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先秦史 秦汉史名词解释

西南大学先秦史 秦汉史名词解释
西南大学先秦史 秦汉史名词解释

先秦-秦汉史

命题人:李世平邹芙都

名词解释

1、山顶洞人

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属晚期智人。因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年代为距今约3万年。山顶洞人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2、半坡类型

属于母系氏族时期前期仰韶文化的一种文化类型。因以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为代表,因而得名。主要分布在以渭河流域为中心,东起太行山西侧及郑州附近,西至陇东,南到武当山北侧,北达河套平原及熊耳山一带。

3、龙山文化

黄河中下游地区约相当于新石器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因为首先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发现而得名。后来研究表明,所谓龙山文化,其文化系统和来源并不单一,不能视为只是一个考古学文化。现已分别命名为山东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

4、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距今约5000~7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彩陶文化。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之为仰韶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一带、以秦晋豫三省为核心的中原地区,以陕西大部、河南西部和山西西南的狭长地带为中心,东至河北中部,南达汉水中上游,西及甘肃洮河流域,北抵内蒙古河套地区。其中以陕西省为最多,共计2040处,占全国的仰韶文化遗址数量的40%,是仰韶文化的中心

5、对偶婚

对偶:指夫妇双方身份、地位相配

亦称对偶家庭。指原始社会时期,不同氏族的成年男女双方,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实行由一男一女组成配偶,以女子为中心,婚姻关系不稳固的一种婚姻形式。它是群婚制向一夫一妻的个体婚制转变的过渡形态或中间环节,产生于原始社会蒙昧时期和野蛮时期的交替阶段,盛行于野蛮时代,即原始社会晚期。

解释:马克思说:在普那路亚家族制下,便多少有了一男一女结成配偶过同居生活的事实,而这是社会状况的诸条件引起的,每个男子在其若干妻子中,有一个是主妻,反过来说女子也是如此,因而有了向对偶婚过渡的倾向。人是感情动物,这就决定了他(她)在众多

可能的对象中,会有所偏好,有所选择。选择的结果,便是对偶婚的产生,它是普那路亚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形式。

当今世界的某些民族中仍存在对偶婚残余,解放前,我国云南永宁地区部分纳西族及傣、佤、独龙等族的部分人亦尚存此残余,目前,我国南方地区某些少数民族里的走婚现象,就是对偶婚的残余。

6、禅让制

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封建社会也有禅让

1、禅让制(“禅”,拼音:shàn (国) / sin6(粤)),中国古代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是一种原始的民主制度。

2、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各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办事。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禹继位后,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这是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史称“禅让”。据说首领要躲在树林中,然后由族人拥戴他出来。但另一种说法是,禅让制只是到禹就终止了,他建立第一个朝代——夏朝。

7、少康中兴

少康中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中兴的时代。少康是夏代第六个王,其祖父太康尸位逸乐,被东方有穷氏所取代,史称“太康失国”。少康凭借方30里的之地500之人同寒促斗争,最终消灭了寒促,恢复了夏朝,史称少康中兴。

8、盘庚迁殷

商朝自中期以来,王室内部连续发生王位纷争,前后经历了五代九王,史称“九代之乱”。在此期间商朝多次迁都,盘庚继位以后政局混乱,阶级矛盾尖锐,他为了挽救政治危机,决定再次迁都于殷。但贵族品名都反对迁都,盘庚一面劝说贵族,一面东河人民,强行把都城迁到殷地。迁殷后,”行汤之政“,证据才稳定下来,政治经济和文化也随之发展,从此直到商亡再未迁都。

9、国人暴动

周厉王任用奸佞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与民争利又命令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国人在高压政策下忍无可忍。公元前841年,国人发动暴动,攻入王宫,厉王仓皇逃到彘,宗周无主,国政由定公

10、井田制

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一种商周时期的一种土地制度,因其土地区划形同井,故得名。井田制是从氏族社会土地公有制演变而来的。周朝实行井田制即作为诸侯百官的俸禄等级单位,又作为控制奴隶的计算单位。井田制下的土地一律不得买卖,只能有同姓依照嫡庶的宗法关系继承。井田制下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公田的收入一律收归国家,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地。公社成员必须按照制度定期更换份地,并跟着份地的变化而迁居。所以劳动者对私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土地是国家所有制。

11、城濮之战

公元前632年,为争夺中原霸权,晋军谋略制胜,在城濮大败楚军,开“兵者诡道

也”先河的一次作战。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在践土朝觐周王,会盟诸侯,向周王献楚国俘虏四马兵车一百乘及步兵一千名。周襄王正式命晋文公为侯伯。晋国终于实现了“取威定霸”的政治、军事目标。

12、初税亩

“初税亩”从字面意义上解释,就是:初,为开始的意思;税亩就是按土地亩数对土地征税

初税亩是春秋时期鲁国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的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它是承认私有土地合法化的开始。公元前594年,鲁宣公实行“初税亩”。“初税亩,非正也。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后来,又对井田之外的“余亩”征税。“公田之法,十取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收其一。故哀公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初税亩:我国最早的税收制度。“初税亩”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不再是以前凭借所有者的身份收取地租,而是凭借国家统治者的身份依靠政治权力按土地数量征税。可见,这种财政收入形式已具有政治强迫性、收取固定性、缴纳无偿性的税收“三性”特征,并形成了法律制度。因此,“初税亩”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税收制度的正式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实行过四种基本土地制度:领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户土地所有制、集体土地所有制。

是“初税亩”促成了领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地主土地所有制,领主转变为地主,农奴转变为雇农。

13、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指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法家著名人物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此次变法是中国战国时期各国改革中最彻底的改革,对战国末年秦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后来由于商鞅作法自毙而遭到五马分尸,但秦惠王和他的子孙都继续实行其新法,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14、合众与连横

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

合纵指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

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

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

连横的目的在于事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

当时的最著名的纵横家除了苏秦、张仪之外,还有公孙衍。

15、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指中国东周后期七个强势诸侯国的统称,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战国七雄指历史上东周(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的合称)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公元前770 年~公元前476年)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为燕、齐、楚、秦、赵、魏和韩,这七个国家被史学家称作“战国七雄”。

16、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诸子:以前为称呼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孟子、墨子、鬼谷子等;

百家:是“百家姓”的简称。

诸子百家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流派,后来对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诸子”,是指春秋时期各阶层的思想家及著作,也是先秦至汉各种政治学派的总称。

“百家”表明当时思想家较多,但也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孙武、孙膑、张仪、苏秦、邹衍、吕不韦等。

17、《黄帝内经》

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战国时期。

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18、三公九卿

三公是中国古代最尊晏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周代己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

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

秦不设三公。

西汉初承秦制辅佐皇帝治国者主要是丞栩和御史大夫。另有最高军事长官太尉,但不常置。从武帝时起,因受经学影响,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也被称为三公。西汉时九卿是列卿或众卿之意。先秦文献中有三公九卿之说,但秦并没有这种制度,西汉初也不见九卿名称。仅武帝以后由于儒家复古思想的影响,人们就以秩为中二千石一类的高官附会成古代九卿。

