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与早期未分化关节炎
类风湿诊断标准

类风湿诊断标准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常见的表现包括对称性关节炎、关节肿胀、关节活动受限、晨僵等症状。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以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目前国际上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有多种,其中最为常用的是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风湿病学会(EULAR)联合发布的诊断标准。
首先,临床症状是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重要依据。
患者常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晨僵现象明显,持续时间超过6周。
此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低热等。
这些临床症状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实验室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PA)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标志物,阳性率较高。
此外,白细胞计数和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也常常升高。
这些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最后,影像学检查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X线检查可发现关节面软骨和骨质的破坏、骨膜增生和关节腔狭窄等表现,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鉴别诊断和疾病活动性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也可以对关节软组织和滑膜进行评估,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的监测有一定的帮助。
综上所述,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各项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综合分析,以明确诊断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也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导语: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一种慢性疾病,有时我们并没有发现身体有哪些不适的症状,一旦刮风下雨就会特别的难受。
患者大部分集中在中老年,在平时应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一种慢性疾病,有时我们并没有发现身体有哪些不适的症状,一旦刮风下雨就会特别的难受。
患者大部分集中在中老年,在平时应该多加锻炼,避免关节受寒留下不良的症状。
因为关节炎比较严重的可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损伤,所以患者应该及时的做好相应的检查。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病率居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首位,致残率高,我国的发病率为0.35%~0.45%。
其主要病变发生在滑膜,累及关节软骨、韧带、肌腱及全身组织,引起关节肿痛,继而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晚期关节畸形、功能活动障碍,最终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而此病一旦出现骨质侵蚀,就很难通过药物治疗逆转疾病进程。
现已证明RA患者关节病变在发病后第一年发展最快,发病2年即可出现不可逆的骨关节破坏,早期使用改变病情的药物可控制疾病的进展。
因此,RA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治疗,而早期治疗的前提是早期诊断,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RA极为重要,若要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必须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结合影像学诊断以及免疫学检查,及时明确诊断,争取最佳治疗时期。
检查:
(1)血常规:约3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病情活动期血小板升高。
少数情况下有白细胞降低,如Felty综合征。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类风湿确诊标准

类风湿确诊标准类风湿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常见于成年人,尤其是女性。
