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优生试题(平均数)

四年级数学上册优生试题(平均数)
四年级数学上册优生试题(平均数)

四年级数学上册优生试题(15)

课本同步拓展

一:填空题。

1.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统计图用()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呈现数据。

2.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用1厘米表示200吨,要表示800吨数量,直条应当画()厘米。

3.、在统计过程中,记录调查结果和整理数据,常用画()字方法。

4、王玲期末考试成绩是:语文96分,数学93分,英语87分。她的平均成绩是()。

5、四年级有4个班,平均每班45人,其中一班有42人,二班有48人,三班有44人,四班有()人。

6、7个数的平均数为8,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这时7个数的平均数是7,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

二、判断题。

1、小丽5天看了一本350页的书,平均每天看70页。()

2、7名同学的平均体重是25千克,其中5名同学的体重可能都是25千克。()

3、一个池塘平均水深1米小林身高120厘米,他下水没有危险。()

4、第三组平均每人折千纸鹤34个,如果小组中每个人折的个数都不相同,那么其中一定有人折的个数超过34个。()

5、三(1)班期中测试的平均成绩是96分,三(2)班期中测试的平均分是93分,那么三(1)班小亮的成绩一定比三(2)班的小刚的成绩好。()

6.男生的平均体重是23千克,女生的平均体重是29千克。男生一定比女生轻()。

7.哥哥的身高170厘米,弟弟的身高165厘米,两人的平均身高335厘米。()

8.7个同学一共做了141个中国结,平均每人大约做了20个。()

9.根据第一句话判断下面三句话的对错。四年级二班第一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5千克。

(1)第一小组中可能有同学体重是35千克。()

(2)第一小组中不可能有同学的体重是50千克。()

(3)第一小组的同学体重不可能都超过35千克。()

10.高速公路某段限速120千米,王明在这一路平均时速115千米,他有可能超速了。()

11.妈妈买了4件衣服共200元,每件衣服50元。()

12.一组的平均数就排在最中间的那个。()

13.亮亮家附近有一条河,平均水深120厘米,亮亮的身高是155厘米。亮亮说:“我的身高比水深高多了,下水游泳不会有危险?亮亮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三、选择题。

1、下面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小华走8步,共走了520厘米,他每步都走65厘米。

B.王老师买来120支钢笔,平均分给6个班,每个班分得20支。

C.8个人的体重共440千克,平均每个人的体重约是55千克。

2、小林身高168厘米,小会身高166厘米,小军身高174厘米,这三个同学与小婷4人的平均身高是170厘米,小婷的身高是()。

A.在4人的平均身高以上

B.在4人的平均身高以下

C.无法确定3

3、某足球队想从队员中选一个人做前锋,下表是甲、乙、丙三名运动员最近5

个赛季进球数统计表(“/”表示这个赛季没有参加比赛),该选()运动员比较合适。

甲运动员23 17 18 2 4 23 乙运动员/ / 26 22 24

丙运动员30 12 / 26 20

A甲 B.乙 C.丙

4.下面的平均数合理吗?为什么?

在篮球比赛中,甲队和乙队比赛的结果是82:68,这场比赛平均每队得了75分。

12人共做零件539个,平均每人大约做45个。

三个人的平均年龄是12岁,其中一个人的年龄13岁,另外两个人中不可能是()岁。 A. 1 B.20 C.36

四年级数学上册优生试题(16)

五、解决问题。

1、学校图书室第一季度购书210本,第二季度购书296本,第三季度购书314本,第四季度购书176本。(1)平均每个季度购书多少本?(2)平均每月购书多少本?

2、在一次“歌唱祖国”合唱比赛中,有7位评委给四(1)班的打分分别是:

97分、96分、92分、95分、93分、87分、94分,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四(1)班的平均分是多少?

3、四年级的同学帮助幼儿园的小朋友做纸花,第一组5人,平均每人做24朵,第二组6人共做144朵,这两组平均每人做纸花多少朵?

4、有A、B、C三个数,其中A、B两个数的平均数是81,B、C两个数的平均数是86,A、C两个数的平均数是85,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5.甲筐有梨32千克,乙筐有梨38千克,丙、丁共有梨50千克。平均每况梨有多少千克?

6.植树节这天,同学们去山上植树,去了三个班,上午平均每个班栽了172棵,下午共栽了480棵,一共用了6小时。(1)平均每小时栽地上棵?(2)平均每个班栽树多少棵?

7.王大爷进了一些西瓜,一共42千克。他挑了6个西瓜,称出它们分别重6千克、8千克、7千克、4千克、5千克、6千克。

(1)这6个西瓜平均每个重多少千克? (2)这些西瓜大约一共重多少

千克?

8.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3小时平均每小时行46千米,后4小时平均每小时行53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9.王芳期末考试成绩单被墨水弄污了。你能帮她算出语文和数学的成绩吗?

