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

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0种,分点号和标点两大类。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扩展资料

标点符号的位置:

1、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居左偏下,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2、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3、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破折号、省略号、连接号和间隔号放在字下居中。

4、着重号、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下边,可以随字移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标点符号

1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标点符号用法大全,附例句、解析 侯老师说 标点符号的使用,一直是困扰小学生、初中生的一大难点,趁着期末考之前,让我们再次重温一下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吧~毕竟考试的时候,多提一分都是好的嘛~一、标点符号歌 句号(。)是个小圆点,用它表示说话完。 逗号(,)小点带尾巴,句内停顿要用它。 顿号(、)像个芝麻点,并列词语点中间。 分号(;)两点拖条尾,并列分句中间点。 冒号(:)小小两圆点,要说话儿写后边。 问号(?)好像耳朵样,表示一句问话完。 叹号(!)像个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 引号(“”)好像小蝌蚪,内放引文或对话。 话里套话分单双,里单外双要记牢。 省略号(……)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没完。 破折号(——)短横线,表示解说、话题转。

书名号(《》)两头尖,书、刊名称放中间。 圆括号(),方括号[],注解文字放里边。 学标点,并不难,多看多练才熟练。二、用法简表

三、标点符号的使用 (一)句号 句号是最常用的符号,小学一年级就要认识它。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句号的句子语调平缓。 例如: 1.太阳暖烘烘的。(小学《语文》第四册《丑小鸭》) 2.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小学《语文》第七册《五彩池》)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 4.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金色的鱼钩》) 例1非常简单,讲太阳给人们的感觉,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用句号。 例2是一个较长的句子,它用四个“有的”把几种池底石笋的形象连在一块,句末用句号标示。

常见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

常见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 一、点号 (一)句末点号 (1)句号 句号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陈述句完了之后一个较大停顿 例如: ①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都要认真学习和了解祖国的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历史。(陈述句) ②今天我们必须回去。(有强调意味陈述句) ③下课了。(独词无主句表示陈述语气) ④请把门关上。(语气舒缓的祈使句) (2)叹号 感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 1、感叹句、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及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后用叹号。 ①我们的祖先多么伟大啊!(感叹句) ②祥林嫂,你放着吧!(语气强烈的祈使句) ③世界上哪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语气强烈的反问句) ④我哪里比得上他呀!(语气强烈的反问句) 2、语气强烈的独词句、非主谓句和带有强烈感情的感叹词,都可用感叹号。 例如:哎呀!你走错了。 3、两个以上叹词相连使用,一般只在最后用一个叹号。 例如: ①“啊,啊!”伊又吃了一惊…… ②“救命啊!救命啊!”一个声音在呼喊。(两个叹词后都用) 4、叹词句和感叹句连用,一般只在最后用一个叹号,叹词后用逗号。注意倒装 例如: ①啊,这赠品是多么丰饶啊! ②哇,这地方真美! ③祖国壮丽的河山啊,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强烈地吸引着游子的心! 5、在称呼语、应答词和象声词后面,以及标语口号的末尾,如果带有强烈的思想感情,也可用感叹号。

(3)问号问号用在一句话的末尾,表示疑问语气。 例如: ①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②他是谁?从什么地方来? 注意点: 1、反问句(只问不答)和设问句(自问自答)都是无疑而问。 例如: ①在战争激烈的时候,我们不是曾经来回走在田野里寻觅野草来么? ②你见过金丝猴吗? ③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④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2、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完整的意思,因而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用逗号;但有时为了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也可以在各项之后都用问号。 例如: ①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 ②你同意呢,还是不同意呢? ③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人民的对立面反对他们呢?(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 3、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用问号。 例如: ①请你稍微挪一下凳子好吗? ②你来一下好吗? 4、表示疑问的问话中,含有称呼的,不论称呼在前在后,问号一律用在句尾 例如: ①你到过上海吗,小刘? ②小刘,你到过上海吗? 5、有的问句,主语和谓语倒置,应注意把问号放在句末,谓语后面用逗号。 例如:①怎么啦,你? ②安排工作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志? 6、叹词“啊”“咦”等单用,并带有疑问语气时,也是疑问句,后面用? 例如:啊?怎么会是他?

