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

合集下载

新课改下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新课改下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新课改下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实地考察,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兴趣。

2. 引入多媒体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电子课本、网络课件等,给学生呈现生动有趣的学习内容。

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小组评价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1. 强调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表达能力,同时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提倡交流和合作: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活动,通过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写作实践,如日记、作文、小说创作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三、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1. 强化思维训练: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思维激活和训练,如逻辑推理、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会提问,让他们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

3. 激发批判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教授阅读、辩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以及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等方面入手。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文 字 。语 文 教学 同归 本 体 , 包 含 着 把 “ 身 不遂 的语 文教 价 等 方 法 巩 固学 习 内容 。 也 半 学 ” 归 为文 语 并 举 、 面 发 展 的语 文 教 学 , 学 生 具 有 既 回 全 使 在课后 的复习和作业 中。我 的具体做法是让 学生先坐 能 下笔 成 文 又 能 出 口成 章 的语 言应 用 能 力 。 下 来 静 静 地 想 一想 , 天 都 学 到 了 哪些 知识 , 的 有 哪 些 , 今 会 不 懂 的 有 哪些 . 些知 识 与 前 面 的 知识 有 联 系 、 点 是 什 么 哪 重 二 、 持 教 以 学为 本 . 坚 改革 语 文 教学

是坚 持 教 以学 为本 。 发学 生 学 习 动 力 。 教 学 和 日 激 在 等 。 这种“ 用 同忆 再 现 ” 方 法 巩 固 已有 的知识 , 的 然后 有 针 对
常 活 动 中 ,我要 克服 学 生 的 心理 障碍 。改 变 学 生 的 学 习思 性 地 查 缺 补漏 。 知识 掌 握 得 更 全 面更 系 统 。 此 基础 上 再 使 在 防 遇 心 想 。 采取 让 学 生 每人 每 天 收集 一条 名 人 名 言 , 我 以此 来 作 为 去 做 作 业 , 止 那 种 不 求 甚 解 , 到 问 题 现 翻 书 , 里 没 底 而 对所 学 的知 识 学 习 力量 永 不桔 竭 的源 泉 。 这样 , 全班 学 生 , 别 是 在 这方 的做 法 。作业 一 定 要 工 整 。 且 要 独 立完 成 。 特 巩 面 表 现 较 差 的 学 生 在 学 习 上 初 步 形 成 了 自觉 的 学 习 习 惯 。 深 化 理 解 、 固 吸 收 。 以上 几 个 环 节 既体 现 学 生 学 习过 程 , 通过每天的早 自习就可以看出 , 全班学生 刭校早 , 员齐 , 更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 。 人 是学习指导 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摘要:教师把读书、思考、探究的时间尽可能多的还给学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自主学习了。

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反思。

关键词:新课改合作学习提问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转变,同时也带动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以往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在蜕变,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我们看到,课堂教学更加开放了,表现为走出课堂和书本,重视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师走下了讲台,走向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自己的教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使教学向着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靠拢。

不少教师的课,教学氛围更加愉悦、和谐了,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民主了。

教师把读书、思考、探究的时间尽可能多的还给学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自主学习了。

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反思。

一、新课程不需要老师讲了吗最近,各种课改观摩活动此起彼伏,观摩课、调研课、示范课、评比课接二连三。

稍作注意的话,你就会发现,目前的语文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

因为越来越多的老师认为,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

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泛泛而读,冠以”自读自悟”;滥用多媒体课件,名曰”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想方设法追求课堂活动的热热闹闹,千方百计在教学形式上作文章,而不顾及教学的实效。

从以前教师的繁琐分析到现在教师谈”讲”色变,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要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好好研究”讲”,正确反握”讲”的作用。

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加上精当的评点,就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自主探究,老师加上启发引导,就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自读感悟,老师加上精妙的点拨,学生便能感悟得更深。

