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

合集下载

基于六经与卫气营血辨证体系贯通的经典方证整理与运用研究

基于六经与卫气营血辨证体系贯通的经典方证整理与运用研究

4、联合用药:针对复杂病情或慢性疾病的治疗,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多个方 剂,以达到协同增效的目的同时注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5、长期调理:许多疾病需要长期调理,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守法守方,切勿 随意更改变方换药。同时强调患者的自我管理和饮食调护的重要性。
参考内容
中医药学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其 中包括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和经络辨证等。这些辨证方法在疾病 诊断和治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对这 些传统辨证方法的现代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感谢观看
首先,由于该理论较为抽象,难以准确把握,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的 主观性。其次,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个案报道和回顾性分析上,缺乏大样本、前 瞻性的循证医学证据。最后,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限制,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作 用机制和物质基础尚未完全阐明,这也限制了该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推广。
结论
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在中医内科临床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和实践意义。 虽然目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深入探 讨。未来的研究应注重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加强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客观 化和标准化,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以验证其疗效和推广价值。 应加强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研究,以期为该理论的深入应用 和现代中医内科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引言
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八纲辨证的重要组成部分。该 理论根据病因、病理及疾病演变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同证候,将人体分为卫、气、 营、血四个层次,用以阐述疾病的深浅、病情的轻重和传变规律,指导临床辨证 施治。在中医内科临床中,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次演示将 对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在中医内科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辩证

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辩证
辨证要点: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绛无 苔,脉细数(热+热伤心营心烦+热迫血行 轻证斑疹隐隐+舌质红绛)
29
Diagnostics of TCM
卫气营血辨证
(四)血分证
其他辨证
概 念:是指温热病邪深入阴血,导致耗血、动血、动风、耗阴所 表现的一 类证候。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最为深重的阶段。
临床表现:
热盛耗血动血:见身热夜甚,躁扰不宁,或昏狂,斑疹显露, 色紫黑,吐血、 血便血、尿血,舌质深绛,脉细数;
4
Diagnostics of TCM
六经辨证
其他辨证
二 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
以阴阳为总纲,归纳为 三阳病证(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表现为热、实 三阴病证(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表现为寒、虚
病初,外感寒邪在肌表经络,为表证;若寒邪入里化热,则转为里实 热证;或在正虚阳衰的情况下,寒邪多直入三阴经,表现为阳虚里寒 证。
辨证要点: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 (表热证)
27
Diagnostics of TCM
卫气营血辨证
(二)气分证
其他辨证
概 念:温热病邪内传脏腑,正盛邪实,阳热亢盛 表现的里实热证。
临床表现: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汗出,心烦 尿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邪热壅肺:则兼见咳嗽,胸痛,咯痰黄稠; 热扰胸膈:则兼见心烦懊侬,坐卧不安; 热结肠道:则兼见日晡潮热,腹部胀痛拒按,或时有谵语、 狂乱大便秘结或下利稀水,苔黄燥,甚则焦黑起刺,脉沉实 热郁胆经:则兼见口苦,胁痛,干呕,心烦,脉弦数。
辨证要点:发热不恶寒,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热+ 津伤)
28
Diagnostics of TCM
卫气营血辨证
(三)营分证

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

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

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屮K戳耐重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外感热病的概念、广义伤寒与狭义伤赛的区别。

2.宁解温热輛的概念及其特点。

3.理解4.理解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及其传变规律。

5.掌握六经病证的主要脉证。

6.掌握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的主要脉证。

□辦证方肉概说•八纲辨证:辨证的总纲脏腑辨证、经络辨证:辨证的基础气血津液病因辨证:审证辨求因或审因论治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U外感热病辨证外感热病的概念外感热病是指人体感受六淫邪气或疫病之气后出现以发热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的总称。