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方法大全

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方法大全 顿号 1、用于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有“和”的意思 例1:中国共产党是光荣、伟大、正确的党。 例2:周恩来是民族英雄、党的领袖、开国元勋、人民公仆、世界伟人。 2、数字相连表概数,中间不用顿号。 例3:我刚要跨过大门,被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捉住了。 七八个人/三四个月/三、四月份/三五之夜/年方二八/三八妇女节/诗的三、四联/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 3、集合词语内不用顿号。 例4:别不分青红皂白,见人就埋怨。工农业/指战员/科学技术/调查研究/教职员工/男女老少/父母/师生 4、顿号与连词不能同时使用。 例5:孩子们给在地里劳动的父母送来了开水、地瓜和煎饼。所谓同时使用是指用于一处,起相同作用。例如:开水、地瓜、和煎饼。 5、并列成分后带有语气词不用顿号。 例6: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6、并列成分出现不同层次,大并列用逗号,小并列用顿号。 例7: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7、并列的主语、宾语根据并列成分短长选用顿号或逗号。 例2:(略) 例8:他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例9: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鲜艳的山花,使年轻人深深地陶醉了。并列的主语、宾语被同一修饰语修饰时一般用顿号。 8、并列的定语、状语间一般用顿号。 例10:年仅三十岁、无儿无女、重病在身的老王,是个老红军。 例11:他也跟着大摇大摆、若无其事地走进会场。后置的并列定语间用逗号。/并列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之间一般用逗号。 9、并列的谓语、补语间一般用逗号。 例12:我走后,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例13:这个故事讲得真实,感人。共带一个宾语的并列谓语间用顿号。/并列补语不需要强调时,之间用顿号。标题中的并列一般用空格或连词表示而不用顿号。/复指造成的并列成分间一般用逗号。 逗号 1、不要在不该停顿时用逗号。 例14: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使句子支离破碎。 2、该用句号作结时不要用成逗号。 例15:中国领导人决心防止“非典”的再次爆发,卫生部长吴仪表示愿意改革中国的卫生保健体系,这给国际卫生官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会使文章一逗到底。这是作文书写中的常见毛病。

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一、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 1、句号(.) (1)句号用来表示句子的结束。 例:学习的路上要永不止步。 (2)也可用于缩写词语的末尾,表示省略字的意思。 例:家家户户有自己的朝代称。Mr.(先生) 2、逗号(,) (1)在非正式文体中,用于句中表示停顿的地方,或句间短暂停顿的地方。 例:昨天,我有点累,但还是把作业做完了。 (2)用于列举成分时,表示列举的临界点。 例:老师派发的材料有:毛笔,墨瓶,墨汁。 3、分号(;) (1)表示句子间比逗号强调的停顿程度。 例:昨晚她看到了一只蝴蝶;今早又看到了一只小老鼠。 (2)表示停顿前后句子间的中间联系,并表示句子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例:老师派发了笔,墨瓶;老师又派发了墨汁。 4、冒号(:) (1)在先写出问题或定义,再根据问题或定义具体解释说明时,

可以用冒号结束前一句,引出解释性句子。 例:成功的最大因素是什么:勤奋和毅力。 (2)用于明确提示人们注意后面要跟着说的内容。 例:要有正确的心态:自信,乐观,勤奋。 5、问号(?) (1)用在句末,表示疑问句的意思。 例:眼前的风景是什么? (2)表示叹词。 例:天气这么冷? 6、感叹号(!) (1)表示感情类型的句子的末尾。 例:有了信仰,幸福无边! (2)可用来表示突出语气、强调的话。 例:有了信念,攀登高峰! 二、其他用法 1、省略号(…) (1)用于短文中间,表示部分文字省略不读。 例:他来到了草原,见到羊群四处奔跑,“咩...咩…”的叫声,闻着鲜花的香味,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2)用于表达不完整的感叹句的末尾。 例:太神奇了!… 2、破折号(—)

