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证(脾胃虚弱证)——辩证施护

痿证(脾胃虚弱证)——辩证施护

①患者多喜暖畏寒,病室宜温暖向阳,湿度适宜。②患者部分肢体丧失功能,失去正常人的活动能力,可产生绝望情绪,特别是青壮年患者思想负担更大,要注意情志护理,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取得家属配合,防止发生意外。③每日按摩痿废肢体2~3次,有助于恢复功能。④可应用温热疗法,但需注意因肢体痿痹感觉迟钝发生烫伤。⑤患者脾胃虚弱,饮食宜细软、易消化,营养丰富,多食用鸡蛋、瘦猪肉、牛奶、羊肉、狗肉、红枣、桂圆等有补中健胃作用的食品。肥甘及生冷瓜果易引起腹泻,当慎用。姜、椒性温热,可用以调味,有助于温运脾阳。

脾虚各种类型和治疗方式

脾虚各种类型和治疗方式 一、脾虚各种症状及治疗方法 1.脾虚呕吐 证候: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则:健脾和胃止呕。主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2.脾虚泄泻 证候: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则:健脾渗湿止泻。主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3.脾虚水肿 证候: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食纳减少,面色不华,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脾虚水肿由脾虚水停,泛溢肌肤所致。治则:温脾利水消肿。主方:实脾饮加减。 4.脾虚出血 证候:便血紫黯,甚则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白无华,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脾虚出血乃脾气虚弱,血失统摄为罹。治则:健脾益气摄血。主方:生脉饮合参附汤加减。 5.脾虚带下 证候:带下绵绵,量多色淡黄或色白如涕唾,无臭,并且面色淡黄,精神疲倦,不思饮食,腰酸腹坠,或下肢浮肿、便溏等。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无能,聚湿下注,伤及任、带二脉而致。治则:健脾益气,升阳除湿。主方:完带汤,水煎服。

6.脾虚经闭 证候:经闭,常兼见饮食不振,痞满,大便不实等症。多因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复为饮食所伤,饮食日见减少,导致生化之源不足,无血下达冲任胞宫而致经闭。治则:补脾胃、养气血。主方:八珍汤加减。 7.脾虚多涎 证候:神疲,面色萎黄,涎多清稀。《证治准绳·幼科》:“小儿多涎,由脾气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治则:补益脾气摄津。主方:五味异功散加减。 8.脾虚生风 证候:以手足微搐,肢冷,昏睡露睛,口鼻气微主证。脾虚引动内风,多由吐泻或药、食损脾所致。《张氏医通·诸风门》:“若体倦神昏不语,脉迟缓,四肢欠温者,脾虚生风也。”治则:补脾熄风。主方:六君子汤加蝎尾、炮姜、肉桂。 9.脾虚如球 证候:目之上下眼胞肿胀,虚起如球,无赤痛,喜按。因脾虚挟湿或气血不足,虚火壅于气分所致。治则:补脾益气为主,辅以祛邪之药。主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10.脾虚生热 证候:面色萎黄,神疲倦怠,目之上下眼胞肿胀,舌淡苔黄腻,脉细数无力,烦渴不能多饮,皮屑增多,言语无力,小便短赤,耳鸣遗精。因脾虚所至内湿停滞,久而生热,无养气血,水湿不化,阴虚阳盛。治则:健脾益气、养气血为主,辅以清虚热,滋肾阴。主方:人参健脾丸合知柏地黄丸加减。 二、食物预防和治疗 1.脾虚证的宜忌食物 (1)宜食食物具有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籼米、锅巴(焦锅)、薏米、

中医的脾虚证包括三种

中医的脾虚证包括三种

中医的脾虚证包括三种脾虚包括三种:1,没有胃口吃东西、不想吃任何食物;2,消化不良,刚刚吃的东西都没有消化就通过粪便排出来;3,吸收营养的功能差。纳呆,中医症状名,指胃的受纳功能呆滞,故名,也称“胃呆”。即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症状。如果胃口不好,常有饱滞之感的,称为“胃纳呆滞”。纳是容纳的意思。中医讲水谷(饮食)由口经食道,进入、容纳于胃,故称胃主受纳(受,接受;纳,容纳)。胃的受纳功能降低,食欲减退,又称纳呆、纳少或食少。食少纳呆之证,大抵不外虚、实两类。所谓实者,是由邪气有余,干犯胃府而致胃气不降。凡证属实者,皆有实证实脉等一派有余之象。去其有余之邪,则胃气复常,而饮食自能如常。所谓虚者,由于正气不足。其中有脾胃自身之虚者,也有由其他脏腑之虚损而累及于脾胃者。食少纳呆,无不关乎脾胃。脾胃之气健旺,升降自如,则能纳能化;脾胃之气虚或气滞,则出现食少纳呆。食少纳呆有虚实之分。其实者,或由气滞、或因湿困、或由食伤、或因热盛,皆可导致脾胃气机不畅而致食少纳呆。其虚者,不外脾胃阳气虚弱与阴血亏少。大抵实证多见于暂病,虚证多见于久病。亦有虚实挟杂者。纳呆夹杂的症状纳呆食少:伴腹胀便溏,精神疲乏,舌淡者,为脾胃气虚。纳呆脘闷:伴头身重困,便溏苔腻者,属湿邪困脾。纳呆厌食:兼见嗳气酸腐,脘痛胀痛,苔厚腻浊者,为宿食停滞。纳少厌油:兼恶寒发热者,

