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数学教学效率的情感因素研究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学习与情感因素

小学数学学习与情感因素

小学数学学习与情感因素引言小学数学学习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

而学习效果的好坏不仅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还与学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数学学习的情感因素角度出发,探讨数学学习与情感因素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一、负面情感对数学学习的影响1.学习焦虑:许多学生在面对数学学习时会感到焦虑和压力,担心自己无法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

这种负面情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2.学习厌恶:对于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来说,学习数学可能成为一种负担,他们对数学学习抱有消极态度,缺乏学习的动力和耐心,容易产生学习厌恶情绪。

3.自我评价不足:一些学生常常过分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和与他人的比较,经常对自己的数学能力产生怀疑和负面评价,进而影响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二、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的策略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通过改善教室布置和学习资源的丰富来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2.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教师应该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案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3.鼓励和及时的反馈:教师在学生学习中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对学生的努力给予认可,同时提供具体的反馈意见,让学生知道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4.设立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适度提高学习目标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5.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和团队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1.积极的情感促进学习:良好的情感状态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而学习成功和成就感又会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积极情感产生。

2.负面的情感影响学习:负面的情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和学习效果。

浅析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浅析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浅析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因素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情感因素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建立良好情感氛围、发挥情感因素促进学习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浅析。

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情感因素与学习之间关系密切。

学生对于课程的态度、情感因素的表达,容易影响学习的选择、效果和成绩。

对于中学数学在学生中常见的情感因素,如学习焦虑、学习动力欠缺等,都容易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仅是对学习的体验,同时也是学习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情感因素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投入程度,若对数学产生兴趣和热爱,将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

相反,若学生存在学习恐惧、厌恶、厌烦等消极情感,学习效果必然下降。

总体而言,情感因素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影响有三个方面:对学习的态度、对学习方法的行为和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建立良好情感氛围为了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情感氛围,不仅能够在学习中释放积极的情感,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更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兴趣和投入度。

具体措施包括:1. 建立信任和尊重感建立信任和尊重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尊重,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风格,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

2. 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教师还应注意学生的情感转变,对于学生的消极情绪,要给予及时有效的反应。

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感体验,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感转变。

3. 充分认可学生的努力和成果学生的学习需要得到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动力。

教师要充分认可学生的努力和成果,增加学生对成功的期望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动力。

情感因素促进学习的作用良好的情感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发挥情感因素来帮助学习。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 使用优秀科技作品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最新的优秀科技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点滴谈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点滴谈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点滴谈数学作为一门具有严谨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往往给人一种冷静和严肃的印象。

然而,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因素却起着重要的作用。

情感因素既包括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态度和情感体验,也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关怀和教学情感的潜在影响。

本文将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细致探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一、学生的情感因素对数学学习的影响1.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是否有兴趣,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好的推动力之一。

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如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让学生体验数学的艺术美感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解决困难,克服学习中的挫折感。

而消极、厌学的态度则会让学生对数学教学失去信心,甚至影响其未来的数学发展。

因此,教师应时刻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

3.情感体验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数学兴趣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和挫折,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教师还应当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感。

二、教师的情感关怀对数学教学的影响1.爱与关怀教师的情感关怀是中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积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指导。

2.激发学生潜能教师的情感关怀不仅仅是对学生的爱与包容,还应当包括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应当发现和培养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展现自己的才能和潜能。

3.教学情感的潜在影响教师的情感在教学中的表现并不仅仅是为了取悦学生,而是具有深远的潜在影响。

教师以身作则的情感表达,可以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团结互助的品质。

数学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及其对策研究与分析

数学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及其对策研究与分析

数学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及其对策研究与分析在数学学习的领域中,我们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上,却容易忽视情感因素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实际上,情感因素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数学学习中的情感因素1、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学习中也不例外。

