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氧化成分与肿瘤
肿瘤微环境 氧化

肿瘤微环境氧化
肿瘤微环境指的是肿瘤细胞周围的环境,包括细胞、细胞外基质、免疫细胞、血管、细胞因子和其他分子组成的复杂网络。
氧化则指的是氧化反应,是指某一物质失去电子或者氧原子,或者是指某一物质与氧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在肿瘤微环境中,氧化作用(氧化应激)可能在肿瘤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氧化应激与肿瘤微环境:
1.氧化应激:当细胞内部的氧化还原平衡失调时,细胞内的氧化应激增加。
这导致细胞内的氧化应激物质(如自由基、过氧化物等)增多,可能对细胞内蛋白质、脂质和DNA等分子结构造成损伤。
2.肿瘤微环境中的氧化应激:肿瘤细胞在其快速生长和代谢的过程中,会
产生更多的氧化应激物质。
肿瘤微环境的缺氧(低氧)和高代谢状态可能会导致氧化应激增加,使肿瘤细胞更易受到氧化损伤。
3.影响肿瘤发展:氧化应激可能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
等生物学行为。
它可能通过改变细胞信号传导、基因表达、蛋白质功能等方式影响肿瘤的发展。
氧化应激与抗肿瘤治疗:
•治疗应用:氧化应激在肿瘤治疗中可能是一个重要的靶点。
一些抗癌药物和放疗可能利用氧化应激增加肿瘤细胞的损伤,以达到治疗效果。
•抗氧化剂:另一方面,抗氧化剂可能被用来减少氧化应激,保护正常细胞免受损伤,但其对肿瘤治疗的效果尚在研究中。
氧化应激在肿瘤微环境中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其与肿瘤的发展和治疗密切相关。
对氧化应激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肿瘤细胞的氧化应激与防治

肿瘤细胞的氧化应激与防治氧化应激是生物学中一个广泛存在的现象。
在生物体内,氧化应激爆发的原因多种多样,例如氧气自由基、自身代谢、生理压力、环境压力、病原体感染等。
这些原因可能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细胞衰老、癌症、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发生。
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和细胞死亡是癌症进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肿瘤细胞由于代谢活跃和粗制滥造的特点,使其氧化应激的程度特别严重。
肿瘤细胞的氧化应激包括自由基的产生和细胞自身的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失调。
当氧化应激过度时,细胞结构和功能可能会发生变化,使细胞丧失其程序性死亡的能力,并形成更加危险的肿瘤细胞。
氧化应激对肿瘤细胞的影响可以通过改变细胞活性和增强肿瘤细胞的生存和扩散能力来实现。
因此,抗氧化物质和其他化学物质的使用已成为降低氧化应激程度和对抗癌症进展的主要策略。
当前,氧化应激的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热点,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研究人员正致力于表征氧化应激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途径,并探究抗氧化剂和其他补充物质的疗效。
自由基捕获剂,例如维生素C和VE,是减少氧化应激程度的有效方法。
这些自由基捕获剂可以通过稳定自由基离子来保护膜内部的亚细胞结构和细胞蛋白质。
同时,研究表明,增强肿瘤细胞的氧化应激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肿瘤治疗策略。
除了使用自由基捕获剂外,人们还研究了可降低细胞自由基生成的物质。
抗氧化剂,如类黄酮,可以通过调节酶的活性来减少肿瘤细胞氧化应激的程度。
近年来,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是调节细胞自身抗氧化防御系统来减少氧化应激的发生。
细胞内的抗氧化酶(例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半胱氨酸脱羧酶)可以减少细胞内自由基的生成,并与自由基结合以增强抵抗能力。
然而,由于肿瘤细胞对氧化应激的反应与正常细胞不同,因此需要制定特殊的肿瘤治疗策略。
一些研究已经证明,化疗和放疗能够通过增强肿瘤细胞的氧化应激程度来提高治疗效果。
这种方法被称为“氧化治疗”。
不过,使用氧化治疗的时候仍然需要检测治疗过程中细胞内的氧化应激程度,并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氧化应激与抗氧化酶在肿瘤生长中的调控研究

氧化应激与抗氧化酶在肿瘤生长中的调控研究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病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细胞不受控制地分裂和生长,形成肿瘤结节,甚至会向其他部位转移。
对于肿瘤的病理生理学研究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之一。
近年来,研究表明氧化应激与抗氧化酶在肿瘤生长中的调控作用逐渐受到关注。
一、氧化应激及其与肿瘤的关系氧化应激是指人体内部环境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导致氧自由基生成增多,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清除氧自由基的酶活性下降,从而引起蛋白质、核酸、脂质等生物分子的氧化损伤,引起多种疾病。
与肿瘤有关的氧化应激主要指体内氧化还原平衡失调导致肿瘤细胞代谢障碍及 DNA 损伤的现象。
