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的培养检测方案
小鼠肠道乳酸菌定植机制与影响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乳酸菌的分离鉴定结果及试验菌株
从不同发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品当中,经过分离可以得到不同类
型的乳酸菌,针对分离得到的菌株予以 16S rDNA 序
列分析以及 BLAST 比对工作,进而明确菌株的相应
种属,结果见表 1。从表 1 可以了解到,从市面销售
的酸奶当中分离得到鼠李糖乳杆菌与保加利亚乳杆
菌,从陈醋醋醅当中分离得到干酪乳杆菌和瑞士乳杆
作者简介:张艳艳(1987—),女,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婴幼儿功能性食品。
178 / 现代食品 XIANDAISHIPIN
Copyright 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Analysis and Testing 分析检测
胃酸可以将一些乳酸菌杀死。但在盲肠和结肠当中乳 酸菌数量相对较多,介于 106 ~ 1010 CFU·g-1[3-5]。
XIANDAISHIPIN 现代食品 /179
Copyright 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分析检测 Analysis and Testing
出前者的情况下,则代表喂食的乳杆菌在小鼠肠道内 6 d、8 d、10 d、12 d 和 14 d 时间的小鼠粪便样品当中
6.33
6.46
6.35
6.09
瑞士乳杆菌 C36
7.50
7.64
7.50
8.07
7.41
7.39
7.41
保加利亚乳杆菌 Y3
7.58
7.67
8.01
8.12
7.96
7.84
7.81
植物乳杆菌 H7
6.01
6.11
产酸活力及发酵酸度检验方法活菌总数检验方法

产酸活力及发酵酸度检验方法活菌总数检验方法1.实验材料和仪器-pH计-电热水浴器-试管、培养皿和培养基-乳酸菌培养物2.培养基配制-将适量的培养基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混合均匀。
-蒸煮20分钟,冷却到适宜的温度。
-转移到试管或培养皿中。
3.显微观察-取一个培养基试管,将待检测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中。
-用无菌技术操作,将试管放入电热水浴中,保持在适宜的温度下。
-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取出试管,用显微镜观察菌株的酸化能力和酸度水平。
4.酸度测定-取一定量的培养基,用pH计测定其初始酸度。
-将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中,培养一定的时间。
-每隔一段时间,取一定量的培养基,用pH计测定培养基的酸度变化。
5.数据分析-根据测定的酸度变化数据,计算并比较不同菌株的酸化能力。
-评估菌株的产酸活力和发酵酸度水平。
活菌总数检验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检验方法,用于确定菌群的数量和活性水平。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食品和医药行业,以评估产品的卫生质量和稳定性。
1.实验材料和仪器-培养基-试管和培养皿-灭菌的吸铬棒或其他工具-电热灭菌器-pH计或比色计2.培养基配制-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培养基,如平板培养基、液体培养基或加入一些选择性物质的培养基。
-按照制定的方案和菌株需求配制培养基。
3.样品处理-将待测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加热、稀释等。
-可以根据需要,将样品分成不同部分,进行不同的处理。
4.培养和计数-将准备好的培养基加入试管或培养皿中。
