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页岩气评价规范

合集下载

页岩气评价标准与储层分类

页岩气评价标准与储层分类
Ab s t r a c t: Es t a b l i s h me n t o f s h a l e g a s e v lu a a t i o n c it r e ia r a n d r e s e r v o i r c l ss a i ic f a t i o n me t h o d s i s i mp o r t a n t f o r s h a l e g a s e x p l o r a -
t i o n nd a d e v e l o p me n t . B a s e d o n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a n d s u r v e y o f g e o l o g i c l a f e a t u r e s , g s a g e n e r a t i n g c a p a c i t i e s , g s a s t o r a g e c a p a c i t y
沾- 5 天然气北
第3 5卷 第 1 期
O I L& G A S G E O L 0 G Y 2 0 1 4年 2月
d o i : 1 0.1 1 7 43 /o g g 2 01 4 01 2 0
文章编号 : 0 2 5 3—9 9 8 5 ( 2 0 1 4) O 1 — 0 1 5 3— 0 6
a n d r e c o v e r a b i l i t y o f t y pi c l a s h le a g s a p l a y s i n t h e wo r l d, 1 0 p a r a me t e r s or f s h le a g s a r e s e r v o i r e v lu a a t i o n we r e s e l e c t e d i n c o n-

页岩气开发生态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定义与标准值

页岩气开发生态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定义与标准值

附录 C(资料性附录)页岩气开发生态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定义与标准值C.1 年平均降雨量K1:根据我国多年平均降雨量数据统计,我国年降雨量低值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年降雨量为100~200mm;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年降雨量为1000~2000mm。

另外,根据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多数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水量为500~800mm之间。

所以,该指标标准化时,指标下限标准值选用100mm,上限标准值选用800mm,年平均降雨量值越高区域生态弹性力越稳定。

C.2年无霜期K2:我国各地无霜期长短不同,根据数据统计,南岭以南、台湾、云南南部、四川盆地无霜期均在300天以上,长江中下游地区为250~275天,华北地区为175~225天,东北北部、内蒙、新疆北部为100~150天左右。

总的分布特点是南部无霜期相对较长,北部无霜期相对较短(青藏高原除外)。

则该指标标准化时,指标下限标准值选用100天,上限标准值选用300天,年无霜期值越高区域生态弹性力越稳。

C.3 年干燥度K3:根据干燥度与环境状况的关系,干燥度有如下分级(见表C.1),则该指标标准化时,指标下限标准值选用10,上限标准值选30,干燥度值越高区域生态弹性力越稳定。

C.4 植被覆盖率K4:根据植被覆盖度划分标准(见下表C.2),则该指标标准化时,指标下限标准值选用10%,上限标准值选用70%,植被覆盖度值越高区域生态弹性力越稳定,页岩气开发区域内森林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公式如下:森林覆盖率=页岩气开发区域内森林面积区域总面积×100%表C.2 植被覆盖度指标标准化参照标准C.5 土壤侵蚀模数K5:衡量水土流失的重要指标是土壤侵蚀模数,根据水利局颁布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中土壤水力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见表 C.3,根据研究区域土壤侵蚀容许侵蚀量,该指标标准化的下限值选用50t*k ma-2*a-1,8000 t*k ma-2*a-1为上限值,土壤侵蚀模数与研究区域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

《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解读

《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解读

今天给大家推送此文,是该规范的编制部门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的两位老师写的,原文发在“中国矿业报”6月12日上。

烟花未对内容有任何改动。

谢谢原文作者。

么么~2014年4月17日,国土资源部以公告形式,批准发布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通过的《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DZ/T0254-2014)》(以下简称《规范》),并于2014年6月1日实施。

这是我国第一个页岩气行业标准,是规范和指导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技术规范,是加快推进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一项重大举措。

《规范》的发布实施是我国非常规油气领域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我国页岩气资源储量管理和页岩气勘探开发产生重要影响。