为感冒所致;兼疲乏身困,胁肋胀痛,或有黄疸者,属肝胆湿热。饥不欲食:兼见胃中嘈杂、灼热,舌红少苔脉细者,为胃阴不足,虚火内扰,若兼胸胁苦满或腹满,心烦喜呕,脉弦者,为少阳胆热或肝胃不和。实证之治以祛邪为主。邪气去则脾胃之气复而自能饮食。因于气滞者,多由情态不遂、喜怒不解而肝郁不疏,肝气郁结不能疏泄则脾胃之气也因而呆滞。此证之治当分久暂而辨虚实。大抵初病可见胸胁胀满或疼痛者,为肝郁不疏,当以疏肝解郁为主。若久病肝郁已解而唯脾胃受损者,宜补益脾胃。若肝郁脾虚者。湿困脾胃,也较多见,或由外湿、或因内湿,皆可困阻脾胃气机而致食少纳呆,其症多见脘腹痞闷,身肢困重,舌苔白腻,治宜芳香辛散之剂等,宣气化湿以苏醒脾胃。食伤脾胃者,在上者以消食和胃为主;在下者以导滞通腑为主。若食伤脾胃,吐泻太甚,或攻伐太过,或迁延日久,脾胃受伤而难存虚证者,按虚证治。因于热盛而食少纳呆者,多见门苦苔黄等一派热象,但清其热,热去则胃气复,自能饮食。虚证之治以补益为主,当分阴阳气血。再辨是因于脾胃自身之虚,还是由他脏之病而累及者。对脾胃阳气虚者,可用甘温补益法。若由下焦阳虚,火不生土而致者,可用(补骨脂、肉豆蔻)补命火以生脾上。若脾胃气虚而兼食滞者,可用消补兼施。至于胃阴虚者,前面已经谈过。若由肾阴不足或血虚而致者,可用滋阴补血之品。脾胃气虚或气滞,食滞不化,肝郁乘脾,痰

肝郁脾虚如何中医治疗

肝郁肾虚如何中医治疗 病症分析 本证多因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调达,横乘脾土;或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损伤脾气,脾失健运,湿雍木郁,肝失疏泄而成。 胆经 肝失疏泄,经气郁滞,则胸胁胀满窜痛;太息可引气舒展,气郁得散,故胀闷疼痛可减;肝气郁滞,情志不畅,则精神抑郁;气郁化火,肝失柔顺之性,则急躁易怒;肝气横逆犯脾,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则食少腹胀;气滞湿阻,则肠鸣矢气,便溏不爽,或溏结不调;肝气犯脾,气机郁结,运化失常,故腹痛则泻;便后气机得以条畅,则泻后腹痛暂得缓解;舌苔白,脉弦或缓,为肝郁脾虚之证。本证以胸胁作痛、情志抑郁、腹胀、便溏等为辩证的主要依据。肝胃不和、肝郁脾虚、胃肠气滞的鉴别:前两者是肝气郁结,而见胸胁胀满疼痛、情志抑郁或烦躁等表现但肝胃不和证兼胃失和降常有胃脘胀痛、嗳气、呃逆等

症;肝郁脾虚证兼脾失健运,常有食少、腹胀、便溏等症。胃肠气滞证则肝气郁结的症候不明显,而但见胃肠气机郁滞的症状,以脘腹胀痛走窜、嗳气、肠鸣、矢气等为主要表现。[1] 编辑本段肝郁脾虚症状 探讨中医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为治疗组,采用痛泻要方合四君子汤为基础方加味治疗,与常规治疗对照组对比观察疗效。。所有病例均符合《中药新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肝郁脾虚证诊断标准”:①大便溏薄、少腹胀痛与情绪有关;②情绪焦虑或精神抑郁;③食少纳呆、神疲懒言、体倦乏力。次症:胁肋胀满疼痛、或胃脘满闷;口苦咽干;咽部异物感;暖气泛酸;舌尖边稍红,舌苔微黄;或舌质淡、舌体稍胖或有齿痕;脉弦。凡具有主症①②③中各一项,即可辨为肝郁脾虚证。[2]编辑本段治疗方法 疏肝健脾。选方用药:痛泻要方加味。白术20g,白芍15g,陈皮15g,防风6g,木香10g,砂仁10g,云苓20g,山药20g,甘草10g。此为肝胆气郁,横犯脾胃,脾失健运所致。临床主要以胁肋胀痛,时轻时重,肠鸣泄泻为特征。而且多与情绪因素有关。故方中白术、云苓健脾止泻,陈皮,防风和中醒脾,白芍柔肝止痛,木香、砂仁理气调脾,山药补脾和胃,甘草调和诸药。 编辑本段肝郁的消解法

