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运输技术装备发展特点与启示

合集下载

美军重装备运输车发展概况及特点

美军重装备运输车发展概况及特点

现 役 的 重 装 备 运 输 车 三 代 并 存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牵 引 车 有 4 种 , 典 型 半挂 牟有2 种。
代 装 符 运 输 车 。 M 7 4 6 虽 投 产 , 但 由 于 成 术

『 人 、』 I : 低 等
美 军重 装备运输 车的技 术性能
美 军 已发展 的重 装 备运 输 车 车 型 种类 大 体 上 可划 分 为 三 代 ,
路 嘶最 高 车速 为6 2 k m / h , 具 备 一 定 的越 野 能 力 , 主 曼川 J 运 输 火  ̄ 9 M 6 0 系 列 坦 克 , 成 为 美 军 真 正 的 第
2 O … : 纪7 0 年代 ,真 J I 诞 生 。1 9 7 j 年 , 沃 德 ・拉 弗【 J 1 ] 斯公r d q - …第 ‘ 辆M 7 4 6 牵 引1 i , 该 牵 引 午 足 由X M 7 4 6 暇 装 备 运 输 年 经 标 准 化 后 确 定 的 称 。 M 7 4 6 夼0 i 乍 M 7 4 7 四轴 半挂 车 ( 由 联 合 柴 油 机 电 气 公 d 制造 ) 合 使 , 拥 有 6 0 t 的 装载 运 送 能 力 ,
J , M K 3 l 重 装 备运 输 车 ( M E T ) ,是 标 准M K 2 3 的 一种 带 第 5 轮 的牵 引
驾驶室 ,
产 ’ 『 , 2 辆 最 装 备运 输 午 样 车 。 1 9 7 0 年,
M B T 7 0 项 H 虽 然 取 消 , 仉 荚 研 制 了 另 外 3 辆样车 ,
对 国 内重 装 备运输 车 的研 究工作 具有 一展历 程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期 间 ,渐 现 雏 形 。1 9 4 2 年 , 盟 军 在 北 非 发 动 了 代 号 为 阿 拉 曼 的 战 役 。 随 着 战 事 的 发 展 , 美 军 观 察 员 发 现 战 场 上 急 需 一 种 能 够 用 于 运 输 、 牵 引 、 维 修 坦 克 的 大 型 车 辆 , 经 向 上 级 反 映 , 军 方 指 定 由 西 雅 图 汽 车 公 司