类风湿的确诊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以下是类风湿确诊的标准及相关内容。
一、症状和体征。
1.关节炎症,类风湿的典型症状是对称性多关节炎症,表现为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关节炎症的部位常见于手、腕、踝、膝等。
2.晨僵,晨僵是指晨起时关节僵硬,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是类风湿的典型体征之一。
3.类风湿结节,类风湿患者可出现皮下结节,多见于关节周围、肘部、指间关节等处。
二、实验室检查。
1.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阳性是类风湿的重要实验室指标之一,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阳性反应。
2.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PA),ACPA是类风湿的特异性标志物,其阳性率较高,对类风湿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炎症指标,类风湿患者常伴有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等炎症指标的改变。
三、影像学检查。
1.关节X线,类风湿患者的关节X线检查可见到关节面的骨质疏松、关节间隙狭窄、软组织肿胀等改变。
2.关节超声,超声检查可以帮助观察关节滑膜增厚、关节腔积液等病变。
四、诊断标准。
根据《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的相关标准,类风湿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符合类风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2.持续时间≥6周;3.排除其他关节疾病。
五、治疗和管理。
一旦确诊为类风湿,患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营养支持等。
同时,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治疗方案。
六、预防与注意事项。
类风湿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规律的治疗和管理。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适当锻炼、合理饮食、避免受凉等,以减轻症状和延缓疾病的进展。
总之,类风湿的确诊需要综合考虑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因素。
一旦确诊,患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并定期复诊,以保持病情的稳定和改善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对类风湿的确诊标准有所帮助。
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联合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解读

1987年RA分类标准的可靠性曾被进一
步验证。Emery等在1999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关节 炎病史小于12周者只有51%满足ACR 1987年 RA分类标准。12周以内的早期患者往往达不到分 类标准.难以作出诊断。许多患者关节炎病史大于 12周甚至1年才符合ACRl987年的RA分类标准 的条件。众所周知,所有的医师都希望在3个月以 内而不是在1年才作出诊断。1995至1997年法国 的Brittany等7所医院对病史小于1年的272例新 发病的关节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应用这个标准 每6个月观察1次.在第2年末时评价分类标准的 准确性。在最后1次随访时,由5名专家作出诊断。 272例新发病例共有98例确诊为RA。其中初次符 合ACR 1987年RA分类标准的有65例f66%),而 非RA有31/172(18%)达到了诊断标准。观察2年, 85例符合分类标准。灵敏度为87%。172例非RA 中有43例f25%)达到ACR 1987年RA分类标准的 4条标准。因而特异度只有75%,其原因是ACR 1987年RA分类标准中没有排除标准。对于病史小 于1年的关节炎患者.该标准无法预测是否会发展 为RA。有些患者初次就诊符合标准,但2年后证实 并非RA。在另一项486例炎症性关节病的前瞻性 研究中发现,ACR标准的灵敏度较好(77%~87%)。 但是在预测骨侵蚀的特异性方面很差。1990年在 英国Norfolk的Norwich卫生专署机构调查了该地 RA的发病率。结果显示。第5年符合ACR标准的 患病率与第1年相比,女性高出45%,男性高出 36%。这说明ACR 1987年的RA分类标准对于1
ACR
年内发病的关节炎灵敏度不够理想。人们希望在疾 病的早期作出诊断并给予早期治疗。以避免致残。 显然ACRl987年的RA分类标准不能满足这一要 求。对RA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残废并保护关 节功能是努力争取的目标。但并非所有的RA患者 都需要联合使用DMARDs和生物制剂。RA的治疗 应个体化,因此需对预后有效的评估。有少数RA 患者预后好,这些患者可能并不是真正的RA.不需 要用DMARDsl蝴。 新标准的背景、作用及内容 为发展新的RA分类标准,EULAR组织了“RA 早期疾病队列研究”(I期研究)。该研究针对分类 不明的炎性关节炎中那些高风险的慢性损伤。并且 迅速使用改善病程药物。参加单位有阿姆斯特丹、 维也纳、曼彻斯特、奥斯陆、利兹、荷兰莱顿、多伦多 等共9个团队,录入患者3 115例,条件是:①有炎