-将样品分配到培养基中,用吸铬棒均匀涂布。
-将培养皿密封好,预培养一段时间。
-在一定的时间后,观察并计数菌落的数量。
-根据计数的结果,计算样品中活菌的总数。
5.数据分析-根据计数结果,计算并比较不同样品中的活菌总数。
-评估样品的卫生质量和稳定性。
总结产酸活力及发酵酸度检验方法和活菌总数检验方法是常用的微生物检验方法,用于评估菌株酸化能力和样品中活菌的数量。
这些方法对于食品和饮料工业以及医药行业中产品质量的评估非常重要。
纯牛奶五微生物项目检验方案

纯牛奶五微生物项目检验方案
纯牛奶五微生物项目检验方案是指对纯牛奶进行检验时,需要检测的五项微生物指标,包括大肠杆菌群、酵母菌、乳酸菌、沙门氏菌和致病菌。
纯牛奶五微生物项目检验方案的实施步骤如下:
1.采集样品:采集纯牛奶样品,并将其分装到检测用的容器中;
2.灭菌:将采集的样品灭菌,以防止样品中的细菌污染;
3.培养:将灭菌后的样品放入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4.分离:将培养后的样品进行分离,以便检测;
5.检测:对分离后的样品进行检测,检测大肠杆菌群、酵母菌、乳酸菌、沙门氏菌和致病菌;
6.结果分析:根据检测结果,对纯牛奶的微生物指标进行分析,以判断纯牛奶的质量。
纯牛奶五微生物项目检验方案是确保纯牛奶质量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检测纯牛奶中的微生物指标,从而确保纯牛奶的质量。
食品中L_乳酸检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乳酸作为 1种重要的有机酸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 是生物 体无氧糖代谢的重要产物。乳酸的分子量为 90. 08, 乳酸分子 含有不对称碳原子, 按其旋光性分为 D 乳酸、L 乳酸、D L乳酸 3种。L 乳酸是 1种较强的有机酸, 能与水互溶, 不易结晶, 当 浓度为 60% 以上时具有很强的吸湿性。L 乳酸可以在食品工 业上用作酸味剂和防腐剂, 与柠檬酸、苹果酸等实用酸相比具 有很强的竞争力 [1]。在美国, L乳酸用于软饮料方面, 在很大 程度上取代了柠檬酸、磷酸等; 在啤酒制造上, 美国禁止使用磷 酸调节 pH 值, 而全部改成 L 乳酸 [2] ; 在肉品加工方面, 猪牛 屠宰后, 胴体 经 乳酸 喷 淋可 有 效 降 低胴 体 上 微生 物 总 数 [ 3- 4] ; 乳酸是肌肉组织内的糖类代谢物质, 动物屠宰后肉 在低温成熟期间肌肉糖原经过无氧酵解生成乳酸, 从而造成 pH 值的下降 [ 5] 。乳酸的堆积量与 pH 值的下降程度呈正相 关 [ 6] 。乳酸大量生成会造成冷却肉保水性及嫩度不同程度 的下降[ 7], 与 PSE 肉、DFD肉的产生有密切关系。
V= A V / t
b。式中 V 为酶促反应速度 ( L
m ol/m in); A 为吸光度变化值; V 为反应液体积 ( m l); t 为时间变化值 (m in); 为摩尔吸收系数 ( L /mmol cm ); b为
乳酸菌的分离与筛选具体实验流程

乳酸菌的分离与筛选具体实验流程1. 引言1.1 背景介绍乳酸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细菌,它们能够以乳酸为代谢产物进行无氧发酵,并且在食品工业、农业和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乳酸菌不仅能够促进食品品质的改善和保鲜,还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然而,目前市面上存在许多商业化的乳酸菌制剂,其有效成分及效果并不尽相同。
因此,研究和筛选出优质活性的乳酸菌种类,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分离与筛选方法得到高活性的乳酸菌。
通过该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乳酸菌及其作用机制的理解,并为特定领域如食品工业、农业等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此外,筛选出具有优良特性的乳酸菌株也将为开发新型功能性食品、生物农药等领域的产品提供重要支持。
