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模工艺
消失模铸造工艺概述

消失模铸造工艺概述消失模铸造工艺是一种常用于复杂零件制造的金属铸造工艺。
它使用可熔解的模具材料制作模具,使得在铸造过程中模具可以完全熔化消失。
该工艺具有精度高、表面质量好、无需二次加工等优点,因而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消失模铸造工艺的主要步骤如下:1. 设计和制作模具:根据产品设计要求,制作用于铸造的消失模模具。
模具可以由多种材料制作,如石膏、聚苯乙烯泡沫、蜡等。
模具的形状和尺寸应与最终产品一致。
2. 涂覆模具防粘剂:为了防止铸件粘附在模具上,需要在模具表面涂覆一层防粘剂。
这可以提高模具的寿命,并保证无需额外的刀具去除铸件。
3. 模具装配:将模具中的各个部分组装在一起,以确保模具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在组装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精度和尺寸的匹配。
4. 熔化模具:将装配好的模具放入高温熔炉中,使得模具可以完全熔化,形成空腔。
在这一步骤中,消失模具的材料需要有足够的熔点,以确保在后续的铸造中不被熔化。
5. 铸造:将熔融金属(通常是铝合金、钢或铜合金等)注入到熔化的模具空腔中。
熔融金属会填充模具的空腔,形成铸件的形状和尺寸。
6. 冷却和固化:等待铸件在模具中冷却和固化。
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所使用的金属材料和铸件的尺寸。
7. 分离和清理:一旦铸件充分冷却固化,将模具进行分离和摘除。
由于模具材料已经熔化,因此不需要耗费额外的力量或处理方法来分离铸件。
8. 加工和检验:根据需要,对铸件进行必要的加工,例如去除毛刺、磨光等。
然后进行质量检验,确保铸件符合设计要求。
消失模铸造工艺因其制造所需的模具会完全熔化而得名。
相对于传统的砂型铸造,消失模铸造工艺具有更高的精度和表面质量,减少了许多后续处理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虽然该工艺需要较高的成本和较长的制造周期,但在需要制造复杂零件的领域中,其独特的优势使其成为首选的铸造工艺之一。
消失模铸造工艺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其主要优势包括高精度、表面质量好、简化制造过程、提高生产效率等。
消失模铸造工艺流程介绍

消失模铸造工艺流程及车间环境状况分析消失模铸造简称EPC,又称气化模铸造或实型铸造。
它是采用泡沫塑料模样代替普通模样紧实造型,造好铸型后不取出模样、直接浇入金属液,在高温金属液的作用下,泡沫塑料模样受热气化、燃烧而消失,金属液取代原来泡沫塑料模样占据的空间位置,冷却凝固后即获得所需的铸件。
消失模铸造工艺简图:消失模铸造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分为白区与黑区两大部分。
一、白区工艺流程:首先根据铸件的材质以及壁厚选择适合它的原始珠粒。
将原始珠粒按定量加入间歇式予发机中进行预发泡,使其达到工艺要求的密度,通过予发机硫化床干燥后发送到熟化仓内进行熟化。
熟化后的珠粒运送到成型间,将珠粒注入到成型机上的模具中,通蒸汽将其膨胀融解成型,形成铸件模样,通冷水进行冷却降温,使白模具有一样的强度,这时成型机起模人工取出白模放到白模烘干车上,运输至热风隧道通过式烘干室进行烘干。
白模烘干车在烘干室轨道上行走,每推进室内一车,在另一端顶出一车,以此循环。
烘干室采用热风强制循环系统,烘干室内的温度及湿度通过PLC自动控制达到工艺要求,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节约能源。
白模烘干后运输到组模间组装、粘结浇冒口。
组装好的白模运输至一次涂料间浸刷涂料,不同材质的铸件选择不同的涂料配方,将原材料放入涂料搅拌机中进行搅拌,达到工艺要求时间后测试涂料密度,经测试合格后再放入涂料槽中供工人使用。
将浸刷好的白模放到烘干车上运输至黄模一次烘干室进行烘干,烘干后的黄模运输到二次涂料间进行二次浸刷涂料,达到工艺要求的涂层厚度,再运输至黄模二次烘干室进行烘干、修补。
经过二次烘干后的黄模用烘干车运输到黑区造型工部进行填箱、造型,烘干车空车返回成型间。
至此白区工艺流程全部结束。
二、黑区工艺流程:1、造型工部:造型工部由两条造型线和一条回箱线组成,砂箱的循环运行是由砂箱轨道、手动变轨车来完成,每一条生产线由工艺要求的砂箱数量组成。
每一条造型线由一台2吨单维振实台,两台4吨变频三维振实台组成。