浅谈如何构建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课堂
Fra bibliotek17
教 学研 究
教育 学 科
2 1 # 第5 O - 期 0
浅谈如何构建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课堂
寇宏志 ( 河北省青龙满族 自治县木头凳初级中学 060 ) 6 50
摘要 :课 堂教 学是 实施创新教 育的主阵地。要培养具有创新 意识 和创 新 行 为的人 才 ,首先 需要 教 师在教 学 中能 面向 未来 ,具 有创 新教 育 的 全新 观念 ,做 到 创新 、 互动 、 开放 ,构建 新的 教 学 模 式 ,引导 学生 学会创 新 的规律 和 方法 。 关键 词 :语文 教 学 ;课 堂构 建 ;新课 改
应 激 发学 生 的学 习 兴趣 ,注 重培 养 学 生 自主 学习 的意 识 和 习惯 , 为学 生创 设 良好 的 自主 学 习环境 ,尊重 学 生 的个 性差 异 ,鼓 励学 生选择 适 合 自己的 学习 方式 ,为语 文课 堂 的 开放 奠定 基础 。开放 的语 文课 堂 可 以将 学生 放 归 自 ,让 学生 感悟 丰 富 多彩 的大 干世 然 界 ,感悟 大 自然 的 雷鸣 闪 电 、山川 河流 、花 鸟虫 鱼 …… 开放 的语 文 课 堂可 以带学 生走 进 社会 ,让学 生融 入 社会 ,还可 以让学 生感 在 语 文 教 学 中如 何 提 高课 堂 教 学效 率 ,提 升 学 生 对 语 文 课 悟 人 生 的悲 、喜 、哀 、欢 ,感悟 社 会 的飞速 发 展 、经 济 的突 飞猛 堂 的兴趣 ,改变 人们 对 语文 课 的认 识 呢 ?我想 应 该在 构建 高 效 的 进 、科 技 的 日新 月异 … … 开 放 的语 文课 堂 , 不仅 要求 教 师 、学 生与 文本 之 间 交流 和互 初 中语文 课 堂上 下 功夫 。课 堂 是师 生共 同创造 奇迹 ,体现 尊 重与 愉 悦 的 乐土 ;课 堂 是师 生互 动 、心 灵对 话 的舞 台 ;课 堂 是 向四面 动 ,还 强 调师 生对 课 程 、教 材 、教 法 的意 义重 建 :不 仅要 植 根现 八方 延伸 的 旅程 ,随 时都可 能 有意 外 的发 现 ;课 堂是 高 效 的驱动 实 ,面 向未来 ,面 向世 界 ,还应 密 切关 注 社会 信 息化 的进 程 , 以 器 ,高效 地 处理 一个 个 具有 挑 战性 的 问题 。才 是新 课 标下 的 新型 推 进语 文课 程 的变 革 和发 展 。另 外 ,还 要让 学 生 掌握 学 习方法 , 课 堂 ,也 是 我们 期待 构 建 的课 堂 。 以下 是 笔者 在语 文 教学 实 践 中 并 采用 适合 自己个 性特 点的 学 习方 法 。因 为方 法是 知 识转 化 为能 力 的 中介 ,只 要 掌握 了 方法 ,就 有 获取 知识 的本领 ,使学 生 的 自 的几 点看 法 。 主 学 习成为 可 能。 语文 教师要 转 变传统 的教 学 观念 在 新 课程 理 念下 , 教师 更 新教 育观 念 ,转 变教 育 思想 ,是深 语 文教 师 要想 构 建 开放 的课 文课 堂 ,在 教 学 中就 必须 以学生 化 教 育 改革 ,促进 教 育 发展 的先 导 ,又 是全 面 推进 素质 教 育 的前 为 中心 , 以帮 助学 生 的 自我 充分 发展 和 实现 为 宗 旨。 为此 , 教师 提 。