美国航空货运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课件

美国航空货运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课件

100%
1918年
美国邮政开始使用飞机运送邮件 ,开创了航空货运的先河。
80%
1920年代
航空公司开始提供商业货运服务 ,主要运输水果、报纸等轻货。
快速发展阶段
1950年代
随着喷气式飞机的出现,航空 货运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1960年代
航空公司开始使用大型货机, 提供全球范围内的航空货运服 务。
1970年代
科技创新引领
美国航空货运业在科技创新方面 一直走在前列,如使用无人机、 自动化技术等提高运输效率。
政策支持
美国政府对航空货运业给予了大 力支持,包括税收优惠、基础设 施建设等,促进了其快速发展。
对我国航空货运的建议与展望
01
02
03
0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应加大航空货运基础设施 投入,提高机场、航线的覆盖 范围和运输能力。
01
02
03
航空货运量增长
近年来,我国航空货运量 持续增长,成为全球航空 货运市场的重要力量。
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在航空货运基础设施 建设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包括机场货运站、物流园 区等。
政策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 施,支持航空货运业的发 展,包括税收优惠、航线 开放等。
面临的挑战
国际竞争压力
国际航空货运市场竞争激烈,我国航空货运企 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来自发达国家的压力。
美国航空货运企业注重创新,不断推出新的服 务模式和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企业还注重合作,通过与其他企业建立战略合 作关系,共同开拓市场、优化运输路线和提高 服务质量。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美国航空货运企业 不断进行兼并和重组,形成了一些大型的航空 货运企业集团,提高了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浅析美军仓库装备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浅析美军仓库装备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障能 力方面 起 了重要作 用 。 4配套 使 用的 各类辅 助装 备 .
美 军 配 套 使 用 的 仓 库 辅 助 设 备 共
求 装 备 具 有 良好 的越 野 性 能 。 为 此 ,美 军新 研 制 的 搬 运装 备速 度 明 显 提 高 ,新
不等 ,举升 高 度范 围在 1 4—2 英 寸 , 4 1 0 采 用 汽油 、柴 油 或 电力 驱 动 ,可在 平 整
有 五 种 规 格 ,4 牵 引 力 级 别 , 分 别 为 个
9 6 7 、1 1 、3 9 千克 ,它所 牵 0 、1 8 1 8 2 38
1发 展 多功 能 装 卸 机 械 ,提 高 装 备 统 ” ,可从 工 厂 到 单 兵 掩体 ,全 程 跟 踪
发 展 多 功 能 野 战 装 卸 装 备 , 是 美 人 ,使 其 各种 活 动 一 目了 然 。该 系统 还 输 、储 存 于 一 体 的 整装 装 卸 车 ,被 称 为 后 勤 业 务 部 门 、作 战 部 队 的 自 动 化 联 “ 活动 装 卸 平 台系 统 ” i托 盘 化 装 载 系 网 ,实 现 全 球范 围数 据 和 信 息 自动传 输 统 ,可 运送 扩 展 医 疗 系 统 、桥 梁 和 设 障 和 管理 。 同时 ,美军 重视 在 运 输 装 备 上
高 了野 战 条 件 下 物 资装 卸 作 业 效 率 。 美
辆 ,具 有 较 小 的 转 弯 半径 ,通 常 安 装 用
元是 提 高 搬 运效 率 的主 要 手段 ,因 此 以 在 越 野 叉车 上 ,采 用 宽 基高 通 过 性 越 野 轮胎 。 3 发展 数字 化 仓库 装 备 ,提 高仓 库 . 广泛 。托 盘 是 美 军使 用数 量 最 多 的 一种

美军战略运输能力概览及启示

美军战略运输能力概览及启示

地 面部 署与 配送 司令 部 ) 又在 战略 铁 路运 输 通 道 网
的铁路 线与需 要铁 路服 务 的国 防设 施之 间确 定 了长
人 员 的战略运 输 。海 湾 战争 的 战 略运 输 中 , 军 动 美
用 了空 军 9 以上 的运 输 机 , 动 员 了 3 0 并 0多 家 航 空公 司 的近 2 0架大 型客 机 。战 略空运 主要 承担人 0 员和 轻型 装备 与物 资 的 运输 , 成 了 几乎 全 部 人 员 完 和 5 装备 与物 资 的运 输任 务 】 。 为 了进一 步增 强战 略空 运能 力 , 军 除 继续 C 美 一 1 7运输 机 采购计 划 外 , 已经 开始 着 手采 用 新技 术 开
构难 以提供 的重 型 平 板 车 、 罐 车和 特 种 车 辆 。 国 油 防铁路 货运 交换 车 队的车辆 统配 为专 职车 队和 战略 机动专 职 车 队。前 者 专 用 于特 定 地 点之 间 的运 输 .
收 稿 日期 : 0 60 — 9 2 0 — 10 作者简介 : 王跃 波 ( 9 9 ) 男 , 教 17 , 助
有公路 相通 , 通行 能 力 能 满 足 向海 外进 行 兵 力 投送
的需 求 。 1 2 航空装 备 先进配 套 , . 空运 能力 举世 无双 美军 空 运 能 力 主要 由空军 空 中机 动 司令 部 、 空 运后 备航 空 队 、 民航 后 备航 空 队组 成 , 共有 各型运 输 机 约 17 0架 , 中空 中机 动 司令部 约 8 0架 、 5 其 2 空运 后 备 航 空 队 约 4 0架 、 6 民航 后 备 航 空 队约 4 0架 。 7
发 效能 更 高 的 可 用 于 战 略 运 输 的新 产 品 。据 美 国