《规范》的重要意义2011年12月,国务院批准页岩气为新发现矿种,确立了页岩气作为我国第172个矿种的法律地位。

国土资源部将页岩气按独立矿种进行管理,对页岩气探矿权实行招标出让,有序引入多种投资主体,通过竞争取得探矿权,实行勘查投入承诺制和区块退出机制,以全新的管理模式,促进页岩气勘探开发,促使页岩气勘探开发企业加大勘查投入,尽快落实储量,形成规模产量,从而推动页岩气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继201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共同发布《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又相继出台了加强页岩气资源勘查开采和监督管理、页岩气开发利用补贴、页岩气开发利用减免税、页岩气产业政策以及与页岩气相关的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督管理、建立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长效机制等一系列政策规定,为页岩气勘探开发创造了宽松政策环境。

与此同时,其他有关页岩气环保、用水、科技和对外合作等政策措施也在加紧制定中。

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已进入了实质性发展阶段,重庆涪陵、四川长宁等地区已开始转入页岩气商业性开发。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设置页岩气探矿权52个,面积16.4万平方千米。

页岩气评价标准

页岩气评价标准

页岩气评价标准据张金川教授页岩气有经济价值的开发必备条件:(1)岩石组成一般为30-50%的粘土矿物、15-25%的粉砂质(石英颗粒);(2)泥地比不小于50%;(3)有机碳含量一般小于30%;(4)TOC:底限0.3%,一般不小于2%;(5)Ro:0.4%-2.2%,高可至4.0%;(6)净厚度:不小于6m;一般在30m以上。

(7)岩石物性:Ф≤10%,Ф含气=1-5%,K取决于裂缝发育程度;(8)吸附气含量:吸附态20%-90%之间,一般50%±;(9)含气量:1-10m3/t;(10)经济开发深度:不大于3800(4000)m页岩气成藏并具有工业价值的基本条件是:气藏埋藏较浅且泥页岩厚度较大,母质丰富且生气强度较大以及裂缝发育等。

据侯读杰教授TOC:一般>4%,有机碳含量大于3%;(据Burnaman(2009)TOC一般不小于2%)Ro:一般在1.1%以上,Ro为1.1%~3.0%厚度:高有机质丰度泥岩(Corg>3.0%)连续厚度15m以上,如有机质丰度低,则须提高其厚度值;矿物含量:石英、方解石、长石等矿物含量大于25%岩石物性:Ф≤10%,Ф含气=1-5%,K取决于裂缝发育程度;地层含气:广泛的饱含气性,吸附态一般>40%;深度:<4000MTOC含量、富有机质页岩厚度与有机质成熟度被认为是决定页岩气区带经济可行性的关键因素(Rokosh et al,2009)。

聂海宽内部控制因素:TOC:具有工业价值的页岩气藏TOC>1%,随着开采技术的进步,有机碳下限值可能会降低至0.3%;(Schmoker认为产气页岩的有机碳含量(平均)下限值大约为2%;Bowker则认为获得一个有经济价值的勘探目标有机碳下限值为2.5%~3%。

)成熟度:变化范围较大,一般>0.4%厚度:具有良好页岩气开发商业价值的页岩厚度下限为9m;据李延钧教授等页岩埋深:小于3000m,深于3000m作为资源潜力区页岩单层厚度:大于30m有机碳含量(TOC):2.0%以上硅质含量:>35%,易于形成微裂缝;储层物性:K≥10-3mD、Ф≥4%有机质成熟度(Ro):1.4%-3.0%李教授根据以上六项页岩气评价指标提出了页岩气分级评价标准如下图所示:据Rimrock Energy,2008页岩气优选标准1ft=0.3048M= How we look for in a gas shale?(Rimrock Energy,2008)Burnaman(2009)认为:对于页岩气的形成而言,拥有高TOC的页岩的连续厚度至少为45m(150ft)。

