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历史文化资料

杭州历史文化资料
杭州历史文化资料

历史文化

杭州历来以风景秀丽著称于世,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钱塘自古繁华,素有“人间天堂”之誉,元朝时曾被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杭州市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岳飞墓、六和塔、飞来峰石刻造像、白塔、胡庆余堂等5处。历史悠久的杭州还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人文古迹众多,保存有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和南宋文化遗址。

博物馆

1、浙江省博物馆:

位于西湖孤山南面的山脚,始建于1929年。当年,轰动近代中国的西湖博览会就在此举办,时称“旷代之盛典,湖山之嘉会。”在此基础上诞生了我国第一座省级博物馆-----西湖博物馆,后来更名称浙江博物馆,是我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之一。1990年底扩建,新馆建筑呈庭院式风格。

现在浙江博物馆已成为一座以收藏、陈列、研究历史文物、书画艺术为主的人文科学博物馆,有藏品10万余件,尤其以收藏历代青瓷、书画以及河姆渡文化遗址和良渚文化遗址出土文物为特色。馆内有河姆渡和良渚出土文物、浙江古代青瓷等专厅。近年来对全馆进行了改扩建,现馆址包括文澜阁古建筑群、老馆址、扩建区三部分,馆藏各类文物达十万余件。博物馆的陈列分五大部分,即历史文物馆,书画馆、青瓷馆、工艺馆、国际礼品馆等。

2、浙江自然博物馆

是中国自己创办的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之一,也是浙江省唯一以生命科学、地球科学标本收藏、研究、展示为主的省级博物馆。博物馆的前身是浙江省西湖博物馆,始建于1929年,1984年独立建制,现有馆舍面积近8000平方米。原陈列展出的内容有恐龙、海洋动物、古生物、动植物等8个专题;

近年来,浙江自然博物馆还推出《西博会自然标本特展》、《地球在呼救——环保知识展》、《体现·探索油画展》、《大自然启示——仿生学展览》、《“人·鸟类·自然”儿童画特展》、《浙江省首届野生动物摄影展》等特展20余个次,并与台中自然博物馆等联合举办《当狗遇上人》狗年特展。同时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举办“自然知识有奖竞赛”、“亲子家园”、“展厅寻宝”、“我爱大自然夏令营”、“小讲解员兴趣班”、“标本制作演示”和“万名儿童画百鸟”、“暑期快乐活动营”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

3、西湖博览会博物馆:

在宝石山南面的山脚,北山路沿街,一座占地两千多平方的带有欧式风格的黄色建筑,在绿树的掩映下,显得格外的醒目,它就是1929年第一届西湖博览会工业馆的原址,如今改建成了西湖博览会博物馆。

徜徉在西博会博物馆内,随处望去,古朴的青砖、木料与现代的钢筋、玻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建出了一派最为时尚的装修风格。西博会展览是博物馆的精华部分,由“世界博览会与中国社会”、“1929年西湖博览会”和“金名片”三部分组成。

4、杭州西湖博物馆:

西湖博物馆位于南山路西侧,钱王祠以南,西部紧邻西湖,建筑面积控制在8000平方米左右,其中地上面积为2000平方米左右。作为中国第一座湖泊类专题博物馆,西湖博物馆的功能定位是西湖展示中心、西湖旅游服务中心、西湖学研究中心、西湖图书馆,成为世界上最权威的西湖文献图书馆,成为研究西湖的资料中心和研究中心。

西湖博物馆四分之三隐于地下,大面积采用钢架玻璃结构,利于采光。整座建筑现代,简洁,富有动势。西湖博物馆内陈列分为天开画图、钟灵毓秀、浚治之功、天堂明珠四个单元,即“天开画图”——杭州的山水、“钟灵毓秀”——西湖的人文、“浚治之功”——西湖的浚治、“明珠璀璨”——西湖的影响,馆内采用了文字、书画、沙盘模型、多媒体、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示。

5、中国茶叶博物馆:

中国茶叶博物馆位于西湖茶乡龙井村南高峰下,占地约3.7公顷,是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

博物馆的主体由几组错落有至的建筑组成,四周茶园簇拥,以花廊、曲径、假山、池沼、水榭等相勾连,富有江南园林的独特韵味和淳朴清新、回归自然的田园风光。

陈列大楼设茶史、花萃、茶事、茶具、茶俗5个展厅,分别为“茶的历史”、“饮茶风俗”、“茶具艺术”、“名茶荟萃”、“茶健康”等5个专题。细致形象地反映了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和中国几千年茶叶文明的历史轨迹。近年来中国茶叶博物馆又新辟可供游人参与的田间采茶、作坊制茶,以及品茶、斗茶、购茶等丰富多彩的内容。

位于杭州西子湖畔的中国丝绸博物馆,是第一座全国性的丝绸专业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丝绸博物馆。丝绸博物馆规模宏大,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共设序幕厅、历史文物厅、民俗厅、蚕桑厅、制丝厅、丝织厅、印染厅、现代成就厅等展厅,陈列千余文物、标本、图片、机具和现代展品。

历史文物厅还展出世界上迄今发现最早的丝绸残片---河南荥阳出土的罗织物,长江流域迄今发现最早的丝织物---浙江湖州钱山漾出土的绢片,江西新干出土的青铜器上的残绢痕,古代"丝绸之路"上出土的汉锦等等。

7、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位于西湖风景区南缘,闸口乌龟山南面的山脚,是一个以宋代建筑形式为原形的仿古博物馆。全馆分展厅和遗址两个部分。

展厅由三个展室组成:第一展室展示了在杭州出土的历代精美陶瓷器珍品;第二展室展示了中国古代陶瓷历史和南宋官窑建立后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及发展的情况;第三展室展示了国内的仿古瓷研究及运用现代技术仿制官、哥、汝、定、钧宋代五大名窑和越、建窑等精品。