概说'伤寒(狭义):伤于风寒邪气而致; 外感热病Y'温病(温热病):感受四时温热邪气;广义:一切外感热病的统称; 伤寒丿狭义:专指伤于风寒邪气的外感病。

六经辨证《饬寒枪》柞者楂机,粤件狗生才公无切~谿耳,南阳那俚阳人。

声时雄同那想命租曇底,虧曇多思,伶至韦出扌置,德*透討崑*娜,鸟年佬界隸扌世。

©乂对临证底曇的卓越漬献,而械后世奉£医鱼。

六经辨证六经辨证三阳病(^)三明病(里丿•卩日!-阳=>明=少=>阳病太>阴=少A 「厥=>阴病病病(表)俚)(半表半里)俚)俚)俚)(实热证)(、寒攻邪为主扶正为主六经辨证2 •六经病的传麦传变类矍仃丿循经传-—病证按夫经次序相传⑵越经传-…病证不按六经次第,隔经而传⑶表里传…•病证按阴阳互为表里的两经之呵相传(越经传之一种)六经辨证⑷直中•…病邪初起不经阳经,直入三阴者2 •六经病的传变⑴合病:两经或三经病证同肘出现,无先后次序之分。

(2)并病:一经之病未罢,另一经证候又见,有先后次序之分。

六经辨证3 •夫经病的治疔廉则•病盛三阳,邪肉正感,攻邪为主:太阳病宜解表发汗;阳明病宜请泄里热;少阳病宜和解彙里。

•病農三阴, 邪盛正衰, 扶正为主:鑫少阴病壹扶阳育阴;厥阴病热者宜请、六经辨证的概念六经辨证是《伤寒论》对外感热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反映的证候进行分类归纳的一种辨证方法。

辩证卫气营血辩证六经辨证课件

辩证卫气营血辩证六经辨证课件

CATALOGUE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卫气营血辩证和六经辨证是中医 辩证论治中的重要理论,对于临
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卫气营血辩证主要针对温热病, 强调病情的传变规律和治疗方法,
而六经辨证则针对伤寒病,强调 病位和病邪的性质。
两种辩证方法各有特点,但在临 床应用中可以相互补充,为中医 治疗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指导。
CATALOGUE
六经辨证
太阳经证候
太阳经证候:指邪气侵袭人体,正邪相争于太阳经所致的证候。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外邪侵 袭,太阳经首当其冲,出现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脉浮等表证。
太阳经证候是六经辨证中的表证,以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脉浮等为主要表现。
太阳经证候多由外感风寒所致,邪气侵袭人体,正邪相争于太阳经,导致一系列症状的出现。 恶寒、发热是太阳经证候的典型表现,头项强痛、脉浮也是常见的症状。治疗太阳经证候应 以解表散寒为原则,通过发汗的方法驱散外邪,使疾病得以康复。
辩证卫气营血辩证 六经辨证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卫气营血辩证 • 六经辨证 • 卫气营血与六经辨证的联系与区别 • 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CATALOGUE
卫气营血辩证
卫分证候
卫分证候是温热病邪侵犯人体的浅表层次,以发热、恶寒、头痛、咳嗽等症状为 主要表现。
卫分证候是温病过程中的第一阶段,病邪侵犯人体的浅表层次,主要侵犯肺卫, 导致肺卫功能失调。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恶寒、头痛、咳嗽、舌质红、苔薄白 或薄黄、脉浮数等。治疗原则以辛凉解表为主,常用药物有银翘散、桑菊饮等。
气分证候
营分证候
血分证候
血分证候是温热病邪侵犯人体的最深 层次,以出血、发斑等症状为主要表 现。

最新中医学 第九章 其它辨证方法简介 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和经络辨证-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中医学 第九章  其它辨证方法简介 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和经络辨证-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2、太阳蓄血证:



为太阳经邪化热内传,邪热与瘀血互结于少腹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少腹急结、硬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善忘, 大便色黑如漆,脉沉涩或沉结。 【证候分析】 本证以少腹急硬,小便自利,如狂便黑为辨证要 点。太阳经热内传,血热搏结,阻于下焦少腹,故致少腹急结、 硬满胀痛;邪在血分,膀胱气化如常,所以小便自利;瘀热互结, 上扰心神,轻则如狂、善忘,重则发狂;瘀热下行,随便而出, 故见便黑似漆;脉沉涩或沉结,乃瘀热内阻,脉道不畅所致。 太阳蓄水与蓄血二证,均由太阳病经邪不解内传于腑所致,但有 传入气分和血分之不同。蓄水者为膀胱气化受阻,津液内停;蓄 血者为经热入里,瘀血在肠。前者小便不利而渴,后者小便自利 而便黑,是两证的主要区别。
(二)阳明腑证:



为邪热内传,与肠中糟粕相搏而成燥屎内结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脐腹胀满硬痛而拒按,大便秘结,甚 则谵语、狂乱、不得眠,舌苔黄厚干燥,边尖起剌,甚则焦黑燥裂,脉沉迟而实, 或滑数。 【证候分析】 本证以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便秘,腹胀满硬痛,苔黄燥, 脉沉实等为辨证要点。往往因阳明经证,大热汗多,或误用汗法,使津液外泄, 以致热邪与肠中燥屎互结,腑气不通而形成。阳明经气旺于日晡,实热弥漫于经, 故身热日晡尢甚;四肢为阳明所主,热蒸津泄,故手足濈然汗出;邪热与糟粕互 结肠中,腑气闭阻不通,故脐腹胀满硬痛而拒按,大便秘结;邪热蒸腾,上灼心 神,则见谵语、狂乱、不得眠等症;邪热内结而津液被劫,故舌苔黄厚干燥,边 尖起剌,甚则焦黑燥裂;燥热内结于肠,脉道壅滞,则见脉沉迟而实,若邪热迫 急,亦可见滑数。 阳明病经证和腑证均为里实热证,但就其先后而言,往往经证的邪热持续亢盛, 消烁津液,导致肠燥便结,最终形成腑证,故腑证的病情较经证为重。一般临床 所见阳明病腑证多于经证,因为经邪弥漫不能久留,腑邪内结则聚而不行,故张 仲景以“胃家实”为阳明正病。

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第四节 其他辨证
一、六经辨证
• 六经辨证概述 • 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 • 六经辨证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 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与脏腑辨证
的关系
(一)太阳病证
• 概念:风寒邪气侵袭太阳经,正邪抗争 于肌表所表现的证候,称为太阳病证。
• 临床表现: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苔 白。
• 太阳中风证:发热、恶风,汗出,脉浮 缓。
• 太阳伤寒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 痛,脉浮紧。
(二)阳明病证
• 概念:外邪传入阳明胃肠,化热化燥的 证候,称为阳明病证。
• 临床表现: • 阳明经证: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
洪大。以及面赤、心烦、舌红、苔黄燥 等症。 • 阳明腑证:日晡潮热, 腹部胀满,疼痛 拒按,大便秘结等症。
(三)少阳病证
脘痞,便溏不爽,舌苔黄腻,脉濡数。
(三)下焦病证
• 概念:温热病邪久羁,深入下焦,损伤 肝肾之阴所表现的证候,称下焦病证, 为疾病的后期阶段。
• 临床表现:身热颧红,手足心热,口燥 咽干,甚倦耳聋,脉虚大,或手足蠕动 ,或瘈瘲,甚至时时欲脱
• 热伤营阴:身热夜甚,口干不欲饮,斑 疹隐隐,脉细数。
• 热入心包:高热,神昏谵语,或昏愦不 语
(四)血分证
• 概念:血分证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最为深重的 阶段,也是卫气营血辨证的最后阶段。血分证 以心肝肾病变为主,具有耗血、动血、伤阴、 动风的特点。
• 临床表现:
• 血热妄行:各种出血,发热夜甚,心烦少寐, 舌深绛,脉细数。
(一)卫分证
• 概念:卫分证是指温热邪气侵犯肌表, 肺卫功能失常所表现的证候,一般常见 于温热病的早期。
•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 并伴见头痛,咳嗽,咽喉肿痛,口微渴