秦汉的管制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实际上秦朝并无“三公”,那时太尉是虚设大的;汉代始有三公。秦汉时期的卿也不一定是九人

19、郡县制

古代中央集权体制的地方管理制度,郡、县长官均由朝廷任免,代表皇帝或国王对地方进行管理。

我国古代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秦汉。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形成于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已有县、郡的设置

战国时期,县的设置已较广泛,并转变为作为地方政权而实行官僚制度的县制。

秦穆公九年(前651),晋公子夷吾(即晋惠公)对秦国使者谈到“ 君实有郡县”,为秦国设郡的最早记载。

至战国末年,各国郡县的设立已很普遍。

秦统一后郡县制遂遍行于全国,汉继秦制,比秦更为严整。

新课改人教版高一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秦统一后,统治区域空前扩大。经过朝廷上的激烈辩论,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

与郡县制相适应,秦始皇建立丁一套地方官僚机构。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②,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20、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洛阳、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中国运的)。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21、轮台罪己诏

轮台:地名在今新疆轮台县东南。罪己诏:(现代人所说的“检讨书”)古代帝王的检讨书就叫罪己诏。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它通常是在三种情况下出现:一是君臣错位,二是天灾造成灾难,三是政权危难之时。用意都是自责,只是情节轻重有别。纵观中国数千年的帝王史,颁发“罪己诏”最多的当属明朝的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崇祯皇帝,一个励精图治、殚精竭虑的青年皇帝在短短的十七年驭内,接连颁布了六道罪己诏,向全天下的官员士绅、黎民百姓认错和谢罪,

汉朝建立后,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推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经过6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到刘彻即位时,国库丰盈,国力强盛,这是汉武帝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条件。可是再多的积累也经不住连年征战和肆意挥霍。从元鼎二年(前115)起,汉武帝就大兴土木,修建了许多宫室园池。此外,武帝巡游无度,多次携带文武百官和侍卫巡游各地,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次数之多,范围之广,超过了秦始皇。武帝每次巡游,都滥施赏赐,挥霍无度。武帝还宠信方士,迷信鬼神。

汉武帝的这些活动,不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了人民的负担,而且上行下效,使整个统治集团日趋腐化,加上连年征战使人民承受着沉重的兵役和赋税负担,从而引起社会矛盾的激化。至汉武帝统治后期,汉王朝上下已经怨声载道,危机四伏,阶级矛盾日益加深,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国家和社会眼看又将陷入一场巨大的动乱和灾难之中。

值得庆幸的是,就在危亡存于旦夕之际,汉武帝及时醒悟并反省了自己的错误,于是悬崖勒马,改玄易辙,调整了政策。征和四年(前89)三月,他在出游东莱返回长安途中,

了著名的《轮台罪己诏》,对自己以往的所作所为深表悔恨。

这份诏书之所以叫《轮台罪己诏》,是因为在此之前,负责屯田事务的搜粟都尉桑弘羊与丞相、御史等人上书武帝说:“轮台(在今新疆轮台县东南)以东有能够灌溉的田地五千多顷,可派军队前去屯田垦殖,设置校尉三人分别统辖,让他们在那里大量种植五谷,张掖、酒泉两郡派出骑兵,为他们开路警戒。招募民间身强力壮、敢于远赴边塞的人前往该地,开垦更多可灌溉的农田,同时逐步修筑堡垒哨所,一直向西延伸,既可加强对西域各国的影响,又能辅助公主出嫁的乌孙国。”

汉武帝随后发布的诏书,就是针对“轮台之戍”的建议而写的,诏书的主要内容是汉武帝承认自己的政策过失,把原来的错误都归罪于自己,所以后人将其称为《轮台罪己诏》。这份诏书,不仅对西汉,而且对整个中国的历史,都产生了非常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轮台罪己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内容丰富、保存完整的皇帝正式自我批评的文件,此后每当朝廷出现危机、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帝王发布“罪己诏”进行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用以自责。

“轮台罪己诏”的发布,使汉朝的统治方针发生转变,重新回到了与民休息、重视发展经济的轨道,从而避免了像秦朝那样迅速败亡的结局。

22、西域都护

护,是带兵监护。都护,是总监护。西域:今天的新疆范围,在汉代时被称为“西域”。其含义是指中国西部的疆域,这一名称自西汉时期出现于司马迁的《史记》后,到清末为“新疆”一名所替代,一直沿用了近2000年。“西域”名称的出现和使用与当时中原内地对于天山南北的认识以及汉朝对这一地区的政治管辖有着直接关系。

官名。汉代西域最高军政长官。西汉时,都护为加于其他官号上的职称,多以骑都尉领其职,秩比二千石;东汉时为单任官职。

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国虽然与汉朝建立联系,但仍受着匈奴的控制。为了供应往来的使者,汉武帝、昭帝便在渠犁(今新疆库尔勒)、轮台(今新疆轮台东南)等地驻兵屯田,积聚粮食,置使者校尉领护。李广利伐大宛后,西域南道诸国多臣服于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匈奴曰逐王降汉,匈奴不敢争西域,罢僮仆都尉。宣帝任命郑吉为西域督护,管理西域南、北道诸国,西域诸国臣服于汉。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首次。“僮仆都尉由此罢,匈奴益弱,不得近西域”(《汉书·西域传序》)。汉朝便设置西域都护,开府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统领大宛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游牧诸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

汉代西域都护府的建立则是自西汉以来天山南北各地统一于中央政府的一个重要标志。

23、郡国并行制

汉代行政区域名和诸侯王封域名。郡直属朝廷,国是诸侯王的封地,两者地位相等,所以“郡”“国”并称。

秦朝统一中国,废除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代之以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灭秦战争中,各种军事力量崛起,楚霸王项羽因势重新分封诸侯。楚汉战争,刘邦为笼络将领以击败项羽,也分封了韩信、英布、彭越等七个诸侯王。西汉建国后,汉高祖刘邦一面采取各种办法剪除异姓王,把七个诸侯王中的六个给灭了,但同时又新封了燕、代、赵、齐、梁、楚、淮阳、

淮南、关等同姓诸侯王,出现了中央皇权下的郡、国并行制。

汉朝时,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往往还是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汉武帝在汉景帝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4、班超出使西域

公元73年(永平十六年),从窦固击北匈奴,旋奉命率吏士36人赴西域。班超攻杀匈奴派驻鄯善的使者,又废亲匈奴的疏勒王,巩固了汉朝在西域的统治。后北匈奴在西域进行反扑,他在疏勒等地坚守。后得东汉政府援军,联合当地力量,开始反击。公元87年(章和元年)到94年(永元六年),陆续平定莎车、龟兹、焉耆等地贵族叛乱,并击退月氏的入侵,保障了西域各族的安全,以及“丝绸之路”的畅通。91年(永元三年),任西域都护。后封定远侯。班超在西域活动达31年之久,曾遣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至条支的西海(今波斯湾)而还。公元102年(永元十四年)回洛阳,病死