因此,本研究对于推动食品工业、农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3 实验目的本实验主要目的如下:- 收集和处理样品:收集富含乳酸菌的样品,并经过适当处理以提高分离效果。
- 选择与制备分离培养基:根据乳酸菌的特性选择适合的培养基并进行制备。
- 设定分离培养条件:通过调控温度、pH值等参数,确定适宜的乳酸菌分离培养条件。
- 鉴定活性乳酸菌指标:确定评价乳酸菌活性和质量的指标,并进行相关试验和检测。
- 设计与实施筛选试验:根据所选指标设计筛选试验,并在实验中采用相应方法进行实施。
- 可行性评估与结果分析:对筛选试验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总结可行性及相关优化建议。
通过以上实验流程,我们旨在深入了解乳酸菌的特点及其在不同领域中应用潜力,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乳酸菌产品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2. 乳酸菌的分离方法2.1 样品收集与处理在乳酸菌的分离研究中,样品的选择和处理十分重要。
我们可以选择不同来源的样品,如发酵食品、生态环境等。
收集样品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以消除非目标微生物对于乳酸菌生长和筛选的干扰。
常见的样品处理方法包括冷藏、过滤、稀释等。
2.2 分离培养基选择与制备为了促进乳酸菌的分离和生长,在实验中需要选择适宜的分离培养基。
发酵豆粕(湿料)生产工艺及相关指标

发酵豆粕(湿料)生产工艺及相关指标目录目录 (2)发酵豆粕生产手册 (3)产品指标 (4)混合及发酵设备 (5)发酵车间设计 (6)发酵豆粕湿料应用 (7)发酵料储存时间 (9)附件(部分检测方法): (13)发酵豆粕生产手册原料:豆粕、酵源、水、糖蜜(非必选)原料配比:酵源5kg +水500Kg+豆粕1000Kg(+糖蜜20Kg,非必选)工艺:上述原料混匀,转入发酵桶、盖严、室温48~120 小时。
检测pH 值≤5.5 即为合格。
发酵容器可选内膜袋、呼吸膜袋、发酵桶、发酵箱等,以能密闭不进气为好。
添加顺序:酵源+水充分混匀,再加入豆粕中.酵源与水混匀时间不小于2分钟,混合液添加至豆粕时间不超过2分钟,混合液与豆粕搅拌混合不超过2分钟。
温度需求:水温30~40°C最宜,不能高于40°C,低于15°C考虑用热水;环境温度20~40°C,低于15°C考虑保温或延长发酵时间.水质要求:普通自来水及以上级别均可。
加工设备:材质要求不锈钢(防腐蚀).原料称量:确定电子秤准确后按配方要求顺序称取各种原料,最大误差:大宗原料保持在0。
5Kg 以内、小料保持在100g 以内。
原料混合:非连续生产时,混合前后清理搅拌机,保证原料的混合均匀度。
严禁出现结块,半干半湿现象。
产品指标以46%蛋白豆粕计算,干料以60°C烘干计算混合及发酵设备混合设备:建议采用带投料斗垂直提升绞龙卧式混合机接种混合系统在整个设计中比较关键,因此必须要满足一下几个条件:1.对于水分较高的料具有较高的混合均匀度,不会出现成团或成球;2.效率高,占地面面积小,运行费用低;3.发酵前要尽量避免带入杂菌,因此菌种混合系统要易于清理。
发酵设备:建议采用呼吸袋或者厚一点普通密封塑料袋子,可以重复利用.混合完后装袋发酵,保证袋口密封,杜绝空气中的杂菌进入影响产品质量。
根据每个饲料厂的情况选择合理发酵方式,现在用的比较多的发酵模式有:槽式发酵,堆式发酵,箱式发酵,塔式发酵,罐式发酵,袋式发酵.由于我们这个方案是针对终端,发酵规模相对较小,操作需简单,投入小等特点,所以我们建议用袋式发酵,易于控制温度,夏天把袋子铺开来发酵,可以较好的散热,冬天把袋子堆起来发酵,可以较好提升发酵的保温,易于使用,每个袋子的发酵料都定量,用的时候不用称量,易于控制产品的质量,每个袋子都是独立的单元,互不影响,可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的二次发酵,没有用完的成品需密封储存,避免空气中的杂菌污染。