10.4个小朋友做花,做花的朵数如图所示。

李燕比孙楠少做20朵,张明做的是孙燕的2倍请你在图中表示出孙楠和张明做花的朵数,

请你在图中表示出孙楠和张明做花的朵数。

(1)()做花的朵数最多,()做的最少

(2)四人共做()朵,平均每人做()

李燕张明王亮孙楠

Power by YOZOSOFT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平均数

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认识平均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85~8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平均数、求平均数以及讨论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2、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3、积极参加加数学活动,体会用“平均成绩”说明问题的公平性。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会用“平均成绩”比较哪个组成绩好的公平性,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学会计算平均数。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一组数据平均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体会平均数 1.出示例1的笔筒图,提出问题,要使每个笔筒放的铅笔一样多,可以怎样做?每个笔筒放几支? (1)让学生充分表达不同的想法,最后形成一致意见,把5个笔筒中的铅笔集中在一起是15支,算出平均每个笔筒房3支。 (2)教师按着大家同意的方法和计算结果完成操作。然后说明:每个笔筒平均放3支,这个3叫做平均数。 二、认识平均数 1.出示例2:四(一)班一、二组同学进行投球比赛,每人投10个。 2.提出问题,哪组的成绩好?全班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引导学生考虑怎样比较才是“公平”的。 3.算出每个组的平均成绩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

4.让学生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每个组的平均成绩,并根据两个组的平均成绩说明哪个组的成绩好。 三、求平均数 1.出示例3、让学生读例3的文字和统计表,了解亮亮家每天丢弃塑料袋的情况。 例3:亮亮把自己家一个星期丢弃塑料袋的情况作了统计。 2.法和结果。 3.提出议一议:求出的“3个’是每天实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吗?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了解,求出的”3个“不是实际每天丢弃塑料袋的个数,而是算出的一个平均数。 四、巩固练习 课本86页1、2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平均数有什么感想? 六、布置作业 课本86页“问题与讨论”。 板书设计: 平均数 教学反思: 在学生的活动讨论中,在认知冲突下,认识在人数不同的情况下,比总数显然也不公平;而平均数能代表他们的整体情况,因此产生了“平均数”,感受平均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产生了学习“平均数”的需求。教学只有组织了这个过程,学生对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以及作用才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也才能在面临相类似问题时,能自主地想到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去进行比较和分析。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均数教案

平均数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数,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了解平均数的特点和作用,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使学生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创设情景:三年级一班各小组的男、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下面的统计图表示他们每人套中的个数。 1.出示第一小组套圈成绩统计图:男生3人,每人都套中4个;女生3人,每人都套中6个。 提问: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你是怎么比的? 方法一:男生每人套中的个数同样多,女生每人套中的个数也同样多,只要比一个男生的和一个女生套中的个数。 方法二:男、女生人数相等,也可以比男、女生套中的总数。 2.出示第二小组套圈成绩统计图:男生3人,每人都套中6个;女生4人,每人都套中5个。 提问: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现在你又是怎么比的?(男生每人套中的个数同样多,女生每人套中的个数也同样多,还是比一个男生的和一个女生套中的个数。) 追问:为什么不比男、女生套中的总数?(因为男、女生人数不相等,比总数不公平。) 3.出示第三组套圈成绩统计图:男生3人,分别套中7、9、5个;女生4人,分别套中10、4、7、3个。 提问:这一组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你会比吗?(男、女人数不相等,比总数不公平;男、女生每人套中的个数不相同,比一个人的个数也不好比。必须另外想办法。由此引出平均数,揭示课题。) 一、学习新知 1.单独出示第三组男生的套圈成绩统计图。 (1)你会把男生每人套中个数“匀一匀”,使每个数变得同样多吗? 根据学生回答,在原图旁复制一张统计图,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 说明:像这样,从多的里面移一些补给少的,使每个数变得一样多,这一过程我们叫它“移多补少”。 (2)看图说一说:男生平均每人套中了几个? (3)追问:这里的“7”是指每个男生真的都套中了7个吗?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这里的“7”并不是指每个男生真的都套中了7个,

四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

平均数问题 把几个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数就是平均数。 两种基本方法: 1、直接求法:利用公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求出平均数,这是由“均分”思想产生的方法。 2、基数求法:利用公式“基数+各数与基数的差的总和÷总份数=平均数”求出平均数,这是由“补差”思想产生的方法。 1、工路队前4天平均每天筑路80米,增加工人后,第5天筑路100米,求工程队这5天平均每天筑路多少米? 分析:(1)先求出5天筑路的总长度80×4+100=420(米),再求出工程队这5天平均每天筑路的平均数。(2)从“补差”的角度考虑。由于前4天筑路的平均数小于第5天的筑路米数,所以把前4天的平均数80米看做是基数,然后把第5天多筑的(100-80)米平均分成“5份”,用4份补进到前4天的平均数中去,留1份在第5天,从而求出这5天平均每天筑路的平均数。 解法一(米) 解法二(米) 答:工程队这5天平均每天筑路84米。 2、笑笑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语文80分,音乐88分,体育84分,美术78分,数学成绩比五科平均成绩高6分,笑笑数学得了多少分?(补差法) 分析:本题关键是求出五科平均分,依题意,我们可以先求出语文、音乐、体育、美术这四科的平均分是82.5 (分),根据条件“数学成绩比五科平均成绩高6分”知,前四科的平均分低于五科平均分,要把前四科的平均分提高到五科的平均分,从“补差”的角度思考,需要把数学成绩比五科平均成绩高的6分补到前四科的每科平均分中去,平均每科补1.5(分),所以,五科平均分是84 (分),那么数学成绩就是90(分)。 解:(1)语文、音乐、体育、美术四科平均分:82.5 (2)五科平均分:84 (3)数学成绩:90 答:笑笑数学得了90分。 3、淘气在期末考试中语文、外语和自然的平均分是81分,数学成绩公布后,四门成绩的平均分提高了2分。淘气数学考多少分?