氧化应激与肿瘤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表明,在肿瘤细胞内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引起细胞膜、D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氧化损伤,从而导致肿瘤细胞死亡或者增殖。
二、氧化应激的局部和全局调控氧化应激在肿瘤生长中的过分激活会给生物体带来极大的危害,因而生物体必须具备一套系统的局部和全局调节机制能够对氧化应激进行调节,保持氧自由基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维持细胞和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
氧化应激的局部调控主要体现在细胞内部的抗氧化系统上。
抗氧化系统包括非酶性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 C、维生素 E、类胡萝卜素等)、酶性抗氧化物质(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以及甲状腺激素、细胞因子和荷尔蒙等激素调节机制。
局部抗氧化系统可以有效抑制氧化应激、减轻细胞内氧化损伤、治疗肿瘤等疾病。
氧化应激的全局调控则是通过总体代谢调节来保持正常的氧化还原平衡。
体内处于氧化还原平衡的状态对于抗肿瘤效果有重要作用,通过调控体内氧化还原平衡可以有效减少氧化应激的损害,从而使体内环境更能适应肿瘤生长的需要。
三、抗氧化酶的调控与肿瘤生长抗氧化酶是细胞内的重要抗氧化物质,主要包括SOD、GPx和CAT。
它们通过调节体内的氧化稳态,降低氧化应激的反应,从而避免氧自由基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同时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食用菌类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食用菌类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研究近年来,食用菌类作为一种传统的食材和药材,在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除了其美味可口的特点外,食用菌类还被发现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的活性。
本文将对食用菌类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进行综述,并讨论其潜在的应用前景。
一、食用菌类的抗氧化活性抗氧化是指一种物质抑制或延缓氧自由基对生物体活性分子的损害。
不少食用菌类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E、多酚以及多种有机酸等。
这些物质通过捕捉自由基,阻断自由基反应链,减少由氧自由基引起的氧化性损害,并能间接地恢复其他抗氧化剂(如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中的还原力,从而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特别是菌类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电子转移能力,为其抗氧化能力的重要来源。
二、食用菌类的抗肿瘤活性1. 免疫调节活性食用菌类中的多糖类物质被证实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活性。
这些多糖类物质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促进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增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并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协同作用,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2. 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不少食用菌类中的活性成分被研究发现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例如,香菇中的多糖胞外多糖、草菇中的多糖和人参菇中的多糖等都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能力。
这些多糖类物质能够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周期,干扰细胞分裂,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3. 抗肿瘤血管生成活性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的重要过程。
一些食用菌类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活性,从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例如,鲜蘑菇中的多糖和金针菇中的活性多糖均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减少血管新生,从而阻断肿瘤细胞的供血。
三、食用菌类的应用前景食用菌类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被广泛研究并认可。
在以健康为中心的食品消费趋势下,人们对寻找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的天然食材的需求不断增加。