25、度田事件

东汉初年,在农民大起义之后,土地问题稍有缓和。当时刘秀亦未想对这一问题做进一步解决。他于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下令各州、郡,清查人们占有田地数量和户口、年纪。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限制豪强大家兼并土地和奴役人口的数量;二、便于封建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当时,许多大地主拥有武装,号称“大姓兵长”,他们隐瞒的田地和依附于他们的人口很多,反对清查。地方官吏惧伯他们,有的贪于贿赂,就互相勾结,任凭地主谎报;而对农民,不仅丈量田地,还把房舍、里落都作为田地进行丈量,以上报充数,这就给广大农民制造了极大的痛苦。

刘秀以“度田不实”之罪诛杀了十余个郡太守,下令加紧度田。于是大姓兵长们就武装反抗,许多农民不明真象,也跟从大姓兵长反抗,这就是史称的“度田事件”。刘秀一再发兵镇压反抗者。“郡县追讨,到则解散,去复屯结。度田事件表明,东汉政权建立伊始,各地豪族、郡国大姓势力即十分强大。

26、太平道

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则为不信道。”

教团:大贤良师张角,黄天张角,天公将军张角。太平道以“方”为单位组织教徒,每方设“渠帅”统领。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共建三十六方。

27、《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一组中国五言古诗的统称。这些诗共有十九首,一般认为是汉朝的一些无名诗人所作。最早由梁代萧统编入《文选》,并命名“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在历代都被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后世的诗歌创作有巨大影响。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28、《说文解字》

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献给汉安帝)。《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现代有同名书籍和电视节目。

《说文解字》的书名,许慎这样解释:“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29、《尚书》

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原意上古的史书。是商周两代统治者的讲话记录以及春秋战国时期根据远古材料加工的夏朝史事记载。相传孔子删定成书。是研究商周历史的重要材料,对后世史书的编纂体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尚书》是一部朴素的、上古时代历史档案汇编,其中最早的文献大约写成于公元前十四世纪上半叶。《尚书》固定版本的出现,大约始于战国。自秦始皇下焚书之令,民间私藏的先秦古文《尚书》大都烧毁。项羽一把火烧尽秦皇室所藏先秦古文《尚书》(假定有所收藏)与用秦篆以及秦隶写成的《尚书》。西汉初,经伏生从秦朝廷带出、私藏于家的秦隶《尚书》残卷出,几经传授,分成欧阳以及大、小夏侯三个今文家派。汉武帝时鲁恭王从孔子故居发现古文《尚书》,经孔安国献给朝廷,其中与今文《尚书》共有的篇章经孔安国传授,形成古文家派,多出的篇章由孔安国献给朝廷,称之为“逸书”。魏末晋初之际出现一本来历不明、冒充孔安国所撰的《尚书传》。晋末的“永嘉之乱”使伏生所传的今文《尚书》与孔安国所献的古文《尚书》“逸书”同丧于战火。南北朝南齐之时,魏末晋初出现的伪孔安国《尚书传》失传。不久,南朝梁朝出现又一本也号称是孔安国作传的真本古文《尚书》,与先出并已失传的伪孔安国《尚书传》不同,这本伪作不仅伪造孔安国之传文,并且伪造《尚书》经文。唐初整理古籍的结果,致使孔安国所传的古文《尚书》失传,并令后出的伪《孔传古文尚书》成为《尚书》的唯一版本,一直流传至今。今本《孔传古文尚书》虽是伪作,却含有大量真实的成份,其价值虽因其为伪而稍损,却仍是研究华夏上古历史必不可少的文献。

现存《尚书》按朝代次序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共五十八篇。

30、宗法制

古代贵族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统辖管理的制度。也成为了统治者维护社会和政治秩序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在商代后期就已经存在,到了周朝变得更加典型和系统。宗法关系的基本内容是大宗小宗依据自己的特殊身份对不同范围内的人进行管辖统治。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宗法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有效地起到了维系社会、政治秩序的作用。

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它规定,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又是大宗。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1、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被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成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甲骨文的发现,为商代的存在提供了可靠证据。

32、《诗经》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

33、弭兵运动

春秋中期,中原形成晋、楚争霸的局面,由于两国长期对抗,兵祸连年,且战场多在中间的一些小国。尤其是郑、宋两国,常常是争夺的目标,受害最严重。因此,公元前579年,宋大夫华元首先倡导和平,发起和主持了以“弭兵”为口号的和平运动,谋求晋、楚和好,订盟互不侵犯,可惜为时三年,因楚国背约而结束。

公元前546年,宋大夫向戌再次倡导弭兵之盟,邀集了晋、楚、秦、齐、宋、鲁、郑等十多个国家,在宋国召开了规模盛大的休兵会议。此后四十年间,晋楚未再发生战争,延续100多年的春秋中期大国争霸战争,终于以弭兵休战而结束。

34、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 年发生的长平之战是秦、赵之间的一次战略决战。虽然总体力量上秦对赵占有相对的优势,但由于赵国的阵前换将,极大的削弱了自己的战斗力。再加上赵括的错误指挥,最后秦军前后共歼赵军45万人,从根本上削弱了当时关东六国中最为强劲的对手赵国,也给其他关东诸侯国以极大的震慑。从此以后,秦国统一六国的道路变得畅通无阻了。

35、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是中华文化中的核心学说儒家的首代宗师,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同时精通易经《十翼》所作者,孔子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我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大自然包涵灾难、地震、龙卷风、恐龙的灭绝等,而自然山水是永存的好风水,提出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的著名美学命题。

36、屈原

屈平(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他的作品共有25篇,篇目为:九歌、招魂、天问、离骚、九章、卜居、渔父。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37、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是指秦始皇从公元前213年开始的焚毁民间诸子百家典籍和214年坑杀方士的事件。分为焚书和坑儒事件

焚书坑儒是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秦朝。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焚烧除《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不是任博士官之职的人,家中私藏的《诗》、《书》及百家典籍都交由守、尉烧毁;私底下谈论《诗》、《书》的弃市,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法令下达三十日仍不烧毁所禁之书者,“黥为城旦”;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属焚毁之列,可以保留。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此即为“焚书”。第二年,两个术士(修炼功法炼丹的人)炼丹不成,私逃并于逃跑前诽谤秦始皇。秦始皇大怒,派人调查。四百六十多名术士受牵连,全部于咸阳城外活埋,此即为“坑儒”。后人将这两起事件合称为“焚

书坑儒”。

38、文景之治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都是一片荒凉的景象。汉高祖及其后的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灭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和劳役等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景时期,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39、均输平准

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一种经济政策。朝廷通过控制全国州郡贡品的运输(均输)及物价的平衡,来谋取巨额利润以供朝廷需用。其本质是借政治力量经商谋利。