语 文 课堂 教 学是 实施 素 质教 育 的主 阵地 ,要搞 好语 文 课 堂教 要 积极 创设 促 进学 生 学 习、成 长 发展 的环境 与氛 围, 让语 文成 为 学 ,上好 语 文课 ,语 文 教师 要 与时 俱进 ,改变 自己 的教学 行 为 , 他 们生 命 的一 部分 ,将语 文化 作 他们 生 命 中 的一眼 甘 泉 ,滋 润 其 研 究 、探 讨 、 尝试 科学 、先 进 的教 学模 式 ,突 出培养 学生 的综合 生 。对 于传 统 的优 秀 的语 文学 习经验 和 方法 , 教师 要继 承 和发 能力 。近 年 来 ,新 课程 走 向 了数 以千计 的实验 区 ,走 向了数 以万 扬 ,并 采用 当代 的 新技 术、 新方法 来 学 习语文 和发 展语 文 。 计 的实 验 学校 ,走 进 了课 堂 。我 们 站 在 教 学第 一 线 ,处 于 课 堂 四、教 师应 引导 学生 学 会 自学 改革 的风 头 浪尖 ,应 努 力学 习 新 的教育 理论 ,转变 观念 ,提 高认 当前 的素 质 教 育 更 注 重 培 养 学 生 的 自学 能 力 。学 生 是 学 习 识 ,重新 思考 现 代 教育 的新 方 向 。语文 教师 在 教 学过 程 中要摒 弃 的主人 ,教学 中要 充 分 发挥 学生 学 习 的主动 性 ,教 学 生 “ 学 ” 会 以往 单纯 的 知识 传授 的思想 ,重在 培养 学 生形 成积 极 主动 的 学 习 是 我们 语 文教 学 的理 念和 宗 旨,培 养学 生 自学 能力 ,养成 自学 的 态 度 ,使 学 生在 获 得知 识与 技 能 的 同时 ,学会 学 习并 形成 正 确 的 习惯是 我们 应 尽 的职 责 。教 育过 程 的实 质 是受 教育 者 在教 师 的指 价 值 观 。教 学过 程 不只 是教 师 向学 生传 授 知识 的 过程 ,更 是 引导 导 下 ,通 过 自主 学 习 ,实 现 心 智 结 构 自我 发 展 、 自我 完 善 的过 学 生 学会 学 习 、学会 感 知 、学会 思 考 、学会 做 事 的过程 ,教师 应 程 。教 师要 很 好地 完 成教 育 过程 , 认真 钻研 课 文 内容 ,把 所要 达 引导 学生 掌握 学 习 、思考 、做 事 的规律 与方 法 。 “ 头脑 不 是 一个 到 的 目标分 解 成有 难度 、面 向全 体 学生 、简 洁 明确 、有 针 对性 、 被 填满 的容器 ,而 是需 被点 燃 的火 把 。 ”我 们 教师 的责任 就 是点 有 目的性 的小 目标 ,寻求 学 生思 维 最佳 突破 口的 问题 ,让 学 生质 燃 火把 ,让它燃 烧 。 疑 自学 ,可 以 “ 一 跳摘 得 到 ” 。精心 设计 问题 情 境 ,不 断激 发 跳 学 习语 文 的动 机 ,使 学 生经 常处 于 愤悱 的状 态 中 ,给 学生 提供 自 二 、语文 教师要 提 高课 堂教 学艺 术 提 高课 堂 教 学 效 率 是 每 个 教 师 不 断 努 力 的 目标 之 一 。作 为 学 的 目标和 思 维 的空 间 ,使 学生 的 学习 发挥 最佳 效 果 。学 生学 会 中学语 文 教师 ,不仅 要 具备 渊博 的 知识 ,还 应 该有 高超 的课堂 艺 学 习 ,具备 在 未来 的学 习和 工作 中科 学 地提 出问题 、探 索 问题 , 术 ,其 实 教学 本 身就 是 一 门艺术 。中学 语文 教 师首 先要 用 自己拥 创造 性 地解 决 问题 的能力 。教师 应 结合 教学 实 际 ,因势 利 导 ,适 有 的文化 内涵 打 造 出 自己 的个性 课 堂 ,这种 个 性 的课 堂就 是教 师 时 地进 行学 习方法 指 导 ,使 学生 在 自主 学 习 中逐 渐 领会 和 掌握 科 的精 、气 、神 ,就是 语 文课 的语 文 味 。