消失模工艺

消失模铸造工艺流程为:1)制作泡塑气化模;2)组合浇注系统;3)气化模表面刷、喷特制耐火涂料并烘干;4)将特制隔层砂箱置于振动工作台上;5)填入底砂(干砂)振实,刮平;6)将烘干的气化模放于底砂上,填满干砂,微振适当时间刮平箱口;7)用塑料薄膜覆盖,放上浇口杯,接真空系统抽真空,干砂紧固成型后,进行浇注气化模气化消失,金属液取代其位置;8)释放真空,待铸件冷凝后翻箱,从松散的砂中取出铸件。
工艺过程如下:原料→ 预发泡→ 珠粒熟化处理→ 制模→ 模样的熟化→模样组合(1)原料(EPS、EPMMA、STMMA等)采用聚苯乙烯珠粒,聚苯乙烯塑料具有发气量低,残留物量少,密度小、气化迅速、价格适中等优点。
(2)予发泡:聚苯乙烯在制模之前,必须经过予发泡处理,来调整并获得所需的粒度和密度。
(3)熟化:予发泡后的珠粒在使用前需在空气中进行十几小时的熟化处理,让空气渗透到珠粒的泡孔内,使其状态稳定,恢复弹性和再膨胀能力。
(4)制模:制模在制模机上进行,将熟化后的聚苯乙烯珠粒用压缩空气发送到模具内,通入蒸汽使其软化膨胀,珠粒间受热融合,黏结成型,模具冷却后开模,取出模样。
(5)组模:将制成的模样与切割的浇道、浇口等粘接在一起,形成浇注模。
2浇注位置的设计确定浇注位置在很大程度上着眼于控制铸件的凝固。
实现顺序凝固的铸件,可以消除缩孔、缩松,保证获得致密铸件,在这种条件下,浇注位置的确定应有利于安放冒口。
埋型操作时,需考虑气化模在砂箱中的合理位置,使它与箱壁之间有合理的距离,即吃砂量。
只要具备一定厚度的吃砂量,在抽真空后才能产生足够的强度,形成坚固的铸型,使其能承受住金属液静压力的作用。
确定浇注位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重要的加工平面要朝下或垂直放置;▪模样的大平面应垂直或倾斜放置;▪尽量将气化模上具有开口部分(如空穴及凹槽等)朝上安放,便于填砂紧实;▪便于开设浇、冒系统和除渣排气通道;▪利于造型材料的填充,避免形成死角区;▪尽量满足凝固原则,就是使截面的横截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增大;▪模样在砂箱中的位置应有利于干砂充填,尽量避免水平面和水平向下的盲孔。
消失模工艺流程

消失模工艺流程消失模工艺,又称失蜡铸造,是一种常用于制作金属零件的工艺流程。
它通过在模具中注入熔化的金属,然后使其冷却凝固,最终得到所需形状的零件。
这种工艺流程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医疗设备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消失模工艺的流程及其各个环节。
首先,消失模工艺的第一步是制作模具。
模具通常由耐火材料制成,以承受高温熔化金属的注入。
模具的制作需要根据所需零件的形状和尺寸进行设计,然后使用耐火材料进行浇铸成型。
在模具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烘干和烧结等处理,以确保模具的强度和稳定性。
接下来是蜡模注塑。
在消失模工艺中,需要先制作蜡模,然后将其涂覆在模具的内表面。
蜡模通常由聚乙烯或聚苯乙烯等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成型性。
通过注塑工艺,将熔化的蜡材料注入模具中,然后冷却凝固,最终得到蜡模。
然后是蜡模组装。
在蜡模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组装,将多个蜡模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模具。
这个步骤需要非常小心和精细的操作,以确保蜡模组装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通常会使用特殊的胶水或其他粘合剂将蜡模粘合在一起。
接着是蜡模固化。
在蜡模组装完成后,需要进行固化处理,以增强其强度和硬度。
这个步骤通常是通过在特定温度下进行加热处理,使蜡模内部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达到固化的效果。
然后是蜡模脱脱脱脱模。
蜡模固化完成后,需要进行脱模处理,将蜡模从模具中取出。
这个步骤通常是通过加热模具,使蜡模快速融化并流出,从而实现脱模的效果。
脱模后,模具内留下了蜡模的空腔,用于注入熔化金属。
接下来是金属注入。
在蜡模脱模后,需要将熔化的金属注入模具中。
通常会使用特定的设备和工具,将金属加热至熔化温度,然后通过注射或倾倒等方式将其注入模具中。
注入完成后,金属会在模具内部冷却凝固,形成所需的零件形状。