均输、平准论,中国古代思想家为解决贡物运输和物价管理而提出的思想和政策措施。

均输:中国西汉的一项财政措施。由桑弘羊制定。原意为“齐劳逸而便贡输”。当时,各郡国都必须把本地的土特产品作为贡品送往京师。这种做法有很多弊端:①须役使大批农民进行运输,民户不堪其苦;②长途运输,贡品难免受损变质,而且运费常超过原价很多;

③各地贡品在本地属珍品,但运抵京师后与其他地区同类贡品相比,可能属下品,这样既不能供皇室享用,又造成贡品的积压浪费,使朝廷得不偿失。均输法就是为了克服以上弊端而推行的。其具体做法是:各郡置均输官,其贡品除品质特优者仍须运送京师外,一般贡品不再运送,或由当地均输官运往邻近高价地区售卖,或将贡品按当地售价折成现金,再另购丰产而廉价的商品运往高价地区发售。这样,既可减少以往贡品运送造成的损失,又可相对减轻民户负担,同时还增加了财政收入。

平准:中国封建社会运用贵时抛售、贱时收买的方式,以求稳定市场价格的一种经济措施。中国西汉元封元年(前110),桑弘羊在京师长安专设机构,执行平准业务。后又于太初元年(前104)扩充大农令机构,改称大司农,并在其下设立平准令丞,专司其事。桑弘羊的平准思想是先秦范蠡和《管子》一书的价格概念具体发挥的结果。它产生的直接经济背景有二:①上林三官(当时皇室的财务机构)统一铸钱以后,曾一度发给京师各中央部门少量现金由其自由支配。这些部门即利用此现金到市场上争购物资,致使币制统一后曾一度下跌的物价重新上涨,故设置平准机构的主要目的是要使物价恢复常态。②自均输机构成立后,各郡国仍有不少物资运京出售。为防止私商操纵市场,牟取暴利,有必要设立平准机构。从稳定物价的角度来看,桑弘羊的平准设想是周密而有效的。在此后100年,王莽实行的所谓“市平”,基本上是沿着这个方向发展出来的。唐代刘晏也曾运用平准思想以“制万物低昂,常操天下赢资”。北宋王安石推行的市易法,事实上是平准的变形。随着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元明以后大规模的官营平准机构未再出现。

40、五均六筦

五均六筦是王莽新朝时对六种经济事业的管制措施,即盐、铁、酒专卖,政府铸钱,名山大泽产品收税和五均赊贷。这些措施于王莽即位的次年起,先后公布施行,合称六筦(筦,即管,由国家经营管理之意),也称五均六筦。所谓五均,指均市价以利四民和公家;所谓赊贷,是由政府办理借贷。五均六筦施行了十几年,到地皇二年才准备废除,第二年新莽政权就告败亡。

41、党锢之祸

东汉中叶以后,外戚与宦官的争权夺利愈演愈烈。桓帝时期,以李膺、陈蕃为首的官僚集团,与以郭泰为首的太学生联合起来,结成朋党,猛烈抨击宦官的黑暗统治。宦官

依靠皇权,两次向党人发动大规模和残酷迫害活动,并最终使大部分党人禁锢终身,也就是一辈子都不许作官,史称“党锢之祸”。

42、《史记》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司马迁。记载了从黄帝至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五大部分。《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一般称为《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3、《汉书》

《漢書》,又名《前漢書》,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它沿用《史記》的體例而略有變更,改「書」為「志」,改「列傳」為「傳」,改「本紀」為「紀」,刪去「世家」。全書包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記載了上自漢高祖六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歷史。中國紀史的方式自《漢書》以後,都仿照它的體例,纂修了紀傳體的斷代史。

44、共和行政

西周共和时期是指周厉王逃离镐京后至周宣王登位前的一个时期,即约前841年至前828年期间。前841年(一说前842年)国人暴动,周厉王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之后,由共伯和摄行王事,称为共和。共和元年(前841年)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直到周厉王死后,还政于其子周宣王前后14年的这段时期,史称共和行政。一说是由周定公、召穆公共同主政,所以又称周召共和。

共和行政,是我国历史,尤其是编年史上的一件大事。正是从共和行政开始,我国的历史有了确切的纪年,从此一直到今天,千百年来不曾间断,是我国历史得以保证延续性的重要开端。按《史记》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第二》,共和元年,岁次庚申,即公元前八四一年。

45、胡服骑射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吸取了北方少数民族骑马作战的优点,进行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使赵国的军事实力强大起来。灭掉了中山国,解除了林胡、楼烦对赵国北部的侵扰。赵国因此成为唯一可以和秦国争雄的国家

大学物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功能原理:系统所受外力的功和非保守内力的功的总和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增量。 2.质点系的动能定理:质点系总动能的增量在数值上等于所有外力做的功与所有内力做的功的代数和。 3.刚体:在任何情况下大小、形状都保持不变的物体. 4.机械能守恒定律:对于物体组(系统)而言,如果只有保守内力(重力、弹性力)做功,没有非保守内力及一切外力的功,那么,物体组内各物体之间的动能和势能虽然可以互相转换,但它们的总和是恒量。 5.转动惯量:反映刚体的转动惯性大小。 6.多普勒效应:由于声源与观察者的相对运动,造成接收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7.惠更斯原理:在波的传播过程中,波前上的每一点都可看成是发射子波的波源,在波的前进方向上经Δt时间后这些子波波面的包迹就是t+Δt时刻的新波面 8.波的干涉:两列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的波的叠加。 9.平衡态:如果气体与外界没有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内部也无任何形式能量的转化,则密度、温度和压强都将长期维持均匀不变,这种状态称为平衡态。 10.热力学第零定律:如果有三个物体A、B、C,A、B两个物体分别处于确定状态的C达到了热平衡,那么A、B两个物体也会处于热平衡状态,两者相互接触,不会有能量的传递。 11. 自由度:确定一个物体在空间的位置需要的独立坐标数目。 12.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气体分子的每一个自由度都具有相同的平均平动动能,其大小都等于kT/2。 13.熵增加原理:在绝热过程中,系统的熵永不减少.对于可逆绝热过程,系统的熵不变,对于不可逆绝热过程,系统的熵总是增加. 14.循环过程:系统经历一系列变化后又回到初始状态的整个过程。简称循环 15.卡诺循环:是在两个温度恒定的热源(一个高温热源,一个低温热源)之间工作的循环过程,在整个循环中,工作物质之和高温热源、低温热源交换能量。由两个准静态等温过程和两个准静态绝热过程组成的循环。 16.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可能自动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17.霍耳效应: 18.定容摩尔热容: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1mol理想气体温度升高(或降低)1K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9.平衡态:一定质量的气体状态参量(p,V,T)为定值,不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状态。 20.定压摩尔热容: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1mol理想气体温度升高(或降低)1K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1.电通量:通过电场中任一面积的电场线数目。 22.真空中的高斯定理:在真空中,通过任一闭合曲面的电场强度通量,等于该曲面所包围的所有电荷的代数和除以ε0. 23.静电感应现象: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要产生定向移动,使导体中的电荷重新分布.外电场使导体上电荷重新分布的现象。 24.介质的极化:将有极分子或无极分子放到外电场中,会发现电介质沿方向在两端出现等量异号电荷的现象。 25.磁通量:通过磁场中给定面的磁感线的总条数。 26.电磁感应现象:当穿过闭合导电回路所包围曲面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回路中产生电流的现象。 27.半波损失:由波疏到波密介质的反射波,在反射点有位相π的突变,相当于有λ/2的波