当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会主动投入学习,积极探索数学的奥秘。

相反,如果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就会觉得学习数学是一种负担,缺乏学习的动力。

2、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学生因为对数学本身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而产生的学习动力;外在动机则是由于外部的奖励、表扬或避免惩罚等因素而产生的学习动力。

具有强烈内在动机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能持之以恒,克服困难。

3、学习焦虑数学学习中的焦虑情绪是比较常见的。

可能是由于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是在课堂上害怕回答问题出错等原因导致的。

过度的学习焦虑会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效率。

4、自信心自信心在数学学习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的学生,更愿意挑战难题,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而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往往在遇到困难时容易放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5、学习态度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促使学生认真对待数学学习,主动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讨论。

而消极的学习态度则会让学生敷衍了事,对学习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二、情感因素对数学学习的影响1、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学生对数学有积极的情感,如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自信心,他们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方法。

相反,如果存在消极情感,如焦虑和恐惧,学生可能会逃避学习,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2、影响学习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当学生处于愉悦、放松的情感状态时,他们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记忆力也会增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数学知识。

而负面情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记忆效果。

3、影响思维能力的发展积极的情感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促进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点滴谈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点滴谈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点滴谈数学是一门抽象且逻辑性强的学科,对于中学生来说常常充满挑战。

然而,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通过正确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态度、自信心等,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教师的情感态度、教学资源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设置、学习环境的营造等方面,探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一、对教师情感态度的要求教师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以下情感态度。

1.热爱数学教学。

只有教师爱上数学教学并专注于教学任务,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数学教学中,负责任地对待每一堂课,不仅要给予学生学习知识的指导,还要激励学生发现数学的美与智慧。

2.注重情感沟通。

教师应积极亲和,与学生建立起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倾听他们的困惑和意见,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关爱。

3.在教学中树立积极心态。

中学生普遍对数学有抵触情绪,教师应积极树立自信心,并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

教师要给学生传递一种"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够解决问题"的信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合理设计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合理地设计教学材料、教学媒体和教学活动等,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情感培养。

1.注重启发思考。

教师应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讲解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

2.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应把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组织数学竞赛或者数学探索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习主动性。

3.多样化的教学媒体。

教师应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媒体,如动画、视频、模型等来呈现数学知识,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这样能够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点滴谈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点滴谈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点滴谈数学作为一门严谨而抽象的学科,在中学阶段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教学中往往忽略了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具体应用。

透过点点滴滴,我们可以看到情感因素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一、建立积极情绪情感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起到调节和促进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通过与学生的良好沟通和互动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倾听他们的困惑和想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启发性的问题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从而建立积极的学习情绪。

二、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面对困难和挫折。

这时,教师的激励和鼓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当表扬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时定量的复习和预习,有目标有计划的学习等。

通过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可以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保持持续的动力和积极的情绪。

四、合理布置作业作业是巩固和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

然而,过量和难度过大的作业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和负面情绪。

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布置作业,避免作业量过大和过难。

此外,教师还应及时批改作业,并提供详细的解答和评价,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并及时纠正。

五、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氛围对学生的情感影响非常显著。

教师应当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言,勇于提问。

要注重鼓励和包容,避免批评和打击学生的自尊心。

同时,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和游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正向情感。

六、情感因素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因素可以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双赢的效果。

数学学习中情感因素的影响

数学学习中情感因素的影响

数学学习中情感因素的影响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数学一直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然而,当我们谈到数学学习时,往往更多地关注知识的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却容易忽略情感因素在其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实际上,情感因素对于数学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兴趣是数学学习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情感因素。

如果一个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那么他会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的奥秘,积极地参与数学课堂,自觉地完成数学作业。

这种内在的驱动力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热情和积极性,遇到难题时也更有毅力去克服。

相反,如果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他们可能会把数学学习当成一种负担,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欲望。

例如,有的学生因为觉得数学枯燥无味,一上数学课就打瞌睡或者开小差,课后也不愿意花时间去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自信也是影响数学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