标点符号使用方法大全

标点符号使用方法大全

三、标点符号的使用 (一)句号句号是最常用的符号,小学一年级就要认识它。 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句号的句子语调平缓。例如: 1.太阳暖烘烘的。(小学《语文》第四册《丑小鸭》) 2.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小学《语文》第七册《五彩池》)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

4.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金色的鱼钩》) 例1非常简单,讲太阳给人们的感觉,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用句号。例2是一个较长的句子,它用四个“有的”把几种池底石笋的形象连在一块,句末用句号标示。例3是个长句子,实际是并列的三句话,讲了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因为三个句子作用相同、形式一样,联系紧密,放在一个大的句子中,中间用分号隔开。例4是一个带有关联词语的句子,“只要……就……”是连接构句的纽带,所以仍算为一个句子。 在阅读过程中,句号标志着停顿较大,即停顿的时间较长,例2例4中的逗号和例3中的分号,它们所标志的停顿时间都不能超过句号。 我们再看: 5.今天星期三。 6.昨天晴天。 7.随手关门。 这三个例句乍看上去都不像是个完整的句子,不符合我们平常认识的“谁(或什么)干什么(或怎么样)”的构句模式,但仔细一想,它们都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它们是句子的特殊形式,所以都使用句号。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用不用句号,关键不是看语言的长短,而是要看语言有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能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有的虽然只是一个词,但却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个词就构成了一个句子。例如: 8.走。 9.没有。 有的虽然由多个词构成,但并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按句子结构的要求,它只是句子的一个部件(又叫成分),那就不能算一个句子。例如: 10.大的小的、方的圆的、在阳光下闪着灿烂光辉的五彩池 不是句子,就绝不能用句号。完整的句子是不是就可以用句号呢?不一定,还要看这个句子的语气。句号适应于陈述语气、语调平缓的句子,语气很重的疑问句等就不能使用句号。如: 11.这是你的面包? 12.李黑,把枪放下! 这两个句子如果都换用句号,那么例11就不是问话了,而是告诉你“这面包是你的”,例12就不是命令的语气,而是向人陈述“李黑把枪放到地上”这个动作了。 (二)平时我们写作文,对句号的使用存在三种不正确的现象。

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下面跟来看看。 常用标点符号用法一问号 1.选择问句,问号用在句末,中间用逗号。 如:你是参加电子计算机培训班呢,还是美容美发培训班呢 2.倒装问句,问号用句末。 如:你知道她来干什么吗,老王 3.有疑问词,但非疑问句,表陈述语气,句中用逗号,句 末用句号。 如:鲁迅先生为什么写《自嘲》这首诗,当时的社会背景是 什么,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4.反问句感情强烈,句末改用叹号。 如:这样的人都不法办,难道还有天理吗! 5.选择问句为了表示强调,具有相对独立性,每项后面可 用问号。 如:是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 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

6.连续问句,各句前后语意连贯,各句后用问号。 如:市长每天都去掏烟囱他不处理日常政务市里难道没有比掏烟囱更重要的事我心里纳闷。 7.肯定和否定连用的正反问句式如不表示疑问语气时,句 末不用问号,而用逗号或句号。 如:概括地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生”这八个字,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 8.表疑问的独词句后用问号。 如:“啊!地狱”我很吃惊,只是支吾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 常用标点符号用法二冒号 1.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如下、 例如”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如: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2.总括性话语前的停顿,用冒号,以总结上文。