天然抗氧化剂在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

天然抗氧化剂在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摘要:天然抗氧化剂由于高效、低毒已成为抗氧化药物研究开发的热点,其具有很好的抗肿瘤作用,在肿瘤防治中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就天然抗氧化物的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天然氧化剂;肿瘤;综述文献本课题受浙江省教育厅一般项目:“叶绿酸铜钠对大肠癌的化学预防作用的研究”(项目编号20060757)资助肿瘤是一类多基因参与的疾病,它发病率高、危害性大,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随着分子流行病学的发展和进步,肿瘤的研究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许多药物和试剂也被开发应用到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中。
很多流行病学及体外研究证明,抗氧化剂可以诱导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抑制癌基因激活、减少癌基因复制等多种途径起到抗肿瘤作用。
本文主要讨论天然抗氧化剂对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1 茶多酚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全天然抗氧化物,在实验室研究中已经提示有抗炎、抗癌变功能【1】。
茶多酚是一种稠环芳香烃,可分为黄烷醇类、羟基-[4]-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
其中以儿茶素最为重要。
在实验研究中显示,茶多酚的主要组分EGCG可以在肿瘤的启动、促进和发展阶段抑制肿瘤的发生【2】。
在细胞培养中,EGCG可以减少细胞活力,促进多个肿瘤细胞凋亡,而对非肿瘤细胞没用影响【3】。
近几年研究发现,茶多酚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4】~【6】:(1)抑制蛋白激酶活性,从而抑制蛋白质磷酸化;(2)抑制核蛋白因子B易位,抑制激素受体的表达,从而选择性阻断肿瘤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3)增加或减少蛋白质/mrna水平,影响癌基因的表达;(4) 阻滞细胞周期或激活细胞凋亡蛋白酶,改变Bcl-2家族成员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5) 抑制u2一Ixl3细胞中的Ⅳ型胶原酶而抑制肿瘤细胞浸润,从而达到抗肿瘤转移作用;(6) 抑制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7)抑制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8)细胞毒作用.近两年,又有新的实验研究证明茶多酚在前列腺癌、卵巢癌、消化道癌症等癌症中有明显抗肿瘤效果。
天然药物中抗氧化成分研究进展

天然药物中抗氧化成分研究进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人们对于抗氧化成分
的需求日益增长。
天然药物因其安全、有效、经济等特长,成为人
们研究抗氧化成分的重要来源,下面将对天然药物中抗氧化成分的
研究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1. 茶多酚
茶多酚是天然药物中广泛存在的抗氧化成分之一。
研究表明,
茶多酚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从而起到保护细胞、延缓衰老的作用。
此外,茶多酚还具有抗炎、抗肿瘤、降脂等多种作用,是一种具有
广阔前景的保健品。
2. 多酚类化合物
多酚类化合物是一类常见的抗氧化成分,包括花青素、花红素、儿茶素等。
研究表明,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
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对防治多种疾病具有重要
的作用。
3. 生物类黄酮
生物类黄酮是一类天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研究表明,生物类黄酮具有非常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从
而保护细胞、防止衰老。
此外,生物类黄酮还具有保护心血管、降
低胆固醇、抗癌等作用。
4. 生物碱
生物碱是一类生物活性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草药中。
研究表明,生物碱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从而有助于保护心脏、防止肝损伤。
此外,生物碱还具有降低血压、祛痰止咳等多种药理作用,是一种
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天然药物。
综上所述,天然药物中的抗氧化成分具有很强的保健作用,能
够延缓衰老、防治多种疾病。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人们将更加注重天然药物中抗氧化成分的研究和开发,为人类健康
事业做出贡献。
胸腺五肽抗肿瘤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胸腺五肽抗肿瘤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胸腺五肽是一种由胸腺细胞分泌的多肽物质,它被发现具有多种生