乳酸菌检验原始记录

乳酸菌检验原始记录第页共页样品编号:环境温湿度:℃ %RH检验依据:GB 4789.35-2016检测地点:微生物室检验日期:检毕日期:培养开始时间:培养终止时间:仪器设备:培养箱ZYXYJC/S- □天平ZYXYJC/S- □pH计ZYXYJC/S-检测过程:以无菌操作取样品□g或□mL,用生理盐水制成10倍梯度稀释液。
选择2个~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吸取1mL样品匀液于无菌平皿内,倾注□MRS培养基,36℃厌氧培养 h;□莫匹罗星锂盐和半胱氨酸盐酸盐改良MRS琼脂培养基,36℃厌氧培养 h;□MC琼脂培养基,36℃培养 h,计数并计算结果。
计算公式:1.只有一个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在适宜(30~300CFU)计数范围内,计算两个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再将平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作为每g( mL)样品中菌落总数结果。
2.有两个连续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时,按式计算:N =∑C /( n 1+0.1n2)d。
式中: N—样品中菌落数;∑C—平板(含适宜范围菌落数的平板)菌落数之和;n1—第一稀释度(低稀释倍数)平板个数;n2—第二稀释度(高稀释倍数)平板个数;d—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
3.所有稀释度的平板上菌落数均大于300CFU,则对稀释度最高的平板进行计数,其他平板可记录为多不可计,结果按平均菌落数乘以最高稀释倍数计算。
4.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均小于30CFU,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计算。
5.所有稀释度(包括液体样品原液)平板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计算。
6.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均不在30CFU~300CFU之间,其中一部分小于30CFU或大于300CFU时,则以最接近30CFU或300CFU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检测者:校核者:审核者:。
乳酸菌的耐药检测方案

试验方案:一、样品的取样在青岛胶州市的正规超市购买5种酸奶,进行实验时均处于产品保质期内。
对这几种样品分别进行取样。
二、样品的稀释在无菌工作台上用灭菌过的移液管直接从酸奶样品中吸取1mL装入9ml无菌生理盐水试管中,快速震荡试管,,使其呈1:10的均匀稀释液,同法继续稀释成10-2、10-3、10-4、10-5、10-6稀释度,选取合适的三个稀释度(如:10-1、10-2、10-3)按此操作依次制备成A1-A2-A3、B1-B2-B3、C1-C2-C3、D1-D2-D3、E1-E2-E3的样品稀释液。
三、样品的分离鉴定1、分别用移液枪吸取A-E的样品稀释液250μL置于MRS固体培养基(MRS培养基成分:蛋白胨10g,牛肉膏10g,酵母粉5g,K2HPO4 2g,柠檬酸二铵2g,乙酸钠5g,葡萄糖20g,吐温80 1mL,MgSO4·7H2O 0.58g,MnSO4·4H2O 0.25g,(琼脂15~20g),蒸馏水1000mL)平板上,涂布均匀后置于37℃培养箱培养24h,观察培养结果及细菌的生长情况。
用接种环在各平板上挑取出现不同菌落形态大小的单一黄色菌落,分别在平板上划线,37℃倒置培养24h。
2、根据菌落的大小、颜色、光泽和透明程度等,从培养24h的每个平板中选取单菌落,在MRS固体平板上反复划线纯化,反复进行此操作步骤以使最终培养出的每个菌落都为单一菌种菌落,37℃培养24h。
然后依次进行菌体形态观察、过氧化氢酶试验、淀粉水解试验、明胶液化试验、乙酰甲基甲醇试验、产气试验、碳水化合物发酵试验、乳酸定性检测。