九年级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1. 龙湖风景区即将迎来春季旅游高峰期,一家纪念品商店通过调查发现,最近A、B两种纪念品销售最火,该商店计划一次购进两种纪念品共100件,已知这两种纪念品的进价和售价如下表: 设该商店购进A纪念品x件,全部售完这两种纪念品该商店获得利润为y元.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该商店购进这100件纪念品的成本预算不超过2160元,那么如何进货才能使获得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多少元? 解:(1)∵该商店购进A纪念品x件,则购进B纪念品(100-x)件, ∴y=(30-18)x+(40-26)(100-x)=-2x+1400; (2)根据题意可得:18x+26(100-x)≤2160, 解得x≥55, ∴55≤x≤100, 在y=-2x+1400中,-2<0,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x=55时,y有最大值,最大值为y=-2×55+1400=1290,此时100-55=45, ∴该商店购进A纪念品55件,B纪念品45件时,获得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1290元. 2. 某文具店按6元/本,4元/本购进甲、乙两种笔记本共100本,将甲种笔记本按8元/本销售.根据以往的销售经验可知,乙种笔记本的销售量y(本)与销售单价x(元)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

第2题图 (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设销售完这100本笔记本后获得的总利润为W (元),求乙种笔记本销售单价为多少元时获得最大利润,求出最大利润及此时分别购进甲、乙两种笔记本的数量. 解:(1)由函数图象可知,y 与x 之间是一次函数的关系,设y =kx +b , 将点(5,50),(9,10)代入y =kx +b 得 ?????5k +b =509k +b =10,解得?????k =-10b =100 , ∴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 =-10x +100(5≤x ≤9); (2)由(1)可知 W =y (x -4)+(100-y )×(8-6) =-10x 2+160x -400 =-10(x -8)2+240, ∵-10<0,∴x =8时,W 最大=240, 此时y =-10x +100=20,100-y =80, 答:当乙种笔记本销售单价为8元时,获得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240元,此时购进的甲、乙笔记本的数量分别为80本、20本. 3. 为维护长沙市的生态环境,政府决定对市区周边水域的水质进行改善,这项工程由甲、乙两个工程队承包,乙工程队单独施工140 天后甲工程队加入,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作40 天后,共完成总工程的1 2,且 乙工程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的天数是甲工程队的3 倍. (1)求甲工程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 (2)若施工工期不超过300 天,则甲工程队至少要施工多少天? (3)在(2)的条件下,若甲工程队每天需支付的工程款为10000 元,乙工程队每天需支付的工程款为3000 元,应如何安排甲、乙两个工程队才能按时完成工程,且支付的总工程款最少? 解:(1)设甲工程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x 天,则乙工程队需要3x 天, 根据题意得:(1x +13x )×40+1403x =12 ,

四年级平均数应用题

1.五一班原有女生20人,他们的体重平均为36千克,后来又有两个女同学插班,这两个女同学的体重分别为32千克和38千克。求现在这个班女生体重平均是多少千克? 2.①五(1)班有学生48人,共植树99棵,五(2)班有学生42人,共植树126棵,这两个班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②五(1)班有学生48人,共植树99棵,五(2)班有学生42人,每人植树3棵,求两个班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3.一台拖拉机上午工作5小时,平均每小时耕地15公亩,下午工作3小时,共耕地36公亩,求拖拉机一天平均每小时耕地多少公亩? 4.一艘轮船从甲港开往乙港每小时30千米,返回时逆水,每小时20千米,求往返的平均速度。1.三八妇女商店今年一季度三个月的营业额分别是15846.8元,17036.64元和18574.06元,平均每月的营业额是多少元? 2.一辆汽车给工厂运送原料,上午运了4次,共运25.5吨,下午运了5次,比上午多运7.5吨,平均每次运料多少吨? 3.某煤矿两个采煤小组,第一组有10人,每人每天采煤625吨;第二小组有15人,每人每天采煤7.5吨。两组平均每人每天采煤多少吨? 4.六小班分两个小组进行比赛,第一组18人,一分钟共跳2160下,第二小组22人,平均每人每分钟跳124下,这个班平均每人每分跳几下? 5.一列火车32小时共行1504千米。已知这列火车先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行驶11小时,又以每小时42千米的速度行驶9小时,求在其余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1、如果有甲、乙两数,甲比乙多a,请你表示出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多少?(用三种不同的方法 表示) 2、甲数是50,乙数比甲数的2倍少20,丙数比乙数乘以0.25多48,求甲、乙、丙的平均数是多 少? 3、有6个数,平均数是8,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成2,这六个数的平均数为6,求这个改动的数原 来是多少? 4、从山脚到山顶,明明以每分钟走50米,要走18分钟,按原路返回到山脚,明明每分钟走75 米,求明明上、下山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5、小兔子采蘑菇,晴天每天能采40只,雨天每天只能采24只,它一连几天采224只蘑菇,平均 每天采28只,这几铁台中有几天是下雨天? 6、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30,乙、丙两数的平均数是34,甲、丙两数的平均数是32,求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7、小明和其他11人参加数学考试,那11人的平均成绩是87分,小明的成绩比12人的平均成绩高5.5分,小明的数学考试成绩是多少? 8、五位裁判员给一名体操队员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平均得9.64分;只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得9.72分;只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得9.61分,求最高分和最低分各是多少?五位裁判打出分的平均分是多少?