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的学生,在面对挑战时会更加勇敢,敢于尝试新的解题方法,不怕出错。

他们会把错误看作是学习的机会,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而缺乏自信的学生,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遇到稍微有点难度的题目就觉得自己不行,轻易放弃。

这种心态会严重阻碍他们数学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考试中,自信的学生能够冷静应对,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甚至超常发挥;而不自信的学生可能会因为紧张、焦虑而导致大脑一片空白,原本会做的题目也做错了。

焦虑情绪在数学学习中也较为常见。

适度的焦虑可以让学生保持一定的警觉性,提高学习效率。

但过度的焦虑则会产生负面影响。

比如,有些学生在考试前会过度担心自己考不好,这种焦虑情绪会使他们无法集中精力复习,在考试时也会因为紧张而影响发挥。

同样,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如果学生总是担心自己学不会、做不对,那么这种焦虑会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从而逃避学习。

学习数学的动机同样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是为了追求知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那么他们会更注重学习的过程,享受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点滴谈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点滴谈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点滴谈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情感因素在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师生关系、课堂氛围以及情感教育措施等方面探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一、师生关系的建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因素的重要基础。

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倾听他们的想法和看法。

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理解。

在这样的关系中,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支持,获得更好的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之间的友善关系,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和团结合作。

二、课堂氛围的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起着积极的影响。

教师应通过适当的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例如数学游戏、问题探究等,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立一些学习小组,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和互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这样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习效果。

三、情感教育措施的实施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中学数学教学中应采取一些情感教育措施。

首先,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教师可以通过学习目标的设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学习数学的热情。

其次,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关怀,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变化。

教师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困惑,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

四、应对学习中的情感问题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情感问题,如学习压力大、自信心不足等。

教师应关注这些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首先,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困惑,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

教师应注重夸奖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学生解决情感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数学教学效率的情感因素研究宁波市镇海区炼化中学周宏芳钱建平吴大庆315207摘要:本次国际化的教学改革浪潮,主要变革体现在突出了情感教育,培养非智力因素逐渐被教育界所重视。

本研究通过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概念分析,努力确认对数学教学效率影响最大的情感因素。

在保证抽样的代表性的情况下,发放并回收168份调查表,其中有效问卷100份大于理论的最小样本量75,信度为0.811,表明数据很可信,然后利用均值差异分析和相关分析发现11个问题与数学成绩有密切关系,使用因素分析法,对所有问题做了共同因素的抽取,最终发现这11个问题分别属于6个因素,文章分析并探讨其中包含的5个非智力因素,分别为热情、坚持性、自信心、归属感、理智感。

最后我们利用一年的时间对研究成果做了深入的实践,结果显示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均值差异,相关分析,因素分析,情感因素,教学效率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国际性的教学改革,是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一次巨大变革,同时也是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及时纠正,教学改革明确提出,教学必须努力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次国际性的改革三维目标中情感目标的确立和发展成为其重要的特征之一,因为教育界普遍认识到,我们不仅要培养有知识的人,更重要的培养有能力的成熟的人,成功的人,而在人的成功道路上,智力因素虽然十分重要,但是非智力因素更加重要,比如能够真诚愉快地与人团结合作,能够创造性思考问题,能够遇到问题百折不饶,勇往直前,这些都是我们最终成功所依靠的,所以教学必须要体现情感目标,从而实现三个目标的统一。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过往的教育体系中,比较关注知识、方法层面的教育,情感上我们虽然做了很多,但是对于什么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却了解不多,对于学科教学资源有限的形势下,我们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情感素质能促进数学教学效率的极大提高,这些探究目前并不多。

一、关于情感目标的概念研究分析:情感不同于情绪,它是由社会性需要是否获得满足所引起的高级且复杂的体验。

情感教育不同于给予简单的情绪化感受,是一个高级的复杂的感受过程,态度是习得的、由认知、情感、意向三个因素构成的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作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是一种比较持久的个人心理结构。