遗址内有建筑面积达1700平方米的作坊遗址保护厅和龙窑遗址保护廊,是我国最大的古遗址保护建筑。

8、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位于杭州市北部拱宸桥地区,东起金华路、南至舟山路、西临京杭大运河,北接拱墅区政府。它的西侧是古老的拱宸桥。

环运河文化广场呈扇形状布置,造型平坡结合,立面细部上提取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符号,经提炼简化,通过独特的开放式格局,将室内外融为一体,运河及桥、船、埠巧借为活的展物。

它一方面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和展现运河自然特性、人文精华等各个方面的大型博物馆,另一方面又是运河文物、文献资料等的征集、收藏中心和运河文化的研究和展示中心,同时结合运河文化广场功能又是运河旅游的中心枢纽和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可以说运河博物馆是一座具有多样功能和多种特性的综合性运河文化中心。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一支重要的原始文化,良渚文化博物馆是一座综合反映良渚文化考古研究成果的专题性博物馆。1994年,由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馆名的良渚文化博物馆落成开放。博物馆总占地12.88亩,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兼具古文化的古老气息与现代建筑的恢弘气势。

博物馆内设一个序厅,三个展厅,共展出良渚文化器物四百余件(组)。第一厅全面介绍良渚文化时期的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生活情况;第二厅展出该地出土的各种精巧玉器、丰富的黑陶与石器;第三厅展示了一座该时期的“玉敛葬”大墓……

10、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

胡庆余堂古建筑群位于美丽的西子湖畔,吴山脚下,是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为济世于民于公元1874年,即清同治十三年开始筹建胡雪岩庆余堂药号,并于光绪四年在大井巷店屋落成并正式营业的药堂。整个建筑群设计古朴雅致,富有江南亭园特色,布局别具一格,高墙大门,气象凝重。

古建筑群占地面积三千多平米,是目前晚清工商业古建筑中保留最为完整的一座。位于吴山脚下清河坊历史街区内的大井巷内,附近即有吴山广场以及吴山风景区。交通便利,可乘公交车至吴山广场步行前往。中药博物馆由陈列展厅、中药手工作坊厅、养生保健门诊、营业厅和药膳餐厅五大部分组成,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中药专业博物馆。

11、杭州都锦生织锦博物馆:

都锦生,最初是一个人名,进而是一个厂名,随之又特指一种工艺品。时光流逝,世事变迁,都锦生的发展也几经沉浮,经历风雨。

位于凤起路都锦生丝织厂内。馆占地7000余平方米,其中陈列室500平方米,于1997年5月15日建成开放。这是我国第一家专题织锦博物馆。以近千件实物和图片详尽介绍了我国传统织锦两千余年发展历史,当然也展现了都锦生织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共分陈列室、原料准备工场、织锦织造工场和产品展示展卖厅四大展区,同时还在展区之间配有专门介绍蚕桑知识的名桑园,内植中国五大名桑。

都锦生织锦博物馆,作为国内首家织锦专题博物馆,它已成为杭州丝绸的标志之一。

纪念馆

1、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

1991年9月,纪念馆建成并对外开放。内分7个厅,共陈列了自辛亥革命以来直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近350位革命烈士的斗争史迹,通过1000余张照片、400多件革命文物将历史背景与具体人物联系起来,以史串人,既可从宏观上把握近百年来浙江革命发展的轨迹,又可详细了解先烈悲壮、动人的斗争情节。

展厅内采用雕塑、沙盘、油画等表现手段,以及运用电影、录像等形式,力求全方位、多层次表现革命烈士斗争的史实,对群众进行生动直观的革命传统教育。

2、苏东坡纪念馆:

当来到了苏东坡纪念馆,首先看到门口的这尊塑像就是苏东坡。瞧他,一卷诗文,两袖清风,既儒雅,又洒脱。他是四川眉山人,姓苏名轼,字子瞻,“东坡”是他的号。他生于1037年,死于1101年,享年64岁。

这座纪念馆紧邻苏堤南端的入口处,北临小南湖,是在原湖畔别墅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于1989年7月15日正式开放。

这纪念馆的一楼着重介绍了苏东坡在术五年的重大政绩及在杭活动行踪图,用大量的史实、具体的数据记载着苏东坡卖度牒、买米救济灾民、沿湖筑堤以工代赋、捐献黄金创办病坊、减免贡米缓解粮荒、治河浚湖抗旱排涝等方面的事例。纪念馆的二楼着重介绍了苏东坡文学艺术方面的杰出成就,尤其是在杭期间所作的散文、诗词、书法、绘画等大量作品中的精品。

3、章太炎纪念馆:

章太炎纪念馆和张苍水祠紧邻,在杭州西湖边,南山路上,两侧分别是苏堤南端的花港公园、太子湾公园和南屏山雷峰塔、净慈寺。是个游西湖时闹中取静的处所,一般游客限于时间,到者不多。章太炎,原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炳麟,号太炎,浙江余杭仓前人。1936年病逝于苏州。是为一代学术大师。

章太炎纪念馆仿江南民居庭院而建,厅堂轩轾,花木点缀,展品凝重,风神独标。馆藏珍贵文物1000多件,资料、照片2000多幅,为国内收藏章太炎相关实物、资料首屈一指之地。

4、马寅初纪念馆:

马寅初纪念馆根据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学家和爱国民主人士马寅初先生早年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庆春路山子巷南端的旧居修缮而成,主楼建筑面积486平方米,为中西式砖木结构花园式三层别墅。主楼前树有马寅初站姿石像,主楼左辟有石板走道,四周梅竹扶疏,芳草含露。马寅初旧居又名竹屋,竹虚心劲节、刚正不阿、朴实无华的品格深为马寅初所重,他常以竹之品格自律自励。

展馆以“民族瑰宝———马寅初”为主题陈列史料,序厅陈列由中国美院的王卓予先生亲自创作马寅初先生全身铜像,展厅前室陈列复制马寅初手迹“粉身碎骨不必怕,只留清白在人间”,以及马寅初先生60寿辰时,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同志赠送的贺联:“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作伴支床有龟”。

5、龚自珍纪念馆:

龚自珍纪念馆建于清末,属中式宅院,位于杭州城东马坡巷6号小采园内,占地六百多平方米,1990年开馆。龚自珍,名巩柞,字瑟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和林则徐等人共同开启了抨击时弊,抗御外侮,通经致用的进步思想,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纪念馆主体是座清代风格的两层楼房,上下五开间,兼有耳房,雕梁画栋,古朴典雅。馆内正厅安放龚自珍半身古铜色塑像,四周悬挂沙孟海、赵朴初等名家提写的匾额、楹联。四个展室,陈列了龚自珍生平图文简介、大事年表、史料、龚氏年谱、诗选和后人研究文集等。庭院内小桥流水、假山亭榭,在花木衬托下,富有古典园林的特色。

6、李叔同纪念馆:

李叔同纪念馆辟建于虎跑梦泉山林公园内,这里原先有定慧寺,是这位现代艺术家、爱国高僧出家修行之地。李叔同,号息霜,浙江平湖人,曾留学日本,擅长油画、音乐、戏剧、书法,认教于两浙师范学堂,丰子恺、刘质平等均为他的学生。

纪念馆共分三个展厅,正厅中央为一座高三米的李叔同铜质立像,两侧是"超脱"和"皈依佛门"两幅大型浮雕.展品介绍了李叔同的生平事迹及出家史,展示了他的艺术成就、佛学造诣与爱国注意精神。展柜内,还有李叔同撰写的词以及早已绝版的《清凉歌集》;李叔同孙女提供的数十张珍贵照片;李叔同临摹的书帖,用过的书籍、印章和手绢等实物。左厅陈列着李叔同的墨宝、有手书石碑八块、木刻格言十幅;右厅为"书巢",挂有徐悲鸿的油画、丰子恺的木刻、费新我的弘一肖像、钱君的对联等书画作品

7、黄宾虹纪念馆:

黄宾虹纪念馆位于西湖栖霞岭31号,是著名画家黄宾虹的旧居。黄宾虹自1948年秋移居此处,曾作西湖山水画多幅,自称“愿作西湖老画工”。1955年3月病逝后,家属将其先前作品及收藏一万余件全捐献国家,1959年9月,旧居辟为国家黄宾虹先生纪念室。

纪念室系独门小院,由庭院呈方形,园中央置黄宾虹全身汉白玉雕像一座,四周伴以松、竹、梅等林木。展览厅设二层楼房内,楼下画室陈列画家用的红木画桌、文房四宝、木质沙发等;楼上作品陈列室一百六十五平方米,展出画家具有代表性的山水、花鸟画十二幅。遗物陈列室展出画家年谱、著作、手稿等。

8、夏衍纪念馆:

位于彭埠镇严家弄。夏衍故居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67平方米,建筑以原故居为原型,主要采取了江南传统民居风格,并结合杭州的特点和夏公有关原著中的记述,对精华部分进行了恢复性建设。同时配以夏公的手迹、四季花草、树木等,较好的营造了故居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反映夏衍在此生活期间的历史风貌。

9、俞曲园纪念馆:

又名俞楼,位于西湖孤山之西南麓,西冷印社之西侧,为晚清著名国学家、书法家俞樾晚年在杭讲学、著书和居住之处。始建于公元1877年,即光绪三年,是他的好友彭玉麟和弟子徐花农为他兴建的,因仿苏州曲院,故又名“小曲园”。百余年来,俞楼一直享有“行到白沙堤尽处,居然人尽识俞楼"的盛誉。

名人故居

1、都锦生故居:

随着西湖杨公堤走过上香古道、玉涧桥后,凭水远眺,两座风姿绰约的采莲女雕像和一座清幽雅致的中式庭院静静地矗立在水边。这就是“都宅云锦”——都锦生故居。

庄严雅致的都宅主厅“润余堂”上,椅子上精美的丝绸靠垫仿佛刚从作坊里拿出来,似乎还留有余温。作坊里面有一台完整的大织锦机,这是都锦生公司提供的,一排排五彩丝线整齐有序地绕在机杼上,散发出绵长的光泽。后房有两层,楼下可以接待客人,楼上是卧房。惟妙惟肖的腊像群重现了都锦生当年的工作情形。楼下展厅陈列着192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为中国织锦带来殊荣的《宫妃夜游图》,姿态闲适的妃子在星光下闲庭信步。展厅内30余件新近从杭州市民手中征集来的织锦作品都是解放前的,颜色有些淡了,但那份古朴典雅和精致秀美还是让人赞不绝口。

2、胡雪岩故居:

位于杭州河坊街的胡雪岩故居是清代“红顶商人”、“江南药王”胡雪岩的居所,建于公元1872年,即清同治十一年,建筑面积五千八百多平方米。胡雪岩故居从建筑到室内家具陈设,用料之考究,堪称清末中国巨商第一宅。

古宅内有芝园、十三楼等亭台楼阁。故居内还有董其昌、郑板桥、唐伯虎、文征明等名家的书法石刻作品,其中有两顶罕见的红木官轿值得一看。

由十三楼一园组成,以建筑用材之精和造园之巧而著称。胡雪岩故居是中国明清庭院的一个典范,既保持了中国传统建筑格局,又融入了外来文化的精华。

3、刘庄:

刘庄,位于西湖丁家山畔,又名水竹居,号称西湖第一名园,现已改为西湖国宾馆。刘庄原主刘学询,广东香山人,清光绪年间举人,后中进士。中举后的次年,他上北京去参加会试,归途中经过杭州,游玩西湖后,赞叹“故乡无此好湖山”。十八年后,他在丁家山麓营造了一座岭南风味的私家庭园,称水竹居,并将原家中的雕刻花窗及精美家具如数运来,装点家院,使这座依山面湖的庄园,更加清幽雅致。

全国解放后,毛泽东主席常来刘庄居住。这里曾发生过两件震惊中外的大事:第一件,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此起草;第二件,《中美联合公报》在此签署。现庄内还辟有毛泽东读书处。

4、郁达夫故居:

故居位于杭州城东大学路场官弄六十三号。它是1933年4月郁达夫为暂避国民党的政治迫害,从上海举家移居杭州时购置的寓所,与坐落于大学路五十四号的浙江图书馆成了近邻。

故居由当时学人马君武题为“风雨茅庐”,由郁达夫自己设计,布局分正屋和后院两部分。进大门,两侧有五六间平房,穿过天井,有三间正屋,坐北朝南,正中一间为客厅,有后轩。厅东西为卧室,三面回廊。正屋东北有卫生间、厨房等。正屋与后院以花饰砖墙相隔,后院建平房三间,为书房和客房。离地半米,四周筑有台阶和回廊的一排三开间砖房,以及用影墙圆门隔开的另几间书房,内有假山点缀,林木参差,环境幽雅。加之假山花木的庭院,是一座典型的中式平房别墅。现在此宅犹存,结构原状,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5、汪庄:

汪庄位于西湖南屏山雷峰北麓,原名青白山庄,又称今蜷还琴。原系安徽茶商、汪裕泰茶庄庄主汪自新建于1927年的别业,故称为汪庄。汪庄突出湖面,三面临湖,庄内亭阁高耸,楼台飞檐,假山重叠,石笋林立,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尤以深秋,汪庄每年的菊展,颇负盛名。庄内设有汪裕泰茶庄门市部,供应西湖龙井名茶,并辟有试茗室,陈列各种古色古香名贵茶具,供游人品评茶叶。庄内还有琴堂,因汪的夫人好琴,还雇工制琴,号称汪琴。

6、林风眠故居:

著名画家吴冠中题写匾额的林风眠故居纪念馆位于灵隐路3号植物园大门旁,青砖黑瓦,隐没于一片翠绿之中。虽处于喧闹的旅游黄金带,却闹中取静,颇符合画家为人处事的风格。

这座二层小楼建于1934年至1935年,是林风眠自己设计建造的,面积为300平方米。青砖黑瓦,室内的顶壁、墙面、地板都以本色木纹板材拼嵌,返朴归真。小楼东部上下两层,

立面简洁;南侧是台阶和大门人口;西边为一凸出之平房,朝北则是附属用房。小楼底层为大客厅、卧室、餐厅、卫生间等,上层为画室,依墙有藏书大柜,室中放一大画案,置有文房四宝及各种颜料。故居庭院有围墙,种植梅、桂、棕榈、南天堂、紫刑、凌霄等花木,还植有草莓、玉米之类蔬果。

7、吴昌硕故居:

建于民国初年,属中式花园别墅,位于西泠印社的最高处,面积约70平方米,砖木结构。房子依山取势,坐北朝南,古朴典雅,为吴昌硕在杭州的“创作别墅”。题襟馆原是由吴昌硕领衔的沪上书画组织题襟馆书屋的名称。

1913年西泠印社于孤山成立后,第一任社长吴昌硕在印社筑屋,将此雅号移称屋名,1914年馆舍落成,又称隐闲楼,取苏东坡诗意。吴昌硕每次来西湖,必扶级孤山,攀石题襟馆,称“每居此,则湖山之胜,必当奔集于腕下,骈罗于胸中”。此屋现为陈列馆。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 第三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 第四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 第五章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 第六章成果要求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适用本要求。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的规划范围与城市、镇总体规划的范围一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的范围一致。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应单独编制。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同时编制。 凡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应考虑与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相衔接。 第四条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同时包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第五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历史环境,保护和延续传统格局和风貌,继承和弘扬民族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第六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护遗产本体及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的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七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改善环

境、有效管理的指导思想。 第八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应遵守本要求规定,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九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进行科学论证,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 第十条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保护目标,明确保护内容,确定保护重点,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制定保护与利用的规划措施。 第十一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内容,一般包括:(一)保护和延续古城、镇、村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及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 (二)历史文化街区和其他有传统风貌的历史街巷; (三)文物保护单位、已登记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四)历史建筑,包括优秀近现代建筑; (五)传统风貌建筑; (六)历史环境要素,包括反映历史风貌的古井、围墙、石阶、铺地、驳岸、古树名木等; (七)保护特色鲜明与空间相互依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第十二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对自然与人文资源的价值、特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作者:互联网政策法规来源:互联网点击数:2113 更新时间:2013-5-6 1总则 1 . 0 . 1 为确保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及其实施管理工作科学、合理、有效进行,制定本规范。 1 . 0 . 2 本规范适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 1 . 0 . 3 保护规划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 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 2 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3 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1 . 0 . 4 保护规划应全面和深入调查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及现状,分析研究文化内涵、价值和特色,确定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1 . 0 . 5 保护规划应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环境,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 . 0 . 6 保护规划应研究确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与利用途径,充分体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并应对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方式和强度提出要求。 1 , 0 . 7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纳人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成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发展用地的选择、道路与工程管网的选线以及其他大型工程设施的选址应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1 . 0 . 8 对确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未列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和未列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提出申报建议。 1 . 0 . 9 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以及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规划可依照本规范执行。 1 . 0 . 10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除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 . 0 . 1 历史文化名城historic city 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 2 . 0 . 2 历史城区historic urban area 城镇中能体现其历史发展过程或某一发展时期风貌的地区。涵盖一般通称的古城区和旧城区。本规范特指历史城区中历史范围清楚、格局和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需要保护控制的地区。 2 . 0 . 3 历史地段histori .area 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 2 . 0 . 4 历史文化街区historic .onservation area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称为历史文化街区。 2 . 0 . 5 文物古迹histori .monuments and Sites 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实物遗存,包括地面与地下的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古碑石刻、近代代表性建筑、革命纪念建筑等。