未分化关节炎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未分化关节炎是什么导语:如果你要问我未分化关节炎是什么,我想我也很难表达出来,因为迄今对未分化关节炎尚无统一的认识,其和外周关节炎很相似,但是不符合其他关如果你要问我未分化关节炎是什么,我想我也很难表达出来,因为迄今对未分化关节炎尚无统一的认识,其和外周关节炎很相似,但是不符合其他关节炎,具体表现是怎样的呢?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吧,一起来认识一下未分化关节炎是什么。
未分化关节炎(undifferentiated arthritis,UA)曾经被人们称为“未定义的关节炎”、“血清阴性的少关节炎”、“未分化血清阴性多关节炎”、“HLA-B27相关性关节炎”等等。
人们以“早期关节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或“UA”称呼可能发展为RA的患者,也用于称呼已经确诊为RA的早期。
迄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诊断和治疗模式。
迄今对UA尚无统一的认识。
大多认为出现外周关节炎而不符合任何其他关节炎分类标准者可考虑为未分化关节炎,但应排除是否为某些结缔组织病的早期表现。
大多数UA患者以隐匿的方式起病,出现掌指关节、腕关节等四肢关节肿痛、僵硬,有些患者可能有感染等诱发因素。
可以仅有关节肿痛症状也可以伴有关节外表现,如全身不适、疲劳等。
可单关节起病或多关节同时起病,大多为四肢小关节也可以是膝、肘等大关节。
病程数周至数年不等,可以进展为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强直性脊柱炎(AS)、骨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等,部分患者随访数十年依然不符合ACR中RA的分类标准,也有部分患者自然缓解或多年症状没有变化。
热疗、水疗、红外线、超短波、电刺激等均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等症状。
牵引疗法对颈椎病神经根型患者效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指南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RA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基本病理表现为滑膜炎、血管翳形成,并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可并发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抑郁症等。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RA的全球发病率为0.5%~ 1%叫中国大陆地区发病率为0.42% ,总患病人群约500 万,男女患病比率约为 1:4 ,我国RA患者在病程1~5 年、5~10年、10-15年及N15年的致残率分别为18.6%、 43.5%、48.1%、61.3%,随着病程的延长,残疾及功能受限发生率升高。
RA不仅造成患者身体机能、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下降,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近年来,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欧洲抗风湿病联盟 (EULAR)及亚太风湿病学学会联盟(APLAR)等多个国际风湿病领域的学术组织分别制订或修订了各自的RA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也于2010年发布了RA诊疗指南。
然而,上述指南对指导目前我国RA诊疗实践仍存诸多挑战。
一方面,国际RA指南的质量良莠不齐,推荐意见间常存在不一致性;另一方面,国际RA指南极少纳入有关中国人群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证据。
此外,国外风湿科医师关注的临床诊疗问题和用药习惯与我国风湿科医师亦有所不同。
再者,我国医院的风湿科人才培养、专科设置和患者就医情况与国外也存在明显差异。
调查显示,我国仍有60%的医院未设置独立的风湿病专科,现有的7200余名风湿科医师中超过80%在三级医院工作, 基层患者在就医时无法获得风湿科医师的专业诊治。
调查显示,RA患者中首次就诊选择风湿科的仅为23%。
因此, 制订和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RA临床指南,对提高RA诊疗相关医师(风湿科、骨科、内科等),特别是县级与基层医疗机构医师正确诊断和治疗RA的能力,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我国RA诊疗水平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ACR及EULAR 2010RA新标准解读

目的是足够早的作出
诊断
EULAR2009
专家共识
有滑膜炎表现并且有放射影像学骨侵蚀证 据者应视为RA
专家推荐
以下两种病人应分类为RA: 符合两项强制标准的病人(至少一个关节 的滑膜炎和临床表现,并排除其它疾病) 有典型RA骨侵蚀的放射学证据的病人
ACR/EULAR 2010RA 新标准解读
嘉兴市第一医院风湿科 王宏智
典型RA
难的是……
早期RA 未分化关节炎(UA) 炎性关节炎(IA) 特发性关节炎 ……
?