理活性,包括抗肿瘤和抗氧化作用。
近年来,随着肿瘤发病率的增加和
患者对治疗效果的要求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胸腺五肽的应
用价值,并进行了相关研究。
本文将基于已有的相关研究,探讨胸腺五肽的抗肿瘤和抗氧化作用
的机制,并针对其应用进行深入探究。
具体来说,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胸腺五肽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通过收集和总结现有的文献,介绍胸腺五肽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分
子结构、生物合成和分泌机制等内容。
然后,探讨胸腺五肽在肿瘤治疗
中的作用,分析其抗肿瘤机制。
2. 胸腺五肽的抗氧化作用及其在预防疾病中的作用
通过相关实验,探讨胸腺五肽的抗氧化作用,比较其与其他抗氧化
剂的差异。
同时,探讨胸腺五肽在预防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肝病等)中的作用,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3. 胸腺五肽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
综合前两方面内容,分析胸腺五肽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
考虑其应
用在肿瘤治疗、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等方面的潜在作用,并探讨其应用
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本文的研究结果将有望进一步阐明胸腺五肽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价值,有助于推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发展和应用,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
提供参考。
抗氧化剂在抗肿瘤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抗氧化剂在抗肿瘤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近年来,抗氧化剂在抗肿瘤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抗氧化剂是一种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化合物,通常可以通过抑制自由基的形成和清除自由基来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随着对肿瘤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探讨抗氧化剂在抗肿瘤中的作用和机制。
一、抗氧化剂的作用抗氧化剂可以起到抑制肿瘤生成和发展的作用。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氧化应激积累有关,氧化应激会导致细胞的DNA受损并可能引发突变。
因此,抗氧化剂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反应达到防止DNA突变的目的,从而减少肿瘤的发生机率。
此外,抗氧化剂还具有增强免疫系统的作用。
免疫系统是人体自我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抗氧化剂可以通过保护免疫细胞不受自由基的侵害,进一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减少肿瘤发生的可能。
二、抗氧化剂的机制抗氧化剂的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清除自由基和维护氧化还原平衡。
首先是清除自由基。
自由基是一种极具活性的物质,会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发生不可逆反应,从而导致细胞的DNA损伤。
抗氧化剂通过吸收或捕获自由基,使其稳定并失去活性,从而减少细胞受到的氧化伤害。
其次是维护氧化还原平衡。
氧化还原平衡是细胞内必须维持的一种状态,在保持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同时对于肿瘤细胞的生存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抗氧化剂可以通过维护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状态,增强对抗氧化损伤的能力,从而减少细胞的受损和突变。
三、已知的研究成果在对抗氧化剂的作用和机制进行深入探究的过程中,许多研究人员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首先,在细胞水平上,已有研究表明,抗氧化剂可以通过抑制转录因子NF-κB的活性来减轻炎症反应和诱导凋亡。
研究发现,NF-κB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在细胞和组织的生长、发育、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抗氧化剂可以降低炎症反应和减少与肿瘤有关的细胞活性,进一步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其次,在体内试验中,已有研究表明,抗氧化剂可以修复DNA受损,从而降低癌症的发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番茄红素的抗肿瘤作用