脾虚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1 概述 1.1 中医对脾的认识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均描述了脾主运化的作用;《灵枢·营卫生会》曰:“中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乃化而为血”,指出气血生成由脾胃相互协调完成;《素问·痿论》曰:“脾主身之肌肉”,《素问·玉机真脏论》曰:“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傍者也”,说明脾主司肌肉和充养四肢百骸的属性;《金匮要略》曰:“四季脾旺不受邪”,指出脾气健旺则外邪不易入侵;《养生四要》曰:“受水谷之入而变化者,脾胃之阳也;散水谷之精气以成营卫者,脾胃之阴也”,表明脾也有阴阳之分。上述有关脾“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四肢”“脾为之卫”以及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功能,不仅涵盖了现代医学的消化系统,而且与神经、内分泌、血液、循环、免疫、生殖、运动系统功能也密切相关。正是由于脾在脏象理论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使得对脾本质的研究历久不衰并取得了长足进步。 1.2 脾虚证诊疗标准的变迁 脾虚证是证候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开展研究最早的证候之一,对其诊疗标准的探索呈现不断扬弃和演变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中期,原广州中医学院脾胃研究组最早提出脾虚证诊断方案[1]。1982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研究专业委员会制订脾虚证辨证诊断标准[2]:1)食欲减退;2)食后或下午腹胀;3)大便溏薄;4)面色萎黄;5)肌瘦无力;5项之中具备3项以上即可诊断,由此初步有了脾虚证全国性辨证诊断标准。1986年该专业委员会对1982年的辨证标准进行修改,将大便溏泄列为第1项,食后腹胀增加了喜按的条件,并推荐尿D-木糖排泄率(北京中医医院、北京中医研究所提出)和唾液淀粉酶酸负荷试验(原广州中医学院脾胃研究室提出)作为辅助实验室疗效参考指标[3]。1987年原国家卫生部、198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相关标准都含有脾虚证的诊断和疗效标准[4-5]。19 93年原国家卫生部发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6]列有脾虚证诊断标准、主症轻重程度分级和疗效判定标准,是较为全面且具有代表性的脾虚证诊疗标准,得到较广泛运用。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进一步制订了脾气虚证诊断标准、症状量化分级和相应疗效判定标准。 1.3 脾虚证的研究现状 临床脾虚证涉及多种中西医病种,症状复杂多样,研究过程难免产生较多定性为主的病理生理数据,且其间存在的非线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脾虚证全貌的现代研究;同时,脾虚证研究多集中在一方一法或专家经验,尚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循证医学研究,证据级别也相对较低。近年来,已有研究提出脾虚证亚型概念并进行了物质能量代谢基因研究的有益尝试,初步提示脾虚证消化吸收功能障碍亚型存在相关物质能量代谢障碍的基因背景[8];“证候组学”概念的提出,则拟通过系统生物学研究以求解释脾虚证复杂的病变机制[9]。在此基础上,若能将脾虚证复杂临床表现分解为相对简单的如消化吸收障碍、胃肠运动障碍、免疫功能低下不同亚型,从基因、转录、蛋白及代谢等多组学、多层次对其进行系统探讨,应该更能集中反映脾虚证某一证候亚群病理改变的特点,使临床辨证用药更具针对性。

中医内科护理学习题交稿

. 《中医内科护理学》复习题 一.单选题 1.内科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 A.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B.整体观念,辩证施护 C.辩证护理,辨病护理 D.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A.辩证施护 B.标本缓急 C.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D. 三因制宜 3.中医护理病情观察的的目的除外哪一项() A.为疾病诊断和辩证提供依据 B.判断疾病的进退 C.为医生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D.及时发现危重病症及并发症,防止病情恶化。 4.根据病人的体质、疾病证候,结合食物的性味功效选择不同的食物进行调护,称为() A.饮食随和 B.治疗饮食 C.辩证施食 D.饮食有节 5.情志护理的原则不包括哪一项() A. 诚挚体贴 B. 因人施护 C. 避免刺激 D. 顺情从欲 6.感冒是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以()邪为主因,兼夹它邪。 A. 风 B. 寒 C. 暑 D. 湿 7.感冒的病机为:( ) A.肺气不清,失于宣肃 B.邪犯肺卫,卫表失和 C.痰阻气道,肺失肃降 D.风邪闭肺,肺失宣肃 8.感冒的病理性质为() A. 实证 B. 表实证 C. 表虚证 D. 虚实夹杂证 9.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主要鉴别依据() A.恶寒发热的孰轻孰重 B.渴与不渴 C.流涕的清与浊 D.头身疼痛与否 10.恶寒重,发热轻,肢节酸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证属()。 A.风寒感冒 B. 风热感冒 C. 暑湿感冒 D. 时行感冒 11.治疗风热感冒的中药代表方剂是() A. 新加香薷饮 B. 荆防败毒散 C. 银翘散 D. 桑菊饮 12.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证属() A. 暑湿感冒 B. 风热感冒 C. 气虚感冒 D. 阴虚感冒 13.治疗气虚感冒方药是() A.荆防败毒散 B.银翘散 C.新加香薷饮 D.参苏饮 14.感冒的治疗原则为() A.辛温解表 B.辛凉解表 C.解表达邪 D.清暑祛湿解表 15.下列感冒的护理措施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 外感风寒汤药宜热服,服药后卧床休息,盖被以利汗出。 . . B. 服发汗药后忌服酸醋、生冷之品。

脾气虚是中国人最常见的体质

脾气虚是中国人最常见的体质 脾气虚是中国人最常见的体质,包括生病的时候,如果去看中医,很多人也属于脾虚,中医需要从脾虚论治,问题才能解决.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脾虚呢?有个典型的“脾虚三联征”,具备这三种症状时,你多半已经脾虚,这三个症状是:面色发黄,容易疲劳;大便不成形;舌质胖有齿痕。 中医说的脾气虚,是指身体的功能下降,黄色是中医脾的颜色,脾虚时候面色首先发黄,我们是黄种人,但脾虚的黄是没有光泽的黄,和正常的黄肤色不一样,后者是有光泽的,而且会隐隐透着红色。 中医的脾主肌肉,意思是肌肉的张力和中医的脾有关系,脾气虚的时候,肌肉的张力不足,所以不任重负,稍微运动就觉得累。 中医的脾包括消化功能,脾虚的时候,要么吃到胃里不消化,要么就是动不动就腹泻,这都和胃肠的肌肉运动能力有关系,不容易消化是胃不给力,大便不成形是肠道肌肉对食物糟粕的“塑形”无力,脾虚严重的人,还会总感到小肚子重坠,这也是肌肉无力,不能支撑内脏的原因,他们也容易有慢性泌尿系感染或者慢性配盆腔炎的问题,这些都和脾虚有关,因为脾虚的时候,免疫功能也是下降的,免疫力不足,白细胞针对细菌的歼灭战,就会拖延成拉锯战,急性