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病证辨治概要

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病证辨治概要

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病证辨治概要六经病证六经辨证由东汉张仲景创立,以阴、阳为纲,经、腑为目,用于外感疾病不同阶段的辨证论治。

六经病证辨治概要见表。

临证备要:六经涉及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所属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六经辨证的内涵极为丰富,除六经本证外,尚有合病、并病、兼证、变证等,如太阳与阳明合病的葛根汤证、太阳与少阳合病的黄芩汤证,太阳中风兼经腧不利的桂枝加葛根汤证,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的小青龙汤证、兼内热烦躁的大青龙汤证,肺热壅盛的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热迫大肠的葛根黄芩黄连汤证,阳虚水泛所致的真武汤证,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治疗的痞证,茵陈蒿汤治疗的黄疸证,麻子仁丸治疗的脾约证,白头翁汤治疗的热利下重证,四逆散治疗的阳郁厥逆证等,虽可由外感引发,但内伤杂病更易发生。

仲景《金匮要略》对杂病的辨证论治,巧妙地将脏腑辨证与六经辨证结合起来,无论内伤、外感,病机相同,治疗方法方药即相同。

卫气营血病证、三焦病证卫气营血辨证由清·叶天士所创立,揭示了温热病发生发展的病机演变规律,按病变深浅轻重而划分卫、气、营、血四个阶段。

三焦辨证由清·吴鞠通提出,将外感温热病,尤其是湿温病的病理变化归纳为上、中、下三焦病证。

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旨在阐明温病之病变先后、病位深浅、邪正盛衰及传变规律,同时强调了温病的动态发展过程。

卫气营血病证和三焦病证辨治概要见表。

临证备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虽为温病而设,但就其具体内容,均不离气血津液、脏腑阴阳。

卫气营血,细分为四,粗分即二,叶天士《温热论》指出:“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

”他把卫、气作为一个层次,与肺脏关联;把营、血作为一个层次,与心脏关联。

这说明叶氏对温病的辨治,非常重视脏腑气血。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络病的辨治。

吴鞠通发扬叶氏之学,对于血分络病的治疗亦颇有见地。

现代临床研究表明,在继承基础上,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内伤杂病的辨证论治,尤其对久病、疑难杂症的辨证治疗意义更为重大。

六经辨证下,卫气营血辨证出现的原因

六经辨证下,卫气营血辨证出现的原因

要正确认识在已有伤寒学六经辨证学说下,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出现的原因,我们首先要理解他们的概念。

伤寒六经辨证是张仲景所创立的,源于《内经》,以六经为纲,系统地阐释了外感病的发生发展及其传变的基本规律,并阐明了外感疾病的辨证论治具体方法。

伤寒六经辨证论治的基本内容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明六经来归纳疾病变化的六个不同的阶段和层次,分析正气之强弱,病邪之进退,以明确疾病的寒热性质,虚实的情况及其发展趋势,以确定病变的部位和理、法、方、药。

而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由叶天士创立,以伤寒论为基础进行补充与发展。

以卫、气、营、血来代表温热病的四个阶段和层次,以此来辨别疾病所在的部位以确定治法。

由此我们可知,伤寒学说认为,寒邪是外感热病的致病主因,大多数热病都是因感受寒邪引起的。

而温病学认为,温病的病因,是六淫之中性质温热的一类病邪—即温邪所致。

(补充:现代温邪是指六淫中性质温热的一类病邪,分风热病邪、温热病邪、暑热病邪、湿热病邪、燥热病邪,这是导致不同温病的主要病因。

这种病因学说既容易解释温病的病机,又与以寒凉清解为主体的温病治法方药相吻合。

)六经传变规律:循经传是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后世亦有医家认为循经传,越经传最常见表里经传变,如太阳~少阴,阳明~太阴,少阳~厥阴,直中,是指外邪不经三阳,直入三阴。