美军重装备运输车发展概况及特点

美军重装备运输车发展概况及特点

美军重装备运输车发展概况及特点作者:李敏堂,隋博,常健来源:《专用汽车》 2016年第11期重装备运输车通常由牵引车和半挂车组成[1],主要用于坦克、履带装甲车等履带式重装备的公路机动,以避免由于履带式重装备自行机动时导致的寿命里程缩短、对道路产生破坏、燃油消耗量大和乘员舒适性差等问题,确保履带式重装备在油料充足、作战人员精力充沛的情况下投入战斗。

美军重装备运输车在产品研发方面具有很强的技术实力,在编配使用方面也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2.3],研究分析美军重装备运输车的发展历程、技术性能和发展特点,对国内重装备运输车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美军重装备运输车的发展历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渐现雏形。

1942年,盟军在北非发动了代号为阿拉曼的战役。

随着战事的发展,美军观察员发现战场上急需一种能够用于运输、牵引、维修坦克的大型车辆,经向上级反映,军方指定由西雅图汽车公司和太平洋汽车公司着手研发。

1943年,“火龙”坦克抢修车研制成功,该车由M26牵引车和M15半挂车(载重45 t)组成,最高时速45 km/h。

1946年,美军以“火龙”坦克抢修车为基础,研发了M26Al坦克运输车,这算是美军重装备运输车的雏形[4]。

20世纪50年代,少量生产。

1953年,M123牵引车(6×6)研制成功,该车最初由美国麦克卡车公司生产,后来改由美国联合柴油机电气公司生产。

M123牵引车可与M172半挂车(25 t)、M15系列半挂车(40—50 t)匹配,用于运输M48和M60主战坦克。

M123牵引车虽然后来又推出了几款变型车,但该系列车型由于费用和技术问题,只进行了少量采购,并未列入美军军车型谱。

20世纪60年代,悬而未决。

19 65年,美国和原联邦德国联合研制MBT70主战坦克,并由美国的克莱斯勒公司和联邦德国的福恩和克虏伯公司联合研制与之配套的重装备运输车。

19 66年,美国利用原联邦德国生产的底盘和驾驶室,生产了2辆重装备运输车样车。

美军航空运输物资装卸平台特点及对我军装备发展的启示

美军航空运输物资装卸平台特点及对我军装备发展的启示

Logistics Sci-Tech 2018.11收稿日期:2018-09-11作者简介:王光辉(1992-),男,河南兰考人,空军勤务学院研究生大队一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输机运用工程;陈思杨(1976-),男,江苏徐州人,空军勤务学院航空运输与投送保障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运输机运用工程。

•军事物流•文章编号:1002-3100(2018)11-0132-04物流科技2018年第11期Logistics Sci-Tech No.11,2018摘要:航空军事运输是我军未来战争中重要的运输保障力量,其运输效率和运输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作战的进程。

装卸装备则是实现高效运输保障能力的关键。

文章分两类分析了美军物资装卸平台的发展现状,指出我军航空运输装卸装备的不足,并从装备发展理论,以及外军发展经验技术等方面对我军物资装卸平台的建设发展提出了启示。

关键词:航空运输;装卸平台;装备发展中图分类号:E233文献标识码:A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us military material handling platform in two categories,points out the deficiency of our military air transport loading and unloading equipment,and provides enlightenment for the con -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ur military material handling platform from three aspects,namely,the development theory of equipment and the exper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develop -ment of foreign military.Key words:air transport;loading platform;equipment devel -opment美军航空运输物资装卸平台特点及对我军装备发展的启示The of Platform to of 王光辉1,陈思杨1,李亚杰2WANG Guanghui 1,CHEN Siyang 1,LI Yajie 2(1.空军勤务学院,江苏徐州221000;2.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河南郑州450000)(1.Air Force Logistics College,Xuzhou 221000,China;2.Zhengzhou Joint Service Support Center,Zhengzhou 450000,China)图125K 机场摆渡装卸平台图225K TAC 机场摆渡装卸平台1.1.225K TAC 机场摆渡装卸平台未来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航空军事运输将成为战略战役应急保障的重要力量[1]。