2018年上海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2018年上海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一) 一. 选择题 1.下列实数中,无理数是() A .0 B . C .﹣2 D . 2数据5,7,5,8,6,13,5 的中位数是( ) .5; .6; .7 ; .8. 3. 如果将抛物线2 2y x 向下平移1个单位,那么所得新抛物线的表达式是() A. 2 (1) 2 y x B. 2 (1) 2y x C. 2 1y x D. 2 3 y x 4. 某校调查了20名男生某一周参加篮球运动的次数,调查结果如表所示,那么 这20名男 生该周参加篮球运动次数的平均数是( ) 次数 2 3 4 5 人数 2 2 10 6 A. 3次 B. 3.5次 C. 4次 D.4.5次 5、下列各统计量中,表示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量是……………………………………()A 、平均数;B 、众数;C 、方差;D 、频率. 6、如图,已知在⊙O 中,AB 是弦,半径OC ⊥AB ,垂足为点D ,要使四边形OACB 为菱形,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A 、AD =BD ;B 、OD =CD ;C 、∠CAD =∠CBD ;D 、∠OCA =∠OCB . A. 1 4r B. 24 r C. 18 r D.2 8 r A B C D D C B A O

7、计算:_______. 8、方程 22 3x 的解是_______________ .9、如果分式 3 2x x 有意义,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10. 如果12 a ,3 b ,那么代数式2a b 的值为 11. 不等式组 25 10 x x 的解集是 12. 如果关于x 的方程2 30x x k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那么实数k 的值是 13. 已知反比例函数k y x (0k ),如果在这个函数图像所在的每一个象限内, y 的值 随着x 的值增大而减小,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 14. 有一枚材质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它的六个面上分别有 1点、2点、、6点 的标记,掷 一次骰子,向上的一面出现的点数是 3的倍数的概率是 15. 在ABC 中,点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那么ADE 的面积与 ABC 的面积的比是 16. 今年5月份有关部门对计划去上海迪士尼乐园的部分市民的前往方式进行调查,图1和图2是收集数据后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统计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那么本次调查的对象中选择公交前往的人数是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均数》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均数》 师:同学们喜不喜欢运动会呀? 生:喜欢。 师:嗯,看来同学们都是喜欢运动的小朋友。那你最喜欢哪项运动呢?生:我喜欢跑步;我喜欢跳绳;我喜欢打篮球 师:我听到有很多同学喜欢打篮球,光明小学的篮球比赛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同学们一起来看一下吧。仔细观察,体育老师遇到了什么问题?谁来给大家读一下。 生:我们队比分落后,下一个应该派谁上场呢? 师:嗯,这位同学读得真响亮。比分落后了,如果你是体育老师,你会派怎样的队员上场呢? 生:应该派水平高的同学上场;应该派投篮投得准的上场;应该拍比分高的同学上场 师:对于让谁上场,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下面老师总结一下同学们的意见,体育老师是不是应该拍一个整体水平高的队员上场呀。 生:对。 师:下面是七号和八号球员的几场比赛的得分,你来判断一下,到底谁的整体水平较高一些呢?同学们同桌之间讨论一下,提出一个方案来帮助体育老师。 生:(互相讨论) 师:嗯,这位同学已经想出了一个方案,你来说一下。

生:我认为应该吧七号和八号的得分分别加起来比较他们的和。 师:(根据这位学生说的在黑板上板书),同学们看一下这位同学给出的方案,你来评价一下,这种方案公平吗?哦,这位同学你来说 一下。 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呢? 生:因为七号队员上场的次数是三次,而八号球员上场的次数是四次。师:嗯,这位同学分析的很对,八号球员上场比起好多一次,加起来肯定会超过七号球员的。这种方案行不通了,谁还能提出别的方 案来?这位同学你来说一下。 生:我们可以用他们的平均分数来比较。 师:嗯,真不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平均数,下面和老师一起板书一下课题。 (师生齐读平均数) 师:那怎么来计算这两位队员的平均得分呢?同学们思考一下。老师为了让大家更清晰的看出七号和八号球员的得分,做了一个条形 统计图,一格表示一分,先看一下七号球员的得分情况统计图。生:(仔细观察) 师:通过这个图形你能得出七号球员的平均得分吗?有的同学会说,要是七号球员每场的得分都是一样的就非常好比较了。你看在这 个统计图上能不能实现? 生:(仔细观察并思考)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问题》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问题》练习题 姓名: 得分:. 一、我动脑筋,我会填。(11分,每空1分) 1、已知9个数的平均数是72,去掉一个数后,余下的数平均数为78,去掉的数是______ 。 2、某班有40名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有两名同学因故缺考,这时班级平均分为 89分,缺考的同学补考各得99分,这个班级中考平均分是_______ 。 3、有5个数,其平均数为138,按从小到大排列,从小端开始前3个数的平均数为127,从大端开始顺次取出3个数,其平均数为148,则第三个数是_______ 。 4、某5个数的平均值为60,若把其中一个数改为80,平均值为70,这个数是________ 。 5、如果三个人的平均年龄为22岁。年龄最小的没有小于18岁。那么最大年龄可能是___岁。 6、数学考试的满分是100分,六位同学的平均分是91分,这6个同学的分数各不相同,其中一个同学得65分,那么居第三名的同学至少得_______分。 7、在一次登山比赛中,小刚上山时每分钟走40米,18分钟达到山顶,然后按原路下山,每分钟走60米,小刚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分_______米。 8、某校有100名学生参加数学考试,平均分是63分,其中男生平均分是60分,女同学的平均分是70分,男生比女生多_______人。 9、一些同学分一些书,若平均每人分若干本,还余14本,若每人分9本,则最后一人分得6本,那么共有学生_______人。 10、有几位同学参加语文考试,赵峰的得分如果再提高13分,他们的平均分就达到90分,如果赵峰的得分降低5分,他们的平均分就只得87分,那么这些同学共有________人。 11、有四个数每次取三个数,算出它们的平均数再加上另一个数,用这种方法计 算了四次,分别得到以下四个数:86,92,100,106, 那么原4个数的平均数是________ 。 12、甲、乙、丙三人一起买了8个面包平均分着吃,甲拿出5个面包的钱,乙付了3个面包的钱,丙没付钱。等吃完结算,丙应付4角钱,那么甲应收回钱_______分。 1