页岩气评价指标与方法

页岩气评价指标与方法

一、页岩气评价指标
一、页岩气评价指标
页岩气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地质指标、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
一、页岩气评价指标
1、地质指标:主要包括页岩层厚度、有机质含量、有机质成熟度、岩石矿物 组成、裂缝发育情况等。这些指标主要用于评价页岩气资源的潜力,为后续的开 发工作提供依据。
一、页岩气评价指标
2、物理指标:主要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量、储层压力等。这些指标直 接关系到页岩气的开采难度和经济效益,是页岩气评价的关键指标之一。
四、未来展望
4、强化实验与现场应用研究:实验和现场应用研究是验证和优化评价指标与 方法的重要环节。未来研究将更加注重实验与现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通过不断 优化现有评价体系和方法,提高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和指导价值。
四、未来展望
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页岩气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和应用具有广泛前 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可以促进信息共享、技术和经验传播,对于推动页岩气 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的深入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页岩气评价方法
3、物理模拟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实验和模拟实验等。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可 以深入了解页岩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规律,为页岩气评价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二、页岩气评价方法
在选择评价方法时,需要考虑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结合实际进行 评价方法的选择和优化。
三、影响因素
三、影响因素
三、影响因素
3、工艺因素:主要包括钻井工程、地球物理勘探、实验室分析等工艺技术。 这些技术的精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页岩气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影响因素
为了提高页岩气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需要考虑多因素综合评价,将各种 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和比较,得出更为可靠的评价结果。
四、未来展望

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解读

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解读

乃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 Re g u l a t i o n o f s h a l e g a s r e s o u r c e s / r e s e r v e s e s t i ma t i o n”,t h e i f r s t s h a l e g a s i n d u s t r y s t a n d a r d e n a c t e d i n o u r c o u n t r y l a s t y e a r , i s t h e i mp o r t a n t t e c h n i c a l g u i d e l i n e s o f r e ul g a t i n g t h e s h a l e g a s r e s o u r c e s / r e s e r v e s c l a s s i i f c a t i o n ,c lc a u l a —
Ge n g L o n g x i a n g, Ca o Yu s h a n
(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S h a a n x i Y a n c h a n g P e t r o l e u m( G r o u p )C o . , L t d . , x i a n , S h a a n x i
Vo J . 2 No . 1
Fe b. 2 O1 5
页岩气 资源/ 储 量计算 与评价 技术规 范解读
耿龙祥 . 曹 玉 珊
( 陕西延长石油 (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陕 西西安 7 1 0 0 7 5 )
摘 要 :我国去年颁 布的第一个页岩气行业标准—— 《 页岩气资源/ 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 ,是规范页岩气资源/ 储量分 类、

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要求(试行)(意见征求稿)

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要求(试行)(意见征求稿)

附件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要求(试行)(征求意见稿)2012年7月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标准3 总则4 术语和定义5 页岩气地质储量计算6 地质储量计算参数确定7 未发现原地资源量估算8 技术可采储量计算9 经济评价和经济可采储量计算10 储量综合评价附录A(规范性附录)页岩气储量计算参数名称、符号、单位及取值有效位数的规定附录B(规范性附录)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计算关于储层的基本井控要求附录C(规范性附录)页岩气田储量规模和品位等分类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要求(试行)1 范围本要求规定了页岩气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及定义、储量计算方法、储量评价的技术要求。

本要求适用于地面钻井开发时的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适用于页岩气的资源勘查、储量计算、开发设计及报告编写;可以作为页岩气矿业权转让、证券交易以及其他公益性和商业性矿业活动中储量评估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要求的引用而成为本要求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要求,然而,鼓励根据本要求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要求。

GB/T 19492—2004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D Z/T 0217—2005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D Z/T 0216—2002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SY/T 5386-2000石油探明储量计算细则(裂缝性油气藏部分)SY/T 6098-2000天然气可采储量计算方法GB/T 19559—2008 煤层气含量测定方法GB/T 13610—2003 《气体组分分析方法》SY/T 5895-93石油工业常用量和单位(勘探开发部分)3 总则3.1 页岩气资源/储量分类体系采用GB/T 19492—2004 《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分类体系。

3.2 从页岩气田发现直至气田废弃的各个勘探开发阶段,油气田的经营者,应根据勘探开发阶段,依据地质、工程资料的变化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变化,分阶段适时进行储量计算、复算、核算和结算。