如: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 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 前途。 3、“××说”,如果只管下面便用冒号,只管上面便用句号,既管上又管下,一般用逗号。 如:①岳军小声解释说:“见识见识嘛,不会起化学反应的。”只管下 ②“见识见识嘛,”岳军小声解释说,“不会起化学反应的。”既管上又管下 ③“见识见识嘛,不会起化学反应的。”岳军小声解释说。 只管上 4非提示性话语后边不能用冒号。 如:省教育厅在给孙家村的纪念碑上刻着:“办学伟绩永垂 青史”八个大字。该句“刻着”没有提示性作用,后面的冒号要 删掉。 5间接引用的“说”后面不用冒号。

常见的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方法介绍(11种标点)

常见的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方法介绍〔11种标点〕 〔一〕顿号 1、用于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 例1:中国共产党是光荣、伟大、正确的党。 例2:周恩来是民族英雄、党的领袖、开国元勋、人民公仆、世界伟人。 2、数字相连表概数,中间不用顿号。 例3:我刚要跨过大门,被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捉住了。七八个人/三四个月/三、四月份/三五之夜/年方二八/三八妇女节/诗的三、四联/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 3、集合词语内不用顿号。 例4:别不分青红皂白,见人就埋怨。工农业/指战员/科学技术/调查研究/教职员工/男女老少/父母/师生 4、顿号与连词不能同时使用。 例5:孩子们给在地里劳动的父母送来了开水、地瓜和煎饼。所谓同时使用是指用于一处,起相同作用。例如:开水、地瓜、和煎饼。 5、并列成分后带有语气词不用顿号。 例6: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6、并列成分出现不同层次,大并列用逗号,小并列用顿号。 例7: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7、并列的主语、宾语根据并列成分短长选用顿号或逗号。 例2:〔略〕例8:他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袖,中华人民XX国的开国元勋。例9: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鲜艳的山花,使年轻人深深地陶醉了。并列的主语、宾语被同一修饰语修饰时一般用顿号。 8、并列的定语、状语间一般用顿号。 例10:年仅三十岁、无儿无女、重病在身的老王,是个老红军。 例11:他也跟着大摇大摆、若无其事地走进会场。后置的并列定语间用逗号。/并列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之间一般用逗号。 9、并列的谓语、补语间一般用逗号。 例12:我走后,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例13:这个故事讲得真实,感人。共带一个宾语的并列谓语间用顿号。/并列补语不需要强调时,之间用顿号。 标题中的并列一般用空格或连词表示而不用顿号。/复指造成的并列成分间一般用逗号。 〔二〕逗号 1、不要在不该停顿时用逗号。 例14: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使句子支离破碎。 2、该用句号作结时不要用成逗号。 例15:中国领导人决心防止“非典〞的再次爆发,卫生部长吴仪表示愿意改革中国的卫生保健体系,这给国际卫生官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会使文章一逗到底。这是作文书写中的常见毛病。

16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16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1、句号。用于单句之后;用于复句之后;用在省略号后面;表示疑 问形式的句号。 2、问号。用于询问句末;用于反问句末;用于设问句末;用于选择 问句末;用于表示疑问的独词或词语后。 3、叹号。用于感叹句末;用于祈使句末;用于感叹、应答词之后; 用于象声词之后;感叹号的并用,为了引起人们注意,突出问题的严重性,但这种并用形式不可滥用;与问号连用,表示复杂语气。 4、逗号。逗号在文中使用频率较高,单句、复句都需要它的存在, 它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5、顿号。用于并列的词、并列的短语之间;并列结构作谓语时,并 列成分之间一般用顿号;用于序次语,顿号用于序次语的后面,只表示序 次和停顿,并不表示列。 用于内容上有对比的各分句之间;用于并列关系多重复句内的两在分 句之间;用于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用于分项 说明的语句之间。 7、冒号。用于引起下文的词语后;用于总括前文的词语前;用于解 释性分句前;用于引语“某某说之后;用于判断词“是”的后面;用于 “注意”、“指出、“证明”、“例如”、“如下后;用于写信、讲话稿 的呼语后。 8、引号。用于标明文章中引用的部分;用于标示文章中需要突出的、含有特殊意义的词语;用于标示文章中的反语、讽刺语;用于标示文中的