个性 的语文 课 堂要 求教 师 学 的学 习方 法 ,把 摸 索体 会 到 的观念 、方法 尽 快上 升 到理 论 的高 的语 言 富有个 性 ,是 慷慨 激 昂、豪放 洒 脱 的语 言还 是 引经 据 典 、 度 ,终身 受益 。 妙 语连 珠 的语 言 ,是 民主 商 量 的语 言还 是 幽默 风趣 的语 言 … …教 教师 在 要求 学 生 自学 回答 问题 的同 时 ,应提 倡 质疑 问难 ,培 师 在规 范 引领 下尽 显 机智 的 有个 性 的课 堂语 言 ,不 仅 能使课 堂 更 养 学生 的创 新 精神 。古人 云 : “ 学起 于 思 ,思源 于 疑 。 ”疑是 学 富 有 生机 和活 力 ,而 且 能使 学 生在 一种 愉悦 的 认 同中增 强 对语 文 生 思维 的火 种 ,提 倡 学 生勇 于发 问 ,大 胆质 疑 ,探 果索 因,追 根 争论 ”的思 想基 础 ,教 师对 学 学 习的兴 趣 。正 如 著名 教育 学 家夸 美纽 斯所 说 : “ 师 的嘴 ,就 刨 底 ,是他 们 创 新 的开端 。疑是 “ 教 是 一 个源 泉 ,从 那里 可 以发 出知识 的溪 流 。 ”语文 教 师 的个 人魅 生 的质 疑 要提 倡 ,鼓 励 学生 逐步 做 到敢 说 、爱 说 ,逐 步有 自己 的 力 在很 大 程度 上 决定 着语 文 课 的魅 力 。作为 一 名初 中语 文 教师 , 见解 ,将 所 学 的东西 内化 为 自己的东西 。 要 想使 自己 的语 文课 富有 张 力 ,让 学生 感觉 着 这节 语文 课 好 ,我 语 文课 堂 教学 中,教 师不 仅 要教 给 学生 知识 ,还要 想 方 设法 们 就要 在 以下 几 方面 充分 考 虑 :一 是教 师语 言 的情 感 强度 与 学生 引 导学 生进 行 学 习方 法 的迁 移 ,通 过发 散 思维 ,培 养他 们 的创 新 言 语欲 求 的关 系 ;二 是 教师 语 言 内涵 的文化 容 量与 学 生文 化素 养 能 力 。构建 高 效 的初 中语 文 课堂 既 要从 重视 教 师 的素养 上 优化 教 生 成 的关 系 ;三 是教 师语 言 准确 程度 与 学生 言 语感 悟 明晰 程度 的 学 过程 ,又 要 充分 尊 重 学生 的主 体 地位 。新 型 语文 课 堂教 学还 会 关 系 ; 四是教 师 言语 灵活 程度 与 学 生思 维 、语 言发 展 的关 系 。总 有其 他 的要 求 和特 点 ,需 要广 大 教师 在 实践 中不 断 摸索 、不 断创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建议-2022年精选教育文档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建议-2022年精选教育文档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建议-2022年精选教育文档一、明确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我们知道,课堂教学过程要详略得当,有主有次,绝对不能平均用力,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明确教学的方向是什么,教学目的是什么,然后围绕这些进行准备,精心地设计,从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出发去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切实学到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二是抓住教学重点。

