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呼吸衰竭新生儿早期联合使用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

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

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戴立英;张健;刘光辉;傅燕娜【摘要】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科用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38例,男27例,女11例,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6、24 h的血气分析、氧合指数( OI),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 a/A),监测治疗效果及副作用。

结果所有病例PH、PaCO2、PaO2、OI、a/A在治疗后1、6、24 h均较治疗前改善( P均<0.01),治愈28例(73.7%),因病情危重放弃治疗及死亡10例(26.3%),未发现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结论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度呼吸衰竭是安全和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nitric oxide inhalation combined 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s with severe respiration failure. Methods 38 infants with severe res-piration failure were treated with nitric oxide inhalation combined with 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 Their blood gas, oxygenation index (OI), arterial alveolar oxygen tension ratio (a/A), clinical efficacy and side-effect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1, 6, and 24 hours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The levels of PH, PaCO2 , PaO2 , OI and a/A of 38 infants were all improved 1,6 and 24 hours after the treatment (P<0. 01). 28 cases (73. 7%) were cured, and 10 (26. 3%) died of seriously ill. Methemoglobinemia was not found. Conclusion Nitric oxide inhala-tion combined with 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s with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4页(P1362-1365)【关键词】新生儿;呼吸衰竭;高频振荡通气;一氧化氮【作者】戴立英;张健;刘光辉;傅燕娜【作者单位】230051 安徽合肥,安徽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30051 安徽合肥,安徽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30051 安徽合肥,安徽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30051 安徽合肥,安徽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正文语种】中文资料与方法一、对象1 研究对象 2011年2月~2013年12月收住安徽省儿童医院NICU经常规呼吸支持治疗无效的重度呼吸衰竭患儿,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我院医院伦理学管理规定。

吸入一氧化氮技术治疗新生儿严重低氧血症的疗效分析

吸入一氧化氮技术治疗新生儿严重低氧血症的疗效分析

吸入一氧化氮技术治疗新生儿严重低氧血症的疗效分析康文清;孙慧清;熊虹【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1(20)2【摘要】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iNO)治疗新生儿严重低氧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重症呼吸衰竭新生儿,平均胎龄(34±6)周,体重(2 187±181)g,因在常频通气(CMV)治疗过程中出现FiO2≥0.8,平均气道压≥0.98 kPa,持续2 h以上经皮氧饱和度≤90%或氧合指数(OI)>40而采用iNO,治疗过程中监测心率、血压、动脉血气、动脉肺泡氧分压(a/A)、及氧合指数等.结果:38例患儿用iNO后2 h经皮血氧饱和度(SPaO2)均≥90%;在实施iNO治疗24 h后,动脉肺泡氧分压(a/A PaO2 kPa)由0.09±0.03升至0.26±0.12,氧合指数(OI)由33±12降至9±4;所需氧浓度(FiO2%)亦由79.78±19.81,显著降至55.31±19.35.结论:iNO治疗新生儿严重低氧血症可获得显著疗效,用CMV无效后可给予iNO.【总页数】3页(P167-168,171)【作者】康文清;孙慧清;熊虹【作者单位】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NICU,河南,郑州,450053;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NICU,河南,郑州,450053;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NICU,河南,郑州,45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相关文献】1.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震荡通气对严重低氧血症新生儿预后的影响 [J], 郭静;金娟;孙慧清;张耀东;康文清2.吸入一氧化氮治疗心脏直视手术后难治性低氧血症的疗效分析 [J], 虞敏;毛建强;樊永亮;袁忠祥3.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严重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J], 李玲;薛梅4.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严重低氧血症的疗效研究 [J], 鲍春荣;朱家全;张俊文;马南;杨琦;江雪燕;袁源;丁芳宝;梅举5.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震荡通气对严重低氧血症新生儿预后的效果分析 [J], 杨夏;王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氧化氮和米力农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伴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观察

一氧化氮和米力农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伴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观察

一氧化氮和米力农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伴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评价一氧化氮(NO)吸入和米力农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伴发肺动脉高压的疗效。

方法30例急性呼吸衰竭伴肺动脉高压新生儿分别采用NO吸入(iNO组,18例)或米力农滴注(米力农组,22例)治疗,利用三尖瓣返流或动脉导管分流,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治疗前后测定肺动脉收缩压(SPAP),同时监测体循环收缩压(SBP),并计算肺动脉收缩压/体循环收缩压比值(SPAP/SBP),评价其疗效。