初三数学模拟试题

初三数学模拟试题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游太空,行程约为600000 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 A 6.0×109米 B 6.0×108米 C 0.6×109米 D 60×108米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上的五角星,它的5个锐角的度数的和是() A 360 B 720 C 1000 D 1800 3、如图所示是由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堆成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这些相同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 A 4个 B 5个 C 6个 D 7个 俯视图左视图正视图 4、从一副扑克牌中抽出5张红桃,4张梅花,3张黑桃,放在一起洗匀后,从中一次随机抽出10张,恰好红桃、梅花、黑桃三种牌都抽到这种情况() A 可能发生 B 不可能发生 C 很可能发生 D 必然发生 5、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800,AB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 于点F,E为垂足,连结DF,则∠CDF等于() A 800 B 700 C 600 D 650 6、如果要用正三角形和正方形两种图形进行 密铺,那么至少需要() A 三个正三角形、两个正方形 B 两个正三角形、三个正方形 C 两个正三角形、两个正方形 D 三个正 三角形、三个正方形 7、已知小明同学身高1.45米,经太阳光照射,在地面上的影长为2米,若此时,测得一古塔在同一地面的影长为40米,则古塔高应为() A 35 米 B 30 米 C 29 米 D 14.5 米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A(0,0),B(4,0),C(3,2)三点,以 A、B、C三点为顶点画平行四边形,则第四个顶点不可能在()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9、若点A (-4 ,a ),B (-2 ,b),C (1 ,m)三点都在函数 y = - 3 x的图象上,则a、b 、m 的大小关系为() A b > m > a B b > a > m C m > a > b D m > b > a 10、已知,点P是半径为5的⊙O内一定点,且OP = 4,则过P 点的所有弦中,弦长可能取到的整数值有() A 5 , 4 , 3 B 10 , 9 , 8 , 7 ,6 C 10 ,9 , 8 , 7 , 6, 5, 4 , 3 D 12 ,11 ,10, 9 ,8 , 7 ,6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在函数y = 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 12、分解因式:x2-y2 +2y-1 = 。 13、光线以如下图的角度α照射在平面镜I 上、然后在平面镜I、II 间来回反射,已知∠α= 600,β= 500,则∠r = ________。 14、若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均满足方程: x2-7x + 12 = 0 ,则此三角周长 为:________________。 15、用反证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必定是锐角的 第一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如图,有一圆锥形粮堆,其正视图是边长为6 m 的正三角形ABC,粮堆母线AC 的中点P 处有一老鼠正在偷吃粮食,此时,小 猫正在 B 处,它要沿圆锥侧面到达P 处捕捉老鼠,则小 猫 所经过的最短路程是___________m(结果不取近似值)。 三、解答下列各题(17题15分,18—20题各5分,共30 分) 17、(1)计算:-12 + (-2)3×8-1-×| - | x-1 x-2 3-271 3 次数段(次) A B C D 61—70 71—80 81—90 91—100 人数 2 8 6 4

四年级数学上册优生试题(平均数)

四年级数学上册优生试题(平均数)

四年级数学上册优生试题(15) 课本同步拓展 一:填空题。 1.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统计图用()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呈现数据。 2.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用1厘米表示200吨,要表示800吨数量,直条应当画()厘米。 3.、在统计过程中,记录调查结果和整理数据,常用画()字方法。 4、王玲期末考试成绩是:语文96分,数学93分,英语87分。她的平均成绩是()。 5、四年级有4个班,平均每班45人,其中一班有42人,二班有48人,三班有44人,四班有()人。 6、7个数的平均数为8,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这时7个数的平均数是7,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 二、判断题。 1、小丽5天看了一本350页的书,平均每天看70页。()

2、7名同学的平均体重是25千克,其中5名同学的体重可能都是25千克。() 3、一个池塘平均水深1米小林身高120厘米,他下水没有危险。() 4、第三组平均每人折千纸鹤34个,如果小组中每个人折的个数都不相同,那么其中一定有人折的个数超过34个。() 5、三(1)班期中测试的平均成绩是96分,三(2)班期中测试的平均分是93分,那么三(1)班小亮的成绩一定比三(2)班的小刚的成绩好。() 6.男生的平均体重是23千克,女生的平均体重是29千克。男生一定比女生轻()。 7.哥哥的身高170厘米,弟弟的身高165厘米,两人的平均身高335厘米。() 8.7个同学一共做了141个中国结,平均每人大约做了20个。() 9.根据第一句话判断下面三句话的对错。四年级二班第一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5千克。 (1)第一小组中可能有同学体重是35千克。() (2)第一小组中不可能有同学的体重是50千克。()