病就会转成慢性的。 舌头是暴露脾虚最敏感的指标,脾虚的舌头都是胖的,颜色淡,而且舌头边上有齿痕,之所以如此,也和脾主肌肉,主管水液的运化有关。肌肉无力,舌质就偏软,所以看上去就是胖的,不紧致,水液代谢功能不足,组织的含水量就增加,首先反应在舌头上,所以脾虚的舌头因为含水多而胖,因为含水多而软,牙齿的印记也就印上了。 但凡有了这三组症状,基本上就属于脾虚了,即便还没严重到需要就医吃药,但在生活中补脾已经是必要的了,因为脾虚是身体健康的“分水岭”,脾虚不扭转,很可能就要从亚健康转向不健康了。

常见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题及答案

常见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题及答案 ——国医通(2016)年度护理人员必修 1“骨痹”出自哪部古代著名医书?(D) A、《伤寒杂病论》 B、《金匮要略》 C、《千金方》 D、《素问·痹论》 2“取仰卧位,双下肢最大限度地外展,内收。”说的是哪种髋关节锻炼方法?(C ) A、卧位抬腿法 B、卧位抱膝法 C、卧位空蹬法 D、卧位分腿法 3“双下肢盘腿,双手压膝,使髋关节外旋。”说的是哪种髋关节锻炼方法?(D) A、坐位分合法 B、推膝分足法 C、坐位交叉法 D、坐位盘腿法 4外感发热风寒束表证的食疗方不正确的是:( D) A、红糖生姜饮

B、西瓜汁 C、绿豆汤 D、芹菜瘦肉粥 5便秘患者,采取艾灸穴位(A ) A、神阙、天枢、关元 B、肝、肾、大肠 C、神门、肾俞、太溪 D、关元、中极、涌泉 6刺络放血不正确的是:(C ) A、耳尖 B、大椎 C、合谷 D、委中 7风寒湿痹型饮食(A ) A、宜进温经散寒、祛湿通络之品,当归红枣煲羊肉 B、清热利湿通络之品,如丝瓜、冬瓜 C、宜进行气活血化瘀之品,如黑木耳 D、宜进食滋阴填精、滋养肝肾之品,如枸杞子 8术后体位护理中不正确的是(D) A、抬高患肢,屈曲15° B、术前有屈曲畸形的病人,膝下不垫枕

C、术前有屈曲畸形将软枕垫在小腿部位,靠自然重力使膝关节伸直,矫正屈曲畸形 D、患肢抬高,屈曲40°为宜 9风湿热痹证关节疼痛特征(D ) A、痛处固定,畏风寒,得热则舒 B、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 C、膝关节隐隐作痛,关节活动不利 D、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 10患者诉两月来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关节活动不利,伴头晕,耳鸣,目眩。观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无D A、风寒湿痹证 B、风湿热痹证 C、瘀血闭阻证 D、肝肾亏虚证 11进行功能锻炼的原则是什么?(A ) A、关节伸展到最大但不疼痛为宜,全身不觉得疲乏劳累为度 B、加大锻炼,活动越多越好 C、加强越痛效果越好 D、锻炼越累越好 12髋关节功能位是指? (A)

中医的脾虚证包括三种

中医的脾虚证包括三种 中医的脾虚证包括三种脾虚包括三种:1,没有胃口吃东西、不想吃任何食物;2,消化不良,刚刚吃的东西都没有消化就通过粪便排出来;3,吸收营养的功能差。纳呆,中医症状名,指胃的受纳功能呆滞,故名,也称“胃呆”。即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症状。如果胃口不好,常有饱滞之感的,称为“胃纳呆滞”。纳是容纳的意思。中医讲水谷(饮食)由口经食道,进入、容纳于胃,故称胃主受纳(受,接受;纳,容纳)。胃的受纳功能降低,食欲减退,又称纳呆、纳少或食少。食少纳呆之证,大抵不外虚、实两类。所谓实者,是由邪气有余,干犯胃府而致胃气不降。凡证属实者,皆有实证实脉等一派有余之象。去其有余之邪,则胃气复常,而饮食自能如常。所谓虚者,由于正气不足。其中有脾胃自身之虚者,也有由其他脏腑之虚损而累及于脾胃者。食少纳呆,无不关乎脾胃。脾胃之气健旺,升降自如,则能纳能化;脾胃之气虚或气滞,则出现食少纳呆。食少纳呆有虚实之分。其实者,或由气滞、或因湿困、或由食伤、或因热盛,皆可导致脾胃气机不畅而致食少纳呆。其虚者,不外脾胃阳气虚弱与阴血亏少。大抵实证多见于暂病,虚证多见于久病。亦有虚实挟杂者。纳呆夹杂的症状纳呆食少:伴腹胀便溏,精神疲乏,舌淡者,为脾胃气虚。纳呆脘闷:伴头身重困,便

溏苔腻者,属湿邪困脾。纳呆厌食:兼见嗳气酸腐,脘痛胀痛,苔厚腻浊者,为宿食停滞。纳少厌油:兼恶寒发热者,为感冒所致;兼疲乏身困,胁肋胀痛,或有黄疸者,属肝胆湿热。饥不欲食:兼见胃中嘈杂、灼热,舌红少苔脉细者,为胃阴不足,虚火内扰,若兼胸胁苦满或腹满,心烦喜呕,脉弦者,为少阳胆热或肝胃不和。实证之治以祛邪为主。邪气去则脾胃之气复而自能饮食。因于气滞者,多由情态不遂、喜怒不解而肝郁不疏,肝气郁结不能疏泄则脾胃之气也因而呆滞。此证之治当分久暂而辨虚实。大抵初病可见胸胁胀满或疼痛者,为肝郁不疏,当以疏肝解郁为主。若久病肝郁已解而唯脾胃受损者,宜补益脾胃。若肝郁脾虚者。湿困脾胃,也较多见,或由外湿、或因内湿,皆可困阻脾胃气机而致食少纳呆,其症多见脘腹痞闷,身肢困重,舌苔白腻,治宜芳香辛散之剂等,宣气化湿以苏醒脾胃。食伤脾胃者,在上者以消食和胃为主;在下者以导滞通腑为主。若食伤脾胃,吐泻太甚,或攻伐太过,或迁延日久,脾胃受伤而难存虚证者,按虚证治。因于热盛而食少纳呆者,多见门苦苔黄等一派热象,但清其热,热去则胃气复,自能饮食。虚证之治以补益为主,当分阴阳气血。再辨是因于脾胃自身之虚,还是由他脏之病而累及者。对脾胃阳气虚者,可用甘温补益法。若由下焦阳虚,火不生土而致者,可用(补骨脂、肉豆蔻)补命火以生脾上。若脾胃气虚而兼食滞者,可用消补兼施。至于胃