结果在治疗后30~120 min、18~24 h和治疗结束时,iNO组的SPAP(mm Hg)由治疗前的(60±6)mm Hg分别降至(43±6)、(38±9)和(25±5)mm Hg(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SPAP/SBP由(0.90±0.20)mm Hg分别降至(0.67±0.13)、(0.61±0.16)、(0.34±0.11)mm Hg(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SBP无明显改变(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米力农组的SPAP(mm Hg)则由治疗前的(59±9)mm Hg分别降至(55±7)、(46±8)、(37±13)mm Hg(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SPAP/SBP由治疗前的(0.91±0.14)mm Hg分别降至(0.89±0.22)、(0.65±0.26)、(0.53±0.33)mm Hg(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SBP在治疗后30~120 min显著下降(P>0.05),在治疗18~24 h恢复正常;两组对比SPAP、SPAP/SBP在治疗30~120 min、治疗18~24 h、治疗结束时iNO组较米力农组均下降更显著(均P<0.05)。

高频振荡通气与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疗效分析

高频振荡通气与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疗效分析

高频振荡通气与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疗效分析孙慧清;熊虹;康文清;陈宇辉;许帮礼;张雨;王江涛;李雪琴【摘要】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HFOV)联合吸入一氧化氮(iNO)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共97例急性低氧血症呼吸衰竭新生儿,入选标准为氧合指数(OI)>20,在机械通气(常频或高频)下,患儿随机被给予iNO或无iNO,比较常频机械通气(CMV)、CMV+iNO、HFOV、HFOV+iNO组间疗效.结果治疗12h,HFOV+iNO组中PaO2/FiO2变化最大,氧合指数下降最快.治疗24h,HFOV、HFOV+iNO组PaO2/FiO2均有明显变化,两组分别与CMV、CMV+iNO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V+iNO、HFOV、HFOV+iNO组OI均明显下降,其中以HFOV+iNO组下降最显著,与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FOV联合iNO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疗效最佳,二者有协同作用.【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年(卷),期】2010(028)009【总页数】3页(P877-879)【关键词】一氧化氮;呼吸衰竭;高频震荡通气;机械通气【作者】孙慧清;熊虹;康文清;陈宇辉;许帮礼;张雨;王江涛;李雪琴【作者单位】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河南郑州,450053;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河南郑州,450053;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河南郑州,450053;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河南郑州,450053;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河南郑州,450053;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河南郑州,450053;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河南郑州,450053;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河南郑州,45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随着医学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的死亡率大大下降,但仍有一部份顽固性低氧血症患儿抢救成功率低下,病死率相对较高。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对早产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对早产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早 期 出 现 呼 吸 急 促 和 低 氧 血 症 , 合 R S的诊 断 标 准 并 经 相 符 D 关检查 排除 先心病 、 内出血 等的患儿 ( 龄≤ 3 颅 胎 4周 ) 按 入 , 院顺 序 随机 分 为 实验 组 与 对 照 组 , 组 1 0 , 实 验 组 吸 人 每 2例 除 NO 外 , 组 的抗 感 染 对 症 支 持 治 疗 相 同 , 组 患 儿 的 一 般 资 两 两 料如胎龄 、 日龄 、 出生 体 重 经 统 计 学 处 理 无 显 著 差 别 。 i2 治疗方法 . N0经 质 量 流 量 控 制 仪 ( 旦 大 学 儿 科 医 院 复
小 时 , 血 气指 标 实行 动 态监 测 , 要 指 标 包括 P O 、 H、 a O 、 a P O / i 。 动脉 一 肺 泡 血 氧 分 对 主 a z p P C S O 、 a FO 、
压 差[ A— a P z 及 氧 合 指 数 (1 。结 果 实 验 组 患 儿 治 疗 2 ( )O] 0) 4h后 P O 、 H、 a P O / i 与 对 a 2 p SO 、 a 2FO 照 组 相 比 明 显 上 升 , 差 异 具 有 显 著 的统 计 学 意 义 ( < 0 0 ) P C , 脉 一 肺 泡血 氧 分 压 差 [ A— 其 P .5 ; a O2动 (
早 产 猪 呼 吸 窘 迫 综 合 征 (eprtr i rs y do , D ) rsi oyds essn rme R S a t 可 改善 早 产 猪 氧 合 和 机 械 通 气 效 率 l 。 我 院对 2 0 2 ] 0 8年 5月