象声词;用于标示文章中引用的成语、俗语、歇后语、方言土语、格言等;用于标示文章中的简称词语;用于标示文章中出现的新名词。 9、括号。用于注释句子里某些词语;用于注释整个句子;用于标明 插叙动作的词语或剧本中关于人物情态和环境的描写说明。 用于标明序次语;用于标明事情发生的时间或地点;用于标明引文或 文章的出处;用于标明文章的转接起讫;用于给汉字拼音;用于字典、辞 书中的词条解释;用于行文中的订正和补充性词语。 10、破折号。用于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于标明语意的转换;用于标明语意的递进;用于标明语意的转折;用于标明语句间的因果关系;用于标明行文中的插说。 11、省略号。用于表示引文中的省略;用于标明列举时的省略;用于 标明重复语句的省略;用于标明数目递增的省略;用于标明语意未尽、意 在言外的省略;用于标明沉默或虚缺;用于标明语意中断的省略;用于表 示声音的断断续续;用于表示声音的延长。 13、连接号。用于连接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的一个意义单位;用于相 关时间、地点的连接,表示时间、地点的起止;用于连接相关数目字,表 示数目起止;用于相关字母、阿拉伯数字之间;用于连接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 14、间隔号。间隔号主要作用是用以表示某些少数民族人名或某些外 国人的名字和姓氏之间的分界,月份和日期间的分界,书名和篇目之间的 分界,诗体、词牌与题目的分界,朝代和人名间的分界等。

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标点符号用法大全

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标点符号用法大全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下面总结了一些用法。 1.句号“。” 陈述句末尾的停顿,但句号的形式除了“。”之外,还有一个形式是“.”,被称为“西文句号”。在遇到末尾是字母及特殊特殊符号时,为了防止“。”与英文字母“o”混淆,一般在末尾使用西文句号。 例如:焦耳定律的公式是:Q = I2RT. 这道题的计算结果是52%. 2.顿号“、” 表示句子中并列的词或词组间的停顿。也可表示次序后的停顿。 例: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第一、……第一、……第三、…… 3.冒号“:” 冒号一般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或者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这个大家应该都清楚,但是关于冒号还是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同一句中勿用两个“冒号”。例如:总经理大声宣布:今天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明天全体休息一天! 4.引号“” 引用说话或文章晨一段文字。也可表示特指的词语或反语、讽刺。 例:白求恩说:“我是来工作的,不是休息的。” 战士们决心砸烂敌人的“乌龟壳”。 5.省略号…… (1)表示说话未完或余意未尽。 例:我跺着脚大喊:“咳!这么冷,小心你的脚……” (2)表示声音断续。 例:“你们……将来……”他的声音越来越小。 (3)表示重复词语或列举的省略。

古老的钟声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6.破折号—— (1)表示解释部分或说明部分。 例: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2)表示意思的转折。 例:训练动物是很有意思的——猴子的动作多么像人啊! (3)表示声音的延续。 例: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地念起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7.书名号“《》” 主要用于书名、刊物名等,但在我们的日常使用中,经常会把不应该用“书名号”的地方误用为“书名号”,如证件名、奖杯名、机构名等。例如:《凤凰牌》自行车;荣获《金鹰奖》;住在《XX国际大酒店》