杭州城市形象研究报告

杭州城市形象研究报告 本课题系根据省市领导对提高杭州城市形象水平的要求,由市政府领导于1997年杭州市城建工作会议上布置任务而进行的研究,并列入了杭州市城乡建委软科学研究计划。 城市形象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大课题,涉及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对城市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鉴于“城市形象”涉及范围很广,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放在城市景观(视觉)形象以及与其相关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 杭州市城市科学研究会作为承担单位在市政府城建城管处的协作下,组成了包括建委、科委、园文局、规划局、规划设计院等单位专家参加的课题组,进行了历时一年的研究。同时,在《杭州日报》、市科协等单位的协助下,在杭报“现代城镇”专栏中进行了多次城市形象讨论,在1998年9月市科普宣传周期间召开了“美化杭州——城市形象建设研讨会”,征集了有关领导和专家的论文18篇。课题组集思广益,将自己的研究和专家的意见结合起来,经过反复论证,终于完成了本项研究任务。现将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⒈城市形象及设计的基本概念 城市形象的内涵 城市形象是近年来城市科学和城市规划界探讨的热点,已经发表了不少论著。一般认为,形象一词泛指事物的具体形状。所谓城市形象是指城市的整体形状和特征。由于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为了能完整准确理解城市形象的内涵,可把其概括为三个方面。 ⑴城市理念形象 城市理念形象是指城市的本质物征反映到城市外在表现形式,是维系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主要包含了城市各种生产活动形象(理念识别)。例如,城市主导产业理念、生产经销理念、经济效益理念。 ⑵城市行为形象 城市是由人和物构成的有机整体。城市中各种各样人的文化程度、精神风貌、行为言论、服务水平、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市民的生活水准、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17修正)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17修正) 【法规类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2017.10.07 【实施日期】2017.10.0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行政法规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2008年4月22日国务院令第524号发布根据2017年10月7日国务院令第687号《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批准、规划、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第四条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申报与批准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第八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提交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下列材料:

江门历史文化资料

元朝以前,江门现在所在地还是新会县地域内的一片汪洋大海,在八百年前,在珠三角西部西江边泥沙冲积出一片平原,就是江门现时所在地。七百多年前的江门是新会的一个圩场,因位于蓬江边,而蓬莱、烟墩两山犹如蓬江的两扇大门而得名。当年的外海、白石、白沙、水南四乡村民多乘圩船来这里“趁圩”,登岸的水闸门口就刻有“江门”二字,两旁还刻有“一条大路通南北,两岸小贩卖东西”的对联。“南北”对“东西”十分有趣。据说现在的企龙街,仍能寻觅到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 明朝时期,江门已发展成新会规模最大的一个镇、“趁罢江门圩,商船夺港归”,“风雨江门罢晚圩,隔船灯火夜呼卢”,“千艘如蚁集江门”当时的景象十分繁荣,“江门晚渡”也成为那时的新会八景之一。 清乾隆、嘉庆年间是江门发展最为兴盛的时期,到了道光年间,江门与佛山、陈村、石龙并称广东四大商业重镇,全镇建有40多条街道,商铺房舍鳞次栉比,客商云集,成为当时广东的大城镇之一。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受英国侵华影响,江门被英国指定强行辟为通商口岸,翌年又设宴了北街净善,是当时广东外贸“八大关”之一。这时的江门一方面是大量洋货流入,同时又有大量原料、土特产从这里出口,市内车水马龙,洋货充斥,成了一个灯红酒绿的繁荣商业城,人称“江门商埠”。 1949年江门解放,城区建设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1983年被定为为省地级市,2002年新会并入江门,成为一个水陆交通发达、经济繁荣的现代化城市,经济实力位居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第32位。现在江门下辖蓬江、江海、新会三区,市内多条公共巴士线路通达各商业区和旅游景点,长途豪华巴士直通省内外各大中城市和香港。外海、新会两个港澳码头,水上快船可直达香港、澳门,是粤西重要的交通走廊。市区内拥有众多星级豪华酒店,并有东湖公园、陈白沙纪念馆、白水带和茶庵等寺庙古迹,而蓬江两岸的长堤骑楼街、长堤广场和常安步行街,更是充满侨乡的民俗风情。春节舞狮、端午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成为游人云集的地方。 如今的江门是五邑的中心城市,被称为侨乡的“侨都”。 江门市,约形成于14世纪元末明初,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五邑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著名侨乡的首府。 江门市区因地处西江与其支流──蓬江的会合处,江南的烟墩山和江北的蓬莱山对峙如门,故名江门。 早在元末明初(公元1368~1388年),这里便形成墟集。十七世纪初,江门墟因商贸而兴盛,逐渐成为珠江三角洲的一个贸易中心,西江中下游一带的商品多在此地集散。1904年,江门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设江门北街海关,为广东八大关之一。西方近代工业与文化也随之引入和发展。1925年,江门定为省辖市。1931年撤销市建制,复归新会县辖。 1949年10月23日江门解放。1951年1月江门改为省辖市。以后又先后分属过粤中行署、肇庆专区、佛山专区管辖。1983年,江门市定为省辖地级市,实行市管县新体制,下辖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和阳江、阳春7县。1988年,阳江、阳春分出另设阳江市。1992年至1994年五县先后撤县设市,由江门市代管。2002年9月撤销县级新会市设立江门市新会区,新会区辖原县级新会市的会城镇、大泽镇、司前镇、沙堆镇、古井镇、三江镇、崖门镇、双水镇、罗坑镇、大鳌镇、睦洲镇,区人民政府驻会城镇,将原县级新会市的棠下镇、荷塘镇、杜阮镇划归江门市蓬江区管辖。 江门市现辖蓬江、江海、新会三区及台山、开平、鹤山、恩平四个县级市,辖区范围俗称“五邑”。共同的历史,同出一宗的地缘人缘,加上海外对五邑的影响,使江门五邑展现