中国页岩气钻井工程标准体系评价及建议

中国页岩气钻井工程标准体系评价及建议

学术研讨中国页岩气钻井工程标准体系评价及建议■ 李紫剑 苏 昱 罗越耀 沈欣宇*(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摘 要:随着我国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持续增加,页岩气的高效开发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减少碳排放、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钻井工程是页岩气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给页岩气安全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持,进一步完善页岩气钻井工程标准体系,本文总结了目前的页岩气与页岩气钻井工程标准体系建设的进程,综合考虑页岩气开发的特点和现场工区的实际情况,针对目前已发布的钻井工程相关的页岩气钻井工程标准进行了适应性评价,分析了页岩气钻井工程标准体系进一步的需求,并对已发布的页岩气钻井标准体系给出了建议。

目前页岩气钻井工程的相关标准尚存在一些问题,先进技术不断在现场应用与普及,建议根据工区实际情况和页岩气钻井的技术要求进行适当修订。

关键词:页岩气,钻井工程,标准化,标准体系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21.001Evaluation and Suggestionof China’s Standards System on Shale Gas Drilling EngineeringLI Zi-jian SU Yu LUO Yue-yao SHEN Xin-yu*(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 China Southwest Oil & Gasfi eld Company)Abstract:As China’s dependence on imported natural gas continues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shale ga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energy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energy security, of which drilling engineer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hale gas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safe and effi cient development of shale gas,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shale gas drilling engineering standards system,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engineering standards system for shale gas and shale gas drilling, consider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ale gas development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working area, and evaluates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currently published standards for shale gas drilling engineering. It also analyzes the further needs of the shale gas drilling engineering, and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the published standards system of shale gas drilling engineering.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standards on shale gas drilling engineering, while the technologies are being applied and promoted in the fi eld. The paper suggests making appropriate revision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e fi eld and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shale gas drilling.Keywords: shale gas, drilling engineering, standardization, standards system0 引 言页岩气是一种自生自储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对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254-2014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2014-04-17发布2014-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评审中心石油天然气专业办公室、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永武、王少波、韩征、王永祥、耿龙祥、吝文、张延庆、乔春磊、王香增、郭齐军、张君峰、包书景、刘洪林、胡晓春。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DZ/T 0254-2014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页岩气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及定义、储量计算方法、储量评价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评价、资源勘查、开发设计及报告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610—2003 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GB/T 19492—2004 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GB/T 19559—2008 煤层气含量测定方法DZ/T 0216—2010 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 0217—2005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SY/T 5895--1993 石油工业常用量和单位(勘探开发部分)SY/T 6098--2010 天然气可采储量计算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页岩气shale gas赋存于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层段中,以吸附气、游离气和溶解气状态储藏的天然气,主体上是自生自储成藏的连续性气藏;属于非常规天然气,可通过体积压裂改造获得商业气流。

3.2 页岩层段shale layers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系,以页岩、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含少量砂岩、碳酸盐岩或硅质岩等夹层中的致密砂岩气或常规天然气,按照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进行计算,若达不到单独开采价值的,作为页岩气在共伴生矿产进行综合勘查、开采。

3.3脆性矿物及含量brittle mineral and content页岩中的脆性矿物主要指页岩中的碳酸盐矿物和硅酸盐矿物(石英、长石和岩屑碎屑)。

脆性矿物含量大小与页岩产层压裂改造的难易程度有关,要获得较好的压裂效果,页岩中的脆性矿物含量要大于30%。

4 总则4.1 页岩气资源/储量分类体系采用GB/T 19492—2004 油气分类体系,分类框架图见附录B。

4.2 对已发现储量的分类,立足于以气藏为基本评价单元,在勘探开发各阶段结束时,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对气藏的地质认识程度和生产能力的实际证实程度,侧重于为勘探开发整体效益和中长期规划服务。

4.3 从页岩气田发现直至气田废弃的各个勘探开发阶段,应根据勘探开发阶段,依据地质、工程资料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变化,分阶段适时进行储量计算、复算、核算、结算和动态更新。