从这个定义来看人的态度是在后天环境中习得的。

态度是有对象和反映倾向的,所以它对于情感有反向强化作用,同时态度的后天性说明态度的形成与认知因素相关。

价值观是主体对客观事物按其对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标准,是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价值的看法。

所以说价值观就是认知的具体结果。

换句话说,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可以通过合理的认知方式得到形成和转变,情感教育的目标合理确立是形成三者的重要手段。

情感教育是新教改的三维目标之一,通过与前2个目标的比较,我们意识到,所谓的情感教育的目标比情感要大得多,应该是与智力因素并列的非智力因素的提高。

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讲包括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主要由动机、兴趣、性格、情感、意志等五种基本心理因素组成,具体包括志向、成就动机、求知欲、表现欲、热情、责任感、荣誉感、义务感、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独立性、坚持性、创造性等多项因素。

我们此次的研究就是致力于发现影响学生学习的首要的情感因素,找到最快提高教学效率的情感途径。

二、问卷调查的设计和信度和效度的控制:㈠控制外部效度:采用一次调查,多种角度数据分析,避免实验本身对被试的污染,防止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问卷设计题目数量共66题,其中与研究目的相关49题,无开放题且尽可能掩饰研究目的,避免霍桑效应和安慰剂效应。

㈡控制内部效度:从统计回归角度对部分两极化答案试卷做适当取舍。

问卷中关于分数和学习难度等指标存在客观数据,但考虑到调查的对象是学生的主观情感,所以我们调查个人感受对其学习的促进作用而不是试题本身,可以避免由年龄因素引起的内部效度的变化。

㈢问卷设计参考了成熟量表,但考虑到学生有可能对问卷进行随意回答,影响信度和效度,问卷设计中采用了部分技巧,如:问题中绝大多数题目为7点法的数字式自陈量表,但是也穿插设计了需要2分变量或实际数据回答的题目,若学生仍然以7点法结论回答,自然可以认为该学生作答时未认真读题,问卷应该视为废卷。

问题61~66测试目的与55相同,若答案差距过大,则认为该学生对自我了解不足而影响信度,视作废卷。

综合的手段确保了问卷的信度。

三、确定抽样的对象和样本容量为了确保被试的代表性,抽样对象包括不同年级、性别、学习成就的学生,具体为2个年级的5个班级的学生。

根据前期相关调查S=6.3,估算总体标准差为σ=6.693 ,当取2d =,0.01α=时根据公式22()Z n dασ=算得22.58 6.693()74.552n ⨯=≈四、结果的统计分析共发放并回收问卷168张,判断其中68张问卷为无效卷,有效问卷数量大于74.55,调查数据的效度能够得到保证。

信度计算结果克伦巴赫α系数=0.811>0.8,按α系数定义达到很可信水平,即内部一致性好,数据具有真实性。

(一)均值差异分析均值差异分析的目的是探求造成显著成绩差异差异的不同班级的不同观点,包括智力及非智力因素。

我们调查的5个班级,由于某些原因,其中有2个班级的总体况较好,我们对2类班级的成绩做显著性检验发现t =2.727存在显著差别。

表1不同类型班级所有项目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结果题号2 3 4 567 8 9 11 13 15 16 17 18 19 20|t| 0.00 0.06 0.82 0.64 2.13* 0.47 0.30 0.14 0.72 3.49** 0.68 1.86 0.80 0.250.86 0.89 题号21 22 25 26 27 29 3132 33 39 40 41 42 43 44 45|t| 1.33 0.94 0.76 1.07 0.51 0.56 1.12 0.80 2.97** 0.64 0.80 2.09*0.15 0.22 1.86 1.77 题47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8 59 60 1 10 28 48号|t| 1.91.131.522.21*0.001.291.290.610.10 1.560.11.980.162.84*1.020.83注:* p<0.05 ** p<0.01 下同表1显示6、10、13、33、41、51题的态度存在显著的差异。