除此之外,还有合病以及并病,合病是指两经或三经病证同时出现,并病是指一经证侯来罢,又出现另一经证侯。

温病传变规律:从横看,是卫~气~营~血,从纵看是上焦~中焦~下焦。

同时有特殊传变,如“逆传心包”,是卫不传气而直人营,还有卫气同病、卫营合邪、气血两潘等等,亦有类似伤寒直中而直接表现气营血分病变。

形成的原因:1.江南地势低下潮湿,尤多雾露,最易产生外湿。

湿热交阻,久留不去,内着筋脉,致气血运行不畅,易发生筋脉拘挛、肢体麻木或痹痛。

正是由于江南地区水网密布,气候炎热,生活于此地的人们易于感受湿浊温热之邪,故湿热、温热之疾多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血分证:温热病邪深入阴分的深重 阶段,已影响到血的物质基础。热 入血分可造成各个部位出血;热邪 耗血伤阴,筋脉失养可导致抽搐、 神昏,舌紫绛,脉数。
卫气营血的主要病理
卫气营血证候的病机层次反映了病 变的浅深、病情的轻重。具体来说: 卫分证病位最浅,属表证,病情 最轻,持续时间也短,治疗容易;
卫气营血的主要病理
六经病的主要脉证
• 厥阴病主要脉证:口渴饮水不止,气上 冲心,胸中疼热,饥而不欲食,呕吐或 吐蛔,厥逆下利。 • 治法:平调寒热,和胃驱蛔。方用乌梅 丸。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 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卫气营血辨证
概说
• 温热病的概念:是感受四时温热病邪 引起的多种急性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 的统称。 • 临床特点: 1.起病急骤;2.传变快; 3.初起即见热象偏重,易于化燥伤阴传:温热病邪由卫分→气分→营分→血分,病情 由轻浅向深重发展。 1.邪在卫分,不经气分阶段,直人营分、血 逆传: 分,即所谓“逆传心包”。 2.温热邪气不经卫分直入气分、营分、血分 或卫气同病、气营同病、气血两燔。
卫气营血的治疗原则
• 卫分:在卫汗之可也(辛凉清解法); • 气分:到气才可清气(清泄气热法);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六经病?简述六经病证的主要脉证? 2.如何鉴别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 3.阳明病的“四大”主证是什么? 4.卫气营血辨证的传变规律有何不同? 5.简述卫气营血辨证的治疗原则? 6.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的主要脉 证是什么?
辨证方法
气血津液辨证 脏腑辨证
概说
经络辨证
八纲辨证
病因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
六经辨证
概说
• 八纲辨证:辨证的总纲 脏腑辨证、经络辨证 :辨证的基础 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的补充 病因辨证:审证求因或审因论治 六经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外感热病辨证 三焦辨证
概说
外感热病的概念
外感热病是指人体感受六 淫邪气或疫疠之气后出现以发 热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或 感染性疾病的总称。
概说
伤寒(狭义):伤于风寒邪气而致; 外感热病
温病(温热病):感受四时温热邪气;
广义:一切外感热病的统称; 伤寒 狭义:专指伤于风寒邪气的外感病。
六经辨证
《伤寒论》作者张机, 字仲景,约生于公元150 ~219年, 南阳郡涅阳人。 少时随同郡张伯祖学医, 好学多思,终至青出于 蓝,医术远超其师,与 华佗并称于世。因其对 临证医学的卓越贡献, 而被后世奉为医圣。
卫气营血辨证
叶桂,字天士,号香岩, 江苏吴县人。生于康熙乾隆 年间(约公元1666~1745年), 祖、父两代俱业医。十年内 先后从十七师,毕生忙于诊 务,因此著作甚少。卫气营 血辨证的内容见于《温热经 纬》一书中的温热论治篇。
卫气营血辨证
• 卫气营血的生理含义
• 卫:即卫气,敷布于体表,温养皮肤 肌肉、调节汗孔开合、抵御外邪入侵。 代表人体的卫外功能。 • 气:泛指人体内脏功能活动的表现及 其物质基础。
六经辨证
1.什么是六经病证 • 六经病证是指病邪侵 犯太阳、阳明、少阳 三阳经和太阴、少阴、 厥阴三阴经所表现的 证候。
六经辨证
三阳病(表)
太 阳 病
(表)
三阴病(里)
太 阴 病
(里)
阳 明 病
少 阳 病
少 阴 病
(里)
厥 阴 病
(里)
(里) (半表半里)
(表、实、热证) 攻邪为主
(里、虚、寒证) 扶正为主
• 营分:入营犹可透热转气(透热转气法) • 血分: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 血法)。
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
• 卫气营血辨证是对温热病四类 不同阶段证候类型的概括,阐 明了温热病发展过程中病位浅 深、病情轻重、各阶段的病理 变化及其传变规律,并为治疗 提供了依据。
卫气营血的主要脉证
• 卫分证 • 证候: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 红,脉浮数。 • 病机:温邪外袭,表卫郁阻。 • 治法:辛凉清解。
气分证病位进了一层,属里证,病情较 卫分证为重,此时正盛邪实,邪正剧争, 若治疗及时,每可驱邪外出,使疾病好 转痊愈; 营分证和血分证,病位最深,病情危 重,热邪步步深入,正气节节衰退,若 处理失当,正不胜邪,往往险证迭起, 危及生命。
卫气营血的主要病理
卫分证 ─ 属表