杭州城市性质与文化特色

杭州城市性质与文化特色 杭州文化特色 1、杭州文化特色的表述 杭州城市文化经过千百年的积累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在国内外,人们提到杭州,往往首先想到西湖,西湖作为杭州的象征,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杭州城市文化的特色。围绕西湖产生的丰富文化内涵影响并渗透到整个杭州城市的文化生活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把杭州的城市文化形象地称之为“西湖文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历史悠久,底蕴深厚;(2)开放兼容,形态丰富;(3)雅俗相融,自然和谐;(4)优美秀丽,现代风范。 2、杭州文化特色的论证 (1)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的历史,据考古记载已有10万年以上。自秦建县,杭州已有2200年历史,自隋置州有1400年历史,自元为省会已有700多年历史,其中吴越和南宋定都杭州,历时230多年。杭州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后期的良渚文化开始,已有五千年历史,在当时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春秋时期,杭州的物质文化,尤其在青铜冶炼、造船、航海、纺织等方面都较先进。五代至宋元,为杭州文化的鼎盛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都居全国领先地位,号称“东南第一都会”成为当时东南沿海的文化中心之一。至明清,“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杭州文化发展在全国已是首屈一指。到近现代,作为国务院首批确认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风景旅游城市之一的杭州,不仅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其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也占有重要一席。 杭州文化,历史的沉淀非常丰厚,古迹繁多,文物丰盛,人文渊薮,人才辈出,素有“人物都会”、“文献之邦”、“文物之地”、“宗教圣地”、“东南诗国”、“书画之邦”等许多美誉。 “人物都会”。杭州历来人才荟萃,特别自宋以来,杭州籍文化名人辈出,如沈括、毕升、喻皓等,更有许多非杭州籍的名人如苏东坡、岳飞、于谦以及章太炎、张苍水、马一浮、李叔同、潘天寿等在杭从政、居住和活动。 “文献之邦”。杭州是我国古代印刷业最发达的地方之一,南宋和元时为全国最大刻书中心,出版印刷为全国之冠。杭州又是著名藏书家和藏书楼集中之地。至明清时,杭州著名

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目前国务院已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达到117个(琼山与海口分记算2个)。 直辖市(4):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河北(5):保定市、承德市、正定县、邯郸市、山海关 山西(6):平遥县、大同市、新绛县、代县、祁县、太原市 内蒙古(1):呼和浩特市 黑龙江(1):哈尔滨市 吉林(2):吉林市、集安市 辽宁(1):沈阳市 江苏(10):南京市、徐州市、淮安市、镇江市、常熟市、苏州市、扬州市、无锡市、南通市、宜兴市 浙江(7):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衢州市、临海市、金华市、嘉兴市 福建(4):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长汀县 江西(3):南昌市、赣州市、景德镇市 安徽(5):亳州市、歙县、寿县、安庆市、绩溪县 山东(8):济南市、曲阜市、青岛市、聊城市、邹城市、临淄市、泰安市、蓬莱市 河南(8):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安阳市、南阳市、商丘市、浚县、濮阳市 湖北(5):江陵(荆州市)、武汉市、襄樊市、随州市、钟祥市 湖南(3):长沙市、岳阳市、凤凰县 广东(7):广州市、潮州市、肇庆市、佛山市、梅州市、

雷州市、中山市 广西(3):桂林市、柳州市、北海市 海南(2):琼山市、海口市 四川(7):成都市、自贡市、宜宾市、阆中市、乐山市、都江堰市、泸州市 云南(5):昆明市、大理市、丽江县、建水县、巍山县贵州(2):遵义市、镇远县 西藏(3):拉萨市、日喀则市、江孜县 陕西(6):西安市、延安市、韩城市、榆林市、咸阳市、汉中市 甘肃(4):张掖市、武威市、敦煌市、天水市 青海(1):同仁县 宁夏(1):银川市 新疆(3):喀什市、吐鲁番市、特克斯县 一、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24座)(国务院1982年2月8日批准) 北京(直辖市)承德(河北)大同(山西)南京(江苏)泉州(福建)景德镇(江西) 曲阜(山东)洛阳(河南)开封(河南)苏州(江苏)扬州(江苏)杭州(浙江)绍兴(浙江)江陵(现荆州湖北)长沙(湖南)广州(广东)桂林(广西)成都(四川) 遵义(贵州)昆明(云南)大理(云南)拉萨(西藏)西安(陕西)延安(陕西) 二、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38座)(国务院1986

我国历史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大全 【十大名河】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黑龙江、淮河、汉江、湘江、鸭绿江、嘉 陵江 【十大名酒】茅台、五粮液、洋河大曲、泸州老窖、汾酒、郎酒、古井贡酒、西凤酒、董酒、剑南春 【十大火炉】吐鲁番、重庆、长沙、武汉、南京、福州、成都、合肥、广州、南昌 【五大瑞兽】龙、凤凰、龟、貔貅、麒麟 【十大避暑胜地】贵阳、昆明、承德、哈尔滨、长春、伊春、丽江、吉林、呼伦贝尔、大连 【十大名花】兰花、梅花、牡丹、菊花、月季、杜鹃、荷花、茶花、桂花、水仙 【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五贡】恩贡、拔贡、岁贡、副贡、优贡 WORD格式整理

【六家】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六部】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历】《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六法】规、矩、权、衡、准、绳 【四礼】冠、婚、丧、祭 【五行】金、木、水、火、土 【十大宗教名山】 1、湖北武当山 2、四川峨眉山 3、山西五台山 4、浙江普陀山 5、浙江天台山 6、江西龙虎山 7、安微九华山 8、甘肃崆峒山 WORD格式整理