美国国防运输系统发展目标,对我军军交运输发展的启示

美国国防运输系统发展目标,对我军军交运输发展的启示

美国国防运输系统发展目标,对我军军交运输发展的启示摘要:美国国防部指定运输司令部负责公用运输资源的作战指挥,并确定该部为平时和战时国防运输的单一管理者。

这样,该部就提出了发展美国国防运输系统的“2010年构想”。

这项发展构想有两条原则:一是按作战司令部的需要提供战略运输保障;二是使部队的经费花得值。

现行运输系统的一个严重问题是:交通管理既按军种又按运输方式分割进行。

于是,在各组成司令部和其他机构的配合下,美国运输司令部战略计划组首先确定了为实现“2010年构想”必须达到的七个核心目标。

而以下几个目标正是我军和美军军交运输系统发展的主要差距。

本文通过美国国防运输系统发展目标的介绍与分析,找出对我军军交运输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国防运输系统;战略运输;军交运输一、国防运输系统发展目标概况1.联合机动控制大队第二个目标是联合机动控制大队。

它是国防运输系统“2010年构想”的神经中枢,它将协调和优化国防运输系统的作业,以支援联合司令官及其他用户。

该大队由设在美国运输司令部及其三个组成司令部的各指挥中心组成。

这些指挥中心有各用户军种的成员。

他们之间依靠实施指挥与控制系统保持联络。

他们将提供运输需求可见性并对全球运输部部队和其他运力随行指挥与控制。

在其编成内,设在美军运输司令部的机构控制中心将成为联合司令官和主要发运单位一级用户的单一联系点。

主要发运单位是指各军种总部、陆军消费合作社和国防后勤局。

运输司令部的控制中心将掌握全球运输部队的驻地、状态和能力的全面情况,并随时了解当前和尔后对这些部队的需求,据此,控制中心就可责成各成员司令部提供和使用运输部队。

机动控制中心的首批组成单位已于1994年8月成立。

2.连贯式移交第三个目标是连贯式移交。

即把信息、被运送的人员和物资在战区卸载港或集结待运地域移交给战区司令官。

在战略要素和战区要素之间及时而有效地移交物资、人员与信息,显然是实现敏捷的兵力投送的关键。

从用户的观点看,这种交换必然是无形的,就是说,有关的程序、负有责任的系统与机构,都是用户熟悉的,从而最终形成一个从本土住地到前线散兵坑的前送系统。

美国航空货运发展及对我国借鉴

美国航空货运发展及对我国借鉴
1918年8月,随着美国邮政第一条定期航线(华盛 顿特区—费城)建立,航空货运正式走向民用。
美国航空货运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
19430年代 波前音2泛4美7和航道空格和拉西斯北D航C空-3的(出从现19使20得年美代国开的始航飞空往加拿 大公)司是普美遍国进唯入有盈的利两状个态有,国即际使航大线萧的条航也空未公能司削。弱这个趋势。
美国航空货运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
四、枢纽的力量——枢纽辐射系统的流行
(2)运价战激烈。好的航线运力过剩,票价竞争相当惨烈, 但在竞争不多的航线上,运价则被提高很多。许多航线,里 程几乎相等,票价却相差很大。但总的来说,各条航线的票 价还是要比放松管制之前低不少。
美国航空货运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
(3)航空公司阵容变化很大。由于航空公司具有进入退出市场的 自由,因此各种航空公司纷纷成立,之后一大堆的航空公司纷纷倒 闭,航空公司更替频繁,即使是一些历史悠久的航空公司也难以为 继。
(4)低成本航空的出现。如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它采用比较小的 飞机来降低飞行成本,不设头等舱以争取最大的运力、不安排座位 让乘客随便坐以争取将等待时间降到最小、不提供餐饮服务等等。
对于联邦快递而言,放松管制使它获得了极大的自由,而它也如脱 缰的野马一样高速前进。首先,它将过去载重量小的飞机换成了大 型飞机,继而通过仔细的市场分析选定了更多的覆盖区域,业务增 长迅速。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它的年增长率超过40%。