(1)菌体形态的观察将划线平板上培养了24h的各菌株在载玻片上涂片及固定后,进行革兰氏染色。
先用草酸铵结晶紫初染色,1分钟后水洗载玻片,然后碘液媒染1分钟,水洗、吸干。
95%乙醇脱色直到滴加的酒精不出现紫色,接着水洗、吸干。
最后用0.5%的番红染色液再染色10-30秒,水洗,干燥,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特点及染色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质管理检测项目细菌形态学分类一乳酸杆菌乳酸杆菌的基本属性:乳酸菌为一群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以获取能量,并生成大量乳酸的一类细菌的总称。
利用发酵技术保藏食品,最典型的是通过乳酸菌的发酵。
这在发酵乳工业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利用天然的或经筛选的乳酸菌发酵,已经生产出多种不同类型的发酵乳。
因而分离和鉴定乳酸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无芽孢,革兰氏染色呈阳性。
微好氧,厌氧发酵,最适温度30~40摄氏度,最适PH值为5.5~6.2,在微酸环境下可以生长,中性或者偏碱性环境中则生长速率下降。
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时,通常厌氧条件或者减少氧气压力和充有体积分数为5%~10%的CO2可以增加其表面生长物,有些菌株在分离时就是厌氧的。
(一)实验仪器和试剂:实验仪器:现有的仪器:欠缺的仪器:培养基和试剂:①培养基:BCP培养基、MRS培养基和SL培养基BCP培养基:酵母膏2 5g,蛋白胨5g,葡萄糖5g,溴甲酚紫0.04g,琼脂15g,蒸馏水lO00ml,pH7 0;MRS培养基(可以培养包括双岐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重量(g) 牛肉蛋白粉10 ,鱼肉汁10 ,酵母浸出汁粉5 ,葡萄糖20 ,醋酸钠5 ,柠檬酸二铵 2 ,吐温80 0.1 ,硫酸镁0.58 ,硫酸锰0.28 ,蒸溜水1 000ml ,备注:用高压锅在121℃灭菌15min,调节pH6.2~6.4 。
乳酸杆菌选择性琼脂SL:酪蛋白水解物10g;酵母提取物5g;柠檬酸二铵2g;乙酸钠(CH3COONa?3H2O)25g;MgSO4?7H2O 0.58g;琼脂15g;葡萄糖20g;吐温80 1.0ml;磷酸氢二钾6g;FeSO4?7H2O 0.03g;MnSO4?4H2O 0.15g。
以上用量为1000ml培养基的用量。
溶解琼脂在500ml的沸水中,溶解其他组分在500ml的水中,用冰醋酸调pH=5.4,并混合已融化的琼脂,进一步煮沸5分钟,倾倒平板或此热的培养基适量分装入灭菌的试管,这样无需进一步灭菌,避免重复融化和冷却。
乳酸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背景资料:培养基有MRS培养基、RS MA培养基、番茄汁琼脂培养基。
当乳酸杆菌是待分离区系的优势菌时,常用MRS培养基对其进行分离。
一些常见的食品污染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在MRS培养基上生长较差或几乎不生长,从而减少了杂菌的污染,降低了分离难度。
目前MRS培养基已经成为国标上公认的用于乳酸杆菌分离较好的培养基。
常用于从乳酸杆菌发酵制品中分离菌种以及菌种分离后的传代培养。
番茄汁琼脂培养基,这是一种传统的用于分离乳酸杆菌的培养基,此种培养基由于含有一定量的番茄汁,为乳酸杆菌的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使得乳酸杆菌在此环境下更容易生长。
但由于配置过程中需要制备新鲜番茄汁,所以操作起来较为费时费力,目前已逐渐被MRS 等培养基所代替。
某些选择性培养基可用于从菌群复杂的基质(例如肠道) 内进行乳酸杆菌的分离。