(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及显著性判断可以探求各个问题与数学成绩相关程度,同时由相关方向可知其对教学效率是有利还是不利。

k-s检验全部数据均为正态分布且显然满足积差相关的其他条件。

分析结果参见表3表3数学成绩与学生观点之间的相关研究表(N=99)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5r xy 0.06-0.3**0.12-0.12-0.120.14 0.11-0.040.07-0.16-0.07-0.040.22*题号16 17 18 19 20 21 22 25 26 27 28 29 31r xy 0 0.17 0.17-0.04-0.01-0.170.14-0.14-0.11-0.04-0.060.22*0.02题号32 33 39 40 41 42 43 44 45 47 48 49 50r xy 0.12-0.01-0.040.16 0.02 0.03 0.06-0.140.11 0.3** 0.15 0.01 0.2题号51 52 53 54 55 56 58 59 60r xy 0.180.1 0.04 0.19-0.010.15-0.12-0.14-0.23*表3数据显示,第2、15、29、47、60题与数学成绩显著相关。

(三)因素分析通过均值差异分析和相关分析,我们发现了与数学学习效果显著相关的11个问题,通过对相关系数的计算发现,很多问题之间并非独立的,即在某些相关的问题背后可能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发生原因(因素),这些因素才是影响数学学习的关键,以下通过因素分析研究总体问卷包含的共同因素以及和数学成绩密切相关的这11个问题中的共同因素。

表4 KMO and Bartlett's球形检验KMO取样适切性量数 Bartlett's 球形检测Approx.卡方检测自由度显著性水平0.771 3121.535 1176 0.000KMO=0.771>0.5,说明变量间共同因素比较多,显著性水平p<0.01达到特别显著水平,表明母群体的相关矩阵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因素分析。

表5整体解释变异数(主成分分析法)因素转轴后的数据特征值变异百分比% 累计解释变异%1 7.7 15.7 15.72 4.1 8.3 24.13 2.9 6.0 30.04 2.6 5.2 35.35 2.5 5.1 40.46 2.5 5.0 45.47 2.4 5.0 50.48 2.4 4.9 55.39 1.9 3.9 59.110 1.8 3.7 62.911 1.8 3.7 66.612 1.7 3.4 70.013 1.5 3.1 73.0由表5看出,按照特征根值大于1的原则进行因素抽取,可将原来的49个因素面化成13个共同因素,这13个共同因素累积解释变异数的百分比为73%。

利用用方差最大法对矩阵进行旋转,使因素负荷明显化,同时对相关问题按照对因素负荷的大小进行分类后,我们发现先前发现的11个与数学成绩密切相关的问题分属于其中6个因素,结果参见表6表6 11个问题按共同因素分类结果表因素及问题因素负荷因素1 33、你认为作业订正的重要程度:0.71 47、你觉得你听课注意力能够集中的程度:0.51 13、你觉得数学测试的快乐程度:0.40因素3 60、你觉得你面对困难的勇气的大小程度:0.76 因素4 2、你认为数学的难度大小程度:0.76因素7 51、你觉得你本人创造力大小程度:0.58 15、你对自己数学成绩的满意程度:0.50 6、你认为数学自学的作用大小程度:0.35因素9 41、你觉得老师对你的学习情况的关注程度:0.79因素1010、你认为数学练习量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程度:-0.7629、你觉得你回答出老师上课口头问题的程度:0.38五、综合讨论及结论结合均值差异和相关分析、因素负荷,我们对相关问题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因素1体现对学习的投入程度,可看作对待学习的热情,它是关键因素,其影响最大,其解释总体变异为15.7%,远远大于其他因素。

2、因素3体现坚持性,它能促进学生形成顽强的性格,这样有利于学生勇敢地面对困难,积极应对挫折,良好的意志力可以能够积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去克服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