五、模式的博弈—全货运型PK客货混载型 六、开放的天空—航空运输全球化 七、高质的服务—从航空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变 美国航空货运八发、展新及世对我纪国的的挑借鉴战——在曲折中求发展
一、航空货运的起步
一般来说,航空运输分为客运和货运两部分 ,相对而言,航空货运的历史比客运更长,在 飞机诞生的初期,由于航空技术不成熟,安 全性不高,航空运输主要运用在珍贵货物运 输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1-10-19 作者简介:李 强(1987—),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作战后勤保障 liqiangforever@163.com美军运输技术装备发展特点与启示李强, 曾令国, 赵自力(军事交通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天津300161)摘 要:从运输需求、装备配套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方面,探讨了美军运输技术装备发展的做法和特点,结合我军实际,提出了转变观念、创新理论,注重借鉴、适时引进,自主创新、技术赶超,寓军于民、军地结合,夯实基础、配套改造,优化配置、系统集成等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我军军交运输保障装备建设有所启示。

关键词:美军;军交运输;技术装备;保障装备中图分类号:E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953(2011)06-0010-04军事运输作为后勤保障的中心环节,是实现部队人员、物资、装备机动和快速投送的重要基础,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军事效能“倍增器”的作用。

分析研究美军运输技术装备发展特点,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对于加强军事运输能力建设、推进我军现代后勤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美军运输技术装备发展的做法和特点1.1以运输需求为牵引,在研究针对性上下功夫,着力解决现实技术难题美军历来非常注重战场需求研究,通过有针对性地解决战场运输技术难题,增强运输技术装备的保障效能。

在1995~1996年波斯尼亚军事行动中,美军空中机动司令部发现,其拥有的运输机在适应气象和机场条件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遇有雾、雨、雪和沙尘时,如果没有地面导航台的帮助,飞行员通常很难安全地进场着陆,这严重影响了后勤部队及其装备的部署和展开。

据此,美空军研究实验室等单位开展了“自主进场与降落能力系统”和“适宜降落系统”等两个项目的技术研究,解决了恶劣气象和简陋导航条件下的机场着陆问题。

1.2以装备配套发展为指导,在运输过程优化上下功夫,着力增强综合保障效能[1]1.2.1加快装备配套升级改造,充分发挥装备的整体效能美军在积极研究新技术装备之余,也对现有的传统装备进行了配套升级改造,从而提高传统运输装备的整体保障能力。

例如,美军研制出一种利用传统集装箱船储运军用物资、装备的平台,并将其命名为Contrail集装箱船专用装载平台。

在提供相同储存和运输能力的前提下,一艘集装箱船和Con-trail集装箱船专用装载平台的费用,要远远低于滚装船的建造成本。

因此,在维持现有集装箱船结构不变的前提下,美军配备相应Contrail集装箱船专用装载平台后,即可迅速提高海运保障能力。

1.2.2强化集装化装运手段,保证运输保障的快速性集装化装备机动灵活,装卸简便,提高此类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解决通用化、标准化和机动性问题,一直都是美军后勤领域的基础性课题。

