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三部曲

合集下载

从后期三部曲看夏目漱石的孤独

从后期三部曲看夏目漱石的孤独

从后期三部曲看夏目漱石的孤独从后期三部曲看夏目漱石的孤独【摘要】本文以夏目漱石的后期三部曲为中心,对其主人公的独孤形象进行浅析。

文学属于人类学,自然不能脱离作家本身。

笔者结合夏目漱石本人的生活经历与他微妙的情感,试图找寻出作家和作品之间不可割舍的情怀,从而窥视出独孤乃是夏目漱石创作的原动力。

【关键词】夏目漱石;后期三部曲;独孤;原动力在文学造诣上,夏目漱石可堪称天才型作家。

他的作品始终保持着一种独特的魅力,被大众所喜爱。

笔者初次与他的“接触”缘于他的名作《心》。

其中对厌世而独孤的主人公——先生印象颇深。

之后,拜读了漱石的许多作品,不自觉地被卷入到一种强烈的孤独感之中。

笔者认为,这种“孤独感”在漱石的很多作品当中都有体现,特别是以《春分过后》《行人》《心》为代表的后期三部曲尤为突出。

如果仅一部作品也就罢了,而这三部作品无一不散发出这种强烈的孤独感,也就让人感到这绝非偶然了。

于是,笔者试图找出这种孤独感与作家夏目漱石本人的内在联系。

一孤独的人物作品中散发出一种强烈的孤独感,笔者认为这缘于作品中的主人公内在都有着孤独的一面。

以下将对这三部作品中的三位主人公的独孤进行探讨。

1 痛苦的须永《春分过后》的主人公须永与千代子青梅竹马,但却从未对千代子有过爱恋之情。

父亲临终前的话让他怀疑起自己的身世,并且这种怀疑与日俱增。

天生敏感的须永渐渐变得神经质。

对母亲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却把自己对母爱的需求转移到了千代子一边。

于是对母亲提出的娶千代子为妻的要求也从不答应。

千代子面对这样的拒绝自然伤心绝望,二人的关系无法继续维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但情敌高木的出现却打破了这种局面,让须永内心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不安。

虽然从未想过娶千代子为妻,但在须永内心却一直将她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此刻的须永油然而生出一种即将失去千代子的痛苦感。

在母亲那儿得不到母爱,而母亲的代替者千代子也将远离自己,此刻的须永感到了一种无法言喻的孤独。

也就在此时,须永得知所谓的“母亲”也并非是自己的亲身母亲时,一种被谎言所欺骗的苦楚让他陷入了绝望。

夏木漱石

夏木漱石

夏目漱石,日本近代作家,生于江户的牛迂马场下横町(今东京都新宿区喜久井町)一个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

代表作有《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三部曲。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

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

写作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

他对个人心理的精确细微的描写开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

他的门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

本名夏目金之助,生于1867年(庆历三年)2月9日,东京人。

夏目家在江户地方有庞大势力,金之助身为家中幺子(排行第八),由于在他出生前家境已逐渐没落,双亲并不希望这位幺儿的降生,所以出生后一度被寄养在别人家,两岁时便被过继为严原家的养子,此后因养父母情感不睦以及养父的工作影响而经常迁居。

十岁时才总算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然而这样的幸福日子极其短暂,父兄一向与他不睦,并对他浓厚的文学志向不以为然;其母在他十五岁时便因病去世,金之助十九岁时就已离家开始其外宿生涯。

这些遭遇相信对于金之助的心境及日后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从几部带着浓厚自传色彩的小说如《少爷》、《三四郎》、《之后》、《道草》等等都可见其端倪。