4.4 探明和控制储量计算,原则上应包括计算地质储量、技术可采储量和经济可采储量。

预测储量和资源量计算,应包括计算地质资源/储量、技术可采资源/储量。

储量复算指首次向国家申报探明储量后、开发生产井完钻后3年内进行的储量计算。

储量核算是指储量复算后开发生产过程中的各次储量计算。

储量结算指气田废弃前的储量与产量清算,包括剩余未采出储量的核销。

4.5 页岩气勘探开发可分为4个阶段:勘探阶段、评价阶段、先导试验阶段、产能建设和生产阶段。

勘探阶段:对有利区带,进行地球物理勘探和探井钻探,建立完整的目的层取心剖面,查明储层厚度、含气性、物性等特征,并进行压裂改造达到页岩气井产量起算标准,优选出有利的评价区,并初步了解评价区的气藏特征、可以计算资源量。

评价阶段:对评价区进行地球物理勘探,查明构造形态、断层分布、储层分布、储层物性变化等地质特征。

进行评价井(直井和水平井)钻探,并开展直井和水平井压裂改造达到页岩气井产量起算标准,通过评价井(直井和水平井)和地震资料基本圈定气范围,取全相关评价资料,查明气藏类型、储集类型、驱动类型、流体性质及分布,并优选出建产区,提交预测储量和控制储量。

先导性试验阶段:对建产区进行地球物理勘探、精确查明建产区构造特征、应力分布、岩石力学参数和TOC平面分布等特征。

开展直井和水平井组先导性试验,并达到页岩气井产量起算标准,落实产能和开发井距等关键开发参数,完成初步开发设计或正式开发方案,根据井控面积的范围,提交建产区探明储量。

产能建设和生产阶段:实施开发方案,气田投入生产,补取必要的动态资料,进一步评价储量区,并进行储量复算,核算等动态管理和更新。

4.6 关于页岩气层的地震、钻井、测试、分析化验等工作量,执行DZ/T 0217-2005中有关天然气的要求。

4.7 探明储量上报3年后,开始核查开发方案实施情况,并进行控制和预测储量的升级评价,5年后按照开发方案实施情况,再次确认或动态更新探明储量。

5 页岩气地质储量计算按照GB/T19492-2004划分的探明的、控制的、预测的地质储量及有关规定,结合页岩气勘探开发特点进行储量计算。

5.1 储量计算应具备的条件5.1.1储量起算标准储量起算标准如下:a)试采6个月的单井平均产气量下限标准见表1。

其中,试采6个月的单井平均产气量下限是进行储量计算应达到的最低经济条件,各地区可根据当地价格和成本等测算示得只回收开发井投资的试采6个月的单井平均产气量下限;也可用平均的操作费和气价求得平均井深的试6个月的单井平均产气量下限,再根据实际井深求得不同井深的试采取措6个月的单井平均产气量下限。

表1 试采6个月的单井平均产气量下限标准气藏埋深(m)直井产气量(104 m3/d)水平井产气量(104 m3/d)≤5000.05 0.5>500~≤1000 0.1 1.0>1000~≤20000.2 2.0>2000~≤3000 0.4 4.0>3000 1.0 6.0注:试采6个月的单井平均产气量指试采前6个月获得的单井平均日产气量。

b) 含气量下限标准见表2表2 含气量下限标准页岩有效厚度m 含气量m3/t>50 150~30 2<30 4c)总有机碳含量(TOC)下限标准:TOC≥1%。

d)镜质体反射率(R0)下限标准:R0≥0.7%。

e)页岩中脆性矿物含量下限标准:脆性矿物含量≥30%。

f)勘查程度和地质认识程度要求(见表3)是进行储量计算的地质可靠程度的基本条件。

表3 页岩气各级地质储量勘查程度和认识程度要求5.1.2 探明地质储量查明了页岩气藏的地质特征、页岩气层及其含气性的分布规律和开采技术条件(在钻井、测井、测试、录井及各种化验分析测试资料基础上,弄清楚了储集类型、页岩气层物性、压力系统、天然气性质、气体流动能力等);通过实施水平井和直井小井网的页岩气层试验或开发井网证实了勘探范围内的页岩气资源及可采性,单井稳定产气量达到了储量起算要求。