早在20 世纪50 年代,美国医学专家首次报道番茄红素具 有抗癌效应。Rissanen 等对72 项相关研究作了荟萃分析, 其中有57 项研究表明,有些癌症的发病危险与番茄或其制 品摄入量及血中番茄红素水平呈负相关。其中35 项具有 统计意义,但没有任何研究发现摄入番茄红素会增加癌症 发生的危险。 Klein 等也报道,番茄红素具有良好的肿瘤预防作用。经常 吃番茄的地区,如地中海一带的居民某些肿瘤如宫颈癌、 前列腺癌、结肠癌、肝癌的发病率较低。 目前认为,番茄红素的肿瘤预防作用的机制除了与抗氧化 作用有关外,还与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间隙连 接通讯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有关。有研究显示番茄红素 对化学致癌剂甲基胆蒽及射线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 转化有抑制作用。
维生素C 的抗肿瘤作用
一些流行病学观察发现,进食含丰富维生素类物质 的食物,人群肿瘤的发病率低。Saygili 等调查研 究发现,在同年龄段的正常人血浆内维生素C 的水 平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结肠癌患者。研究人员给12 735人在食物中添维生素C 及维生素E ,连续应用 2 年,然后通过8 年的随访发现服用维生素组肿瘤 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Zeegers 等给120 852 名55~69 岁荷兰志愿者食物中添加维生素C、 维生素A、维生素E、叶酸等抗氧化剂,经6. 3 年 随访,结果显示维生素C可明显降低膀胱癌的发病 危险。
番茄红素的抗氧化作用
抗氧化剂的抗氧化作用可以通过抑制自由基的产 生,或直接清除自由基,甚至可以通过提高内源性 抗氧化物质的水平来实现。单线态氧和过氧自由 基都是体内生成的活性氧,它们均能与体内的生物 大分子,如DNA、蛋白质或脂质反应,削弱它们的 功能,与多种疾病,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有关。 番茄红素是有效的抗氧化剂,能淬灭单线态氧和捕 捉过氧化自由基,它通过物理和化学方式淬灭单线 态氧,以物理淬灭为主。番茄红素可以通过淬灭单 线态氧预防脂类过氧化,保护生物膜免受自由基的 损伤。
Matos 等利用猴细胞CVl2P 暴露于铁整合剂进行脂质过 氧化实验,细胞供给番茄红素(20 pmol/ 105 细胞) 后可使 脂质过氧化减少86 % ,提示番茄红素能保护哺乳动物细胞 的膜和DNA 免受损伤,且可能在抑制与氧化损伤相关的肿 瘤促进方面起积极的保护作用。 Pan 等对大鼠灌胃给予番茄红素,4 周后检测大鼠血浆及 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丙二醛(MDA) 、谷胱甘 肽过氧化物酶(GSH2Px) 和总抗氧化能力(T2AOC) 的活 性,结果发现,SOD ,GSH2Px ,和T2AOC 的活性与对照组 比较有显著升高,而MDA 却有显著的降低,说明番茄红素 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正常生理水平维生素能保护肝脏细胞线粒体免于被损害, 维生素A缺乏会引起肝中氧化损害, 并伴随着线粒体膜脂 改变和线粒体膜潜能降低。有研究显示在 对照组、维生 素缺乏组、缺乏后补充组三组小鼠中, 维生素A缺乏组线 粒体中GSH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MDA浓度却高于对照组。 研究表明, 维生素A, 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原具有一定抗氧 化作用,维生素A抗氧化作用与其具备多烯烃疏水链有关, 其能灭活氧自由基、经自由基、结合和稳定过氧化氢结构。 一般意义上讲, 烯烃链越长, 其稳定自由基能力就越强。 根据其结构特征, 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在氧分压增高时能 发生自动氧化, 且在氧分压低的情况下能十分有效发挥抗 氧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维生素A具有抗氧化性。
生物类黄酮物质
生物类黄酮(bioflavonoids)属植物次级代谢产 物,人体正常摄取的生物类黄酮主要来源于饮料、 茶、果酒、啤酒、蔬菜、水果、大豆及其制品等。 基本结构为苯基色原酮,具有二苯吡喃母核骨架 结构,现已分离出4000余种。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类黄酮具有广泛的抑癌和防癌作用, 尤其是对一些认为与人体雌激素有关的癌,如乳 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有较好作用。
肿瘤与氧化损伤 抗氧化物质 维生素C 维生素E 维生素A 番茄红素 生物类黄酮
肿瘤与氧化损伤
目前虽然有关肿瘤的病因尚未完全认识,但已经 发现自由基损伤生物大分子在辐射致癌,化学致 癌促癌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脂质过氧化与衰老、 中毒、肿瘤、炎症反应等多种疾病有关。脂质过 氧化进程中可产生多种自由基和非自由基产物而 引起细胞功能障碍, 特别是具有中等反应活性的 脂自由基, 易穿透并扩散进入细胞核, 直接攻击 DNA 或RNA , 与碱基起加合反应。如果此类加合 产物不能及时清除和修复, 就可能引起DNA 突变 并致细胞癌变。
流行病学研究:支气管癌、食管癌、胃癌、 口腔癌、喉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前列 腺癌患者血浆或血清中VA的含量低,相对 危险度增高。 动物实验:VA可抑制动物的肺癌、口腔癌、 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膀胱癌的发生。 小鼠经二乙基亚硝胺诱发肺癌,对照组诱 癌率为39.1%,而VA缺乏组诱癌率达 95.6%。