最新调理脾胃虚弱的七大食谱

调理脾胃虚弱的七大食谱 导读:中医认为,脾胃虚弱多是由于饮食不当引起的,因而调理脾胃虚弱,注意吃饭要定时,饮食清淡,不吸烟酗酒,要讲卫生,不要暴饮暴食、过饥过饱等,另外还为大家推荐7款调理脾胃虚弱的食谱。 ①八宝粥 莲子、芡实、薏苡仁、山药、桂圆、红枣、白扁豆各5克、粳米l00克,煮粥食用。能益气养血,健脾强身,适用于体虚乏力、食少纳呆、气血亏虚。 ③山楂麦芽粥 山楂15克,麦芽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健脾开胃,消食化积,适用于饮食不消化所致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③参枣粥 党参15克,大枣10枚,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健脾益气,适用于体虚气弱、食欲不振、脘腹胀满。 ④山药薏苡仁粥 山药50克,薏苡仁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补气健脾胃,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⑤薏苡小豆粥 薏苡仁15克,赤小豆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渗湿利水,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虚湿盛所致的食少纳差、脘腹胀闷、尿少浮肿。 ⑥莲子芡实粥 莲子15克,芡实15克,粳米100克,补骨脂5克,煮粥食用。能健脾益气养胃,补肾固精,适用于脾肾两虚所致的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形寒肢冷、腰膝酸软。 ⑦莲子猪肚汤 莲子30克,猪肚1个,胡椒少许,煮成汤食用。能温胃健脾、益气补虚,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饮食偏冷(即胃痛)。 脾胃虚弱饮食宜忌: 宜食食物

具有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籼米、锅巴(焦锅)、薏米、熟藕、粟子、山药、扁豆、豇豆、葡萄、红枣、胡萝卜、马铃薯、香菇等。 忌食食物 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黄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苋莱、茭白、莴笋、金针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绿豆、豆腐、莜麦等。 其中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如鸭肉、猪肉、甲鱼肉、牡蛎肉、牛奶、芝麻等。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如荞麦;山楂、萝卜、香菜等。 调理脾虚要劳逸结合 中医认为“脾在志为思”,有“思虑伤脾”之说,思虑过多,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而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闷、头目眩晕等症状。大家想必都曾有过思虑多了、食欲减退的现象。 脾的保养保健重点在于避免思虑过多,要劳逸结合。工作时就认真工作,工作之外要放松自己,不要再想工作中的问题。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要顺其自然,不能做到的事不要强求。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积累(练习答案)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良乃入,具告沛公(“具”通“俱”,全部) 3.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5.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 9. 皆为龙虎,成五采.(“采”通“彩”,彩色) 1.范增说项王曰(说:古义:劝说,劝告;今义:说话) 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3.亡去不义(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精深中医外科护理常规(常见病)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外科 胁痛 一、定义: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也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 二、临床表现 1.肝郁气滞 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起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腹胀,嗳气频作,得嗳气而胀痛稍舒,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 2.肝郁脾虚 胁肋胀痛,精神抑郁或性情急躁,面色萎黄,大便溏薄,纳食减少,身困乏力,口淡乏味,脘腹痞胀,苔白,脉弦。 3.肝胆湿热 胁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热恶寒,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4、瘀血阻络 胁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痛甚,胁肋下或见有癥块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沉弦。 5、肝阴不足 胁肋隐痛,悠悠不侏,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

眩,或两目干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三、一般护理 1、按痛证的一般护理常规。 2、卧床休息,病室宜安静,病情缓解后可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3、(1)密切观察胁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因以及伴随症状以辨别实证和虚证。如胀痛且痛无定处,多属气滞;刺痛剧有定处,多属血瘀;隐痛不已,多属肝阴不足;阵发性绞痛,多为胆石症状。 (2)观察体温、肤色等变化,若寒战高热,上腹剧痛,腹肌紧,呈板状腹,呕吐,便秘等症,提示可能有胆囊化脓、穿孔等并发症,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抢救或手术前准备工作。 四、临证护理 1、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十宣放血;湿热重者遵医嘱针刺胆俞、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 2、疼痛重者可叩捶胆俞和肝俞;或吴茱萸、食盐各适量,炒热熨胁痛区,用于气郁胁痛。 3、黄疸复者遵医嘱针刺至阳、腕骨、阴陵泉;或耳穴压籽肝、胆十二指肠、神门等穴或给予茵、虎杖煎汤代茶饮。 4、大便燥结可用大黄汤灌肠。 5、呕吐重者遵医嘱针刺关、中脘、足三里;或药物穴位注射。 6、胁痛伴恶寒发热或厥脱者应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复感风寒邪。