9、江西三清山 10、山西绵山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诗歌】 1、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WORD格式整理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24号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已经2008年4月2日国务院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 二○○八年四月二十二日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批准、规划、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第四条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申报与批准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请标准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标准 第二章申报与批准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第八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提交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下列材料: (一)历史沿革、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说明; (二)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现状; (三)保护范围; (四)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的清单; (五)保护工作情况、保护目标和保护要求。 第九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第十条对符合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条件而没有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可以向该城市所在地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申报建议;仍不申报的,可以直接向国务院提出确定该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议。 对符合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条件而没有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镇、村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可以向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管理办法(试行)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管理办法 (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和指定工作。 二、条件标准 (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应具有下列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之一。 1.与中国悠久连续的文明历史有直接和重要关联。在国家政权、制度文明、国家礼仪、农业手工业发展、商贸交流、社会组织、思想文化、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城市与建筑、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军事防御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2.与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经济生活、社会形态、科技文化发展有直接和重要关联。突出反映近现代战争冲突与灾害应对、革命运动与政治体制变革、工商业发展、生活方式变迁、新思想新文化传播、科学技术发展、城市与建筑等方面的历史进程或杰出成就。 3.见证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突出反映中国共产党诞生、创建革命根据地、长征、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夺取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等方面的伟大历史贡献。 4.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发展历程。突出反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发展、工业体系建立、科技进步、城市建设、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5.见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突出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经济特区建设发展、沿海开放城市发展、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6.突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集中反映本地区文化特色、民族特色或见证多民族交流融合。 (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应具有能够体现上述历史文化价值的物质载体和空间环境。 1.体现特定历史时期的城市格局风貌、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存完好。历史文化街区不少于2片,每片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面积不小于1公顷、50米以上历史街巷不少于4条、历史建筑不少于10处。 2.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少于10处,保存状态良好,且能够体现城市历史文化核心价值。 三、工作要求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县)应满足以下工作要求: (一)完成保护对象测绘建档、建库、挂牌工作。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原文地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作者:书画佳人马青原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北京:燕、蓟重镇,辽的陪都,金、元、明、清的故都,地上地下文物保存非常丰富,为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城。有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北海、天坛、颐和园、十三陵、万里长城和中国猿人遗址等重要革命和历史文物。 西安:位于关中平原渭河南岸,原名长安。周、秦、汉、西晋、前秦、赵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都建都于此,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遗存有大量地上地下文物,如西周的丰、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遗址、大雁塔、

小雁塔以及明钟楼、鼓楼、碑林等。周围还有秦俑博物馆、古咸阳城、半坡遗址等。 南京:公元前472年迄今建城史已有2471年。公元3世纪以来,先后有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共10个朝代和政权在南京建都立国,文物古迹很多,有石头城、南朝陵墓、石刻和明孝陵、明故宫遗址、太平天国天王府、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处、中山陵等。 洛阳:为我国著名的九朝故都。名胜古迹以市南龙门石窟最有名。城东白马寺是我国第一座佛寺。还有汉魏故城遗址、

西周王城、隋唐故城遗址、关林以及大量的古墓葬。 苏州:公元前514年吴国建都于此,隋、唐为苏州治所,宋代为平江府,历来是商业手工业繁盛的江南大都市。保存着许多著名的古代园林,集中了宋元明清的园林艺术精华,文物保护单位现共有489处,数量仅次于北京和西安,世界文化遗产共9处。名胜古迹遍布全城,如虎丘、拙政园、狮子林、留园、沧浪亭、寒山寺等。 杭州:我国古都之一,秦置钱塘县,隋为杭州治,五代时是吴越国都,南宋时以此为行都,是世界著名的游览城市,西湖风景秀丽,名胜古迹很多,如灵隐寺、岳庙、六和塔等。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目录(2013)

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县区) 我国已有12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完整名单):国务院曾于1982年、1986年、1994年先后批准了三批共9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2001年起开始单独批复增补,至2013年7月烟台列入为止, 先后增补了24个,总数达到123个。其中2007年增补的海口市与第三批中的海口市琼山区有时合并算为一个,所以也可以说总计122个。122个文化名城按省域分布,最多的是江苏,有11个;其次是山东9个;河南和四川则分别有8个;广东有7个。

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从2003年起共同组织评选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和村。 这些村镇分布在全国二十五个省份,包括太湖流域的水乡古镇群、皖南古村落群、川黔渝交界古村镇群、晋中南古村镇群、粤中古村镇群,既有乡土民俗型、传统文化型、革命历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贸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国不同地域历史文化村镇的传统风貌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一批)名单 1、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 2、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 3、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 4、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 5、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 6、浙江省桐乡市乌镇 7、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 8、重庆市合川县涞滩镇 9、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 10、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二批)名单 1、河北省蔚县暖泉镇 2、山西省临县碛口镇 3、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 4、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 5、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 6、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 7、江苏省姜堰市溱潼镇 8、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 9、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 10、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 11、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 12、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 13、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 14、江西省浮梁县瑶里镇 15、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

历史文化

History and Culture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gracious speech of welcome. China is one of the earliest cradles of civilization and a visit to this ancient civilization has long been my dream. This visit will give me an excellent opportunity to meet old friends and establish new contacts. I wish to say again that I am so delighted and privileged to visit your great country and this lovely town. I am deeply grateful for everything you have done for me since my arrival in China.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sometimes do things that make each other uncomfortable, without meaning to or sometimes without even realizing it. Most Americans are usually spontaneous, friendly and open, and enjoy meeting new people, having guests and bringing people together formally or informally. They tend to be informal and speak freely. So if your American hosts do something that makes you uncomfortable, try to let them know how you feel. They will appreciate your honesty and try not to make you uncomfortable again. Sometimes Americans are said to be superficially friendly. Perhaps it seems so. Just like anywhere else, it takes time to become real friends with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States is a country driven by automobiles. Americans are actually a people living on wheels who like to do business without leaving their cars. Wherever you go, you’ll see drive-in banks, drive-in-restaurants, drive-in churches and drive-in movies. When you drive in the U.S., you should note that the speed limit on the state or federal expressway is 55 miles per hour, and there is a minimum speed of 40 miles per hour. This country has the most developed car rental industry in the world. Largest American car rental companies have offices all over the U.S., with counters at most airports and in many international cities. The ability to use a language creatively is what makes us human beings different from other animals more than anything else.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释义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释义 第一章总则 本章共六条,主要规定了《条例》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基本原则,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资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和监督管理体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激励机制; 总则在整个《条例》中起着统领的作用,集中反映了《条例》的立法精神和宗旨,是整个《条例》制度安排的中体现,因此,学习和掌握《条例》,首先应该理解和领会总则的各条规定。 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制定本条例。 [释义] 本条是关于《条例》立法宗旨的规定(一)关于《条例》的立法宗旨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是保持民族文化传承、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自1982年至今(注:2008年),全国共公布了109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8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7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地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建设量大面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由于保护措施不力,管理不到位,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许多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正在消失,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遭到严重破坏。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由于对严重影响和破坏历史风貌的行为没有明确的禁止性规定,不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遭到破坏。有的名镇、名村,从规划手法到建设模式,都盲目模仿大中城市的风格,忽视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的空间格局、尺度和地方文化传统特色等问题,简单生硬地建大广场、修宽马路,严重影响了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有的地方不注重真实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拆真建假,大搞“仿古街”等假古董,一些重要的历史建筑却被拆毁,严重破坏了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的历史建筑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随意改变历史建筑的结构、使用性质,或者