12春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题(开卷)_3

12春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题(开卷) 一. 名词解释 1.《战国策》:国别体史书;西汉刘向;战国史料;纵横家思想 2.《谏逐客书》:秦国李斯;人才制度;养士之风;吕不韦;郑国渠事件 3.唐宋八大家:唐代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宋代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中国古代第二个写作散文的高潮 4.契诃夫:十九世纪,俄罗斯作家,批判现实主义,尤其以短篇小说知名,代表作举例 5.李斯:法家代表人物;秦相;谏逐客 6.莫泊桑: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拜福楼拜为师,成名作《羊脂球》,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短篇小说之王” 二. 古文翻译。将下面这段文字译成通顺、流畅的现代汉语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如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略 三. 简答题 1. 阅读分析茅盾先生的《香市》,请简析“香市”的含义是什么?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样的主题思想?写作上有什么主要特色? “香市”是庙会式的临时市场,主题思想:大革命后农村经济的凋敝及其对市镇的影响;中国经济向半殖民地半封建转变,农民的贫困。写作特色:即小见大;对比反衬;场面描写 2. 莫泊桑在著名的短篇小说《米隆老爹》中,在短篇小说写作的艺术上,有哪些重要特色?举小说中实例进行分析 一、倒叙手法;二、叙述人称富于变化(一三人称转换);三、肖像描写;四、细节描写;五、个性化的语言 3. 谈谈韩愈的生平经历和文学主张(略) 四. 阅读分析题 (一)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侯,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程不识孝景时以数直谏,为太中大夫,为人廉,谨于文法。 1. 这段文字出自哪篇课文?主要在谈论什么问题? 2.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哪两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各自起到什么作用? 3. 把“不识曰”至“而苦程不识”一段译成现代汉语。 (一)1.这段文字出自汉代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李将军列传》,作为一代名将,李广和程不识的对比 2.对比手法,性格、治军方法、各方面对他们俩的评价 3.把“不识曰”至“而苦程不识”一段译成现代汉语。(略) (二)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旦唱)

思修名词解释(1)

绪论(2个): 思想道德素质: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 品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 法治素养:人们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本质、运用法治思维、依法维护权利与依 法履行义务的素养、修养和能力。 第一章(3个): 人生目的: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的核心。 人生态度: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是 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人生价值: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章(4个): 理想: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 个人理想: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社会理想: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 目标。 第三章(5个): 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 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时代精神: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 代潮流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 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西安交通大学大学物理教学大纲(128)

“大学物理(A)”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University Physics 课程编号:PHYS1009 课程类型:必修 学时:128 学分:8 适用对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高中物理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大学物理(吴百诗主编)科学出版社 参考书:吴锡珑主编“大学物理教程”高教出版社 程守洙主编“普通物理学”高教出版社 张三慧主编“大学物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础最普遍运动形式(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微观粒子运动等)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极大普遍性,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一切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它是自然科学许多领域和工程技术发展的基础。 以物理学基础知识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它所包括的经典物理、近代物理和物理学在科学技术上应用的初步知识等都是一个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因此,大学物理课是我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必修基础课。 开设大学物理课程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这对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人才素质等,都会起到重要作用。学好物理课,不仅对学生在校的学习十分重要,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等,都将发挥深远影响。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对物理学所研究的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对大学物理课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能够正确地理解,并且有初步应用的能力。 2.通过教学环节,培养学生严肃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如通过对自然现象和演示实验的观察等途径,培养学生从复杂的现象中抽象出带有物理本质的内容和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运用理想模型和适当的数学工具定性分析研究和定量计算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获取知识与进行知识更新的能力,联系工程实际应用的能力等。 3.在理论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情况精讲基本内容,有些内容可安排学生自学或讨论,并要安排适当课时的习题课;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录像等形象化教学手段,应尽量发挥计算机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以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处理好与中学物理的衔接与过渡,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另一方面要特别注意避免和中学物理不必要的重复。在与后继有关课程的关系上,考虑到本课程的性质,应着重全面系统地讲 授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不宜过分强调结合专业。

关于大学物理考试简答题

简答 1 简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和克劳修斯表述。 答案: 开尔文表述: 克劳修斯表述: 2 改变系统内能的途径有哪些?它们本质上的区别是什么? 答:做功和热传导。 做功是将外界定向运动的机械能转化为系统内分子无规则热运动能量,而传热是将外界分子无规则热运动能量转换为系统内分子无规则热运动能量。 3 什么是准静态过程?实际过程在什么情况下视为准静态过程? 答:一个过程中,如果任意时刻的中间态都无限接近于平衡态,则此过程为准静态过程。实际过程进行的无限缓慢时,各时刻系统的状态无限接近于平衡态,即要求系统状态变化的时间远远大于驰豫时间,可近似看成准静态。 4气体处于平衡态下有什么特点? 答:气体处于平衡态时,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发生变化。从微观角度看,组成系统的微观粒子仍在永不停息的运动着,只是大量粒子运动的总的平均效果保持不变,所以,从微观角度看,平衡态应理解为热动平衡态。 5: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 答:1)分子本身的大小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小得多,分子可视为质点,它们遵从牛顿运动定律。

2)分子与分子间或分子与器壁间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碰撞。 3)除碰撞瞬间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可忽略不计,重力也忽略不计,两次碰撞之间,分子作匀速直线运动。 1、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增大双缝间距,则屏幕上的干涉条纹将如何变化,若减小缝和屏之间的距离,干涉条纹又将如何变化,并解释原因。 答 :杨氏双缝干涉条纹间隔λd D x =?。增大双缝间距d ,则条纹间隔将减小,条纹变窄;若减小缝和屏之间的距离D,则条纹间隔也将减小,条纹变窄 。 2、劈尖干涉中,一直增大劈尖的夹角,则干涉条纹有何变化,并解释原因。 答案:由条纹宽度(相邻明纹或相邻暗纹间距)θλ 12n l =可得 劈尖的的夹角增大时,干涉条纹宽度变小,向劈尖顶角处聚拢,一直增大夹角,条纹间距越来越小,条纹聚集在一起分辨不清,干涉现象消失。 3、在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实验中,改变下列条件,衍射条纹有何变化?(1)缝宽变窄; (2)入射光波长变长; 【答案】:由条纹宽度 b f l λ=, (1)知缝宽变窄,条纹变稀; (2)λ变大,条纹变稀; 4、如何用偏振片鉴别自然光、部分偏振光、线偏振光? 答:以光传播方向为轴,偏振片旋转360°,