最后是模具破碎。
在金属冷却凝固后,需要将模具进行破碎,取出内部的金属零件。
通常会使用震动或其他力量对模具进行破碎,然后将金属零件取出。
经过清洁和表面处理后,最终得到所需的金属零件。
消失模制造技术特点和工艺流程

消失模制造技术特点和工艺流程英文回答:Lost-foam casting (LFC), also known as expendablepattern casting, is a metal casting process that employs a polystyrene foam pattern to create a mold cavity. The foam pattern is placed in a flask and surrounded by molten metal. The molten metal vaporizes the foam, creating a mold cavity, and then solidifies to form the final casting.Advantages of LFC:Complex shapes: LFC can produce castings with complex internal and external geometries, which are difficult to achieve with traditional casting methods.No parting line: LFC eliminates the need for parting lines, which can weaken the casting.Reduced machining: The high accuracy of LFC reducesthe need for machining and further processing.Cost savings: LFC can be more cost-effective than traditional casting methods for small-batch production.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 The foam pattern is biodegradable, making LFC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process.Process steps of LFC:1. Pattern making: The pattern is created using a CNC milling machine or 3D printing.2. Mold making: The foam pattern is placed in a flask and surrounded by sand.3. Pouring: Molten metal is poured into the mold.4. Cooling: The molten metal solidifies to form the casting.5. Shakeout: The casting is removed from the mold.中文回答:消失模铸造(LFC),也被称为一次性模具铸造,是一种金属铸造工艺,它使用泡沫塑料泡沫模型来形成模腔。
消失模生产工艺

消失模生产工艺消失模生产工艺是一种先进的铸造工艺,它采用可溶模材料制作模具,在铸造完成后,通过溶解模具,完成模具的消失,从而得到准确的铸件。
下面将从材料选择、模具制作、铸造工艺等方面详细介绍消失模生产工艺。
首先,材料选择是消失模生产工艺的关键。
一般选择的消失模材料有石蜡、细砂、氯化聚乙烯等。
石蜡作为溶模材料,具有低熔点、低粘度、易于流动的特点,可以很好地复制铸件的形状。
细砂主要用于制作支撑结构,保证模具具有足够的强度。
氯化聚乙烯是一种在常温下易溶于水的聚合物,用于制作模具胶水,固化后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磨性。
模具制作是消失模生产工艺的关键步骤之一。
首先,根据铸件的形状和尺寸,制作石蜡模具。
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注塑或者涂覆的方式制作石蜡模具。
接着,根据石蜡模具制作细砂支撑结构,形成完整的模具。
最后,将制作好的模具进行喷涂或涂覆一层氯化聚乙烯胶水,待其固化后,模具即可投入使用。
铸造工艺是消失模生产工艺的核心。
首先,在模具表面涂覆一层耐火涂料,以保护模具。
然后,将模具预热至一定温度,使其达到最佳使用状态。
接着,将预热好的模具放入铸造炉中,进行熔化金属的倒入。