近年来,美军主要开展了三项集装化装运装备研究:一是“全模式空中投送包装箱”,该项目能将装卸与空中投送结合起来。

二是“联合模块化联运配送系统”,该系统能实现补给运输过程的高效、无缝和全程可视化。

三是“20英呎集装箱海上选择装卸系统”,它能提高集装化物资装卸载和运输的效率和准确性。

1.2.3 深化空投技术研究,增强运输保障的精确性空投是一种重要的物资、装备补给方式,在现代战争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2004年初,美军开始启动联合精确空投系统项目的研究,通过把空军的任务规划器与承载200~2 200磅的轻型可扩展滑翔精确空投系统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空投精度。

通过在运输机舱内安装开发的无线闸门释放系统,保证有效载荷到达各自预订的着陆区,避免了空投物在空中的相互碰撞或损毁。

1.2.4 开展安全防护技术研究,改善运输保障的安全性美军认为,尽管物资器材供应渠道可靠,但如果论坛Forum只对接收物资进行随机抽检,运输机及搭载的人员与物资仍极易受到爆炸物等危险品的威胁。

在这一需求背景下,美军研制了便携式甄别仪、车辆甄别仪、机器人甄别仪、无人驾驶车辆甄别仪、水陆两用远距离甄别仪。

1.3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在运输可视化和协同化上下功夫,着力提高一体化保障能力1.3.1信息共享,协同水平高美军构建的“全球运输网络系统”由全球定位、卫星通信、台式视频、卫星跟踪、计算机网络、地理信息(CIS)、电子数据信息交换(EDI)、在运物资可视性、内部可视传输(ITV)、货盘化装载、战场前送等11个子系统构成。

将交通运输系统各方面融为一体,实现了运输信息高度共享、运输过程高度协同。

1.3.2互联互通,可控程度好美军研究开发了“部署配送一站式通用操作平台”,该平台采用计算机接口技术,充分依托现有信息资源系统和网络建设,与美军运输司令部部署与配送中心、空中机动司令部加油机空运控制中心、联合部队空军力量指挥部、机动部队的信息资源实现了互联互通,达到运输调度和任务分派的动态化和自动化。

1.3.3实时可靠,可视优势强目前,美军正在研制一种新型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新型运输系统,它是包括全球运输信息网、全球运输可视网和运输供应系统的全球运输智能化系统(简称ITS)。

该系统使运输过程全程透明,使各种包装的物资透明,能够提高物资预置能力,减轻部署负担,减少运输过程中资源和时间的浪费[2]。

2对我军军交运输保障装备发展的启示2.1转变观念,创新理论2.1.1坚持开拓创新,完善军交运输装备建设理论体系多年来,我军军交运输理论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还存在理论研究不成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特别是在应急保障、远程投送、指挥控制合一、军地协调等保障理论研究方面,还不成熟。

为做好军交运输保障准备,我军应加强以下方面的理论研究:保障力量快速高效、迅即到位的应急保障预案研究;军交运输保障远程投送理论研究;军交运输保障与后勤保障指挥合一研究;军交运输保障应急协调机制研究。

2.1.2树立超前意识,理清军交运输保障装备建设发展思路新时期我军军交运输保障装备建设,要立足我军有效履行新时期历史使命,坚持超前建设、系统建设、配套建设,注重建设效益,努力构建系统配套、精确可视、精干高效的军交运输保障装备体系。

应当在第二代军交运输保障装备体系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我军需求,根据现代战争军交运输保障快速高效、远程投送、保障复杂、军民一体的特点,努力增强应急快速反应能力、远程投送能力、战备保通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

应从平面为主转向空海并重,构建立体化保障装备体系;从短程为主转向中远程为重点,构建战略战役投送保障体系;从重视单件、单项装备的系统配套发展,构建以集成化、集装化为重点的联运装备体系[3]。

今后一个时期,主要应根据国家利益的进一步拓展和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交运输保障要求,重点发展远程战略投送、民用大型运输机改装、海上补给、岸滩衔接、医疗救援后送、重型装备运输、道路抢修保通、岛礁补给等方面,推进和优化军交运输保障装备建设。