中医的脾虚证包括三种

中医得脾虚证包括三种 中医得脾虚证包括三种脾虚包括三种:1,没有胃口吃东西、不想吃任何食物;2,消化不良,刚刚吃得东西都没有消化就通过粪便排出来;3,吸收营养得功能差. 纳呆,中医症状名,指胃得受纳功能呆滞,故名,也称“胃呆”。即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得症状。如果胃口不好,常有饱滞之感得,称为“胃纳呆滞"。纳就是容纳得意思。中医讲水谷(饮食)由口经食道,进入、容纳于胃,故称胃主受纳(受,接受;纳,容纳)。胃得受纳功能降低,食欲减退,又称纳呆、纳少或食少。食少纳呆之证,大抵不外虚、实两类。所谓实者,就是由邪气有余,干犯胃府而致胃气不降。凡证属实者,皆有实证实脉等一派有余之象。去其有余之邪,则胃气复常,而饮食自能如常。所谓虚者,由于正气不足.其中有脾胃自身之虚者,也有由其她脏腑之虚损而累及于脾胃者。食少纳呆,无不关乎脾胃。脾胃之气健旺,升降自如,则能纳能化;脾胃之气虚或气滞,则出现食少纳呆.食少纳呆有虚实之分。其实者,或由气滞、或因湿困、或由食伤、或因热盛,皆可导致脾胃气机不畅而致食少纳呆。其虚者,不外脾胃阳气虚弱与阴血亏少。大抵实证多见于暂病,虚证多见于久病.亦有虚实挟杂者.纳呆夹杂得症状纳呆食少:伴腹胀便溏,精神疲乏,舌淡者,为脾胃气虚。纳呆脘闷:伴头身重困,便溏苔腻者,属湿邪困脾.纳呆厌食:兼见嗳气酸腐,脘痛胀痛,苔厚腻浊者,为宿食停滞。

纳少厌油:兼恶寒发热者,为感冒所致;兼疲乏身困,胁肋胀痛,或有黄疸者,属肝胆湿热。饥不欲食:兼见胃中嘈杂、灼热,舌红少苔脉细者,为胃阴不足,虚火内扰,若兼胸胁苦满或腹满,心烦喜呕,脉弦者,为少阳胆热或肝胃不与.实证之治以祛邪为主。邪气去则脾胃之气复而自能饮食。因于气滞者,多由情态不遂、喜怒不解而肝郁不疏,肝气郁结不能疏泄则脾胃之气也因而呆滞。此证之治当分久暂而辨虚实。大抵初病可见胸胁胀满或疼痛者,为肝郁不疏,当以疏肝解郁为主。若久病肝郁已解而唯脾胃受损者,宜补益脾胃。若肝郁脾虚者。湿困脾胃,也较多见,或由外湿、或因内湿,皆可困阻脾胃气机而致食少纳呆,其症多见脘腹痞闷,身肢困重,舌苔白腻,治宜芳香辛散之剂等,宣气化湿以苏醒脾胃。食伤脾胃者,在上者以消食与胃为主;在下者以导滞通腑为主。若食伤脾胃,吐泻太甚,或攻伐太过,或迁延日久,脾胃受伤而难存虚证者,按虚证治.因于热盛而食少纳呆者,多见门苦苔黄等一派热象,但清其热,热去则胃气复,自能饮食。虚证之治以补益为主,当分阴阳气血。再辨就是因于脾胃自身之虚,还就是由她脏之病而累及者。对脾胃阳气虚者,可用甘温补益法。若由下焦阳虚,火不生土而致者,可用(补骨脂、肉豆蔻)补命火以生脾上。若脾胃气虚而兼食滞者,可用消补兼施。至于胃阴虚者,前面已经谈过。若由肾阴不足或血虚而致者,可用滋阴补血之品。脾胃气虚或气滞,食滞不化,肝郁乘

脾虚食疗

临床症状 中医脾虚症是指中医所称之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症,其病情虽较繁杂,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经闭、带下、四肢逆冷、小儿多涎等。 1、脾气虚: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言懒语,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 2、脾阳虚: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按,行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气下陷: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4、脾不统血: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 病因 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1、脾气虚: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 2、脾阳虚: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气下陷: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4、脾不统血: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 西医认为,脾虚的原因例如中老年,牙齿松动、脱落,味觉减退;胃肠道平滑肌开始萎缩,弹性减低,蠕动变慢,食物在胃肠道中行进(消化)速度减慢,易于滞留;同时,胃肠道内的表面的枯膜逐渐变薄,消化腺也逐渐萎缩,消化液分泌减少,对食物的分解能力降低。由于这些生理的变化,就造成了中老年人的脾胃逐渐衰弱,消化功能下降,从而发生了上述的种种不适。 诊断 脾虚属脏腑辨证中常见之证型。主要指脾气、脾阳或脾阴不足所呈现之各种症候。《脉经》卷二:“脾虚,……病苦泄注,腹满,气逆,霍乱,呕吐,黄疸,心烦

常见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题及答案

. 常见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题及答案 ——国医通(2016)年度护理人员必修 1“骨痹”出自哪部古代著名医书?(D) A、《伤寒杂病论》 、《金匮要略》B . . C、《千金方》 D、《素问·痹论》 说的是哪种髋关节锻取仰卧位,双下肢最大限度地外展,内收。“2”炼方法?(C ). . A、卧位抬腿法 、卧位抱膝法B 、卧位空蹬法C. .

D、卧位分腿法 ”双下肢盘腿,双手压膝,使髋关节外旋。说的是哪种髋关节锻炼3“)D方法?( 、坐位分合法A . . B、推膝分足法 、坐位交叉法C 、坐位盘腿法D. . 4外感发热风寒束表证的食疗方不正确的是:( D) A、红糖生姜饮 、西瓜汁B. . C、绿豆汤 、芹菜瘦肉粥D )5便秘患者,采取艾灸穴位(A . .