熔化金属在模具中充填后,待其冷却固化后,即可得到铸件。
最后,将铸件从铸造炉中取出,对其进行除砂、修磨等后处理工艺,得到最终产品。
消失模生产工艺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模具制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机械加工过程,降低了模具制作的成本。
其次,模具消失后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不需要除砂等后处理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而且,消失模生产工艺还可以直接制造复杂形状、高精度的铸件,具有较好的铸造性能和表面质量。
总之,消失模生产工艺是一种先进的铸造工艺,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模具,控制好铸造工艺,可以得到准确的铸件。
它具有制作成本低、生产效率高、铸件质量好等优点,因此在近几十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消失模生产工艺还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消失模铸造技术简介及工艺流程

消失模铸造技术简介及工艺流程消失模铸造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铸造工艺,它采用可溶解的模具来制作金属零件。
这种技术可以生产出复杂形状和精密尺寸的零件,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和其他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消失模铸造技术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模具制作、浇注、烧结和清理等步骤。
首先,根据零件的设计要求,制作出模具。
这种模具通常由耐火材料和粘结剂混合而成,可以在高温下烧结成坚硬的结构。
然后,在模具中注入熔化的金属,待金属冷却凝固后,可以将模具烧结,使其消失。
最后,清理表面的氧化物和残余物质,得到最终的零件。
消失模铸造技术的工艺流程相对复杂,但是由于其可以生产出高精度和复杂形状的零件,因此在一些特殊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消失模铸造技术的工艺流程。
首先是模具制作。
消失模铸造的模具通常由耐火材料和粘结剂混合而成。
这种材料既要能够承受高温下的熔融金属,又要能够在一定温度下烧结成坚硬的结构。
模具的制作需要根据零件的设计要求,精确地制作出模具的内部结构。
这需要高精度的加工设备和技术,以保证最终零件的质量。
接下来是浇注。
在模具制作完成后,需要将熔化的金属注入模具中。
这个过程需要控制好金属的温度和流动速度,以保证金属能够充分填充模具的内部空间,并且不会产生气孔和缺陷。
然后是烧结。
待金属冷却凝固后,需要将模具烧结,使其消失。
这个过程需要在高温下进行,以保证模具的完全燃尽。
烧结后,模具将完全消失,留下金属零件的空腔。
最后是清理。
清理是消失模铸造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烧结后,金属零件的表面会残留一些氧化物和其他杂质,需要通过化学处理或机械加工来清除。
清理后,可以得到最终的零件。
消失模铸造技术的工艺流程虽然复杂,但是由于其可以生产出高精度和复杂形状的零件,因此在一些特殊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动机零件、汽车制造领域的发动机缸体和汽缸盖等都可以使用消失模铸造技术来生产。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消失模铸造技术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为工业生产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消失模工艺流程

消失模工艺流程
《消失模工艺流程》
消失模工艺是一种先进的铸造工艺,适用于各种金属制品的生产。
该工艺最主要的特点是在最终产品形成之后,模具会自行消失,不留下任何痕迹,因此也被称为“一次性模具”。
消失模工艺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模型制作
首先,根据产品设计要求,制作出模型。