气分证 气分证较浅
属里

营分证 血分证
六经辨证
2.六经病的传变 传变类型 ⑴循经传----病证按六经次序相传 ⑵越经传----病证不按六经次第,隔经而传 ⑶表里传----病证按阴阳互为表里的两经之间 相传(越经传之一种) ⑷直中----病邪初起不经阳经,直入三阴者
六经辨证
2.六经病的传变 (1)合病:两经或三经病证同时出现,无 先后次序之分。 (2)并病:一经之病未罢,另一经证候又 见,有先后次序之分。
卫气营血的主要脉证
• 营分证 • 2.热入心包:高热,神昏谵语或昏愦 不语,手足厥冷,舌红绛,脉滑数。 • 治法:清心开窍。用清宫汤送服安宫 牛黄丸。
卫气营血的主要脉证
• 血分证 • 证候:高热,躁扰昏狂,阵阵抽搐,斑疹 透露,或吐、衄、便、尿血,舌深绛,脉 数。 • 病机:血热炽盛,耗血动血,动风伤阴。 • 治法:凉血散血,清热熄风。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 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六经病的主要脉证
• 少阴病主要脉证:畏寒蜷卧,精神萎 靡(但欲寐),嗜睡,手足厥冷,脉 微细。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六经病的主要脉证
• 少阴寒化证:畏寒蜷卧,四肢厥冷,下利 清谷,心烦,但欲寐,舌淡,脉沉微。 • 治法:回阳救逆。方用四逆汤。 • 少阴热化证:心烦不得卧,口燥咽干,舌 红少苔,脉细数。 • 治法:滋阴降火。方用黄连阿胶汤。
六经病的主要脉证
• 太阳病主要脉证:恶寒(或恶风)、发 热、头项强痛、脉浮。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六经病的主要脉证
• 太阳中风证:发热,汗出,恶风,头痛,脉 浮缓。 • 治法:祛风解肌,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 • 太阳伤寒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骨节 疼痛,或兼喘,脉浮紧。 • 治法:散寒发汗,宣肺平喘。方用麻黄汤。
六经辨证
3.六经病的治疗原则 • 病在三阳,邪浅正盛,攻邪为主:太阳病宜解 表发汗;阳明病宜清泄里热;少阳病宜和解表 里。 • 病在三阴,邪盛正衰,扶正为主:太阴病宜温 中祛寒;少阴病宜扶阳育阴;厥阴病热者宜清、 寒者宜温。
六经辨证的概念
六经辨证是《伤寒论》对外感热病在 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反映的证候进行分类 归纳的一种辨证方法。它把伤寒病归纳为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六个阶段或六类证候,用以说明其病位、 病性、病势趋向以及六经病证之间的传变 关系。
六经病的主要脉证
• 少阳病主要脉证:口苦,咽干,目 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 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 • 治法:和解少阳。方用小柴胡汤。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六经病的主要脉证