四年级下数学奥数练习-6-平均数问题

年级 ______班 _____ 姓名 _____得分 _____ 一、填空题. 1.已知9个数的平均数是72,去掉一个数后,余下的数平均数为78,去掉的数是______ . 2.某班有40名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有两名同学因故缺考,这时班级平均分为89分,缺考的同学补考各得99分,这个班级中考平均分是_______ . 3.有5个数,其平均数为138,按从小到大排列,从小端开始前3个数的平均数为127,从大端开始顺次取出3个数,其平均数为148,则第三个数是_______ . 4.某5个数的平均值为60,若把其中一个数改为80,平均值为70,这个数是________ . 5.如果三个人的平均年龄为22岁.年龄最小的没有小于18岁.那么最大年龄可能是______岁. 6.数学考试的满分是100分,六位同学的平均分是91分,这6个同学的分数各不相同,其中一个同学得65分,那么居第三名的同学至少得_______分. 7.在一次登山比赛中,小刚上山时每分钟走40米,18分钟达到山顶,然后按原路下山,每分钟走60米,小刚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分_______米. 8.某校有100名学生参加数学考试,平均分是63分,其中男生平均分是60分,女同学的平均分是70分,男生比女生多_______人. 9.一些同学分一些书,若平均每人分若干本,还余14本,若每人分9本,则最后一人分得6本,那么共有学生_______人. 10.有几位同学参加语文考试,赵峰的得分如果再提高13分,他们的平均分就达到90分,如果赵峰的得分降低5分,他们的平均分就只得87分,那么这些同学共有________人. 11.有四个数每次取三个数,算出它们的平均数再加上另一个数,用这种方法计算了四次,分别得到以下四个数: 86, 92, 100, 106 那么原4个数的平均数是________ . 12.甲、乙、丙三人一起买了8个面包平均分着吃,甲拿出5个面包的钱,乙付了3个面包的钱,丙没付钱.等吃完结算,丙应付4角钱,那么甲应收回钱_______分. 二、分析解答题. 13.今年前5个月,小明每月平均存钱4.2元,从6月起他每月储蓄6元,那么从哪个月起小明的平均储蓄超过5元? 14.A、B、C、D四个数,每次去掉一个数,将其余下的三个数求平均数,这样计算了4次,得到下面4个数. 23, 26, 30, 33 A、B、C、D 4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2018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2018年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总分为150分。考试形式为闭卷。 2.本试卷共6页,在检查是否有漏印、重印或错印后再开始答题。 3.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区域内,注意题号必须对应,否则不给分。 4.答题前,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朱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九章算术》中注有“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意思是:今有两数若其意义相反,则分别 叫做正数与负数,若气温为零上10℃记作+10℃,则-3℃表示气温为() A.零上3℃B.零下3℃C.零上7℃D.零下7℃ 2.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4个大小相同的小立方体组成,其俯视图是() A.B.C.D. 3.总投资647亿元的西域高铁预计2017年11月竣工,届时成都到西安只需3小时,上午游武侯区,晚上 看大雁塔将成为现实,用科学记数法表示647亿元为() A.647×108B.6.47×109C.6.47×1010D.6.47×1011 4.二次根式√(x-1)中,x的取值范围是() A.x≥1 B.x>1 C.x≤1 D.x<1 5.下列图标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B.C.D. 6.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a5+a5=a10B.a7÷a=a6C.a3?a2=a6D.(-a3)

7.学习全等三角形时,数学兴趣小组设计并组织了“生活中的全等”的比赛,全班同学的比赛结果统计如 下表: 得分(分)60 70 80 90 100 人数(人)7 12 10 8 3 则得分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为() A.70分,70分B.80分,80分C.70分,80分D.80分,70分 8.如图,四边形ABCD和A′B′C′D′是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若OA:OA′=2:3,则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A′B′C′D′的面积比为() A.4:9 B.2:5 C.2:3 D.√2:√3 9.已知x=3是分式方程的解,那么实数k的值为() A.-1 B.0 C.1 D.2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0,b2-4ac>0 B.abc>0,b2-4ac>0 C.abc<0,b2-4ac<0 D.abc>0,b2-4ac<0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均数》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均数》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均数》师: 同学们喜不喜欢运动会呀?生: 喜欢。 师: 嗯,看来同学们都是喜欢运动的小朋友。 那你最喜欢哪项运动呢?生: 我喜欢跑步;我喜欢跳绳;我喜欢打篮球师: 我听到有很多同学喜欢打篮球,光明小学的篮球比赛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同学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仔细观察,体育老师遇到了什么问题?谁来给大家读一下。 生: 我们队比分落后,下一个应该派谁上场呢?师: 嗯,这位同学读得真响亮。 比分落后了,如果你是体育老师,你会派怎样的队员上场呢?生: 应该派水平高的同学上场;应该派投篮投得准的上场;应该拍比分高的同学上场师: 对于让谁上场,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下面老师总结一下同学们的意见,体育老师是不是应该拍一个整体水平高的队员上场呀。 生: 1 / 8