这个模型可以是以蜡或其他材质制成的原型,也可以是通过3D打印等现代技术制
作的模型。
模型的制作质量直接影响着最终产品的质量。
2.模型穿斯
接下来,将模型穿斯(在铸造行业中是用涂布技术制作壳型),穿斯的目的是形成一个外表光滑、内部空腔与模型尺寸和形位符号相一致的壳模。
3.脱模
在穿斯结束后,再将模型与穿斯构件放入脱模炉中进行升温脱模,使得模型完全融化并排放出来。
这就是为什么这种制造工艺被称为“消失模工艺”的原因。
4.浇铸
脱模后,在壳模内留下了模型的粗略外表,将这个壳模烘干,并进行浇铸。
5.冷却
最后,等待金属冷却,拆除壳模,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清理和检验。
消失模工艺流程的优点是可以生产出高精度、高表面光洁度和复杂结构的铸件。
而且,使用消失模工艺,可以减少生产成本和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在当今工业生产中,消失模工艺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生产方式。
可以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如汽车、航空航天、船舶、军工等领域。
消失模工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也将为更多领域的产品制造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失模铸造工艺流程为:
1)制作泡塑气化模;
2)组合浇注系统;
3)气化模表面刷、喷特制耐火涂料并烘干;
4)将特制隔层砂箱置于振动工作台上;
5)填入底砂(干砂)振实,刮平;
6)将烘干的气化模放于底砂上,填满干砂,微振适当时间刮
平箱口;
7)用塑料薄膜覆盖,放上浇口杯,接真空系统抽真空,干砂紧固成型后,进行浇注气化模气化消失,金属液取代其位置;8)释放真空,待铸件冷凝后翻箱,从松散的砂中取出铸件。
工艺过程如下:
原料→ 预发泡→ 珠粒熟化处理→ 制模→ 模样的熟化→模样组合
(1)原料(EPS、EPMMA、STMMA等)采用聚苯乙烯珠粒,聚苯乙烯塑料具有发气量低,残留物量少,密度小、气化迅速、价格适中等优点。
(2)予发泡:聚苯乙烯在制模之前,必须经过予发泡处理,来调整并获得所需的粒度和密度。
(3)熟化:予发泡后的珠粒在使用前需在空气中进行十几小时的熟化处理,让空气渗透到珠粒的泡孔内,使其状态稳定,恢复弹性和再膨胀能力。
(4)制模:制模在制模机上进行,将熟化后的聚苯乙烯珠粒用压缩空气发送到模具内,通入蒸汽使其软化膨胀,珠粒间受热融合,黏结成型,模具冷却后开模,取出模样。
(5)组模:将制成的模样与切割的浇道、浇口等粘接在一起,形成浇注模。
2浇注位置的设计
确定浇注位置在很大程度上着眼于控制铸件的凝固。
实现顺序凝固的铸件,可以消除缩孔、缩松,保证获得致密铸件,在这种条件下,浇注位置的确定应有利于安放冒口。
埋型操作时,需考虑气化模在砂箱中的合理位置,使它与箱壁之间有合理的距离,即吃砂量。
只要具备一定厚度的吃砂量,在抽真空后才能产生足够的强度,形成坚固的铸型,使其能承受住金属液静压力的
作用。
确定浇注位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重要的加工平面要朝下或垂直放置;
▪模样的大平面应垂直或倾斜放置;
▪尽量将气化模上具有开口部分(如空穴及凹槽等)朝上安放,便于填砂紧实;
▪便于开设浇、冒系统和除渣排气通道;
▪利于造型材料的填充,避免形成死角区;
▪尽量满足凝固原则,就是使截面的横截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增大;
▪模样在砂箱中的位置应有利于干砂充填,尽量避免水平面和水平向下的盲孔。
3.浇道的结构与形状
内浇道应设计成由橫(或直)浇道到铸型方向呈逐渐减小的喇叭形,使得内浇口始终充满状态,防止模样气化的气体反喷。
其截面呈长方形或圆形。
对于必须采用的阶梯浇注的较高大铸件是,其浇口宜采用向上倾斜的形式,倾斜角度为20~30°。
这样可以使金属液自上而下的注入型腔。
浇口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它的形状。
为有利于减少金属液的热损失和充型,保证浇注系统在铸件凝固后凝固,直浇道和横浇道宜选用圆形截面,也可以是方形截面。
内浇口一般采用矩形浇口,而且浇口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5mm。
冒口的设计
4.冒口设计的一般原则
(1)冒口应就近设在铸件热节的上方或侧旁;
(2)冒口应尽量设在铸件最高、最厚的部位;