A、神阙、天枢、关元 、肝、肾、大肠B 、神门、肾俞、太溪C. . 、关元、中极、涌泉D (C ) 6刺络放血不正确的是:、耳尖A. . B、大椎 、合谷C 、委中D. . A )7风寒湿痹型饮食(A、宜进温经散寒、祛湿 通络之品,当归红枣煲羊肉、清热利湿通络之品,B 如丝瓜、冬瓜. . C、宜进行气活血化瘀之 品,如黑木耳 D 、宜进食滋阴填精、滋养肝肾之品,如枸

杞子D术后体位护理中不正确的是(8 ). . A、抬高患肢,屈曲15° B、术前有屈曲畸形的病 人,膝下不垫枕. . C、术前有屈曲畸形将软枕垫在小腿部位,靠自然重力使膝关节伸直,矫正屈曲畸形 D、患肢抬高,屈曲40°为宜风湿热痹证关节疼痛特征(9D ). . A、痛处固定,畏风寒, 得热则舒关节刺痛,B、痛处固定, 局部有僵硬感. . C、膝关节隐隐作痛,关节活动不利 D、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10患者诉两月来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关节活动不利,伴头晕,耳鸣,目眩。

脾虚证诊断标准文献系统评价研究_赵平

脾虚证诊断标准文献系统评价研究 赵平,李先涛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 要:运用循证医学文献系统评价方法,建立“脾虚证文献信息采集表”,对近25年脾虚证诊断标准文献进行研 究,共纳入合格研究文献23篇,经统计分析,脾虚证临床症状、舌象、脉象排序前10位依次为:食欲减退、舌淡、乏力、舌胖嫩/胖大、 大便溏泄、舌边有齿痕、脉细、消瘦、面色萎黄、食后腹胀,与脾虚证国家标准、学会标准存在差异。关键词:脾虚证;辨证论治;标准;文献评价中图分类号:R2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3)07-1304-03 Study of Systematic Evaluation on the Literature of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 Diagnostic Standard ZHAO Ping ,LI Xiantao (School of Basical Science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006,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system evaluation on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and establishing information collection table of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 literature , the literature on spleen deficiency diagnosis standard in recent 25years was analyzed.Finally 23pieces of qualified research literature were used in the study.Through the statistic analysis ,the top ten clinical symptoms , the tongue examination and pulse conditions in turn are anorexia ,paletongue ,tiredness ,enlarged tongue ,loose stool ,tongue edge with tooth marks ,pulse small ,marasmus ,sallow complexion ,abdominal distension after meal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he national standards and academic committee standards on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 Key words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standard ;literature evaluation 收稿日期:2012-11-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2733) 作者简介:赵平(1984-),女,湖北襄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 医结合专业。 通讯作者:李先涛(1966-),男,湖北人,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中医 证候学, E -mail :lixiantao@gzucm.edu.cn 。脾虚证诊断标准于1982年在广州召开的“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防治学术会议 [1] ”上第一次制 订后,先后于1986年《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2] 和 1988年国家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脾虚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 对脾虚证标准进行了修订,此后,有学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如邱氏总结脾虚证诊断规范化研究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起步阶段、修订补充阶段和计量化研究阶段 [4]。本文运用循证医学文献系统评价方 法,建立“脾虚证文献信息采集表”,对近25年脾虚证诊断标准文献进行研究,旨在为今后脾虚证辨证标准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 1.1 建立文献系统评价工具 建立“脾虚证文献信息采集表”,全面收集脾虚证相关证候文献,对所收集脾虚证文献进行系统评价。脾虚证文献系统研究的主要环节:①确定文献收集的范围:经专家组讨论进行顶层设计,确定脾虚证研究文献的范围。②制订文献研究计划:内容包括收集文献的方法和策略、文献的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文献质量 评价方法、数据分析方法、评价结果的分析和报告等。③建立评价工具:按照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 编制统一、规范的“脾虚证文献信息采集表” ,经预试验、一致性(如Kappa 值)评价、信度和效度评价、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再经培训后,进行文献采集。④建立文献系统评价数据库。⑤数理统计分析与计算。1.2 文献检索 以“脾虚”“脾气虚”“诊断标准”作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时间:1986年1月—2011年12月,共检索相关文献篇322篇)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时间:1986年—2011年),共检索相关文献191篇。1.3文献选择1.3.1纳入标准 中医辨证具备明确的脾虚或者脾 气虚证证候,且对脾虚证诊断标准进行相关研究的文 献。1.3.2 排除标准 无中医辨证证候者;重复研究,一 稿多投的文章只取其中1篇;资料来源不清;综述类及Meta 分析类文章;有关脾虚证病因病机等理论探讨类文章;动物实验类研究文献。1.4 资料提取 将两个数据库检索出来的文献进行合并,最后共有文献389篇,每篇通过查阅摘要和关键词,排除动物实验研究、综述、Meta 分析、重复研究、一稿多投、与脾

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释义

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释义一、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编码 疾病名称及编码:喘证(TCD编码:BNF05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ICD-10编码:J44.151) 二、临床路径检索方法 TCD 编码:BNF050 ICD-10 编码:J44.151 三、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喘证(TCD编码:BNF0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ICD-10编码:J44.151)释义 本路径适用于明确诊断为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轻症住院患者, 不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或合并呼吸衰竭重症患者。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2008)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7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22-2008)和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协作组“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诊疗方案”。 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临床常见证候: 外寒内饮证 风热犯肺证 痰浊壅肺证 肺气郁闭证 释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协作组“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诊疗方案”、《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22-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轻症住院患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9天, 释义 本路径以改善患者喘、咳、痰等主要不适为主要治疗目的,9天内能够改善上述症状进入喘证缓解期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但对疾病的疗效评价至少需要四周以上,建议出院后在门诊继续接受中医治疗。