安福历史文化资料

安福历史文化资料 彭德怀率部激战地寅陂桥遗址 位于横龙镇利田村。1927年7月中旬,红五军为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彭德怀率领部队,从永新经莲花进入安福洋溪、严田。当部队途径安福县横龙镇利田村时,突遭敌工兵营伏击,红五军在寅陂岭桥下奋勇攻山,发生激战。该桥梁早已损毁,只剩下4个桥墩。 寮塘桥之战遗址 位于寮塘乡寮塘村坪田组,建筑占地面积500平方米。1931年5月,正值第二次反围剿之际,红七军五十五、五十八团和红二十军一七五团,以及湘东独立师等,在安福县红色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击溃了出城骚扰之敌一个团后,于5月13日乘胜将安福县城包围。但敌人紧闭城门,不敢迎战。14日,敌第五十二师一五四旅,从阜田来安福增援。是日,红军往来路撤10公里,诱敌出城。红七军、红二十军,湘东独立师等分别埋伏于坪桥、寮塘桥、苦田一带,与敌人五十二师韩德勤部的一五四旅展开交战。现桥两头均被河水冲毁,仅存中间残桥15米长左右,已废弃。 坪桥之战遗址 位于寮塘乡龙佳村坪桥自然村。1936年12月的一天晚上,湘赣红军游击队第三大队30多名战士,由大队长刘保禄率领,从安福县七都出发,到县城附近十里楼的下路村打土豪筹款时天已微亮,部队不便返回,只好隐蔽在坪桥附近的谷源山上,县保安团接报,派出30多人,准备在坪桥伏击游击队。次日天刚黑,当游击队行至坪桥时,恰好与前来设伏的保安团300多人相遇。红军游击队乘保安团立足未稳,发起进攻,并四处吹号迷惑敌人。敌人仓皇撤退,红军俘保安团20余人,缴枪20余支,子弹数百发。

山庄乡荷溪村毛泽东旧居——“伍氏祠堂” 位于山庄乡荷溪村三组,清代建筑,建筑占地面积378.95平方米。1930年9月底,毛泽东同志在指挥九打吉安时由分宜县路经此处住一天二夜,并走访贫困农民。现房屋外观陈旧,内部设施损毁。 毛泽东旧居——“义行定邦公祠” 位于枫田镇下店自然村,高8米,建筑占地面积250.8平方米。1930年9月,毛泽东指挥攻打吉安过程中,从山庄荷溪来此住过一夜。现旧居内陈列四方桌3个,语录牌1个。由于年久失修和风化的作用,该旧居屋顶漏水,墙面剥落。 朱德旧居——“仁忠公祠” 位于山庄乡荷溪村三组,清代建筑,建筑占地面积398.82平方米。1930年9月,朱德同志随毛泽东同志在指挥九打吉安时,由分宜路经此地住二天一夜。现旧居房屋外墙倾斜、破烂,内部设施损毁。 陈毅收编武功山游击队下山抗日遗址 位于彭坊乡陈山村上墩组及附近山峦深处。遗址包括1937年10月陈毅坐蓬桥到达该村住地寻访村民、步行上山路径、与湘赣红色独立团游击队员李森启和刘别生联系地点以及与刘培善、段焕竞属部宿营会谈地。经确认身份并达成共识后再辗转送往永新铁境山临时省委驻地与谭余保正式会面。原有建筑及其它遗址共约1000平方米,现仅存部分墙基。 三女跳崖遗址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制定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下面是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批准、规划、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第四条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

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申报与批准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第八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提交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下列材料: (一)历史沿革、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说明; (二)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现状; (三)保护范围; (四)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的清单;

杭州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及思考分析

杭州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及思考 摘要:历史文化街区赋存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在保护名城肌理,延续城市历史文化等方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更好地进行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对正处于快速城市化中的我国大多数城市来说,已成为一个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难题,杭州是首批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域,其具有的文化底蕴已无法估量,面对时代飞速发展的这一现象,对于杭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也有了一定的难度,怎样使得这座古老的城市符合现代发展的脚步,也是我们所要考虑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又该做出怎样的具有实质性的工作。 关键词:保护、改造、基础设施、文化街区 一、引言 杭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市区已公布保护历史文化街区10处,保护面积超过400公顷。自1999年开始,杭州陆续组织实施了多处历史文化街区综合保护工程1,这些街区分布在城市不同区域、文化内涵各具特色、现状情况各不相同,经过十余年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强力推进实施,这些街区的保护与整治工作均已完成。杭州市将历史文化作为城市的最大“卖点”,对城市文化保护的深度和广度已较为深人,在取得宝贵经验的同时也收获了许多教训杭州的实践体现了在复杂的外部环境影响下,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种种矛盾与无奈抉择,笔者曾经参与了多个历史街区的规划设计和实施设计工作,下面就此谈些体会。 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历程及总体情况 1996年编制的《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简称《保护规划》)首次确定了小营巷、中山路、湖边村、清河坊4个历史文化街区。随着对名城保护的加深和保护范围的扩大,2001年又增补了北山街等3个历史街区,2003年修编的《保护规划》确定了10处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还推荐了13处拟保护的历史地段。2004年11月,市政府颁布《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对历史文化街区作了明确定义:文物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