RA
RA分类标准的发展
1956/8 1961 1966 1987
ARA
(美国风湿病 学会)
罗马 标准
纽约 标准
纽约修订 标准
及GPI等
3、CRP
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
ACR/EULAR2010年RA新分类标准
关节炎以排除其它疾病为前提
强调CCP抗体和RF,增加急性相反应物 保留受累关节数和滑膜炎持续时间 废除晨僵、皮下结节、对称性关节炎三个 条目
Ⅰ期总体目标
从表现为未分化炎性关节炎的病人中, 发现那些
血清学 (0-3)
RF和ACPA均阴性 ≥1项低滴度阳性 ≥1项高滴度阳性
总分≥6分 即明确的RA
滑膜炎持续时间 (0-1)
<6周 ≥6周
急性相反应物 (0-1)
CRP和ESR均正常 ≥1项异常
谢谢
滑膜炎 由风湿病学专家体检或影像学证实的≥1个 关节受累 (不包括远端指间关节、第一跖趾 关节、第一腕掌关节(CMC),但包括拇指 掌指关节)
老中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经验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经验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慢性骨关节疾患,患者多为青壮年人,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早期多有游走性的关节肿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则出现关节僵直畸形,骨质改变和骨骼肌萎缩而丧失劳力;其病变主要在于关节局部组织,如骨质、软骨、滑膜及其韧带肌腱等,但亦可累及于全身其他部位,故属于一种慢性全身性较顽固的病变。
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因而治疗上也比较困难。
在祖国医学里虽无此病名,但有“历节风”、“白虎历节”、“痛风”、“顽痹、骨痹”等类似此病的记载,近年来在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药进行观察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现初步总结如下:辨证论治(一)急性发作期急性发作期临床常见有以下三大类型:1.热胜型主证:手足小关节红肿胀痛,局部灼热,皮肤稍红或脊椎胀痛,四肢活动障碍,持物不便,行动艰难,或伴有全身低热不适,或自觉全身有发热感,烦渴汗出,面色黄、红,舌苔薄白、质红,脉弦滑数。
化验: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降率增速,抗链球菌溶血素“O”偏高或不高。
【辨证】伏邪郁闭,化热成毒,内伤营卫、筋脉,气滞血瘀,关节失利。
【治法】清热解毒,通经化瘀为主,少佐搜剔络邪。
【方药】银花60克,连翘25克,桑枝30克,银藤30克,丹参15克,红花10克,丹皮10克,地龙12克。
加减:清热解毒,选加紫地丁、野菊花、草河车、蒲公英、黄柏、白鲜皮、天花粉、生甘草;气分热重,发热烦渴者,选加生石膏、知母;营血分热重,关节疼痛,夜重昼轻或身现斑点,有衄血等血证者,选加生地、白芍、元参、广角片;热甚血瘀,有发热身疼,舌体有瘀血斑点者,选加桃仁、赤芍、元胡;热甚阻络,周身疼甚而又无瘀血见证者,选加丝瓜络、王不留行、木瓜、竹茹;热重肿甚,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红肿热痛重者,选加防己、茯苓皮、川萆薢、酒军、元明粉;瘀滞日久,关节麻木僵直骨节畸形者,选加蜂房、皂刺、乌蛇。
【方解】热胜型以热胜毒甚为主因,方中治疗用药以重用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为主药;辅以桑枝、银藤清热通络;丹参、红花、丹皮凉血化瘀;少佐地龙清热搜剔络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与早期未分化关节炎
现肯定:在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 的早期予以积极干预,降低疾病活动度,可极大改善类风湿关节炎远期结局。
然而,早期诊断 RA 是困难的。
对于一般医生,能根据类风湿关节炎(RA)分类标准做诊断即可,但对风湿科专科医生则有更高要求。
风湿科医生必须充分了解 RA 本身的自然病程,也应了解同样具有早期未分化关节炎特征(Early Undifferentiated Arthritis,EUA)的其他疾病。
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及早识别出早期 RA,并能恰当的做出合理的干预措施,最终改善关节炎病人的远期预后。
1临床前期的类风湿关节炎
研究证实,大多数类风湿关节炎经历这样四个阶段:
1. 基因背景+环境因素→自身免疫和炎症活动。