2 1 年 5月 收 治 由 呼 吸 窘 迫 综 合 征 导 致 的 低 氧 性 呼 吸 衰 01

重症呼吸衰竭应用一氧化氮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的效果分析及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重症呼吸衰竭应用一氧化氮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的效果分析及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重症呼吸衰竭应用一氧化氮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的效果分析及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重症呼吸衰竭是指肺部功能受损,导致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障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一种疾病。

目前,重症呼吸衰竭的治疗手段有限,常规治疗效果有限,病死率较高。

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已成为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氧化氮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气体信号分子,具有扩血管、杀菌和抗炎等作用。

近年来,一氧化氮在重症呼吸衰竭治疗中备受关注,研究表明一氧化氮可以改善患者的氧合功能,提高组织灌注,减少肺部水肿,促进炎症的消退。

支气管肺泡灌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通过冲洗肺部,清除痰液和炎症介质,改善肺部通气血管换气功能。

一氧化氮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在重症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已得到初步验证,但其具体效果和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一氧化氮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促进重症呼吸衰竭的治疗进步。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应用一氧化氮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此疗法的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的氧合状况、减轻肺内炎症反应、促进肺部病变的修复与愈合,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准确的治疗方案,为重症呼吸衰竭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治疗效果和影响的分析,可以为相关医学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为推动医学科研和临床实践的进步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重症呼吸衰竭是一种常见危重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在临床实践中,针对重症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层出不穷,但效果并不总是令人满意。

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提高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一氧化氮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在重症呼吸衰竭中的效果及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并为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康复带来更多希望。

吸入一氧化氮联合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吸入一氧化氮联合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年2月第6卷第6期临床医学新生儿严重呼吸衰竭为重症监护室中的常见危急重症,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1]。

疾病发生时,由于机体肺血管持续痉挛,进而导致通气-灌流失调,给予其常规扩血管药物和机械通气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效果不佳,而吸入一氧化氮(iNO)和高频震荡通气(HFOV)等新技术能够改善患儿的低氧血症,同时能够对肺组织细胞炎症产生抑制和调节作用[2]。

但研究发现,单一治疗方式易导致不良反应,因此,联合治疗方式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与单一治疗方式相比,具有多种优势[1]。

本次研究通过对iNO联合HFOV治吸入一氧化氮联合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张建霞,王宁*(西安大兴医院,陕西西安,710016)摘要:目的探究吸入一氧化氮(iNO)联合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200例严重呼吸衰竭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iNO联合HFOV治疗)和对照组(HFOV治疗),各100例。

比较两组的动脉血气指标(pH、PaO2、PaCO2)、机械通气时间、总氧疗时间、呼吸功能指标(OI和PaO2/FiO2)、预后情况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2、24h,观察组pH、PaCO2均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

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及总氧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24h,观察组OI低于对照组,PaO2/FiO2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肺出血、肺气肿、治疗后1个月内死亡的患儿占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iNO联合HFOV治疗新生儿严重呼吸衰竭,能显著改善动脉血气指标、呼吸功能指标、预后情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总氧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效果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效果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效果。

方法:对在我院使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无效后的18名新生患儿给予吸入一氧化氮治疗的方法。

并观察患儿心率、肺动脉压力、动脉氧分压等各项指标在使用吸入一氧化氮的变化。

同时监测平均吸氧浓度、氧饱和浓度氧和浓度的不同。

结果:在使用吸入一氧化氮治疗的18名患儿中11名患儿痊愈、5名病情得到好转、2名患儿因家属选择放弃治疗而死亡。

但痊愈和好转的患儿中平均吸氧浓度(fio2)、氧饱和浓度、氧合指数(qi)等各项指标均有达到医学标准或好转的结果。

结论: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效果较常规的治疗方法效果更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吸入一氧化氮低氧性呼吸衰竭临床效果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145【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135-0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新生儿(足月或近足月)低氧性呼吸衰竭已经成为临床山的一个难题[1]。

伴随此难题的产生,吸入一氧化氮治疗的方法在临床应用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可以有效地改善持续低血症、降低体外肺膜使用的效果。

笔者对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患儿的选取为自2010年7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且在我院经过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无效后的18例新生患儿(足月或近足月)作为研究对象。

18例患儿中所有患儿胎龄>30周;18例患儿均为机械通气6h后qi(氧合指数)>40、fio2(吸入氧浓度)>0.80、pao2(动脉氧分压)<50mmhg、spo2<0.85、sao2在2h或2h以上任不能达到90%的标准;患儿中原发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胎粪吸入综合症、重症肺炎的患儿人数分别为7名、8名、3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度呼吸衰竭新生儿早期联合使用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观