思修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使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爱国主义: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人生目的: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态度: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里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爱情:所谓爱情就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得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其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民法: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宪法:指规范民主政权规则的国家根本法,是有关国家权力以及民主运行规则,国家基本制度以及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上海交通大学版大学物理学习题答案之4动量和角动量习题思考题

习题 4-1. 如图所示的圆锥摆,绳长为l ,绳子一端固定,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质点,以匀角速ω绕铅直线作圆周运动,绳子与铅直线的夹角为θ。在质点旋转一周的过程中,试求: (1)质点所受合外力的冲量I ; (2)质点所受张力T 的冲量I T 。 解: (1)根据冲量定理:???==t t P P d dt 00 P P F 其中动量的变化:0v v m m - 在本题中,小球转动一周的过程中,速度没有变化,动量的变化就为0,冲量之和也为0,所以本题中质点所受合外力的冲量I 为零 (2)该质点受的外力有重力和拉力,且两者产生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重力产生的冲量=mgT=2πmg /ω;所以拉力产生的冲量=2πmg /ω,方向为竖直向上。 4-2.一物体在多个外力作用下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4m/s 。已知其中一力F 方向恒与运动方向一致,大小随时间变化内关系曲线为半个椭圆,如图。求: (1)力F 在1s 到3s 间所做的功; (2)其他力在1s 到s 间所做的功。 解: (1)由做功的定义可知: J S v Fdt v Fvdt Fdx W x 6.1253 131x 21=?====???椭圆 (2)由动能定理可知,当物体速度不变时,外力做的总功为零,所以当该F 做的功为125.6J 时,其他的力的功为-125.6J 。 4-3.质量为m 的质点在Oxy 平面内运动,运动学方程为j i r t b t a ωωsin cos +=,求: (1)质点在任一时刻的动量; (2)从0=t 到ωπ/2=t 的时间内质点受到的冲量。

解:(1)根据动量的定义:(sin cos )P mv m a t b t ωωωω==-+i j (2)从0=t 到ωπ/2=t 的时间内质点受到的冲量等于它在这段时间内动量的变化,因为动量没变,所以冲量为零。 4-4.质量为M =2.0kg 的物体(不考虑体积),用一根长为l =1.0m 的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上。今有一质量为m =20g 的子弹以0v =600m/s 的水平速度射穿物体。刚射出物体时子弹的速度大小v =30m/s ,设穿透时间极短。求: (1)子弹刚穿出时绳中张力的大小; (2)子弹在穿透过程中所受的冲量。 解: (1)解:由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可得: 10Mv mv mv += 代入数据 123002.060002.0v +?=? 可得:s m v /7.51= 根据圆周运动的规律:T-G=2v M R 2184.6v T M g M N R =+= (2)根据冲量定理可得: s N mv mv I ?-=?-=-=4.1157002.00 4-5. 一静止的原子核经放射性衰变产生出一个电子和一个中微子,巳知电子的动量为m/s kg 102.122??-,中微子的动量为236.410kg m/s -??,两动量方向彼此垂直。(1)求核反冲动量的大小和方向;(2)已知衰变后原子核的质量为 kg 108.526-?,求其反冲动能。 由碰撞时,动量守恒,分析示意图,可写成分量式: ααcos sin 21m m = ααsin cos 21m m P +=

大学物理试题库(含答案)

大学物理试题库(含答案) 一 卷 1、(本题12分)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经历如图所示的 过程,其中ab 是等温线,bc 为等压线,ca 为等容线, 求循环效率 2、(本题10分) 一平面简谐波沿 x 方向传播,振幅为20cm ,周期为4s ,t=0时波源在 y 轴上的位移为10cm ,且向y 正方向运动。 (1)画出相量图,求出波源的初位相并写出其振动方程; (2)若波的传播速度为u ,写出波函数。 3、(本题10分)一束光强为I 0的自然光相继通过由2个偏振片,第二个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相对前一个偏振片沿顺时针方向转了300 角,问透射光的光强是多少?如果入射光是光强为I 0的偏振光,透射光的光强在什么情况下最大?最大的光强是多少? 4、(本题10分)有一光栅,每厘米有500条刻痕,缝宽a = 4×10-4cm ,光栅距屏幕1m , 用波长为6300A 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在光栅上,试问: (1) (2) 第一级主极大和第二级主极大之间的距离为多少? 5、(本题10分)用单色光λ=6000A 做杨氏实验,在光屏P 处产生第五级亮纹,现将折射率n=1.5的玻璃片放在其中 一条光路上,此时P 处变成中央亮纹的位置,则此玻璃片 厚度h 是多少? 6、(本题10分)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 的透明薄膜上,在膜的上下表面,反射光有没有位相突变?要使折射光得到加强,膜的厚度至少是多少? 7、(本题10分) 宽度为0~a 的一维无限深势阱波函数的解为)sin(2x a n a n π =ψ 求:(1)写出波函数ψ1和ψ2 的几率密度的表达式 (2)求这两个波函数几率密度最大的位置 8、(本题10分)实验发现基态氢原子可吸收能量为12.75eV 的光子。 试问:(1)氢原子吸收该光子后会跃迁到哪个能级? P 2P a

名词解释——语文

四始六义:《诗经》有四始,关于此“四始”各家说法不一:一、一般指“风”﹑“小雅”﹑“大雅”﹑“颂”的首篇。《史记.孔子世家》:“《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二、指“风”﹑“小雅”﹑“大雅”﹑“颂”。《<诗>大序》:“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孔颖达疏引郑玄《答张逸》云:“四始…风?也,…小雅?也,…大雅?也,…颂?也。此四者人君行之则为兴,废之则为衰。”三、指“大雅”的《大明》,“小雅”的《四牡》﹑《南有嘉鱼》﹑《鸿雁》。《<诗>大序》:“是谓四始。”孔颖达疏:“《诗纬泛历枢》云:…《大明》在亥水始也;《四牡》在寅木始也;《嘉鱼》在巳火始也;《鸿雁》在申金始也。?……《纬》文因金﹑木﹑水﹑火﹑有四始之义以《诗》文托之。” 《诗经》的“六义”。最早记载于《周礼·春官》,汉代《毛诗序》中明确提出:“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对于“六义”的解释,有着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唐代孔颖达提出了“三体”“三法”的说法,也就是将“六义”分为两组,“风”“雅”“颂”这三者是指体裁,“赋”“比”“兴”这三者是作法。 歌行体:“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 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辞海》注曰:“行”是乐曲的意思;“歌”与“行”名称虽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别,后来就有“歌行”一体。 风骚:1.指《诗经》和《离骚》。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楚辞》中屈原的《离骚》,后来泛指广义文化;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叫独领风骚。永明体: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建安风骨: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被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等。