16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16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1. 句号(。) (1)句号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如:妹妹是一名小学生。 (2)语气较弱的祈使句,也可以用句号。如:请您稍等一下。 (3)几个单独的句子组织在一起而合成的一个长句子,表达一个意思的时候,只在句末用句号,中间用逗号。如:深林里有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泉口上堆满了枯枝败叶。 2. 问号(?) (1)问号表示一个疑问句末尾的停顿和语气。如:你的家在哪儿? (2)针对一件事情的连续提问,句子没说完,意思还不完整,问号放在句末。如:这本书是李明的,还是刘红的? 3. 感叹号(!) (1)感叹号表示一个强烈感情色彩(高兴、赞扬、惊讶、愤怒、请求等)的句子完了之后的停顿和语气。如:我们胜利了! (2)陈述句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也可以用感叹号。如:顷

刻间数万倾良田成了一片汪洋! (3)陈述句末尾带有语气助词,表示某种语气的。如:你别那么急,时间还早着呢! (4)祈使句的语气特别强烈的。如:小白兔惊恐地喊起来。如:'救命啊!' (5)标语、口号、敬语、称呼语和应答语后。如: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4. 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 (1)主语(句子陈述的对象)较长,或者为了突出主语,便在主语后加逗号。如:浦东,欢迎您! (2)句子开头的修饰成分、独立成分同别之间用逗号。如: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3)宾语(动词后,回答'谁'或'什么')较长时,用逗号隔开。如:他抬头一看,一辆汽车正开过来。 (4)用逗号表示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停顿。如: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5)用在并列词组之间的停顿。如:哪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千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6)用在关联词之后表示停顿。如: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啊。 5. 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如:她是那么谦虚、美丽、善良。

常见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

常见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 常见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 一、点号 (一)句末点号 (1)句号 句号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陈述句完了之后一个较大停顿 例如: ①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都要认真学习和了解祖国的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历史。(陈述句) ②今天我们必须回去。(有强调意味陈述句) ③下课了。(独词无主句表示陈述语气) ④请把门关上。(语气舒缓的祈使句) (2)叹号 感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 1、感叹句、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及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后用叹号。 ①我们的祖先多么伟大啊!(感叹句) ②祥林嫂,你放着吧!(语气强烈的祈使句) ③世界上哪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语气强烈的反问句) ④我哪里比得上他呀!(语气强烈的反问句) 2、语气强烈的独词句、非主谓句和带有强烈感情的感叹词,都可用感叹号。 例如:哎呀!你走错了。 3、两个以上叹词相连使用,一般只在最后用一个叹号。 例如: ①“啊,啊!”伊又吃了一惊…… ②“救命啊!救命啊!”一个声音在呼喊。(两个叹词后都用) 4、叹词句和感叹句连用,一般只在最后用一个叹号,叹词后用逗号。注意倒装 例如:

①啊,这赠品是多么丰饶啊! ②哇,这地方真美! ③祖国壮丽的河山啊,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强烈地吸引着游子的心! 5、在称呼语、应答词和象声词后面,以及标语口号的末尾,如果带有强烈的思想感情,也可用感叹号。 (3)问号问号用在一句话的末尾,表示疑问语气。 例如: ①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②他是谁?从什么地方来? 注意点: 1、反问句(只问不答)和设问句(自问自答)都是无疑而问。 例如: ①在战争激烈的时候,我们不是曾经来回走在田野里寻觅野草来么? ②你见过金丝猴吗? ③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④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2、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完整的意思,因而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用逗号;但有时为了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也可以在各项之后都用问号。 例如: ①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 ②你同意呢,还是不同意呢? ③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人民的对立面反对他们呢?(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 3、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用问号。 例如:

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

•顿号 1、用于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 2、数字相连表概数,中间不用顿号。 3、集合词语内不用顿号。 4、顿号与连词不能同时使用。 5、并列成分后带有语气词不用顿号。 6、并列成分出现不同层次,大并列用逗号,小并列用顿号。 7、并列的主语、宾语根据并列成分短长选用顿号或逗号。 8、并列的定语、状语间一般用顿号。 9、并列的谓语、补语间一般用逗号。 标题中的并列一般用空格或连词表示而不用顿号。/复指造成的并列成分间一般用逗号。 逗号 1、不要在不该停顿时用逗号。 2、该用句号作结时不要用成逗号。 3、逗号不要和顿号、分号、冒号混淆。 4、逗号和标号同时使用时位置要得当。 分号 1、并列复句的分句间和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的第一个层次间一般用分号。 2、并列分句中没用逗号,不能径直使用分号。 3、分条陈述时,每一条不管是词、短语还是句子,每条内部不管有没有逗号, 之间都可用分号。 冒号 1、一般有提示下文和总结上文两种作用。