目的探讨重度呼吸衰竭新生儿早期联合使用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88例重度呼吸衰竭新生儿,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基础治疗和机械通气,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联合使用一氧化氮吸入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6 h、12 h、24 h的FiO2、平均气道压、OI比较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治疗后6 h、12 h、24 h的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大于治疗前,肺动脉压力有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用氧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比较,观察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8.18%)低于对照组(38.64%),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联合使用一氧化氮吸入治疗重度呼吸衰竭新生儿具有显著疗效,能快速改善患儿呼吸功能指标,安全有效,减少病死率。

标签:重度呼吸衰竭;新生儿;一氧化氮吸入治疗
重度呼吸衰竭是新生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属于NICU的急重症[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NICU接受治疗的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患儿共88例为研究对象,男48例,女40例,体重1657~3059 g,平均体重(2328.5±721.6)g,入院年龄1~24 h,平均年龄(10.34±
2.18)h。

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患儿,两组患儿的性别构成、体重及入院年龄等方面比较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均符合重度呼吸衰竭指征,即常规机械通气4 h以上,吸入氧浓度(FiO2)>0.50时其动脉血氧分压(PaO2)15;均在机械通气4 h内使用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接受治疗。

1.2方法对照组44例患儿实施常规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和机械通气,即采取呼吸机辅助通气、非保护性通气策略,给予营养支持、保温、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应用心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确保患儿心血功能稳定,根据患儿原发病情况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抗生素防治感染、胸腔穿刺等治疗措施。

观察组44例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早期联合使用一氧化氮(iNO)吸入治疗,iNO初始浓度为15 ppm,根据TcSaO2≥90%对其进行调整,在有效(TcSaO2提高>10%、PaO2提高>100 mmHg)情况下将iNO浓度下调2~3 ppm,无效则增加2~3 ppm,直至患儿TcSaO2和PaO2稳定。

待患儿病情好转后每隔6~12 h将iNO浓度和FiO2逐渐下调。

1.3观察指标对观察组患儿的呼吸功能指标(FiO2、平均气道压、OI、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肺动脉压力)改善情况进行记录,统计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用氧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本次研究所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数据资料的表述形式如下:正态计量资料→平均数±标准差(x±s);正态计数资料→(%)率;检验方法如下:正态计量资料→t检验;正态计数资料→χ2检验。

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2 结果
2.1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呼吸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比较患儿治疗后6 h、12 h、24 h的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大于治疗前,肺动脉压力有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情况比较观察组患儿的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用氧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中并发症主要包括肺出血、多脏器损伤、消化道出血、气胸等,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情况,见表2。

3 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与提高,重度呼吸衰竭新生儿的死亡率得到了有效控制,大幅度下降。

NICU在重度呼吸衰竭新生儿的抢救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积极的气道护理和机械通气治疗,大部分重度呼吸衰竭新生儿的病情能得到有效缓解[2]。

但由于一部分顽固性低氧血症患儿的通过上述治疗方式的抢救成功率较低,无法恢复正常的氧合呼吸功能,仍存在一定的病死率[3]。

一氧化氮(NO)是一种血管活性物质,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和释放,该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能通过促进肺血管平滑肌和支气管平滑肌舒张使肺动脉压力和气道压力降低,从而减轻肺部炎性反应并阻止炎症反应的过度发展[4]。

大量研究证明,NO这一内源性血管舒张因子在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iNO吸入治疗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是一种新的呼吸支持手段[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早期应用iNO吸入治疗的观察组在治疗后6 h、12 h、24 h的呼吸功能各项指标得到了明显改善,其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用氧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临床效果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见在重度呼吸衰竭新生儿的治疗中早期联合应用iNO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降低患儿肺动脉高压,促进氧合功能恢复,由于患儿机械通气时间较短,可有效避免患儿肺部感染的发生,对于缩短患儿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改善预后、提高存活率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戴立英,傅燕娜,张健,等.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高频振荡通气和吸入一
氧化氮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41(19):2235-2238,2242.
[2]戴立英,张健,刘光辉,等.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J].临床肺科杂志,2014,27(08):1362-1365.
[3]徐瑞峰,易彬,高红霞,等.高频振荡通气联合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严重低氧性呼吸衰竭临床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1,18(05):446-448.
[4]唐瑜.NO吸入联合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的可行性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5,17(12):2301-2303.
[5]相英.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重度低氧血症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02):228-229.编辑/罗茗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