教师要抓住教学重点,提挈全篇,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

因此,教师要明确一堂课中该抓什么,学生该掌握什么,教师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讲解,可以选几个恰当、关键的知识点从横向延伸,以一点透视多点,进而起到“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

二、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就能产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因此,教师要创设乐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环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巧妙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一个成功的课堂导入如同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进而为整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如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式、介绍背景知识导入式、设置悬念式等,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学生实际和教师个人教学风格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进而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二泉映月》时,教师先向学生展示阿炳塑像的图片,让学生观察阿炳的特点,然后介绍阿炳坎坷的一生遭遇,由此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入课文的学习。

2、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

处于青少年对期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展示自己,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样的心理,将一些故事性强或者以人物语言描写为主要表现方法的课文创造为课堂短剧,让学生分别饰演其中的人物角色,让学生在演绎角色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和思想变化,进而实现对课文的深刻了解。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初中语文教学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变化,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手段,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本文就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手段语文学科在初中教育阶段属于基础学科之一,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着新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能否达成,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有了更多更新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呢?本文将从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转变教学观念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语文教师首先必须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在教学中一直以自我为中心,指挥学生这个要记、那个要背,“满堂灌”式的教学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而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以学生为根本,教师在教学中只起到引导、组织的作用,为学生的个性、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是适应时代要求的教学观念。

因此,语文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针对学生进行教学,要适应学生思维和认知能力发展的需求,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明确教学目标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成为了一种形式,一种固定的模式,在新课程标准提出后,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考虑学生的学习、发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整个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只有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合理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从而保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探析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和推进,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探索和更新。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要求着教师们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

本文将探析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变化和发展,并对如何根据新课改要求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实践和探索进行一些讨论和思考。

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要求灵活多样,教师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使其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实现知识的交流和共享。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展示、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还要求教师注重创新,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可以采用多媒体演示、实地考察、实验实践等方式,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获取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发展。

要通过多种实际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新课改还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多种创新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可通过让学生进行创作、写作、表达、演讲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表达能力,使其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的锻炼。

三、个性化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新课改还提倡教师注重个性化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长,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实现个性化教学。

对于阅读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通过更深入的阅读和分析来提高其能力;对于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采用逐步引导、多次修改等方式来帮助其提高写作水平。

浅谈新课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浅谈新课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语 文 教 学 研 究 ・
浅谈新课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张 文 来
( 南省 浏阳市高坪 中学) 湖
纵 观 目前 初 中语 文 课 堂 教 学 ,传 统 的 “ 串讲 加 解 释 ” 教 学 结 构 模 式 ,还 在 影 响 着 大 部 分 的 初 中语 文 教 师 。大 多 数 教 师 对 教 材 不 作 过 多 的钻 研 ,对 教 学 方 法
个 条 件 ,让 他 们 自己去 锻 炼 ; 给 学 生 提 一 个 问 题 ,
境 艰危 、心情 苦 闷 ,有 时也 从 自然 山 水 和 佛 教 思 想 中
领悟 人 生 之道 ,本 文 借 游 览 赤 壁 ,探 讨 宇 宙 人 生 的 哲
理 ,内心 深 处 有 其 复 杂 的思 想 斗 争 ,最 终 归 于 热 爱 生 活 ,关 怀 世 事 ,人 生 态 度 仍 是 积 极 、欲 有 所 为 的 。 有
者 认 为 可 以从 先 学 后 教 ,课 堂 分 组 合 作 阅读 文 本 和 思
3 在 对 学 生 学 习 方 法 的指 导 和 传 授 中 ,加 强 课 前 . 预 习 的指 导 ,教 会 学 生 如何 查 阅 相关 资 料 ;做 好 课 后
拓 展 延 伸 ,增 加 学 习容 量 ,拓 宽 学 生 的 知 识 面 ,注 重
弃 对语 文 的学 习 。怎 样 在 新 课 程 标 准 理念 下 “ 分 激 充 发 学 生 的主 动 意 识 和 进 取 精 神 ,倡 导 自主 、合 作 、探 究 的学 习方 式 ” ,让 语 文 综 合性 学 习成 为 “ 养 学 生 主 培 动 探 究 、 团结 合 作 、勇 于 创 新 精 神 ” 的重 要 途 径 ,笔
人 说 本 文 反 映 了苏 轼 消 极 的一 面 。文 中借 客 的 回 答 表 现 了作 者 虚 无 和 消 极 的人 生 观 ,慨 叹个 人 的渺 小 ,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语文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
[摘要]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纳入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种方式有机结合才真正的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认识水平上。

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索然寡味。

为此新课程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每个教师的心田,清爽、豁亮。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改课堂教学方法
新课标研究依托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因此实践性和综合性成了语文改革的必由之路。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推陈出新,课堂上灵活多样,打破“独霸讲台、只揽黑板”的陈规陋习,应融在学生中去各领“风骚”。