(3)冒口不应设在铸件最重要、受力大的部位,以免组织粗大降低强度;
(4)冒口位置不要选在铸造应力集中处,应注意减轻对铸件的收缩阻碍,以免引起裂纹;
(5)尽量用一个冒口同时补缩几个热节或铸件;
(6)冒口布置在加工面上,可节约铸件精整工时,零件外观好;
(7)不同高度上的冒口,可应用冷铁将各个冒口的补缩作用范围隔开。
消失模铸造中的冒口除补缩和调整温度场外,还有集渣、排气的
作用。
在浇注过程中,远离浇道位置和铸型的死角、顶端部位,经常容易出现夹渣、冷隔等缺陷,可以在这些部位设置集渣或收集过冷金属液的冒口。
在消失模铸造中,大都采用圆柱形或球形暗冒口。
这样可以保证铸型在整个浇注的过程中处于真空密封状态,抑制气化模的气化率;有利于改善浇注环境,提高铸件的内外质量。
冒口一般可粘结在泡沫塑料模样上,也可将冒口模样嵌入到在铸件泡沫塑料模样的凹穴部位。
5.消失模涂料的基本组成
耐火材料:耐火材料是涂料的骨干材料,它决定材料的耐火度、化学稳定性和绝热性能。
常用耐火材料有刚玉、锆砂、硅砂、铝矾土、高岭土熟料、氧化镁、硅藻土等。
粘结剂:可以提高涂料的强度和透气性。
粘结剂大致可分为有机粘结剂和无机粘结剂。
使用最多的有机粘结剂有糖浆、纸浆废液、树脂、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CMC)、淀粉、糊精等。
常用的无机粘结剂有膨润土、水玻璃、硅溶胶和磷酸盐等。
载体:一般用水或乙醇。
悬浮剂:悬浮剂主要作用是防止涂料中的固体耐火材料发生沉淀,也起到调节涂料的流变性和改善涂料工艺性能的作用。
此外还在涂料中加入少量的表面活性剂、润湿剂、消泡剂和防腐剂等,使涂料的性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从而能获得优质的铸
6.通用涂料
耐火骨料为石英粉,可作为有色合金涂料,也可作为铸铁件或小型铸钢件的水基涂料。
粘结剂:选用糊精作为低温粘结剂,硅溶胶作为高温粘结剂。
两者结合使其成为复合粘结剂。
悬浮剂:以钠基膨润土与CMC复合作为复合悬浮剂(CMC的质量分数为2%)。
溶剂为水。
为改变涂料对气化模的润湿性需加入微量的表面活性剂聚异丙二醇醚及消泡剂正丁醇等。
经正交试验,推荐使用的涂料配方:
石英粉 100%,糊精 1%,硅溶胶 5%,膨润土 4%,CMC 0.4%。
涂料用球磨机湿碾,混制工艺为:
石英粉+膨润土(干混4 h)→+水+糊精+硅溶胶+CMC及助剂(湿混4 h) →出料。
该涂料用于消失模铸造有色合金、铸铁件和小型铸钢件,效果良好7.浇注温度与方法
消失模铸造中的金属液温度要比普通砂型铸造要高,否则会出现浇不足、浮渣等缺陷。
一般来说,消失模铸造中,铸铁件的浇注温度比普通铸造法提高20~80℃,铸钢件提高10~40℃。
为防止呛火,浇注开始阶段先细流慢浇,待浇注系统被金属液充满后,加大浇注速度,越快越好,以浇口杯充满而不外溢为准。
在浇注后期,当金属液达到模样顶部时,可略慢些,使金属液平稳上升不致冲出冒口。
浇注过程不可中断,必须保持连续的注入金属,直到铸型全部充满。
否则会在停顿处造成整个平面的冷隔缺陷
粘型工艺规程
Q/CG539.02-2014
1范围
本规程用于规范成型工艺环节
2 要求
2.1模型结构符合图纸要求。
2.2模型外观质量好(包括浇注系统)无机械损伤,无粘合不良或开裂。
3 准备
3.1检查工装是否完好。
3.2检查模型是否干透,若未干透则继续烘烤(烘房时效时间72小时以上,
自然时效时间:半月)。
3.3检查模型的外表珠粒是否融合良好、光滑。
4 粘型
4.1按工艺要求顺序粘合各模型。
4.2在粘接面均匀刷胶水,待不完全干透时,将两接合面接合,(接合部位必
须平滑,不能有小台阶出现)并压实。
4.3粘合面缝隙小于1mm则贴胶纸带封闭缝隙;大于1mm并且不影响尺寸的可
先塞泡沫再贴胶纸带来解决;影响尺寸的必须返工。
4.4在胶纸带易蹦起的接头处,均匀刷胶水辅助粘贴。
5 检查
5.1操作者检查是否有活块漏粘,外观质量,粘合质量是否达到工艺要求。
若有局部珠粒融合不良,平整贴报纸或刷胶水。
5.1.1所有粘合处无缝隙。
5.2送检验人员划线检验。
6 浇冒系统的粘合
6.1操作者检查上工序粘合模型的外观及粘合质量。
6.2按工艺要求粘合浇冒系统,并标出粘合时期。
7烘烤
7.1平整、规则将模型摆放于烘房中,以免变形或损伤浇冒系统,烘烤温度以
工艺规定为准,烘烤时间以胶水并且泡沫干透为准。
8 注意事项:
8.1所有粘合面不能有缝隙。
8.2作标记时要轻,以免产品有明显的痕迹。
8.3烘烤时远离电热板,以免温度过高使模型受损。
8.4烘房禁止烘烤衣物等湿气大非工件模型物品,以免模型受潮。
9安全注意事项
9.1严禁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