勘探开发程度和地质认识程度符合表3中的要求。

页岩气储量的可靠程度很高,储量的可信度大于80%以上。

5.1.3 控制地质储量基本查明了页岩气藏的地质特征和页岩含气性的分布规律,开采技术条件基本得到了控制,并通过单井试验和参数值模拟,基本查明典型地质背景下页岩气地面钻井的单井产能情况。

含气范围内的单井试气产量达到了储量起算要求,或相邻探明区(层)以外可能含气的范围。

但因参数井和生产试验井数量有限,不足以完全了解整个气藏计算范围内的气体赋存条件和产气措施,因此页岩气资源可靠程度中等,储量的可信度约50%。

5.1.4 预测地质储量初步查明了构造形态、页岩气层情况,初步认识了页岩气资源的分布规律,获得了页岩气藏中典型构造环境下的页岩气层参数,大部分页岩气层参数条件是推测得到的。

预探井试气产量达到储量起算要求或已获得气流,或钻遇了气层,或紧邻在探明储量(或控制储量)之外预测有气层的存在,经综合分析有进一步评价勘探的价值。

页岩气资源的可靠程度较低,储量的可信度为10%-20%。

5.2 储量计算单元划分原则储量计算单元(简称计算单元)划分应充分考虑构造、页岩气层非均质性等地质条件,结合井控等情况综合确定。

a)计算单元平面上一般按井区确定。

1)面积很大的气藏,视不同情况可细分单元;2)当气藏类型、页岩气层类型相似,且含气连片或叠置时,可合并为一个计算单元。

b)计算单元纵向上一般按含气页岩层段,结合含气量、孔隙度、脆性矿物含量、总有机碳含量和压裂技术(纵向压裂技术)等因素确定计算单元。

一般单个计算单元不超过100m。

5.3 地质储量计算方法页岩气以吸附气、游离气和溶解气三种状态储藏在页岩层段中,页岩气总地质储量为吸附气、游离气和溶解气的地质储量之和;当页岩层段中不含原油时则无溶解气地质储量。

根据页岩层段储层情况确定页岩气地质储量计算方法。

计算主要采用静态法;根据气藏情况或资料情况也可采用动态法;可采用确定性方法,也可采用概率法。

储量计算公式中符号名称和计量单位见附录A,符合SY/T 5895-1993。

5.3.1 静态法静态法包括体积法和容积法,其精度取决于对气藏地质条件和储层条件的认识,也取决于有关参数的精度和数量。

吸附气地质储量采用体积法计算,游离气和溶解气地质储量采用容积法计算。

a)吸附气地质储量计算方法计算页岩层段中吸附在泥质岩粘土矿物和有机质表面的吸附气地质储量时,采用体积法,见式(1)Gx=0.01 Ag hρy Cx/Zi (1)式(1)中Cx为页岩层段中的吸附气含量,测定方法见6.4.2。

b)游离气地质储量计算方法计算页岩层段中储集在页岩基质孔隙和夹层孔隙中的游离气地质储量时,采用容积法,见式(2):Gy=0.01 Ag hφ Sgi/Bgi (2)式(2)中Bgi为原始页岩气体积系数,用式(3)求得:Bgi=Psc Zi T/Pi Tsc (3)c)溶解气地质储量计算方法当页岩层段含有原油时,采用容积法计算溶解气地质储量,计算方法与常规油气相同,见DZ/T 0217-2005的5.3.1。

计算公式如下:Gs= 10-4N Rsi (4)d)页岩气总地质储量计算方法1)将上述式(1)、式(2)和式(4)计算的吸附气、游离气和溶解气地质储量相加,即为页岩气总地质储量,公式如下:Gz= Gx+ Gy+Gs (5)2)当页岩层段不含原油时,不计算溶解气地质储量,将上述式(1)和式(2)计算的吸附气和游离气地质储量相加,即为页岩气总地质储量,公式如下:Gz= Gx+ Gy (6)也可用下式计算页岩层段中吸附气与游离气之和,方法为体积法,公式如下:Gz=0.01 Ag hρy Cz (7)其中式(7)中的CZ为页岩层段中的总含气量,测定方法见6.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