思修名词解释大全

1、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仰、和传统习惯来维系,是人们的心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2、法律是有国家制定和认可并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和规范的总和。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其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通过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实行阶级专政的工具。 3、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中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 4、信念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且身体力行的态度和精神状态。它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统一。 5、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刚请;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6、社会关系是人们生存所依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7、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处于完好状态。 8、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接触,并且在心理和行为上相互影响,对社会生活发生作用的过程。 9、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 10、人生观;是世界观组成的部分;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决定了人生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对待生活的态度。 11、人生目的:人在人生时间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指向和追求。 12、人生太对: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 13、人生价值:人的生活实践,对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14、公共生活:人们以公共场所为主要领域,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15、公共秩序:通过一定的规范,使公共生活处于一种有序化状态。 16、社会公德:全体公民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 17、职业道德: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涯中应当遵循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18、家庭美德:一定的社会或阶级根据其总的道德要求制定的,调节人们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关系和行为的道德准则。 19、爱情:是指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20、道德品质:道德品质也称品德或德性。它是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21、国体:即国家的性质、国家阶级和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22、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是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治理(统治)这个国家,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3、公民: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24、法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25、民事法律行为: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26、法定继承:依据法律规定对遗产进行的继承。 27、遗嘱继承:根据遗嘱的内容对遗产进行的继承。

上海交通大学版《大学物理学》习题答案

习 题1 1-1. 解:1) 由)sin (cos j i ωt ωt R +=r 知 t cos R x ω= t sin R y ω= 消去t 可得轨道方程 222R y x =+ 2) j r v t Rcos sin ωωωω+-==i t R dt d R ωt ωR ωt ωR ωv =+-=2 122])c o s ()s i n [( 1-2. 解:1)由j i r )23(42 t t ++=可知 2t 4x = t 23y += 消去t 得轨道方程为:2)3y (x -= 2)j i r v 28d +==t dt j i j i v r 24)dt 28(dt 10 10 +=+==???t 3) j v 2(0)= j i v 28(1)+= 1-3. 解:1)j i r v 22d +==t dt i v a 2dt d == 2)21 22 12 )1t (2] 4)t 2[(v +=+= 1 t t 2dt dv a 2 t +== n a == 1-4. 解:以地面为参照系,坐标如图,升降机与螺丝的运动方程分别为 2 012 1at t v y + = (1) 2 022 1gt t v h y -+= (2) 21y y = (3) 解之 t = 图 1-4 1-5. 解:(1) t v x 0= 式(1) 2gt 2 1 h y -= 式(2)

j i r )2 1-h ((t)20gt t v += (2)联立式(1)、式(2)得 2 2 v 2gx h y -= (3)j i r gt -d d 0v t = 而 落地所用时间 g h 2t = 所以j gh i v dt r d 20-= j v g t -=d d 2202y 2x )gt (v v v v -+= += 212220[()]g t dv dt v gt ==+ 1-6. 证明:设人从O 点开始行走,t 时刻人影中足的坐标为1x ,人影中头的坐标为2x ,由几何关系可得 2 1122h h x x x =- 而 t v x 01= 所以,人影中头的运动方程为 02 1121112v h h t h h h x h x -=-= 人影中头的速度 02 11 22v h h h dt dx v -== 图 1-6 1-7.解:t dt dx v 44-== 若0=v 解的 s t 1= m x x x 22)242(011=--+=-=? m x x x 8)242()32342(2133-=-+-?-?+=-=? m x x x 1021=?+?=? 1-8. 解: 建立直角坐标系,以小球第一次落地点为坐标原点如图 小球落地时速度为gh v 20= 0060cos v v x = 200 060cos 2 1 60cos t g t v x + = (1) 图 1-8 00060sin v v y = 200060sin 2 1 60sin t g t v y - = (2) 第二次落地时 0=y g v t 0 2=

大学语文名词解释

1、六义说:源自《毛诗序》,六义说实本于《周礼》,六义为风、雅、颂、赋、比、兴。风即《国风》,主要是各地方民歌;雅包括《大雅》、《小雅》,主要是周王朝京畿地区的歌曲;颂包括《鲁颂》、《商颂》、《周颂》,主要是宗庙祭祀的舞曲。 2、赋比兴:赋、比、兴都是《诗经》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赋者,直言之也,也就是直接敷陈。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也就是比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也就是兴发。 3、《楚辞》: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的一种新型诗体,以屈原、宋玉等为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包括屈原《离骚》、《九歌》、《九章》等,因西汉刘向编辑《楚辞》而得名。 4、初唐四杰:指初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他们的创作活动都基本集中在高宗和武后时期,以出众的文才盛名当时。他们的诗歌都充满进取精神,有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他们的创作给初唐诗坛吹进清新的空气,为变革齐梁以来的绮靡文风、开创唐诗的新局面有大功。 5、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派是指以山水或田园为歌咏对象的诗歌流派,为山水诗歌奠定基础的南朝诗人谢灵运,为田园诗开创新局面的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主要是王维、孟浩然等。 6、边塞诗派:盛唐时重要诗歌流派,其代表诗人为高适、岑参等人,他们的诗歌多以边塞奇丽风光为描绘对象,也反映了戍边将士的建功立业、思念故土等思想情感,多有慷慨悲凉的情调。 7、韩孟诗派:韩孟诗派是指中唐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的诗歌进一步发展了杜诗奇崛的一面,力求瑰奇怪谲。他们除追求诗歌的雄奇怪异之美外,还大胆创新,或以散文章法结构诗篇,或在诗中大量使用散文句法,他们的“以文为诗”对宋诗有很大影响。 8、元白诗派:元白诗派是指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 9、花间词:花间词是指晚唐后蜀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多以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要内容,其风格是香艳浓丽、婉约缠绵,他们的词大多被收入赵崇祚编辑的词集《花间集》中,故称。 10、豪放词:豪放词是指以苏轼和辛弃疾等爱国词人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摆脱了词为“艳科”的格局,在词的表现内容、境界方面均有所提高。视野广阔,气象恢宏,语言宏博,不拘音律。 11、婉约词:婉约词是指自花间词以下、以温庭筠、柳永、周邦彦等词人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表情达意一般崇尚含蓄婉转,充分发挥了词“专主情致”的特点。重儿女情长,委婉含蓄,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 12、公安派:明代万历年间,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一个文学流派。

思修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依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以法律为重要依据和手段治理国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治理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 以德治国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以社会主义道德为重要依据和手段来治理国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 的全面进步奠定重要的道德基础 人际交往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理和行为的沟通过程它是社会的主体-人在社会实践中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活动即人们子啊社 会生活实践中通过一定方式和手段相会联系彼此沟通在各自心理 和行为上产生交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 首因效应特定条件下首先映入认知者眼帘的信息在形成印象时占有优势地位初次对人的知觉所形成的印象往往最鲜明最牢固对以后的人际知觉 及人际交往产生深刻的影响 投射效应是指内在心理的外在化即以己度人把自己的情感意志特征投射到他人身上强加于人认为他人也和自己一样 社会报复在人际交往中一方自认为受委屈被羞辱甚至是情感人格被伤害时所产生的反击心理 道德意志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目的支配自己的道德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学习道德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以是否遵守学习纪律为评价标准并依靠人们内心观念和社会舆论维系调节学习行为的各种心理意识和行为规范的 总和 爱情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客观现实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的彼此倾慕互相爱悦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生伴侣的 最强烈持久纯洁专一的感情 道德义务实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通过社会风尚习惯舆论和良知的约束或引导而形成的是依靠人的内心信息自觉履行的道德责任 良心个人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深刻的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个人意识中各种道德心理因素的有机结合 道德境界个人在道德方面所变现出来的觉悟水平即人们从一定的道德观念出发在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关系中所形成的一 定的觉悟水平及其思想感情和精神情操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通过作用于人们的行为来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体系 立法特定的国家机关在法定职权内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法律规范的活动 法律体系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根据不同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的不同归分为若干法律门类并由这些法 律门类及其所包括的不同法律规范形成相互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行政法规是由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在其职权范围内指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其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