APT( All Purpose Tween) 培养基通常用于从肉制品中分离乳酸杆菌,改良的Rogosa SL( Rogosa Sodium Lactate Modified ) 完全选择性培养基则常用于胃肠内容物中乳酸杆菌的分离。
Briggs琼脂培养基和s L( Sodium Lactate) 培养基常用于酸奶中乳酸杆菌分离。
(二)检测内容、流程、方式:内容:1 通过对水体当中的的乳酸杆菌的筛选培养,最后计数得到相应水体当中的乳酸杆菌的数量。
方法为:逐级稀释法。
2 乳酸杆菌的定性流程:①采集:每个采集点各自采集10ml的池塘水,经过过滤杂质(固体),冷冻运送等环节送到实验室内部。
②稀释平板测数法1、样品稀释液的制备准确称取待测样品10g,放入装有90mL无菌水并放有小玻璃珠的250mL三角瓶中,用手或置摇床上振荡20min,使微生物细胞分散,静置20~30s,即成10-1稀释液;再用1mL 无菌吸管,吸取10-1稀释液1mL,移入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吹吸3次,让菌液混合均匀,即成10-2稀释液;再换一支无菌吸管,吸取10-2稀释液1mL,移入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也吹吸3次,即成10-3稀释液;以此类推,连续稀释,制成10-4、10-5、10-6、10-7、10-8、10-9等一系列稀释菌液。
用稀释平板计数时,待测菌稀释度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确定。
样品中所含待测菌的数量多时,稀释度应高,反之则低。
通常测定细菌菌剂含菌数时,采用10-7、10-8、10-9稀释度,测定土壤细菌数量时,采用10-4、10-5、10-6稀释度,测定放线菌数量时,采用10-3、10-4、10-5稀释度,测定真菌数量时,采用10-2、10-3、10-4稀释度。
2、平板接种培养平板接种培养有混合平板培养法和涂抹平板培养法两种方法。
⑴混合平板培养法将无菌平板编上10-7、10-8、10-9号码,每一号码设置三个重复,用无菌吸管按无菌操作要求吸取1×10-9稀释液各1mL放入编号10-9的3个平板中,同法吸取10-8稀释液各1mL放入编号1×10-8的3个平板中,再吸取1×10-7稀释液各1mL放入编号1×10-7的3个平板中,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时,吸管可不必更换。
然后在9个平板中分别倒入已熔化并冷却至45~50℃的细菌培养基,轻轻转动平板,使菌液与培养基混合均匀,冷凝后倒置,在30℃下培养。
至菌落长出后即可计数。
⑵涂抹平板计数法涂抹平板计数法与混合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先将培养基熔化后趁热倒入无菌平板中,待凝固后编号,然后用无菌吸管吸取0.1mL菌液对号接种在不同稀释度编号的琼脂平板上,每个编号设三个重复。
再用无菌刮铲将菌液在平板上涂抹均匀,每个稀释度用一个灭菌刮铲,更换稀释度时需将刮铲灼烧灭菌。
在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涂抹时,也可以不更换刮铲。
将涂抹好的平板平放于桌上20~30min,使菌液渗透入培养基内,然后将平板倒转,保温培养,至菌落长出后即可计数。
⑶划线法(不采用,因为需要对乳酸菌和大肠杆菌进行筛选培养):用灭菌接种环沾取10-1稀释液1环于已凝固的平板上进行划线(图示)。
划线可按以下两种方式进行,一种为交叉划线法,是在平板的一边做第一次“Z”字形划线。
转动培养皿70°角,将接种环在火上烧过并冷却后,通过第一次划线部分,做第二次“Z”字形划线。
同法进行第三次、第四次划线。
另一种为边疆划线法,是从平板边缘的一点开始,连续作紧密的波浪式划线,直至平板中央。
转动培养皿180°,再从平板另一边(不烧接种环)同样划线至平板中央。
划线法实质上属于一种“由点到线”的稀释法,较适用于含菌比较单一的材料的纯化,对于土壤这类微生物高度混杂的样品则较少使用。
以上各种分离法,都应按无菌操作进行。
所用的培养基若在倒平板前,按50µg/m L 的量加入用乙醇溶解的制霉菌素或放线菌酮(起抑制霉菌的作用),效果会更好。
3、培养(16个小时即可)将上述接种过土壤悬液的平板倒置,于28~30℃培养,至长出菌落为止(24~36h)。