• 太阴病主要脉证:腹满,呕吐,食欲 不振,腹泻时痛,喜温喜按,口淡不 渴,舌淡苔白,脉迟或缓。 •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燥湿。方用理 中汤。
卫气营血的主要脉证
• 血分证 1.血热妄行: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 出血证,血色深紫,斑疹透露,发热夜 重,舌深绛,脉数。 治法:凉血散血解毒,方如犀角地黄汤。
卫气营血的主要脉证
• 血分证 2.热极生风:高热,口渴心烦,手足抽搐, 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四肢厥冷,脉弦 数 。 治法:凉肝熄风,方如羚羊钩藤汤。
卫气营血的主要脉证
• 气分证 1.邪热入胃:高热,但恶热,汗多,口渴思 冷饮,面赤心烦,舌苔黄燥,脉洪大等, 即一般所说的“四大”见症。 治法:清泄气热。方如白虎汤。
卫气营血的主要脉证
• 气分证 2.热结肠道:日晡潮热,大便燥结,腹 满硬痛,拒按,舌苔黄燥,脉沉实有 力。 治法:攻下泻热,方如增液承气汤。
卫气营血的主要脉证
• 卫分证 1.邪在皮毛:以发热重,微恶风寒,口 干,咽痛为主。治以辛凉解表,方如 银翘散。 2.邪在于肺:以咳嗽少痰,口干咽痒为 主。治以散热宣肺,方如桑菊饮。
卫气营血的主要脉证
• 气分证
• 证候:发热不恶寒,但恶热,口渴饮冷, 汗出,苔黄,脉洪大。或潮热便秘,腹满 硬痛,拒按,苔黄燥,脉沉实有力。 • 病机:正盛邪实,相争剧烈,里热炽盛。 • 治法:清泄气热。
• 气分证:温热病邪入里,影响人体 的功能活动,正邪相争于里,主要 表现为功能亢奋,出现高热、苔黄, 脉数有力。
卫气营血的主要病理
• 营分证:温热病邪深入阴分的轻浅 阶段,影响到血的功能,但尚未动 及血的物质基础。血的功能与“心 主神志”有关,主要表现为心神被 扰,舌红绛无苔,脉细数。
卫气营血的主要病理
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董振华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外感热病的概念、广义伤寒与狭义伤 寒的区别。 2.了解温热病的概念及其特点。 3.理解六经辨证的概念及其治疗原则。 4.理解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及其传变规律。 5.掌握六经病证的主要脉证。 6.掌握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的 主要脉证。
卫气营血的主要脉证
• 营分证 • 证候:发热夜甚,心烦不寐,口干,反不 甚渴,或见斑疹隐隐,心烦不寐或烦躁神 昏。舌红绛无苔,脉细数等。 • 病机:热伤营阴,心神被扰。 • 治法:清营透热。
卫气营血的主要脉证
• 营分证 • 1.热伤营阴:身热夜甚,口干不甚思 饮,心烦不寐,或见斑疹隐隐,神昏 谵语,舌红绛,脉细数。 • 治法:清营透热。方用清营汤。
六经病的主要脉证
• 阳明病主要脉证:身热不恶寒,反恶 热,汗自出,口渴引饮,脉洪大(一 般称为四大证)。或潮热,便秘,腹 满胀痛,脉沉实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