脾虚的危害及其调理方法

脾虚的危害及其调理方法 阅读原文- 发给好友- 收藏| 更多 作者:158862198 |来自:肝随脾升 现代人,由于生活起居,以及饮食的关系,经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最明显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大便不成形。或者是大便很粘,经常粘在便池上不易冲掉,或者有的人是擦屁股总是擦不干净,需要用很多纸。 这类人除了大便不成形以外,大多还有如下的症状,体形较胖,手脚易冰凉,舌苔白胖有齿痕,早上不爱起床,平常没有时间运动,饭后易犯困。如果一个人有如上症状,但没有其他的不适,这类人,在中医上多半诊治为脾虚湿重。 中医的脾,不仅仅是西医解剖学上的脾脏,还包括了胰腺。知道了中医的脾,再来看看什么是虚。虚就是弱的意思。脾虚,就是脾弱。 我们都知道,一般而言,中医治病,确切地说,而是调理阴阳。人是一个整体,就像一部汽车,是由各个零件组成的。不能哪个部件功能强,哪个功能弱。比如,我们不能将奔驰的发动机,安放在夏利上,以期获得奔驰的性能。只有各个器件匹配了,车的性能才会达到佳水平。人体也是一样,如果哪个脏器功能过强,而其他的过弱,人都会生病,反之也一样。 既然是脾弱,那我们就要明白,脾的功能是干什么的,他为什么弱。在中医里,脾是主运化的。什么意思呢?脾就是人体内的运输队长,或者叫白了,就是运输车队。把脾称之为丫头。也就是家里的保姆或者小时工。脾的功能,就是将我们吃的食物消化好,好的东西留下,变成血液,垃圾通过大肠排出体外。如果脾虚了,换言之,就是家里的保姆不好好工作了,你想想这个家会怎么样。她不她好她工作,一方面的原因是工作量很大,她承受不了;一方面是,工作量本身也不大,只是保姆的能力本身差。当然也有两方面共有的原因。 脾虚了,我们吃的东西就不能很好的消化掉,就会出现我们前面提到的大便不成形,或者中医里叫便溏,或西医多称之为慢性结肠炎。脾虚的问题很能治,因为它经常和中医的另一个词联系在一起,这个词就是“湿”。 风寒暑湿燥火,被中医称之为“六淫”,是造成人体生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湿”,则是最难治的。那什么是湿呢。什么是湿呢?中医总是喜欢取相比类,从自然界,来看我们的人体。我们向外看,可以从大自然中找到这种现象;我们再向内看,也能从自己的身体中找到相应的状况来。在夏天,大家一定经历过桑拿天吧?对,这种天气,水处于不上不下的状态,停留在半空中,湿度很大,人很难受,这就是大自然中的"湿"。还有一种天气现象,是"雾霾"天气,情况也有点类似。湿,往往和浊联系在一起,让人感觉混沌不清,尤其是"雾霾"天气,更是体现出浊来。 因此,但凡脾虚之人,都伴有湿,而且多为寒湿。今天我们主要讲大便不成形的问题。其实,我们很多人,不是大便天天都不成形,而是有个别时候也能成

最新康复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脑出血后遗症康复护理常规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疾病的20%~30%,脑出血的发病主要是在原有高血压和脑血管病的基础上,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饮酒、用力排便、气候变化剧烈等外加因素使血压进一步骤升所致。其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有些患者抢救虽幸免不死,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失语、偏瘫、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等。这些后遗症均在短时间内不会恢复,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会加大患者的致残率及致残程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负担。所以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对提高偏瘫患者的疗效减少后遗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 一般护理常规: 1、体位护理①仰卧位时,双侧肩关节抬高向前,固定于枕头上,预防后缩。患侧上肢 日固定于枕头上,保持伸肘,腕背伸,手指伸展。患者臀部固定于枕头上,预防骨盆后缩及下肢外旋。患侧下肢伸直,膝下可置一小枕,踝关节必须保持90°,以免引起足下垂。②患侧卧位时,躯干稍微后仰背后和头部放一枕头固定。患侧上肢患肩前伸,将患肩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直,前臂外旋。③健侧卧位时,头位要固定,和躯干呈直线,躯干略为前倾。患侧上肢患肩前伸,肘、腕、指各关节伸展,放在胸前的枕头和躯干呈100度角。患侧下肢膝关节、臀部略为弯曲,腿和脚均放枕头。 2、语言训练针对运动性失语的病人,让其跟着示范者的口型先进行数字、单词的练习, 逐渐过渡到进行短句、整句的训练。而针对能听、能看但不能理解含义的感觉性失语病人,可通过与其交谈,对其进行指物、指图、指字训练,增加其理解能力,每次训练的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 3、床上训练鼓励病人早期利用健侧肢体进行日常活动,通过健手的主动练习带动及促 进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随着患侧肢体功能的改善,可在床上进行翻身练习,从向患侧转动过渡到向健侧转动;从需他人帮助到独立完成。自己能翻身后可进行坐位练习,同时下肢进行抬腿锻炼,上肢从抓、拿、握开始进行精细动作训练。卧床期的训练方法:桥式运动、抱膝运动,双手叉握等自我运动。 4、床下训练下床活动时,首先让病人站立并稳立于床沿,双手扶床栏,进行站立锻炼, 当病人能站立15分钟到20分钟时,可逐渐短步走,行走时注意纠正侧踝关节的反曲。 以免形成“内屈脚”,在病人练习独立步行时指导其学会使用手杖,拐杖,轮椅等,使其最终能借助支具和辅具完成日常活动,重返社会。 5、心理护理患者因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大小便失禁等,产生痛苦、绝望、急躁不安、 恐惧、害怕、焦虑、自卑心理,造成对治疗缺乏信心。护士应尽量体贴,关心患者,多给予安慰,开导和鼓励,并介绍一些功能恢复较好的病例,激发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根据病情安排一些适宜的活动,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6、安全护理床栏加护,加强巡视、床头警示牌标识、环境适宜。 7、健康教育告知患者保持大便通畅,多食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食物,排便困难时使 用开塞露等简易通便法协助排便,切忌用力。坚持正确服用降压药,不可骤停和自行更换,戒除烟酒,勿过度劳累,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