有关的动物实验 白求恩医科大学王光武等人对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进 行脂质过氧化损伤,观察添加VE的影响,结果显示VE能 明显减轻细胞脂质过氧化物的蓄积,保护细胞膜的流动性, 具有抵抗脂质过氧化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 有关的人群调查及试验 北京军事科学院观察老年人长期服用VE后,血清VE水平 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丙二醛水平明显下降,且在该实验中 老年人长期服用VE超过一年,≥50mg/d,均未发现不良 反应及肝肾功能功能损害。这与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相一 致。
抗氧化成分与肿瘤
天津天和医院 营养科
患肿瘤后,最常发生的症状是体重丢失和 营养不良,这也是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 一。此外,放疗、化疗和手术治疗等也会 使病人发生较大反应,主要表现是食欲不 良和组织消耗,因此营养治疗非常重要。 若癌症病人不能经肠道摄取食物,需采用 全静脉营养补充,或PN+EN,逐步过渡为 全胃肠道营养,对摄入不足的患者可补充 全营养素,这些方法对癌症尤其是晚期患 者有较显著的疗效。
作用机制: 1抗氧化作用:既能直接清除自由基,亦能清 除致癌物或促癌物形成的自由基,保护细 胞膜和线粒体膜免受脂质过氧化的损伤, 亦能使DNA得到保护,减少细胞受到致癌 物的损伤。 2诱导细胞的正常分化。 3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4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番 茄 红 素
番茄红素(lycopene) 是膳食中的一种重要的类胡萝卜素, 主要存在于番茄及其制品、西瓜、石榴、秋橄榄和紫色葡 萄柚中。在人类血浆中,番茄红素是以异构体混合物的形 式存在的,大约有50 %的顺式异构体。它是人类血浆中最 主要的胡萝卜素,它的水平受生物学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影 响。由于其脂溶性的特性,它在低密度脂蛋白(LDL) 和极 低密度脂蛋白(VLDL) 中积聚。同时,番茄红素还在肾上腺、 睾丸、肝脏和前列腺中积聚。 很多研究显示,番茄红素具有预防多种癌症、保护心血管、 抗老化、保护皮肤等功效,日本医学研究所对4个胃癌发病 率不同的地区进行调查,发现血浆番茄红素的浓度越高, 胃癌发病率越低。它的保护机制可能与番茄红素的抗氧化 和诱导细胞间间隙连接通讯活性有关。
维 生 素 E
维生素E (生育酚)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定位于膜的脂溶性天 然抗氧化剂,包括α生育酚、β生育酚、γ生育酚和δ生育酚, 右旋α生育酚是唯一自然存在的立体异构体,生物学测定效 力最大。在8种不同分子结构的维生素E中,α生育酚最具 代表性,对酸和热稳定,当没有氧气存在时,加热到200℃还 能保持原来的状态,在盐酸中加热到100℃也不起变化,但 暴露于氧、紫外线、碱、铁盐和铅盐下则易受破坏,酯式 比游离式稳定。 是一种苯并吡喃的衍生物,在其酮环上有一个活泼的羟基, 具有还原性,可提供电子,当自由基进入脂相发生链式反 应时,VE起到捕捉自由基的作用。
肿瘤与氧化损伤
DNA 氧化损伤所造成的生物学后果与人类的健康和某些 疾病有着紧密联系。大多文献涉及到的是肿瘤和衰老。致 癌物经体内代谢活化后, 形成自由基攻击DNA 才发生致癌 作用。促癌剂的促癌能力与其产生自由基的能力呈正相关, 能清除自由基的物质也能抑制促癌作用。许多致癌剂不需 经过生物转化就可以刺激细胞增生, 而有些促癌剂, 如有 机氧化物, 必须经代谢成为活性中间体引发信号传导途径 达到促有丝分裂作用, 这些中间体可能是自由基和亲电子 物质。目前已证实,氧自由基水平的增高以及细胞抗氧化 酶的改变可以导致肿瘤的发生,而且肿瘤患者通常也表现 出机体氧化还原状态的失衡,肿瘤与抗氧化系统之间呈相 互作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维生素C抗肿瘤作用的机制
维生素C 对机体细胞抗损伤作用。人体内由于代 谢原因可产生氧自由基,这种氧自由基的氧化反应 对体细胞的许多结构有损害作用。许多癌症的发 生都是由于活性氧(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 ROS) 对DNA 的氧化损伤造成的。维生素C 作为 抗氧化剂在体内可以和氧自由基结合发生还原反 应,清除有害的氧自由基,保护细胞的DNA 免受氧 化损伤。 维生素C 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维生素C 增强肿瘤宿主的免疫功能。 维生素C 抗炎及重建细胞间信号传递的作 用。
维生素C 的抗氧化性
维生素C 的抗氧化作用系由于其结构中有两个相邻的烯 醇式羟基极易解离出氢离子,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它的最 大特性是还原性,通过还原作用消除有害氧自由基的毒性。 其抗氧化作用表现在可以与O2- 、HOO - 及OH- 迅速反应, 生成半脱氢抗坏血酸,清除单线态氧,还原硫自由基,其抗氧 化作用依靠可逆的脱氢反应来完成。由于它是供氢体,也 可使被氧化的维生素E和巯基恢复成还原型,这是其间接抗 氧化作用。体外实验将能引发生成水溶性过氧基的AAPH 加入血浆温育,发现只有当血浆中维生素C 耗竭时,血浆 中才可检测到脂质过氧基,如果再加入维生素C ,脂质过 氧基含量停止上升。表明维生素C 有阻断脂质过氧化的作 用。。戴德哉等报道维生素C体内抗氧化作用优于体外,其 在体内可能通过其他间接途径发挥抗氧化作用,而不仅是 直接清除氧自由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