4、挑菌纯化在平板上选择分离较好的有代表性的单菌落接种斜面,同时作涂片检查,若发现不纯,应挑取此菌落做进一步划线分离,或制成菌悬液再做稀释分离,直至获得纯培养体。
5、计数选取混菌法和涂抹法中每皿菌落数30~300的平板,分别按“稀释平板测数法”中的“混合平板测数法”和“涂抹平板测数法”中的公式计数。
这样求得的是每克原始土样中的活菌数,若要折算为每克干土的含菌数,还应将此数值除以干土在土样中所占的质量分数(烘干土的质量/原土样的质量)。
(四)数据的收集整理:数据库模板的建立二大肠杆菌(一)大肠杆菌的基本属性:(二)仪器和试剂:仪器:试剂:液态培养基:配制每升培养基,应该在950 ml去离子水中加入: 胰化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 ,NaCl 10g 。
摇动容器直至溶质溶解.用5mol/LNaOH调pH至7.0.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L.在15psi高压下蒸汽灭菌20min。
固态培养基:LB固体培养基1L和液体一样,加15g琼脂粉,一定要在温度降下之前加好抗生素,并且倒好板。
LB固体培养基倒板1.配制:100mlLB培养基加入1.5g琼脂粉。
2.抗生素的加入:高压灭菌后,将融化的LB固体培养基置与55℃的水浴中,待培养基温度降到55℃时(手可触摸)加入抗生素,以免温度过高导致抗生素失效,并充分摇匀。
3.倒板:一般10ml倒1个板子。
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后,打开盖子,在紫外下照10-15分钟。
4.保存:用封口胶封边,并倒置放于4℃保存,一个月内使用。
(1)普通培养基: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1.5%琼脂制成,先配液体培养基,然后加入1.5%琼脂,高压灭菌20min,取出后再无菌状态下铺平板(2)选择性培养基:将消毒好的固体培养基置室温下冷却50℃时加抗生素或其他必加成分,摇匀后倒入灭菌皿中厚度2-3mm, 室温固化。
(抗生素用三蒸水溶解后,用无菌滤头过滤到无菌瓶中, 氨苄青霉素终浓度50μl/ml)新制备的固体培养基较湿,铺上的液体不易吸收,可在室温下放2-3天,或37℃放半小时,然后4℃保存备用。
(3)LB培养基中所用抗生素终浓度:氨苄青霉素-50μl/ml;氯霉素-20μl/ml;庆大霉素-15μl/ml;卡那霉素-30μl/ml;春日霉素-1000μl/ml;壮观霉素-100μl/ml;链霉素-30μl/ml;四环素-12μl/ml。
(三)培养检测方法:乳品中大肠杆菌检测国标GB/T4789.38-2008的具体步骤及达标的标准:第一法大肠杆菌MPN 计数操作步骤6.1、样品的稀释6.1.1、固体和半固体样品:以无菌操作取259 样品,置盛有225 mL 磷酸盐缓冲液的无菌均质杯内,8000r / min ~1000r/ min 均质1 min~2 min ,制成l:10 样品匀液,或置盛有225 mL 磷酸盐缓冲液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 min~2 min 制成1:10 的样品匀液。
6.1.2、液体样品:以无菌吸管吸取样品25 mL 置盛有225 mL 磷酸盐缓冲液的无菌锥形瓶(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中,充分振摇,制成1:10 的样品匀液。
6.1.3、样品匀液的pH 值应在6.5~7.5 之间,必要时分别用1mol/L 氢氧化钠(NaOH)或1mol/L 盐酸(HCI)调节。
6.1.4、用1mL 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 样品匀液1mL ,沿管壁徐徐注人盛有9 mL 磷酸盐缓冲液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振摇试管或换用1支1mL无菌吸管或吸头反复吹打,使其棍合均匀,制成1:100 的样品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