故事里的主人翁多半有着良好的家世,却不受父兄所重视,也因此他们往往是孤独地,很早就意识到要自力更生,但内心里则无不渴求亲情的温暖。

有人说文学是“苦闷的象征”。

作家因自身的遭遇或基于悲天悯人的情怀而意识到真实世界的不完满,呕心沥血发而为文,才有感人的作品问世,但这份感动人心的力量往往来自于苦痛与不幸。

重新回顾夏目漱石的生平,便知此言不虚。

1874年,七岁,入浅草寿町的户田学校。

夏目自幼喜欢汉学,14岁开始学习中国古籍,少年时曾立志以汉文出世。

1888年考入东京第一高等中学。

与同学--后来的俳句运动倡导者正冈子规结为挚友,22岁那年,便以汉文来评论正冈子规的《七草集》诗文集,并以汉诗体作游记《木屑集》。

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

我 是 猫 》

这部作品反映面广,内容丰富复杂。作品 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以猫为故事的叙述者, 通过它的感受和见闻,写出它的主人穷教师苦 沙弥及其一家的平庸、琐细的生活以及和他的 朋友迷亭、寒月、东风、独仙等人经常谈古论 今、嘲弄世俗、吟诗作文的故作风雅的无聊世 态。作品还巧妙地写进了邻家金田小姐的婚事 引起的纠葛,并把它贯穿在作品始终。资本家 金田的妻子为了选择女婿到苦沙弥家里打听理 学士寒月的情况。苦沙弥有些傲慢,不大理睬 她,于是招来了金田夫妇的肆意迫害:先是指 使一伙人污辱谩骂;接着唆使苦沙弥的同事进 行报复;以后又买通落云馆的顽皮学生闹得他 不得安宁;最后还叫苦沙弥过去的同学对他进 行规劝、恐吓。 小说围绕金田小姐的婚事引起 的风波,有力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批判了社会 拜金主义风气。

长篇小说《我是猫》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 长篇小说《我是猫》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这部 作品写于1904年至1906 1904年至1906年 1905年 月起在《 作品写于1904年至1906年9月,1905年1月起在《杜 杂志上连载,不久,编成上、 鹃》杂志上连载,不久,编成上、中、下三册出 颇受当时好评。 版。颇受当时好评。 夏目漱石为发泄多年郁愤而 写成的长篇小说《我是猫》 写成的长篇小说《我是猫》,淋漓尽致地反映了 二十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 二十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 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 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 义社会。 义社会。 这部作品是以一位穷教师家的猫为主人 公,以这只被拟人化的猫的视角来观察人类的心 这是一只善于思索、有见识、 理。这是一只善于思索、有见识、富有正义感又 具有文人气质、但至死也没有学会捕捉老鼠的猫。 具有文人气质、但至死也没有学会捕捉老鼠的猫。 夏目漱石在《我是猫》 夏目漱石在《我是猫》中的描写虽然有些夸张的 成分, 成分,但是确实对针砭现实生活中的市侩哲学起 到了很大的作用。有评论者评价《我是猫》 到了很大的作用。有评论者评价《我是猫》的成 功之处在于: 功之处在于:一方面从西方文化中汲取了理性的 思维方法和丰富的学识教养, 思维方法和丰富的学识教养,另一方面又从中国 文化中吸收了狷介自受、愤世嫉俗的文人气质, 文化中吸收了狷介自受、愤世嫉俗的文人气质, 经过夏目漱石的摄取与消化,它们混合在一起, 经过夏目漱石的摄取与消化,它们混合在一起, 就成了这部经典的传世名著

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

从早期三部曲看夏目漱石的情感世界夏目漱石的早期三部曲, 始终贯穿着一个主题: 三角关系。

要《三四郎》中那个无名无姓的女子, 成为《从此之后》中的三千代、《门》中的阿米。

作家内心深处的情感不经意间通过文学表达出来, 这不是偶然的。

从未享受过母爱、缺乏恋爱的体验、没有幸福婚姻的夏目漱石, 在其冷峻的外表下, 有着一颗对人世间的亲情、温情、爱情无比渴望的心。

在夏目漱石早期三部曲之一的《三四郎》中, ———是什么时候初会的呢? 描写了两个爱情故事: 一个是大家所熟悉的小川三———二十年前。

( ) 《三四郎》十一) ( 小说译文均出自参考文献[3 \ 〗四郎和里见美弥子之间的恋爱, 这一朦朦胧胧、似梦中的广田在茂密的森林中, 突然遇到了同20 是而非的恋爱, 在某种意义上是来自乡下的纯朴、木讷的大学生三四郎和在大城市长大的聪明、骄傲年前一模一样的女子, 那女子美貌如初, 一动不动的美弥子之间心理上的角逐。

这一故事是贯穿小说地站在那儿。

现实中的广田是在明治22 年( 1889) , 的主题, 因而评论它的文章很多, 本文不再赘述。

即明治宪法颁布的那一年观看森有礼( 当时的日本另一个爱情故事是人们在阅读该小说时不太注内阁文部大臣, 被刺杀) 葬礼的时候见到那个女子意的广田的恋爱。

在小说几近结尾的时候, 从午睡中醒来的广田对三四郎说: ———我刚午睡的时候, 做了一个有趣的梦。

你说怎么着, 我梦见了生平只有一面之缘的女子……——, 什么样的女子? —哦——二三岁, 长得很漂亮, 脸上有颗—十痣。

的, 当时她坐在送葬的车子上。

那时的事情广田大都忘记了, 但只记住了那个姑娘, “她当时的模样在头脑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一想起来就火辣辣的”20 年后那女子终于在他的梦中复活了, 然而。