2.2注重借鉴,适时引进多年来,我军重需求牵引、轻顶层设计,导致装备来源多样,构成复杂,型号各异,对部队的演练拉动和平时使用管理造成了很大影响。

因此,应当认真分析和借鉴美军在运输技术装备“一体化和信息化”方面的指导思想、保障模式、动员体系、装备体系,构建和优化我军的军交运输保障系统,优化论证军交运输保障装备体系结构,使系统内部达到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协调发展,从而使装备整体上发挥最大的效益。

同时,美军不断加强海运类、空运类、联运类、信息类、安全防护等技术装备的研究工作,大大拉开了与我军的距离。

适当引进美军的先进技术装备,是填补我军军交保障装备缺项的重要途径。

2.3自主创新,技术赶超自主创新是我军谋求后发优势、赶超先进的必然选择。

我军应根据综合国力、军事战略、军事实力和长期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军交运输保障装备自主创新,从实际出发,集中军内外技术力量,联合科研攻关,优先考虑,重点攻克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提高骨干装备及物资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能力,保障运输指挥畅通;二是发展物流配送可视化技术,实现在储物资、在运物资及部队携行物资的可视;三是发展故障诊断和远程维修等智能维修技术,辅助交互式电子手册的开发;四是发展全球定位和数字化导航技术,实现军交运输保障装备的可控;五是发展和改进信息系统平台的互联互通,加强信息标准的制定工作,利用民用信息网及军队信息网搭建的“信息高速公路”;六是发展模拟仿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军交运输保障的科学决策。

2.4寓军于民,军地联合军民技术具有很强的通用性,表现在军交运输保障装备建设上更是如此。

我军军交系统应积极制定地方单位接触军队科研计划、承担参与军队科研项目的有效机制和办法,使其了解我军军交运输保障装备的发展重点、军事需求和研究内容,适时调配科研力量和科研投入,成为军交运输保障装备建设快速发展永不枯竭的源泉。

同时,要及时吸纳和转化地方的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装备等研究成果;根据军民通用的性能标准,适时修订过时、陈旧的军用标准,以此促进先进技术民为军用的转化创新,提升军交运输保障装备技术水平。

2.5夯实基础,配套改造2.5.1配套改造,提高军交运输保障装备的综合保障能力面对信息化战争的严峻挑战,要转变注重单装效能、忽视装备体系建设的发展模式,根据军事行动保障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配套建设,把军交运输保障装备集成为功能齐全、优势互补、高效运转、快速机动、整体最优的一体化装备体系。

要下决心解决军交运输保障装备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有计划、有重点地发展机动补给装备、航空装卸装备、训练模拟装备、捆绑加固器材、铁路装载自动定位装备等骨干军交运输保障装备,加强装备的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建设,以点带线,以线带面,配套完善装备体系,拉动军交运输保障装备的整体进步。

2.5.2安全防护,强化军交运输保障装备的战场生存能力军交运输保障装备的战场生存能力,是完成运输保障任务的重要保证。

我军要认真研究近年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特点,分析军交运输保障面临的各种威胁,借鉴美军兵力和运输平台防护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手段,加强军交运输保障装备在包装、装载、运输、卸载等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工作,研制一批管用、实用、好用的防护技术装备,装备到航空港、码头、物资仓库等地点,及时识别危险品、简易爆炸装置等威胁,为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军交运输保障保驾护航。

2.6优化配置,系统集成2.6.1坚持功能决定原则,发展信息化骨干军交运输保障装备我军要从未来战争对军交运输保障信息化的基本需求出发,在分析确定系统(装备)的功能和标准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着重开发研制标准统一、功能集成、决策自动、共享一体的技术装备,加强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储存使用工作,保证平(战)时信息在军队内部的快速、顺畅、有序流动,促进“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的有机融合,努力实现军交运输保障的可视、可控、可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