对。 师: 下面是七号和八号球员的几场比赛的得分,你来判断一下,到底谁的整体水平较高一些呢?同学们同桌之间讨论一下,提出一个方案来帮助体育老师。 生: (互相讨论)师: 嗯,这位同学已经想出了一个方案,你来说一下。 生: 我认为应该吧七号和八号的得分分别加起来比较他们的和。 师: (根据这位学生说的在黑板上板书),同学们看一下这位同学给出的方案,你来评价一下,这种方案公平吗?哦,这位同学你来说一下。 生: 不公平师: 为什么不公平呢?生: 因为七号队员上场的次数是三次,而八号球员上场的次数是四次。 师: 嗯,这位同学分析的很对,八号球员上场比起好多一次,加起来肯定会超过七号球员的。

四年级数学之平均数问题

第七讲平均数问题 知识要点与学法指导: 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应用很广泛,例如,求平均身高问题,求某天的平均气温等。 求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解答平均数问题的关键是要确定“总数量”以及与“总数量”相对应的“总份数”,然后用总数量除以总份数求平均数。也可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或找一个基准数,用基数+各数与基数的差之和÷份数=平均数。 例1王老师为四年级羽毛球队的同学测量身高。其中两个同学身高153厘米,一个同学身高152厘米,有两个同学身高149厘米,还有两个同学身高147厘米。求四年级羽毛球队同学的平均身高。 【分析与解】 这道题可以按照一般思路解,即用身高总和除以总人数。这道题还可以采用假设平均数的方法求解,容易发现,同学的身高都在150厘米左右。可以假设平均身高为150厘米,把它当作基准数,用基数+各数与基数的差之和÷份数=平均数。 (153×2+152+149×2+147×2)÷(2+1+2+2) =150(厘米) 或:150+(3×2+2-1×2-3×2)÷(2+1+2+2)=150(厘米) 答:四年级羽毛球队的同学平均身高是150厘米。 试一试1 某小学选出7名同学参加数学竞赛,其中两人得了99分,还有三人得96分,另外两人得了93分,这7个同学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例2 从山顶到山脚的路长36千米,一辆汽车上山,需要4小

时到达山顶,下山沿原路返回,只用2小时到达山脚。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分析与解】 求往返的平均速度,要用往返的路程除以往返的时间,往返的路程是36×2=72(千米);往返的时间是4+2=6(小时)。所以,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行72÷6=12(千米)。 (36×2)÷(4+2)=12(千米)答: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12千米。 试一试2 一条山路从山脚到山顶的路长24千米,一人骑车上山,需要6小时到山顶,然后沿原路下山,只用2小时就到达山脚。求骑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例3李华参加体育达标测试,五项平均成绩是85分,如果投掷成绩不算在内,平均成绩是83分,李华投掷得了多少分? 【分析与解】 先求出五项成绩的总得分:85×5=425(分)。再算出四项成绩的总分:83×4=332(分),最后用五项成绩的总分减去四项成绩的总分,就等于李华投掷的成绩,即:425-332=93(分) 85×5-83×4=93(分) 答:李华投掷得了93分。 试一试3 李华参加数学竞赛,前3次的平均成绩为85分,已知前两次的平均分是83分,他第3次得了多少分? 例4 如果四个人的平均年龄是23岁,四个人中没有小于18岁的,那么年龄最大的人可能是多少岁? 【分析与解】 因为四个人的平均年龄是23岁,那么四个人的和是23×4=92(岁),又知道四个人中没有小于18岁的,如果四个人中三个人的

初三中考数学模拟题及答案

中考数学模拟题 命题人:八湖中学数学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都有四个选项, 其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1+1=0 B. -1-1=0 C. 3÷ 1 3=1 D. 3 2=6 2.新建的北京奥运会体育场——“鸟巢”能容纳91 000位观众,将91 000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3 10 91?;(B)2 10 910?;(C)3 10 1.9?;(D)4 10 1.9?. 3. 下列图形中,能够说明∠1 > ∠2的是() (A)(B)(C)(D) 4. 下列事件中是必然事件的是( ) A. 打开电视机,正在播广告. B. 从一个只装有白球的缸里摸出一个球,摸出的球是白球. C. 从一定高度落下的图钉,落地后钉尖朝上. D. 今年10月1日,河东区的天气一定是晴天. 5. 如下左图所示的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6. 如图1,在直角△ABC中,∠C=90°,若AB=5,AC=4, 则sin∠B=( ) A. 3 5 B. 4 5 C. 3 4 D. 4 3 7.如图,在△ABC中,∠C=90o,∠B=40o,AD是角平分线,则∠ADC=()A.25o B.50o C.65o D.70o 8.如图,锐角△ABC的顶点A、B、C均在⊙O上,∠OAC=20o,则∠B=()A.40o B.60o C.70o D.80o 图 1 C B A A.B.C.D.