2、冒号提示下文时不能用在非提示语后面。 3、冒号一般不能套用。 4、冒号一般只管到一句话结束,不能管几个句子。 5、如果提示的内容不是句子全部,而是部分的话,则不能用冒号。 6、“某某说”等提示语在引文前用冒号,在引文中用逗号,在引文后用句号。 句号 陈述句末尾和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用句号。 叹号 1、感叹句、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及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后用叹号。 2、两个以上叹词相连使用,一般只在最后用一个叹号。 3、叹词句和感叹句连用,一般只在最后用一个叹号,叹词后用逗号。注意倒装 问号 1、疑问句和语气不太强烈的反问句末尾用问号。 2、选择问一般只在末尾用一个问号。 3、判断是否用问号看句子是否有疑问语气,而不应该看是否有疑问形式。 主谓倒装的句子只在句末用一个句末点号。 引号 1、完全引用的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不完全引用的引文后如用点号放在引号外。 2、意引不用引号。 3、引文内还有引文,里面用单引号。 4、引文的范围要准确。 5、以地名来命名的厂、路、站、工程等均不需引号。

常见地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方法介绍(11种标点)

常见的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方法介绍(11种标点) (一)顿号 1、用于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 例1:中国共产党是光荣、伟大、正确的党。 例2:周恩来是民族英雄、党的领袖、开国元勋、人民公仆、世界伟人。 2、数字相连表概数,中间不用顿号。 例3:我刚要跨过大门,被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捉住了。七八个人/三四个月/三、四月份/三五之夜/年方二八/三八妇女节/诗的三、四联/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 3、集合词语内不用顿号。 例4:别不分青红皂白,见人就埋怨。工农业/指战员/科学技术/调查研究/教职员工/男女老少/父母/师生 4、顿号与连词不能同时使用。 例5:孩子们给在地里劳动的父母送来了开水、地瓜和煎饼。所谓同时使用是指用于一处,起相同作用。例如:开水、地瓜、和煎饼。 5、并列成分后带有语气词不用顿号。 例6: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6、并列成分出现不同层次,大并列用逗号,小并列用顿号。 例7: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7、并列的主语、宾语根据并列成分短长选用顿号或逗号。

例2:(略) 例8:他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例9: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鲜艳的山花,使年轻人深深地陶醉了。并列的主语、宾语被同一修饰语修饰时一般用顿号。8、并列的定语、状语间一般用顿号。 例10:年仅三十岁、无儿无女、重病在身的老王,是个老红军。 例11:他也跟着大摇大摆、若无其事地走进会场。后置的并列定语间用逗号。/并列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之间一般用逗号。 9、并列的谓语、补语间一般用逗号。 例12:我走后,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例13:这个故事讲得真实,感人。共带一个宾语的并列谓语间用顿号。/并列补语不需要强调时,之间用顿号。标题中的并列一般用空格或连词表示而不用顿号。/复指造成的并列成分间一般用逗号。(二)逗号 1、不要在不该停顿时用逗号。 例14: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使句子支离破碎。 2、该用句号作结时不要用成逗号。 例15:中国领导人决心防止“非典”的再次爆发,卫生部长吴仪表示愿意改革中国的卫生保健体系,这给国际卫生官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会使文章一逗到底。这是作文书写中的常见毛病。 3、逗号不要和顿号、分号、冒号混淆。 例2/6/7/8/9/10/11/12/13/16/17/18/22/26/28:(略)详见顿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