广田与那女子在现实中却只有一面之缘。

贯穿于夏目漱石早期三部曲《三四郎》《从此、之后》《门》一、生平与创作概述:夏目漱石( 1867 — 1916 )是日本近代最杰出的作家。

浅析夏目漱石后期三部作品中的中国元素

浅析夏目漱石后期三部作品中的中国元素

浅析夏目漱石后期三部作品中的中国元素
张佩瑄
【期刊名称】《今古文创》
【年(卷),期】2024()5
【摘要】日本近代文学巨匠夏目漱石的创作分为四个时期,本文聚焦于其1910年修善寺大患后的第三创作时期的作品,即被称为“后期三部曲”的《春分之后》《行人》《心》。

前期三部作品聚焦于人性和现实的矛盾,而后期三部作品则转向了对“自我”的探讨,强调世间的不幸皆来源于自我意识过剩。

本文将从原文出发,以发表时间为顺序依次探究三部作品中出现的中国元素,结合夏目漱石的汉学经历以及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对夏目漱石的影响,探究转变产生的原因及意义。

【总页数】3页(P49-51)
【作者】张佩瑄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313
【相关文献】
1.“花园里的机器”——论福克纳后期作品斯诺普斯三部曲中的汽车景观书写
2.探析明治文学作品中“新”女性的精神世界——以夏目漱石早期三部曲中女性形象为例
3.浅析张艺谋作品《长城》中的中国五行哲学元素
4.浅析大广赛公益广告作品中的“中国元素”
5.浅析视觉元素在中国影视作品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夏目漱石的著名作品

夏目漱石的著名作品

夏目漱石(1867年-1916年)是日本近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以其对日本社会变革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性内在矛盾的揭示而闻名。

以下是他的一些著名作品和代表性语句:
著名作品:
1. 《我是猫》:这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只名叫“吾輩”的猫的视角,揭示了日本社会底层的人物生活和人性的复杂。

2. 《坊っちゃん》:这部小说描写了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小栗風太郎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他在教育和家庭环境中的独特个性。

3. 《三四郎》:该小说以主人公三四郎的视角,揭示了日本传统社会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以及个人追求自由与社会期待之间的难题。

4. 《草枕》:这是夏目漱石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以一个年轻学者的视角,描绘了他在乡村生活中的思考和体验,以及对现实与理想的追求。

代表性语句:
1. "寂寞也不坏,那样子偶尔独自舒舒服服,也没有不好的。

" ——《我是猫》
2. "世间之事,有时虽如闲云野鹤,然实不可轻忽也。

" ——《坊っちゃん》
3. "人的一生就像坐在汽车上观光,不能自己决定走哪条路线。

" ——《三四郎》
4. "人说岁月是把杀猪刀,但我倒不觉得。

岁月是一种很好的东西,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渐进性和复原力,使人恢复精神,身体恢复健康。

" ——《草枕》
夏目漱石的作品深刻反映了日本社会的现实面貌和人性的复杂性,对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近代日本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从此以后》

《从此以后》

代助形象的转变与回归
1、成为叛逆的行动者,从“他人本位”到“自我本 位”
2、问题:当经济问题逼近时,知识分子该怎么办? 结尾具有暗示意味。
《从此以后》的艺术成就: 1、人物形象的出色刻画:代助的形象逐步丰满,来
源于对心理状态的刻画 2、高超的叙述技巧 (1)前半部分运用倒叙手法 (2)叙述节奏的掌握:前慢后快 (3)细节自然,情感含蓄
《门》等,这三部被称为“爱情三部曲”。后期 (1910—1916)有《过了春分时节》、《行人》、 《心》等,这三部被称为“后三部曲”。
夏目漱石的创作倾向:
1、早期创作:
(1)以《哥儿》、《我是猫》为代表,批判了近代 日本社会的种种弊端。
(2)以《旅宿》为代表,传达作对美的追求。
2、中期创作:主要以中青年知识分子的恋爱婚姻为 主题
小说命名的多重寓意:
1、与《三四郎》比较,本篇写的是: (1)毕业后的事; (2)主人公的发展 2、结束时提出的问题:主人公的最终走向,“从此
以后该怎么办?”
的生活
三、《从此以后》的分析评论
讲述了主人公代助与好友平冈的妻子三千代的 恋爱故事,有两条线索。
主人公形象鲜明的时代性:
接受西方文化熏陶,带着理性批判眼光,但又 是一个仰赖封建体制而生存的“高等游民”。表 现了现代知识分子精神与生活的尴尬,讽喻了其 矛盾性和软弱性。
强烈的批判性: 1、对日本社会在西方化进程中暴露的弊病进行抨击 2、对日本旧有的封建家族体制进行批判
3、后期创作:社会批判锋芒减弱,深入知识分子的 内心,提倡“则天去私”。
在艺术上,夏目漱石勇于进行文体与形式探索。
表现为典型化的特征、别开生面的比喻、刻画人 物心理细腻、结构无定式。
二、《从此以后》的内容梗概