A B C D G E F 9.在右边的表格中,每一行、列及对角线上的三个整数的和 都相等,则X 的值为( ) (A )-3 (B )0 (C )2 (D )3 10.如图 ———— 在一个房间的门 口装有两个开关,以控制里面的电灯,现在门口随机拉一下开关,房间里面的灯能够亮的可能性为( ) (A )12 (B )13 (C )14 (D )23 11.某游泳池的横截面如图所示,用一水管向池内持续注水,若单位时间内注入的水量保持不变,则在注水过程中,下列图象能反映深水区水深h 与注水时间t 关系的是( ) 12.如图,在正方形铁皮中,剪下一个圆和一个扇形,使余料尽量少. 用圆做圆锥的底面,用扇形做圆锥的侧面,正好围成一个圆锥. 若圆的半径为r ,扇形的半径为R ,则( ) A .R =2r B .R =r C .R =3r D .R =4r 13.日本核泄漏可能影响中国盐场,进而影响食盐质量和安全,以及部分地区出现抢购食盐情形,甲、乙两人两次都同时到某盐店买盐,甲每次买盐100kg ,乙每次买盐100元,由于市场因素,虽然这两次盐店售出同样的盐,但单价却不同。若规定谁两次购盐的平均单价低,谁的购盐方式就更合算。问甲、乙两人谁的购粮方式更合算? ( ) (A )甲合算 (B )乙合算 (C )一样合算 (D )条件不足 14、如图,在ABC △中,2AB AC ==,20BAC ∠=o .动点P Q ,分别在直线BC 上 运动,且始终保持100PAQ ∠=o .设BP x =,CQ y =,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 B A C D 第7题图 B A C O 第8题图 第11题图 深 水 区 浅水区

小学四年级数学平均数问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平均数问题 例1 学校射击队五名同学的身高分别是147厘米、149厘米、150厘米、151厘米、153厘米;求射击队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练1 小明上学期数学六次测试的成绩分别是93分、87分、85分、92分、86分、97分;他六次测试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练2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的高度分别是7厘米、6厘米、10厘米和9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例2 坚强炼钢厂在一周内炼了一批钢;前3天平均每天炼46吨;后4天平均每天炼53吨.求这个炼钢厂平均每天炼钢多少吨? 练1 某校五年级四个班参加植树;1班和2班平均数每班植树38棵;3班和4班平均每班植树44棵;五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练2 第一小组10个同学测量身高;结果发现期中6人的平均身高是123厘米;另外4人的平均身高128厘米.第一小组10个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例3 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往乙地送货;去时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行驶.返回时由于空载;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练1 小张沿着每一条长为6千米的山路上山;又从原路下山.上山时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下山时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小张上下山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练2 甲、乙两地相距3240千米;一架飞机从甲地到乙地执行飞行任务;又从乙地返回甲地.飞出时每小时飞行81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飞行540千米.这架飞机往返平均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例4甲、乙、丙三人合买8个面包平均分着吃;甲付出5个面包钱;乙付出3个面包钱;丙没带钱;等吃完后一算;丙应拿出4角钱;丙应还给甲、乙各多少钱? 练1一次数学测试;第一小组1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7分;其中女生4人;平均成绩是90分;求男生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练2三1班共有42名学生;全班平均身高为131厘米;其中男生有24人;平均身高为128厘米.求女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例5李心期末考试语文、数学、自然的平均成绩是85分;英语成绩公布后;她的平均成绩提高了2分;李心的英语成绩是多少分? 练1张欣期末考了语文、数学、英语、自然四门功课;数学成绩不算在内;平均成绩是88分;把数学成绩加进去;平均成绩提高了3分;张欣数学考了多少分? 练2李娜上学期期末考了语文、数学、英语、自然四门功课;语文成绩公布之前;数学、英语、自然的平均成绩是96分;语文的成绩公布后;平均成绩下降了2分;李娜的语文成绩是多少分?例6有6个数的平均数是12;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数改为3;这时6个数的平均数是10;求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练1 有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0;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数改为2;这时五个数的平均数是8;求这个被改动的数是多少? 练2 四个数的平均数是20;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数改为23;这时四个数的平均数是22;求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大? 例7有甲、乙、丙三个数;甲数和乙数的平均数是42;甲数和丙数的平均数是46;乙数和丙数

初三数学模拟题及答案

数学模拟题 太平中学 程志华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2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数中,相反数等于5的数是( ). A .-5 B .5 C .-15 D .15 2.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 A . B . C . D . 3.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10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精确到十分位,有2个有效数字 B .精确到个位,有2个有效数字 C .精确到百位,有2个有效数字 D .精确到千位,有4个有效数字 4.下列图形中,中心对称图形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下列运算中,错误的是( ) A .a3+a3=2a3 B .a2·a3=a5 C .(-a3)2=a9 D .2a3÷a2=2a 6.已知⊙O1的半径是4cm ,⊙O2的半径是2cm ,O1O2=5cm ,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 .外离 B .外切 C .相交 D .内含 7.某游泳池的横截面如图所示,用一水管向池内持续注水,若单位时间内注入的水量保持,则在注水过程中,下列图象能反映深水区水深h 与注水时间t 关系的是 (A) (B) (C) (D) 8.某外贸公司要出口一批规格为150g 的苹果,现有两个厂家提供货源,它们的 价格相同,苹果的品质也相近. 质检员分别从甲、乙两厂的产品中随机抽取了50个苹果称重,并将所得数据处理后,制成如下表格.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本次的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 B .甲、乙两厂被抽取苹果的平均质量相同 C .被抽取的这100个苹果的质量是本次调查的样本 D .甲厂苹果的质量比乙厂苹果的质量波动大 9.有长度分别为3cm 、5cm 、7cm 、9cm 的四条线段,从中任取三条线段能够组成三角形的概率是( ) A .43 B .32 C .21 D .41 个数 平均 质量(g ) 质量的方差 甲厂 50 150 乙厂 50 150 第2题图 t h O t h O t h O h t O 深 水 区 浅水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