砂 、大
到 上 述 目的 ,奢 侈 品 包 装 供 应 商 通 加 工 工 艺 对 纸 类 奢 侈 品 包 装 最 终 形 印 象 ,是 指 在 纸 盒 包 装 正 常 色 序 印
的 uV 卜光区域 形 成 高 光泽 的 镜 面 , 左 侧 .)匕、 右 倒 光 、 顶光 、 脚 光 等 多 光 纹 理 的 精 细 程 度 依 次 观 }』】 硎
从 纸 盒 包 装 表 面 形 成 局 部 高光 光 位 的 反 射 ,使 印 刷 品 更 加 光 彩 夺 高 的 变 化 。 l所 示 为利 川 I圳FII吠
更好 的奢 侈 品包 装解 决方 案 。
面平 滑 度 ,使 纸 盒 包 装 表 现 出 更 强 后 ,再 以 满 版 方 式 在 整 个 纸 盒 包 装
全 球 知 名 跨 国 品 牌 商 越 来 越 的光 泽 或 特 殊 的 艺 术 效 果 ,而 且 能 表 面 涂 布 uV光 油 , 在 uV光 油 和 底
传 统 上 光 工 艺 的 表 现 形 式 、
品 、 香 水 、 珠 宝 等 奢 侈 品 包 装 无 论 术 一 直 是 奢 侈 品 包 装 所 钟 爱 的 工 艺 视 觉 效 果 、装 饰 功 能 等 比 较 单 一 ,
从 规 模 还 是 从 份 额 来 预 估 ,都将 成 技术 。
完 全 不 能 满 足 奢 侈 品 包 装 的 高 品 质
升 消 费者 的 购物 体 验 ,以 满 足 消 费 新 型 技 术 ,以 便 给 消 费 者 带 来 更 好
者 越 来 越 高 的 审 美 要 求 。 在 未 来 的 体 验 感 , 从 而 在 消 费 群 中建 立 最 常见 的特 殊上光工艺

图书封面工艺说明

图书封面工艺说明

图书封面工艺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出版物的种类增多、细分明显。

读者的审美水平越来越高,对书籍的外观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应对这一发展,出版社和印刷商也开始更加关注以何种装帧形态将作品呈现给读者,采用什么样的装帧方式为书稿增光添彩。

封面作为最外在的形象,在读者消费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更加明显,成为不择不扣的“沉默的推销员”。

琳琅满目的书架上上演的是愈发激烈的“无声竞争”,如何夺人眼球,在出版物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各种各样的整饰工艺开始成为书刊封面的常客。

实例分析:漓江出版社1996年出版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一书字体,封面装帧设计较为一般,在两年多的时间内销售量仅有寥寥数千册。

后来不改动正文版式、内容及承印材料,仅改变封面的装帧设计:在纸面压纹做活动护封并设有勒口,同时对护封进行局部模切等整饰处理。

所用整饰工艺看起来也极其简单平常,但再次投入市场后不久字库,该书便成了畅销书,经多次追印仍供不应求,出版社又乘势推出《村上春树精品集》等多套系列小说,同样本本畅销,由此可见封面整饰工艺的适度运用所能带来的巨大魅力。

常用封面整饰工艺(1)覆膜覆膜材料包括亮光膜、亚光膜、镭射膜等,通常采用油性覆膜、水性覆膜、干式覆膜等生产方式加工,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全面整饰工艺。

覆膜指的是以透明塑料薄膜通过热压覆贴到印刷品表面,形成10~20um的薄膜,起到保护印品及增加印品光泽的作用。

被广泛用于书刊的封面,画册,纪念册,明信片,产品说明书,挂历和地图等进行表面装帧及保护。

覆膜的优点:增加封面的耐磨性、耐折性、抗拉性、耐湿性。

使封面更加平滑、光亮、耐水、耐磨,达到保护封面的目的。

缺点:不环保,覆膜以后的纸张无法回收。

种类:亮膜和亚膜(效果)预涂膜和即涂膜(材质)。

(2)烫印烫印主要包括烫金、烫银、烫色箔、烫镭射箔等,常用热烫和冷烫方式加工,为常用的点缀整饰工艺流程,其中以热烫印方式最为常见。

烫金,学名电化铝烫印,是一种不用油墨的特种印刷工艺,它是借助一定的压力于温度,运用装在烫印机上的模版,使印刷品和烫印箔在短时间内互相受压,将金属箔或颜料箔按烫印模版的图文转印到被烫印刷品的表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光干燥工艺
【内容提要】上光干燥主要采用热风干燥、紫外线干燥及红外线干燥等方法,用热风与红外线干燥相结合的干燥方法效果更佳。