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
电视剧中的复活
06年5月东京TBS放送的《我是主妇》中,夏目漱石通过现代的电视剧演绎而复活了。通过这40集电视剧,多多少少了解到了这位文豪的点滴和性格及其生平作品。
《我是主妇》的介绍:一名十分普通的家庭主妇。这位家庭主妇的丈夫崇为了追逐自己的梦想辞去现有的工作,绿就是这位家庭主妇,因为过于专注算计日后开销,引来了作为守护神千元旧钞的夏目漱石附身。自此,以明治时代声誉极高的文豪自居,称呼自己为“吾辈”的外表看上去是个普通家庭主妇,但内在却是一个不打折扣的大文豪,为了家庭生计,而努力的一个主妇嘻嘻闹闹的生活从此开始。
从此明确了“以文立身”的人生宗旨。同时他察觉到学习英语成必然的趋势,唯有精通英语才得以跟上时代潮流、强化国家,跻身为社会菁英份子。
1890年,23岁夏目漱石的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英文科就读,成绩斐然,并不时发表学术论文,因此1893年大学一毕业,他就在校长的推荐下顺利进入东京高等师范任教,同时积极参与正冈子规的俳句革新运动。两年后他辞职到爱媛县松山中学任教,次年转入熊本第五高等学校。此后便一直担任教职到33岁。(1900)
1911年曾拒绝接受政府授予的博士称号。1916年因胃溃疡去世。
夏目漱石死后将他的脑和胃捐赠给东京帝大的医学部。他的脑至今仍保存在东京大学。
1984年,他的头像被印在日元1000元的纸币上(现已被细菌学家野口英世氏(のぐち ひでよし)的头像取代,先生之照相遂不行世)。
【主要作品】
我是猫(吾辈は猫である)——1905年
哥儿(坊っちゃん)——1906年
虞美人草(ぐびじんそう)——1907年
三四郎(さんしろう)——1908年
从此以后(それから)——1909年
门(もん)——1910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四郎》(1908)、《从此以后》(1909)、《门》(1910),是夏目漱石中期创作的小说,通称前《三部曲》。

这三部作品的主人公及故事情节虽然各不相同,但在主题思想上却有着内在的联系。

小说《三四郎》描写青年主人公小川三四郎,由故乡熊本高中毕业后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在同学校和社会上各方面人士交往的过程中,他对一切都感到新鲜。

相比之下,自己过去的乡间生活显得多么闭塞而又贫乏。

在大学里,三四郎遇到了同乡野野宫宗八。

他是个知名的物理学家,每天钻在地窖里埋头于科学研究,对交友和恋爱都不感兴趣。

三四即的同窗佐佐木与次郎,是个热爱文学、精力充沛的青年,但又不免流于肤浅。

他还结识了少女美祢子,生活中充满了绮丽的幻想,他爱慕她,却又不敢对爱情采取积极的态度。

美祢子是个富有教养的新型女性,她天真热情,具有独立的判断事物的能力。

但她又看不起平民出身的三四郎,终于同一个上流社会的男人结了婚。

作品还塑造了自由主义者广田先生的形象,他清高自诩,卓然不群,对待人生和社会始终抱以高蹈的批判目光。

从广田先生这个人物身上,读者可以窥见作家本人的影子。

《从此以后》的主人公长井代助是一个无职业的“高等游民”。

他头脑聪敏,对资本主义社会抱有清醒的认识。

他认为在那样的社会里,职业只会使人堕落。

他的朋友平冈本是个具有理想的实干家,但在现实面前累遭厄运,生活困顿,精神上一蹶不振。

平冈的妻子三千代,婚前原是代助的女友,代助看到平冈很爱她,便成全了他们。

三年之后,代助发现自已的这一行为并未能给三千代带来什么幸福,便毅然拒绝了父兄通过金钱关系为他包办的婚姻,下决心与三千代一起共同创立新的生活。

如果说《三四郎》中的广田先生对社会的批判只停留在一般的议论和冷眼旁观的立场上。

那么,到了《从此以后》,作者便让自已的人物置身于社会生活的激流之中,使得这种批判更深入、更直接了。

继《从此以后》之后,夏目漱激石于1910年创作了前《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作品《门》。

反映了作家精神上的苦闷与动摇。

这部小说描写野中宗助和阿米夫妇惨淡的人生际遇,充满了悲凉和绝望的气氛。

这一方面固然由于当时发生了“大逆事件”,给作家的创作造成了沉重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作家一旦放弃冷眼旁观的立场,试图正视黑暗的社会现实时,又不免流露出无能为力的消极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