1 激兴导入,创设情景
导入是教师在开课之前的―段幕启,也是吸引学生进入课堂的主要手段,更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第一步。

为此,语
文教师的导入也就成了一门艺术,一门适合舞台演出的艺术,与此同时,教师也就成了学生们节目的主持人,自然学生也就成了自己真实的观众。

创设意境是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灵丹妙药。

只有让学生置身于意境中才能挖掘出潜在的情感,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一般来说,意境的创设应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开头的激兴导入就让学生置身于课文内容的氛围之中。

如:《芦花荡》的导语:“同学们,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但时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资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

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去感悟这个传奇故事吧!”这样的导入,首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好奇的意境,他们自然的对课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争先恐后的去了解。

2 让学生自由选择语段学习,打破课文有先到后的讲授法
以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直沿袭着课文从前到后的顺序性讲授,这种传统的讲授法的弊病是把学生局限在自己事先画好的一个圈子内,欲出不能,无形中使学生的思维受
到限制,能力受到束缚。

这恰好与新课标所提倡的教学法背道而行。

所以在有些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课文的先后顺序,真正使他们拓展思维,开辟学习的新领地。

如:《孔乙己》一文开头便对成亨酒店大写特写,对于那个社会那个酒店学生是空中楼阁,朦朦胧胧。

倘若硬让学生先从乏味的、自己不理解的开头去学,那只能变成“强扭的瓜”了。

让学生从自己喜欢的语段开始,结果大多数学生选择的是断腿后的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的情节,即整个文章的高潮部分。

学生能把全文最精彩的语段找出来,我认为学生会很认真的自己去探究,也就很轻松的将其它各情节贯穿起来。

3 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探究
学生的自主探究需要教师的导航,否则很容易偏离学习重点和难点的航线,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导航:①意见分歧处点拨,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难免对有些问题产生分歧,我们不要简单的充当裁判的角色直接判定谁是谁非,而要从课文的内容、情感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巧妙的点拨,使学生自己悟出结论。

②我们提倡阅读过程中的多元化理解,但我们不能一味的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而置教学内容本身的价值取向于不顾,这样不利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必然会削弱教学内容在提高学生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既要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学生多元化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正确的价值取向上进行理解。

③朗读课文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主要活动之一,在学生的朗读不能很好的表情达意时,教师可进行适时的范读以帮助学生正确体会把握文章的情感。

4 师生共同提问,共同解答来完成课堂教学
新课标中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这是一项课堂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教学过程中的新举措。

它使学生能自由、积极、灵活多渠道的锻炼能力,从而掌握知识。

换而言之,教师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能力,而不是一味的传授知识,也就是授之于“渔”,而不是给予“鱼”。

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师生先共同对“柳树”这个传统意象进行了分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谐音是“留”,是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别离意象,古人早就有了折柳送别以表依恋与牵挂的习俗。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这里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还有没有其它的意蕴?学生在充分诵读和讨论的基础了,做出了个性化的理解有的认为那在风中舒展的纤细的枝条,让他回想起那些偎依在她的身边,宛若红袖添香伴读书的往昔。

长长的柳枝所牵动的,不只是一种心绪,还是一串故事。

更有学生如此理解:西斜的夕阳给湖畔的柳枝镀上了一层灿烂的金黄色,轻风徐来,柳条也舒展着自己柔美
修长的双臂,那娉娉袅袅的样子,真如一位艳美绝伦的新娘子一般。

她的影子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也荡漾在诗人的心湖里。

多情的柳树宛若一位娇羞的新娘,在无奈地与自己的丈夫作别。

此情此景,人何以堪?这里,徐志摩的真正的情感,已不再仅仅停留在“蜜甜的忧愁”上了,试想,新婚而别,娇羞之后是多少的依恋与心酸?
总之,教育是任重而道远的,新课标刚刚启动,作为青年教师首先应适应课改,敢于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发学生封存的天资,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生热爱语文,会学语文,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