影响干燥速度和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热风体积、流量、气流喷出的速度、热风温度及相对湿度、排气率等,正确选择这些工艺参数对于干燥过……
上光干燥主要采用热风干燥、紫外线干燥及红外线干燥等方法,用热风与红外线干燥相结合的干燥方法效果更佳。

影响干燥速度和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热风体积、流量、气流喷出的速度、热风温度及相对湿度、排气率等,正确选择这些工艺参数对于干燥过程甚为重要。

选择合理的干燥速度对产品质量影响很大,如果干燥速度过快,涂层内部会形成小气泡。

所以应根据所用涂料、工艺、纸张等确定合理的干燥速度,进一步确定所用的热风干燥循环系统中的最大热风流量、流速和最高温度。

1.热风干燥
热风是利用热风吹向纸面涂层使之干燥。

空气由送风机送入加热器,而后分配到热风箱内,由热风箱对着纸张的喷嘴急速喷出,垂直或水平吹向纸面涂层。

按照热风从喷嘴中喷出的速度,分为低速(<20m/s)热风干燥、中速热风干燥(20m/s-50m/s)高速热风干燥(>50m/s)。

按照热风干燥器的形式不同,有拱形热风干燥、气罩干燥。

(1)拱形热风干燥
这种干燥方法属于中低速热风干燥。

干燥烘道用隔板分成若干区段,每个区段配有风机、空气加热器、热风箱和喷嘴,使每一段的热风温度、气流速度、气流流量及相对温度能根据工艺条件予以调节。

干燥室中保持相对湿度40%以下。

干燥烘道温度不同,进出端温度较低,中间段较高。

涂料不同,干燥温度也不同。

一般情况下,开始温度100-105℃,中间段120-160℃,出口60-80℃干燥烘道中段装有一定的蒸汽喷嘴,用于临时降低车速等情况,喷入蒸汽防止纸张过干。

(2)气罩干燥
气罩干燥是一种高速热风干燥,从热风嘴喷出的风速达50--100m/s.纸面涂层在用低速热风干燥中产生的蒸汽在涂层表面上形成的边界层,极大地阻碍着热交换的进行,从而使涂层的干燥速率大为降低。

气罩干燥热风速度高,对纸面涂层直接冲击,使得阻碍热交换的边界层大为减少,提高热风与涂层间的传热系数,而提高干燥速度。

气罩干燥的方法使涂层中的粘合剂有向涂层表面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影响产品品质,涂布和干燥速度也不宜太高。

2.红外线干燥
红外线干燥方法采用能在非常狭窄的波长区域上发射能量的光源对能在该波长范围内吸收辐射的涂层膜进行高温辐射加热,涂层中的有机分子吸收能量,促使分子中的原子或基团振动或转动,从而增加物质内部的能量,诱导物质的物理与化学变化,使涂层干燥。

涂料层薄膜本身并不能吸收足够的红外线能量来完成聚合作用,因此,红外线干燥需由其他干燥方法配合完成,如红外线转变成的能量驱使溶剂释放出来,渗透到纸张中去,从而加速干燥,或是纸张堆放后受红外线加热的影响而产生的余热使涂层氧化或聚合使其完全干燥。

红外线干燥过程非常迅速,在连接料还未渗透到纸张中,这个过程就结束了。

因此涂层具有很高的光泽。

涂料所采用的原材料的吸收光谱应与红外线所发射的射线相对应。

红外线干燥采用的光谱可分为近红外线、中红外线和远红外线。

红外线辐射被吸收的能量随波长增加而减少。

远红外线提供的热量相当大一部分被空气吸收,也缺少对涂料的渗透作用,只能用于物体表面的
干燥,干燥时间较长。

中红外线是涂料干燥常用的波长范围,对涂膜层的穿透作用远比远红外线强,大部分射线能穿透涂膜而达到纸张,干燥效果也很好。

近红外线所产生的能量最高,被空气吸收和散射也很少,因此也被称?quot;冷红外线“。

能加热薄的涂层和纸张。

使用红外线灯应尽可能靠近纸张,以减少远红外线的辐射损失,红外线干燥是一种很迅速的干燥方法,成本低,印刷品堆放较高也不出现粘结现象。

红外线辐射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红外线干燥也不象紫外线那样急速固化。

3.电子束干燥
电子束干燥(固化)是利用高能电子辐射使涂料发生化学和物理变化,形成光亮层。

电子束能使低分子液体树脂转化成交联涂层。

高能电子与涂料分子相互作用,使之分解成游离基,与双键发生反应形成增长链。

然后,增长链与EB涂料其余成分反应,一系列反应后,使固化涂层产生交连网络,交联密度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