交大大物第三章习题答案

习题 3-1. 如图,一质点在几个力作用下沿半径为R =20m 的圆周运动,其中有一 恒力F =0.6iN ,求质点从A 开始沿逆时针方向经3/4圆周到达B 的过程中,力F 所做的功。 解:j i 2020+-=-=?A B r r r 由做功的定义可知:J W 12)2020(6.0-=+-?=??=j i i r F 3-2. 质量为m=0.5kg 的质点,在x O y 坐标平面内运动,其运动方程为 x=5t 2,y=0.5(SI),从t =2s 到t =4s 这段时间内,外力对质点的功为多少? i j i j i 60)5.020()5.080(=+-+=-=?24r r r 22//10d dt d dt ===i a v r 105m m ==?=i i F a 由做功的定义可知:560300W J =??=?=i i F r 3-3.劲度系数为k 的轻巧弹簧竖直放置,下端悬一小球,球的质量为m ,开 始时弹簧为原长而小球恰好与地接触。今将弹簧上端缓慢提起,直到小球能脱离地面为止,求此过程中外力的功。 根据小球是被缓慢提起的,刚脱离地面时所受的力为F=mg ,mg x k =? 可得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k mg x = ? 由做功的定义可知:k g m kx kxdx W k mg x 22122020===?? 3-4.如图,一质量为m 的质点,在半径为R 的半球形容器中,由静止开始自 边缘上的A 点滑下,到达最低点B 时,它对容器的正压力数值为N ,求质点自A 滑到B 的过程中,摩擦力对其做的功。 分析:W f 直接求解显然有困难,所以使用动能定理,那就要知道它的末速度的情况。

《大学物理》概念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主要内容 一.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 位矢、位移和路程 由坐标原点到质点所在位置的矢量r 称为位矢 位矢v x v yj ,大小 r |v | 収~y 2" 运动方程 r r t x x t 运动方程的分量形式 y y t 位移是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 t 时间内由起点指向终点的矢量 △ r B r A 路程是△t 时间内质点运动轨迹长度 s 是标量 明确F 、 r 、 s 的含义(r r s ) 2.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3.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 U Dt Dr =Vxr + Dyj r Vt DC=U x i+ U y j 瞬时速度(速度)v 呱知速度方向是曲线切线方向) V x i V y j ,v dr dt dx dt 2 dy dt 2 V y ds dt dr dt 速度的大小称速率。 平均加速度a — 瞬时加速度(加速度) t △叫 r d dt d 2r dt 2 a 方向指向曲线凹向a 2竽 .2 , 2 d x. d y 2 i 2 dt 2 dt 2 2 2 a x a y 2 dV x dt dV y 2 dt 2 2 2 2 d 2x d y .dt 2 dt 2 xi yj ,△ r\ ^x 2 y

欢迎下载 2 二.抛体运动 运动方程矢量式为 r r 1 r 2 r V o t - gt x v 0 cos t (水平分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分量式为 1 2 .................... ............................ v 0 sin t - gt (竖直分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y 2 三.圆周运动(包括一般曲线运动) ds 1.线量:线位移s 、线速度V — dt dV (速率随时间变化率) dt 2 卷(速度方向随时间变化率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主要内容 、牛顿第二定律 说明:(1)只适用质点;(2) F 为合力 (3) a 与F 是瞬时关系和矢量关系; 物体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罟等于作用于物体的合外力 F F i 壬即: r dP dmv F=— dt dt r 常量时F r ma dt 切向加速度a t 法向加速度a n 2.角量:角位移 (单位rad )、角速度 知单位rad s 1) 即(单位rad S2 3.线量与角量关系: s R 、 4.匀变速率圆周运动 : V V o at (1)线量关系s V st 1 .2 at 2 V 2 2 V o 2as 、a t a n 角量关系 o t t 2 ⑵ v= R 角速度&

大学语文试题库·名词解释讲课稿

大学语文试题库·名 词解释

大学语文试题库·名词解释 1、六书说:是关于汉字的构造最通行的学说。所谓六书,用《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的说法,六书是: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在“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2、“春秋笔法”,又称被称为微言大义,是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

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 3、《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早期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同时也是具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著。相传作者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它与《谷梁传》、《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都是用来解释和阐明《春秋》的。 4、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5、新词语:所谓新词语,是指内容新、形式新,原来的词汇系统中没有或虽有但内容是全新的词语。新词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能直观迅速地反映社会的发展,历史上社会发展的时期往往也是新词语产生的高峰时期。 6、方言:是共同语的地域分支,指在某一个地方通行的语言。 7、现代汉语规范化:是指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一致的标准,并用这一标准来消除现代汉语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差异,以提高其交际效果,并促进这种标准的全面推行。 8、《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的源头之一。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9、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指屈原开创的、战国后期在楚国流行的一种新诗体;一指以屈原的作品为主体的一部古代诗歌总集。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楚辞的基本特征是:“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点,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10、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骏爽刚健风格。建安时期的诗歌以曹氏父子为中心,他们的创作反映了动乱的时代。作品往往高扬政治理想,或抒发人生短暂的哀叹,具有鲜明的作家个性和浓郁的悲剧色彩。 11、初唐四杰:指唐代初期的四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的诗歌虽然仍带有六朝绮靡之色,但已经初步显示了刚健之气。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滕王阁序》;杨炯《从军行》;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在狱咏蝉》。 12、古诗十九首:汉末文人五言抒情诗的代表,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梁代萧统编撰的《文选》中,是游子之歌和思妇之词,委曲婉转,反复低回,情景交融,语言纯净,对后代的文人诗影响深远。 13、文学母题:在文学作品中,有一种单一要素,如常规的情景、旨趣、事件、人物,甚至是不断出现的意象,都可以作为扩展叙事、形成新的文学作品的基础,称为母题。它比一般所说的主题更基本、更有生成性。不少文学作品的意蕴,其实就是同一母题的不断创新、演变,这样就在文学史上形成了一条生生不息的“作品链”。

大学思修名词解释简答题

【最新】大学思修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职业道德: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2.理想:在一定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 3.国家制度: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通过宪法、法律规定的有关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方面的制度的总称。 4.法律适用: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5.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 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6.道德:是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7.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8.法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照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9.民族精神: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 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10.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生活的态度 11.合同: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12.爱情: 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激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