2. 血液循环里可以探测到跟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自身免疫性因子,比如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抗体等。
3. 开始出现关节痛,伴或者未伴关节肿胀等关节炎性特征(部分病人先有关节痛,再有关节炎)。
4. 典型的侵蚀性外周多关节炎。
然而,并非第一个阶段的人必然走向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的人也不是必然走向第三阶段……
三阶段就可识别出类风湿关节炎。
但即便如此,仍有「符合分类标准」的人并非真正类风湿关节炎。
跟人类进化一样,疾病也有演化过程
部分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先是症状、体检明确出现滑膜炎,然后随时间推移,类风湿因子从阴性转变为阳性的约 18%,抗环瓜酸抗体从阴性转变为阳性者约 11%。
不过,该现象不排除跟检测的方法学有关。
比如,在早期可能是 IgA 形式的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抗体,而并非经典的 IgM/IgG 型的抗体,而目
前的主流检测对象并非 IgA 形式的抗体。
从而因方法学因素而未能早期识别到相关抗体。
2早期未分化关节炎
关节痛≠关节炎。
医生查体看到关节的肿胀和压痛、超声看到关节滑膜水肿、血流丰富,MRI 看到滑膜炎征象等才可以肯定关节炎。
导致关节炎的病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病毒感染、晶体沉积(痛风、CPPD)、银屑病、炎症性肠病、乳糜泻、系统性风湿病(脊柱关节炎、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等……)、血友病、血液淋巴肿瘤(白血病、淋巴瘤)等等。
(参考《6 大类易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
在起病之初很难确定具体病因。
医生应从病程、关节部位、关节数量、伴随症状、既往史等等来考虑病因。
1. 病程:
考虑到病毒、细菌感染的常见程度,6 周内病程的首先考虑感染相关。
其次再考虑晶体沉积、血友病等。
2. 关节部位:
是否有中轴关节受累、是大关节还是小关节等等都很大程度提示可能病因。
比如首发于第一跖趾、足背和踝关节且疼痛剧烈的关节炎应首先考虑痛风。
3. 关节数量
慢性多个小关节受累则考虑类风湿关节炎、乳糜泻、基孔肯雅病毒所致慢性关节炎,等等。
(参考《基孔肯雅病毒》)
4. 伴随症状和既往史
有感冒病史、发热,要考虑病毒感染;有皮疹等,则考虑病毒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有血友病史则考虑血友病关节炎……
然而,实际上相当多超 6 周但又短于 6 个月的关节炎找不到具体病因。
不可忽视血友病关节炎
3哪些因素提示早期类风湿关节炎?
目前的研究证实如下因素提示 RA 可能性较大:
•
年龄:年龄偏大者更可能是 RA
女性:RA 更常见于女性
CRP 数值:数值越高则越可能是 RA
受累关节数与部位:手关节受累、关节数越多则越可能是 RA
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抗体阳性者则更可能是 RA
吸烟:吸烟者更可能是 RA,而且吸烟强度更疾病严重度有关
晨僵时间:时间越长则越可能是 RA
基因背景:家里有 RA 病史者可能性偏大,有其他风湿病也增加 RA 风险
但请务必记住诊断的过程就是不断鉴别诊断。
受累的手关节数越多则越倾向于类风湿关节炎
4如不能明确诊断某关节炎?
当风湿科医生穷尽各种可能性却还未能肯定诊断,该怎么办?
一方面我们应清楚,早期未分化关节炎有可能进展为特定关节炎,但也可在未干预情况下自发缓解。
另一方面,早期干预处理可以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也能进一步减少关节疾病进展、保护关节功能。
考虑到药物干预的副反应,医生应该跟患者充分沟通交流,从而选择最恰当的方式。
1. 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做好口腔卫生处理、控制体重、接种疫苗等等。
无论是从阻遏关节炎疾病发展,还是保证身体整体健康,这都是最有效有益、且成本可能最低的措施。
众所周知,吸烟是强致 RA 的因素,而口腔牙菌斑是启动 RA 病理生理的重要因素。
2. 甲氨蝶呤仍是首选
甲氨蝶呤在阻遏 RA 发育、严重化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尽管部分病人未必会是 RA,但甲氨蝶呤也可能让其收益。
同时甲氨蝶呤的副反应较少,也是被选中的原因之一。
其他如柳氮磺吡啶、羟氯喹也有帮助。
3. 酌情使用激素、非甾体消炎药和生物制剂
一方面应高度警惕诱发感染、胃肠道出血副反应等等副反应,另一方面这些药物的疗效尚不够肯定。
尤其是有研究发现单独用生物制剂未能见效,这颇让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